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导航 > 【推荐】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4篇

【推荐】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4篇

发表时间:2022-03-03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一)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采访了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姚先生。采访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台里接着写稿子,剪带子,打字幕听录音。完成后,交给后期制作进行编排。就这样一篇完完整整的电视新闻出炉了。通过第一次的采访也让我了解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整个流程以及后期制作的步骤。

从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新闻,对于新闻的画面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现在因为实习的缘故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来做新闻。原来做好一条新闻,除了要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进行现场的采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后期制作,正因为有了后期的编排才使得一条新闻更加生动,整条新闻也更加丰富。

对于新闻的制作,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页,只能从头学起,还好老师总是很有耐心,总是细心提醒。新闻制作并非想象中的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拍回来的内容中选择可用的片段,使得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就要处理声音的部分,我们需要听清当事人所说的话,并且记录下来,因为最后我们需要给新闻加上字幕,使得新闻更加完整,也可以帮助观众更仔细的观看新闻。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

由于我还缺乏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做非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难题,另外做非编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小心,因为所做出的新闻节目会是面向成千上万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这个新手总是格外小心,总是反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工作,也能帮上老师的忙,不用再向刚来的时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么。

要做好一篇新闻和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分不开的,线索,采访,编辑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在这里的两个月时间里收益颇多,对新闻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

在实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视野也不够开阔,还缺少很多东西。真的就是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所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所学,更加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正是因为这次宝贵的实习经验,才让我对许多事情豁然开朗,对于将来也有了新的规划,更加明确了以后所要走的路。

是的。大学校园,远离社会喧嚣,莘莘学子很少真正接触到社会现实,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脱节,这些使得我们大学生在刚走出象牙塔后显得无所适从。如果说在校园里的生活就像一个梦,那么实习更像一个闹钟,把大学生从梦中敲醒。

现在我的实习期已经结束了,真的很不舍得。而我也一直为自己能留在《百姓连线》栏目组实习感到幸运。当我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回忆里的每一个片段都不舍得丢弃,这一切都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衷心的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指导过我的老师们,真的很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照。也感谢培育我,栽培我的学校和老师,我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二)

一、实习目的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争取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要顺利完成。

二、实习单位

吉县广播电视台

吉县电视台成立于19xx年。作为吉县重要的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为百姓解疑释惑、加强舆论监督、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任务。近年来,吉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传输、播出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前后期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每年承担了大量的直、录播任务。

三、实习内容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电视台的结构及功能,理解新闻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深入实践,了解记者这一个行业,记者需要着怎样的素质,怎样与被采访对象沟通,怎样让新闻真实的呈现给受众,怎样去做新闻。

1.撰写新闻稿

在开始的两天里,电视台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过的新闻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稿子它是由口导(主持人说的话,起到提起下文内容的作用,也是新闻事实的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样不可少,事实上体现的是"5w"模式)、正文(主持人或配音人员说的话,主要配合接下来画面中的同期声来设置的,也可以说是引出被采访者的话语)、同期声(被采访者回答的话语,声像同步)、编后语(主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面的事件进行总结和点评,再引出下一个话题)组成,与真正的新闻稿不同的是,它是把新闻融入到了节目语言中,但都还在新闻这个范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当然先是看样本,一边看一边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这么写到底有什么目的,从模仿开始,一步一步地跟进。有时候可能还会遇到点小麻烦,比如,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稿子写的普遍冗长。后来,这里的老师指点我,让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找出给我启迪的东西。因为这个稿子写法很灵活,所以在我还并不是很明白每个小段的作用时,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两份稿子有这种差别呢。最后在请教老师后我明白了,其实这个变化是根据编者的想法走的,可以灵活多变,而不是硬走一条道路。

2.采访与拍摄

在了解了写法之后,就是实战阶段了。我的实战就是跟记者们去跑新闻,我们到各个地方去采访。提着摄像机,拿着新闻用具,就直奔目的地,由于我还不会用摄像机,所以就只做一些记录,比如某某人的身份,事件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等,还有一些重要的数据,以便于后面在编辑的过程中间给编辑人员提供方便。我自己不仅仅要写一些东西,还要认真观察我的实习老师是怎样运用镜头来拍摄新闻的,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每次采访的时候,老师就教我如何使用摄像机。以前我以为摄像就是简单的录下眼前的画面,这时才发现,摄像中大有学问。就比如:如何端的稳,使镜头不摇晃;如何端的水平;如何捕捉光线和黄金分割点等等。小有所成之后,老师也开始让我带着摄像机单独出去采

访和录制。比如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这个目的,在拍摄上就有很多讲究的地方,白平衡有没有调好,在不同的光线下调到什么程度最好;拍摄的时候"稳准平匀"的要领把握好;采访时焦距应该怎样,需不需要跟焦;镜头的前焦点与后焦点的距离的把握;采访时,切忌出现被采访者的半个部位,我采访时角度怎样才合适等等,都是要讲究和必须拿捏好的。这样你拍出来的新闻才真实,才可信。在采访中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就是采访者问的问题要精准,我需要被采访者回答什么,就用最明白的语言说明,不要提出的问题让被采访者理解有误差,切忌的是问题大而空,尽量小角度提问,被采访者回答起来也容易不易答偏,这需要采访者在提问技巧上下功夫。

实习时最累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下乡跑新闻,俗话说,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不假,没有实际走访,就不会有准确详实的材料,更不必谈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但切身采访后写的新闻稿件就存在一个质量的问题,这就得看记者剖析问题的角度和记者的综合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使师傅的稿件获得了领导的赞赏,采访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很重要,如果一切都被程式化了,我想媒介也就变得呆板了,媒介的意义也就有待商榷了。每一次采访,积累点自己的思想,哪怕并不全面,哪怕并不独到,哪怕是偏颇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在丰富,你的经验在丰富,既灵活又求实的思维在慢慢被培养。

四、实习收获

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仅是动手能力不足,相关的电视新闻类的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在学校学习时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而且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差,课本上得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实习虽然很辛苦忙碌,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练和尝试。这次实习告诉我,在社会这个大学堂里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无论大小认真踏实的完成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三】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从20xx年年初通过电视台招聘考试上班后,转眼已是第五个年头,回顾这期间的工作感受,酸甜苦辣兼而有之,让人难忘。但最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收获很多,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

作为科班生的我,在学校就已知晓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从毕业到现在,一直都是从事记者这个职业,更是深谙此理。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我力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每天的采访中去,因为我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对得起这份岗位,这份工资。上班期间,严格遵守台里各项规章制度,不随便迟到、早退、旷工。工作的时候,不管日晒雨淋,又或是周末假期,自己都坚决完成了台里安排的各项外出采访任务。

作为记者来说,白天采访、晚上加班写稿更是常事,所以大家都坚持当天的采访当天出稿,哪怕是忙到半夜,以免耽误台里第二天的其它工作安排,也避免了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迟发或不发。媒体行业都是实行严格的绩酬挂钩制度,工资所得和个人稿量紧密结合,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必须积极写稿,并努力向省市上级媒体投稿。回顾在电视台的这五年,自己在摄像、采访、写稿等基础业务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积极参与台里举办的各项重大活动,无论是担任摄像,还是负责报道,均能很好完成工作任务,记得20xx年举办的走进同乐湖·幸福向前冲户外竞技活动,我和同事们一起战高温、冒酷暑,当时我既负责摄像,也负责新闻报道,近2个月时间里都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工作在一线,大家一起吃苦流汗,有的人晒黑了,有的人中暑了,但我们都没有放弃、坚守到最后,最终使整个活动完美收官。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四】

如果说央视让我学会如何做电视,那么*台则教会我从新闻人的角度来认识世界。

五月份结束在央视的实习之后,六月一号,我来到*台新闻中心开始了实习记者的工作。在那里,我掌握了新闻的操作流程,而让我最有感触的,却是在*台的一些所见所闻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接触到了与我以前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不和谐的.一面,说它黑暗也好,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罢,都让我这名准新闻人心情十分沉重。

记得有一次采访*江水污染事件,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是污染发生的第二天,但整个江面的水还是酱红色的,处处可见成块的纸桨,死鱼腐烂的腥味混合着刺鼻的化学物质气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直想作呕。真正让我们难过的是那些因水污染而倾家荡产的渔民,在一夜之间,他们所养的鱼死了总共约二十吨,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毫无生气的渔箱和渔民的欲哭无泪,更坐船来到上游拍到了仍在大量排污的两个造纸厂的排污口,只见几近黑色的污水泛着白沫未经任何处理地直接向江面奔去,画面效果十分震撼。

尽管损失很大,但渔民当时还是充满希望地告诉我们政府昨天来人了,对水质也抽样作了检查,政府会帮他们讨一个公道的。然而,当我们来到环保局进行采访时却受到层层阻挠,甚至还有官员让我们不要相信渔民,说他们是故意闹事,鱼死跟水污染根本没有关系。这些官员从头到尾没有表示出一点对渔民的同情,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只是为自己开脱,而开脱的理由则是渔民的无理取闹。从环保局出来,我前所未有地对政府失望,且不说执政为民,至少也不应该和人民站在对立面吧,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却着实让人民寒彻了心。

回台之后,在当晚的《**新闻》我们播发了这篇水污染的新闻,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二天我们决定追踪报道,当来到仍然在大量排污的排污口拍摄时,一艘巡艇一直在周围可疑地转来转去,一上岸,我们就被当地政府宣传部门的两台车一前一后“请”到了当地最豪华的宾馆,吃了一顿顶尖水平的大餐,然而这顿大餐却吃得我反胃,为那些官员的嘴脸反胃。

我不算一个愤青,但当面对弱势群体时,至少还有本能的同情,然而,那些在官场混迹得春风得意的所谓父母官却似乎连这点本能都丧失了!他们甚至告诉我们环保局的质检结果是水质完全合格!难不成我们所看到的成堆的死鱼、酱红色的江面都只是渔民为了闹事而费尽心思布的景?政府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不是公仆,完全成了一个自欺欺人并乐此不疲的小丑!

后面的事情更是我想不到的,回台之后,尽管老师和新闻中心主任一再坚持如实报道政府的处理情况和造纸厂仍在排污的事实,然而,某高层却把这篇批评报道纠正成为了一篇宣传政府如何及时有效处理为民伸张正义的正面报道。难道这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如果是,那新闻的意义何在?在大学里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我手写我心”,然而当我手不能写我心,当记者受到权力的阻挠不能揭露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新闻理想还能实现吗?

好多次采访临结束时,乡亲们紧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肯放,一再地叮嘱:“你们一定要说真话啊!全靠你们了!”直至今日,我一想起这些画面就不由得心酸。体制的缺陷使得这些弱势群体丧失了话语权,只能借助媒体“发声”为自己寻求公道,然而他们却不知,在权力的制约下,记者也有不得已失声的时候。

失望不代表绝望,正因为不完善,所以要改进,现时的体制缺陷赋予了我们新闻人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深入探求事实真相,为民说话,替人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再去采访的时候,乡亲们能信任地说:“我知道你们会说真话的!”更希望有一天,政府即使不自欺欺人也能让我们信服地做出正面报道,那样的社会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吧!

以上就是我在为时四个月的专业大实习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再次感谢学院提供给我这样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台,感谢所有教会我成长的人们!

1467.Com.cn扩展阅读

范文推荐: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4篇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一)

一直以来,我对实习二字都充满向往,以为这是一个可以锻炼人、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大二暑假,在老师和学长的介绍下,我有幸进入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实习,可结果却远远不如想象中如意。

也许是理论知识不足,一直以来我学习的都是报纸知识,尚未接触电视摄影和视频剪辑。第一次实习就是自己一点也不懂的电视领域,难免会觉得手足无措。

看到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架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三脚架上,我连开机都不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摸清了哪个是开关,哪个是白平衡,哪个是回看。也接触了一些拍摄基本步骤,怎样调节白平衡,怎样对焦,什么样子是最自然的光度,等等。相信只有亲手接触,才会有如此深的记忆,这书上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酷热难熬的正午,经常是我们接到电话通知外出采访的时间。不知道出何意图,越是炎热的天,领导就越喜欢去工地上视察视察,难为的是他那一群小跟班和我们这些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了。

每次看到瘦成电线杆的老师扛着三十多斤的摄影机跟在领导后面一路小跑,额头上的汗一路流到脖子后面打湿衣服的时候,我对记者这个职业都会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辛苦令人敬佩,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从此以后我与白皙的皮肤还有高跟鞋是绝缘了。

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给视频配的新闻稿一般都是拍摄视频的记者自己写的,后期的视频剪辑也是记者一个人做。一个熟练的记者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一般在心里已经打好腹稿了,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稿子来拍摄自己想要的景物。这样才能保证有时在稿子中仅仅是一笔带过的事物,也能有相应的图像与之匹配。

在我眼里,配同期声是最繁琐也是最枯燥的活儿,特别是遇到吐字不清晰、说话也没什么条理的采访对象的时候,配同期声就成了一项折磨人的工作。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有反复的听,结合语境来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由于摄像机没有音量调节的设置,每次听录音的时候只有插上耳机才听得清,但往往戴上耳机听的时候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就变得很刺耳,一般听不了几分钟耳朵就会很疼。

同时,如何把握那个度也是一项学问。过多的主观修改,就无法和电视上人物说的话契合,但如果是直接配上对方说的原话,那一些病句错句就会展现出来,观众理解起来也很难。

一段几分钟的采访,也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给它配同期声,可最后真正在节目中与观众见面的,一般也只有十几秒而已。

以上是我在记者站实习所收获的知识,但另一方面,很多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我没有坚持下去。

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是Xx电视台和Xx日报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一个新闻点,专门报道开发区新闻。

由于地域和报道内容的限制,开发区新闻的受众是一群特殊并且固定的人,基本就是在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和新闻报道的相关人物。最后剪成的节目,也仅仅是在开发区网站上与观众见面。

受众少,受众所覆盖的新闻面积也随即减小,因此每天得到的采访任务也仅仅是帮助宣传某个品牌或者是报道领导慰问企业或是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

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敬意,让我实在不愿意仅仅成为政府的喉舌以及利益链条上的广告商。“某月某日某领导参观指导了某企业企业并和该企业领导”,诸如此类的格式化语言,既不接地气,也对广大观众没有什么指导性意义。

更有甚者,在采访某个企业的时候,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公司领导们都会事先安排工作人员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回答的内容也是提前通知,不会有任何一句对公司不利的话,而因此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则会大打折扣。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或者加上其他客观原因,我外出跟随采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早上来到记者站做完一些卫生工作之后,我一般能做的是坐在25度恒温的空调房间里,一边喝着“无限续杯”茶水,一边玩电脑。中午还用老师的饭卡在食堂吃饭,晚上搭顺风车回家。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原文不记得了,只想起了一种感觉——没有贡献的时候,吃着单位的盒饭也觉得是罪恶。

带着这种罪恶感以及对工作的困惑,实习了26天之后,我告别一向待我不错的老师,离开了记者站。这其中的收获是也喜忧参半,为世人所评价吧。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二】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三)

暑假开始不久,我便来到**日报—**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赛区的篮球联赛(为期九天,每天都得跟踪报道)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1.写新闻稿时,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种一定的方式来叙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写;

2.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冗长,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进导语里面;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四】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

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

有关记者的实习报告4篇


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一)

一直以来,我对实习二字都充满向往,以为这是一个可以锻炼人、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大二暑假,在老师和学长的介绍下,我有幸进入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实习,可结果却远远不如想象中如意。

也许是理论知识不足,一直以来我学习的都是报纸知识,尚未接触电视摄影和视频剪辑。第一次实习就是自己一点也不懂的电视领域,难免会觉得手足无措。

看到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架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三脚架上,我连开机都不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摸清了哪个是开关,哪个是白平衡,哪个是回看。也接触了一些拍摄基本步骤,怎样调节白平衡,怎样对焦,什么样子是最自然的光度,等等。相信只有亲手接触,才会有如此深的记忆,这书上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酷热难熬的正午,经常是我们接到电话通知外出采访的时间。不知道出何意图,越是炎热的天,领导就越喜欢去工地上视察视察,难为的是他那一群小跟班和我们这些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了。

每次看到瘦成电线杆的老师扛着三十多斤的摄影机跟在领导后面一路小跑,额头上的汗一路流到脖子后面打湿衣服的时候,我对记者这个职业都会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辛苦令人敬佩,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从此以后我与白皙的皮肤还有高跟鞋是绝缘了。

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给视频配的新闻稿一般都是拍摄视频的记者自己写的,后期的视频剪辑也是记者一个人做。一个熟练的记者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一般在心里已经打好腹稿了,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稿子来拍摄自己想要的景物。这样才能保证有时在稿子中仅仅是一笔带过的事物,也能有相应的图像与之匹配。

在我眼里,配同期声是最繁琐也是最枯燥的活儿,特别是遇到吐字不清晰、说话也没什么条理的采访对象的时候,配同期声就成了一项折磨人的工作。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有反复的听,结合语境来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由于摄像机没有音量调节的设置,每次听录音的时候只有插上耳机才听得清,但往往戴上耳机听的时候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就变得很刺耳,一般听不了几分钟耳朵就会很疼。

同时,如何把握那个度也是一项学问。过多的主观修改,就无法和电视上人物说的话契合,但如果是直接配上对方说的原话,那一些病句错句就会展现出来,观众理解起来也很难。

一段几分钟的采访,也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给它配同期声,可最后真正在节目中与观众见面的,一般也只有十几秒而已。

以上是我在记者站实习所收获的知识,但另一方面,很多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我没有坚持下去。

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是Xx电视台和Xx日报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一个新闻点,专门报道开发区新闻。

由于地域和报道内容的限制,开发区新闻的受众是一群特殊并且固定的人,基本就是在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和新闻报道的相关人物。最后剪成的节目,也仅仅是在开发区网站上与观众见面。

受众少,受众所覆盖的新闻面积也随即减小,因此每天得到的采访任务也仅仅是帮助宣传某个品牌或者是报道领导慰问企业或是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

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敬意,让我实在不愿意仅仅成为政府的喉舌以及利益链条上的广告商。“某月某日某领导参观指导了某企业企业并和该企业领导”,诸如此类的格式化语言,既不接地气,也对广大观众没有什么指导性意义。

更有甚者,在采访某个企业的时候,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公司领导们都会事先安排工作人员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回答的内容也是提前通知,不会有任何一句对公司不利的话,而因此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则会大打折扣。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或者加上其他客观原因,我外出跟随采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早上来到记者站做完一些卫生工作之后,我一般能做的是坐在25度恒温的空调房间里,一边喝着“无限续杯”茶水,一边玩电脑。中午还用老师的饭卡在食堂吃饭,晚上搭顺风车回家。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原文不记得了,只想起了一种感觉——没有贡献的时候,吃着单位的盒饭也觉得是罪恶。

带着这种罪恶感以及对工作的困惑,实习了26天之后,我告别一向待我不错的老师,离开了记者站。这其中的收获是也喜忧参半,为世人所评价吧。

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二)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三】

暑假开始不久,我便来到**日报—**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赛区的篮球联赛(为期九天,每天都得跟踪报道)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1.写新闻稿时,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种一定的方式来叙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写;

2.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冗长,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进导语里面;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记者的实习报告【篇四】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

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

关于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3篇


一直以来,我对实习二字都充满向往,以为这是一个可以锻炼人、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大二暑假,在老师和学长的介绍下,我有幸进入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实习,可结果却远远不如想象中如意。

也许是理论知识不足,一直以来我学习的都是报纸知识,尚未接触电视摄影和视频剪辑。第一次实习就是自己一点也不懂的电视领域,难免会觉得手足无措。

看到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架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三脚架上,我连开机都不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摸清了哪个是开关,哪个是白平衡,哪个是回看。也接触了一些拍摄基本步骤,怎样调节白平衡,怎样对焦,什么样子是最自然的光度,等等。相信只有亲手接触,才会有如此深的记忆,这书上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酷热难熬的正午,经常是我们接到电话通知外出采访的时间。不知道出何意图,越是炎热的天,领导就越喜欢去工地上视察视察,难为的是他那一群小跟班和我们这些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了。

每次看到瘦成电线杆的老师扛着三十多斤的摄影机跟在领导后面一路小跑,额头上的汗一路流到脖子后面打湿衣服的时候,我对记者这个职业都会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辛苦令人敬佩,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从此以后我与白皙的皮肤还有高跟鞋是绝缘了。

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给视频配的新闻稿一般都是拍摄视频的记者自己写的,后期的视频剪辑也是记者一个人做。一个熟练的记者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一般在心里已经打好腹稿了,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稿子来拍摄自己想要的景物。这样才能保证有时在稿子中仅仅是一笔带过的事物,也能有相应的图像与之匹配。

在我眼里,配同期声是最繁琐也是最枯燥的活儿,特别是遇到吐字不清晰、说话也没什么条理的采访对象的时候,配同期声就成了一项折磨人的工作。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有反复的听,结合语境来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由于摄像机没有音量调节的设置,每次听录音的时候只有插上耳机才听得清,但往往戴上耳机听的时候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就变得很刺耳,一般听不了几分钟耳朵就会很疼。

同时,如何把握那个度也是一项学问。过多的主观修改,就无法和电视上人物说的话契合,但如果是直接配上对方说的原话,那一些病句错句就会展现出来,观众理解起来也很难。

一段几分钟的采访,也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给它配同期声,可最后真正在节目中与观众见面的,一般也只有十几秒而已。

以上是我在记者站实习所收获的知识,但另一方面,很多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我没有坚持下去。

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是Xx电视台和Xx日报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一个新闻点,专门报道开发区新闻。

由于地域和报道内容的限制,开发区新闻的受众是一群特殊并且固定的人,基本就是在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和新闻报道的相关人物。最后剪成的节目,也仅仅是在开发区网站上与观众见面。

受众少,受众所覆盖的新闻面积也随即减小,因此每天得到的采访任务也仅仅是帮助宣传某个品牌或者是报道领导慰问企业或是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

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敬意,让我实在不愿意仅仅成为政府的喉舌以及利益链条上的广告商。“某月某日某领导参观指导了某企业企业并和该企业领导”,诸如此类的格式化语言,既不接地气,也对广大观众没有什么指导性意义。

更有甚者,在采访某个企业的时候,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公司领导们都会事先安排工作人员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回答的内容也是提前通知,不会有任何一句对公司不利的话,而因此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则会大打折扣。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或者加上其他客观原因,我外出跟随采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早上来到记者站做完一些卫生工作之后,我一般能做的是坐在25度恒温的空调房间里,一边喝着“无限续杯”茶水,一边玩电脑。中午还用老师的饭卡在食堂吃饭,晚上搭顺风车回家。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原文不记得了,只想起了一种感觉——没有贡献的时候,吃着单位的盒饭也觉得是罪恶。

带着这种罪恶感以及对工作的困惑,实习了26天之后,我告别一向待我不错的老师,离开了记者站。这其中的收获是也喜忧参半,为世人所评价吧。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暑假开始不久,我便来到**日报—**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赛区的篮球联赛(为期九天,每天都得跟踪报道)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1.写新闻稿时,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种一定的方式来叙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写;

2.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冗长,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进导语里面;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精华]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6篇


正式接触社会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实习,按照学校要求,我们要对实习的工作进行汇报,写好实习报告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优秀的实习报告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华]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一】

一直以来,我对实习二字都充满向往,以为这是一个可以锻炼人、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大二暑假,在老师和学长的介绍下,我有幸进入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实习,可结果却远远不如想象中如意。

也许是理论知识不足,一直以来我学习的都是报纸知识,尚未接触电视摄影和视频剪辑。第一次实习就是自己一点也不懂的电视领域,难免会觉得手足无措。

看到三四十斤重的摄像机架在跟自己差不多高的三脚架上,我连开机都不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摸清了哪个是开关,哪个是白平衡,哪个是回看。也接触了一些拍摄基本步骤,怎样调节白平衡,怎样对焦,什么样子是最自然的光度,等等。相信只有亲手接触,才会有如此深的记忆,这书上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酷热难熬的正午,经常是我们接到电话通知外出采访的时间。不知道出何意图,越是炎热的天,领导就越喜欢去工地上视察视察,难为的是他那一群小跟班和我们这些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了。

每次看到瘦成电线杆的老师扛着三十多斤的摄影机跟在领导后面一路小跑,额头上的汗一路流到脖子后面打湿衣服的时候,我对记者这个职业都会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辛苦令人敬佩,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从此以后我与白皙的皮肤还有高跟鞋是绝缘了。

实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给视频配的新闻稿一般都是拍摄视频的记者自己写的,后期的视频剪辑也是记者一个人做。一个熟练的记者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一般在心里已经打好腹稿了,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稿子来拍摄自己想要的景物。这样才能保证有时在稿子中仅仅是一笔带过的事物,也能有相应的图像与之匹配。

在我眼里,配同期声是最繁琐也是最枯燥的活儿,特别是遇到吐字不清晰、说话也没什么条理的采访对象的时候,配同期声就成了一项折磨人的工作。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有反复的听,结合语境来揣摩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由于摄像机没有音量调节的设置,每次听录音的时候只有插上耳机才听得清,但往往戴上耳机听的时候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就变得很刺耳,一般听不了几分钟耳朵就会很疼。

同时,如何把握那个度也是一项学问。过多的主观修改,就无法和电视上人物说的话契合,但如果是直接配上对方说的原话,那一些病句错句就会展现出来,观众理解起来也很难。

一段几分钟的采访,也需要花一个小时左右给它配同期声,可最后真正在节目中与观众见面的,一般也只有十几秒而已。

以上是我在记者站实习所收获的知识,但另一方面,很多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我没有坚持下去。

Xx经济开发区记者站是Xx电视台和Xx日报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一个新闻点,专门报道开发区新闻。

由于地域和报道内容的限制,开发区新闻的受众是一群特殊并且固定的人,基本就是在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和新闻报道的相关人物。最后剪成的节目,也仅仅是在开发区网站上与观众见面。

受众少,受众所覆盖的新闻面积也随即减小,因此每天得到的采访任务也仅仅是帮助宣传某个品牌或者是报道领导慰问企业或是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

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敬意,让我实在不愿意仅仅成为政府的喉舌以及利益链条上的广告商。“某月某日某领导参观指导了某企业企业并和该企业领导”,诸如此类的格式化语言,既不接地气,也对广大观众没有什么指导性意义。

更有甚者,在采访某个企业的时候,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公司领导们都会事先安排工作人员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回答的内容也是提前通知,不会有任何一句对公司不利的话,而因此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性则会大打折扣。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或者加上其他客观原因,我外出跟随采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早上来到记者站做完一些卫生工作之后,我一般能做的是坐在25度恒温的空调房间里,一边喝着“无限续杯”茶水,一边玩电脑。中午还用老师的饭卡在食堂吃饭,晚上搭顺风车回家。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白岩松在《幸福了吗》里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原文不记得了,只想起了一种感觉——没有贡献的时候,吃着单位的盒饭也觉得是罪恶。

带着这种罪恶感以及对工作的困惑,实习了26天之后,我告别一向待我不错的老师,离开了记者站。这其中的收获是也喜忧参半,为世人所评价吧。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二】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三)

暑假开始不久,我便来到**日报—**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赛区的篮球联赛(为期九天,每天都得跟踪报道)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1.写新闻稿时,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种一定的方式来叙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写;

2.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冗长,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进导语里面;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四】

如果说央视让我学会如何做电视,那么*台则教会我从新闻人的角度来认识世界。

五月份结束在央视的实习之后,六月一号,我来到*台新闻中心开始了实习记者的工作。在那里,我掌握了新闻的操作流程,而让我最有感触的,却是在*台的一些所见所闻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接触到了与我以前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不和谐的.一面,说它黑暗也好,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罢,都让我这名准新闻人心情十分沉重。

记得有一次采访*江水污染事件,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是污染发生的第二天,但整个江面的水还是酱红色的,处处可见成块的纸桨,死鱼腐烂的腥味混合着刺鼻的化学物质气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直想作呕。真正让我们难过的是那些因水污染而倾家荡产的渔民,在一夜之间,他们所养的鱼死了总共约二十吨,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毫无生气的渔箱和渔民的欲哭无泪,更坐船来到上游拍到了仍在大量排污的两个造纸厂的排污口,只见几近黑色的污水泛着白沫未经任何处理地直接向江面奔去,画面效果十分震撼。

尽管损失很大,但渔民当时还是充满希望地告诉我们政府昨天来人了,对水质也抽样作了检查,政府会帮他们讨一个公道的。然而,当我们来到环保局进行采访时却受到层层阻挠,甚至还有官员让我们不要相信渔民,说他们是故意闹事,鱼死跟水污染根本没有关系。这些官员从头到尾没有表示出一点对渔民的同情,他们所说的一切都只是为自己开脱,而开脱的理由则是渔民的无理取闹。从环保局出来,我前所未有地对政府失望,且不说执政为民,至少也不应该和人民站在对立面吧,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却着实让人民寒彻了心。

回台之后,在当晚的《**新闻》我们播发了这篇水污染的新闻,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二天我们决定追踪报道,当来到仍然在大量排污的排污口拍摄时,一艘巡艇一直在周围可疑地转来转去,一上岸,我们就被当地政府宣传部门的两台车一前一后“请”到了当地最豪华的宾馆,吃了一顿顶尖水平的大餐,然而这顿大餐却吃得我反胃,为那些官员的嘴脸反胃。

我不算一个愤青,但当面对弱势群体时,至少还有本能的同情,然而,那些在官场混迹得春风得意的所谓父母官却似乎连这点本能都丧失了!他们甚至告诉我们环保局的质检结果是水质完全合格!难不成我们所看到的成堆的死鱼、酱红色的江面都只是渔民为了闹事而费尽心思布的景?政府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不是公仆,完全成了一个自欺欺人并乐此不疲的小丑!

后面的事情更是我想不到的,回台之后,尽管老师和新闻中心主任一再坚持如实报道政府的处理情况和造纸厂仍在排污的事实,然而,某高层却把这篇批评报道纠正成为了一篇宣传政府如何及时有效处理为民伸张正义的正面报道。难道这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如果是,那新闻的意义何在?在大学里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我手写我心”,然而当我手不能写我心,当记者受到权力的阻挠不能揭露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新闻理想还能实现吗?

好多次采访临结束时,乡亲们紧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肯放,一再地叮嘱:“你们一定要说真话啊!全靠你们了!”直至今日,我一想起这些画面就不由得心酸。体制的缺陷使得这些弱势群体丧失了话语权,只能借助媒体“发声”为自己寻求公道,然而他们却不知,在权力的制约下,记者也有不得已失声的时候。

失望不代表绝望,正因为不完善,所以要改进,现时的体制缺陷赋予了我们新闻人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深入探求事实真相,为民说话,替人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再去采访的时候,乡亲们能信任地说:“我知道你们会说真话的!”更希望有一天,政府即使不自欺欺人也能让我们信服地做出正面报道,那样的社会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吧!

以上就是我在为时四个月的专业大实习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再次感谢学院提供给我这样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台,感谢所有教会我成长的人们!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五】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热线电话,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采访了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姚先生。采访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台里接着写稿子,剪带子,打字幕听录音。完成后,交给后期制作进行编排。就这样一篇完完整整的电视新闻“出炉”了。通过第一次的采访也让我了解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整个流程以及后期制作的步骤。

从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新闻,对于新闻的画面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现在因为实习的缘故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来做新闻。原来做好一条新闻,除了要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进行现场的采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后期制作,正因为有了后期的编排才使得一条新闻更加生动,整条新闻也更加丰富。

对于新闻的制作,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页,只能从头学起,还好老师总是很有耐心,总是细心提醒。新闻制作并非想象中的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拍回来的内容中选择可用的片段,使得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就要处理声音的部分,我们需要听清当事人所说的话,并且记录下来,因为最后我们需要给新闻加上字幕,使得新闻更加完整,也可以帮助观众更仔细的观看新闻。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

由于我还缺乏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做非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难题,另外做非编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小心,因为所做出的新闻节目会是面向成千上万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这个新手总是格外小心,总是反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工作,也能帮上老师的忙,不用再向刚来的时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么。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篇六】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

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