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关于数学教案范文汇编(4篇)

关于数学教案范文汇编(4篇)

发表时间:2022-06-17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关于数学教案范文汇编(4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

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

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

(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

(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

(3):分析研究此模型:

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

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6对)

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特点?——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

另一类是哪些角?———特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

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

(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讨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环节三:快乐房(大胆创设,感悟变换)

(设置见投影,让学生判断形成的两个角是否为邻补角,这一变换让学生充满兴趣,此时一定让学生用邻补角的特点去检验,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理解邻补角和补角的关系)

环节四:实例库(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例子1: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角,判断是否为对顶角,此题的目的是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这里设置了一组变式题,而且变式题目不是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编,让学生过了一把编导的瘾,学生一定非常的开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巩固了对顶角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几何里的计算题,需要用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要有根有据地计算.例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尽管学生书写格式不如课本上的规范,但通过集体讲评纠正后,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安排一个脑筋急转弯:见投影

(让学生始终对课堂充满热情,通过此练习,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五:点金帚(学后反思感悟收获)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我经历了......

我体会到......

我感受到......

(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同时把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环节六:沉思阁(课后延伸张扬个性)

此为课后作业:

(适当增加利用对顶角相等解决一些说理的题目,既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在解题中的独特魅力,又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程设计:学生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的图形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抽象其蕴涵的数学本质(相交直线),最后回归生活去运用所学知识的全过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带着高涨的热情离开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究。

数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课堂上教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四、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六、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台20台8台4台

4月16台30台14台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1. (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 (1)1.2匹(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七、课后练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温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数3 5 5 7 6 2 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约97天

数学教案(篇三)

课题:跳绳 (共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5+3( )6+3( )9—9( )2+6( )4+5( )

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它表示(),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写作(),读作()。

2、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引导: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百组成一大块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导出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练习: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四、拓展提高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 400 30

8 70 500

1467.Com.cn扩展阅读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收藏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因此在编写时需要老师们投入一定的时间。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编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呢?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小班数学教案”的最新范文,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小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

2、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实物卡片。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片10张(分别是1座房子,1条裙子,2朵花,2个西瓜,3只长颈鹿,3顶帽子,4只大雁,4条鱼,5只鸭子,5只米老鼠)

学具:人手一份不同颜色的.不同数量的片片。

活动过程:

一、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实物卡片)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卡片,看看卡片都有什么吗?

(房子、花、裙子、长颈鹿、帽子、西瓜、鸭子、鱼、大雁、米老鼠)

教师:小朋友看每张卡片上的东西,数量是多少呢?(把话说完整,几个什么东西)

(1座房子,2朵花,1条裙子,3只长颈鹿,3顶帽子,2个西瓜)

教师:我们一起来来数一数吧,看看鸭子有多少只。

(5只鸭子)

教师:鱼有几条呢?一起来数一遍。

(4条鱼)

教师:我们再来数数大雁有几只?

( 4只大雁)

教师:米老鼠有几只?

(5只米老鼠)

教师:哦,米老鼠有5只,请小朋友找一找什么东西和米老鼠的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它们都是几?

教师:什么东西和1座房子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1? (裙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2朵花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2? (西瓜)

教师:什么东西和3只长颈鹿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3? (帽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4条鱼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4? (大雁)

二、按量归类

教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颜色不一样数量不一样的片片在一起。

教师:先看老师分,一边分一边说,1个红色的雪花片和1个蓝色的雪花片是一样的数量,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分数量是2的片片,一边分一边说:2个白色的雪花片和两个黄色的雪花片的数量都是2,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老师和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小朋友来说,数量是3的片片怎么分?3个黄色的大片片和3个绿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3,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幼儿说)

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分数量是4的大片片,记住边分边说,

(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某某是怎么分的,4个红色的大片片和4只蓝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4,放在一起。

教师: 还有白色的大片片和黄色的大片片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分一分,边分边说:5个白色的大片片和5个黄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5,放在一起。

三、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篇2】

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日后学习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本篇教案旨在为小班(1-3 年级)制定一套全面详细的数学教学计划,既注重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又融入趣味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具体目标如下:


1.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书写和排序自然数;


2. 能够辨别并书写常见的数学符号,如“+”、“-”、“×”、“÷”;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4. 能够熟练运用各个数字进行计数,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5.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学计划将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模块:


1. 数的认知与书写:


(1)认识自然数及其特点;


(2)认识整数;


(3)认识小数;


(4)认识分数、百分数;


(5)正确书写及排列各类数字。


2. 四则运算:


(1)加法的认识与运算;


(2)减法的认识与运算;


(3)乘法的认识与运算;


(4)除法的认识与运算。


3. 数量与度量:


(1)认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单位;


(2)理解以标准单位进行度量的重要性;


(3)进行简单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实践。


4. 数与图形:


(1)认识基本的图形:点、线、面;


(2)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等;


(3)认识立体图形:球、立方体等;


(4)进行简单的图形的计数、排序、分类等操作。


三、教学策略:


为了使小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以生活实际为背景,组织趣味、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抽象概念;


3.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即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四、教学手段:


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手段,以更好地支持教学:


1. 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实物展示:使用实物物体、量具等对概念进行直观的展示;


3.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抢答等趣味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或整体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促进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将采取以下教学评估方式:


1. 课堂作业:通过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项目: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回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4. 期中期末考试:安排阶段性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为小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指导。相信,通过趣味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讨论等手段,小班学生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

3、能在教师引导下,关注别人的意见。

活动重点:知道3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用——对应的方法对两组物体进行数量比较,说出各有几个、什么多、

活动准备:

底纸11《马戏团》和白磁板插入多用插板,备3套;动物卡磁帖大熊6个、大猴3个,实物卡磁帖玉米4个、香蕉2个。多用插板、白磁条、底纸11《马戏团》

活动过程:

一、以“马戏团的小动物要上台表演”为情境,引出“从台上的小红旗开始往后排动物”的要求。请幼儿集体同步操作,感知动物数量。

1、引入角色教师:“今天马戏团的明星来表演,请大家看看都有谁呀?”提示幼儿只认分类盒里的熊或猴。

2、排列动物出示底纸11《马戏团》:“狗熊和猴子要上台表演节目了!大家看看,舞台在哪里?”

二、请幼儿对应动物“发食物”并比较多少。先集体观察不同的对应方式,判断动物、食物谁多谁少,了解幼儿用的是那种策略;在集体学习用对应比较的方法,检查自己的操作。请幼儿设法将动物、食物变成一样多,并用对应比较的方法确认等量。

1、奖励食物教师:“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呀?(3个)小动物的表演很出色,驯兽师要请你帮忙给动物明星发实物,你会把盘里的两个食物奖给哪两个动物呢?”

2、比较数量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不同的对应排列方式:“大家看一看,这里的猴子(狗熊)有几个》?香蕉(玉米)有几个?哪个多哪个少?”

3、变成一样多教师:“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让动物和食物变成一样多?

三、以小动物的名义答谢幼儿。交流分享判断多少的不同方法,鼓励能倾听别人发言的幼儿整理学具。

1、小结请所有幼儿停止操作,转向教师。

2、评价教师:“今天你是怎样检查动物和食物谁多谁少的”

3、整理教师“请小朋友把材料收拾好,送到老师这里来。”结束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大熊,小的给小小熊"。

3、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熊和小熊图片、小礼物和大礼物、小帽子和大帽子、小房子和大房子的图片各一张、PPT材料一份。黑板一块,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大熊和小小熊)他们一只叫大大熊,一只叫小小熊。

大大熊说:"我喜欢大大的东西"。小小熊说:"我喜欢小小的东西"。

2、教师:你们猜猜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大大熊大,小小熊小)

二、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1、教师:大大熊和小小熊很喜欢小班的小朋友们,想请小朋友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教师:他们走啊走啊,可是呀,大大熊和小小熊迷路了,不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大大熊的家是那一个吗?我请小朋友上来先送我们的大大熊回家好不好?

送的时候要说:"大房子住大大熊"。(请幼儿上前送大大熊回家)

那小小熊的家又是哪一个呢?谁来帮它找一找?

(幼儿送小小熊回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

3、教师:大大熊和小小熊都找到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可高兴了,今天呀还是他们的生日呢,小兔子送来了生日礼物,可是呀,他们的礼物都放在了一起,搞不清谁哪个礼物是大大熊的。

哪个礼物是小小熊的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么?

我请小朋友来送礼物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

送的时候要说:大礼物给大大熊/小礼物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

4、教师:他们得到了礼物,真开心呀,拆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他们在屋子外面玩游戏庆祝生日,一不小心,帽子都掉在了地上,这两顶帽子呀长的一模一样,他们搞不清哪一顶是大大熊的哪一顶是小小熊的了。小朋友你们知道么?

我请小朋友来送帽子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

送的时候要说:大帽子给大大熊,小帽子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

5、教师:大大熊和小小熊找到了帽子,可开心了,他们说小班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巩固理解

1、出示PPT

教师:大大熊和小小熊生日会上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2、教师:这是谁啊?(小兔子和大兔子)

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小狗,小猪以此类推。

四、活动延伸

教师:你们看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大大熊和小小熊掉在外面的的东西呢。我们来把他们找出来吧!

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5、引发幼儿学习梯形的兴趣。活动准备: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活动过程:一、导入 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二、展开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 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三、结束 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课后反思: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这节课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通过剪各种图形,把图形变成梯形。从效果来看,幼儿剪出不一样的梯形,然后我根据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剪出的图形,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剪更特殊的梯形比如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孩子们还是很快吧那些特殊的梯形剪好了!这节课会有这样好的效果,跟这节课的操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和教师准备的多种教具有密切的关系。这让我明白,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5以内的数序,能按数目由少到多地排列物体。

2、幼儿愿意做小剧院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小椅子12张(其中3张椅子贴红标记,4张椅子贴黄标记,5张椅子贴蓝标记),不需排好。戏票12张,志愿工作证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小剧院的游戏主题。

教师: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是六一节,怎么才能把我们学会的节目表演给大家看?(建议幼儿开小剧院)

2、介绍小剧院,安排观众席,讨论参加游戏的角色职责及规则。

(1)领幼儿参观小剧院的场地,介绍舞台和观众席的地点。

(2)请幼儿把贴好颜色标记的小椅子搬过来,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排小剧院的座位(引导幼儿先将一样的颜色标记的椅子归类,再根据每一种颜色的椅子的多少,从少到多排成三横排)

(3)幼儿讨论:小剧院需要几个志愿者?志愿者要负责哪些事情?

(4)引导幼儿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负责给观众售票,协助观众找座位,还要为观众表演节目。

3、指导幼儿玩小剧院的游戏。

(1)出示戏票,告诉幼儿每种颜色的票要对应相应颜色标记的椅子,红颜色的票坐第几排?黄票和蓝票呢?其中有一个点的红票坐第一排的那哪一张椅子?有两个点的红票坐哪一张?

(2)协助志愿者安排节目顺序并支持每个志愿者顺利演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能按一定的方位观察情景图,说故事。

2、理解加法运算(添加、合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

3、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检验。)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看图说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看绿地中的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将情节化为加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方位看情景图说故事,提问题,列式计算,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去。

教具学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书28页绿地情景图题1)

师:小朋友,你能看着这幅图来说个故事,并列式求和吗?

反馈:(1)、说故事 (2)、列算式求和 (3)、检验答案

生: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2只箱子,现在有几箱?

算式:3+2=5

师:请大家数一数:现在有几只箱子?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3+2=5这道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3、2、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算?(合并、添加)

算式还可以怎么列?为什么?(2+3=5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出示书29页题2、3、的图,请学生看图说故事,列式求和,再数一数情景图结果是否正确。

反馈:(同上)

生1:马路边原来有2个人在等车,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几个人?

算式:2+1=3

生2:马路边的红绿灯路口,先开来3辆小汽车,又开来1辆,一共有几辆?

算式:3+1=4

小结:(略)

二、探究

1、引入,出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绿地上去玩,你们高兴吗?(板书:绿地)不过,老师要向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草地上,既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又要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编个故事说给小朋友听,列式求和,并请小朋友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说,好吗?(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比赛:看哪组说的故事多?再列式求和、检验。)

2、反馈(同上)

生1:小花园里有5个小朋友在玩黄沙,又跑来了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5=10

生2:草地上有5个大皮球,4个小皮球,一共有几个皮球?

5+4=9

生3:树林旁边原来停了4辆自行车,小朋友又骑来了2辆,一共有几辆?

4+2=6

生4:小河里有1只大鸭,3只小鸭,一共有几只鸭?

1+3=4

生5:绿地里有2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休息,又来了2个小朋友要在亭子里休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要休息?

2+2=4

生6:草地上有3只大的鸟,4只小的鸟,一共有几只鸟?

3+4=7

生7:草地上有5鸟在找虫子吃,2只没有找,一共有几只鸟?

5+2=7

生8:有4人在等89路的车,又来了4人,一共有几人?

4+4=8

生9: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3+5=8

生10: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2+6=8

生11:背书包的有2人,不背书包的有6人,一共有几人?

生12:穿裙子的有3人,不穿裙子的有 5人,一共有几人?

生13: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3、小结:

刚才,我们看了绿地的情景图来说故事,能运用组合、添加的方法编加法题,并列式求和,最后在图中数一数,答案是否正确。

三、拓展练习:

1、根据算式,编故事,写答案。

(1)、 4+4= 5+5= 3+2=

3+3= 5+4= 5+3=

(2)、 2+6= 4+1= 2+2=

6+2= 4+5= 7+3=

2、同桌互编生活中的故事并列式计算,再4人小组交流,最后反馈并让学生及时评价编得怎么样?

四、课堂总结(略)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的两种形式及其实际含义,因此本节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导,当儿童碰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反思

本节课其实是加法的复习,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初步地了解,其内容也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个场景学生差不多都有切身的体验,所以整节课的环节也是较顺畅的.。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较符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特别是89路车站一题,能编好几个故事和不同的算式,大部分的学生考虑的是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来了4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4+4=8。但一生举手说了不一样的故事和算式:有3个小朋友在吃冰淇淋,5个小朋友没有吃冰淇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算式是:3+5=8。这时老师给予肯定的表扬,并给这组加了分,同时适时提出:这位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老师还发现了一些故事和算式,你能发现它们吗?轻轻一句话,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热烈讨论、踊跃举手发言,为小组加分、增光,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小班数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2、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丝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来到商店

师:我们来到了商店,里面有什么?(长短不同的裤子)图2(金箍棒)

师:金箍棒可神奇了,它可以干什么?(变长变短)

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变长,变短,到哪里去了?(耳朵里)

师:商店里还有什么?(丝带)

师:这些丝带是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的长短是不同的。

师:你还见过哪些不同长短的物体?

师:火车长,汽车短,火车是怎样鸣笛的,呜,汽车呢,滴滴滴。

师:从他们的声音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声音也是有长有短的。

二、买丝带

师:长颈鹿来商店买丝带,谁来帮它们选一选。

师:仔细观察,什么颜色的长,什么颜色的短。

师: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比一比)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比较长短时要一端对齐。(重叠法)

师:还有一种比较的方法也是一端对齐,这是变置法。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是蓝色的长黄色的短)

师:看来刚才我们小朋友观察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数123,让长颈鹿戴上丝带吧。

师:咦,又有谁来了,妈妈也来选丝带。还有丝带吗?

师:这条丝带是长的还是短的呢?(不长不短)

师:在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一端对齐)

师:跟蓝色的丝带比一比,谁长谁短。

师:从上往下仔细观察,这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呢?(从长到短)

师: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从短到长)谁来排一排。

三、幼儿操作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3根长短不同的丝带,请你们按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的顺序,给丝带排排

队。按什么顺序排小朋友再说一次(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的顺序)

师:每条丝带上都有一个小秘密,用小秘密把丝带接在一起,变成一条长长的丝带。

师:接完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丝带比较长

四、玩丝带

师:谁的丝带长,谁的丝带短。最短的丝带来跟老师的丝带比一比,咦,谁长谁短。

师:为什么短的丝带跟老师的一比较就变长了呢?

小结:原来物体的长短是比较出来的。

师:我们手中的丝带不仅可以比长短,还可以玩游戏呢。

师:你想怎么玩?变成什么?(风火轮、小蛇、长龙、翅膀)

师:宝宝们,现在呀我们把丝带变变变,把丝带变短,变短,大风吹来,丝带飘喽。

师:好玩吗?想不想再来玩一次,小风吹来丝带轻轻飘,轻轻飘。大风吹来,丝带变变变,丝带飘喽。

师:我们拿着我们的丝带到外面去玩一玩吧,小风轻轻吹,轻轻吹,丝带轻轻飘,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宝宝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课件范文:四年级数学教案六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课件范文:四年级数学教案六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课时安排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阅读等能力。

3、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唤起回忆

师:鳄鱼——小西,今天带来了一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字,根据文字准确做出动作。准备好了吗?谁愿意上来做一做?和你想象中的动作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字,学生领会文字的意思,并准确地用富有同去的动作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左手的动作和右手的动作是一样,但方向相反。课前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左右相对的知识回忆。

师:同学们喜欢读绘本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绘本《什么是对称》。看着封面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生:图案、作者、书名……

师:封面上的元素很多,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从封面就可以了解到这么多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走进绘本,初步感悟

(一)观察发现对称

师:小鳄鱼——小西爱好做手工和摄影,瞧!这两只蝴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你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对吧?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下呢?教师示范对折,对折后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翅膀完全重合。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阅读绘本:请伸出你的左手、右手体验一下完全重合。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感性材料中提供出数学本质的东西,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折一折

四人或六人一小组,折一折组内的图形小组长先展示完整的图,再向全班判断,最后验证给全班同学看。

【设计意图】在操作实践中让每位学生亲历感受到有些图形的两边对折之后完全重合,这一类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通过对折来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再次走进绘本,反馈提炼

(一)指一指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的对称轴在哪里。用手比划一下对称轴。动态演示蝴蝶翅膀对折的过程,蝴蝶翅膀对折过来,你发现了什么?

文字“山”、“巨”的对称轴,先比划,再折一折,最后在的实物中画出来。

师:你们现在能找准对称轴吗?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从绘本中提炼数学知识的过程,动态演示蝴蝶舞动翅膀的过程,让学生将“舞动翅膀”与“对折”对应理解,“对折”与“大小形状相同”对应理解,进而理解“对称”,把图形分成两部分的那条线叫“对称轴”。

(二)内化知识师:在蝴蝶、树叶、汉字上都发现了对称的现象,我们一起来小鳄鱼的房间,你发现对称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对称,我们一边欣赏图片(课件出示),一边比划一下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对称美。

(三)应用知识

1、沿着一张纸的中线对折,然后剪出你想要的图形,任何形状都可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感悟对称

2、刚才,小鳄鱼给我们介绍了检验是否对称的实验——对折实验,它还有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手试一试。用铅笔在第二次折痕处戳一个洞,想象一下,有几个洞?它们的位置是怎样的?用笔画出来。教师操作,验证是否画对。再次戳洞,位置在纸的另一边。

【设计意图】两次戳洞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先想象在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拓展数学绘本阅读师:小鳄鱼带给你的知识,你学会了吗?关于“对称”的知识,我们还没学完呢!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跟你的家长一起继续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折、完全重合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2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器、课件PPT。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例1。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自己试试看。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展示。

(4)提问:你学会计算器的使用了吗?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归纳: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按“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依次按键进行计算。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例2。

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右边各题的答案吗?

9999×1=9999

9999×2=______ 9999×5=______

9999×3=______ 9999×7=______

9999×4=______ 9999×9=______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3)得出左边算式的结果。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4)提问:观察左边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当计算9999×2时,结果是在18(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19998;当计算9999×3时,结果是在27(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29997;当计算9999×4时,结果是在36(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39996。

(5)运用规律,得出右边算式的答案。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第1题:63492 4093 1524440 255596 12345679 406001

第2题:12 123 1234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123456789(用计算器检验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1、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

2、进行特殊计算时,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几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使用计算器。

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 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三、新授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结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五、拓展性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12×25 63×25-59×25 38×101-38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六、反馈生活中的数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运用乘法分配率解决一些问题,你能举出例子吗?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七、布置作业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

最新时间的数学教案内容十篇


根据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的推荐,“时间的数学教案”这篇文章真的非常值得一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了。对于新老师来说,准备好教案课件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理解本文中的重要概念!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1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仍然是个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

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一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加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挤出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高年级:名数的化聚、时分秒的认识、年月日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认识时间(例1)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

认识时间(例2)

1、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2、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和及时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

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进行珍惜时间等品德教育。

1

单元测试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2

我做时间小主人

活动目标:

1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2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技能;

3激发上小学的愿望,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作业纸若干;蜡笔若干;写有算式题的铅笔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写有时间的筛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1复习整点、半点。

谜语引出主题。

孩子们,王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工具和你们一起游戏,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就来猜一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对了,是钟表。

看表认时间十点、十点半、两点。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

你们都认识它?那你们会看表吗?现在钟面上是几点?(十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0上就是十点整。那这又是几点?(十点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队,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就是十点半。在考考你们,几点?(两点)分针现在在几上(12)看它绕着表盘跑到哪儿?(12)它跑了(一圈)时针从2走到几?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小时)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2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那钟面上除了分针和时针,还有谁再跑?(秒针)对,最细最常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针),那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体验一分钟并讨论

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现在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小铃敲响时,说明一分钟开始了,我们一边看着秒针跑一圈一边想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小铃再响的时候,说明一分钟过去了。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预备,(叮)开始!(叮)停。一分钟时间到,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说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王老师还知道一分钟打字员能打500个字、小学生能跳绳280下,一分钟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务,最厉害的是消防员叔叔,能在一分钟里连接上水管并爬上五楼扑灭大火,看一分钟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

3一分钟任务游戏,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一分钟任务游戏知道抓紧时间认真做事的道理;

对了,王老师今天也带来的二个小任务,看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完成。想不想试试?好,仔细听好:第一,把衣服叠整齐放在两边的桌子上;第二,根据铅笔盒上算式的得数,从小筐里拿出和的数相等数量的蜡笔放进铅笔盒里。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质量单位:出示质量单位的图片

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须用质量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吨、千克(公斤)、克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教师举例:1枚2分钱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

教师出示物品,如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克的黄豆(7个)、等,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1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

教师归纳:常用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演示课件质量单位进率)

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吨=()千克6000千克=()吨40千克=()克

32000克=()千克40000千克=()吨

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5千克,()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

2.教学时间单位:

教师提问:时间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须用时间单位来计量.出示时间单位的2张图片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年、月、日、时、分、秒)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说说一年、一日到底有多长?

教师指出: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演示课件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演示课件公转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强调说明: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00年说是一个世纪.

教师提问:你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准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按照每年365天算,4年就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教师重点强调: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指出:

(1)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演示歌诀课件

(2)左拳记忆法:演示左拳记忆法课件

教师提问:还有比年、月、日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教师指出:比日更小的单位有时、分、秒,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教师板书)

(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3)一头大象重4().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2、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1)二十四小时.

(2)七十二小时.

(3)十五天.

3、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4、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十八5题

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课下作业第4题:

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

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

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

车载重

千克

板书设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时针: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又粗又短)

分针:哪根针是分针?(又细又长)

12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格子?

12个数字:①你怎么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学生自由说)

②教师点拨,弄清位置。

请你闭上眼睛,记一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

用手势指一指。12在哪里?6在哪里?9在哪里?你是怎么记的?

那么,7在哪里?你能很快找到吗?

(三)认识整时

1、指第一个钟面,这是几时?你能读出这是几时吗?

2、你是怎么看的?

3、小结:要看几时,我们应该怎么看?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再指另一个)那这个怎么看?

分针指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四)巩固整时,并认识半时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吧!

①巩固认整时。看着图你想说什么?

②并抽1个说说怎样看时间?

③你认为他这样安排合理吗?

④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2、认识半时。

刚才小朋友们特别聪明,都知道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时间老人他说还想请小朋友来帮一个忙,小朋友们你看:(出示一个半时的钟面)

①你看这是几时?

②这时分针,时针在哪里?

③如果2时半,分针、时针在哪里?

④8时半呢?

⑤小结:看半时它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呢,指着几和几的中间。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八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我们已经学过常见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并了解了它们间的进率,今天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便于熟练、记住。

二、练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1)教师出示时间单位表。(未填的)如下表:

(2)提问: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

(4)指导看教科书第84页的时间单位表。

2、完成第84页的做一做题目。

(1)第1题。

3年=()个月120小时=()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第2题。

平年1年有多少天?有多少星期零几天?

指名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后,再引导思考:怎么算有多少星期零几天。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概述:一星期有7天,365天里面有几个7天,就是几星期,余数就是零几天。

三、作业。做练习十八的第610题。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

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

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

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时间的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习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2时

课间休息多久?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4)看下左图的钟面,现在是上午()点钟,离中午12点还有()小时.

看下右图的钟面,现在是下午()时,再过4小时是下午()时.

四、游戏

师:一次数学作业,小明做完用了半小时,小芳用了20分钟.下面咱们来做个算时间的游戏.

老师先后指定三个学生扮小明,由他们到讲台前即兴用教具钟拨出开始做作业的时刻,说:我点分开始做作业,你们猜猜看,我什么时候做完作业.说完,算得最快的一个同学马上到讲台前用教具钟拨出小明作业结束后的时刻.如说对,大家鼓掌鼓励,由小明奖给他小红花.如说错,由其他同学纠正.然后再指定三个学生扮小芳,先后到讲台前说出自己结束做作业的时刻,由算得最快的同学接着说小芳开始做作业的时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时刻与经过时间(板书课题),初步掌握了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时间的方法.这节课是8∶30上课,现在下课铃响了,请大家看闹钟上的时刻(9∶10),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40分钟).在40分钟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上好每节课,珍惜每个40分钟.

六、课外作业

师:看看钟表,上午你是几点几分离家上学的,几点几分回家,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品五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品五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1)

1、学习用加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

2、学习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数量之间的多少,一样多。

1、森林背景图、小狗图卡、生日蛋糕图卡各一张,小猫图卡4张,小兔图卡3张,小鱼图卡5张,胡萝卜图卡3张,数字卡片1-5。

2、两组不相等数量实物图三张,幼儿用书练习第12页。

1、以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

导入:今天是小狗的生日,他邀请了好朋友一起在森林里为他庆祝生日。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来了?来了几只呢?(出示小猫图卡)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谁来了?来了几只呢?(出示小兔图卡?)

2、通过看数字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字。

师:这么多好朋友都来了,小狗真开心,过生日之前,他要和好朋友们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教案出自:教案网)小朋友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呢?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数字卡上是数字几,我们就拍几下手,拍的小候,我们的小嘴要说数字几,我拍几下手。

老师先出示数字1示范看数拍手游戏。

游戏开始:出示别的数字卡,让幼儿根据出示的数字拍手。

3、通过给小狗过生日,知道去1或加1的方法,可以使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相等。

师:小朋友们真棒,游戏做得非常好。现在生日就要开始了,小狗为他的好朋友准备了他们爱吃的食物。

我们先来看看为小猫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鱼5只)

师:这是什么呢?有几只?5只小鱼。

师:那小朋友们看看小猫有几只呢?4只小猫。

师:它们一样多吗?不一样

师:谁多谁少呢?小鱼多,小猫少。

师:小朋友看看多了几只小鱼呢?多了一只小鱼。

师:那一只小猫只能吃一只小鱼,多了一只小鱼,小朋友来帮小狗想想办法,怎么样让小鱼的数量和小猫的一样多?去掉一只小鱼。

师:4只小猫,4只小鱼,现在他们的数量一样多了吗?一样多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狗为小兔们准备了什么美味的食物。(出示胡萝卜两根)

师:这是什么呢?有几根呢?两根胡萝卜。

师:那小兔有几只呢?三只小兔。

师:他们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呢?不一样。小兔多,胡萝卜少。

师:胡萝卜少了几根呢?一根。

师:一只小兔要吃一根胡萝卜,这边才两根,还有一只小兔没有胡萝卜。那小朋友再帮小狗想想办法,要怎么样才能让每只小兔子都吃上一根胡萝卜?加上一根胡萝卜。

师:现在他们一样多了吗?一样多了。

4、幼儿参与活动,巩固用加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品数量相等。

出示两组不相等数量实物图三张,请幼儿上前操作,对操作结果进行点评。

5、小结:当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品,他们之间多一个或者少一个的时候,(教案出自:教案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变成一样多呢?加上一个或者去掉一个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变成一样多。

师:我们这个活动就叫使两组数量相等。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12页练习。巩固用加1或者去1的方法让两组数量相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本班孩子特别喜欢看老师变小魔术,喜欢听带有神秘感的故事。所以本次活动,我尝试利用寻找神秘城堡里的宝藏为主线,来贯穿整个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刺激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险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成功感。

2、学习运用三角形和圆形,按一定规律排序。

3、能尝试自编规律,具有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刘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寻宝,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来看看宝藏在哪里?

小结:想得到宝藏,就要闯过重重机关,你们有信心吗?

古门需要完整的密码才能打开,我们来看看前面的密码是怎样的?

后面的密码,要请小朋友动脑筋来解出来。

小结:原来古门的密码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两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规律。

河水把小桥冲垮了一半,我们来看看小桥是怎样的?

操作:请小朋友接着排下去,应该怎样排?探索搭小桥。

小结:小桥是由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规律搭的。

小结:原来石梯由一个圆形两个三角形,三个图形为一组,从头到尾反复。

A、终于找到宝箱了,开宝箱也需要密码,但已经用过的密码,就不能再用了,请小朋友尝试排出不一样的、有规律的密码。

小朋友们真棒!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名称:旋转的陀螺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数量是7的电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1张,统计表1张。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册《玩陀螺》

1、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他们玩得很开心,这时,从远处又跑来了1个小朋友……

2、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

3、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怎样使它们的数量一样多?

二、感知7以内的数量

1、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如像镰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戏“按数取物”

1、请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

2、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一、教案目标:


1. 帮助幼儿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的概念和数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字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认识数字0-10,能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


2. 数量:能够分辨不同数量的物品,并通过比较大小来表达数量关系。


3. 几何形状:认识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并能辨认不同形状的物体。


4. 排列组合: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排列组合能力。


5. 模式:通过观察模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步骤:


第一节:认识数字0-5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5,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形状与图形的关系,并帮助他们正确书写数字。


2. 利用数学玩具或纸牌等教具,让幼儿进行数字识别练习。


3. 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0-5个物品,进行数量对应和物品分组练习。


第二节:比较大小


1. 准备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大小的方式,表达数量的多少。


2. 利用积木或糖果等教具,让幼儿进行数量的排序和比较大小的活动。


第三节:认识几何形状


1. 准备几种不同形状的卡片或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辨认形状。


2. 带领幼儿进行形状分类的活动,让他们能够将物体按照形状进行分组。


第四节:排列组合


1.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幼儿进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


2. 引导幼儿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节:观察模式


1. 准备一些有规律的图形,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模式规律。


2. 引导幼儿进行模式延伸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估调整。


五、教学资源:


1. 数字卡片、数学玩具、几何形状卡片、积木、糖果等教具。


2. 绘本和故事书,帮助幼儿巩固数学概念和形状认知。


六、教学延伸:


1. 利用户外活动和游戏,让幼儿进行数学概念的实际运用。


2. 利用音乐和歌曲,让幼儿在欢乐中巩固数学概念。


通过以上的教案,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将会更加具体、生动和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和延伸活动,幼儿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2.能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3.在活动中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森林背景图,一只小狗,四只小猫,三只兔子,五条小鱼,四个胡萝卜

学具准备: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小狗生日为情景,引出活动。

1.通过游戏,复习5以内的数的认识。

师: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请了好朋友一起在森林里为它庆祝生日。

师:谁来了呀?来了几只?(三只小猫)你能做和小猫数量一样多的动作来告诉我吗?

师:还有谁来了?有多少只?(四只小兔)请你做和小兔数量一样多的动作吧!

师:这么多好朋友来了,小狗真开心,过生日之前,它和好朋友玩了一个游戏,什么游戏呢?小狗说,有的树后面藏了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不同数字和不同数量的物体,当小狗找出一张卡片时,它的好朋友就要做一张和卡片数量一样多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教师可以适当地和孩子一起做)

2.通过给小狗过生日,初步感知5以内前后数的关系,并学会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

师:树上的卡片都找出来了,游戏也结束了。生日就要开始了,小狗为好朋友准备了它们爱吃的食物。为小猫准备了小鱼,为小兔准备了胡萝卜,可是小狗不知道小鱼和胡萝卜够不够,用什么方法可以一眼就看出胡萝卜和小鱼够不够呢?(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师:你发现了什么呀?谁更多?谁更少呢?(要求幼儿要完整描述发现的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知道5比4多1,4比5少1)它们数量不一样,那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引导幼儿说去掉的方法)

小结:在更多的地方去掉一个,可以使两组数量相等。

师:除了用去掉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幼儿说添一的方法)

小结:在更少的地方天伤一个,也可以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

总结:原来呀,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去掉一个,在更少的地方添上一个,都可以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

二、通过帮助小动物,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1.激起孩子们操作的兴趣师:过生日可真高兴,可小猫和小兔的生日礼物还没给小狗呢,它们的礼物还放在了你们桌面上的篮子里,篮子里有很多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两种不同的礼物,礼物数量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小狗和小猫说要把卡片上的两种不同数量的礼物变成一样多,再送给小狗,还请你们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教师示范操作)

2.教师巡视幼儿操作,对于角落的幼儿及时指导。

3.请一些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三、活动结束

师:是不是还有好多的卡片上的礼物没有变成一样多呀?那吴老师把它们放在区角里,我们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再继续帮助他们做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收拾好卡片和铅笔。

关于论语的作文汇编4篇


“关于论语的作文”为我们为您收集并提供,作文是让我们更加熟悉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写作能够使我们更加感性地审视生活更有内涵地理解世界。写作文时需要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

关于论语的作文 篇1

生活中,到处都有《论语》的存在。《论语》,如同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时时刻刻指导着我的言行,让我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

刚上一年级的我,来到一个新班级,感到很陌生。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我不知所措。开始评选班长了,老师选了别人,并没有选中我。要知道,我在幼儿园期间,可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窝了一肚子气。

放学后,我向妈妈诉苦。妈妈却安慰我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什么意思?”我奇怪地问妈妈。“别人不了解你,不要生气。在集体中时间长了,大家了解你了,成绩更出色一些,你就有机会被选为。“哦!”我似懂非懂地说。果然,我在班上努力表现,端正行为,只用了一个月,就真的当上了班干部。古人说的话,实在是太对了!这是第一次,我受到了《论语》的启示。

现在,我已经上四年级了,很喜欢拉小提琴,但是有一些考级曲还是不太熟,想请教老师。但老师太忙了,只好自己想办法。妈妈看见焦急的我,就对我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妈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妈妈意味深长地说:“那就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你的老师。”对呀,我可以向别人请教!

于是,我请教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她可是个“小提琴家”,她同意教我了。以后,我每天放学都跟着她回家,同她一起练习,两人互相请教、互相进步。最后,我成功地通过小提琴考级,还超常发挥,拿到了“优秀”呢!

从小到大,《论语》一直教我各种道理,让我懂得许多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当我处理不好学习和认真思考两者关系时,我会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在困难中坚持不住时,我会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了《论语》的指点,原来,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和困难,也都是可以面对的!

关于论语的作文 篇2

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化典籍中,给人们以知识的传承,给人们以文化的力量!而我就是喜欢这种品味古迹,品味经典。在我所阅读的经典书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论语》了。他,不仅给我以先人的智慧与思想,更给我未来的行动与指导。

我最喜欢的一则论语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的是读书人,一定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志气,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做到更好的自己。因为前途漫漫,只有拥有了这些良好的品质,才能使自己路走的更宽,走的更远,我便借鉴了这条论语,使得自己培养出这样的品格,加以发扬。

我的.家里在生活中也运用到了论语。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席不正,不坐。他的意思是席子或者桌子摆放的不正,是不会坐上去的,我们家变遵守了这一点——每天把桌子都擦的干干净净,摆放的整整齐齐,因为这样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更是对品质的一种传承,所以这句论语故事在我们家有着很深切的意义。

论语中一些关于君子道德品格的小故事,也深受我的欢迎。比如说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他在陋巷里面仍然能坚守自己的本质,不想吃住不好,仍然能作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一样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的人是这个社会所稀缺,所以希望拥有的,更是一种社会的榜样!

古人常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读懂了论语,你的思想境界以及生活品质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因为在《论语》中,你可以更好地感知自我,在《论语》中,你可以得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品质和观念,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观。

《论语》,圣人之语!

关于论语的作文 篇3

历史的天空,烟尘滚滚,淡去了达官贵人的身影,隐没了大秦阿房的残垣,消逝了运河灵渠的繁忙。甚至于历史的车轮轧过的痕迹,也早已悄然无踪。

然而,泱泱大国,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总有些像《论语》一样的典籍,早已褪去迷离的色彩,却余温尚存,甚至触手可及。

穿越尘封千年的地道,纵观自年龄而至晚清的历史烟云。你怎么也不会忽略这一阶层士人。三更明月,五更鸡啼,十年如一日地寒窗苦读,不为其他的什么,只为金殿夺得冠军,光耀门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多少个士人在寒冷,在酷暑,以此自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多少个惨遭贬谪的士人,终生郁郁不得志,还依旧指望一展抱负,而终极客死他乡;有多少个士人,表面上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终极至死不已,甚至于隐居之后,仍不忘政事。

太多的太多,早已无法说清。只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了光宗耀祖,为了一展抱负,为了实践大义。只因《论语》所蕴涵的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只有入仕,才能显示自我的人生价值。

早已淡出历史视角的中国士人们,他们无以选择,他们只有依赖入仕来改变命运,来一展鸿图。好像入仕才是他们的独一选择,好像入仕才是他们的人生坐标。

正如当下良多活在山沟沟里的同龄人一样,他们永远也走不出大山,除了考上大学,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当初少不更事的我对此窃笑不已,如今想想,也许这就是现实。

那么我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呢?

行文至此,我停下笔来想想:推己及人也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途径之一。那就来一次推人及己吧!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低眉仰首之间,胸次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许是经典给大多数人的启示,然而《论语》告诉我们更多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积极向上。也许,我们可以做良多事,或成功,或失败,但心态很重要。

《论语》非热非冰,是一种永恒的温度,暖和透心。

关于论语的作文 篇4

久违的阳光格外灿烂,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来到永州森林植物园赏花。

一到植物园,我和妹妹就像刚出笼的小兔子一样,东奔西窜,一溜烟来到了池塘边喂鱼,而妈妈和姨妈她们陪着爷爷慢慢地赏花。我们把植物园游览了一遍之后,我兴奋地跟妈妈提出去踩脚踏车,妈妈欣然同意了,可是爷爷却说:“我不去了,我坐在树下休息,等你们。”

我不解地望着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爷爷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问:“爷爷几岁了?”妈妈说:“八十多岁了。”我沉思了一会儿跟妈妈说:“我不想长大了。”妈妈问:“为什么呢?”“我不长大爷爷就不会变老呀,如果我继续长大爷爷就会变得更老,我怕爷爷会生病,永远的离开我们。”我望着妈妈认真地说道。

妈妈说:“你不长大,爷爷也会变老,爷爷这么大年纪能跟我们一起出来游玩是大家的幸福,可我也担心他的身体,我们现在的心情就是《论语》里所说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必惧。’你要尊敬爷爷,听爷爷的话,不要惹爷爷生气,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认真地点了点头,说:“我一定会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实用!二年级数学教案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实用!二年级数学教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及时板书:1个3;1×3=3;一三得三。

2个3;2×3=6;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老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

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 ) 一三( )

二三( ) 三三( )

三六( ) 三三( )

四、练习

填空。

6×2=( ),读作( )乘( )等于( )。表示( )个( )相加。

7个3相加是( ),再加1歌是( )。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9×3=( ),3×9=( ),用的口诀都是( )。

连线

2×4;4+4+4;3×5;3个3。

2×3;4个2;6×3;5个3相加。

5×5;3×2;2×3;3个6。

3×4;五五二十五;3×3;3+3。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合集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合集",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②在一个长方形中画一个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1、 一个角有个顶点,红领巾有()个角。

2、 所有三角形都有()个角,()条边。

3、()和()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 )边都相等,长方形()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5、把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判断?

1、用放大镜看直角,直角变大。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只有两个角是直角。

5、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

问答题?

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操作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

1、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只剪一刀,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

2、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角?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得到 三角形全等的另一判定方法。

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连结另

两个端点所成的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例如,图中ΔABC与ΔAB'C不是全等三角形。

但如果把另两个端点也用螺栓固定在第三根木条上,那么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就完全确定。

现在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将两木条之间的夹角(即∠BAC)大小固定,那么ΔABC能唯一确定吗?

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ΔABC,使AB=4cm,BC=6cm,∠ABC=60º.将你画出的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 进行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由此你得 到了什么结论?

一般地,有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如图,若∠ABC=∠A'B'C',AB= A'B',BC=B'C',则ΔABC≌ΔA'B'C'。

例1:如图,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认为只要量出DC的距离,就能知道AB的距离。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在图中,要测量 工 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

2、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 . 已知AB=AC,AD=AE,则BD= CE.请说明理由(填空)。

3、如图 ,已知AC=BD,∠CAB=∠DBA.请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ΔABC ≌ ΔBAD;(2)BC=AD,∠C=∠D.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 证:∠A=∠D.

∴BE+EF=CF+

即 =

在△ABF和△D CE中,

∴△ABF≌△DCE( ).

∴ =

5. 如图,已知:AD∥BC,AD=CB,AF=CE.求证:△AFD≌△CEB.

在△ 和△ 中,

∴△ _≌△ (______).

1. 如图,已知:AD∥BC,AD=CB,AE=CF.求证:∠D=∠B.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4

一、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方法。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

二、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三、复习课时安排

1、数与运算:3课时。

(1)、分数乘除法及其混合运算。

(2)、分数乘除应用题。

(3)、百分数应用题。

2、空间与图形:2课时。

(1)、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以及表面积的计。

(2)长(正)方体体积单位及其单位换算,体积、容积的计算。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5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2、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5、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这些图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分别是几条?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知道利用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划分成三角形转化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又通过寻找规律,猜想发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接着就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计算公式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 ,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

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现。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索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巩固和提高。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6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一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列式完成。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9

2、在一张透明纸上画半径分别1cm,2cm,3.5cm的圆,同桌的两个同学将所画的圆的大小分别进行比较(分别对应重合)。并回答:这些圆为什么能够分别重合?并体会圆是怎样形成的?

二、 讲授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条照课本演示圆的形成,用圆规再次演示圆的形成。

分析归纳圆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叫做半径。

注意:“在平面内”不能忽略,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进一步观察,体会圆的形成,结合园的定义,分析得出: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的圆上。由此得出圆的定义: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例如,到平面上一点O距离为1.5cm的点的集合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5cm的一个圆。

3、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

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同样有: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图,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

则是以点O为圆心,2cm长为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心O的距离小于2cm的所有点的集合;

圆心O的距离大于2cm的点的集合。

例如,和已知点O的距离为3cm的点的集合是以点O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的圆。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如下:

例1: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分析〉证明多点共圆,由圆的定义知道,即要证明点A、B、C、D到点O等距离。

三、 巩固练习:

1、已知△ABC中,∠C = 90 ,AC = 2cm,BC = 4cm,CM为中线,以C为圆心, cm长为半径画圆,则A、B、C、M四点中在圆外的有

3、我们学过的所有顶点共圆的图形还有那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圆的概念的探讨,深入地了解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脱离在小学时的对圆的肤浅认识,掌握圆在初中的知识里更完整的定义。

在教学重点上关键让学生了解圆的两点,简单的说,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在圆上,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在圆的概念的引入时,首先利用集合的语言去解释圆,例如像前面学过的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集合定义,然后利用图形的画法理解圆的定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的讲授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演示圆的形成,要了解画一个圆的两个必需条件:定点和定长;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圆的概念,同时,还会体会到圆的内部和外部的意义,并能等同的用集合的定义解释内部和外部,从而又能引出一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学生会在一系列的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圆的定义,更完整的了解圆。例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多点共圆必须要以定义为依据,并能探索其他的所有顶点共圆的图形。

总之,本节课主要是以教师的引导和讲授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演示去了解圆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上总的框架先探索研究后理解应用.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0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 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

(3)跳绳次数 在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习过程:

(2)决定组数和组距: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方案。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材料。

教学准备: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为促销一种饮料分别推出的优惠方案:

甲商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回去那个商店?

4、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200毫升饮料,如果参加联欢的同学共有35人,去那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讨答案

1、讨论交流三个商店推出的优惠方案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买1小瓶饮料不能享受优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优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优惠。

2、说一说要买1小瓶饮料到三个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较到哪家去买合算。

3、交流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合算。

4、交流第3个问题。

5、计算第4个问题,先要学生确定买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个商店去买各用多少元。

三、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学反思:

2024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推荐


每个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着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一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教案课件编写要注意的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内容,谢谢您的支持!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首先将全班39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4、5、6、7、8、9。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有的小组刚好都能换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的小组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1)出示题目和情景图: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2)提出问题: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运用数的方法得出结果,不一定正确。

师:小船摆渡100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你会怎样做?能保证正确吗?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105次?请尝试说明理由。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出示两组数: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1)学生独立猜想,完成“试一试”,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几组进行证明)。

如果两个数相减呢?如果是连加或连减呢?

汇报成果:

(1)奇数﹢奇数=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 (3)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2)运用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 + :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戏。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的认识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得到 三角形全等的另一判定方法。

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把两根木条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连结另

两个端点所成的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例如,图中ΔABC与ΔAB'C不是全等三角形。

但如果把另两个端点也用螺栓固定在第三根木条上,那么构成的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就完全确定。

现在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将两木条之间的夹角(即∠BAC)大小固定,那么ΔABC能唯一确定吗?

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ΔABC,使AB=4cm,BC=6cm,∠ABC=60º.将你画出的三角形和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 进行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由此你得 到了什么结论?

一般地,有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如图,若∠ABC=∠A'B'C',AB= A'B',BC=B'C',则ΔABC≌ΔA'B'C'。

例1:如图,为了测出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D,C,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都在一条直线上。小红认为只要量出DC的距离,就能知道AB的距离。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在图中,要测量 工 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什么?为什么?

2、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 . 已知AB=AC,AD=AE,则BD= CE.请说明理由(填空)。

3、如图 ,已知AC=BD,∠CAB=∠DBA.请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ΔABC ≌ ΔBAD;(2)BC=AD,∠C=∠D.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 证:∠A=∠D.

∴BE+EF=CF+

即 =

在△ABF和△D CE中,

∴△ABF≌△DCE( ).

∴ =

5. 如图,已知:AD∥BC,AD=CB,AF=CE.求证:△AFD≌△CEB.

在△ 和△ 中,

∴△ _≌△ (______).

1. 如图,已知:AD∥BC,AD=CB,AE=CF.求证:∠D=∠B.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一些购物的策略,会根据购物的多少选择比较优惠的方案。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估算购买物品的总价,选择比较优惠的购物方法。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材料。

教学准备:写有问题资料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家商店为促销一种饮料分别推出的优惠方案:

甲商店 买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 一律九折

丙商店 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较为合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回去那个商店?

4、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200毫升饮料,如果参加联欢的同学共有35人,去那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商讨答案

1、讨论交流三个商店推出的优惠方案的意思,理解:到甲商店买1小瓶饮料不能享受优惠,到乙商店享受九折优惠,再到丙商店不能享受优惠。

2、说一说要买1小瓶饮料到三个商店各用多少元,比较到哪家去买合算。

3、交流买1大瓶和1小瓶饮料去那个商店合算。

4、交流第3个问题。

5、计算第4个问题,先要学生确定买多少大瓶,多少小瓶。再算出到三个商店去买各用多少元。

三、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题目。

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1、甲:2元 乙:1.8元 丙:2元

2、甲:10元 乙:10.8元 丙:12元

3、甲:30元 乙:32.7元 丙:28.8元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6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7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知道墙壁的那些地方要刷,那些地方不要刷,并会计算粉刷墙壁的面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粉刷墙壁

二、测量计算

1、粉刷黑板的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教室前、后两个黑板的长和宽,测量完后,计算要粉刷得面积,计算完后,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2、左右墙面的粉刷面积的计算

要粉刷前后的墙面,要除去门窗的面积,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呢?指名回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计算。

3、购买涂料

①弄清包装的大小和价格。

②根据第一问的问题和条件,学生独立经计算出第一次粉刷所用的涂料。

③在第二问中,第二遍所用涂料是第一编的求出第二次粉刷得涂料。

三、巩固目标

练一练中的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粉刷墙壁

测量--计算--购买

教学反思: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8

1.通过实验、操作、思考活动认识位似形.

2.会利用位似形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预习展示:

1.课本110页数学实验室.

2..课本110页实践与思考.

二探究学习: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2.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3、在AB=30m,AD=20m的矩形ABCD的花坛四周修筑小路.

(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位似?请说明理由.

三课堂作业:

1.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选在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2.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一定相似,反过来,两个图形相似,则它们

A.一定位似 B. 一定不位似 C.不一定位似 D.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6,4),C(0,4),画出以点O为位似中心,矩形OABC的位似图形OA’B‘C’,使它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并分别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4.印刷一张矩形的广告牌,如图,它的印刷面积是32dm2,上下空白各1dm,两边空白各0.5dm,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的长为xdm。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Sdm2.

(1)求S与x的关系式;

(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dm2时,求印刷这张广告牌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内外两个矩形是位似形吗?说明理由.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9

29 39 35 33 39 28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29 32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请根据下面的不同分组方法,你觉得比较哪一种分组能更好地说明费尔兹奖得主获奖的年龄分布,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练习:

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 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 ):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

(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

(3)跳绳次数 在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

3、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年级(1)班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

(2)请把频数直方图补充完整.

(3)若八年级学生1min跳绳次数(x)达标要求是:x120为不合格,120140为合格,140160为良,x160为优,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同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学习过程:

(2)决定组数和组距: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0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想、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

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5.对顶角性质.

(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

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 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关于外贸简历范文汇编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关于外贸简历范文汇编,供大家参考。

外贸简历【篇一】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xx

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湖北

身材:165cmkg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30

培训认证:诚信

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贸易:贸易、采购:物流采购、房地产:房地产

工作年限:5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xx-09~20xx-12xxxx日用品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外贸业务员

工作描述:日常产品报价及客户接洽。

外贸简历【篇二】

姓名:国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籍地:梅州身高体重:151 cm 5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岁

培训认证:人才测评: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服装/纺织/皮革跟单:服装跟单、贸易类:外贸跟单、客户咨询/热线咨询:客户服务

工作年限:5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20xx--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东莞梅州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长星服饰(广州)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xx-xx~20xx-03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营业部跟单员

工作描述:负责跟进美国著名童装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的订单,主要项目为儿童tight fit的长短睡衣套装,工作内容包括:

1.定期向领导汇报跟单工作,接受跟单任务,取得工作支持;

2.向客户提供订单报价,制订生产工艺制作单,提供样板,掌握客户的各种批复意见;

3.及时向工厂转达客户要求及安排测试办,产前办等样板制作,跟进大货生产的进度与质量控制;

4.查收面辅料供应商提供的报价、样板等资料,并寄送面料、辅料卡给客户核批;

5.根据客户要求提供面辅料成分测试报告及安排成衣测试;

6.根据生产进度安排QC查看中期及尾期质检;

7.提供相关资料给船务部,确认船期并反馈给客户。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广州世为贸易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xx-xx~20xx-03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服装跟单员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童装及女装睡袍,睡衣的大办开发及跟进大货订单生产。工作内容包括开发供应商,了解工厂报价,接受客户订单,安排工厂制作大货生产样办、船头样办,跟进生产进度,及时向工厂反映客户对大货生产、质量及出货的要求并确保落实,订购及跟进面料、辅料的质量和交期,订船,安排中期及尾期质检,,确保产品质量及交期等。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广州昆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xx-06~20xx-xx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业

担任职务:客服工程师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电话咨询、报价,与客户预约,客户跟踪,协助客户经理开展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客户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客户资料数据库管理等。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日期:20xx-01-01

所学专业:英语第二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

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1xx9-09 20xx-xx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开发计算机中级证

20xx-03 20xx-01华南师范大学英语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精通国语及客家话,广东话及英语良好

熟练掌握Word, Excel, PowerPoint,Outlook, Photoshop等常用办公软件

熟悉服装跟单流程,掌握相关服装制作工艺基础,有大板开发及大货生产跟单经验

详细个人自传

擅长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认真敬业,拥有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及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高度责任感。

外贸简历【篇三】

姓名:徐xx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xx年11月8日)

居住地:天津

电话:185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0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职位:贸易/外贸经理/主管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学校:南开大学

自我评价

丰富产品项目管理开发及协调控制经验,英语流利。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及客户计划方面的工作,联系客户,根据客户订单完成交付,成品第三方仓库的监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诚实、自信、乐观向上、勇于迎接新挑战是我的优点。熟悉公司的制度管理以及精通进出口外内贸业务的流程。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目标地点:天津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贸易/外贸经理/主管

工作经验

20xx/2 — 20xx/12:XX有限公司[10个月]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国际贸易部贸易/外贸经理/主管

1. 上汽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开发;

2. 零件OEM客户维护(VMI),国内供应商管理;

3. 零件供应商开发与管理;

4. 上汽集团海外项目开发。

20xx/10 — 20xx/11:XX有限公司[1年1个月]

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

贸易部贸易/外贸经理/主管

1. 负责美国、墨西哥、西班牙分公司的采购操作,工厂、供应商管理;

2. 参与公司贸易部门的筹建工作;

3. 参与当地公司的筹建及客户网络的建立;

4. 按照公司指示,留驻,开展公司业务。

教育经历

20xx/9— 20xx/6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证书

20xx/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外贸简历【篇四】

姓名:xxx

目前所在:番禺区

年龄:26

户口所在:茂名

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

身高:161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重: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贸易:外贸

工作年限:6

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深圳,

工作经历

广州日胜贸易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xx-03~20xx-08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

担任职位:外贸采购员

工作描述:

1、根据客人要求采购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文化石,厨柜,铝天花板,UV板,镜子,铝封边条)

2、不断开发成熟的新供应商

3、开发及维护供应商

4、安排订单及出货

离职原因:

中山永绅家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xx-06~20xx-01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外贸业务跟单及船务

工作描述:

1、负责美国直接客户

2、独立操作外贸的全部流程及船务

3、熟练操作所有的出口文件(比如补料、提单、订仓、装箱单、发票、产证、PI)

4、跟踪样品和生产进度、安排出货和请款等等

5、及时妥善处理客户的索赔及抱怨

6、客户维护及新产品开发的跟进

7、确认纸箱唛头,翻译样品图纸及产品说明书

离职原因:

中山国铭家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xx-02~20xx-05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外贸业务员

工作描述:

在阿里巴巴开发客户及订单的跟进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社会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

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xx-07

专业一:商务英语

专业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xx-0920xx-07高州四中普通高中

20xx-0420xx-07社会大学商务英语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优秀

粤语水平: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丰富的外贸跟单经验,优秀的英文书写和口语能力,开朗,大方,独立,对工作认真,负责.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承受工作压力

外贸简历【篇五】

姓名:

目前所在:海珠区年 龄:24户口所在:增城国 籍:中国婚姻状况:未婚民 族:汉族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15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42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贸易:跟单员 船务 报关员,物流/仓储:物流助理 货运代理工作年限:1 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韶关,佛山

工作经历

广州卡洛莱化妆品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811 ~ 200910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生活服务担任职位:外贸跟单助理工作描述:制作生产标准,单证(发票,装箱单,)安排出货。离职原因:

广州永冠国际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6 ~ 200810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其他行业担任职位:外贸采购助理工作描述:通过INTERNET寻找供应商(如阿里巴巴),与供应商联系;与外国客户外出采购,到工厂验货。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最高学历: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200707专 业 一:商务英语专 业 二: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409200707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商务英语CET6、会计从业资格证062244078000113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优秀粤语水平:精通其它外语能力: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拥有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对事情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为人坦诚、自信、乐观、处事冷静、爱好广泛,待人有礼,人际关系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解网络销售模式的操作(如:B2B网站的注册,产品信息的发布和更新)

自我评价

本人在该外贸公司的工作过程中,外贸知识外贸流程得到进一步强化,尤其是英语口语。

由于经常要到外地出差,与不同的人沟通,见识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与日俱增。

责任心强,对工作上的事情尽职尽责。

深得上司的喜爱与赞赏。

必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本站收集了《必备!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供您参考。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饿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关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

4、引导探索,构建模型。

(1)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张存单,帮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解答,师生共评。

(3)归纳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关,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学生观察上述三个算式

(4)计算税后利息。

四、巩固训练,解释应用。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利息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逐一出示下列题目:

(1)张阿姨购买了三年期的国库券5000元,年利率是3.85%,三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只列式不计算)

(2)张伯伯做生意,向银行贷款7000元,月利率0.5115%,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元(只列式不计算)

(3)李叔叔把8000元存银行,存活期储蓄,月利率0.72%,半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的第3、4、5、6题。

2、课外练习:

(1)谈谈如何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主意。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

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

(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

(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4练习一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6位置练习

教学要求: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数形结合的特点理解平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旧知

1、说说怎样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下面两组物体的位置关系。

(1)A(2,6)和B(5,6)

(2)C(4,3)和D(4,0)

二、深化练习,增添新知

1、P5练习一第3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重要地名索引。

(2)讨论地图册中的重要地名索引是如何确定一个地点所在的位置的。

(3)这种方法和我们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重要地名索引用三个数据或字母确定位置,数对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这里确定的是一个区域,数对确定的是一个点。

(4)在图上指出天文馆、少年宫、五爱城所在的区域。

(5)表示出游泳馆、邮电大厦、医院、红星剧场和火车站所在的位置。

2、P5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做第(2)题时,注意最后要连成封闭图形,要连EA。

3、P6练习一第5题。

先自己设计,想一想怎样才能说的清楚,画的准确。

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1、P6练习一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P7练习一第8题。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3、P7生活中的数学,结合围棋、地图等使学生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6练习一第7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单元教材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

教学的目标:

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汁图所反应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汁图所反应的情况;

教学过程

题:统计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备注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数据收集和整理: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

活动(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哪些有用信息?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

活动(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那些合理化建议。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你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活动(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请同学们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作用。

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学生试做,讲评。

3、巩固练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3)完成课本中P97做一做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