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2024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精品八篇)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4-18

2024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精品八篇)。

这篇“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的文章充满着灵感与智慧肯定是值得你收藏的,这将使你更明智和成熟。当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想法并写好一份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说实话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故事情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总是被沈书记简单而不平凡的一生所深深的打动。通过看《第一书记》,我深深的明白,我要当一个好公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用心做事,沈浩书记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崇高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使他能够用心地去践行自己的承诺。用心去做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很强的定力。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选择,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本来就很难,选择后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就更难。能够用心地去把自己的选择做到极致、做到一流就更难。沈浩在省财政厅机关工作了十八年,在面临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乡到坚苦的农村工作这一选择时,他也有过思想斗争,但当他看到"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广告牌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沈浩而言"小岗给沈浩一个机会,沈浩给小岗一个惊喜"就是他的选择。决定去小岗村任职后中,他用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自己的选择。

二是要敢为人先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结合”文章,把中央精神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所需与群众所求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崛起之路。

三是要学习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没有博爱的情怀,就不可能在小岗呆上一届,又一届。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他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他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小岗村了。

沈浩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去感悟,我坚信,沈浩同志的事迹可以照亮我们不断为人民服务之路。从目前来说,对于我们统计人而言,学习沈浩同志,就是要用沈浩的精神,去做好我们的统计事业,用心统计,诚实统计,用我们的数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我们的岗位虽小,也许并不能像沈浩同志那样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修路建厂,但意义重大,因此,看完《第一书记》之后,我更加立志做一个优秀的统计人。

第一书记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将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和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到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选派到xx县xx镇东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参加完xx市贫困村第一书记暨驻村干部培训会后,村报到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的繁琐细微和压力,也深深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艰辛与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为一名驻村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对驻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确职责任务。

“认知是行动的先导。”自选派担任东台村“第一书记”以来,我迅速转变角色,坚持以身作则,在东青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市扶贫移民局的指导下,加强与村支“两委”的配合,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推动精准扶贫为“第一要务”,以健全基层组织为“第一责任”,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工作,把“强班子,带队伍”的.精神贯穿到帮扶工作全过程,力求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为民办实事,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

(二)牢记担当使命,认真履职尽责。

“人生须知负责人的苦楚,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为了更好地履职,我总是以强烈的责任感构想落实各项工作。

一是注重学习,自我提升。为当好“第一书记”,我首先让自己先当好学生。我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干部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农村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驻村后,我经常与农民群众交流谈心,以真诚换取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终坚信:只有走近群众、倾听群众,才能逐步弄清村内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从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我的付出已经取得明显的改变。

二是务实求真,调查研究。为达到有效工作,通过走村入户、跑田间地头,我广泛深入地接触了农民朋友,与他们在拉家常、听建议中了解许多现状实情,做到心中有数。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我根据现实情况,重点深入到生活处境困窘的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受灾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众家中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让他们的生活生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与改变。

三是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坚持从设计、材料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口,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加快村级阵地、产业发展、村组道路、堰塘整治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资金用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用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切实有效地实施了扶贫项目的各项措施。

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等形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发动贫困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五是注重沟通,加强协调。短暂的时间内,我主动与镇、村干部搞好协调,积极协调落实规划项目资金,力所能及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支持,帮助群众行之有效地解决了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讯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

六是健全基层组织。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治理机制。组织东台村村组干部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督,摸清了党员队伍和村组干部队伍,物色培养1名村级后备干部。

七是服务群众解民忧。帮助东台村4组残疾户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和相关残疾补助政策。

(三)狠抓政策落实, 务求工作实效。

“求真务实,讲究实效”,是我们当今工作的要求与原则,为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政策制度的拟定,尤为重要,我也有效地落实了这点。

一是制订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和镇、村两级班子进村入户,深入研究,分析致贫原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一户一策”对症下药。编制完成了《广元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苍溪县东青镇东台村脱贫解困规划》和东台村产业发展、技能技术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规划总投资641.4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包含每户3000元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其它资金541.4万元。

二是改善基础条件。已筹资图书室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猕猴桃桂花鸭鹅生猪肉牛五保人员民政优扶高龄补助12人,残疾人补助12人。

总之,短暂的基层工作,既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也让我收获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丰富创新的工作经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立足岗位,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力争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2】

近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如何进行培训》一书。该书原版由英国高尔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马汀・奥林治(Martin Orridge)是英国资深培训师,译者之一张震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研究生,现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博士。

《如何进行培训》是为经理人和有志于成为培训师的人写的一本培训的入门书。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充分把握了这一点。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浅显易懂。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实例、图表。在讲“培训”与“教育”的区别时,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比喻:很愿意让“我”13岁的女儿接受性知识的教育,而不愿意让她接受性知识的培训。而在讲“参与”与“投入”的区别时,又拿一个小猪和小鸡合伙卖早餐的例子来进行比喻。在讲挑选学员要注意的事项时,作者举了一个被迫去参加培训的学员的事例。相信看完那一段之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读者在指派人员去参加培训时,会牢记“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再比如,在本书第一部分“设计成功的培训方案”中,作者谈到最好不要把培训氛围搞得太正式,以免让学员心生畏惧从而影响培训效果。为了强调这一点,作者举出亲历过的一件事,自己怎样用一个游戏来巧妙地模糊处理学员之间的职级差别。就是在这样具体而形象的例子中,作者把抽象的道理活生生地摆给读者看。对培训再不了解的人,也能看得懂。即便是忙得四脚朝天的读者,只要能抽一点空看看这本书,就会兴趣盎然地读下去。这样的写法,在国内作者写的同类图书中,是见不到的。而目前由国外引进的其他讲培训的书籍,又比这本书深奥难懂,如果能在读完这本书后,再深入读其他有关培训的书,效果会更好。

《如何进行培训》的体系很完整。第一部分教读者设计培训方案,第二部分教读者实施培训方案,而第三部分是一些在实际操作中用得到的表格文件。这本书让读者对“培训”的每一个环节有基本的了解,强调了主要细节,而且告诉读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作者认为,作为一名培训师,“你永远不能在没有事先与学员所在组织约定的前提下,就说太多的话”。言多必失,对任何一个行业都很重要。培训师说得“太多”,会打消学员的积极性,甚至让学员对自己产生敌对情绪。“敏于言而慎于行”也是培训师应当铭记在心的格言。本书强调,不要就培训而培训,要学会用工作之外的经历、经验来充实培训内容,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帮助学员消化课程内容。对那些已经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扮演着培训师角色的读者,这本书会强化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也会提醒他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这本书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人力资源管理一一培训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它很系统,也很易懂,是一本不错的启蒙书。

关于“实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系列”丛书的更多详情请垂询010-64919955―4198;发行热线:010-64911190/64929211。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3】

一、思想建党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重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义务履行、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学习教育,乡组织专题学习4次14学时,党员干部每人自学30学时,村(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次,召开“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专题学习反思讨论会3场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会2场次,同时编纂“三严三实”党建小知识短信群发给村(社区)干部、党员,精准扶贫专题辅导会1场次,不断凝聚全乡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强化了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党员和党组织作用用好发挥好。

二、“双强型”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深化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对土门垭社区村干部进行调整,不断规范我乡领导集体决策行为。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乡村、村、村3个贫困村和村1个后进村的“第一书记”均已到岗履职,乡党委于9月初成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与“第一书记”同管理、同考核,印制了领导干部指导贫困村工作日志、解决问题清单,结合派驻村实际,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实绩实效与群众满意相结合,坚持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相结合,坚持统一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坚持关心关爱与从严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贫困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作为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尽心履职为民,努力带领贫困村加快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三、基层党建队伍不断壮大。我乡机关干部行政编制25人,事业编制8人,其中女同志17人。村干部53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40岁以下9人占17%,40—60岁43人占81%,60岁以上1人占1%。大学生村官队伍,2007年以来,我乡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9人,考出12人,辞职1人,现有大学生村官6人,其中1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人担任村主任,2人担任村文书,1人担任综治办主任,现有大学生村官已全满两个聘期。全乡党员817人,农村党员586人,流动党员412人。今年新接收预备党员入党3人,转正5人,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两期,共培训56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人。近些年,我们在农村持续开展无职党员涉岗定责活动、党员义工日活动,在机关开展双联双报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基层干部培训全覆盖。

(2)乡党委每月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也邀请了县财政局副局长张健同志为全乡干部宣讲省市精准扶贫相关会议精神。

(3)党委每半月开展中心组学习,每周五下午组织职工例会,集中学习。

五、落实基层基础保障。逗硬落实基层工作经费保障,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达3万元/年、4万元/年,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全部足额打卡直发,1000、900、800、700,社区干部2400、2200、2000。离任村干部待遇,根据射组通〔2013〕32号文件精神,按标准按时发放。

六、党建工作制度机制规范化运行。坚持党建工作述职制度。乡党委每年向县委述职,村、社区每半年乡向党委述职。年初2月份乡党委书记谢晓彬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县委作党建工作述职报告,7月13日各村、社区向乡党委政府作了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各村、社区述职过去一年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并提出整改措施。

七、“六联机制”推进工作成效明显。“六联机制”运行近四个月,氛围良好,各联动小组已正常运行,群众中的一些传统习惯有所改观,集体意识和互动意识有所增强,实际效果显著。群众知晓率普遍提高、分组联动、轮岗值班、月评比公示全覆盖。书房嘴村8组村民杨仁珍根据“六联机制”工作创作的《“六联机制”暖民心》快板在全乡、全县广播,对群众的宣传效果好,“六联机制”工作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稳定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八、党建特色、亮点做法。“六到村组”指导发展到村组、便民服务到村组、化解矛盾到村组、议事决策到村组、政策落实到村组、接受考核到村组;“五本民情日记”民生诉求日记、困难群众日记、稳定工作日记、产业发展日记、扶贫关爱日记;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

九、下一步工作。

一是对加强村级党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在10月28日迎接中组部调研之前的党建工作,我们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安排部署开展工作,工作上要求过得去,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自己的工作精细化、特色化还有差距,工作还需要“过得硬”。针对各村实际,由乡党委书记谢晓彬同志带队,再逐村摸排,制定问题整改台账,以问题为导向,逐村整改落实,以10月28日中组部调研,11月3日市委组织部调研为契机,提升全乡党建工作水平。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4】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多数第一书记作为各部门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受到本单位领导的认可,才被推荐到广袤的沃野乡村振兴中进行实践锤炼。作为第一书记,应牢记书记第一身份,时刻把书记的身份摆在第一位置。一是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特别是要解决班子存在的内耗问题,影响班子的整体战斗力;二是带领村民谋幸福、振兴乡村谋复兴,帮助村民寻找致富奔小康的思路,宜农则农、宜业则业、宜商则商,变“独角兽”发展为“抱团式”发展;三是在实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基础上,带领村民学法、懂法、守法,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农村工作。同时,建立村规民约,将老百姓约定俗成而没有法律支撑的事情公平化、合理化,切实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商议。

作为第一书记,应拜人民作为第一师傅,向人民求真知、强本领,特别在处理农村工作方面,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一是要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把大学经历和工作经验放一旁,做到不懂就要问,发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良好学风;二是把农民群众当成智囊,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收集的振兴乡村中民意民智与实际相结合,来指导农村实践工作;三是要多看多学多记,把如何走好群众路线作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看家本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第一书记应牢记建强基层组织的首要职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第一使命。一是协助乡镇党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突出供需匹配矛盾,按照村级发展规划,培养村级后备人才,让村级政治生态呈梯队发展;二是认真践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定期给党员讲党课,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论、新精神宣讲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心中,与党中央的方针路线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持续深入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拥护和支持党章,把党章作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发挥出党章的根本作用;四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好网络支部,确保党员学思践悟尽在指尖、握在掌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第一书记,要知敬畏、筑底线,更要讲纪律、守规矩。一是要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洁建设,凡是与《党章》规定背道而驰的行为带头坚决不做,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同组织纪律;二是经常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做到勤洗澡、治治病,耐心接受党内其他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善和弥补不足之处;三是镜鉴反面典型。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与他们划清界限,筑牢内心底线,养成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5】

6月25日县委组织部,县农办举办了为期5天的第一书记暨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和政策学习以及实地观摩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 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

通过学习“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和党的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及乡村战略解读”,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做好扶贫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根据当前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必须在扶贫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足功夫。也就是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这三个“着力”点出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篇大文章。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其中很大一个因素是创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解决“谁贫困、扶贫谁”的问题,从而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当前,我县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干部帮扶为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固然有利于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能较快地摆脱贫困,但从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角度出发,扶贫必须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因此,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质上就是扶志、扶智。要通过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形式,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勤劳脱贫致富的思想,掌握勤劳脱贫致富的一定技能,促进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依靠自我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扶贫工作中,这要比直接的给钱给物更具长远意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这对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同样重要。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化。

二 解读政策文件,提高认识。

通过对“七个一批”相关文件的解读,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要根据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意愿,逐户对接落实产业发展计划,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分类建立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花名册,提出年度扶持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帮扶措施落实,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持续增收产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生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保护与建成小康是统一的。因此,在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中,使广大贫困农牧民群众通过生态脱贫也被确定为“七个一批”的内容之一。我县立足生态优势,结合现行生态保护政策及重大生态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增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人口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体面的、有尊严的脱贫;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中,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年龄等因素,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贫困群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计划,建立劳务输转花名册和技能培训花名册,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工作,要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配套发展后续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工作中,重点要摸清建档立卡家庭中不同年龄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政策是否全面落实,是否全面足额享受到了政策扶持,特别是要针对高中、大学、省外中职、高职院校上学学生政策是否落实,分类建立健全相应的花名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工作要重点掌握清楚患病贫困人口底数、是否全部享受了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特别是针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要逐户核实病种、人口底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救助方案;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工作由区民政局负责,各乡镇配合,重点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要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应保尽保,对整户没有纳入的保障对象,要提出整改意见,使兜底保障措施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精准对接到户到人。

三 实地观摩考察,实践认识。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6】

上周末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很受教育:个人奋斗目标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奋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通过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等等。但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为沈浩书记在45岁就因心脏病离世而惋惜。英年早逝于他是壮志未酬的遗憾,对于他的家人是天塌一样的打击和永远的伤痛,对于我们的社会也是巨大的损失。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沈浩书记这样的好人,不只是需要他做事,而是更需要他来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是,他前进的脚步猝然停止在20xx年11月6日。心痛的同时,我开始反思,我们在做一个好人的同时,怎么样保证自身的健康,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作为一个专业的安全行业从业人员,我能为身边好人的健康长寿做些什么。

为了保证健康,我想到了安全工作中常用的检查表法。应该由专业人士搜集编写通俗易行的健康检查表,让每个普通人抽点时间都能对照自查,检查项目包括心境是否平和,心情是否愉快,饮食是否合理,生活习惯是否健康等等。这就相当于机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检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检查表——隐患检查表,就是针对常见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编制症状检查表,争取早点发现潜在疾病。夺命的疾病都不是一天得的,早期都有各种征兆和症状,只是我们每天忙碌,没有注意到。

如果我们的身体已经有潜在疾病,那么就要特别注意自身的保健。就好像机器带病运行,负荷要适当,维保工作必须跟上。

除了照顾好自己之外,我们也要照顾好身边的亲友和同事。除了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健康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练掌握常见突发疾病的院前急救方法,学会做心肺复苏,会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做到上面这三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日常健康检查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止自己得病;而在身体有潜在疾病的时候就能早发现早治疗,并在平时生活中有针对性的注意调整生活习惯,在“隐患”将变成“明火”的时候及时应对;面对身边亲友同事突发疾病的时候,能沉着应对,将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

光有美好愿望是不行的,需要行动。行动指望别人是不行的,只能自力更生,发挥身处信息时代的优势,自己动手编这些检查表。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7】

影片开幕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压抑的黑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片壮美的背后是贫瘠。这里是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导致村民一度因为贫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谋划方案,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又亲自带领村民建设养殖圈舍,谈判草料价格,防守狼群袭扰,联系销路卖家。.。.。.如此奋战两年多,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们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粹,“仅仅2个月时间,他就徒步近200里,入户150余次,走访群众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积极拉动2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 “一村一幼”工程,在2017年春季实现全乡幼儿入学全覆盖。影片中还记录下胡小明书记直面辍学初中生,用理劝说,用爱感化,从校园、家庭多方开展工作,力争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失学儿童。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刘恭利作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本村此项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迁,“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你无法走出去,生在哪里,就死在哪里。”说出口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藏在心里的则是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刘恭利书记意识到,走进村民的心里,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从此“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大地上多了一个栉风沐雨的身影。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8】

一个村支书,他有一颗朴实创业的心,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用真情、干劲去感染周围的人,他一步步改变了小岗村的面貌。对我的内心影响很大,做事、做人要有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不懈努力的去做,不是做给别人看,是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能帮助更多的人。做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何服务好居民,那就要改进工作作风,群众满意不满意要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心用情真诚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走千家、进万户,深入居民群众家中去多了解、多调查、多研究,真正从居民群众当中了解到他们想什么、干什么,需要我们帮助什么,了解到他们的所想、所需、所盼。真正起到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妥善处理和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及各类诉求,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心为群众服务,社区工作者只有当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才能真心实意为居民群众搞好服务,把居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解决。群众利益无小事,能解决的事情要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事情要及时收集并向上及反映。做到真正意义上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