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8-12

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教育读后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作品,可以让人收获无数的精神财富。 读完一本书,写下自己的感悟是让自己更深入了解所读内容的方式,希望阅读本文能够增强您的自信心!

教育读后感 篇1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有所作为的人。那么,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道德。

暑假的时间总是很难熬,外面阳光强烈,不想出去玩,做作业也做累了,于是我跑到书架旁看了看我的书籍,挑了一本很久没看的书,书名叫《爱的教育》。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他的书名中有着教育二字,而前面还有一个“爱”字,围绕着爱而展开的教育深深吸引了我。

《爱的教育》就是一本指引我们用爱心去创造美好世界,用爱去关心他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好书。在书中,作者以三年级学生阿姆利柯的名义,以日记和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身边的许多事情。这些小故事使我深受鼓舞。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父亲的一封信(要知道感恩)安利柯父亲的话句句戳中我的心扉,是的我们要学会感恩老师、体谅老师,应该敬爱我们的老师,古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呀要把你的老师当做像你的父母一样的,不管怎样都应该相信他是为了你好……

《爱的教育》启迪了我的智慧,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懂得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所以在今后的历程中,我将时时处处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力争做一个有着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教育读后感 篇2

今天早上阳光灿烂,我在阳台上边喝着水,一边惬意地看《爱的教育》。其中一篇文章令我深有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大雪球打中了老人的眼睛,接着讲卡罗菲在卡罗纳的鼓舞下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最后讲老人及在场的人都原谅了他。

看完这篇文章,我知道做错什么并不重要。勇敢地承认并改正错误是个好孩子。古人曾经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是的,我们不是圣徒。我们长大了谁不会犯错?但我们应该勇敢地承认我们的错误,就像卡罗琳的故事一样,向老人承认我们的错误,并承认和改正错误。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也勇敢地去向别人道歉,让别人原谅我。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我记得二年记得时候,我和同学抢书的时候,我们拿着书的一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抢。最后,我和他吵架,甚至和他打架,我伤害了他。当老师来到教时看到受伤的同学时,他问是谁和他打架的。

那时我怕得直发抖,也不敢站起来承认,但我想到大人们都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要知错能改,我最终都站起来了······老师了解事情后,她并没有太严厉地批评我,而是耐心得教育我。我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互相礼让互相关心。

明辨是非、改邪归正的美好意义,不仅会让你失去尊严,也会让你受到尊重。朋友们,快快做一个知错就该的人吧!

教育读后感 篇3

徐雅莎2017年的暑假应该是我教书以来最忙碌、最有意义的假期。放假伊始,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党员培训活动;紧接着,又参加厦门大学——首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为期7天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我开始了从教13年来从未有过的对自己的职业基本蕴涵、对每天要面对的课程和学生、对日常进行的所有工作的反思。

关于教学的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问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什么要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厦大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讲课时说,现代高校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都进入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他们麻木到了神经末梢,无论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看似按部就班,实际上早就进入一种无意识的程序化运作。反观自己,从迈上讲台的那一天,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至今,我都没有深入思索过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何在?

教学的特征、使命是什么?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传的是什么道?授的是什么业?

解的又是哪些惑?这应该也是我的一种无意识状态吧。在学校推荐的暑期读书书目中,我看到了戴维·卡尔的这本《教育的意义》,我的问题和它的内容正好契合,于是买来一读。

戴维·卡尔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哲学教授,他所著《教育的意义》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对当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的基本和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第二部分是学习、知识和课程,第三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和文化。每一部分有五章。

全书采用“非分析”或“后分析”的哲学方法对教育哲学的最新进展进行**,并力求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当前时代语境下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作者的观点。由于作者在全书都采用了极具有哲学、逻辑感的语言来组织、展开他的论证,二十天的阅读,我只看完了第一部分,不过即便是这样,也给我带来了极强的思想震撼和极大的观念转变,正如译者徐悟在序中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即便我们只阅读过《李尔王》一次,也比千次一杆进洞更有益。”

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的第一部分,大卫卡尔的讨论为我回答了前面的问题。首先,究竟什么是教育?卡尔认为,教育是一种传授价值、传承文明、形成个人人格结构、提升人格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一种反功利、工具主义的教育概念解析,它让教育回归了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无独有偶,新东方董仲蠡在他的演讲中也对教育做出了几乎相同的解释,“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地提高自己。”这对我们当下无比功利和具有工具价值的教育概念观应该是一次强有力的抨击。

在外部工具和信息无比便利的今天,努力地去学***是为了什么?外语不好,有翻译软件;数学不好,有电脑计算,甚至法律条文背不完,我们可以开发电脑法官和网络判案;而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光环下,到底还能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大部分的课程设置都在考虑学生们未来的就业,上岗和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熟练程度,社会共同体像一部巨大的机器,而我们只是其中一个生产零件的部门,而这些零件的未来和他们的自我感知,没有人关心。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戴维·卡尔也在书中对宏观教育和学校教育做了区分,他认为如果从时间过程来看,那么学校教育的概念比教育的概念要小,因为学校教育只是人类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如果从教育内容来看,学校教育的内涵可能就要大于教育了,因为教育传授给人们具有内在价值的感知力、提升力和知识,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学校还是需要关注学生将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关注学生成为社会上负责的,有生产能力和经济上独立的社会成员的技能。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观念,但我们必须寻求平衡点,不能抛弃教育的本质。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上,尤其是在我们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除了因为未来学生就业的需要而设置相应岗位技能的课程外,我们还要考虑去开设一些能满足学生作为“人”要在教育中达成的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的需要的课程。

在第一部分中,大卫卡尔还阐述了教育与教学的区别和教学的综合特点。他认为教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作用意义和活动意义的概念。通过教学活动或教学过程,确实会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学观念和教育观念不能等同。教育更注重内在价值,教学更倾向于活动过程。因此,在笔者看来,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或过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而此时,教学内容比教学活动和过程更为重要。

因此,戴维·卡尔做出这样的结论,优质的教学是不可以根据固有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评测的。优质教学的特征是权威、品质和人格作用,优秀的教师既要有灵感,又要有个人魅力,是在开发教育应用技术的所有艺术气质资源上专心的人。我国目前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师的教学内容创新难度较大,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可能成为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资源和手段。

当然,除了客观的限制外,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也可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教师可以用一本教科书、一个教学计划和一套教科书来教学生几十年。前面我们提到学校教育除了要承担学生职业化、社会化的职能,还要担负教育的本质职责,就是通过传承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让学生自我非工具性的知识、学问和技能的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没有区别,教师工作中没有一部分具有个人价值和人格魅力,那我们为什么要站在舞台上呢?

只为了向学生解释教材?如果是这样,几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智能计算机或智能机器人就能取代我们。而如果仅靠花样翻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教育的本质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中的技能,还有通过多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锤炼、发掘的关于人生、专业的内在价值和原理以及作为“人”的更道德的品质和人格,也许,最终影响学生的,是这些。

至于教师职业,大卫卡尔认为,作为一种职业,首先是一种道德实践工作。教师在履行教学职责时,必须更加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优秀的教学必须包含道德品质要素,它始终与教师自身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教师专业领域不能与教师生活领域完全分离。教师生活中所体现的素质和人格将延伸到教学中,最终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方面,笔者认为管理技能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纪律既不必要也不充分。也就是说,即使教师运用管理技能,也可能无法提高自级的权威性或课堂纪律性,因为师生关系更容易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优秀教师之所以缺课,不是因为他的管理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德行和素质。

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因为在学校这样集中组织教学的公共单位,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还是必要的。但在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他们“真正在课堂上”,而不是人来了,心和脑子都没来是我们当下必须要深思和着手解决的问题。在厦门大学,在每一个课堂上,厦门大学的培训教师也会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学生的学科问题。整排人睡觉、不听课、玩手机都存在同样的情况,这是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虽然,我不是完全赞同戴维·卡尔的观点,但我一样坚信,教师本身对学生和职业的信任、尊重和专心、真诚,的确会是改善与学生关系以及改良课堂纪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同时,我赞同作者说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而不是技术性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用自身比较高尚和恒定的人格、品质来引领和影响学生,而绝不是把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驯服者的位置上,来强迫、控制和命令学生。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第一部分的粗浅感受,与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共同分享,《教育的意义》我将继续读下去,也希望沿着书中为我打开的广阔视野,向我职业的未来不断前行。

作者:徐雅沙,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法律事务教研室主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定命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全书中的重点的7个习惯: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这七个***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积极主动”也就是常说的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一切成功的前提。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结合实际,我们在做后勤支撑工作时,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各部门、班组保持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对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做到”没事找事”,尽可能及早地完成该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动地让事情来找我们。

二、”以终为始”指人应该要树立一个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需要有始有终,一定得有目标和方向。并向目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好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的工作***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态度,始终如一坚持良好的行业行为准则,”干一行,爱一行”,按章办事,踏实工作。

三、”要事第一”也就是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每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所以我觉得书中提出的事务分类表非常的好。我们可以按这个表来进行每天的工作安排。列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大类再进行综合排序。

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条理,从而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这种工作习惯,对于一个管理者或是基层员工同样重要,工作安排的有轻重缓急,才能够理出头绪,做好本职工作。

四、”统合综效”通俗的说就是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达到1+1>2的效果。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团结就是力量,”合作”也就是我们常强调的”团队精神”。

在工作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老同事工作经验丰富,年轻同志思维活跃,我们需要发挥大家的长处,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综合讨论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五、”知彼解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的熟悉词语。古代兵书《孙子·谋攻》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其实在生活中是没有或者很少有敌人的,更多的是朋友,同事,”亲人”。我们常常把”彼”理解成为自己的对手,忽略了去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同事。靠自以为是的了解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

这样的低效率的沟通情况下,集体的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常常设身处地的替其他工作岗位的同事,还有我们的”亲人”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候就能够打硬仗,齐心协力,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把我们**邮政做得更好更强。

教育读后感 篇4

读《教育的力量》后有感

以前不怎么去刻意读书,最近在中心校的倡导下,连续几本书读下来,领略一位又一位大家的教育思想,感觉十几年教书的困惑不断的迎刃而解。那种又苦又累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转化,不断的开始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特别是最近拜读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发表意见,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潜心的研究,使我们每节课都能有扎实的教学,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是多种多样:专家指导、自我反思、同伴帮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

自我反思不是一种随意的思维,而是一种理论支撑,高度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实践和反思——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自我反省的效果会大打降低。同侪互助是一种相互协商、相互鼓励、真诚分享的形式。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读了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的文中的真情而感动。文章中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警察、军队、侦探、保安、警卫等许多职业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一职业永远不会消失,它将永垂不朽。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师的,作为教师,我们继承了人类文明的薪火,也承载了太多家长和学生的希望,所以我们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努力面对他们,这样我们才不会后悔今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站在知识的最前沿,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样在面对学生时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好老师,用老师的智慧去激励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待孩子,我们的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间光彩,让我们的心在博大精深、光明温暖的思想中荡漾。

教育读后感 篇5

《爱的教育》读后感_图书馆中,我的眼睛扫来扫去,突然,《爱的教育。》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借好了书,奔了回家,捧着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在这所有的故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栖身"的故事。它讲述了小说的主人,阿姆利柯和他的妹妹偶然得知他们的父母最近没有钱。我以为他们只会用父母的钱,但他们什么都不想要。衣服、零花钱、文具、日用品不要你不想要的,也不要你不想要的。

这还不够。他们想找点东西换点钱,想减轻父母的家庭负担。读到这,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有着一颗爱父母的心,我为何就很少想过钱这个问题。如果是我,那就受不了啦!

我真佩服他们啊!这只是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而已。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

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花了很多时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就像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世界就会因为爱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