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9篇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3-12-21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9篇。

我们为大家挑选了与“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相关的10个知识点。当我们从某些事情中获得启发时,就可以动笔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帮助我们理解事情经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保障。以下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1

1467.COm.Cn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_届全国人大_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3

通过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嘎查干部,帮助农牧户购置、出售畜类、农作物也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有次买卖出现了农户与商贩语言不通导致交流产生误会,闹得不和谐。我听到消息,及时去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并与双方谈价、协调,使交易和谐的进行下去,且不损害双方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友谊。通过基层经历,我明白只有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团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们的基层才能更加和谐、进步、发展。各民族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平等对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到三千孤儿入内蒙、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都值得我们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艰难险阻,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永不退缩,知难而上。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势必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4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 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现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环保警世钟已经敲响了。让我们齐齐加入保护大自然的行列,创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让人类与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近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中讲到,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同舟共济,心连心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意说的是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从蝴蝶效应中,不难看出事物、事情之间细微相连、相互影响的道理。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正在全球蔓延,在这互联互通的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当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援助之手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当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道义与担当、大爱与大义、风采与风范。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疫情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独善其身难免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正所谓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各方只有正视挑战、加强合作,才是应对疫情的上上之策。只有同病相连、命运与共,形成同舟共济、携手应对的共识,发挥团结合作、共渡难关这一有力武器,才会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才能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守望相助,手拉手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是中外相关国家捐赠物资上的寄语,令人感动,引起强烈共鸣。这一来一往、一赠一送,温馨的话语给国际关系留下了暖心时刻,而这只是国际社会团结携手应对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其中一个片段。没有风雨同舟,哪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守望相助,哪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只有手拉手,才能筑起阻击疫情的万里长城,画好全球战疫的同心圆。只有手拉手,才能走出寒冷的冬天,迎来温暖的春天。各方应在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加强药品和疫苗研发科研合作、加大对患者救治力度、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迅速行动、共同应对,以一个又一个的硬核举措书写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以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战绩回答共担风雨、共沐阳光的历史考卷,全力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害,共同护佑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抗击疫情,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生机,我们才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如何让各民族绽放更为绚丽的花朵,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团结起来,在“四个一”上久久为功。

一个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各民族都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为了的人、依靠的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千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月换新天”;各地实现整族脱贫这一“人间奇迹”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岁月换新颜”。现在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党的阳光普照民族地区,把党的温暖送给各族人民。

一种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守得住绿水青山,才盼得来金山银山。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各民族地区要知道自己有什么、别人需要什么、我要发展什么,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农业得是绿色农业,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既要量的扩大,更要质的提升。工业要是生态工业,写好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创新融合大文章。旅游业力争发展全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实现处处皆是美景、处处都能富民。

一种态度,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美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非民族地区相比尚有差距,但自然生态的普遍优势也是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要素。从禁止滥砍乱伐、乱排污水,到减少垃圾制造、做好垃圾分类,每一次努力、每一份坚持,都是对生态环境、地区发展、民族群众负责。当有了良好生态的“梧桐树”,还怕引不来致富增收的“金凤凰”吗?依山而建、枕水而眠的,并不是朦朦胧胧的“桃花源”,而是民族群众的“农家乐”。葱葱茏茏的森林,释放的不仅是生命必需的氧气,也是碳汇项目的“真金白银”。

一份坚持,坚持祖国领土完整不容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民族地区很多也是边境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政治责任重大。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隐患增多,维护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增强“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稳边固防体系,构筑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边境防线。民族群众在这里生生不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要落实好边民补贴、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等政策,让他们住得更踏实、生活更幸福,也能为国家承担一份守护边疆的责任。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7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8

病毒无国籍,疫情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已日益成为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以邻为壑、隔岸观火没有出路,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战疫全过程,通力合作、团结一心,才能战胜病毒、战胜疫情。

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迅速启动国家应急响应,坚决做到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全力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对湖北实施全面严格管控,用巨大的代价,为世界战疫争取了时间。当前,疫情在多国多点发生,形势十分复杂,需要世界各国毫不动摇地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勇担疫情防控责任,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方面花力气、下功夫,努力做到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是对疫情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的结果,但要注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绝不是要独善其身,仍需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其中。一方面是要突出抓重点、抓细节,狠抓机场、车站卡口管控,严格实行入境人员闭环管控,狠抓社区排查,继续坚持人员进出的严管严控标准,牢牢守好社区防线;另一方面,要科学有序加快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加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力度,竭力为全球战疫提供物资保障。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同样会经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在这个时候需要各国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应对挑战,切莫因防控形势的积极变化就产生隔岸观火的错误念头。

在交流互鉴、慷慨援助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疫情发生后,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及时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信息,第一时间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有关防疫技术方案,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技术交流,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同时,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克服自身物资紧张困难,向多国捐赠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目前已经向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以及8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同病相怜,同忧相救。面对疫情,世界各国需要牢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信息交流、疫苗研发、医疗救治、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精诚合作、互帮互助,一起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波及100多个国家的局面,需要世界各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战疫全过程,携手共筑捍卫生命健康安全的铜墙铁壁。

关于共同体的心得体会 篇9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