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8篇)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3-05-24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8篇)。

接下来请大家看看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教学案例”,我们在撰写范文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撰写文档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任务,高效的途径就是借鉴范文的写作。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建立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点。从学生来说,意味着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变接受为发现,变依赖为独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依赖性;从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师必须把学生做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人格,相信学生潜能,站在学生立场上为学生着想,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决不生拉硬扯、强行灌输,也决不一厢情愿,包办代替,让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当代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由于“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对这两种理论做出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优势整合,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1.“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阅读课堂教

学中学生只能一味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提出的。它以多媒体教学网络为技术依托,强调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开放引导、多元调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2.“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是由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开放引导这两个核心变量交互生成的。我们把“自读感悟”这一变量放在模式的首要位置,意在强调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这也是“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时间序列上的必然逻辑。

3.“自读感悟”这一变量着眼于学生的学,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本质反映。自读感悟,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上应该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一个“自”字,集中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读感悟”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课

上的独特表现。“读感悟”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圆融整合、三位一体的,即学生每一次对文章的阅读,都应该是边读边感、边读边悟、读中有感、读中有悟,而不应该是读感悟互为隔离,读归读、感归感、悟归悟,读后再感、读后再悟。“感”是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其中既是一个感性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悟”是对文本的领会和觉悟,既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直觉顿悟的过程。可以说,“读感悟”是一个感知、思维、灵性、直觉、情绪多因素同时参与对文本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生命性和独创性的阅读。

4.“开放引导”这一变量则着眼于老师的教,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开放引导,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自读感悟的唤醒、启发、激励、调控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引导的起点,正好是学生自读感悟的终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读意识、自读能力和自读习惯各不相同,对同一文本的意义建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终点上表现出来的自读收获、自读困惑和自读兴味肯定各不相同。面对学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自读表现,教师除了选择多元、立体、动态的引导策略,别无它途。而开放引导的终点,正好又是学生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起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开放引导获得的发展结果同样也表现出多元、立体、动态的特点,它一方面意味着学生的发展空间将变得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学生的发展可能将变得更加多样。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引导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学境界。

5.在“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中,两个变量存在着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学生自读感悟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师的开放引导,而教师开放引导的结果则是学生更好的自读感悟。如果以教师的开放引导为座标的话,其起点当然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其终点同样也是学生的自读感悟。一句话,有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才有教师的开放引导;为了学生更好的自读感悟,教师必须更好的开放引导。

阅读教学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阅读教学要在开放的条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感悟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创新理念要求阅读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读感悟能力,这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表达要带有个人感受,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2)

抓住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案例: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自己的切身体验、兴趣及其情景有关。每一节音乐课的好与不好与是否能够触动学生的兴趣有关。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在三年级《小小足球赛》活动中,完全结合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选材,无论是对歌曲的理解还是对节奏的掌握,孩子们能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学习,因此比较喜欢。并且他们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描述足球的精彩,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踢足球动作,用自己的身体来表演射门、倒钩、顶球等投球技巧。个个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小男孩如:刘铭章表演的倒钩动作;尚建硕表演的顶球;都形象有趣。不时为课堂增添几分色彩。这时班内的小女孩也不示弱,他们也纷纷登台要求表演。进行pk,在学生们的描述与积极参与中我能看出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切入点,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对足球进行全方位理解,再来一次回味大展示,学生会有另一番风采。老师就应该这样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在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变成了开放性的课堂,变成了知识再生的场所,师生要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情感的交流与知识的创新建立师生平等参与课堂的生动场面。我于是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投身其中,不断学习,不断锻炼,认真探索,积累经验。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先给同学们说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从而引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习;然后我会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时刻享受着快乐!每上完一节课,我们都要看学生是否快乐;是否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才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我们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上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音乐旋转舞台和梦想世界,使学 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让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更精彩!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3)

谈到教育案例,总有一些人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那不过是小儿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蕴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则则鲜活的教育案例,凝结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慧睿智、文化底蕴、教育情感,更凝结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不仅如此,案例(教育故事)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领导和同仁们的极大关注,围绕教育故事展开的活动亦日益增多。据此,本文拟从操作的层面上对案例的内涵、结构、价值及其撰写分别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强对案例的认识,提升案例活动(以案例为中心展开的活动)的水平,进一步彰显教育案例所特有的魅力,让教育案例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简单地说,教育案例就是以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为素材,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体现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典型的记叙性短文(教育故事)。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讲,指向一个中心事件和人物。具体说,一个案例往往指的是一件事,也可以说,是个教育故事。

(二)从案例的形成过程看,是精心提炼的过程。

(三)从案例的内容讲,应体现教师专业化素养。

专业化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专业精神是灵魂,专业理念是核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保证。而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

(四)从案例的主要特征讲,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案例的典型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是从案例的内涵看,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感人至深。

第二、是教师处理解决问题的典型(主要指教育机智)和教育效果的典型。

(五)从案例题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记叙性短文。也可以说是一则教育故事。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分类、特征

(一)案例的结构

案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第一、案题。案题即案例的题目,好的题目能点亮读者的眼睛。案例既然是记叙性短文,它的题目就应该鲜明、生动、形象,不应该是论述式、说理式的题目。

第二、案情。即案例的来龙去脉,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其结果。如果说案题是案例的眼睛,案情则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案例最具魅力的部分。

第三、案析。案析即对案例的分析。具体地讲,就是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对案例进行分析。案析一要有针对性,二要论点鲜明,三要升华到理论的层面上,文字一般在20xx00字左右。

(二)案例的分类。案例可以从四个角度去分:

第一,从案例的成功与失败分: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还有成功和失败相结合的。

第二、从案例的内容分:可分为教育案例、教学案例、管理案例等。

第三、从案例的写作方法分:有总结法和设计法。所谓总结法,是指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回顾,提炼而成的案例;所谓设计法,是指通过先行设计,然后实践而形成的案例。

第四、从案例的性质分:一是矫正性案例,即从问题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二是发展式案例,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特征。一般来说,有三个特征。即真实性、典范性、情境性。

三、案例(活动)的意义

(一)典型案例具有示范价值和导向功能

典型的案例一是可以彰显教师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的魅力,二是转变教育观念的示范,三是可以阐释教育的本质。

(二)撰写案例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撰写案例的过程是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过程。一篇典型案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为此,每位教师在酝酿撰写案例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的实践。不仅如此,撰写案例的过程还是教育反思的过程,而教育反思是教师角色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创新的动力。无疑,撰写案例的过程就是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

(三)案例活动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有力抓手

围绕案例开展的撰写、评比、论坛、结集等系列活动,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它将现代教育理论寓于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它既可以使教师从感人的事例中受到震撼和感染,又能从案例所蕴涵的教育理论中深化理论知识,这两者结合就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四)教育案例是展示教师教育成果的有效方式

从我们接触到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案例看,除了重视与不重视的因素以外,可以说,教育案例的水平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写作水平的综合反映。

四、教育案例与个案研究报告的比较

教育案例与各案研究报告在写法上容易混淆,现将两者的区别阐释如下:

(一)内涵不同

教育案例是通过对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法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追踪调研、阐明特征、阐明原因、揭示规律。

从研究对象看,案例指的是一个个体,而个案研究指的是特定的个体,这个个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从研究的方法讲,案例注重描写法、寓意法,而个案研究注重跟踪法、归纳法;从研究的时间看,案例是以一个人、一件事情为对象,时间相对要短,个案研究是对特定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单位、地区)较长时间的跟踪调研,研究周期较长。

(二)研究步骤不同

教育案例是围绕中心人物、事件经反复提炼而成为教育故事。

个案研究的过程是:一是确定对象,二是搜集资料,三是分析诊断,四是揭示规律,五是写出报告。

(三)结构不同

教育案例有案题、案情、案析三部分组成。个案研究报告有五部分组成:一是个案件简介,二是个案诊断,三是个案矫正,四是结果与分析,五是讨论。

(四)写法不同

教育案例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手法,力求生动、形象、感人;个案研究报告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力求客观、准确。

【作者简介】:李德善,男,64岁,共产党员。先后被聘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班集体建设理论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德育工作者协会专家组成员,现任天津市红桥区德育研究室主任。先后三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先后编撰出版《德育纵横谈》、《指导孩子学会健心》、《激励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激励教育一百例》、《班集体激励论》、《未来不是梦》等六本专著和编著;近年来,先后为天津市、区及外省市、区教育同仁作学术报告200余场;撰写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5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获国家级一等奖;先后两次主持国家级课题的策划、论证与研究,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课题的论证及其研究。现正积极地为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机制》进行策划与论证。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4)

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案例描述: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激昂地准备比赛。学生们上了跑道,我组织好队伍以后,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加快。

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摆臂姿势很重要,有的认为步子要迈大一点,有的认为……,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跑最后一名的金良同学。 “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我喜欢横着跑。”金良理直气壮地回答,“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咿,怎么有这种道理。”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说道:“同学们可能觉得金良同学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金良同学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金良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而金良成为小组赛的冠军。 “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跑法最快?”比赛结束后,教师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片刻之后,同学们自发地组织比赛,大多数的比赛方法多采取两个直跑、两个横跑。教师特意观察金良这一组,金良在两次采取横着跑的比赛中,都是最后一名。结论可想而知,大家觉得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这时候的金良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嘲笑起他来。这时候,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但是,我们还应感谢金良,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需要用到。

如果没有他的创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金良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点评与分析: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现的希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大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种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5)

月考刚刚结束,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我心知肚明我们班的成绩一直是在稳步前进,在别人的眼中,我可能是个比较优秀的班主任,但我的确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初二是学生两极分化最厉害的时期,同时学生的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再象对待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样了-----他们长大了。这时,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这几个字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做学生朋友似的老师。

这还要源于前些日子,我在家上网,突然有人加我,原来是我的学生张博文,我很吃惊,然后我们聊了很多,言谈之间感觉到了,学生渴望朋友似的老师的那份心情。突然我感觉到了我自身其实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我们班的成绩始终是遥遥领先,但在成绩的背后确是学生对老师的恐惧。的确,我承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始终是以严为主,所以我忽略了很多学生在意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了与学生的沟通,张博文还说老师你经常笑笑吧,我们都非常喜欢你笑,一句话说的我更是无地自容了,是啊,为什么老师一定要扳着脸呢?此后我真的反思了自己,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的确是欠缺很多,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那么的重要,我决心要试着改变自己,我的尝试的效果让我欣喜若狂。那是流感严重时期,我班的刘光磊同学感冒咳嗽的特别厉害,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只会告诉学生回家吃点药之类的话,那天我突然想起了霜桑叶,那还是之前我爱人咳嗽的特别的厉害,我看电视得到的治疗方法,就是霜桑叶对小菊花熬水喝,效果显著,我爱人就是喝它喝好的,可是吉舒根本就没有卖的,我当时是在吉林买的,于是我回家自己亲自熬的霜桑叶对菊花,怕不好喝,我还特意放了几块冰糖,用饮料瓶装好,外面裹着毛巾,当我把带着热气的药送到刘光磊的手中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他眼中的泪花和颤抖的双唇。

通过这件事,与其说给这个学生带来的是感激,到不如说给我带来的触动更大一些。因为次后,那名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了,一个月后的考试,他竟然进步了30名。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原来我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影响。以后我还会阶段性的自我反思的。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6)

研究背景: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小学生作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资源,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多媒体和校园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等都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传统的语文学科,更好地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正是现在研究地最多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就省编教材第九册《万里长城》一课,谈谈如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学生自主地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创设情景诱发感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万里长城,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许多关于长城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们用一到两句话简单地说说你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好吗

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或深或浅地对长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课文中是怎么来概括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

(板书:气魄雄伟,历史久远,工程浩大)

师:也就是说,课文就是写了长城的这三个方面.那么找到关键词以后,接下来咱们该干什么了呢(生:研究)

恩,很会学习,想亲眼见见长城的气魄吗[播放录象]

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当学生看到电脑显示的长城巨龙般身躯时,他们被长城的气魄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一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听到了课文的配乐朗读,看到了气魄雄伟的长城,此时,他们心弦已被拔动了.

【媒体辅助研读课文】

◆长城的气魄雄伟

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3,随机出示: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4,看了这段录象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

策略:从龙体验长城的雄伟气魄

层次一:形似(视频展示)

层次二:神似(收集出示相关资料)

师:从龙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吗

生:龙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生: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所以用巨龙来比喻长城,不仅因为形似,而且蕴涵着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和赞誉.

生:我知道一些关于龙的成语,比如龙凤成祥,龙腾虎跃,这些都显得龙有吉祥,有气魄.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笑语)

生:古代帝王穿龙袍,坐龙椅子可见自古龙都是至尊至贵的象征

师:对呀,你们有没有电视上见过,咱们古代天子可以说与龙这个象征物是分不开的.看来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一种崇高,庄重,权威.是一种精神象征,正如**同学说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呀!作者把长城比作龙也正是这个意思.

5,指导朗读

6,出示句子: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会有谁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蓝眼睛的外国人,海外游子)

师讲述一段海外游子的故事:离开的时候还是一个年纪青青的少年,而如今再次来到这祖国的长城时,已经是白发苍苍,他说无论如何也要回来再看一看祖国这雄伟的万里长城.而当他再次登上这长城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争答:是太激动了!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师小结:是啊,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语言,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长城深深的敬意和爱.能把这种敬意读出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借助网络研读课文】

◆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

1,导语:如此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是一簇而就的吗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万里长城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

2,分组合作上网搜索学习

师:好,一起上网去找一找关于这些朝代的长城的资料,并集合全组人的智慧筛选出你们觉得最有意义的资料,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或者展示给全班同学.好吗

3,小结: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它作为防御的功能,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那巨龙般的身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弯曲的脊梁.

4,现在和林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引读:原来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秦统一中国后,到了明朝师:同学们,这么伟大的长城,难怪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赞叹说:

网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资源的大空间,当学生觉得书本介绍的知识不能满足于他的知识需求时,便想到利用互联网来搜索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而此时教师就提供给他们这个空间,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讨论,有效地筛选,并且利用软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说明段落,在学生生动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下,显得丰满了很多.

【披文入境升华主题】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1,导语:喝水不忘挖井人,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2,生:孟姜女的故事

生: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请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这些故事很感人,我们的长城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

生:光蛮干一定不行.要靠智慧.

师:这智慧在哪呢

3,指导朗读:

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是生命.

师:同学们就光靠肩膀和手啊,这种艰辛能读出来吗

师:要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并非易事.不仅靠体力,还靠智慧.

4,再次朗读句子:(升华主题)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领略了长城的气魄和历史,听了关于长城的故事,现在你再来读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利用网络转换练笔】

小结与延伸性练笔:

1,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我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如今却它却时刻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2,林老师昨天在上网的时候,在我们常去的红泥巴网站的论坛里发现这样一册消息.(师在网络上找到准备好的论坛留言.

(内容为:标题:文化建设抢救长城作者:老者

中国的长城正在二十一世纪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大段的长城墙体,烽堠,敌台,都在被人为地毁坏,城砖或夯土被推倒,碑版被充作建筑材料,,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在这个建筑物的长城正在被蚕食的同时,中华文化的长城也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长城就是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题.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

3,出示被破坏的长城的图片

4,看了署名老者的呼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可做的吗

5,现在我们马上可以做的就是也登陆论坛,响应老者的号召,为保护长城添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播放歌曲:长城长]

传统的练笔作文方式不少学生觉得是对作文的一种强制,而通过网络BBS论坛,巧妙地结合课文主题,在教师抛砖引玉式的引导下,学生面对老者先生的号召,并且同学这节课文激发的深厚的情感就会迸发而出.这种笔尖的流泻自然会真实感人,这种不着痕迹的练习不仅有效,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练笔方式.

教学反思:

整节课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在课上,学生不仅能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感受情景,还能随时地查阅网络,补充知识.课堂不是封闭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应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积极上网查询资料,补充课本上有限的知识,对教材做补充,填补空白.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特别是上网浏览获取知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在查找,筛选和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合作,一起探讨的过程.课外练笔分的内容,我充分抓住了网络BBS论坛的优势,先是自己在论坛上实现发布一则消息作引子,引发学生愤慨之情,进而展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升华学生的情感,自然的,学生也就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进行了绝佳的练笔训练.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适时辅助,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7)

今天听了陈晓凤老师的《小学生学习心理案例分析》讲座后,使我领悟到了教师不是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体验到老师的贴心关怀。根据陈老师的讲座,下面我就对我曾教过的一位同学进行分析。曾经我教过的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叫王某,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基本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外出打工,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母亲在家务农,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母亲说的话他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他几乎是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我认为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孩子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及压力。这也是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严要求孩子考重点中学。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玩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今天听了陈晓凤老师的讲座之后,结合我班学生的案例,我认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式: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篇8)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团结精神。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科的特点,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加深学生与其他人的合作,也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尊重、理解以及表达,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各种合作活动,积极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共同努力,这能够给学生创造研究以及探索的机会,进而实现全部学生的共同提高。自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出现以来,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近年来,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不断完善,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争相表达自己,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合作学习的若干举措

1.不断提高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1)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推进合作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取向不断朝集体、相互依靠转变,不管是谁,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2)推进合作学习符合学生心理。小学生好奇心特别的重,教师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要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学生学科的特点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教师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必须重视日常俗语、名言、故事以及游戏等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2)正确、科学地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时时都可以进行,相反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达到一定的目的、质量以及效果。(3)教师必须运用激励语言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它是推动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价,可以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