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18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经过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的相关内容,期待这些故事能够在你的生活中带来启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启发思考。

我将教材情境动态化,通过FLANSH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当天平两端都没放物品的时候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当我们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时候,或者两端放的物品质量不等的时候,天平的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这时候左边大于右边,或右边大于左边。当我们经过调整,天平两臂再次平衡时,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即左边=右边。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对情境中数据也进行了分批给出的处理。先给出了左边鱼食和小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再给出天平右边的质量,让学生列出等式。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学生习惯性的使用算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顺利地进行了用数字表示向用符号表示的转化。在这一情境的教学中,借助天平这一载体,启发学生理解了平衡,认识了等式。

第二个主题图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把这一信息转化为等量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数量关系“每块月饼的质量×4”来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4”表示的是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也表示4块月饼的质量,所以他们相等。从而完成数量关系向等量关系的转化,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的转化,改变学生的长达4年的惯性思维方式。

3、变换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图隐含着多样的等量关系,也正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最佳情境。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入程度,可适当让学生体会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让学生探究,根据不同的认识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学中,先引导孩子发现情境中的基本相等关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壶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等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找到多样化的等量关系,并进一步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断巩固。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抽象出方程的含义。通过三道例题的简洁数学式子表达,让小组合作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概念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并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应用,提高能力。

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直观图象列方程。这些题目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并且分别以现实情境图、线段、文字叙述、综合拓展为顺序,层层递进。学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后,他们在写方程时会更加关注方程的本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练习强调学生在按照“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方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写一写等不同的形式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2】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3】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

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

②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

③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题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怎样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请同学们观察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在天平两边同时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仍然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x+3=9

x+3-3=9-3

x=6

提问: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解:x+3=9

x+3-3=9-3

x=6

引导: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师:像刚才这样,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即时巩固。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4.5=9100+x=100

师强调:解方程时注意等号要对齐,检验时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师提问:通过例1我们知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等的数,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不是递等式。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2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会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式子的值。

2、会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求值过程,感受严谨的学习态度。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会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式子的值。

会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求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小胖也喜欢逛超市

小胖去买水果,每千克苹果8元,小胖买了a千克,一共要付多少钱?(列式8a元)

当小胖买2千克时,也就是a是2时,小胖要付()元。

当小胖买5千克时,也就是a是5时,小胖要付()元。

师:当式子中字母a的值给定时,可以求出式子的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化简与求值

〖输入数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字母,水到渠成的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再让学生举例字母x表示的数,让学生在举例中感知字母x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并为后面求值提供了来自学生自己的素材。

3、求值:从表中抽一个表示x的数,求18x+32的值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教师强调并示范书写格式

解:当x=36时,条件

18x+32原式

=1836+32代入

=648+32计算

=680

学生模仿规范的书写格式计算当x取其它值时,18x+32的值。反馈时,注意书写格式。

小结书写格式注意点:(1)写解和条件;

(2)抄写原式;

(3)用递等式的形式代入数值。

(4)计算结果

〖求值的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里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馈评价、小结格式等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1)当a=3,b=12时,求9a-2b的值。

观察,这一题与第一题有何区别?(有两个字母),思考一下,怎样书写?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板书:

解:当a=3,b=12时,

9a-2b

=93-212

=27-24

=3

(2)当x=17时,求4x+6x的值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注意:在求值的时候,能化简的先化简,再代入数字进行计算。

再次小结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书写步骤,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写解和条件,第二步抄写原式,第三步能化简的要化简,第四步代入数值,第五步计算结果。

〖例题提供的是含有一个字母的无需化简的式子,通过练习提供求含有多个字母的和需化简的式子的值。

练一练:当x=17,y=4时,求7x-5y+3x的值。

三、变式求输入数

师:例题中,如果输出的数是68,那么输入的数是多少?你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或式子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板书:(68-32)18

1、说一说思路。根据学生回答,在算法流程图上画逆推的示意线

2、一本书a页,小丁丁每天看10页,看了x天,还剩页没有看。

如这本书有156页,小丁丁看了11天,还剩页没有看。

3、应用

一辆大客车从A地出发往相距350千米的B地,上午行了1.5小时,下午行了2小时,每小时行v千米,列式回答下列问题。并求出当v=90时各式的值。

上、下午共行了多少千米?

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利用生活常见事例让学生明白当式子中字母的值给定时,可以求出式子的值即求值这一概念。在练习中巩固求值的方法和书写格式,以及利用逆推解决的问题。】

五、拓展

师:生活中也藏有字母式,还可以解答你所想知道的答案,你想试试吗?(小组讨论交流)

鞋子的码数与鞋子长度的厘米数大致有如下关系

1、你能发现鞋子的厘米数和码数的关系吗?(厘米数2-10=码数)。

2、如果用a表示厘米数,用b表示码数,

那么b=()(用含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

a=()(用含有字母b的式子表示。)

3、妈妈穿24厘米是()码,爸爸穿43码是()厘米。

【锻炼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透过表面寻找本质的能力。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

课后小结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质疑: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你学会了什么?(表扬)

〖接着教师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课后习题

七、作业设计

练习册42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还有,你跟你的同学炫耀时说过这样的话吗?“这游戏我n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它还可以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同时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立即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揭示出本课的课题。

二、展示情境,引导探究

(一)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出示表格。

小红的年龄/岁爸爸的年龄/岁

1

5

10

…………

1.将表格补充完整(列出算式和求出结果)。

2.表格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

4.交流式子,进行比较。

5.想一想,可以是哪些数?可以是200吗?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内容的完成,使学生能体会到随着小红年龄的变化,爸爸的年龄也在发生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一个简明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询问学生"可以是200吗?”,使学生明白,在实际问题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三)代入解题

设问:当小红的年龄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解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代入解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年龄的计算,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当他(她)为人父母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进而渗透尊老爱幼思想教育。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一)出示教材例2的情境图。

(二)出示问题。

1.将表格补充完整。

在地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在月球上能举起

物体的质量/kg

1

5

10

…………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1)出示如下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将你的式子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2)求出例2情境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3)完成例2“做一做”。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习例1的经验,并结合例2情境图和设计问题的提示,让学生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一)看图填一填。

(二)算一算。

小红买了9本笔记本,每本元,共需要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如果每本笔记本8元,小红付钱后找回了28元,那她总共付了多少元?

如果她付出相同的钱,却只找回了1元,那么笔记本一本多少元呢?

(三)解决问题。

客车的速度是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当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练习的内容设计密切联系新学知识,同时在编排上体现着由易到难的层次性。练习的材料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熟悉性和易操作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和进一步巩固新知。对学生“还有什么疑问”的设计,又能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

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学生进行探究,师相机指导。

4、生汇报。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第x组的同学最先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下面请第x组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展台展示)

组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并板书)

师: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拼摆方法?(让生在座位上说)

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组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哪个小组?请到前面展示一下。

组3:我们选择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腰对折,然后剪开,再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组4:我们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个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这个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

(注:师在生汇报的过程中要让生到黑板上画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导生说明钝角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灯出示转化过程)

师:谁能根据老师展出的这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生口头叙述。

师:你真聪明!其实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探究。

师: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样来表示?

生:s=(a+b)h÷2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由此看来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这三个因素有关,那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师:课件出示例题:

(这是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大坝,它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

师:让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师算了一下这道题的结果,等于10530平方米,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验证一下老师算的到底对不对。

师:梯形的面积应用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另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幻灯出示)

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师: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解决其他问题。

1.算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90页第3题

2.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3选择题

(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

A.45平方米B.25平方米C.25米

(2)一个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50B.25C.230

4.90页第3题

5、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转化的思想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将会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更多的有关图形的知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8】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等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旋转变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牲与性质。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谁能说一说是怎样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绕○顺时针旋转到30度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师:想一想,为什么指针从12指向1就旋转了30度?指针走1个字旋转了多少度?2个字呢?你觉得怎样的旋转是顺时针?怎样的旋转是逆时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从“1”绕○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③如果指针从“3”继续绕○顺时针旋转9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示钟表,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④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钟晴,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2)小结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牲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①师:这是什么图形?风车的旋转你见过吗?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风车旋转起来了)

②师: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

师:从图1到图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③师: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到图2呢?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旋转90度到图2。(板书)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2)继续观察风车的旋转。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逆时针旋转到图3,风车旋转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位置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图,与学生一起明确画图要求;

2、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4、小结画法。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可以首先确定对应线段,然后连线。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1、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请欣赏第5页第1题,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2、利用旋转画一条小花。

学生自主画,然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