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最新致良知心得感悟(锦集14篇)

致良知心得感悟

发表时间:2023-12-23

最新致良知心得感悟(锦集14篇)。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最新致良知心得感悟(锦集14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

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真知上,抓紧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实现真正明了,获得圆满人生。致良知四合院将和更多人一起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感受致良知的力量。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2】

6天的学习,让我学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领导和专家的报告启发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良知。

坚守教育良知,首先要有爱。爱即教育,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把,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于漪、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无不如此。爱学生,更重要的是爱学困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喜欢,但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用心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大爱。

坚守教育良知,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为教师,跟农民一样,关注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成长历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连着一个家庭,要像北京特级教师霍懋征那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能被我们教育好"。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坚守教育良知,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王品木校长的报告,让我们每一个听课的人都深深地思考: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做好准备,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没发明出来的科技,以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坚守教育良知,要超越世俗与功利。在唯高考论、唯分数论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能坚守住做人的底线,不为世俗所动,为孩子负责,为孩子的未来负责,既教书,又育人。做人品为先,育人先育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学生。

坚守住教育良知,把教育办成育人的教育,才是真正地为孩子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民族负责。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3】

观《金丝猴与良知鸟》有感今天下午,我们三水湾小学全校师生去嘉兴大剧院观看《金丝猴与良知鸟》的大型环保题材的童话音乐剧。绿色既能对眼睛起保护作用,又能美化环境。故事内容也是围绕这两个字—绿色。

故事是这样的:云山是一座没有尘染的山,原始珍异的树木仿佛生在云间。名叫“飘飘”的金丝猴学成归来,身边有一只小宠物“呜呜”。呜呜想破坏云山,所以就对大家说,云山是做金山。大家在呜呜的蛊惑下大肆改造云山,导致生态被破坏,生灵遭残害。鱼儿渐渐死亡,鸟儿开始脆弱。“美食家”饿坏了肚子,“大力士”疲惫不堪。经历了一场大浩劫,已经觉悟的飘飘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良知鸟“茵茵”的劝告。于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消灭了呜呜,云山又回到了以前的模样。

现在污染的确很严重,河流里全是废品垃圾;树上挂着一个个“白灯笼”;马路上飘动着塑料袋,堆积着果皮。原来的天空是蔚蓝色的,云是雪白洁净的。可现在,天空是灰蓝色的,云也变成了灰白色。

城市及乡村的一些工厂排出来的脏水和脏物都一律被冲进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了,原本干净的小河,现在变成了一条浑浊不堪的脏河。这些可恶的作为,都是人类所为。往河里扔食品包装纸,倒垃圾倒在马路上……从现在开始,从我自己做起,当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地球妈妈的美丽容貌,监督自己不随地乱丢垃圾,同时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也要多多植树,为动物建造,保存美好的生存环境,为自然界添上一个最珍贵,最美丽的颜色。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4】

局里组织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经过近半年的`认真学习,通过每周写心得、汇总学习感悟、集中学习分享等方式,使我对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有了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感悟颇深。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心态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认真思考下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做事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亲身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非常感谢单位和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提升的机会。现将学习《答聂文蔚书(其一)》一文的学习感悟和大家进行分享。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先生口中的“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既是每个人的“本心”;良知之心人人具有,圣人与常人无异,圣贤之所以成就伟大,是因为他们依良知而行。而我们多数人为什么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是因为有些人的良知在工作或生活中被各种私欲或其他消极的东西蒙蔽了,才会有人逆着良知做事,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企业都没有好处。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阳明先生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一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做到“存天理,去人欲”,只有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摒除一切私欲,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才能修得一颗至诚之心。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工作实践中,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工作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塑造人性的效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在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按照良知要求去做事,不欺良知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真"修行"。所以,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待人接物有不妥之处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恩的心性,真诚待人、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努力工作。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我将怀着一颗真诚、质朴、敬畏、感恩的心,沿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为焦作分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5】

《教约》在本篇文中,教育是人遇到人最美好的事业。1、每日功夫,先考德。从这句话说明先生是告诉我们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对于我们而言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凡事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2、劳逸结合。在工作中,同样也是非常注重劳逸结合。通过文化节及运动会丰富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既可以让我们充实的工作,又可以让我们借此机会活动一下筋骨、缓解一下疲劳。3、适可而止。

以德育德也是以工作规范为标准,时时刻刻处处体现领导及员工的行为,淡化个人名利,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静下心来工作,以身正的形象去示范员工感化员工,对员工及客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员工未来的发展、生活乃至是否能够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德育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行,为员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销售的工作每天接待不同的客户,并且从基本的迎送问追到环境卫生、商务礼仪、员工满意度等等,都要进行,从致良好的教育,良知学习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去除浮躁、冲动心理,凡事要从员工及客户的角度出发考虑,耐心地对其进行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做的差进行负激励,以维护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6】

在学习完致良知之后,轰然有着一股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致良知就是将两只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是在实际行动之中实现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对于人来说,人多做好事,也要多做善事,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要在自己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不如放下心来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

不要存在幻想,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够适应,都能够做的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做法,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首先要培养这几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用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且将事情做到最好。对于企业的良知来说,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身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公司的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

我们要正确的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不仅取得进步,公司也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只有后成就高的,往往是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测试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时也不如自己一肚子的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的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着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是工作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7】

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言有尽而意无穷,衷心祝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公司。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8】

学习致良知已经快四个月了,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的理解,通过不断地践行这九个字,我感觉到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正在快速提升。

“不说谎”,原来的我说谎话张口就来,自然流畅,比如有时候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哪里,由于某些原因,即便自己本来在西安,也会随口编出自己或者其他地方的谎话。谎话说出来或许可以简单地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这样的结果终究会有暴露的一天,到那时,别人对你的印象就是一个说谎成性的人。而假如恰巧有人见证了你说谎的过程,这个人又会怎么看你呢?他肯定会觉得,你能这样欺骗别人,总有一天也会欺骗他。自从学习致良知以后,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再说谎,这样就永远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想该怎么圆谎了!再者,遇到事情需要我表明态度时,我也不再力求做个“好好先生”,不再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去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在学习群里给其他同仁们的家书做回应时,不再是握手、点赞、支持,我会把我的态度真诚地表达出来。我深深知道自己的能量还不够,不敢说“争分夺秒的利益他人”这样的大话,我要先抓紧时间建设好自己,这样才能真正给他人带去更好的影响!

1、11月15日,28位企业家在贵州修文县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所在地,发起成了了“致良知学习小组”。

2、“致良知学习小组”企业家成员联合成立了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就是现在的致良知四合院。致良知四合院的核心成员,全是志愿者,举办各种学习会和轮胎,均采用AA制。

3、秋,在贵阳举办“首届企业家致良知论坛”。市纪委企业家进行真诚分享

4、春天,我们组建“致28学习小组”,确定入围企业家的标准,发表“致28深圳宣言”

5、致良知四合院90%以上的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明阳心学等圣贤原著。

有几点启示:

1、高举了一个旗子,用一种思想作为灵魂、工具。

2、构建企业家参与举办的一种模式。以文化、以思想连接企业家,这样既保障了起步的资金,又锁定了这些企业的固有市场。

3、企业家联合举办,AA举办,既减少了投资,又分担了风险,更调动了举办者的积极性,

4、最终要有一种形式,通过活动、通过论坛,落实行动。

(设计一种连接人需求、利益、精神、追求的机制很重要;从结构上构建一个组织发展的团队构成、各种资源、各种人脉结构很重要。)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9】

阳明先生“岩中花树”的经典故事耐人寻味、历久弥新。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段对话寓意很深。简单地讲,如同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工作中处处有花树,只是缺少发现花树的心灵。

价值观就是用来衡量人生和事业价值的标准。

由于价值观不同,也就是价值衡量标准不同,同样一份工作,对不同的人,就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这就是阳明先生所阐述的“心即理”——你有怎样的心,就能感知到怎样的真理和价值。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单位中承担着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以有形价值为衡量标准,他就会觉得百无聊赖。但如果他志存高远,那么,扫地打水这些琐事都成为了磨炼自己的一个机会。

因此,“价值观”决定一个人对工作的“价值感”。

当你喜欢草,草就有了价值;当你喜欢花,花就有了价值。一个人喜欢清闲,“钱多事少离家近”就是价值。一个人立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996”就是价值。

心灵品质越高,格局境界就越高,在工作中发现的价值就越大。

对于士人,秉持脚踏实地忠于职责的价值观,感知人心就是工作的价值所在。

对于能人,秉持德才兼备志存高远的价值观,链接人心就是价值。

对于君子,秉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利益人心就是价值。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0】

实际上,读这本书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王阳明还活着,他会对我说:

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光明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在光明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明白的心说:不要固执于你的偏见,敢于改变自己,敢于质疑,敢于付诸行动。如果知行不合一,再多的知也托不起一个完整的人,人生道路上有苦难不怕,怕的是苦难到来时将自己打倒,未爬起来就先认输。

——袁金龙

致良知读后感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阳明真的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发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确实需要优秀,无论他如何学习,如何做,从根本上还是从内心上。

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阳明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不辜负每一个消费者的信任是好的,敷衍工作使消费者不满是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1】

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观后感

2019年,3.0企业首次亮相雁栖湖,展现了新商业文明的曙光!

2019年,100个3.0企业方案庄严呈现,新商业文明呼之欲出!

2019年,4000名商界精英再次齐聚雁栖湖,展示新商业文明温暖世界、陶冶人心的伟大力量!

不同于以往,2019年雁栖湖企业家论坛将扩展为7天的”未来之星”学习会。围绕”心-道-德-事”四部曲,呈现”知行合一学习法”的精髓,展现3.0企业方案,提供最美家庭建设方案、个人心灵成长方案,向社会奉上一份源于中华文化的完美答卷!

本次论坛从百日倒计时开始,正式拉开百日学习的帷幕。

在这100天里,四合院将推出多项教育计划,帮助每个学生收获家庭和事业的飞跃。每个人,不仅是一个学习者,也是一个志愿者,也是一个创造者。通过百日学习的参与,我们可以一起创造一场惊彩的思想盛宴!

1. “双直达”直播课堂启动

在100天的倒计时中,四合院将正式启动双直:直达家庭、直达企业。

四合院隆重推出”四合院企业课堂”,将由白立新老师以及多位著名企业家共同授课,面向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讲解3.0企业方案。通过直接进入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探索建设3

0企业方案,打开事业的新天地,构建成长的新动力!

四合院同时推出”四合院家庭课堂”,由方子老师携手家庭建设研究院的志愿者们,每天分享建设最美家庭的优秀案例,通过互动问答,共同**家庭建设之道。四合院将帮助千家万户建设最美的家庭!

2. “家庭建设研究院”成立

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成立”家庭建设研究院”,提供大道至简的家庭建设解决方案。

3. “向东时光”四合院fm栏目开播

8月,四合院开播”向东时光”音频栏目。这是一本有声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也是心灵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11点,18个小时的陪伴,18个小时的赋权,一路东进。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2】

通过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后,我的肤浅体会是;王阳明先生在远谪贵州之时,“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阳明先生对诸生提出四点要求,即树立志向、勤于学习、善于改过和劝勉从善。阳明先生对诸生的教导里,将“立志”放在首位,他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对于那些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光的学生都缘于其没有树立好志向。因此,志向对于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及学习纪律性不强等问题,按照阳明先生的观点,应该是读书前的“立志”环节出了问题。对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要实际。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从性质上,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理想的内容上,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从理想的奋斗时间的长短上,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符合实际的理想信念,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又符合自身情况的实际。既要高屋建瓴,有方向性,又要贴地气,有操作性。

因此,在教书育人上阳明先生已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当今时代更是呼唤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铭记“立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常立志。使学生在立志于不断实现志向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提升,实现知行的合一。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3】

《致良知》学习心得

原创:潘秀玲潘秀玲努力生活快乐工作

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我能够得遇《致良知》是我的幸运,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人生是从这时开始,这首先要感谢我的同事钟万书老师的介绍和重庆涌泉学院朱云秀校长的召集,让我有机会接触《致良知》的学习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良知友伴砥砺前行,收获光明温暖的生活。

阳明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他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所以当他初入仕途,遭遇混迹政坛的坏人刘瑾后,因为自己的仗义执言而受到攻击,身陷牢狱,最终又被贬贵州。贵州地处偏远,生活艰难,瘟疫肆虐,从中原流放到这里的人,有的死在半道,有的死在流放地。艰难困苦中,阳明先生用内心的意志抵抗物质的贫瘠,用平静温厚之心对待凶险,沉湎在儒佛道思想,最终龙场悟道。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阳明先生的这段人生经历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和收获。幸福之于人,就像尾巴之于狗,怎么转圈都咬不到,但是只要你向前走,它就会乖乖地跟在后面;苦恼之于人,像运动员握在手里的铅球,除非尽力抛出去,否则就是沉甸甸的负担。倘若一直把那些不幸或者痛苦的经历捧在手里,势必身心俱疲。而如果不把苦楚和悲痛放入心间,生命也自然会绽放芳华。

经历了xx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心力交瘁,一身伤痛,短短三年的休整后,我于这学期又被任命为班主任,而且身兼教研组长、读书引导等数职,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晨光熹微中出门,万家灯火后回家,还要给在市里上高中的儿子陪读,一路的风尘奔波之苦对我本已千疮百孔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我也曾经想要放弃,可是最终我还是在坚持我能够坚持的,放下可以放下的,因为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和理解支持我的家长们给了我巨大的温暖和加持,所以我立下大志,要用书籍灼照良知,让读书引领成长,在应试的寒凉中坚守语文的快乐和诗意,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要学会转变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天堂。

感谢《致良知》,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致良知心得感悟【篇14】

今天的课主要说了知行合一和中国文化,我的理解就是想和做不光是简单的统一,从最初的认识错知错行和正知正行到天理合一(此处最终的高度的用词没记住不够准确,大意就是大众公认的认可的一个好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攀登的过程,刘老师的解释知和行原本就是统一的,我这样想就这样做了没有对错之分,后来想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去有些事不会想那么多,也就是常说的“不过脑子”看见产生的结果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样。

我的理解是想和做是两种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参照”过来人或是公认“的标准来修正他们统一的一个过程。中国文化讲的不多,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除了书法其他不是很喜欢,我的认知里人类文明的演变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蜕变过程,所有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都会慢慢被淘汰,如果能实现穿越我想绝大数人是不愿再退回去的,这也说明潜意识里大家已公认现在或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一南教授的《心胜》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看完都热血澎湃。尤其听到杨靖宇那句,“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朱德在南昌起义南下队伍全军覆没后,依靠心胜,保留住中国革命的火种,激励仅存的八百多人继续前进。最后百万雄狮渡江去,解放全中国。心胜不是唯心主义,心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我们由内而外焕发的生命力。

1、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中。

2、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3、历史因少数人的坚持而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成为中流砥柱。

4、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就能从困苦中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