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十一篇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发表时间:2024-02-23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十一篇。

大学生范文网小编已经为您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小学数学教育心得”。人生百态,难得一致,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对一件事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可以用心去写下一篇心得体会。编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总结经验。建议把本页面和我们的网站加入收藏夹方便日后浏览!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

 一、对生本教育的诠释生本教育创始人和研究的主持者郭思乐教授是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初等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吧:孩子有学习的天性故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在穷人住的一条街上,穷人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整天在街上疯玩。试验者在一间房子的墙上开了一个方形的洞,洞的大小刚好镶嵌进一个电脑,荧光屏正对着街上,旁边有一个触屏,电脑荧光屏和触屏跟孩子的高度差不多,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触摸。街上的孩子被这新鲜的玩意吸引住了。第一个星期,街上的儿童都在这个洞前乱摸;第二个星期,好几个孩子都开始找到了窍门;三个星期后,街上的孩子虽然都没学过英语,没学过电脑,但是都初步学会了上网。新德里街头的孩子们是在学习吗?是——虽然不是在学校。何谓学习,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地自我构建,电脑屏和触屏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和兴趣,说明他们是有学习的天性的,这是一切教育入手的最佳契机。这与生本教学模式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都是充分立足孩子的现有状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他们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形态。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就是来解放人,一个人的思想很重要,思想可以改变事物,思想可以改变教育。我们真正的改变是思想,而生本教育是现代的思想,它的标志是——是否促进了人的解放。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我们提倡把学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放人之本能。我们长期以来是教人之本能,正确的方法是依靠人之本能,把学习还给学生。这是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根本方法。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生本理念下的教师如何发挥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程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评价,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这既检验了小组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提升。广州市增城实验中学校长胡首双说:实验首先要培训学生,先告诉学生学校是来学习的地方,一切靠你自己,给学生放录像看成功的案例。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你不能生本。要坚持小组捆绑式评价,集体评价,让尖子生培养差生,还可“师”“徒”结对建立激励机制。胡首双校长有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刘志明说:生本教育是“普度众生”的教育,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生本教育是优秀教师的速成班,教育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教育理念;判断是否为生本课堂的标准是——自学推进了没有,活动形成了没有,根本抓住了没有。刘志明校长有一句口头禅:生本是不怕考试的。实验教师陈汉文老师说:学习是学生本来就有的能力,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和提高这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不完善而蓬勃发展的,是由不完善不断走向完善的。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要相信小组学习的作用和力量。遇到问题要教会学生思考,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思维途径和方式、方法。你得告诉学生一些方法、一些细节。陈汉文老师有一句口头禅:孩子是否好学让他教。二、生本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4、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思考:无为而为;少教多学;可以双赢。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三)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 :1、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2、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是“最合脚的鞋子”。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曾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理想的教育应该如那合脚的鞋,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3、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四)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3. 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4. 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5. 儿童的智力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6. 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成人是以知御行,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7.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时,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8.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三、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程序: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延伸拓展1、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2、小组合作学习, 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3、班级交流, 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4、总结和巩固。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课前: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课中: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课前1、各小组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前在同组或是同学中得到解决。2、组内分工协作,将研究的讲解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并相互进行预讲。3、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前板书在黑板上。课中1、研究小组分别介绍研究(讲题)思路,同时相互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思路。有条件的也可以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2、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小组进行解答。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课后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生本评研课:以学养学,以学养考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套试题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综合评研,评研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力保障。“综合评研”是以“尊重学生主体,突破常规频考重围,取代以外力为主体”的评价形式。根据生本研究的特点,拟定并实施综合评研的测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一是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二是一改传统的考试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含口试、笔试等),让学生自评、自查,由四人小组讨论、互评、互研,然后,由小组集体讨论,出一份试卷,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之后,任选一份试卷测试,小组评阅后交由老师批阅。通过这种互动式“两评、两研”的综合测评,自始至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互性、创造性、包容性,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全教学与评价过程,教师起点拨与调控作用。在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理念指导下,生本教育课堂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这些会让我们振奋与鼓舞。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全盘照搬,或是对传统的教学改革的全盘否定都是注定失败的,我们更应该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对生本教育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吸收。我们要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生本教育思想为催化剂,稳步、扎实、有效地构建生命化课堂。生本,让学习更美好!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2

上好英语复习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英语复习课既要查漏补缺,更要复习基础知识,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增强英语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尤其要注重交际,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说在复习课上要把握九个字: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

一堂英语复习课,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一节课里复习的内容多、资料多、手段多、活动多。

1.内容多 一堂英语复习课一般要包含这段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如: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还要包括对话、课文等。复习时既要包括新学内容,又要包括前段时间学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包括拓展的知识,甚至暗示下一段时间要学的内容。

2.资料多 要想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复习效果好,备课时除备学生和方法外,资料也要多,如:学生自己必须准备课本和练习册,老师应印发讲义给他们在复习课上当场完成,俗话说:“手过一遍,胜读百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就可以有效地检查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手段多 即在复习课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要尽量在多媒体教室或语言实验室上课,要大量使用课件。当然,复读机、录音机、幻灯片仍然是教学手段之一,亦不可偏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到可视实验室上复习课。

4.学生活动多 复习课也应和新授课一样,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主角让学生扮演,教师做配角。课上除让学生听写、上黑板、做情景操练等外,还应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对话,当场表演,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课上至少要参与两次以上的活动,哪怕是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堂复习课只有四十五分钟,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如果能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大纲和课本,不在表面“隔靴搔痒”,做到“四快”,那效果就会很好。

1.听写速度快 复习课听写不同于新授课,可以叫两个学生同时写,一个写奇数,另一个写偶数;也可以把听写的材料打印出来课前发给学生准备,还可以叫学生背课文,课上只听写其中的几句。

2.小组讨论快 小组讨论也就是合作学习,老师在复习课上每布置一项任务,每个小组应立即开始讨论并发表意见,解决有关问题,要让反应慢、思维慢的同学在小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逐步跟上。

3.学生自觉作业快 复习课老师不能讲个不停,主要空间要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利用45分钟,以便课后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学生的课堂作业主要是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学生看一到两遍就能完成。

4.老师点拨快 既然学生作业完成快,那么老师点拨就要跟上节奏,至于简单的问题把答案对一对就可以了,难题和重点要稍微讲一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复习课上只做到容量大、节奏快,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目的应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也就说是这一堂课涉及的知识密度要高,达到平时新授课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密度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少驭多,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规律,把知识内容转化为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密度过高,学生容易紧张,老是紧张,就会影响听课效果,但如果做到“四新”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内容新 如果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的,学生肯定不愿再听,那么复习效果也肯定不好。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伸,把有关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觉得有新颖之处,千万要认真听课。

2.题型新 新授课的专题练习较多,学什么,要练什么,复习课既要有专项操练,又要有综合操练,特别是拓展题目,要以旧带新、旧中含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方法新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果,主要看上课,而复习得怎样主要看复习方法。英语复习课常用的复习方法应是听说法、作业法、提问法、讨论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

4.感觉新 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一直感到新鲜,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下功夫,所制课件在课上都要变静为动,活生生、变小为大看得清、变繁为简条理明、变虚为实印象深。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既完成了复习任务,又使学生感到趣味性、科学性。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3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的认知过程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鼓励他们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本次培训活动中,培训的内容极具代表性,涵盖了初中阶段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的所有内容,通过培训讲解,使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数学?

总之,此次参加本次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4

阅读教育教学专着---《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

樊桥镇中心小学杨承东

有幸读到《每一个孩子》 Can Succeed”

Success”一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部经典的西方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曾在-深度调查研究15年。教育专着,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没有天生就有所谓的学习困难的孩子。绝大多数分数也是世界戴着有色眼镜看的结果。书中提到的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让水顺着水槽流下来,把乒乓球滚进洞里,轮流敲几个铃铛,让玩具猪 A 旋转并最终落入玩具鳄鱼的嘴巴。这样,一个像鳄鱼一样的小切割器被激活,你可以sha在里面重新画铅笔。他发明的其他一些机器既富有创意又实用。尽管如此,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而且他似乎没有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做事,他房间的大小。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女孩,第一天进学校的时候是多么的兴奋。她已经习惯了在小池塘画画、玩水、砌砖、和朋友唱歌。在开学第一天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她满怀期待,期待着四处走走。 ,她期待着学习一些东西,期待着在学校里到处唱歌和玩耍,也期待着能够和其他伙伴自由交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必须长时间坐着的世界里,她必须破译老师复杂的花言巧语,她的眼镜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闻起来很奇怪的书那些微小的,波浪形的数字和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困惑时,老师建议她去专科检查一下。于是,她招收了拨、穿、刺等一系列彻头彻尾的“痴呆学生”。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你的根本不同。托马斯先生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现在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的多样性,由于人才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只注重孩子有限能力的培养,这压抑了很多孩子的天赋和潜力,导致很多不适合学校教育的贫困学生。对残疾人。孩子们是真正的学业障碍。事实上,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外国孩子呢?北京一位名叫李圣珍的老师,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过经典》中介绍,几年来,被认为是全国50多位家长和老师学业无望的穷人学生已经变成了受人喜爱的好学生。在来李老师家之前,有些孩子几乎没有通过所有的学校考试。不超过20,有的孩子一看到书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都获得了脱胎换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业障碍”一词应改为“学习差异”。教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门觉醒的艺术。然而,觉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交流。课堂内外,老师们不妨用诗情画意的暖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带出学生最好的一面。同时,有必要设置场景,数以百万计的在校学习的孩子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患有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倦了课堂,因为没有人认识和发展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在学校。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独特的天赋和才能,已经被老师和家长的傲慢和偏见完全抹杀和忽视了。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相互讨论的平台,愿意倾听,边听边提出质疑和批评,但绝不能居高临下,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他们错了,他们也应该以各种方式保持和谐的对话。情况,以便对话可以继续。这不是敷衍,而是一种放松,这样才能唤醒主体的意识,挖掘灵魂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对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揭示了许多高天赋儿童被送到学业障碍班的令人震惊和悲惨的根源,尤其是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如此巧妙的引导,无论是对受苦孩子的家长、贫困孩子的家长,还是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家长,都具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5

一、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本节课刘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小刀、牙刷、打火机等,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测量方法都是源于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行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暗示与指导。在学生自己用烧坏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构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方法上交流展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别人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提高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课教学时,学生从“刻度0”开始测量就可以直接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的结论,让学生用尺子量小刀、牙刷、等活动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体验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越性。又如:在测量时,到底是是5厘米还是6厘米的教学,教师事先没有讲出到底是几厘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让学生自己去“剖析”,加强了学生得记忆,避免了学生对测量的误解,真真的理解了“0”只代表起始的作用。学生不但加强了对1厘米的认识,而且真的学会的测量。这一处理环节让我感到吃惊、又不少一丝的钦佩。看来,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不知不觉地生成。

好课的'标准就在眼前,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得发展为本,回顾本节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更多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刘老师只是适时的引导,在学生疑惑时点播,在学生迟疑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味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

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假期培训学习,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6

近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公布,各地均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学习新课标的活动。经过对新课标的线上学习和线下研读,我收获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标新旧交替,

巩固认知

通过学习,我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最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内容上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

二、理论与实践

互相促进

我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史宁中教授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教”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职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听了史宁中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然后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我们整体把握了教材,我们就把握了如何去“教”,我们把握了如何去“教”,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学”。

三、在课程标准引领下落实核心素养

提到“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近几年“核心素养”一直是各类教研培训的热门话题。在此之前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以及10个关键词。“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我头脑中还是很空泛的。今天听了史宁中教授的解读,我才明白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节计算课的集训就能提升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应用。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老师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

四、对未来数学课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这说明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要坚持育人导向。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作用重要,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经验的感悟等。

本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国家所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7

:如果有人侵犯你,你一定要迅速做出判断。如果别人不是故意的,你也不觉得怎么样,就算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今天上课教孩子如何打架》。

那天早上一起床就收到一个家长发来的一大堆微信。没来得及看,去上班,到食堂时右手吃饭,左手翻看短信,看得我火只往上冒。

图片是孩子睡着后妈妈给照的,脸颊一侧被鞋踹出来的鞋印,据说是被25号掀翻在地,拿脚给踹出来的。有点儿矛盾就拿脚往脸上踹,太冲动了吧。

后来又了解情况,原来是早上升旗,25号往前走,站在29号旁边,不小心碰到了29号,但是29号觉得很疼不像是不小心,于是就还手打过去,两人就打了几下。事情就结束了。

(小学女中豪杰多啊……这个男孩好可怜。)

但是到了中午,29号觉得这事儿不能算完,于是就叫上曾经被25号弄伤的7号一起去找25号算账。

于是25号和29号两个人就理论上了,理论理论着就动手了。

25号在体重和身高上都占优势,很快就把29号打翻在地。3号在旁边看到了一边拍手一边喊:加油!打得好!起哄架秧子。

第一节课,不干别的。我带着孩子们开班会,我说今天我要教大家怎么打架。

孩子们一听到“教怎么打架”一下子疯了。

有的说得用脚踹才有力气,有的说最好不动手,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说,万一动起手来最好不要去动别人的要害部位……多好啊,我想说的,孩子们都说了。

男孩子的家长对这一点是最头疼的。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如何不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这真的是一门功课。

(看人家多会打架,那么大阵势也就是伤了点儿脸皮而已。)

我作为一个男孩子的妈妈,曾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幼儿园同伴使劲儿打肚子,打完了,人家倒了跑了,他自己却不知道还手,也不知道跑开。结果,人家看到他一动不动愣在当地,就又过来照着他肚子来了几下。虽然小孩子力气也大不到哪里去,打也不会打的多疼,但是做妈妈的真心疼。尤其是想到将来孩子去上学,离开妈妈的视线,还有多少打等着他挨呢,心里的焦虑别提了。

如果感觉别人是故意的,而且觉得很疼,要马上问他干嘛打人?这时候再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无理,明显是故意找茬儿。必须回敬,打回去!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

有一次,小九和一个偶然认识的不知名的孩子在天坛玩。玩的过程中,那个孩子突然就冲过来打小九,当时我特别生气,觉得这孩子是不是疯了。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个现象除了生气,还很好奇,想把事情搞清楚。问了半天,原来那个孩子看到我儿子在踩小虫子,他就生气了,不懂得跟别人说不要踩小虫子,就冲过来打人。这是男孩心智不成熟时常见的举动。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对方马上诚恳道歉,说明你的判断失误,他并不是故意的。就算你觉得蛮疼的也就算了,因为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磕磕绊绊,很正常。你敬对方一尺,改日对方敬你一丈。

遇到故意打人的情况,老师通常教导孩子,要告诉老师。其实告诉老师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老师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你总是用这种事情去打扰老师,老师也会不胜其烦,而且孩子也把握不好那个度,容易养成什么事情都去告状的恶习,会被同伴嘲笑为“告状精”,也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

同时,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除了班级和学校的规则,还有它自己的一套潜规则。教会孩子不做弱者,遇到对方蛮横无理,绝不能忍气吞声。因为就像家暴一样,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早晚有一天,你要单独面对蛮横无理的对方,一定要在第一次就让他知道“我并不好惹”。

对于蛮横的同学,一定要马上回敬。如果他继续要打,而自己感觉可能不是对手,就要迅速离开,寻找庇护。

首先告诉孩子尽量不打架,能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但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男孩子该打架还是要去打的,必须用战斗捍卫自己时,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往对方要害部位打。比如男孩的生殖器、头部、颈部、腹部等部位,都一定要小心行事。否则可能因小失大,引祸上身。

有一次,小时候跟一个同学打架,没错,就是温文尔雅端庄严肃的我:)僵持不下时,她拧着我的脸,我拧着她的脸。事后又成了好朋友,她说自己指甲长,所以拧我脸的时候特别注意翘着指甲,怕给自己找事儿——多优秀的打架高手;而我因为从不留指甲,根本没在意就使劲儿往里抠,最后,我的脸肿了几天没事儿,她的脸被我抠了个月牙形的疤痕,一直到小学毕业时都还在。汗……被老师骂的最惨的就是我,因为我留下了罪证。

这还不算大事儿,最大的事儿是重要器官的损坏,比如男孩的致命弱点——小JJ。

多次带着男孩们去医院看小JJ的我,特别能体会家长对孩子的担心。

有一次,一个男孩子被另一个男孩子拿膝盖顶了小鸡鸡,都毕业了,家长仍然不依不饶,怕将来孩子有无法生育等潜在问题。当然这个被顶小鸡鸡的男孩是因为嘴很欠才遭殃的。

还有一次,一个男孩该去上课不去上,反而非要抱着另外一个男孩亲一个。在他,是开玩笑,卖萌;在对方,则不胜其烦,感觉这是无厘头的欺负和捣乱,回头就给了他一脚,正中小JJ。去了好几次医院,由淤青慢慢好转,着实疼了一星期。

读经典的孩子不会出现类似情况。读经典的孩子是有福的。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了,课标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一线教师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为了使新课标精神正确落实到课堂中去,准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最近我观看了顾明远、崔允漷等教授的外滩教育论坛,他们对义务教育新课标进行了深度解读。

通过学习,专家都讲到了新课标的整体性、完整性、结构性和课后知识的水平化。我的理解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要了解每节课在课程中的整体地位。另外教师的教要关注到其他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

崔允漷教授指出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都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他分享了以下三个观点:新目标——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底;新教学——用大单元实现学科育人,新评价——三管齐下推进素养评价。

吴刚平教授对课程的结构性很有研究:课程内容按三个方面来刻画: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它包括: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从吴教授的讲座中我明白了: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是里层结构的能力和观念。只能因人而异,必须设计每位学生卷入其中的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才能各得其所地生成和建构。我的理解:设计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强调过程性,引导学生全面参与,亲历学习过程。

徐淀芳教授从主题领域、学习方式、学习形态三方面阐述了跨学科该怎么跨。并提出以综合学习、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设计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我的理解:跨学科学习通常需要资源的获取、加工、输出,输出时用多种符号、多种表现形式、多元主体表现出来,但都要基于课标和教材。

课程改革后一些理念变了,为了把新课标理念领悟透彻,除了经过不断的培训、同伴之间的互导、专家引领外,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自我反思。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深深地意识到要落实新课标中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就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索、交流、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9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利用寒假时间,我在西宁市继续教育中心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几曾一度从上中学到上大学,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对《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通过业务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每个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们执教的时要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自己成为能够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在课改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假如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要害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爱好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拟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亮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对于“洋思经验”早有耳闻,但耳闻不如目睹,洋思一行,感触颇深。一个农村中学能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列,能在全国掀起课堂改革之风,形成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推出独特风格的经验。那么,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呢?面对他们的经验,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是发展的基础

走进洋思中学,给我的首因效应是非常好的,因为我看到了这样的宣传表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洋思人科学的教育观念。言外之意很明确,做教师的,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做自己的辩护人,只有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他们认为基础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精英而淘汰大多数人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这样的理念为洋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上改革之路。

1、相信每一个学生

对于洋思人来说,他们认为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所以他们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2、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 洋思对后进生的安排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介绍和观察,在洋思的班级里,排在教室前面的是后进生,提问最多的是后进生,教师巡视的重点还是后进生,留的课堂作业也照顾后进生(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这应该是洋思的高明之处。

二、科学的管理、切实的德育工作是发展的保证

(一)在洋思了解到这样一条制度:学生放学后,当保安人员发现班级的门没锁时,就会立即报告,学校将对班主任进行一定的处罚,如果值班领导发现班级的门没锁,而保安人员没有报告,将对保安人员和班主任同时进行处罚。而且从来没有袒护与卖人情的事情发生。对此,我深有体会。

1、一条简单的制度,看起来很容易制定,但是关键在于执行。在洋思人看来,发现问题及时举报不是打击,也不是报复,而是职责所在。由此看来,他们的思想在根本上有了改变,在工作中已经彻底冲破了人情网与关系网。拥有高层次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是成功管理的基石。

2、由上一实例可以看出,对于班级没有锁门一事,尚且层层管理,环环相扣,窥豹一斑,整个学校的管理应该具有相当高的系统性、科学性、严密性。这是成功管理的根本保证。

(二)进入洋思中学,发现地上没有一片纸屑,墙上没有任何乱涂乱抹的痕迹,班级的桌椅没有一点伤痕。后来才知到,他们常年保持“七无”,真是令我吃惊不小,为此,特别对他们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考察。

1、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入手。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思想是很幼稚的,所以从学生的心理进行突破,利用实例和教师的谆谆教导去感化、教育他们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注重活动的质量。教育学生是开展活动的目的之一。在洋思从不比活动的次数,不搞形式主义,特别注重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真正地受到了前移默化的教育。踏踏实实工作,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在德育工作上,洋思中学有多种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任何一种管理,都离不开规章制度,制度的作用有二:一是说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二是约束作用。离开制度的管理终究是要失败的。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发展的关键

此次考察,感受最大的莫过于他们的教学模式了。洋思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1、这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0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新课标的发布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摆正位置,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多动手,多实践。另外,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所以,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才能提升,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才能体现。

一、了解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特点。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师需要做的: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2、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1

在20xx年10月21日—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20xx年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第一天是由王建强老师讲授的课程《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第二天是由李静斌老师讲授的《钢结构工程设计与建造》,两位老师都是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专业知识扎实,阅历丰富,授课生动有趣,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是我获益匪浅。

通过王建强老师讲授的课程《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使我认识到了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必将导致城市可利用资源压缩,城市新建工程发展趋于平缓。由于建筑年代、使用年限、自然灾害、原设计估计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些建筑物因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殊性,或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功能的转变而成为鸡肋建筑。为了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或改善功能,工程结构加固改造将逐步凸现其重要性。在发达国家,房屋结构的新建与加固改造早已呈现前消后涨的态势。而我国,房屋结构也已开始进入新建和维修改造并重的发展时期,建筑物的鉴定加固已在业界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就愈发的突出重要,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包括:概论,建筑结构损伤机理与危害,建筑结构检测,建筑可靠性鉴定,建筑结构加固,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等。结合相关规范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我认识到了:

以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的重点主要是面对旧房,但近十年来,无论旧房或新房都存在着检测、加固的问题,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的工作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定和加固:(

施工质量低劣;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筑混凝土芯柱;或钢结构的焊接质量

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用环境恶化;如结构长期受到高温、振动、酸、碱、盐、杂散电流等不利因素作用,引起结构构件的腐蚀性和损伤(由于各种灾害事件的影响使结构产生裂缝或者破坏;(加大截面加固法。(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锚栓锚固法。

通过李静斌老师讲授的课程《钢结构工程设计与建造》,使我了解到这几年我国钢结构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钢结构设计与建造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的规范规程。

钢结构比较适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活动量大或经常装拆的结构。如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因与其钢结构自身的特点是相一致的。例如河南省标志性建筑物—中原福塔,就是钢结构工程塔高和法国埃菲尔铁塔(。塔高和法国埃菲尔铁塔(。

在李静斌老师的讲授中,我了解到钢结构设计的相关基本知识。钢结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概念设计”很重要,因结构选型、布置阶段需要。特别对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结构方案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能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但有部分难题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网壳的稳定等)。

通过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识高度,,对个人来说是值得的。再次感谢河南人才交流中心给我的培训机会以及王建强老师和李静斌老师带给我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让我了解到新的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希望在学习中成长,为以后工作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