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精]优秀大学生观后感1000字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26

[精]优秀大学生观后感1000字。

观看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欣赏完一部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写下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价值,一个人写作能力的进步可能表现在写报告上。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基于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优秀大学生观后感”,相信这会对你有所启发!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1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壮丽如画,历史不能忘怀。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不凝结着无数先贤和英烈的奉献。

――苏康

今天是小寒,外面天寒地冻,假期生活也因为这单调的只有寒冷的天气变得百无聊赖,然而无意中点开的一部电影却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壮丽如画,历史不能忘怀。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不凝结着无数先贤和英烈的奉献。

一句话也没记住,却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一个词也没记住,却让我内心正气凛然。因为这些英雄是普通的工人,在威压下,他们没有太多的交流,没有太多豪言壮语,只有一颗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这就是电影铁道英雄给我带来的感触,生在这个时代,很开心,没有白色恐怖,没有饥寒交迫,谁给的,是他们,那一代所有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默默无闻,他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新中国新时代和新愿景。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影片中有一片段令我深有感触,铁道小队被批准入党,奈何条件艰苦,没有党旗,他们在窗户上画出了党徽,眼神坚定地进行入党宣誓。窗外是飘着大雪的天寒地冻,窗内是内心充满火焰的英雄们,是他们不惧敌人、视死如归、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保家卫国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血里的责任。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国人积极投身于这场战争中,而电影《铁道英雄》的里的人物就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缩影。铭记历史、铭记英雄,英雄们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化作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英雄们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爱国精神将永在我们心中存留。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忘先辈付出,作为铁大学子,我们要践行“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训,带着先辈的瞩望,不断奋进,为国家图富强。

今天是小寒节气,天气比较冷,内心却很热,抬头仰望,致敬最可爱的他们!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2

经开六中班主任工作室继寒假“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本学期继续推出工作室成员读书心得。工作室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每月至少读一本专业书籍,并分享读书心得。小伙伴们在阅读写作和分享中提升班主任涵养、提高管理班级技巧,形成独具特色的带班方略,创建极具魅力的优秀班级。

寒假期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很多深奥的理论,而是将本人一样往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去,透过每一个个案例综合和每一个反思我可以感想到李镇西现在真正做了一个教诲者理当做到的爱教诲、爱学生。

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有童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是专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学家。李镇西老师说,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做班主任呢?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非常契合。比如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特别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说“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的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我们有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非常强,适应学生却很慢,年长的萌生“马上退休”的想法,不是适应学生的能力不强,是没有意识到要去适应学生,或者已无心去适应。教育不是万能的。李镇西老师说自己八十年代教过的一个学生犯罪入狱了。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理想似乎离现实太远了,没有理想更可怕。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着,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我想,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超越自己。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3

《师说》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中,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就是“术业有专攻”一句,它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总要在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一技之长。假期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在第一辑“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专业”这两个字的分量和魅力。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再具体一点就是:做一名班主任,所以,虽然任教时间仅有七年,但我当了六年的班主任。我总会洋洋自得的认为:我这么喜欢这份职业,如此热爱这方三尺讲台,我肯定会是“优秀”的。

每天清晨,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期待着早一点见到我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进步;每个夜晚,躺在床上我还在想着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不自觉的扬起嘴角;嗅着芬芳的花朵,听着汩汩的溪流,抚摸着轻柔的风,端详着摇摆的柳枝,遇到的一切美好,我都想立刻马上分享给我的孩子们。是啊,我真的深深的爱着我的孩子们!

但是,很遗憾,再真挚的喜欢,再浓烈的热爱都只能是教育的“驱动力”,而把这份“驱动力”转化为学生真正所需并给予他们以深刻启迪的“专业能力”,我却没有。

还记得,我简单粗暴地处理班级上出现的打架斗殴事件,导致双方家长又起争端;还记得,我当着家长面“如数家珍”的陈述学生在校的种种劣迹,让我的学生受尽了白眼;还记得,我挑学生回答问题,他木讷的站在那里,我恨铁不成钢的批评他,把他说的一无是处;还记得,学生成绩退步后,我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呵斥,看到学生低下头泪流满面,我那自以为是的“成就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不能精准的教授学生最需要的学科知识,不能把每一单元的教育意义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不能理智从容地处理班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我,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班主任,真可怕啊!

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是那么宝贵,他们需要的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营养补给,需要的是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而搁置书本,不积极学习教研的我,就算给出了再多的爱,恐怕都是多余的。因为,我不专业!

杰出的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句话:“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辛劳――这才是最吸引孩子的东西。”他还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专业”对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念高二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我的历史老师向老师,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班主任,他都特别有魅力。在历史课上,枯燥无味的近现代史,在他的讲述中鲜活成了一帧帧画面,生动形象,完整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班会课上处理班级事务时,他会灵活自如地使用我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专业”术语来说服我们、开导我们。我那时最崇拜的就是他的班主任魅力:再大的事,他都是那么从容的去处理,严慈并济,恩威并施,让我们心服口服。我一直在想:我的班主任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啊!他怎么这么聪明呀!把我们七十多人的班级治理的井井有条。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向老师的巨大魅力是因为他够“专业”。

“专业”二字看起来简单,要做到并一直保持却是很难的,多读书,多经历,多反思,多学习。问题是繁琐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多样的。希望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我,做好时间的规划,坚持学习,坚持读书,充实自己的精神,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给学生“专业”的爱!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4

电影《秀美人生》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为人物原型,真情讲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动人故事。

也许多数人在观影后,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影片之中的感觉,好似黄文秀就是我们的邻家妹子,她朴实、真诚、执着,偶尔带点俏皮。说她朴实,是因为她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扎根百坭村,把村民当亲人,如果不是她身穿扶贫工作队员衣服,你会以为她就是从百坭村长大的孩子;说她真诚,是因为她在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时,埋头苦干,勤勤恳恳,队友们都亲切地叫她“老黄”,她以真心换取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说她执着,是因为当她了解到从百坭村走出去的阿布是果树种植的专家时,不辞辛苦,多次邀请阿布回村指导村民种植果树,哪怕吃了闭门羹,受了不好的脸色也仍不放弃;说她偶尔的俏皮,是因为从她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青春气息和活力,从她身上看到了大好年纪该有的样子。

但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百坭村里的贫困户黄大贵,在与女友桂芳闹矛盾之后,从此意志消沉,放下了劳作,荒废了田地,整天就窝在家里的黑暗角落里,靠着母亲养活。当黄文秀得知黄大贵的真实情况后,一边积极奔走,寻找桂芳,一边引导黄大贵走出阴霾。终于,经过不断的努力,黄大贵重新开始农作,桂芳重新回到了大贵的怀抱,大贵家也种上了三叶青,摆脱了贫困。观影之前,我理解的扶贫只是扶助村民、摆脱贫困,现在看来,扶贫其实“扶”的是人心,更难改变的是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我更加佩服的是有很多像黄文秀式的扶贫干部,他们原本可以呆在舒适的地方,拿着丰厚的工资,享受美好的生活,却毅然穿上了扶贫工作服,投入到广大山区,去与顽固的思想作斗争,去打破陈旧的观念,去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的宏伟志愿,他们的初心,是滚烫的。另一个是影片结尾的对白,“你的勇气来自哪里?”“我的勇气来自于我的生命与土地一起生长的情感基因”。勇气是什么?是像黄文秀一般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投身扶贫工作,不畏艰苦,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什么是“与土地一起生长的情感基因”?是因为共产党人本就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终身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共产党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看到影片中这句话时,不仅深深地感动,内心更感到无比自豪。此刻,我的心也是滚烫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动的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现实里的真实故事,因为,“有些事需要人去做”,我们要感谢这样一群人,更要永远怀着一颗滚烫的初心。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5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中的内容我感觉在工作中非常实用,李老师的教学经验,让我们在工作中有了借鉴经验。

李镇西老师说:“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书中的这个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在工作中常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语和学生有一道无形的隔阂,总是不能和学生很好的沟通。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坏心思呢?我们就会换一种态度去对待学生,那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学生就会亲近你。

爱,是教育行业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在没有读李老师书之前,我也曾经是那么自信,我认为我也是爱学生的,但是读了李老师的书,我被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着,对爱那份坚持感动着。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李老师书中有一个例子最能说明我们怎样付出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带孩子出去,自己攒钱买船带孩子去旅行,他说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这就是爱心。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纯粹。而我们真的深爱每一位学生吗?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我们真的爱他们吗?我们只是把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当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这种爱是自私的,听了李老师的话后,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用我们的平常言行去感动学生,让我们真正的做到爱学生,做到爱每一个学生。

常认为责任心就是整天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但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做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希望。

在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后,我受益颇多,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亮点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反思!

优秀大学生观后感 篇6

假期里,我读了李镇西所著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这本书从五个方面来诠释如何做一个最好的班主任: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形成和谐的团队效应。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我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不知不觉做班主任已有二十多年了,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但读了这本书,真的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是科学的、民主的。从第一次见到学生开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学生相处的机会,不放过一次和学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比如:开学前给每位学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他细心准备,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关心。还有给我比较震动的是他用“法治”代替“人治”,就是在制定班规的时候由全班同学来决定,而不是由班主任一个人制定,即使班主任本人也要遵守,他就曾因下课拖堂违反班规受到了惩罚,一个人打扫整个教室的卫生。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我们的工作更为繁琐,从班级纪律到学生学习,包括班集体大大小小的事务确实非常的辛苦,李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其实,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也实行了班规管理,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各方面都有专人负责,这样,班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而我们班主任也能适当地解放出来。

二、要真心的爱学生【wWw.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下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真。正如李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真诚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班主任是最能和学生心心相印,最能真正领略到‘人学’的魅力。”

三、转化后进生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而让我们最头痛的是班里的后进生,我们平时在办公室讨论比较多的也是后进生,比如某某学生不遵守纪律,作业完不成,李老师对“后进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化批评为表扬。在实际工作中,我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比如我们班的王浩磊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了四十多分,我多次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平时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就在班里大加表扬,从而调动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上升到了八十分。

我觉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件事情都值得用心去做,而只有用心去做的事情才能带来真正的教育效果。今后,我会用心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在快乐的成长中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做好班主任,一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