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锦集6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硬件平台升级的周期不断缩短的前提下,软件技术如虎添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1.1数据结构与算法
借助于计算机解决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所处理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即所操作对象的数据结构,然后再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即设计一个合理的算法,即通常所说的“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1.1.1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Algorithm)一词最早来自公元9世纪波斯数学家比阿勒·霍瓦里松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代数对话录》。20世纪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论点,并抽象出了一台机器,这台机器被我们称之为图灵机。图灵的思想对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算法是指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的描述。在这里我们说的算法是指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
1.算法分类
计算机算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值运算算法,另一类是非数值运算算法。数值运算算法主要是求数值解,如求方程的解、求函数的定积分等,非数值运算的范围则非常广泛,如人事管理、图书检索等。
2.算法特征
一个科学的算法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而不能是无限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有穷性是指在合理的范围内结束运算,如果一个算法需计算机执行几百年或更长时间才结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而不能模棱两可,算法中不能出现诸如“一个比较大的数”等模糊描述。
(3)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4)有一个或多个输出。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而它是没有意义的.
(5)有效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都应当能有效地执行,并得到确定的结果。例如,若n=0则执行m/n是无法有效执行的。
3.算法表示
一个计算机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N-S图等来表示。
4.算法分析
算法分析的任务是对设计出的每一个具体的算法,利用数学工具,讨论各种复杂度,以探讨某种具体算法适用于哪类问题,或某类问题宜采用哪种算法。
算法的复杂度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在运行算法时所耗费的时间为f(n)(即 n的函数)。
.空间复杂度:实现算法所占用的空间为g(n)(也为n的函数)。
称O(f(n))和O(g(n))为该算法的复杂度。
1.1.2 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上广泛被使用的术语。尽管它至今还未有一个被一致公认的定义,但其内容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它用来反映一个数据的内部构成,即一个数据由那些成分数据构成,以什么方式构成,呈什么结构。数据结构有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之分。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安排。数据结构是数据存在的形式。
数据结构是信息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它通常与一组算法的集合相对应,通过这组算法集合可以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进行某种操作。
一般数据结构可采用下面两类主要的存储方式,大多数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都采用其中的一类方式,或两类方式的结合。
1. 顺序存储结构
这种存储方式的主要用于线性数据结构,它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存储在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单元内,结点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实现。
顺序存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结点中只有自身信息域,没有连接信息域,因此存储密度大,存储空间利用率高;
(2)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确定数据结构中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Li,计算公式为Li=L0+(i-1)*m,其中L0为第一个结点的存储地址,m为每个结点所占用的存储单元个数;
(3)插入、删除运算不便,会引起大量结点的移动。
2. 链式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就是在每个结点中至少包括一个指针域,用指针来体现数据元素之间逻辑上的联系。这种存储结构可把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存放在物理上不相邻的'存储单元中;还可以在线性编址的计算机存储器中表示结点之间的非线性联系。
链式存储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结点中除自身外,还有表示连接信息的指针域,因此比顺序结构的存储密度小,存储空间利用率低;
(2)逻辑上相邻的结点物理上不必邻接,可用于线性表、树、图等多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
(3)插入、删除操作灵活方便,不必移动结点,只要改变结点中的指针即可。
除上述两种主要存储方式外,散列法也是在线性表和集合的存储表示中常用的一种存储方式。
1.1.3 线性表结构
1.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Linear List)是最常用并且最简单的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n(n≥0)个数据元素(结点)a1,a2,…,an组成的有限序列。
① 数据元素的个数n定义为表的长度(n=0时称为空表)。
② 将非空的线性表(n>0)记作:(a1,a2,…,an)
③ 数据元素ai(1≤i≤n)只是个抽象符号,其具体含义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不同。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线性表中,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把数据元素称为记录,含有大量记录的线性表也称为文件。
例1英文字母表(A,B,…,Z)是线性表,表中每个字母是一个数据元素(结点) 例2一副扑克牌的点数(2,3,…,10,J,Q,K,A)也是一个线性表,其中数据元素是每张牌的点数
2.线性表的存储
线性表可采用顺序方式存储和链式方式存储。在各种高级语言中的一维数组就是用顺序方式存储的线性表,因此也常用一维数组来称呼顺序表。下面主要讨论的线性表对象是指顺序表。
3.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线性表是一种相当灵活的数据结构,不仅对它的数据元素可以查找访问,它的长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大或缩小,即可对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数据元素运算。
常见的线性表的基本运算
(1) InitList(L)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即表的初始化。
(2) ListLength(L)
求线性表L中的结点个数,即求表长。
(3) GetNode(L,i)
取线性表L中的第i个结点,这里要求1≤i≤ListLength(L)
(4) LocateNode(L,x)
在L中查找值为x 的结点,并返回该结点在L中的位置。若L中有多个结点的值和x 相同,则返回首次找到的结点位置;若L中没有结点的值为x ,则返回一个特殊值表示查找失败。
(5) InsertList(L,x,i)
在线性表L的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值为x 的新结点,使得原编号为i,i+1,…,n的结点变为编号为i+1,i+2,…,n+1的结点。这里1≤i≤n+1,而n是原表L的长度。插入后,表L的长度加1。
(6) DeleteList(L,i)
删除线性表L的第i个结点,使得原编号为i+1,i+2,…,n的结点变成编号为i,i+1,…,n-1的结点。这里1≤i≤n,而n是原表L的长度。删除后表L的长度减1。具体程序实现可参考本书C语言相关章节。
1.1.4栈与队列结构
1.栈与队列的定义
栈是一种限定仅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与删除操作的这一端称为栈顶,而另一端称为栈底,不含元素的空表称为空栈,插入与删除分别称进栈与出栈。 由于插入与删除只能在同一端进行,所以较先进入栈的元素,在进行出栈操作时,要比较后才能出栈。特别是,最先进栈者,最后才能出栈,而最晚进栈者,必最先出栈。因此,栈也称作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的线性表,简称LIFO表。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1、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威胁和危害)
2、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 MIPS)
3、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计算机输出设备的一组是( 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
4、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年代是( 20世纪40年代)
5、20GB的硬盘表示容量约为( 200亿个字节)
6、在微机中,西文字符所采用的编码是( ASCII码)
7、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效率,并为其他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8、计算机软件的确切含义是(计算机程序、数据与相应文档的总称)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感染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疫性)
10、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之后添加一个0,则此数的值为原数的(2倍)
11、以下关于编译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编译程序完成高级语言程序到低级语言程序的.等价翻译)
12、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1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确切提法应该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
14、运算器的完整功能是进行(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5、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快速传输信息)
16、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
17、能直接与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是(内存储器)
18、正确的IP地址是( 202.112.111.1)
19、上网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 浏览器软件)
20、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 美国 )
21、在计算机中,组成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位数是( 8 )
22、下列关于ASCII编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大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都大于小写英文字母‘a’的ASCⅡ码值)
23、下列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设置”的是( 停掉Guest账号 )
24、CPU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 字长、主频和运算速度 )
25、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输入设备的一组是( 绘图仪,键盘,鼠标器 )
26、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软件是( 操作系统 )
27、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Windows Vista )
28、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 )
29、如果删除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偶整数后的2个O,则此数的值为原数( 1/4 )
3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 高级语言数据结构丰富 )
3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 机器语言 )
32、计算机的系统总线是计算机各部件间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它分(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33、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CPU )
34、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又称“一线通”)接人因特网的优点是上网通话两不误,它的英文缩写是(ISDN)
35、当电源关闭后,下列关于存储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存储在ROM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
36、计算机指令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操作码和操作数)
37、有一域名为bit. edu. cn,根据域名代码的规定,此域名表示(教育机构)
38、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 收藏夹 )
39、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0、假设某台式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容量为256MB,硬盘容量为40GB,硬盘的容量是内在容量的(160倍)
41、在ASCII码表中,根据码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空格字符、数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42、一般而言,Internet环境中的防火墙建立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43、字长是CPU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4、在微机的硬件设备中,有一种设备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当作输出设备,又可以当作输入设备,这种设备是(硬盘驱动器 )
45、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具有的五大功能是(处理器(CPU)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46、在所列出的:1.字处理软件 2.Linux 3.Unix 4.学籍管理系统 5.Windows XP 和6.Office 2003六个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有( 2,3,5 )
4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读/写移动存储器或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
48、十进制数18转换成二进制数是(010010)
49、下列各类计算机程序语言中,不属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汇编语言 )
5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PU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上的数据 )
51、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二进制位/秒 )
52、若网络的各个节点通过中继器连接成一个闭合环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称为(环型拓扑)
53、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地址)
54、下列关于指令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指令的地址码部分可能是操作数,也可能是操作数的内存单元地址 )
55、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Internet应用的是(新闻组)
56、若要将计算机与局域网连接,至少需要具有的硬件是(网卡)
57、下列的英文和中文名字的对照中,正确的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58、下列不能用作存储容量单位的是(KB)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为期一周的实训已经结束。经过这一周的实训练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回头想想实训这几天我们确实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周,看似很简短的时间,实际上按小时计算120小时却是个不小的数字,也许有些牵强。但是简短的时间仍是有效的,因为在这一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接触了从没有制作过的文件和一些演示文稿。这一周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懂得了操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自己有很多的不懂,很多的问题,都是通过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完成的,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了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同过不断的实习来积累经验,进而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换为技能。实践出真理,在这一周的实训确实有些累,不知从哪开始入手,但是累的有价值。学海无涯,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在向我们招手,等待我们去努力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好句摘抄网 WWw.799918.CoM]
我们兴高采烈的进入到我们实训的计算机机房,打开各自的实训电脑,老师发来我们当天的实训内容。在操作中才知道自己会的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到实际操作时什么都不会。自己慢慢的从书上找,结果不是操纵不对就是做不出来结果不对,这些问题我和同学还有老师说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我改正自己的不足并牢记它。
就这样,我们实训了一周,但是收获不小,在实训中改正自己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让我知道实际操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操作是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两者是不可分开的。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网络,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张尼奇老师和赵志茹老师,在实训中也分别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这次实训活动十分成功,除了各位同学的充分准备,还要感谢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没有他们做出努力,给学生手操的平台。
经过这次的实训,我领悟到了任何东西都要“学以致用”,学习了还不行还要看自己掌握了没,掌握了还不行还要看自己熟练没,熟练了还不行还要作出一定的成果。这次的实训,让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让我认识到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工作有好的起色。为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
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大学学习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全面发展,攻破电脑,争取做一名出色的现代人!在此再次感谢学院领导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给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我们会再接再励,更努力的学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近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不闻不问,光知道照本讲解,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许多版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只提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作用,而根本没提到对硬件也能起破坏作用。但C1H病毒却使计算机硬件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教师照搬教材的内容,就可能造成一次错误的传授。
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生有较多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不限于课堂和教室,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开阔视野,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以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在正式讲授前,教师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作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首先,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接近实际的事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挂钩。这样,使学生感受学习计算机不是枯躁乏味的,也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和他们的世界紧密相关的。通过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当前流行的个人电脑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的辅垫,通过把一些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电脑,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了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来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接受起来也就不至于太困难。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通过实践,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菜单的真正含义,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如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人数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这样,通过自己输人,自己改错,自己排版,自己插图、自己打印,相信学生就会更清楚WORD有什么功能。并且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基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一点问题,就慌了手脚,束手无策,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计算机理论知识是攀登计算机世界高峰的台阶,对学生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知识、数据处理的知识、网络和多媒体的知识、程序设计知识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帮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的提高能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使用计算机这种人类的工具,从而指导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5
这学期,我授课的科目是高等教育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班级是家电28班,模14班,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把握好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方法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重复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很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操作练习。
一、把握课程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入门介绍。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操作系统平台的介绍及应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二、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操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2节课程,都是在机房里教学,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学生在操作练习。所以我们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每次课讲解理论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操作练习中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练习或无事可干。在讲解理论的时候,不仅仅要告诉学生理论内容,也要让学生对本次课操作练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安排操作练习时,也需要根据本次课的内容予以安排,通过练习不仅要求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同时也要求能够对上次课饿内容进行补充重复练习,以及对下次课的一个正确开启的作用,这样才不会浪费课程的时间。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不能够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目录的内容按“部”就“搬”来教学,而是应该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内容的侧重点等的实际情况调配好理论与操作练习部分,这样才会得到“教”而“学”,“学”就“会”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
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INDOWS、WORD、EXCEL等都是面向用户的图形界面,靠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和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很清楚的讲解操作过程,实现了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同时,教师也可提出问题和要求,可以随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根据不同操作及其效果对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自主上网学习的时间,通过网络来解决我们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在以后的工作,遇到不同问题也能解决好。
(三)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每次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一个工具,过去许多老师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教学效果并不好。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我总结了讲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新的方法,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和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操作要求,先利用图片进行效果展示,那我们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哪些工具呢?(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之前所需知识,发现很麻烦,于是我们就介绍新的办法或工具(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这个方法或工具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于是就是归纳结论和规律,最后会安排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学生也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饿问题整个过程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积极思考,并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
(四)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上。有些教师认为上机是同学们自己的事,只要照实验书本操作即可,教师只等同学提问答疑。其实不是这样,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实验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机任务。为此,我每次上机都安排上机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期间教师应在同学之间来回穿梭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下课前开始检查作业,同时还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同学都会按时上机并完成作业,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知识的掌握。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其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懒惰,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游戏。
(一)试行分层次教学方案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按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分层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生水平较高,以加强、提高为主;中等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学能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和作风,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一点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6
一、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成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二、冯 · 诺依曼结构(硬件系统)
1946年,冯 · 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的原理,奠定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技术基础。
主要思想:
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到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计算机在程序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处理,直到得到处理结果。
现在所有的计算机都遵循了冯 · 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控制中心,根据指令要求完成相应操作,产生一系列控制命令,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协调工作。
存储器:保存程序、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记忆装置。
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CPU(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I/O设备 。
三 、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概念
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使用二进制进行表示,即0和1进行表示,使用二进制的优点:物理元器件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数据存储单位的术语:
位(bit):二进制的最小单位,用小写字母b表示
字节(byte):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组成,用大写字母B表示。即1B=8b
字(word):字长越长精度越高,是计算机的重要的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
B(字节) KB(千字节) MB(兆字节) GB(吉字节)
1B = 8b 1KB = 1024B
1MB = 1024KB 1GB = 1024MB
四、 软件系统
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只有硬件系统。
指令
由操作码(做什么操作,如+、-)和地址码(操作数或操作结果的存放位置)组成。
程序
一系列有序指令或语句的集合。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
机器语言:计算机能识别并直接执行的计算机语言
汇编语言:需要编译成机器语言。(使用“汇编程序”汇编为机器语言程序)
高级语言:如我们常听说的CVBJava等。 (使用“编译程序”编译,并连接为机器语言程序)
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以及开发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解决各类实际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1.3 信息编码
一、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十进制数
有10个数码:0,1,2,3,4,5,6,7,8,9
逢10进1
二进制数
有两个数码:0,1
逢2进1
八进制数
有8个数码:0,1,2,3,4,5,6,7
逢8进1
十六进制数
有16个数码:0,1,2,3,4,5,6,7,8,9,A,B,C,D,E,F
逢16进1
二、字符编码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采用“ASCII”码作为字符编码。ASCII码即“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10个阿拉伯数字0~9、26个大写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3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以及34个控制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