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我大学》读书笔记汇总5篇

《我大学》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2-12

《我大学》读书笔记汇总5篇。

经过耐心的资料搜集小编为您收集了“《我大学》读书笔记”,分享是一种美德而你把这个分享给你的朋友显得更加有品质。读书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找到更好的思维模式,阅读过作品之后,对于这个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阅读只有进一步反思和整理,才能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财富。

《我大学》读书笔记 篇1

中国的家长们都怀揣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考个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以后出人头地!”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多数家庭的一致共识。可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父母正确的关心与引导将会成为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制胜法宝。

不输在起跑线上!

没错,绝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绝对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心态。于是越来越多得孩子们从刚出生就接受起各式的启蒙教育,学说话,学拼音,听音乐,同样也得学英语,等到上幼儿园,咱就干脆上双语幼儿园,绝不错过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3-6岁是语言发现的关键期)!等到了小学,孩子们又要Get新的技能啦,吹拉弹唱画画跳舞一样都不能少,时间挤一挤,还可以参加奥数演讲英语之类的各种学习班。等到中学那更是不得了!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直接决定着孩子们能否考个好大学,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命运,所以只要考试成绩一下滑,补习班就得补起来。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就得徒伤悲。

可是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累坏了可不行!近些年教育局倒也是颇费苦心,不断倡导学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家庭作业,禁止学校补课等等。孩子们终于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不过为了回应教育政策,家长们也是丝毫不敢怠慢,基于孩子放学时间越来越早,家庭作业越来越少的不正常现象,补习班便成了广大家长们最好的选择。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不能心疼,再穷不能穷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补吧!但我想弱弱问句:你家孩子真的会学习吗?孩子们低下头默默地对自己说,考上大学就可以不用努力学习了吧。

毫不夸张,这都是身边朋友家孩子们的真实写照。每次和朋友们吃饭,他们都会聊孩子,还会聊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但真是看过挺多家长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才七七八八地感慨一番。

本来我以为只有中国的教育才是这样,前些天读东野圭吾的《湖畔》,感触颇深,原来日本的教育也是大同小异。在悬疑《湖畔》中,上演了一场谋杀后的湖中弃尸案,凶手是谁?为什么要杀人?主人公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智商依着蛛丝马迹推理真相,最后杀人凶手竟然是孩子!我的天!每个孩子在四个家庭的父母眼中都是听话的,但却犯下了罪行,让人不解的是,四个家庭的父母都害怕杀人凶手是自己的孩子,后来干脆不去调查,一同采取行动,竟然做出湖心弃尸这等事情,不仅触犯了法律,更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也是父母们的悲剧。

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

其实,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心灵道德的教育往往比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要。

我想在家长关心孩子们飞得远不远时,也能够倒上一杯热牛奶问问他们飞得累不累,问问他们飞的方向对不对?

当然,不可否认,现在的小孩子的确都很优秀,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功课甚好。但与此同时,也不排除很多孩子的叛逆,性格多变的养成与某种程度上的心灵扭曲。

人生的成功应该是用一生去度量的,而不是某个时间段或者时间点。美好的生活,应该是集合了勇气,正义,乐观,道德,创新,善良,礼貌,勤奋等诸多品质,而这其中的很多品质都需要父母从小去传递给孩子。也许做一个勤奋乐观的人比考试夺得第一名更有意义,也许拥有创新坚韧的思维比多才多艺更有魅力。

孩子一定要多读书,但并不一定非得要多读教科书。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让他们从阅读中了解这个世界,完善他们的性格,更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生受益。因为从自由阅读中所延伸的学习将会伴随我们一生的长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必要非得让自己的孩子学了吹拉弹唱画画跳舞,才能发现他们真正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好的兴趣爱好的确应该得到父母们的支持,但既然是兴趣,父母们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本人的观点是,带孩子去一次上海海洋馆发现海底世界的奇妙神秘;去参观一下洛阳博物馆给他们讲述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故事;去长沙游览一把岳麓书院让他们感受过去的书香文化;或者去一趟杭州西子湖畔欣赏画手们的自然写生,诸如此类,这些也许都要比强加给他们的兴趣补课班更有意义。

其实在美国,孩子们的课业要比中国的孩子繁重的多,但他们的作业并不是一味的书写作业,更多的是讨论和研究题,而这个讨论和研究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和其家长共同完成。就比如科学题,在中国肯定是各种计算,搭配,或者描述,总之离不开作业本,但在美国,这道科学题可能就是让孩子出门观察一种昆虫,然后给父母介绍这种昆虫长什么样。

引导孩子讨论,思考,观察以及行动,便成为了家长辅助老师完成孩子们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育不能想当然

孩子们需要努力学习,身为孩子们领路人的家长们更应该不断学习,没有天生成功的家长,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家长。父母们应该科学地开展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家小孩怎样自己家小孩也应该怎样。

或许东野圭吾在《湖畔》中要表达的也是这些吧,小说中四个家庭由于其孩子都要考最好的私立中学而聚在一起补课,表面上和乐融融的背后却暗潮汹涌,为了孩子,父母在不断牺牲自己,甚至逾越道德的底线。

如若父母都不能拥有所谓的良好道德品质,又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追求完美呢?

也许我们猜测小说中真正的杀人凶手是那个叫章太的男孩,因为他想夺取唯一的父亲。在母亲所给予的精英教育下,杀个人是不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但杀人凶手也可能另有其人,东野圭吾最后也未做定论,是要留给读者更多的猜测与思考吧,因为问题家庭不止章太一个,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而身为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八零九零后年轻的一代父母,究竟如何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与品质,这将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与学习的。

《我大学》读书笔记 篇2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一个名叫老舍的作家。他的名字在我的心中从来都是一个悲剧。我知道他专写穷人,专为穷人,知道他在““””中受尽打骂屈辱,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湖自尽。从他身上我看见了文人的气节,看到了中国当时的黑暗。

《骆驼祥子》是老舍著名的作品,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读。我知道那讲述的是一个车夫悲惨的经历,我不忍心看到另外一个悲剧。看了,心里难受半天,多不好。但是看了之后我才发现,《骆驼祥子》并没有叫人泪下的感人情节,它从头到尾用平平的语调叙述,但是却让你忍不住要为祥子扼腕叹息。

它讲述的是一个车夫在三十年代谋生的故事。祥子十几岁就从乡下来到农村,那时的他单纯而坚定,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挣钱,买自己的车。奋斗了几年之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新车。他本可以更好的生活,却因为头脑简单而入了虎口,被军队抓了起来。虽然他日后逃了出来,还偷了三只骆驼,买了三十多块钱,可是他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车没有了,一切白手起家。这次被捕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想站起来,可是发现自己的力气远不如从前大了。他现在只想本本分分的赚钱,再不奢望什么了。没想到,倒霉的事情总让他碰上。为了帮自己拉车的主人,他受了骗,买骆驼的钱和自己辛苦赚的血汗钱全让一个缺德的侦探给诈走了。他又一次掉进痛苦的深渊。车行老板刘三爷的女儿虎妞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骗祥子和她结了婚。他不爱虎妞,却不得不结婚。当虎妞真的怀孕的时候,他以为可以好好的当爸爸了。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小福子,一个同住在大杂院的穷苦人家的姑娘。他们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虎妞却因为难产而死。虎妞死了,他并不是撕心裂肺的难过,可是孩子没了,这让他很伤心。小福子想跟他走,两个人都没有开口,终于错过了这次机会。当祥子又一次在外拼搏不成反遭人骗的时候,他去找小福子,发现她已经自杀身亡。

不知道祥子会不会再一次的站起来,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毕竟他还不算老。但是,他能吗?一个人如果在经受了那么多打击之后还能站起来,似乎很困难。故事没有讲述祥子将来的命运,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他是像书中小马儿的爷爷一样,有一个凄惨飘零的晚年,还是真的醒了,真的再重新开始呢?我们都希望是后者。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一个人,拥有一个那么悲惨的人生。可是在那个时代,中下层的劳动人民,谁不是那样生活的?《我这一辈子》里的主人公,《月牙儿》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悲惨的经历不仅停止在他们身上,甚至还要延续到下一带、下下一带身上。熬到了解放,人民好不容易当家作主人了,没好多久,又来了一个“”。这场闹剧愈演语烈,终于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年动乱”。在这期间,人民受的苦,不比解放前少多少。

《我大学》读书笔记 篇3

《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它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等领域,内容极为丰富。特别是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

探寻和阐释法律的精神,是本书的中心内容,也是它对法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孟德斯鸠主张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他认为法律与国家政体、自由、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都有关系,法律与法律、与它们的渊源、立法者的目的以及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各种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把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是法律的精神。因此,“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册,第1页)(1)法律与政体的联系:首先政体如何与有无法治直接相关。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怖、专横和暴力,“既无法律又无现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上册,第8页)君主政体虽由单独一人执政,却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至于共和政体,它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不待说是有法治可言的。其次,政体对立法权的归属有重要影响。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共和政体下,“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上册,第12页)在实行贵族政治的君主政体下,君主和少数贵族握有立法权。在专制政体下,则无所谓立法权。此外,政体对法律的繁简、法律体系、法律内容等,也有重要意义。(见上册,第73-74页)(2)法律与自由的统一。在法治国中行政权没有专横垄断的余地,因而只有在法治国才有自由。一个人只有受法律支配才有自由,我们自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法律之下。自由不是可胡作非为而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上册,第154页)(3)法律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论法的精神》在法理学上独树一帜的一个主要标志。孟德斯鸠非常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作用,甚至认为这种作用具有决定性。他认为,在拥有广阔平原的亚洲不能不实行专制,“因为如果奴役的统治不是极端严酷的话,便要迅速形成一种割据的局面,这和地理的性质是不能相容的。”“在欧洲,天然的区域划分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法治和保国不是格格不相入的。”(上册,第278页)炎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人们懦弱而不能维持自己的自由;相反,贫瘠的土壤和寒冷的气候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性格,使人勇敢、坚强而一心捍卫自由。所以,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4)法律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关系。孟德斯鸠在分析法律与居民谋生方式的关系时说:“一个从事商业与航海的民族比一个只满足于耕种土地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范围要广得多。从事农业的民族比那些以牧畜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要多得多。从事牧畜的民族比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那就更多了。”(上册,第284页)

《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为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则,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它出版后当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风靡一时。本世纪初期它又被译成中文,在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中发挥了启蒙作用。

《我大学》读书笔记 篇4

鲁迅大体说过一句这样的话 ”古书是有毒的,不适合没有分辨能力的小孩子看。” 虽然这是一句偏激的话,但是从我阅读的一点儒家经典来看,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在这些儒家经典中,个人觉得《大学》这篇含的毒素比较少一点,但是读的时候还是需要带着谨慎的态度。

读这些经典书籍就像进了宝库。宝库里有许多价之连城的宝藏,但也有迷惑人的药水。

“大学”的含义是“大人之学”,或者说是“成年人应该明白的一些在社会上立命建业的途径。”因此这本书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个人。《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我觉得这是一句非常核心的话,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气大。这句话中,个人尤其赞赏“在新民”这一句,它说的是人应该摒弃旧的不好的东西,每天让自己有所进步。接下来讲了凡事都有“本末”,要抓住根本。

根本是内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然后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从逻辑上讲,这是从内因到外因的表现,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未必如此。修身不一定能齐家,齐家不一定能治国。

这在下面再详细说。接下来作者强调一定要抓住根本。这是经的部分。

下面的是具体解释经中的每句话的。

接下来这一段说的是要培养好自己的品行中好的部分,而克服不好的地方。从此可见它认为人性中包含着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对应得是“明德”。

然后是鼓励人弃旧从新,不断完善自己。对应的是“做新民”

接下来对应的是“止于至善”。这是为了鼓励人们继续培养,使自己的道的品质达到最好的境界。举的两个例子是“君子”和“君王”。

接下来对应的是“物有本末”。作者举了断案的例子,认为断案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百姓,让案件不再发生。

然后是“致知在格物”。作者在此表现出的认识论是“可知论”。但作者认为,一旦你开悟了,你就会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原则(知识)。这个显然是错误的。

然后是“诚意”。诚意就是不要自欺欺人。但是致知了一定会诚意么?

一个人了解了很多知识,就不会自欺欺人了?这个是知行的关系。在知与行之间,从技术层面来说,理论和应用的难度可能不会太大。这个理论是可行的,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有些甚至是立即实现的。

但在道德修养方面,知识与行动之间存在差距,很少有人能做到。就像每个人都知道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帮助别人。

接下来是“修身在正心”。所谓正心,作者解释是专心。专心真的是修身养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仅仅专心肯定是不够的。

就像努力学习的学生可能学不好一样,他们需要很多其他的条件,比如有人来指导他们,比如好的方法等等。

接下来是“齐其家在修其身”。也就是说管理好家庭要首先修身修得好。这个本身也没问题。

但是什么样才算是修身修好了呢?作者认为是“没有偏见”。就个人而言,家庭和睦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要靠全家人的努力。个人修身修的再好,不一定能管理好家庭,让家庭和睦。假设其他家庭成员也有自己的修养。

然后是“治国先齐家”。为什么呢?作者解释是家里面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可以普及到全国。

父子关系可以转变为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可以转变为上下级关系。对父母孝顺,则会是忠臣;对兄长尊重,也会对上司尊重。这个我觉得有点离谱了,原因有二:

1是国家没有这么简单,仅仅靠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就搞定。治国必须有手段、有策略、有策略,而不仅仅是一颗真诚的心。2是对父母孝顺,一定会对君王忠诚么?

历史上有很多反例,比如秦桧。对兄长爱戴,一定会尊敬上司么?如果上司是个不讲道理的无能之辈,让一个儒者如何尊敬呢?

然后是“平天下在治其国”。在此作者认为“尊敬长者,爱护妇幼”这条规则可以推广,从而治天下。这个从个人修身来说,有点荒谬了。

即使一个人是仁慈和孝顺的,他也不能用这个来统治世界。凭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仁孝”来治理天下,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作者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如果放到现在的国际环境之下,显然有明显的弊端。

儒家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假设别人想的和自己想的相同,所以自己是个君子,别人也会是君子,这样天下就太平了。而这个好人,也就是绅士,普通人很难做到,很多人也不愿意做到。儒学的另一个缺陷是没有看到每个人的私利,所以认为可以用简单的规则来调和利益冲突。

人们做事情总要有目的,目的表现为利益。如果我们不看这种兴趣,谈一些原则,总是很难实现的。**教导忠信的信徒应许天堂来安慰世界,用地狱来吓唬别人。儒学向那些信徒承诺了什么?

一旦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遵守儒家规则的人能坚持吗?如果恪守儒家君子之风,那么吃亏的常常就是这些人了,谁还愿意遵守呢?第三,儒家经典往往空谈而难以实现。

第四个方面,我个人认为儒家思想的致命缺陷是儒家面对全世界的普通人,他们想让这些人成为绅士,统治世界。也就是根本方法在于让一个个人都修身修好。它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关系,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中国是一个外在的儒学和内在的规律,因为儒学可以作为一种内在的指导原则,但不能用来处理现实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对比《韩非子》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清晰的看出儒家的优秀之处和局限之处。

《我大学》读书笔记 篇5

文/邱泽凡

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曾参作。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刚刚读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再读的时候,感觉其将治国、齐家、修身之道全部包含了进去;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章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

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么做,会有多好。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

“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