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君主论读书笔记(必备七篇)

君主论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3-12-25

君主论读书笔记(必备七篇)。

读后感需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吗?确实如此,每次阅读作品,都能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进步。我深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获取灵感和思考。每一本书都是一扇打开人生智慧之门的窗户,通过阅读,我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思考生命的价值。

阅读作品后的感受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它们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理解,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成长的机会。通过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我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阅读作品后,我会经常停下来,默默地思考。有时我会沉浸在作者的世界里,感受故事中的悲欢离合,与主人公一同经历挣扎和成长。有时我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是否已经走在了自己的道路上,是否真正追求了自己内心的渴望。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我内心进行剖析和启迪的过程。

而这些思考和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读后感中,我还会将它们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到实践中去。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理解和思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观念。我相信,通过阅读,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因此,我认真阅读本文并加以思考:“君主论读书笔记”,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只有通过自己感受和思考,读后感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启迪和成长的力量。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1】

从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归结他通过这本书宣传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这本书后来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墨索里尼纳粹独裁统治的指导思想。

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诟病颇多。

3.虽然此书的核心是君主统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书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须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同时还提醒君主:

“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诸多论点的正确与否,我的理解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实很主观,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内容,在有某种需要时,利用自己看到的内容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态,也是人的常态。全面、辩证地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阅读这本书时的一种基本、合理的态度。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2】

马基雅维里提到“君主如果表现出上述那些被认为优良的品质(指乐善好施、慈悲为怀、言而有信、勇猛强悍、和蔼可亲、诚恳、纯洁自持、容易相与、稳重、虔诚之士---引者),就是值得褒扬的。但是由于人类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君主既不能全部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也不能够完全地保持它们,因此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贪得无厌、残忍成性、食言而肥、软弱怯懦、矜傲不逊、淫荡好色、狡猾、脾气僵硬、轻浮、无信仰之徒---引者),但是如果不能够的话,他可以毫不踌躇地听之任之。”于是,君主的权威与尊严这样得来也就一脉相承了:“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时,我对于作者如此的直白感到吃惊:“任何人都认为,君主守信,立身行事,不使用诡计,而是一本正直,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呵!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本信义的人们征服了。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并且必须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3】

在什么立场上我们在谈政治道德?

在第8页他谈罗马人洞察先机,不给安条克人任何机会。“兵者,诡道也。”这位西方的韩非子,完全是在谈军事学。也就是爱德蒙嗯.伯克说的邪恶的马基亚维利政策准则。或者弗朗西斯.培根说的,他不记应该做什么。

分析法王路易十二犯了6个错误,既壮大了教会,又丧失了自己的盟邦,但是最终他自不量力去挑战威尼斯。最重要的情况是,路易十二没有审时度势,所以失去了入侵意大利的机会。

不管是借鉴历史,还是创造新说,马基亚维利已经打破了古代欧洲政治的道德理想范型啊,一个哲学家王的出现。宋襄公不擒二毛的做法,被彻底扬弃了。为了接地气,为了能在复杂的欧洲中国环境中生存,虚伪和愚笨的政治道德必须放弃。

这也是先秦诸子谈的法先王还是法后王的问题。

所以在36页也毫不忌讳的在谈论防范人民的问题。因为“贵族要的是压迫平民。”但是君主要善于团结平民,因为当时的谚语说,以人民为基础是在泥巴上盖房屋。翻译者吕建忠选择了一种食古不化的翻译方法。把英语当中十分简单有力的表达翻译成了诘屈聱牙。比如:第一章君主国的种类及其建国的方法。

古往今来统治过人类的国家和政权,不外共和国和君主国两种。君主国可能是世袭的,即同一个统治家族代代相传,不然就是新建立的。新建立的君主国可能是全新的,如法兰切斯科·斯福尔扎统治的米兰公国,不然就是世袭君主国征服的领地,如西班牙国王征服那不勒斯王国。像这样被并吞的领地,可能早已习惯接受君主的统治,不然就是向来为自由之邦;并吞则可能通过自己的或别人的武力,不然就是凭机运或才能。

其翻译就向其献辞一样辞费但是却不明所以。牺牲了清晰性而获得词语的装饰,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有益于读者呢?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4】

默认类别2009-09-01 15:24阅读788评论0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niccolò machiavelli(尼古拉?马基亚维利),写出了《君主论》的意大利人,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书,都是值得传世的。

马基亚维利在16世纪写了《君主论》,他希望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了,这本书的思想可以知道掌权者夺回意大利,重整意大利雄风。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自觉的把脑子里关于欧洲的印象过滤了一遍….

在我的记忆中,中世纪的欧洲是这样的:高耸的城堡,长长的教堂钟声,巨大而美丽的庄园,黄色而古老的皇宫;豪华的官邸举行着一场纸醉金迷的盛宴,巨大的皇宫殿堂正在热烈地讨论国事,或是在国王面前垂涎谄媚。。

但是,一直以来对中世纪的欧洲印象最深的是——整个欧洲到处都是诸侯国,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四分五裂状态。不,确切地说,应该是这样的——似乎总是分分合合。

一个国王,把他的或许是通过阴谋夺得的,或许是通过世袭或许是通过其它方式取得的国家,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国王还没死的时候,儿子们拥有的只是封地,整个国家还是属于国王,尽管儿子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体制。但是,当国王死后,太子继位的时候,事情好像就变了样,儿子们不服从不服从或不屑于新王的统治,以各自的领地为基础,各自称王,也就是说,他们自己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彼此之间又有血缘关系。因此,原来的一个大国要么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国家,要么就根本分裂开来——陆地上到处都是国家。

当分裂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又有人(大部分都是贵族或军队首领)揭竿而起,把各个国家统一起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大国……然后,一切又如以前一样周而复始。

我总觉得中世纪的欧洲有一种混乱、浑浊、玉须打磨的感觉。

大约过了一千年,资本主义从意大利萌芽并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之后,这种情况最终会得到改善。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不断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兴起和蔓延,延续了千年的社会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声音的现实。结果,整个欧罗巴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战争更加频繁:陆上和海上的战争从未停止;君主、教皇、信徒、军事领袖、野心勃勃的平民和各种野心家都加入了领土竞争。

欧洲大陆进入了黎明前的无限黑暗当中。用“多么美丽”来形容那个遥远的时代是绝对完美和无与伦比的。

本来是很不喜欢那种狼烟滚滚,枕戈待旦,纷乱不已的时代的,可是如今通过史书回眸那一段历史,却觉得血脉喷张、心驰神往。

那该是一场多么动人心魄的角逐啊,那里的场面该是多么的惨烈啊!那里该是进行着多少的阴谋诡计,那里该是有多少的匕首毒药,那里该是有多少憧憬着成功的人的心血,那里该是浸染着多少阴谋家,野心家的鲜血啊!成王败寇,那里,该会体现的多么淋漓尽致啊!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君主论》这样的书,教一个君主该怎样通过各种手段成为真正的君主的书,无疑是那些角逐者的最爱。

《君主论》论述了君主们应该怎样对待世袭君主国、新君主国、混合君主国;该怎样对待军队:是雇佣军队——那些欺弱怕强,贪生怕死,不可信赖的人组成的队伍,还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完完全全终于君主,国家和人民的队伍;该怎样对待贵族和贫民;该怎样对待各种美德,如慷慨,仁慈等——在很多时候会给导致君主失去国家的品质;该这样对待不好的品质,如吝啬,言而无信等——很多时候却会让君主保住国家;以及该怎样挑选,对待大臣等等。

尽管君主论在社会上备受批判,马基雅维利也被人与凶险狡诈,背信弃义,残暴无情等词联系在一起,可是无可非议的是,马基雅维利以及他的著作却是确确实实地放映了君主们最本质的思想,书中的思想也确实是当时的角逐者胜利的源泉之一。

历史和现实表明,《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尽管受到很多的批判,可是他们确确实实又拥有无数的追随者——包括古往今来的无数政客!

在马基雅维利时代,当浓烟滚滚,马倚枕,血染红天,古老的城堡、美丽的庄园、巍峨的碉堡、翻云覆雨的天空会变成什么样?它应该是美丽的欧罗巴大陆重生的故事。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5】

——对君主保持权力的重新解读

韦朋飞s3*******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一部非常出名的著作,其中这本书的思想抛弃了以前政治思考中对于道德的思考,着重思考的是君主如何获得与保持权力,首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研究与思考的重点。这本书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文艺复兴历史的理解以及他对政治权力分类的看法。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制包括世袭制、混合制、公民制和教会制。获得君主政体的途径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依靠他人的军队和运气,以及通过犯罪。

对于君主来说,在维护权力时,君主应该依靠两种手段,一种是法律,另一种是军队。君主在驾驭臣民时要抛弃仁义道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是君主要避免受到臣民的轻视与憎恨。

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所谓的把君主比喻为狐狸和狮子的理论了。“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办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因为狮子无法阻止自己落入陷阱,狐狸无法抵抗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能理解这点。”狮子象征着权势,而狐狸代表奸诈。

君主不仅要依靠自己的权力,而且要抛弃道德。如果遵守信仰对他不好,他可以随时放弃信仰。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把道德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如果对他有利,他可以用道德来行动,否则他可以抛弃道德。

1、 政治的三个维度

对领导人而言,政治情势可以被分解为三种人群: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名义选择人集团包含了所有在选择领导人时至少具有某些法定发言权的人。

第二个政治阶级由实际的选人组成。真正选择领导者的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群体是第三个群体,它是实际选择群体的一个子集,形成一个获胜的联盟。他们的支持对于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

从根本上讲,名义选择人就是领导人的潜在支持者;实际选择人则指那些领大人的支持确实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致胜联盟只包括那些领导人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持者。这三类人可以简单概括为:可替代的、有影响力的、不可或缺的。

在《君主制》一书中,作者强调了君主获得和维持权力的手段之一——军队。看来,君主一方面要随时准备侵略别国,防止外敌入侵;另一方面要随时准备侵略别国,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君主都应该得到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治理,只靠君主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需要建立官僚阶层,并保持官僚阶层对自己的支持。

因此,军队和官僚阶级是君主的致胜同盟,是君主不可或缺的群体。

2、 不同的君主国家

对于马基雅维利对君主制的分类,我曾经把君主制分为两类。一个是官僚君主政体,君主主要依靠官僚治理;另一个是贵族君主政体,君主主要依靠贵族治理。事实上,这两类国家都有军事和官僚阶级。在贵族君主制国家,君主作为君主的竞争对手,需要与贵族的野心作斗争。

在这样一个国家,官僚阶级也是君主的臣民。事实上,它与官僚制君主政体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当时的官僚制是君主地方治理的代理人,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可以说,军队是这两个君主政体中不可或缺的致胜同盟。在官僚君主制的国家中,官僚是君主的致胜联盟。而在贵族君主制国家中,君主主要不是依靠的官僚,而是依靠的贵族所组成的“议会”,君主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有时君主也需要与贵族抗争,所以会引入一些其他的力量来赢得联盟,而这些人将取代贵族。例如,在路易十四时期,被命令取代贵族的官僚被任命集中君主的权力。

3、君主保持权力的政治逻辑

在君主制里,“遴选集团”的规模小而“执政同盟”的规模也小,“执政同盟”的小规模使得执政者很容易通过“私人品”来换取政治忠诚;但是,挑战者对执政者的政治威胁度较高,因为“遴选集团”的成员进入“执政同盟”的比例较大。

在君主政体中,为了保持长期稳定,君主必须依靠自己的致胜联盟,即统治联盟。为了维护统治联盟的忠诚,君主必须根据其相应的利益,用私人物品购买其政治忠诚。

在“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这一章节中,“这种作法是势有不得不然的,因为君主不可能不受到某些人的憎恨,他首先必须避免受到广大人民的怨恨;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必须尽最大努力避免受到最有权势的人们的怨恨。”在“论君主的大臣”的章节中,“另一方面,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主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贵,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担职责;使得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他就站不住,而且他已有许多荣誉使他更无所求,他们有许多财富使他不想更有所得,而且他已负重任使他害怕更迭。”在这些论述中,都充满了作者认为君主要保持权力,一定要避免最有权势的人的怨恨,并给予重要人物实际的利益,这实际上是符合这一逻辑的。

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真理,但是从“政治生存的逻辑”来看,这事是天真的愿望。事实上,君主只有依靠有权势的人的支持才能维持自己的权力。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他也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民的利益,避免人民的仇恨,但我认为他可能太天真了。

为了获得获胜联盟的支持,君主需要获得必要的资源。当然,除了通过战争掠夺,税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掠夺也是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也有人认为它会激起人们的反抗,动摇统治的基础。但是你想,如果君主真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资源的话,人民普遍是贫穷的,他们用什么手段与资源来推翻自己,尤其是在有权势的人对自己的支持的情况下。

所以我认为君主的权力不能在国内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不能保持胜利同盟对自己的忠诚。

3、小结

从“政治生存的逻辑”来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君主如何保持权力也不失为一种解读,我认为从作者的论述中充满了这一逻辑,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看清楚这一逻辑的存在。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6】

《君主论》是尼可洛·马基雅弗利所著的政治理论著作,书中针对君主治理的方法、策略和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本经典名著,它不仅深刻地剖析了政治运作的精髓,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部分:了解《君主论》

《君主论》是尼可洛·马基雅弗利于1513年创作的一部政治著作。通过对古代罗马的历史和当时君主制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研究,马基雅弗利对于君主制政治制度以及如何有效的治理国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全书中,马基雅弗利提出了政治思想中的“实用主义”观点,强调了政治实践中的实用、利益、权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或统治者必须具备许多特点,例如机智、勇气、果断、残忍和革新等能力。

第二部分:书籍的精髓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弗利提出了很多以后成为治理国家经典的理论和观点。其中,最闻名最具有争议性的推论就是“为了统治国家对道德和信仰没有约束力”这一结论。

尽管这一结论引起了争议,但是马基雅弗利在书中更深刻的论述了日常政治中的实用性和权利的重要性。在比较早期的行政学中,马基雅弗利同样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他认为统治者需要精通兵法和宝剑之术,以便对付敌人。

第三部分:对书籍的反思与感悟

阅读《君主论》给人很深的印象就是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融入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治理国家的经验。作者善于从具体的人事事件中得出普适的行政原则,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在现实中,政治家或管理人员的决策通常受到种种制约。但是,《君主论》想表达的意思是,权力是必然的,而制约因素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低成本地实现正面的效果便是《君主论》所想告诉我们的。在我们日常行政和实践中,具有普遍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君主论》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政治著作,它深刻阐述了政治运作中的法则、策略和成功之道。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运作,也可以为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人物提供援助。

君主论读书笔记【篇7】

《君主论》的思想材料是共和国时代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外交、军事实践中早已积累起来的,其创作则是在美第奇家族重新统治佛罗伦萨,马基雅维利经多方营救出狱后,大约从1513年六七月份开始,在年底以前写成,修改定稿在1515年以后。尽管马基雅维利想通过这部著作获得美第奇家族执政者的垂青从而谋取一官半职,但这却是他对意大利几百年来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总结,也是他自己从政经验的理论概括,全面而又集中地体现了马基雅维利鲜明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关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强烈愿望。

马基雅维利关心的主题是:讨论君主国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或者说是国家兴衰的原因和政治家维持统治的手段。

他关注的是治国之道、兴国之术、强国之策和衰落之因。因此,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政治手段和军事措施。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直言不讳地否认一切公认的道德。他认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

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君主应彻底抛弃道德,运用权力和技术,采取软硬兼施和奸诈手段。在他看来,一个君主,特别是一个权力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生动物和人类独特的战斗方法。君主应当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

因此,“他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君主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君主不是君子,但却必须是伪君子。君主是人性与动物性的统一。他是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一个虚伪的好人。

为了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君主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统治为标准,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君主不能赢得人民的爱,他至少应该避免引起人民的仇恨。因此,“君主务必把担待责任的事情委诸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把坏事交给奴才去办,而好事则留给自己来做,人们就会觉得,君主总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

历史上“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现象,大多得益于这种高明的笼络术。“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君主永远都是正确的。

即使这种权利被别人发现,也只能通过国王的口说出来。世界上有不少“永远正确”的东西,实质就是权力正确。任何人的聪明才智劳动成果都可以贴上权力的标签,集中在君主身上,从而树立君主的威信。

由于马基雅维利这些超越正常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遭到排斥,声明极为不佳,人们称之为“政治魔鬼” 、“邪恶的导师”、“吹捧暴政的无耻之徒”。但当时的意大利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那一时期意大利的表面历史,“所有的好人不是惨遭杀害就是被放逐或受各种折磨,而那些最不道德的人却飞黄腾达”。马基雅维利不考虑道德的政治思想,具体地说是指这种不道德的现实。正是这种不道德的现实,使他看到,只有统治者采取不道德的政治手段,才能取得成功,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马基雅维利在军队建设方面的阐述是很值得赞扬的。凭着对马基雅维利长期外交生涯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他坚信军队是国家的坚实基础,肯定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前提。他认为,君主的“唯一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军事训练在和平年代比在战争时期更值得注意;国家的主要基础是法律和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马基雅维利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原因,他认为那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的,在朋友当中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表现怯懦,除了一点军饷之外,他们既没有忠义之枕,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使他们走上战场,而这点军饷并不足以使他们愿意为你牺牲生命。因为人们都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人属于你的。

……可是到了这种需要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君主必须有自己的国家常备军,不能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只能有自己的公民组成。这样一支军队,爱国心很强,愿意为国家利益而战,只要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就会无所畏惧。

在马基雅维利的不懈努力下,军队真正走上了国家体制下的职业化道路。

从马基雅维利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去观察和分析,他的权术思想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他提出这种统治权制度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玩弄权力。因此,马基雅维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并不是其政治理论的最高原则和核心问题,而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一个特点、一种选择和一种色彩,它只是统一意大利的一种辅助手段。

如果我们单看《君主论》的话,很可能会得出马基雅维利是坚定的君主专制的拥护者。其实,《君主论》是一部作者为了特殊目的的著作,即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的需要。而在《论李维前十书》中更全面地展示了他的政治主张,更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精髓——赞赏共和制,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

他虽然尊重共和主义,但也深刻认识到,这种政府只有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在当时混乱腐败的意大利是行共和主宜实绝对不合适的,所以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他认为,只有实行这种制度,依靠强大的君主制,意大利才能摆脱对罗马教会的控制,与封建贵族斗争,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