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扶贫心得体会收藏9篇

扶贫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12-24

扶贫心得体会收藏9篇。

每当我们受到一些深刻的启发时,我们可以养成写下自己心得体会的习惯,这样可以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反思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智力,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到困惑,可以考虑阅读一下题为“扶贫心得体会”的文章,同时请您注意以下重要提示!

扶贫心得体会(篇1)

党的以来,从太行深处的阜平,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清晰明确。

改革开放以来7亿农村人口成功脱贫,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优越性,但到20xx年实现“两个确保”,依然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拿下的战役。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实现到20xx年六七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二是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三是让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据测算,未来每年需要投入2000多亿元;四是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所有这一切也都意味着,脱贫攻坚,空喊口号、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动员千遍,不如考核一次。《考核办法》体现的正是精准扶贫导向。这种考核,不仅有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群众收入等脱贫“硬指标”,还包括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的“软指标”;不仅依据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全国农村贫困监测等“官方”数据,还参考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精准扶贫导向下的精准考核,就是为了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也为省对市地、市地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的督查问责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要落实,《考核办法》也要落实,才能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善于以目标带领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而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更大优势还在于,我们善于把目标变为现实。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关键在于落实”。以想抓落实的觉悟、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我们将在“脱贫”中完成使命,在攻坚中成就光荣。

扶贫心得体会(篇2)

@扶贫干部 以“真心”扶贫 用“实意”守护

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双腾小学 李茂

有人说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真心”,但是,我说这个年头最宝贵的就是“真心”。对人对事,我喜欢一味“真心”,我的扶贫之路以“真心”为伴。谈及扶贫,多少会有人抱怨两句,或是任务太多,或是工作太重,进一步谈及贫困户,可能要讨论的话题就更为“丰富”。

还记得去年我们单位组织一起看了一场扶贫电影《最后一公里》,剧中有个名叫大奎的,他是破罐子破摔的偏激分子,依赖扶贫款浑噩度日,一旦涉及他的利益便开始传闲话,出歪点子,一肚子坏水。看到这类形象的贫困户,好像打开了各位帮扶人的话匣子,一直说“自家”贫困户就是如此,看到后面,各位帮扶人明白了,对于像大奎这类的贫困户,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真心实意”才能融化他内心的“冰山”。的确,人心换人心,意深情更真。

主动接住群众递的“一杯茶”,暖住两颗心。入户调查是我们与贫困户最直接也最真实的交流,一杯茶一条凳就可以拉进和贫困户之间心的对话,可偏偏有些帮扶责任人在入户调查时“故作姿态”,下不去脚,接不住杯,眼神闪躲,定不住心。想想也是,既为贫困户,想必家里实在困难,卫生环境会不尽人意,但是,作为帮扶责任人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嫌弃。每一次的入户帮扶都要给贫困户打强心剂,回应他们的热情,主动接过他们手中的热茶一饮而尽,主动搬出可能染有灰尘的板凳,踏踏实实坐上,俨然把自己当做一家人,融入到贫困户的家里,才能真正融入到贫困户的心上。

认真倾听群众的每一次“诉求”,守护鱼水情。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好状态就是学会倾听,“听”比“说”更重要。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之间的交往,但是,往往一些帮扶责任人忽略了这个关键点,入户时只管自己要表达什么,却从不听贫困户需要什么。一通政策宣传,“拍拍屁股”走人,以宣传到位为由掩盖极不负责之态,甚至贫困户都没明白其中要点便草草结束入户工作,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正确的入户打开方式是田间地头走一走,家长里短聊一聊,彼此真诚相待,多想想贫困户的难以启齿,多听听贫困户的真实诉求,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宣传结合实际行动,才能从根本上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扶贫干部应切实做到以“真心”扶贫,用“实意”守护那一份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一份真心一份情,我们在扶贫之路上多走了“几步路”,多用了“几分心”群众都看得见。我们要明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时也是深情的,做好每一次的入户工作,走到人民群众的心尖上去,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扶贫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时代,必须切实提高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实施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努力学懂弄通做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立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明确了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史是一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进的进程中,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突出的短板。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不能输的硬仗,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经过长期建设,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上中等发展水平。在党的统一坚强领导下,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重视起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在积极性调动起来,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深度贫困完全可以战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可以实现。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期,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科学推动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脱贫攻坚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科学谋划脱贫攻坚的总要求,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整个脉络。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推动扶贫,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扶贫对象是脱贫攻坚战的受益主体,也是基本的战斗队伍。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活动,都要围绕贫困群众的需求来进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多到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问计于民。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科学推动扶贫,要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生态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山水生态优势,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了,就一定能将黄土变成金,就一定能改变落后面貌。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不断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摆脱贫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方针指导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要坚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绝不蛮干,绝不搞表面工作。

科学推动扶贫,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此过程中,既要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无所作为,这是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必然要求;也不能好高骛远、把胃口吊得太高,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是确保脱贫成效要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确定农民就业和增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出列进度等目标,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

科学推动扶贫,要以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成效决不能渗水、造假,不能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脱贫摘帽要防止急躁症,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不搞层层加码。与其宣布脱贫后心里不踏实,不如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足功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踏踏实实脱贫。 精准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当前阶段,更是要在精准、精细上做文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准施策。我们党一贯重视扶贫事业,长期通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区域开发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大河水涨小河满”,我国区域性扶贫开发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贫困人口的迅速减少,为扶贫事业的深入推进和转型提供了条件。到了这个阶段,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底数不清、项目安排“大水漫灌”、资金使用“撒胡椒面”、扶持措施大而化之、帮扶人员走马观花、贫困县不愿“摘帽”等一系列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实现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深入推进的关键突破口。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求树立精准思维,将长期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的扶贫机制转为对目标人群进行“靶向性”干预的机制,真正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新的扶贫方略,关键是要在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上下功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下足“绣花”功夫,找准致贫原因,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科学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实行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和做到脱贫到人,在建立和实施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机制上下功夫,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瞄准和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堡垒,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再精准过程。今后,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医疗等问题。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贫困地区的志气鼓舞起来,自我发展能力成长起来,当地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精神面貌昂扬起来,才能形成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造血”能力,才能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贫困直接表现为物质上的贫困,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激发内生动力,必须树立“人穷不能志短”的意识,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树立“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勇气,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志气。要激发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从“等靠要”转变为主动寻求脱贫致富路子。

摆脱穷根必须扶智。“农民有脱贫致富的决心,却伴有缺乏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的苦衷”。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缺乏经营能力,是制约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硬制约。“家贫子读书”,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通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保学控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大学教育阶段帮扶机制,打开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让贫困家庭子女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面脱贫必须实现精神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我们切不可在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推动扶贫开发,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既要让生产生活条件变得更好,也要让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要在贫困地区坚持不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采用多样方式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形成与现代社会和生活相符合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才能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脱贫致富才具有根基。要把稳定脱贫建立在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做好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产业,不仅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还要探索多种模式,带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并号召“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解决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兑现庄严承诺。对党政班子的考核,对干部的培养、考核和选拔任用,要更多与脱贫攻坚工作挂钩。对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扶贫攻坚的第一线核心力量。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贫困乡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为贫困村精准选配第一书记、选派驻村工作队。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完善省际结对关系,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进一步细化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团体、中央企业的定点帮扶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贫困具有多元性,客观上要求社会力量加入反贫困的阵营中。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扶贫心得体会(篇4)

作为边疆地区的基层干部,刚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又遇到乡村振兴这道“大盘菜”,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感情下沉,带着问题调研,带着诚心深入,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坚定信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踏实迈步。边疆地区虽然与内地城市在环境条件、硬件设施、社会发展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却也有本地独特资源和优势,外加国家政策扶持这一“外挂”,擘画的蓝图定会完美实现。信心,来自于已取得的成就,来自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更来自于乡亲们的笑脸和认可。边疆基层干部要坚定这份信心,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拿出骨子里的韧劲,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好领头人,带着乡亲们稳步向前。

找对路子,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悟性积极探索。基层干部作为离群众最近的人,生活在群众中,生产在群众中,可以说对基层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要借着这个优势,把党和政府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想方设法让政策落在实处,落到点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要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尝试,找对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沉下心来精准施策,要让群众眼前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未来有更加美好的期盼。

强化服务,以“俯身甘为孺子牛”的觉悟开展工作。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边疆基层干部要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为乡亲们办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边疆基层干部要带着感情下沉察民情,带着问题调研听民意,带着诚心深入做实事,永葆“人民至上”的赤诚之心,时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于脑海、挂在心上,聚焦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情实干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边疆基层干部要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克服外界环境的困难,升华内心的境界,勤勤恳恳付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扶贫心得体会(篇5)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不能仅仅关注中高收入群体,不能仅仅盯住居民收入的平均数,同时应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快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

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

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

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做风。这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作为乡镇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抓住机遇谋发展,关键在人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做好扶贫工作,就必须提高扶贫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是党中央就扶贫开发提出的新战略,也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领域。全党全社会要把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全和党员干部的先偉模范作用,从根本上对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起到助推作用。

一个组织的发展,关键还是看帯头人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做好党建+扶贫的宣传员,积极支持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并且必落实到实处,鼓励党员干部积极与,严格把关,把作风端正、品行良好、作风扎实,原意为农村和老百姓服务的人员。深入联系众,突出精准帮扶众利益无小事,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当然,扶贫工作更是要求全党全社会能够从上做到下。在开展工作中,要走入群众,多跑腿,多入户,多思考,真心实意地为贫困户想。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接受到技能培训,对于有意向外出就业人员可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实现2020年全国人民共同达到小康,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为脱贫攻坚添动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活力。

扶贫心得体会(篇6)

我叫钱xx,是桐梓县木瓜镇的一名干部,2020年2月参加工作。成为干部的那天起,我就从一个“双肩空空”的毕业生变成了“肩负责任”的人民公仆,也成了3户贫困群众的帮扶人。

今年4月,我第一次到我所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君华家中。江君华已经64岁了,和80多岁的母亲一同居住。对于我的到来,江君华显得有些抵触,我问起他家中的情况时,他低头不语。走进他家里,看见堆放的杂物、积灰的家具,我忽然明白了自己扶贫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更要帮他们树立信心。

按照规定,江君华和他母亲的残疾证需要重新评残,考虑到他们行走不便,我便向镇民政部门申请,让医生到他家里评残。这一次,我看见江君华和他的母亲脸上有了笑容。江大娘的等级鉴定下来后,我便立即向民政部门申请帮她更换了一辆新的轮椅。

6月份,木瓜镇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我放心不下江大娘一家。路基冲毁,车辆无法前行,那就用走的,我走了2个小时终于到了她家。远远的看见江君华和他母亲坐在门口,还好,他们是安全的,我的心放下了。江君华很惊讶,问:“妹妹,你怎么来了?”他急忙给我拉凳子坐下,还把家里的小电扇开着让我凉快,其实那个时候我非常感动,用真心对待,换来的也是真心。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他完完全全对我敞开心扉,向我诉说家里的苦、生活的不便。我告诉他,虽然身体残疾,但在精神上千万不能被压垮,要相信政府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所有人。

政府为江君华一家修葺的厕所,他们不使用,在里面堆满厨房用的瓶瓶罐罐,经过我的耐心开导,他们才接受了我的建议;夏天气温高,我给他娘俩带了夏被和衣物;政府发放花椒苗、肥料、菜籽的时候,我也赶紧领取了送到江君华家里;集镇上赶场的时候,也买一些小鸡和小鹅送给他,希望他能通过劳动改善生活。到现在,我已经帮扶他9个月了,这9个月的时间里,我能明显感受到江君华家生活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每次我入户,他都很开心地告诉我,屋后的花椒树苗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很好,长大的鸡和鹅也在陆续生蛋。

脱贫攻坚,有苦有乐,这场战役铸就了干群的齐心。扶贫工作在继续,扶贫故事也在继续,但这段经历会成为我毕生难忘的回忆。

我最难忘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叫张xx,是息烽县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也是一名普通的精准扶贫帮扶干部。在2015年和2019年,我所帮扶的贫困户先后实现脱贫,在帮扶工作中,我觉得要用心用情用力,才能让贫困户真脱贫。

我出生在80年代,从小听着父亲讲述我们是如何由解决温饱走向今天幸福小康生活的故事。父亲是一名中共党员,曾担任过3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我读书闲暇时间,我就帮助父亲收集记录一些小水池、提灌站、开挖公路等资料。父亲也常常教导我,要了解“三农”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服务。

参加工作后,由于在偏远基层工作,入户走访的时间比较多,每当看到群众吃洋芋饭、走泥巴路、住危房的画面,心中就无比愧疚。也是从那时起,我决心要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办实事。

2015年,根据组织安排我帮扶了息烽县青山苗族乡马路岩村一组李成虎户,在走访中,我发现李成虎年迈劳动力弱,其妻子身患残疾,仅靠离异的女儿务工维持生活。因缺劳动力和长期生病,李成虎家境十分艰难,被村里纳入了贫困户进行帮扶。

鉴于李成虎总体劳动力少,根据他的意愿,我积极争取“一户一法”养猪项目,帮扶资金2000元。对于该户医疗费用支出较多的问题,我主动帮其咨询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协调乡村采取临时医疗救助2000元。2015年,李成虎实现脱贫。为不返贫,我还结合扶贫工作“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要求,帮助该户争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住房问题。2017年,李成虎搬进了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团圆山小区。在李成虎女儿婚出后,我还与易地扶贫搬迁团圆小区有关工作人员对接,帮助该户争取了2人的低保,以解决两老的生活问题。

2018年,我结对帮扶了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大林村杨柳冲组吕永种户。吕永种家有6口人,有3人读书,1人患重病脑梗,1人年迈,只有1个劳动力。根据吕永种的意愿,我争取了“一户一法”养牛项目,帮扶资金3000元,并帮助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和李子种植。个人出资对3个读书孩子进行教育资金帮扶,送去书包、书籍等学习用品。2019年底,吕永种户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和就近务工实现了脱贫。

无论帮扶贫困户还是动员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我都尽心尽力。我在青山苗族乡分管扶贫和农业产业期间,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与其他同志常常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开田坎会,夜晚深入农户家中开坝坝会。乡里农业产业也逐渐从最初的几百亩慢慢扩展到5000余亩(核桃面积除外),品种从核桃扩展到刺梨、猕猴桃、脆红李、黄桃、花椒等。每当看到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数据不断刷新时,我心里就无比欣慰。

扶贫心得体会(篇7)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扶贫路上有付出、也有收获、更有成就感。

2017年9月,园领导安排我帮扶本园大三班的陈晓鹏小朋友,他家住凤翔县糜杆桥镇糜杆桥村四组,家里因幼儿父亲患重病耗资巨大而致贫。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我决定前去家访。

一天下午放学后,电话联系预约后就骑车上路了。给我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的老奶奶,她顶着满头银发,衣裳稍显破旧,走路也很缓慢。我跟在老人的后面,看到她家前边有两个房子和一个小灶房,后边院子搭有一个彩钢瓦棚,棚下只有一辆架子车、一辆自行车和和一些相当简陋的劳动工具。

这时我才注意到晓鹏坐在棚下,膝盖上放着一个洗衣板,他们正趴在上面写着字,看见我进门了,很有礼貌的说了声:“李老师好!”然后又去写字了。晓鹏妈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介绍起了她家的情况:“以前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勤劳,两个儿子懂事,婆婆身体还算硬朗。然而,2014年12月晓鹏的爸爸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家里倾尽所有,但还是没有留住人。丧子之痛让婆婆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整天药不离口,巨额的医疗费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扶贫路上有付出、也有收获、更有成就感。

2017年9月,园领导安排我帮扶本园大三班的陈晓鹏小朋友,他家住凤翔县糜杆桥镇糜杆桥村四组,家里因幼儿父亲患重病耗资巨大而致贫。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我决定前去家访。

一天下午放学后,电话联系预约后就骑车上路了。给我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的老奶奶,她顶着满头银发,衣裳稍显破旧,走路也很缓慢。我跟在老人的后面,看到她家前边有两个房子和一个小灶房,后边院子搭有一个彩钢瓦棚,棚下只有一辆架子车、一辆自行车和和一些相当简陋的劳动工具。

这时我才注意到晓鹏坐在棚下,膝盖上放着一个洗衣板,他们正趴在上面写着字,看见我进门了,很有礼貌的说了声:“李老师好!”然后又去写字了。晓鹏妈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介绍起了她家的情况:“以前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勤劳,两个儿子懂事,婆婆身体还算硬朗。然而,2014年12月晓鹏的爸爸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家里倾尽所有,但还是没有留住人。丧子之痛让婆婆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整天药不离口,巨额的医疗费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现在晓鹏已经在糜杆桥镇糜杆桥中心小学上一年级了,他学习认真,生活快乐。老师和同学都说晓鹏长大了。我对晓鹏妈妈说,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晓鹏兄弟俩上学时各个学段国家都有补助,他奶奶都领有养老金,看病有补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每次听到晓鹏一家感激不尽的话语,我都幸福得不知所措。守护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这是多么幸福而幸运的事情啊!看着他们一家生活慢慢改善,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自豪感油然而生!助人悦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扶贫心得体会(篇8)

扶贫“老刘”在贫困村的岁月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汉正街办事处 黄保科

5个年头,54个月,1603天,驻村扶贫似乎不能用日子计算,而要以生命计量、脚步丈量、民心衡量。20XX年10月13日,当我得知道自己罹患癌症时,我脑海中回荡的一直是,“村里还有两户贫困户没有脱贫,我不能就这么离开”。

人固有一死,不求重于泰山,但愿更多地为生命增加厚度。新时代赋予了我带领全村共奔小康的历史使命,胜利在望,曙光再前,我不能止步于此。自我开始精准扶贫的驻村工作以来,20XX年脱贫1户3人,20XX年脱贫12户24人,20XX年脱贫12户34人,每一户的脱贫,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汗水的集结,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喝彩!还剩最后2户2人,脱贫攻坚也到了收官的阶段,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关键时刻,我放心不下。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还没有到手术的日子里,我还是会去村里,看看那些朴实质朴的面孔,当单位考虑到我的病情想要换驻村队员时,我总是说再等等,我想我会好起来,我更想和全村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给出村民满意的最后答卷!

我的脚步,丈量了这个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我见证了这个村庄的从一穷二白,到集体经济年入10万以上,从泥泞土路到平整水泥路。集体经济是我们村的“造血干细胞”,水泥路像血管一样串联起我们村,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基础设施方方面面保障有力,才能使我们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铿锵有力。我村也成立了自己的农机合作社,与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动机制,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就业、有收入,贫困家庭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村湾彻底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由衷地为村湾的发展感到欣喜,也会有些许自豪,因为我知道,我为之奋斗过。

在村里,我不仅是一名扶贫工作者,更是村民老刘,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而贫困户就是我在这里的亲人。由于我的病情,加上受疫情的影响,有段时间没到村里了。听说,我不在村里的这些天,驻村工作队员入户慰问的时候,有很多人问到老刘,这简单的问候,是对于我入户探访的习惯,更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风雨送春归”,我已于1月成功做了手术,身体稍微好点了,武汉也开始重启了。在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攻坚当克难,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可言,我知脱贫攻坚功成不必在我,但我愿功成必定有我,我要完成自己心中“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承诺,和我们村的所有村民一同稳健地踏上全面小康之路。

4月8日,我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村庄,村民还是会“老刘、老刘”地喊着,人情如春光一样格外得温暖,连空气都是甘甜的。

(注:老刘为湖北省武汉市李家集街金银岗驻村工作队员刘家华)

扶贫心得体会(篇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丰硕果实,离不开乡亲们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发力、破旧立新、久久为功的实干本色。

以“纤毫物欲不相侵”的干劲精准发力。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环江县毛南族的领导干部们恪守初心,心无旁骛,在关键时刻乘势而为,用辛勤汗水和不懈奋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通过创建“三园”产业、传授桑蚕技术、异地扶贫搬迁等精准举措,让曾经贫困的环江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各地的党员干部理应用好这本生动教材,戒骄戒躁、凝思聚智,用对一方土地和人民的真挚情怀,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精雕而细琢”,顺利打开人民过红火日子的新局面。

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闯劲破旧立新。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喀斯特和岩溶山区,这些地方“草帽能盖地”“望天吃水”“一里挂九梯”……种种都戳中脱贫的痛点,除却已知之难,更有不测之困,但环江干部却迎难而上,探索新道。广大党员干部也要经得起考验,敢于吃螃蟹,落实扶智和扶志,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敢于涉险滩,持续推进产业和就业,坚决破解群众生活困难的难题;敢于破藩篱,积极培育本土“头雁”、能人,确保从“里子”“根子”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敢于担责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真真正正为贫困群众蹚出一条新路。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毛南乡发生沧桑巨变,归根到底是广大党员干部凭借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才在攻坚拔寨中发挥最大功效,将“娄山关”“腊子口”一一拿下。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来不得半点松懈,“表格式扶贫”迟早露出马脚,“拔苗式扶贫”只能掩耳盗铃。想要保证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党员干部必须要继续发挥燕子垒窝、蚂蚁啃骨、老牛爬坡的韧劲,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wwW.1467.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