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月度推荐: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集锦六篇

月度推荐: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集锦六篇

发表时间:2022-07-18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这篇《月度推荐: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集锦六篇》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解: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生:怎样计算平均数?

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