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系列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发表时间:2024-03-03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系列5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系列5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1

韩赵魏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开篇讲的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周天子王权丧失的象征,进而讨论了天子之职到底是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那么我们每个人自的“职”又是什么呢,需要自己思考。

智氏之灭

智氏和赵氏都面临选择后继之君的问题,智宣子识人不明,赵简子立贤为后,没有选好接班人是智氏身死族灭的根本原因。智伯自以为大,侮辱韩国主君,不防备灾祸,不听人劝告,强行索地于韩赵魏、使得三家联合起来对抗智氏。在最后的战斗中,本是智氏与韩魏联合攻赵,智伯却恐吓韩魏,唇亡齿寒使得韩魏临阵倒戈,遂与赵襄子合力灭了智氏,最强大的智氏反被韩赵魏三家联合给灭了,令人唏嘘。进而讨论了德才之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贤用人要以德为先。

刺客豫让

豫让为智伯臣属,宁可自己毁灭容貌、毒哑喉咙,其妻不辨也要为为身死族灭的智伯报仇,多次以卵击石去刺杀赵襄子,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而被赵襄子杀害。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智伯一般刚愎自用的失败者,也有真心效忠之人。

魏国称霸

魏文侯魏斯称霸三晋,诸侯不敢近。原因在于:第一,尊贤,以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为师,招纳四方英才;第二,守信,答应别人去做的事情,不管自己处于什么状况之下也要达成诺言;第三,重义,韩赵分别拉拢魏国攻击对方,魏文侯都拒绝了,以德服人;第四,纳言,君仁则臣直,能听得进去臣子的劝谏。所以魏国能称霸。

田子方教公子击

公子击是魏国太子,在路上看到田子方,主动下车行李,田子方不搭理他,公子击怒了,质问田子方:“到底是富贵的人能骄横还是贫贱的人能骄横”,田子方的回答大意是:当然是贫贱的人可以骄横。因为国君如果骄横,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士大夫如果骄横他的家族就会遭受灾难。但是真正贫贱之人,就算一言不合得罪了别人,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简而言之,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要是想要的太多就会顾虑的很多,治国的人就不要轻易去得罪一无所有的底层人民了。

用人五视

李克向魏文侯提出了选相的五个标准,简称“用人五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最终魏成打败候选人翟璜,成为丞相。魏成推荐的人才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都成为了魏文侯的老师,翟璜则每次都是根据魏文侯的需求而推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等人,都虽能解决主上一时之需,但都只是臣子。魏成荐师,翟璜荐臣,所以魏成当了丞相。

说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有全局观,解决一时之需的不及全盘谋划的,自己面临的工作和生活,什么问题是一时之需,什么又是全局战略呢?

悲剧的吴起

吴起有大才,却因为性格原因最终而惨死。吴起开始在鲁国,为了获信于鲁人,杀妻求将,仗打赢了,自己却被逼走了。到魏国之后,颇受重用,在与田文竞争丞相中又遭受失败,原因不是因为吴起自己不贤能,而是因为魏国此时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自身能力太强,却没有群众基础,所以无法走到高位。接着吴起就被魏国排挤出逃去了楚国,获得了楚悼王的信任,被任命为丞相。吴起力行变法,严明法令、整饬吏治、限制公族、抚恤战士、打破连横,楚国国力大增,但是得罪了楚国的权贵公族之人,最终随着楚悼王薨逝,而被贵戚大臣所杀。

吴起的悲剧根本原因还是自己造成的,杀妻求将有悖人伦,为了前途没有底线,所以说能力再强,即便强如吴起一般也是落得一场悲剧。做人的底线要守好,这是第一步。一旦你有一定能力之后,也不要过分沉迷于具体事务中,要正确认识周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不能四面树敌,除了专业能力更需要修炼人际相处。

齐威王用人

齐威王有即墨大夫和阿大夫两位地方官,一个到任那天开始就不断有坏话传到齐威王耳边,另一个则是不断的好话传来。于是齐威王没有妄下结论,而是派人去现场探访之后,才得出了结论,那个不断有好话的大夫是买通了大王身边的人,实则政事一塌糊涂;而那个不断有坏话传来的人,反而是干练之臣。然后齐威王也没有手软,直接烹杀欺上瞒下的阿大夫,最后齐国群臣都不敢瞎说话,齐国大治。

齐威王用人的经验:明辨是非、小心求证、出手狠辣,三步环环相扣。对于我们自己做事来说也是一样的,工作中的问题要有冷静清醒的判断,要自己真的动手去做了去了解了才能真正知道内情,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一击必中解决问题。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2

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是古代历史名著之一。它以纪实的形式记录了从夏代至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这部书以其全面、客观、精细的特点,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而在我读完《资治通鉴》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受良多。

首先,《资治通鉴》以纪实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通过详细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具体和具体的认识。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每个朝代的兴衰和重大事件,还了解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历史材料为我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翻阅《资治通鉴》的文字,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历史片段的画面,这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资治通鉴》以客观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书中,作者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对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进行了剖析。无论是表现出色的英雄人物,还是昏庸无能的君王,作者都没有偏颇地进行评价,而是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来进行分析。这种客观的态度相当于一面镜子,让我能够客观地观察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明白了历史波澜壮阔的背后有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的力量是如此之小。

最后,《资治通鉴》以精细的整理和分类,将历史事件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无论是事件的起因、经过还是结果,作者都将其分门别类,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了记录。这让我在阅读时能够迅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不会让我感到困惑和混乱。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复杂和繁杂,历史书记载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等待我们去探索。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让我明白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力量的渺小。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获取了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更加坚定了研究历史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的方向。感谢《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3

下面是***x为大家整理的,更多请关注xx。【一】

前不久,经同学推荐,我有幸拜读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白话本。这是最近才出版的一套书,大概是为了方便今人阅读,十二部白话本中只收录了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等各个朝代的精华文章,而且翻译的极为通俗。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没有基础知识,渴望学习历史的方方面面,很适合读这样的书。

之前,曾经也试过读文言文的《资治通鉴》,由于自身性格和工作忙碌的原因,只是挑选着看了汉纪和唐纪中的部分内容,感觉也不错,虽然是文言文,但是丝毫不令人觉得晦涩难懂。相比之下,我这次读的白话文感觉粗糙。前面说过了,读《资治通鉴》,我只是为了了解些历史知识,所以这次看白话文也感到满足了。

但是,沉淀知识的这一段时间里,我还是反复琢磨和品位了读文言文《资治通鉴》的感觉,在内心里依然倾向于司马迁的原著,感觉还是原著的行文布局更好更生动出彩些。我想,这大概就是司马迁和他的《资治通鉴》之所以名传千古的原因吧!

《资治通鉴》在编年体史书领域和中国宝贵文化遗产领域之所以享有盛誉,我想一定与作者创作的思路、方法,以及该书特别的语言形式和经世致用的目的有关。由于《资治通鉴》的确太博大精深了,无论我如何努力,也只能窥见书中的一角,但是就是凭着这种热爱的精神,我也想谈谈自己对于《资治通鉴》的一点感受。

首先是感觉到司马迁著作该书时的细致和认真。在阅读《资治通鉴》文言文版本的时候,就被该书中不厌其烦的注释、考异感染了兴趣。从前,我读书都是“尽信于书上”的,即书中说什么,我便相信什么,而当看了《通鉴》之后,我的一个很有体会的想法是,原来历史书中写的历史也是不能尽信的。

我们要读历史,就要像司马迁那样进行辨析性阅读,对所读史实进行考证和推理,提炼精华,积累经验。而正是因为司马迁著书的细致认真,从而才为我们不厌其烦地留下各种线索和史料,让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历史的。

另一点是从《资治通鉴》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语言运用极其简练,通俗易懂,脉络分明。《资治通鉴》全文一般没有太多的偏僻字,即使横跨一千多年的今人,只要有点文言文功底都可以读个明白。记述各种事情和描写各种场景,尤其是战争方面的题材的文章,司马迁总是将前因后果交代的明明白白,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这种强调情节描写的手法值得今天借鉴。

另外,司马迁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通常都会给出自己的点评,并且把一件原本零散的表面的事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上去。司马迁的这些观点和思想这好迎合了发展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今人阅读起来,也会得到许多借鉴作用。我想,这大概也是《通鉴》流传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原因。

总之,阅读《通鉴》受益匪浅,我想,有机会,我还要把文言文版的《通鉴》继续读下去。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4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经典之作,由司马光所撰写,成书于宋代。这部通史涵盖了自周代至五代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瑰宝。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资治通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部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变迁和演进。通过逐年的编年叙述,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历代帝王的治国理政、各种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对国家的影响。读着《资治通鉴》,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严谨的史料搜集和客观的史实记录,展现出了他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他不仅详尽地叙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还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进行了客观的评述,揭示了他们的功过得失。这种严谨、客观的史料处理方式,让《资治通鉴》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1467.Com.Cn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看到过去的荣耀与辉煌,也可以让人们看到曾经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地把握当下,更好地面向未来。

在读完《资治通鉴》之后,我深感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那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时代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意志,顺应历史的潮流,引领国家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怀揣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编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著作,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资治通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继承和发扬古人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5

早就听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前些日子,在朋友家偶遇此书,征的朋友同意后,我便拿回家来读。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本书详细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历时1360年间,各个朝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被历代政治家所推崇。

书中着重记载历朝历代无数政治人物的盛衰浮沉、宫廷风云变幻以及重大战争始末。但是,看完此书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所载的每一场血腥战争。在认真阅读、品味的同时,我仿佛置身其中,仿佛听到古代战场上鼓角争鸣和将士的厮杀声、呻吟声,当然还有老百姓的叹息声。

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所谓的接口和理由,比如平息叛乱、清君侧、收复失地等······但是,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掩饰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们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这样,无数血洒疆场的将士和平民百姓就成了每场战争的牺牲品,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此,不禁使我联想起最近几年,以西方个别国家为首所发动的几场战争,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

与古代战争不同的是,现代战争以高科技尖端武器为主,军人伤亡率较低,然而,最为遭殃的是仍是平民百姓。

在电视画面上,当我们看到一颗颗杀伤力极强的炸弹落在平民区的同时,有多少无辜平民随之丧命,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儿童以及老人们可怜、无助、愤怒的眼神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她)们渴望和平,然而,在残酷与血腥的战争面前,在炮火和硝烟的笼罩之下,他(她)们的眼神和呼唤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因为战争,无数平民死于非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孩子成为孤儿,更有无数人沦为难民······想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愤怒地问那些以各种理由发动战争的政治巨头们,假如这些人当中也有你的亲人,你会做何感想?当你们坐在庆功宴席上分享胜利的喜悦时,可曾想过那些因为战争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

当然,自古至今,那些在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等正义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和那些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士们,固然可歌可泣,功不可没,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和遗忘那些为了致力于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的正义之士。

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大家庭的各个角落,真正到了铸剑为犁、永远没有战争硝烟的那一天,全人类都能团结、欢乐、和谐的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将是何等的美丽。

我想,作者虽在书中列举无数战争事例,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人们如何相互为敌,而最重要的是,让后人吸取历史的教训,已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目的吧!

面对战争,我束手无策,然而,我愿同所有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人们一道大声呼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