秋分节气的作文
发表时间:2025-06-18最新秋分节气的作文(经典9篇)。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1
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2
所谓“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在那乡村的一片田野上,一片金黄如大球一般溜进了我的眼眶,和那鼓起的金色谷堆,让我感到我眼前就是一片金色大海,这时,一个身穿蓝色背心,身披一个湿漉漉毛巾的男人走进来,他就是我的外公。说到这儿,大家也知道是什么了吧,没错,就是丰收的季节――立秋。
在那乡村的一片田野上,一片金黄如大球一般溜进了我的眼眶,和那鼓起的金色谷堆,让我感到我眼前就是一片金色大海,这时,一个身穿蓝色背心,身披一个湿漉漉毛巾的男人走进来,他就是我的外公。说到这儿,大家也知道是什么了吧,没错,就是丰收的季节――立秋。
第二天清晨,我正在朦胧之时,隐隐约约听见了一声声的脆响,是“啪啪啪”的声音。我出来才发现,原来是外公在打稻谷。只见外公脚穿一双凉拖鞋,身穿一件白色的背心,弯着腰,手握稻谷,用力向下打,一粒粒的稻谷被打下,就似稻谷被打痛了,流下的.一滴滴金色的眼泪一般。这时,在一边看得我手痒的不行,上去就抓起一大把,如黑旋风李逵一样打下去。分分钟,一大堆稻子已被我这小子打完了,此时的我自称“黑旋风小子”。
“可以呀”!外公惊讶的说。“那是!还有什么招数尽管用出来吧”!“好,那就继续”。
只见外公把打下的稻谷倒在晒场上,神清气爽地拿着一把猪八戒耙子一样的东西,向稻谷堆中一插,一拉,稻谷堆一下子顶不住了,向一边倒下,外公一插、一拉、一插、一拉、十几分钟后,大大的院子一半已被披上了金色大衣。我这种处女座哪里受得了,拎起一边的大耙子,学着猪八戒那六亲不认的步伐,把耙子扛在肩上,大步走向谷堆,举起耙子,向空中一跳,手用力向下按,插的不错,使劲向后一拉,拉!拉!拉!拉!拉!
拉了半天,谷堆还是一动不动,哎!不玩了我把耙子一丢走到一边,气汹汹的看着那个谷堆,真想上去踹它一脚。一边的外公见我不干了,笑眯眯地拿起耙子把它铺开。
在家中,生气的我看向窗外,一条金色大道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秋天,金色的秋天。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3
秋分是一把剪刀,将秋天分成两半。“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夏末的热烈和中秋的凄凉被太阳的视线平分成一种清淡。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曾是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来的。史载,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会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俗语云:稻黄一月,麦黄一夜。阵阵秋风,飘来田野间稻谷与泥土的芳香气息,把成熟和秋气传送到远方,仿佛在催促那些在外奔波的农家兄弟回家收割。乡谣里唱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应时。”农谚也说:“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秋分是抢种冬小麦的时节。
玉米、稻子、谷子、棉花成熟了,等待着收获。在家乡的河滩,这个时节该刨花生了。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依然记得小时的情景,田野里的花生布满了大地,抖掉上面的泥土,一嘟噜一嘟噜白生生的花生,垂挂在黄绿色的枝秧下面。大人们敛堆儿、装车,马车将花生运到打谷场上,丰收的喜悦在秋分的节气里弥漫。
秋分时节,天空蔚蓝,秋阳灿烂,既有瑟瑟的风,也有辽阔的云。一丛秋草,揭秘秋的底蕴。枯枝的藤蔓,萧瑟的天空,和一尾目光留恋。“庭前丹桂香,篱外菊花黄。昼夜平分后,月光如水凉。”风在这个时候是凉爽宜人的,吹来了梨枣、大豆、月饼、小鸡炖蘑菇的味道。落叶无怨无悔地选择了飘落,把满腹的心思和话语,尽情地告诉了风中的云。秋之味,在秋分的原野上飘散。
秋分过了,后面便是寒露,藏在草丛里的蛐蛐、蚂蚱的啼叫声凄清缠绵鸣奏着生命的'挽歌。喜欢在秋分这天仰望天空的淡云,看黄叶枯枝形成的风景。晨光辗转,开启一天的清凉宁静。清晨,推窗远望,西边的天空上还悬着明月,与阳光相映生辉。秋水长天,看远山绵延。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诗意。秋草,枯枝,枯叶,枯黄的生命。凝思的脚步,落进泥土里,宛如一粒种子。
秋天是四季当中的第三个驿站,万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顿一下,或补充一下养分,或检视一下得失。秋分,恰如中年的人生滋味,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无论满载而归还是两手空空,都到了省悟的时候。修身养德,含蓄内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而华美。
秋分,秋高气爽,秋水沁凉,落花随意,叶染疏黄。斟一盏清茶,品一味心香,默数漫延时光。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4
想到小雪,我就会想到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里面的山山水水,写的可亲可爱:山因小雪而妩媚,水因为小雪而秀丽……自己家乡的小雪呢?
自己的家乡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也是金乡县城的最南端。村庄背靠着东鱼河,这是建国后人工挖的泄洪河。在儿时的记忆里,冬季的河堤上满是厚厚的落叶,用脚踩在上面软软的,沙沙的响,舒服惬意!和几位小伙伴在树林里捡些干枯的树枝,抱几报落叶,跑到避风的河岸里一个小洼地。先用火柴将落叶点燃,往上面添加枯树枝,再往上面放大量的落叶!枯树枝起着支撑的作用,这样让火焰更旺更高。通常是被火烤的前半身子热似火,后半身子凉飕飕!不经意有股小风,火焰便会变方向。火焰的“舌头”会舔着人的脸,赶紧哈哈的跳开,引来一阵哈哈的大笑。旁边的河水也似乎羡慕似的,唱着哗哗的歌谣向东迈着步子踱去!
小雪是儿时的小伙伴最喜欢的精灵!因为有了河堤这样的乐园,小雪也就变得令人向往……一到星期天,我们几个会爬上河堤的最高岗在上面念叨着,“下点小雪吧!天奶奶,地爷爷”,梅姐姐捧着双手,这是她最好做的`事情,就她一个女孩,也是我们几个的“头目”。
“行了别再念佛了,我给两位老人家磕个带尾巴的头”,说着强子弓腰向后翘起腿。冷不巧被我和平子抓住了他的脚,向后一拉趴在地上……大家伙高兴地叫嚷着,还对着远方的大河呼喊着“我来啦!我来啦!”树上几只刚想歇脚的鸟儿便被惊飞,扑拉着翅膀飞走了!还带着不情愿的嘟囔,“唧唧……”这时候小伙伴会捡起土块,向鸟的方向砸去,随后就是嬉笑着下岗……
“下雪啦!”伙伴们惊喜着,一起跑向河堤。大人们在后面嚷着,“下雪了,还出去干啥?再去,想挨揍是吗?……”
我们知道大人们,不是真正的批评我们,也就是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一路小跑爬上河堤,追着飞舞的雪花,冷不巧会碰在一起,碰的额头直痛!还依旧呲着牙咧着嘴笑。看到树上有歇息的鸟儿,便向上一起大声呼喊,“飞吧飞吧!我的小鸟……”可惜小鸟却不理会我们,也可能是被冻坏的缘故,冻傻了!这时候谁都不愿意捡土块砸鸟,因为太冷了,手不愿意捡起冷冰冰的坷拉。河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声音也变得嘶哑,向东去的步子放慢了。河堤上下开始发白,天阴沉着脸。树上也开始长着白色的小蘑菇,地上的枯萎的小草已经披上白色的棉坎肩。整个大地是飘舞的雪花,亲吻着大地,亲吻我们几个冻红脸颊,甜甜的,丝丝沁肺!玩耍的差不多了,大家慢慢的往回走,倒退着脚步!刚走过的脚印,便又被几个抢先的雪花占领了。大家还不是蹲下看看谁的脚印上的雪花多!那么谁就是吉祥的“头头”……
下点小雪吧!盼望着,想到过去童年的小雪。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5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6
小满这个重要的节气,自古关于小满的诗便广为流传,我们一起跟着同学们,和他们一起来诵读小满的经典之作。
而其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被最多的同学赏析,同一首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在他们眼中却有不同的感受。
灵动的伍铭涵眼中诗中有花有果、有色有形,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可爱的胡蝶读这首诗感受到小满是耕耘之后收获的期许,是向圆满和美满奋进的憧憬,小满未满,未来的一切都值得期待!
认真努力的曾靖涵仿佛看到小满时节,农民们正忙,让这初夏的村庄显得有些寂静。可田里就热闹着呢!农民们一个劲儿地忙着插秧,有些疲倦,可是心里想着自己田里大丰收时的场景,再苦再累也是开心的!正如她一直认真付出,所以一直学习也得到丰收。
思维灵活的张文裕读此诗看到了小满时,农民的忙碌,更想到人们需要借用工具——三车:水车、油车、丝车。
善于观察的何苍昊,不仅读诗,更是做了观察:”我还观察了这一天的天气情况,今天雨水丰沛。最后希望粮食能有一个好收成。“
爱思考的蓝依晨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更是深入思考,她说:小满出自二十四节气中,但二十四节气中却没有大满,我想这不仅仅与节气有关,里面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小小的满足会让人更有动力,过满,则招致损失。小满正是做人的最好状态,只有不骄傲、不自大,方能砥砺前行。www.1467.COm.cN
-
1467.com.cn小编精心推荐:
- 秋分节气的诗句 | 幼儿园秋分节气活动方案 | 24节气秋分作文 | 小雪节气经典句子汇编 | 秋分节气的作文 | 秋分节气的作文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7
“中秋夜,月儿圆。”到了,家家户户都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一大家子也齐聚在家欢度中秋佳节。
我们刚进家门,爷爷就满面红光地向我们走来,说:“我的乖孙子回来啦!爷爷可想死你啦!”我笑眯眯地把准备好的过节礼品送给爷爷,并大声说道:“祝爷爷中秋节快乐!”不一会儿,姑妈们也全都带着礼物回来了,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家一起动手,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很快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在这些美味传统佳肴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螃蟹。又红又大的螃蟹骄傲地举起大钳子,好像在举着胜利的双手,庆祝这喜庆的。只见大抓起一个螃蟹一掰就成了两半。哇哦!这螃蟹黄又厚又鲜又营养,简直无可挑剔,大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惜我对螃蟹过敏,不能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吃完晚饭,我们来到院子里赏月。今天的似乎比往年的要圆。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树枝、房屋都镶上了一层银色的边。一丝丝云彩不时掠过圆月,仿佛害羞地躲了起来,但是又忍不住探出头来观赏人间团圆的喜庆场面。爷爷端着一张小桌子到院子里,开始祭拜月亮啦!我帮着把苹果、石榴,还有月饼、菱角等祭品拿来放在桌上,奶奶拿来一个小香炉,里面有一尊佛,一朵莲花。莲花上有三个小孔,是专门用来插檀香的。拜月亮啦!我双手合十,对着月亮鞠了躬,许了愿。
祭完月亮,提议每人吟诵一句带有“月”的古诗。我一听,立即脱口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哈哈,我得意洋洋地望着,等着他们的诗句。妈妈也不甘示弱,高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轮到了,只见爸爸望着月亮冥思苦想,眉头紧锁,而月亮也俏皮地躲进了云层里,跟爸爸玩起了捉迷藏。“有了!”爸爸大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们都高兴地为爸爸鼓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句的古诗词回荡在院子里,一阵阵的笑声萦绕在大家的周围。中秋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啊!
这时,奶奶端来一盘月饼,招呼大家品尝。那圆圆的月饼和天上圆圆的月亮遥相呼应,寓意着团团圆圆。我尝了一口月饼,香香甜甜,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阵阵香,伴着凉爽的秋风飘来,全家人都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里了!
吃完月饼,大家围着圆桌聊天,谈着谈着就提到了小哥哥了。他在西安上大学,中秋节回不来,只能和舍友过节了。我提议用微信跟小哥哥视频聊天,姑妈非常赞成。小哥哥在视频里跟大家一一打招呼,祝大家节日快乐。在这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即使亲人远在天边,也能瞬间近在咫尺,真好!虽然小哥哥远在西安,但我相信,此时的他一定和我一样在赏着同一轮明月。正如大诗人苏轼所写的那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8
暖风拂面,万木争荣,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芒种的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这个节气,是给农民带来喜事和希望的。
对于我这个生长在城市里的人,几乎感觉不到芒种这个节气的重要性。趁假日里的空闲,我来到了农村的外婆家。不远处的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一眼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麦子一晃一晃的犹如波浪一般漂亮极了。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外婆家那热气腾腾的白面馍,还有那手擀面,想想我就直流口水。
你看,农民伯伯手拿锋利的镰刀朝麦田里走去,噢,原来是芒种的`节气到了,要开始收割小麦了。夏日的天气骄阳似火,我在阳光下还没站多久就热得满头大汗,而麦田里的农民伯伯正顶着烈日在收割麦子,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学过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见农民伯伯左手抓住麦秆,右手握住镰刀,“吱吱”两声,麦子就被割了下来。一把接着一把地割,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捆,他们热火朝天地干着、忙着。
在收割地农民伯伯累得气喘吁吁,汗水从他们的脸上一滴一滴地流下来,落在土里。看到这情景,我心里想:农民伯伯真辛苦啊!这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脸上,都晒得脱皮了,他们还是辛勤地劳动着。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不能浪费食物,要节约粮食。
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要下大雨了。农民伯伯见状赶紧推来板车,把一捆一捆地小麦搬上车,此时,我也冲进去帮忙,把小麦扛到板车上。没过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车,农民伯伯拉着板车,把小麦运到屋里,就这样,连续运了几个来回,终于把小麦运完了。经过大家的努力,小麦躲过了这场暴风雨的袭击。
对农民伯伯来说时间是很珍贵的,收小麦的时候是顾不得回家吃饭的,一旦碰到下雨天,小麦就会发霉变质,晴天要晒麦秆打场、看场,是很辛苦的。现在就好多了,用机器收割脱粒,速度快,质量提高了,农民伯伯省事很多,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了。
这次去外婆家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可我还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让我真正明白了芒种的意义。
秋分节气的作文 篇9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外的游子们也都会在这天的夜里抬头仰望星空思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是游子,所以无法感受那种思乡的苦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中秋节的有一句古诗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更加盛行了。在北宋京城,这一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南宋也许更实际些。他们以互相赠送月饼为活动,取团圆之意。还有些地方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这些似乎离我们远了点,那么就挑近点的说说。明清以来,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等特殊风俗。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月下游玩已没有那时那么盛行,但还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习俗保留至今。我有一个福建的网友告诉我说,在浦城那儿,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你是不是觉得很像我们在生日时吃长寿面以求长寿呢?还有一个我很要好的朋友是广东潮洲人,他们也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但我以为她许久没有回去,所以早就忘了这一习俗。没想到去年去她在南通的家做客,竟然有幸的'在她房间的阳台上发现了没有吹净的灰烬。她告诉我说,只有她跟她妈妈拜月,因为在她们那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真是一句奇怪的谚语。我妈妈是江南一带的人,所以我也沿袭了她们老家的传统,除了吃月饼外,还必吃桂花鸭。当然我不讨厌吃桂花鸭,她的肉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再说说北方吧,在山东省的许多地方除了要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这跟我们只在清明节祭祖有所不同。不过,在这么花好月圆的时候当然还是赏月吃月饼是最重要啦。吃完团圆饭,家里人搬张板凳坐在房门前的庭院里。旁边放张小圆桌,上面摆上各种样式的月饼,只要你稍稍的伸一伸手便可够到,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趴在妈妈的脚边,听她讲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尊敬和爱戴。再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了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这药一直由嫦娥保管。三天后,一名心术不正的徒弟天蓬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药,情急之下,嫦娥将药吞下,升了天成了仙。等后羿回来,一切无法挽回。他思妻心切,摆上香案遥祭嫦娥。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摆上香案。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其实,不论是哪一个节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重要的,它们都没有轻重贵贱之分,每一个都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除了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愿意继承,我们的中华民俗会更辉煌!
-
欲了解秋分节气的作文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秋分节气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