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4-17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环境会对人的想法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不妨用纸和笔记录下这些回忆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原来那样想过和生活过,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知行合一心得体会”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认为这个网站对您有价值请把它收藏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1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这也意味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

身为一名党员,我时常会思考,我应该如何为人民做贡献?我该如何保持先锋带头作用?该如何帮助身边的人。在看了十九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面努力:

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第二,树立宗旨意识,走群众路线。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用群众的观点推动工作,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利益诉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或及时反馈。

第三,加强廉洁自律。提高自警、自省、自律意识。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节约观念。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2

知行合一,这是一句古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顾名思义,知即是知识,行即是行为,合一即是知与行合而为一,互相渗透,相互促进,达到一种合理的统一状态。在我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好处。

首先,知行合一对于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但如果我们不将其付诸实践,那么这些知识就只停留在纸面上,变成了无用之物。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将其变成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比如,学习一门外语,我们可以通过记忆词汇、语法等知识来掌握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但如果不进行口语练习和实际应用,我们就无法真正地运用这门语言来交流和表达。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和深入。

其次,知行合一对于实践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变的情况。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一个医生不能只有医学理论知识,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和治疗。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医生才能变得更加娴熟和专业。

此外,知行合一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知识的积累和行动的表现是相互依存的。我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同时通过行动来践行和体现这些道德观。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如,我们学习了环保知识,但如果我们不主动行动起来,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那么我们的知识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知行合一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不断地追求知行合一,不仅在学业上努力学习和实践,还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不仅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知行合一也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具备知行合一的能力,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成功。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只有将行动与价值观相结合,才能在竞争中具备综合优势。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知行合一,在学习和实践中实现这种统一,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人。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实践方法,它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只有通过知行合一,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知行合一,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3

说到《知行合一》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圣人王阳明先生,其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由于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圣贤书,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树立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从而创建了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

《知行合一》这本书的作者度阴山是通过讲述王阳明先生辉煌传奇的一生,从而向大家深刻的的剖析“知行合一”的无穷智慧,即是“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王阳明先生的内心也经历了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同样也悟到了“读圣人书,学圣贤智慧,直面人生困惑,悟内圣外王之道。”

说到“完人”,不得不提的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个当然是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另外一个就是开创了心学的王阳明,还有半个,即后来晚清实学的代表人物曾国藩。而王阳明的“心学”,五百年来折服无数中外名人,包括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其称佩不已。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学”呢?

《知行合一》则是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将“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其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心赋予的。

曾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先知而后行,这就彻底理解错了王阳明大圣贤的思想和意思。多年以来,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由于许多人理解错了古人的思想,都在“有选择地知,有选择地行”,因此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知”和“行”是“行”就是“知”,“知”就是“行”的关系,分开了就是空想不干和苦干不思的人,这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做到这两点,即是“致良知”。良知是何物,良知既是道,是人对善恶的批判,是恒定的世界观。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不都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王阳明“知行合一”可从以下三点来借鉴和理解:

首先,从工作实践来看,“知行合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工作方法。“知”在实践中的运用就是“行”,而最大化运用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执行与具体情况有效结合。针对掌握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以适而合用、分而细化的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二是经验与执行力的有效结合。“知行合一”讲究的是“知”与“行”的紧密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要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地总结,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以此改进个人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执行力。

然后,从意识上来说,“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修养论与道德实践论,但从儒家“修己以安百姓”和“内圣外王”的思维逻辑与思想传统的角度来说,其道德修养必定要落实到政治实践和社会治理上,所以又是一种政治学说。

最后,从文化层面理解,提倡“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所谓“文化”,按古人的定义是“人文化成”,即以人文精神教育人民,养成良好社会风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重点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于发挥“人文化成”作用,推进全民道德教育能起到积极作用。

知善而行善,行善而知善,此乃知行合一!(此处的善指善巧方便)。知和行有着很大的分别,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意义,不要等自己出现遗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知道但是没有去做,徒留遗憾,岂不伤悲。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勇敢去追,勇敢去尝试,你将在行动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让我们大家携手共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4

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虽然,脱贫攻坚之战已到“最后一米”,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攻坚工作依然面临艰巨复杂任务,共产党员仍然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做到对党忠诚、让党放心、群众满意。

脱贫攻坚任务能不能如期完成,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通过分级分类培训、增进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产业扶贫、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了解;体验感受借助金融扶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便民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销售,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策划包装能力、创建区域公共品牌的典型案例;注重培养选拔有专业技术、实践、科技人才、乡土人才在实际岗位锻炼干部,从而实现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本领“壮胆识”,提升脱贫攻坚的决心与信心。

脱贫攻坚是长效工程,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安排“精力”,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到工作、学习和休息三个方面中。一是要抓紧工作时间,勤下基层,多做,开拓脱贫攻坚道路。二是要利于空闲时间学习帮扶思路,增长帮扶才干,积累帮扶经验。三是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保障让每一个清晨都能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工作中。

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我们精准对照帮扶目标,精准消除贫困难题,精准分配时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炼切实有效的脱贫“三字诀”,为全面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5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首要前提强调修身,可见修身在一个人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部门肩负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使命,作为组工干部,应该时刻注重严以修身,做知行合一的表率。

把读书作为立身之本。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本质,在于对客观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不能够通过学习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好地、更加客观地预见和判断,应该成为衡量我们每名党员领导干部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和乐趣所在。作为组工干部,要把想学习、会学习和乐于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始终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始终坚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到虚怀若谷、润物无声;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的知识,掌握真的本领,获得真的能力,做起事情来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把交友作为博闻之基。在古代汉语里面“朋友”的意义是不同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报负的叫友,这和我们现代汉语中关于“朋友”的表述有很大差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君子之交淡如水”,“道不同不相与谋”等等,都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其内涵都是在告诉我们:在朋友的选择上,要时刻以道德品行和志向追求作为重要标准和价值取向,做到知人而交,择善而从。作为组工干部,要谨慎对待朋友交往,时刻做到谨言慎行,谨小慎微,谨始慎初,谨公慎私,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了解民情民意;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把握政策得失;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做到见贤思齐;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摆脱低级趣味,保持高尚情操。

把实践作为行事之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和实践就好比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互不可分。在严以修身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做到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养成随时到实践中去检验书中道理的习惯。作为组工干部,要多到基层去,多到干部群众中去,多从干部群众的口碑俚语中去检验我们的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保持一致;是否和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是否找到和抓住了客观事物内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拓宽认识视野,提高个人素养,这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能力和本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修身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应该时刻以此为出发点,勤于学习,慎于交友,勇于实践,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透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依法治国就应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力三者的有机统一。全会提出,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务必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走向现代礼貌的重要标志。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务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给有力法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贴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务必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构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持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个性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知行合一,就是讲理论(知)和实践(行)要合而为一,不可过分偏重一边。“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行合一”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人的认识相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做什么样的人。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认识要与客观实际一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习方面的“知行合一”我要讲的是第一层意思。

在学习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了一个理论、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付诸实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坚持知行合一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学习中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坚持知行合一是认识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保持一致性,“人本性,智慧具足”,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人的这种本性,通过量化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训练团队,树立赢的信念。“学就是做,做就是学”,这正是中国文化“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理论的具体实践。“而且,必须让每个人反复体验‘赢’的经验”。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体现。

通过此次的训练,不但考验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承压能力,更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紧张而精彩的训练结束了,每一个队员都是成功者,这就是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美生人,在汗水与欢笑中,大家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体验。平时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变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引发内心思考。

朱熹的“格物致知”。“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是万事万物,包括意识的和物质的。“致”是求得、获得的意思,“知”是知识。具体理解就是说,一个人的教育学习的出发点就是从追寻事务本体而得到知识。《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完了,但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潜心修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以格物致知之精神,探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言行一致之韧性,践行求知的每一步去躬行。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8

公务员队伍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公共权力,履行国家公务,是国家既定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和守卫者,其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因此,在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有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建设上意义重大。

《做合格的公务员》一书,得到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推荐并作序。竹教授说:该书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社会要求、工作要求和伦理要求等四个方面着手,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今天如何为官、为政的道理和内涵,结合中国古代为官伦理以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道德建设经验,对于今天中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一本实用手册。读后受益匪浅。 张教授提出“官德是做人之本,做官之基”,并从三个层面分四篇来讲述:守住做人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公务员职业伦理道德,才算是合格的公务员。其实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礼记〃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最好的说明。真正有作为的人,是能够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具备高尚情操的人,才能心正,而后把家齐,进而将国治,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使民众幸福。 但是,正如张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的基点是“合格”的公务员,关键不仅是怎样想、怎样说,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做。我的领会是公务员要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必须践行为先,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政治清醒、思想纯洁、言行合规、工作高效,着重是做

好以下四点:

一、公务员忠于国家,不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动。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在具体履行公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确实做到言行一致。

二、公务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 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务员要弘扬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在具体做事时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不但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还要注重持续发展、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要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奋能干,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公务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由法律确定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要有严格自觉的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遵章守纪,恪守法度。在履行具体公务时,要“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拒绝不作为,更不乱作为。

三、公务员不仅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公务员要树立和坚持马克思

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不仅要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人民的前提,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只有筑牢公务员与群众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党和国家赢得民心。孟连事件让我们牢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近距离开展工作,心贴心为民服务。当前,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通过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驻村蹲点,加强对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利益教育和群众工作教育,经常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创造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四、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机关工作最重视的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国家公共管理工作事关重大,一点点疏漏就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公务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件工作,精益求精,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办事要出于公心,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以权利谋私欲,防微杜渐,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始终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必须清清楚楚。服从命令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努力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不怕苦,不抱怨,不为失败找借口,踏踏实实地按上级的要求认真执行工作任务。

总而言之,对于公务员这一特殊的行业,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何立足本职,是每个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的。践行为先,知行合一,要知难行难,知难行易,努力实践,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9

一、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和认识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是党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各族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指南,学习十九大报告要把握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新安排、新要求。11月2日,梁政委在公安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宣讲报告会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和深刻认识十九大报告政治影响、政治意义、政治地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标”这四个重大判断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11月8日,公安处机关一支部组织全体民警召开了学习宣贯十九大报告专题会,会上组织全体对十九大报告进行了全文学习,对十九大报告的关键词进行了解读,通过近一时期集中学习和自学,让我更清晰的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描绘了伟大复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让我感受最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所涵盖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和行动指南。特别是,作为一名新疆公安民警深刻的感受到,新疆社会面管控由过去不稳定、不安全的形势转变为现在发案率最低、破案率最高的良好局面,这些深刻变化都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科学判断、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

二、用十九大精神引领自身工作实践

着眼提升新时代自身能力素质,立足政治工作实际,树牢“务实、创新、高效”标准,努力完成好年底各项政治工作攻坚任务。

一要做到绝对忠诚。作为公安民警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天职,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与违反党的纪律规矩的言行作斗争,任何情况下都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党恩、不忘组织培养。要坚决贯彻上级和公安处党委的决策指示,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发扬“低调务实不张扬”作风,老实做人、踏实干事,让党委放心、领导满意。

二要做到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敢于负责的勇气,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对自己分管的文秘、保密、档案等工作要主动研究抓好管理。同时作为处领导的工作助手,要善于把上级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与公安处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为公安处的整体工作出谋划策。

三要做好结合实际。十九大报告是指导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结合当前开展的调研研讨活动,要敢于突破、开拓进取,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实践,要着眼新疆反恐新常态、铁路改革新要求、网络时代新发展,坚持谋划工作从实际出发,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从自身工作出发深入研究破解影响和制约政治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认识研究破解难题的对策,为处党委和领导提供科学实际的意见,推动政治工作深入开展。

四要做好工作表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六个字”总要求,必须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认清自我,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作为机关一支部的书记还要靠自己的言传身教,纠正支部民警的认识偏差,旗帜鲜明地坚持用“大道理”管制“小道理”,把自己份内的每一项工作都抓实、抓到位,从而促进全处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