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干部工作总结

干部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4-04-09

干部工作总结。

写作时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要先看范文怎么写,范文的用词精致,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可供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呢?大学生范文网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把众多资料整理成这篇“干部工作总结”,请不要独占这美好的体验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干部工作总结【篇1】

开展了夏季食品生产专项监督检查,以食品加工企业为检查重点,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和边销茶生产企业,主要检查原铺料进货验收、生产环境和条件、产品质量、生产销售台帐等情况,确保夏季食品安全。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关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之年,也是省局质量提升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我局班子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质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局12345工作思路,以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旗帜和抓手,突出服务经济发展新跨越,努力提升质量宏观管理能力,狠抓食品、建材、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切实做好标准、计量、名牌、行政执法四个服务,加快干部队伍、质监文化、信息宣传、党风廉政、基础建设五项建设,坚持科学发展,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雅安质监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强化质量基础工作

(一)认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按照省、市局质量提升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结合实际制定了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和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和措施。动员广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实施质量对比提升工程,制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的具体措施。要求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认真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每半年对全区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向区人民政府书面报告,发布质量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大力开展质量振兴工作。树立品牌意识,认真帮扶培育中国名牌企业、国家免检企业、四川名牌企业,提升区内产品市场竞争力。今年,我局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为纲领,充分结合了区经济发展实际,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经区人民政府下发,旨在通过三大工作措施(即加强企业基础工作,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工业强区、质量兴区;大力开展源头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四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来提高产品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和服务质量目标。

(三)努力做好标准化工作。

一是做好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一年来制修订标准7个,备案标准7个,为企业开展标准查询服务30余人次。

二是积极申报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通过积极组织申报,被批准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这将为推动全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业实施双采工作,草拟了3个区域性地方标准,对本辖区内的重点产品标准实施情况进行2次专项监督检查。

(四)切实搞好计量服务工作。围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主题,以四个走进(即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为抓手开展计量惠民工作。

一是开展市场计量监督检查,对我区部分餐饮业、集贸市场、超市、医院、加油(气)站、水泥经销企业开展了计量监督检查,共检查计量器具320台件、加油机40台,检查定量包装商品290包。

二是开展节能计量服务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和c标志工作;帮助所辖生产企业建立完善企业计量档案,重点耗能企业100%建立节能计量管理制度;指导帮助5家重点耗能企业按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三是开展了管理体系获证企业有效性检查,建立和完善获证企业质量档案。

四是认真开展计量认证、认可工作宣传,指导企业贯彻学习《中小型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加大计量与认证工作的社会影响。

二、认真履行质监职能职责,确保区内三大安全

(一)以确保群众食无忧为方向,加强辖区食品企业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生产安全。

1、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市级示范县试点活动。按照市局的安排,我局被定为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市级示范县试点,为了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监管长效监管机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质监局积极开展试点活动。通过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区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市级食品示范县试点活动方案,并创新性地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和县(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

2、认真做好食品监管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

一是以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审为契机,对获取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核查,加强对辖区内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从企业的原材料进厂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和备案、产品出厂检验、带号委托检验等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经查实有生产假劣食品违法行为的,立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予以取缔。目前已对区内32家企业进行了年审。

二是加大对未取证食品生产企业的帮助和指导,督促企业按规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工艺操作规程,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加强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达到取证要求。今年已帮助辖区内7家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二)以有效监控安全运行为目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零事故。

3、切实做好日常安全监察工作。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与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部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特种设备安全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本着安全无小事的宗旨,采用定期巡查、定期回查、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受检和操作人员的操作资格和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生产制度为重点,全面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力度。同时为了更好地做好特种设备监察工作,我局今年建立健全了企业特种设备档案工作,基本做到了企业特种设备档案一企一档。

4、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

一是分别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前、两会前夕开展安全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执法车辆30辆次,对辖区的景区以及区内4家气瓶充装站、cng充装站和5家宾馆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否做到三落实、有两证,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

二是定期对人员较多、电梯使用比较频繁的学校、医院、宾馆饭店以及风景区等场所进行检查,要求使用单位严格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由取证人员进行电梯的管理,张贴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安全承诺书和电梯信息卡。

三是加强气瓶安全监察,并对气瓶检验站和气瓶充装站充装的气瓶进行了安全检查,未没有发现有改装瓶。

(三)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于灾后重建大局,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建材质量安全。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全局性意义,始终将灾后重建的建材质量作为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摸底掌握区所有建材生产企业状况,严格把关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

干部工作总结【篇2】

突出执法地位,经济秩序更加规范。行政执法是推动质量认证认可、产品定检以及特种设备报检等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最有效手段。今年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制度,突出三个重点,强化三项措施。“三项制度”,即:区域监管责任制。制定了区域监管考核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对区域监管人员进行了培训。把全市划分为35个责任区,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打假举报奖励制。对举报制假行为的人员实行奖励,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假治劣活动中。目前,全局已发放举报奖金近10万元,通过举报查处制假案件180余起。工作信息公告制。在----日报及广播电台开辟了《质监公告》、《质监行动》栏目,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今年已发布《质监公告》8期,播放《质监行动》36期,共对35家不合格企业及28个制假窝点向社会进行了曝光。“三个重点”,即:根据----实际,将安全网、小轧钢、白酒、枣制品、渔粉、明胶等产品为重点,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根据产品定检和抽查情况,对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重点区域,认真开展专项整治。以涉及市场准入的面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为重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认真开展“四大战役”,加大对无证生产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有证企业的监管巡查力度;同时,对食品外包装标签标识进行了监督检查。以促进特种设备报检和计量器具定检为重点,推动检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抽掉3名稽查人员专门从事特种设备安全执法;设立了安全监察协管员和联络员;开展了气瓶充装、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危化品普查登记和专项执法活动,推动了特种设备的报检。截止目前,全市特种设备定检率达85%,报检率达92%,同比分别提高了25和62个百分点。开展了对“民用四表”、台(案)秤、电子计价器和医用计量器具以及公路、交通管理等在用计量器具的执法检查。查处了3家加油站利用遥控装置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坑害消费者利益案。通过执法,有力地推动了强制计量器具定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三项措施”,即:树立“大稽查”思想,市、县局上下联动,积极开展联合打假行动;与周边地市质监部门建立打假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公享;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并与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名优企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制假行为。今年,全市质监系统共查处制假案件517起,其中查处“地条钢”案件55起,查获“地条钢”1049余吨;查处食品质量案件97起,查处棉花案件64起;涉案货值940.92万元,共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三是以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载体,源头抓质量工作有了新举措。建立企业电子质量档案是落实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重要措施。我们成立了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总体部署。抽掉技术骨干,配备专用车辆,购置了专用微机,确保了普查建档工作按时圆满完成。全市共为1329家企业建立了电子质量档案。在开展企业普查工作中,注重把普查建档工作与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区域监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认真普查,摸清了全市企业的生产设备、认证认可、质量检验、计量检测、标准化采用等基本现状,并根据企业实际,实行了分级管理和分类帮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今年,共指导49家食品加工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帮助其跨入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为4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提供了咨询服务,从源头上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在我市抽查产品23批次,合格率为78.3%;省质监局抽查了45批次,合格率为84.4%,分别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三)坚持提高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们在全市系统建立了与企业联系制度,把质监工作融入到了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常研究制定了“三全措施”,即: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全方位服务。市、县局班子及市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分别与5—10家企业结成帮扶对子,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把脉会诊”,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质量、计量、标准化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具体工作中,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经济就是促进发展”的意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实行服务承诺制、上门服务制、限时服务制,并做到“三多”、“三不”,即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干预,多办事不讲价。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全市质监系统共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3800余人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190余项。其中,帮助京博集团等9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计量合格体系确认;帮助西王集团等5家企业被确认为山东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示范单位,8家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了国际标准认可证书;指导6家企业的11个产品通过了3c认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企业及市委、市政府的认可。被企业亲切的称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好帮手”。在今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解放思想抢机遇,破空破难快发展”大讨论电视会议上,我们作为全市惟一一个市直部门就服务经济发展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书记----×要求各部门向质监局学习。

(四)坚持抢抓机遇,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

今年是省局确定的“基础建设年”,是质监事业加快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搭建新的事业发展平台,增强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质监事业发展后劲。

一是集中力量,建设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检验检测区域面窄已成为制约质监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市局班子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克服资金短缺困难,采取协调市政府划拨土地减免一块,争取省局政策倾斜扶持一块,压缩经费开支挤出一块,实行分期付款缓解一块,加强建设资金管理节省一块的办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投资余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为11600平方米的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工程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力争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我们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棉花恒温恒湿实验室,按照省级实验室标准建设食品通用实验室。届时,我们的检验检测水平将有一个大的提升。

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设备资金投入,拓宽服务领域。今年,全系统共投资120余万元,购置了热能表、电能表检定装置和纱线条干仪、万米纱疵仪等先进的检验设备;开拓了“民用四表”、纤维制品甲醛含量等5个检验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检验水平。截止目前,全系统共完成产品质量检验4000批次,检测计量器具35000台(件),检验特种设备8000台(套),分别同比提高12%、15%和24%;完成棉花检验5.8万吨,同比提高28%。

三是进一步加快“金质工程”建设步伐。严格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投资18万元,建设、装备了“12365”质监热线和视频会议室,确保了与省局同步进行,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干部工作总结【篇3】

**市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

一、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20xx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今年来,全系统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制定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

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农业标准化工作受到省局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技术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万元,占总收入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质量兴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获优秀等次。**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开展了20xx年度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xx年度安徽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强引导和扶持。经过精心培育,**、**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名牌”称号。

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液化气充装市场,组织充装单位在《**日报》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四是积极为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建立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树立大质量观念,整合质量、标准、计量、监督等信息资源,借鉴、利用经贸、工商等部门信息,对20xx年全市质量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切实从宏观做好服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非金属矿产业及其产品质量状况的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为此专门作了批示。

(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

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础。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27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16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和《***风景区解说要求》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经过精心挑选和项目论证,将***、***、***和***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

三是夯实计量基础。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获准使用“C”标志。

四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xx年度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

五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编印并发放各类资料5000多份。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有68家企业80余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等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六是服务为先,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坚持诚信引商、服务安商,介绍引进投资项目1个,引资额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质监局引资120万元,也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

(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

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为将“两抓两提高”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的协调指挥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许可准入机制、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质量诚信机制和责任追究奖惩机制,制发了监管考核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措施。

既将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充实了监管力量,而且锻炼了队伍,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一个口子对外,避免了对企业的多头检查。新的监管体制运行以来,已全面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基本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39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对新十类食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对获证企业,继续加强证后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条件符合发证要求。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2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1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9起。

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前三季度,共抽查892批次产商品,合格755批次,合格率85%,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并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正确引导消费。

四是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1至10月份,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200多人次,以食品、农资、建材、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382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500余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在媒体曝光,市局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率先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查处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与经贸委、供电部门联手,切断小轧钢企业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地条钢生产行为。

五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建立了压力管道普查数据库,通过了省局验收。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安全大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检查特种设备538台次,立案查处29起,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引导企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做到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三个基本到位,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

干部工作总结【篇4】

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的指导下,坚持以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为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教育,切实搞好远程教育站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全乡上半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8000多人,党员494人,其中农村党员398人。现有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所,村级完小6所,村级小学2所,教学点5个,乡远程教育基地16个(其中,中心信息站1个,依托学校建接收站8个,村级播放点3个)。村级覆盖率达到100%。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工作:第一、为确保各站点正常发挥,乡党委选好配强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有责任心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技术管理队伍中。4月20日召开远程教育工作后,再次组织全乡各站点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二、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我乡远程教育站点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分别与村支部书记、学校校长、站点技术管理人员签订了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党政联席会上还明确了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工作组、驻村干部抓远程教育工作,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三、完善信息反馈制度。要求各站点技术管理人员每月上报远教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和培训工作信息,根据报送情况,乡远程办工作人员到各站点对设备进行简单维修7次,对于故障排除不了的,向县教育局电教站反映,5月20日由乡党委分管副书记、乡远程站工作员与县远程办维修人员一同到各站点检查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有故障的站点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远教设备正常运行。5月25日组织全乡干部、各村校支部书记和各站点负责人学习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组长贺国强同志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具体学习和深入思考。根据贺国强同志的讲话精神,会后要求参会的同志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今年年初至6月下旬,全乡各站点已组织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培训195期,共2286人(次),对中小学师生进行培训38期,共202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农村适用技术、农村卫生、计生知识、政策法规、典型经验、国土资源、防灾求灾知识和空中课堂等。

(二)提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使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一、确保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配齐配强。3月下旬,因工作需要,人事变动,乡党委及时调整各站点技术管理人员,明确各站点配齐1--2名技术管理人员。随后又给各站点配备1名后备远教技术管理人员,同时还在乡远程教育工作站新配一名工作员,具体负责全乡的远程业务管理,确保了全乡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站点建在学校的,以学校管理为主,双向服务。各站点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制定课程表,学生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培训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日,相互错开,互不冲突。规定各站点每周必须连续下载资源10小时以上,保证下载内容量达2GB。技术管理人员对下载的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列出内容清单告知村党支部,由村党支部从中挑选培训内容,列出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表告知站点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处向群众公布培训通知,各村干部负责组织群众前往培训。培训时,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培训,认真做好培训记录,建好培训档案,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为了使培训切实取得实效,乡党委在召开联席会议上,明确了乡领导和涉农、医疗卫生、国土、计生、林业等部门业务强、政治素质好的人员为乡远教兼职教师,专门到各站点进行实地讲解。

(三)抓好远教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开展。抓好示范,树立典型,重点抓好远教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立好标竿,是我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去年工作提出的新思路。全乡共有10个示范户和5个示范基地,示范户实行乡领导联系挂村指导,做好示范户引路工作。通过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培训,使他们从中获得农业科技信息,学到农业实用技术,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了致富途径,联通市场,积极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到目前止,我乡共有金秋梨、北方冬桃、板梨种植基地面积400多亩,单金秋梨年纯收入达10万余元;今年上寨村村民万晶同志管理的冬桃苗圃收入3万余元,稿白村的张承文种草养牛12头,养羊31只,稿桥村杨家培种草养牛23头,养羊32只,养鸡55多只,实现年利润1万元以上;下寨村优秀青年万继业同志运用远程科技养鸭示范基地半年纯收入8000余元。

(四)抓好农村远程教育,促进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较大促进,也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它把党的政策、中央精神有关法律法规和先进文化知识直接灌输给全乡各村寨家家户户,把基层党员干部头脑用理论武装起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执政水平得到增强。夯实了党在农村中的地位。基层党组织有了事实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实实在在的资源,党员带头管、带头干,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和提升,农民入党的积极性也得到增强,党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推进。远程教育让农村中小学校师开阔了视野,促进教研、教改、教学不断向高层次方面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

1、乡远程教育工作站没有专门的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地同步了解和指导各站点的培训工作。乡远程办人员其工作都是一兼多职,任务繁杂,影响了工作的督查力度和指导力度。

2、站点设备故障多,乡远程教育工作站工作人员因维修技术跟不上,不能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与维修,一定程度上造成远教工作的正常运行。

3、个别学校与村支部关系不协调,导致培训工作难以进行,达不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4、远教工作经费短缺,各站点拿不出钱来投入到远教设备的维护和课件制作中,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乡财政困难和农村经济薄弱,影响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下步工作设想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加大对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在乡内培养和建设水平高、技术硬、思想好的三支队伍,以便搞好站点设备故障的排除与维修,进一步把远程教育推向健康、稳步发展。

2、在课件开发上下狠功夫,深化培训工作,加大远教工作的宣传力度。

3、进一步完善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建设,用示范带动群众,通过“学、带、比”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4、协调好学校和村支部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工作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远程教育的作用。

干部工作总结【篇5】

20----年,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局领导要求,与兄弟市局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中存在自满和畏难情绪;二是在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中,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三是行风建设的基础还相对薄弱,个别同志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宣传工作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二、20----年的工作思路及打算

20----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局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按照省局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破空排难、加快发展,努力推动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丛大鸣局长视察滨州局时提出的“四个一流”(建设一流的办公环境、一流的实验室条件,实现一流的经济效益,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求,明年的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即“突出一个中心、搭建两大平台、强化三项重点、抓好四项保障”。

(一)突出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服务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第一要务,而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滨州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积极探讨和创新适应滨州特点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质监部门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搭建两大平台。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总体技术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尤其是对检验检测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明年仍然要下功夫,建设好----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真搞好新上项目的调研和论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专项基金的作用,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向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检验领域拓展。重点抓好食品通用实验室和棉花纤维检验实验室建设,努力达到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标准,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同时,搞好技术机构的资源整合,以市级技术机构为核心,各县级技术机构为紧密层,走多元化、市场化的路子,使技术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提高在检验检测市场上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搭建“金质工程”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上台阶。按照全拾金质工程”的总体要求,统一步调,搭建好“金质工程”平台。同时,在省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借助新办公楼启用的有利时机,提前打算,搞好规划,加快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达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建设市局内部局域网,并完成与省局对口处室的广域网连接,做到行政管理和业务信息的网上互传,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化。按照省局再造工作流程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和再造市局工作流程,真正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目标。

(三)强化三项重点。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战略仍然是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质量滨州,实现名牌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要求和《20----—20----名牌培育规划》,认真履行职能,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山东名牌”产品的争创上。进一步研究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对中国名牌产品目录的制定方向,将渤海活塞、魏桥创业、鲁北化工、皇冠厨业、中海沥青、冬枣实业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为其申报国家和省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力争到20----年底,实现争创“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5个的目标。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突出行政执法的龙头地位,切实树立“大稽查”思想,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将打假治劣、监督管理等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沿”,不留任何死角。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对获证企业进行抽查、检查、年审等方式,加强监管,并逐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获证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对不合格企业及其产品实行公告、通报、曝光、整改复查、责令停产、吊销证件、处罚、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做到后处理到位,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为生产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完善长效动态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登记注册率、定期检验率和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同时,加强与市政府及安全监察部门的勾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配合。力争实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零事故”,为建设“平安滨州”做出积极贡献。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促进名优企业发展壮大。完善打与扶、打与帮、打与治的三结合打假机制,将名牌产品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与名优企业密切配合,建立打假信息网络,为名优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抓好区域性质量问题的整顿治理。结合我市实际,继续将小轧钢、安全网、白酒、枣制品、鱼粉、明胶等容易发生区域性问题的产品列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突击性整治与常规性管理结合起来,为滨州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是强化源头抓质量。立足于市场准入,坚决“把好厂门”。紧紧围绕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管理,消灭无证生产行为;强化企业计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办理计量确认、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加快与国际质量管理接轨步伐,积极为有条件的企业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服务。20----年底,力争帮助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