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大学影片观后感9篇

大学影片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02

大学影片观后感9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影片观后感9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1

杨善洲同志将功德碑立在大亮山7.3万亩的翠山峻岭之中,植在保山人民心中,立在全国人民心中。在大山深处为人们建起有林、有水、有粮、有路的美好家园的同时,也以共产党员就是要自找苦吃这种崇高的、为民的精神诠释,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看了影片中主人公质朴、执着、奋进、忘我的表现,我深深陷入沉思,怎样再一次正视自己的人生,拨一拨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指南针,理一理对人生追求的信念,我感到自己的思想在杨善洲老人的共产党人信念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杨善洲老人也曾是官。但老人放弃了家人农转非,放弃了城市生活,放弃了到昆明居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更需要的人们。他的为官之道就是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在山上植树,睡草棚、垫龙须草,上山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样对待金钱,把初步估算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离开林场时带走的只有一些劳动工具和被褥。他谢绝了施甸县政府奖励他的10万元,他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给他的20万元,10万用在学校资助贫困学生,3万捐给林场建护林哨所,3万元为大亮山的老人建了一个洗澡池,4万元留给老伴养老。他用行动诠释了大爱无声的真谛,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施甸县1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仿效杨善洲老人回乡种起了树。他们种的不仅仅是树,他们播种的是一种主导社会的精神之树,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树。愿这种精神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中发扬光大,共铸高尚的美好家园!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2

《九一八事变》是一部记录性的电影,讲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的历史。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

电影中,日军的侵略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他们残忍地杀害了中国人民,破坏了中国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电影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屈不挠,英勇无畏,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也让我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扩张。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实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维护历史的正确性而努力。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避免历史重演,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3

近年来,盗墓题材影视作品十分火爆。同为盗墓题材小说两大热门IP的《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几乎同时被搬到电视和电影荧幕上。《盗墓笔记》电视版和改编自《鬼吹灯》前四部的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率先进入到观众的视线当中,但是两者收获的评价却大不相同。《盗墓笔记》电视剧版虽然忠实于原着,但节奏拖沓,特效效果差,不被观众买账。并且电视剧为了审核制度将主题中的盗墓成分改为“护宝”也引发了原着粉丝的不满。《九层妖塔》则“反其道而行之”。虽然在场景特技、细节处理上都有相当的水准,但是剧情方面则将原着改得面目全非,硬生生将盗墓电影改成了大战外星人的魔幻大片。

两部同题材作品已将市场关注度炒热,《寻龙诀》未播先火。“乘势击之,所以制胜”,预告片末尾掷地有声的一句“这才是正宗的摸金范儿”则妥妥地显示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这份自信并非毫无依据。首先原着作者充分认同《寻龙诀》。今年十月份,天下霸唱发微博称自己从未参与过《九层妖塔》的创作环节,要求片方将自己从编剧名单中除名,表达了对电影“挂羊头,卖狗肉”式改编的不满。但同时,天下霸唱多次表示《寻龙诀》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盗墓电影。对于二者的不同态度,究其根本,可能还在于两部电影对主题的不同处理。

《鬼吹灯》原着小说人物饱满,结构严谨,情节新奇,更有对于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描写。虽然名是盗墓小说,但是《鬼吹灯》的创造初衷是为了创作出一部中国式的冒险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探险历程、侠义情怀、传统文化都是其魅力所在剥去“盗墓”这层片,电影也有血有肉有筋骨。

电影中的众主演也都基本符合原着的设定,陈坤所饰演的胡八一正气当中带点痞气,演绎到位;舒淇在外貌气质上符合原着中Shirley杨的“洋气”,但还是略微缺少飒然之风,并不能完全表现出Shirley的冷静与独立,只能说是表演中规中矩;外型上最不符合原着形象的黄渤出乎意料地最契合“胖子”的精神气质,“神似形不似”地将胖子这个豪放中带有乐观细心,血性十足柔情三分的角色刻画地近乎完美。相比之下,刘晓庆的`表演并没有带来惊喜,角色刻画应“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她所饰演的反派只有表面上的疯狂而却没有血肉,“大金牙”的饰演者夏雨虽然没有演出市井但是表演也未有出格,Anglebaby短暂的戏份起到了点睛和推动的作用。总的来说,选角对得起电影宣传中的“正宗的摸金范儿”。

当然,影片也有着不小的缺陷。首先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很大程度地采用了国外冒险电影的模式,致使电影某些时候有些像印第安纳琼斯在带着劳拉和王胖子进行冒险。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失了本土特色。其次电影整体在故事推动上有些生硬,主线情节的情感推动不能很好地引发观众共鸣,正反之间的理念冲突与对决并没有足够合理,也导致了电影中反角刻画并不成功。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4

__月__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应对战。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观影过程中同事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我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所谓烽火硝烟不屈名族魂,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志,这些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敌人的身上浸入脚下的土地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5

《死亡诗社》,它的故事发生在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那是一个扼杀个性的年代,也许我们今日仍处在这个时代中。在校典礼,学生们穿着一样的校服,青春,叛逆,生命力还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泄露了出来。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仅单调并且束缚了思想。新教师的到来是一个开始。他们人生的另一个开始。

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基丁教师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一群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我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教师的被辞为结尾。

这是一个很纯净的故事。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境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和最终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一向以来,学校教育的僵硬便是其传统。

然而这传统,是来自于我们的成人社会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而不是发自作为当事人的青春年少的孩子们的浪漫主义的传统。在家长和教师的眼中,他们的信条必须成为我们的准则,我们要按照他们的规定去做,我们要规矩,要遵守一切他们定的约定,没有反抗,不准反抗,这个世界他们会比我们更懂。就是这样的一种观念与传统,将我们的思考与思维都关起来了。

于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法律,学习各种生存规则。同时,也学会屈服。在他们的现实主义的教育培养之下,我们感染上成人世界的各种气质,我们变得现实,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变得没有自我的个性与特点,我们与其他人一样,像古板的木头,我们逐渐丧失了生命本质中的创造力,反叛力,活力。我们变得成熟稳重,成为大人们眼中的乖孩子。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活力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他是现实世界里的教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帮忙学生坦然应对自我,应对生命的友人。

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我,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我想走的路。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活力。

可是,属于基丁自我的结局是被校方因为“毒害”学生思想为名赶走了,似乎和遥远切近的时空里,那些个挑战者,背叛者的杯具式命运无奈地呼应了。盗火者给人们光明,而自我却永远只能背负着盗者的恶名,默默走开。这或许就是这个世界的残酷,我们都无法改变,一个自由的灵魂就这样被鞭打。

《死亡诗社》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会去思考我们的现实社会,似乎也在给我们更多的枷锁,我们这样原本应当绽放更美丽青春的我们就这样被屈服于这个世界。可是,我们的灵魂应当要保留那自由的本性。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6

电影《九一八》是一部反映历史的经典影片,讲述了1931年9月18日东北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绘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力量。

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东北人民在日军的侵略下,经历了极度的困苦和苦难,但他们并没有向敌人屈服,而是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包括抵抗日军的占领、发动起义、开展游击战争等等。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

影片中还有一些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比如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领袖王二小、比如陈铁军这样的爱国青年等等。他们在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压迫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这些人物形象,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珍惜当下。

电影《九一八》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珍惜当下。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7

我怀着激动的心境,我去宝龙广场电影院观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战大片——百团大战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旁白,大体的意思是说,国民党被日军干的hold不住,同时我党也被日军包围,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接下来是邓超(饰张自忠)的打酱油时间,约用时五分钟,目的是再次强调国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八路军要是还只会在西北眯着不出来,中国就要完蛋了。以此来彰显我党和我军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紧之后,画面切换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黄土地上,叉着腰,说电影名字怎样还没出来啊,于是电影的名字立刻就出来了

电影的主角是彭德怀,第二主角是左权,大体的过程是,先是彭德怀被日军包围了太久了,于是偷摸着给日军来了一炮,把日本那个军官(记不住名字了)当时就给搞蒙了,趁着日军没搞清情景的时候,进攻了日军一个重要据点,锤的日军军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军内部打入一内奸,并且派出一支小队入侵了我军一重要军工厂,彭德怀亲自前往督战,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终这股日军在我军强力进攻下被歼灭。

当然,这三段战役之间一向穿插各种煽情片段,或是伟人高瞻远瞩式感慨,或是战士们前仆后继式壮烈牺牲,或是八路军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然后,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团大战宣告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再次站在黄土地上,叉着腰,对底下的八路军战士们进行画饼式洗脑。

原想着电影就应当在毛爷爷的慷慨致辞中结束,结果后面似乎彭德怀和左权又来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于是乎左权就在1942年的战争中牺牲了。

另外,

1.邓超打酱油的那段,镜头有意强调民国的青天白日旗,并且我八路军的布帽子上也戴着青天白日帽徽,说明我党开始肯定和愿意承认国民党在抗战正面战场时发挥的作用。

2.依旧有描述日军屠杀平民百姓,贱淫掠杀的镜头。

3.依旧有描述驻守日军军纪涣散,好吃好喝的镜头,可是同时也有很大篇幅描述日军坚决果敢的作战精神和令人敬佩的军人气概。

4.比较客观地展示了八路军和日军的武器装备差距,未发现有某队长排长营长举着把冲锋枪扫射鬼子的情景,未发现有某神枪手拿着自制狙击枪秒杀日军头领的情景,未发现某八路军女战士被俘后手撕鬼子的场景。

5.日军援军伪装红十字,我军看到红十字居然上当受骗,值得玩味

6.蒋介石口中说出102个团时的表情,很有意思

7.依旧会有冲锋号的声音,话说抗战剧中经常看到举旗子的人被射杀,却从来没看到过吹冲锋号的被打死的。看来这是一份好职业。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8

昨日我通宵看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的家长都应当来好好欣赏一下《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拍的相当不错,资料进取向上,形式活泼而多样,它另我们在欣赏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它让我更加明显地意识到:不受压抑,崇尚自由,张扬个性!才是我们真正应奉行的教育体制!

CARPEDIEM及时享乐

花开堪折直需折,时光易逝。

今日轻绽浅笑的花朵,

明日必将凋零!

“花开堪折直需折”,于此同义的拉丁文就是及时行乐,他们的英文教师,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基廷在开学第一次见面带领大家上第一堂课时就教大家:及时行乐,孩子们让你们的人生超越凡俗!也许有些人持异议,呵呵,那些人也都是些凡夫俗子罢啦,我觉得这样来引导学生们建立他们的人生观是有道理的,正如基廷先生说的我们都是凡人。

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一向很喜欢和钦佩基廷先生,真的。钦佩他的敢于突破,喜欢他的浪漫主义,喜欢它简便趣味,富于创造力并且个性十足的课堂。

记得在课上,他为引导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而这样引导大家:

“我们读诗写诗并非为技巧,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活力!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梦想。并且是维生的必要条件,可是,诗,美,浪漫,爱这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尼尔的死是个杯具,令人心痛之余不免要深思和反省她父亲对他专制而过于苛刻的教育方式-------没有自我,残酷压制,苛刻要求,过高期望。(概括下来无外乎这四点了!我想这也是导致尼尔因无法忍受而选择来自杀的原因吧。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于父亲缺少沟通和交流,不敢于反抗父亲意志而委屈自我屈服,任意听命父亲的决定。从小,我最反对的也是这一点了,谁说得对听谁的,不能因为是长辈就不论对错,而强迫孩子一切都按自我的意志来办事。这样一点空间都不给孩子,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孩子从小就缺乏主见,没有自我,没有创意,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经典范文网 WWw.995563.com]

这就是这个世界,可怕,虚假,而充满欺诈。。。在故事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能很准确的预料到他(基廷教师)的命运了,人性被压抑的年代传统的课堂向他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是不会被真正理解的,可是令我欣慰的是,故事的结尾很令人振奋,每个人都真正作到了,最让我钦佩的是以前最胆小的安德森,他勇敢的说出真相,为被冤枉的基廷教师辩解为大家揭开真相……

这部电影于我而言,让我又一次地看清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并且唤醒了我对诗歌的热爱。。。很久了,因为种种原因把我爱的诗歌不知抛在了哪里,最终又回归拉,哈哈!

每一个爱诗的人都有难以遣散的怀念和忧伤……。

真的是这样的么?

大学影片观后感 篇9

《活着》是一部获奖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国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大变革。旧社会时期,豪强劣绅必定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其中龙二是典型)。在那个年代,阶级斗争尤为厉害,穷苦的人民对压迫他们的这些地主劣绅们是深恶痛绝,人民不愿再被压迫,再过库不堪言的日子,势必回与地主劣绅们斗争,直到打倒他们。而无辜被安上地主身份或反动,革命罪行的人,他们却无处伸冤。这足以说明时下各阶级矛盾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新中国刚成立,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国家整治还未全面展开,中国仍处于动荡时期。

崇拜之风就是对当领袖的崇拜,但那时他们过分的崇拜,可以说是疯狂了。以毛主席为例,那时普通百姓家中必定挂毛主席像,不挂者视为不敬,要是这样那你可能会被他们安上个什么罪名。人们无论唱歌,言论,还是其他都会提及到毛主席的大名。就连片中的二喜和奉霞结婚的那天,二喜对着毛主席像说:“毛主席老人家,我把奉霞同志接走了”然后和奉霞一起向毛主席像鞠躬,最后才向爸妈鞠躬。人们对领袖人物的崇拜过于疯狂,当时有首歌“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可见领袖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父母。他们认为领袖永远是真理,是正确的,殊不知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会犯错,其中极为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还有就是当时涌现出一些贪污,弄权谋私,败坏党纪的现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那个时期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也不懂什么,是完全的农民,哪会认清事物的真实性呢,崇拜领袖也是盲目和必然的。

葛优在片中的两处对白可谓妙极,深刻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由黑到白的转变过程。对白一儿子有庆与父亲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有庆坐在牛背上吃肉”。对白二孙子馒头与姥爷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对白反映人们在不同年代人们不同的宿求,对白一说明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希望过上好日子。对白二反映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但社会仍需建设,发展,寄寓下一代希望。

《活着》这部影片给我感触很多,在此无须多些感触了。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它是历史与艺术的映射,揭示旧社会各矛盾冲突,社会演变历程。极具艺术性和历史氛围的它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的,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