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反思教育读后感精选

反思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15

反思教育读后感精选。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反思教育读后感精选,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1

读《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读后感1000字:

巴特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自从我读了《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一书之后,我经常不停地反思自己,我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体味别样的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有站在第一的位置可能。于是我常常默念着这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怎么想呢?我反省自己,并把这两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此在工作中,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

读完一整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篇文章,《我们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和《让课堂成为我和学生约会的地方》。在教学当中,要时常问自己“我们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我们做到了什么”,我们留给他们的是生硬的书本知识,是健全的人格,还是受益一生的财富?孩子们总要进入社会,要遇到更多的事,接触更多的人,我们留给孩子们的应该是对待问题、对待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法。

这些怎能在平时的授课中慢慢渗透,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地方。教师的以身作则带给孩子们的教育会比口头教育有用的多,我们班的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纪律很不好,孩子们还么有完全适应丰华中学的学习状态,而且个别同学出口成“脏”,见到老师和卫生工的态度区别很大,我在班里开班会的时候说过这些问题,但是都收效甚微,后来我就向同年级的前辈们请教学习,每天早晨不跑操的时候我尽量在六点二十之前,有时候六点十五进班,下午两点十分左右进班,慢慢地我发现,不用我再强调几点到班了,孩子们自觉会在我之前进班,开始背诵学习;校领导、老师们以及我自己,在学校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来,见到卫生工会主动打招呼,渐渐地发现孩子们再看到楼道里的垃圾会主动捡起,见到卫生工会说“阿姨好”,其实,孩子们都是天使,只要用心教育,用爱浇灌,孩子们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读完另外一篇文章——《让课堂成为我和学生约会的地方》,我对自己的课堂也有了一定的反思,在我的课上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如何,这一节课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如何,我这节课的知识安排怎么样,课堂呈现方式怎么样……把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我经常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孩子们给我写几句心里话,最近上课状态怎么样,知识的接受怎么样,最近有哪些跟不上的地方,觉得对老师在讲解某一方面的内容的方式上有什么建议等等。读后感·通过我在课上对孩子们反映情况的掌握以及孩子们对我袒露的心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我一直都认为孩子们是在发展的,是在变化的,那么教学方式就不应该一成不变,适当的调整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承认孩子们的发展,要尽力满足孩子们的发展。

最后,我十分认同书中的一段话: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我愿努力工作,关心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助力,为他们的学习护航!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2

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3

时间过的真快,回想起来我来着里也两年了,起初的我怀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怀着对孩子的热情,更怀着对美好的憧憬,走上了幼儿教师着个岗位,我曾对自己说:每天都用微笑去面对孩子,让孩子成为我的好朋友,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就在那天我走上了这所幼儿园

可惜自从学了《弟子规》回来,我慈爱真真正正的发现我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从那天起我才深深的体回到,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真诚、什是用心、什么是最甜的微笑、什么才是感恩和我之前的简直是微不足道,哪谈得上,每天用微笑去面对孩子,让孩子成为我的好朋友呢?

我再回想老师们为我们辛勤的付出的,他们所付出的都来自内心的爱所带给我们来到这里像家的温暖而这些亲情都无须回报的,都是出自内心的爱所带来的美好,他们的所作所付出都是我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到的,他们都是很平凡的,平凡得像一棵草,像一点雨,像草一样,远方侵古道,像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想到这里我的心在流泪,心在滴血,很惭愧的在想,请问这些我做到的了吗?答案是没有,我有以身作则的了吗?我有让孩子们感到来到幼儿园像家的感觉了吗?同样答案是没有很惭愧。。。。。

想到此时此刻我在反思,我们也很平凡啊!也很像一棵草,像一滴雨

像草一样,远方侵古道,像雨一样润物细物细声啊!为什么我们不像老师们一样,什么都以身作则呢??为什么我们身为人师不做好榜样呢?想到这里我很后悔,很伤心,很内疚,因为我我还没做到所以很内疚,可是这些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啊!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不去行动呢?我们是孩子的镜子,我们身为一位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只要常记你是一位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就算你的心不是这样想的,你要我要演出来给孩子们看,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孩子的镜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做去演,。。。。

人真的很纯朴,只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相信一定会做好每件事,身边的事只要我们做好了榜样,做到以身作则了,我想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的真爱,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会慢慢地把我的坏习惯改掉,做到尽心尽力,把我学到的都灌输给孩子们一代传一代。。。

蔡老师所说: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你的人生回国的很幸福美满,所以身为人师的我们也要行动起来用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去感化身边的孩子,身边的人吧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4

我读了《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后心有所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被动的等待,而“反思”就是帮助教师主动成长的最好方法。查阅一下“反思”一词的相关解释,“思”字,由“田”和“心”组成,它形象的告诉我们,思考就是在耕种一块田,但这块田不是用力在耕种,而是用“心”在耕种。

收获的多少与我们用心的程度成正比。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的反思教育就是有目的的教育。

一线老师写的八十八条关于生活教育、教育理念、学生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反思,让我在读到它们的时候,比如和老朋友见面,感觉更加亲切和温暖。读这八十八篇教育反思,心情总是特别放松且愉悦的。因为这些教师只是教研领域最普通、最执着的农民。

读罢这本书让我不能不再次想起李镇西老师的叮嘱——“青年教师是完全可以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的,因为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是“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只要我们用一颗思考的头脑从事日常的平凡工作,我们就会感到有价值的思考是无穷无尽的。

回到书中的主题,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教学质量,就没有生存;没有校园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生产力。而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反思和实践。没有思考的生活就像没有安排的花园。没有反思的教育就是没有目的的教育。没有积极的反思,教育就不会成功。

我只能要求自己一读再读,一写再写,在不断地学***渐领悟这些如阳光下璀璨绽放的美丽的文字,在教育实践中去践行那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为了教育,为了孩子,我要努力提升自己。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5

杭州市文海中学程建平

回顾历史既是继承又是批判,创新是其动态特征。传统教育***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

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

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

”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此外,还会影响学生的听力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想自己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这种情况,在这种1分的处理上还没有认真考虑。我们都知道考试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方式。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分数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这一点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过关的分界线,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孩子一个努力学习的希望。

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人想故意打扰课堂。迟到的学生也是个人。在课堂上,为了找出迟到的原因而耽误所有学生的学习是不值得的。

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后提醒,其教育效果并不比课堂提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格的不平等。但在军事训练中,军事化的管理是一种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这是士兵绝对服从的要求,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

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

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趣,增强对学***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

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

“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

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带回家,并高兴地向老师出示签名。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6

魏书生的《反思教育习惯》一书,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个教育的细微的操作中所应该蕴含的理念,启示我们教师一同进行反思。最使人有兴趣的是,说的这些事让人感觉那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发生着。

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尊重教育要教会学生“尊重”的价值,当然也要教会他们思考、表达这一基础价值的行为习惯。所以老师们已经开始的对于教育习惯的反思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反思决不意味着只破不立、一时痛快,反思应是一种活动。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太需要“尊重”了。我这里说的是教师对儿童、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平等的教育是互动。

然而,以往我们把这种不平等扩大化了,比如老师对学生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有的老师的“口头禅”就是“你给我如何如何……”,像“你给我坐好了,别跟一摊烂泥似的”、“你给我每个字抄八遍”、“你给我回家把作业写好了”等等,等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毫无平等可言。鲁迅先生说的“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是命令者”,就不可能了。没有平等,当然会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校园里、家庭中,挫伤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由于成年人一味蛮做而大碍于孩子发展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应该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老师们围绕着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学生,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等,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思考:我该怎样办或怎样做更好,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7

中国父母的育儿理想是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的确,懂事的人必然是懂得感恩、富有同理心的人。但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懂事还包括责任。

懂事意味需要承担责任、考虑他人感受,这样势必将压抑孩子本身的天性,忽视自己的需求。然而,是人皆有天性,何况是个孩童。因为被灌输了听话懂事的观念,当孩子产生正常的感受和需求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否认自己的内心。“不懂事的自己”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久而久之,他们会为此感到内疚、自责和羞愧。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毒性羞耻感”(toxicshame),它的毒性在于会怀疑和否定自我价值,并最终导致低自尊的性格特质。

然而,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会为自己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为自己的“教育成就”沾沾自喜,甚至到处夸耀。殊不知,“懂事的孩子”往往内心压抑、隐忍、自卑、委曲求全,他们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逃避责任,卸下本不应该由他们承受的重担。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8

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隔六年。初次阅读,是因为女儿的幼儿园跟巴学园的教育理念有点相似;今日再读,是因为女儿要我写读后感。读这本书两次,每次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次的收获更大,可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不知不觉有了感悟。

在书中我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巴学园中的孩子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可以专注于自己钟爱的事情,可以自由选择想坐的位置……他们的一切活动都能在最大的自由范围内得到允许。也许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孩子放任自由,万一不可控制、失去规则怎么办?其实现实是相反的,在自由与尊重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内在规则感更强,上课能专注在学科的内容里、可以自行玩耍,即使涂画这样“麻烦”的事情,也可以在涂完以后自己收拾干净……每一件事情都说明自由与规则是可以共存的,只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足够的自由与爱,那么孩子将最大限度的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洛颖会那么爱看书、看的书那么多、那么厚?其实细想,她一路以来的成长过程应该跟充分的阅读自由有关。她从两岁正式接触书籍,从看图画到现在可以看纯文字的长篇小说,整个过程我都没有干预她阅读的范围和类别。通常我会带她去图书馆,让她自由选择想看的书。有一段时间她很迷恋看漫画,各种各样的漫画都能收回来看得如痴如醉。我也一度担心她会沉迷其中,但还是忍耐下来静观其变。她如饥似渴地读了一段时间漫画之后,忽然有一天就拿起了纯文字的小说来看,那时的我心中暗喜啊!后来一直都爱看文字书,少看漫画,我觉得应该是她那一段对漫画的钟情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她的阅读需求,拥有充分的自由,她便知道了哪些书适合她的口味,哪些不合她眼缘,阅读起来便有了选择,有了目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所以说成长离不开自由,自由与成长,两者相辅相成。

关于教育,这本书又给了我一个新的认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路上任重而道远。小林校长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中国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上面会上怎样的色彩那是后来的影响。父母、师长给予正面的引导,尽量地看到孩子的优点,注意发掘孩子的潜力,并时时刻刻注意教育的方法,就像小林校长那样,反复强调小豆豆“真是一个好孩子”,很注意保护高桥君的心理,他花了很多精力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帮助他成长为正常的小孩。如果我们能做到那样,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长成自己想要的那样,都过着自己渴望的生活,成为最完美的自己。

整本书充满了爱。妈妈爱小豆豆,小林校长爱教育事业、老师爱同学们,所以他们能以最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一切,能看到他们的一切需求,允许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们呢,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被爱滋养着,他们心中爱意盈盈,自然地用爱回馈给身边的人,他们内心是幸福的,周围的人也是幸福的。在这种爱的氛围里,他们的内心平静安宁,有条不紊的做着事情,心中始终怀着美好的愿望,当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路走得多好啊。

《窗边的小豆豆》,值得每一个人仔细去品读。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9

没想到,家乡隔壁有位这么出名的教育红人,“教育领域的一匹黑马”,仅这称号就足以说明黄林波老师的份量。本书由140多个简短精悍的故事组成,寓教于事例,读来轻松有趣,轻松之余,却在不经意间引起读者的思考。

著名旅美学者薛涌先生说的好:“凡是那些能不停反省自己问题的人,总会比较成功;而那些放下自己的问题不管、总是靠放大镜看别人问题而获得自信的人,则最终会成为失败者。”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与追问,才能渐渐走向完美;教育者也当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树人于百年。

因此,《好教育点亮人生》更多地侧重于对我国教育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反思。中国的教育,是个极大的话题,我没有能力去思考整个国家沉重的问题,但是我能思考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且我应当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的根源,深刻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此回报《好教育点亮人生》给我的启示。

每细读一个教育故事,都会不由自主把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作对比,一次又一次的自问:“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你象书中的人物这么做了吗?

”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反省中,我的教育观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悟。

反思我的教育理念。

《老师,您的眼里是否真有学生》让我陷入沉思。我一直认为我很爱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坦然地说,我心里真的有学生。但这个故事让我发现,在我眼里,有学生不仅指的是那份爱,还有更多:

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状态,关注孩子的一切,就要有很重的责任感。

以前,只是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可当我女儿坐进我的教室后,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我女儿是我百分之百的希望,生活中的成功百分之百,是百百分之百。

我们做老师的,真的不能忽略了任何一个孩子,对老师而言,他也许只是我们的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可是,对他们自己而言,对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而言,那就是全部,就是百分之百啊!也许每一天,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我们心中的100%?

教师其实是一种责任。美国古诺特博士说过,“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这句话发人深省,它也将成为审视我教育行为的一面镜子。

反思我的教学行为。

《出了问题少责怪别人多检讨自己》,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原则,多反思自己的人,才能更快成功。在教学上,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反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十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对教师而言,它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智慧,使实践形成良性循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想自己也说得上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重复性”的教学工作,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时太忙、太累、太乏味,但时常又满足于现状。虽说学校现在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反思,但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只是在工作之余简单、随机的想一下,而且有时是模糊的、片段的,内容单调,没有系统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创新性。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地成长呢?美国心理学家波兹那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至关重要,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教师反思的对象。

只有学会反思,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改正错误,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超越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吧,在学问进修上,在工作效能上,在道德品格上,始终不懈的,专心一意地坚持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必能推陈出新,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10

《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

杭州市文海中学程建平

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1分的处理上却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都知道检查性考试是一种督促鼓励学生努力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有无分数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情况才是更主要的。这1分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及格的分界线,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希望,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读后感》

反思教育读后感 篇11

读了《一位家长的来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感触颇多,本文反映了教育中教师、家长、学生的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下面分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最最重要的,很多教育专家都意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见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人格培养的教育是终身的,而且是深刻和不可替代的。

在家长的来信中,显示了这样的信息:“2007年,我的长子6岁,我把他送到了当地最有名的学校。老师让家长监督孩子把作业完成,对教育零概念的我,按照古训“不打不**,棍棒出孝子”进行教育。

当孩子进入二年级时,我发现孩子完全否认自己。”

长子6岁,家长对教育是“零概念”,在当今时代,我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而且2007年左右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模式,所以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资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是一种普遍趋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这位家长何以在孩子已经6岁的时候还是“教育零概念”?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你应该知道,很多习惯、性格和气质的孩子在6岁前就开始形成,有的甚至陪伴一生。一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得成功是由于他在幼儿园的良好习惯。

此语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千真万确。所以正因为此,家长才会对孩子进行“不打不**,棍棒出孝子”的简单粗暴的教育,当“孩子进入二年级时”,“完全自我否认”这种结果的出现,家长要付很大的责任。不仅是这位家长,我认为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深思熟虑。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种子前期的营养阳光雨露的浇灌,到它开不出花来的时候,再去怪这怪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遗患无穷。

当然,编辑和家长的本意是反思教育,对此我没有异议。但从信中来看,他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有名的学校”,我不知道当地的教育水平如何,但能在当地最有名,应该说,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还不至于太落后。我不认为像这位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想学习是很普遍的,那为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的孩子呢?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