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荐]最好的教育读后感汇总12篇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3-17

[荐]最好的教育读后感汇总12篇。

慢慢的读书,我们可以从书籍中品到许多道理,作品是一本被大家公认的好书。您知道如何正确的撰写一份读后感吗?根据您的需求,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类书籍,作者郭力是一位智慧妈妈,她在书中谈到培养女儿月月的目标、计划和心得体会,女儿成长路上,妈妈的良好陪伴始终不离左右。这样的陪伴,成就的是,女儿以骄人的成绩和能力17岁全额奖学金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19岁同时为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并最终成为“耶鲁女孩”。

拿起这本书,端详着那赫然清晰的书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想起了与书名这句话。“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我非常推崇且践行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认为,父母对子女,好的陪伴即是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是好的陪伴呢?在我的家庭教育中,和作者郭力妈妈比较切合的,有几下几点。

首先,成为孩子人生启蒙之师。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职业和岗位需要培训和上岗证方可准入、从事,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难、需要不断学习的岗位,却是条件宽松和门槛低,不需要持证就能上岗,那就是为人父母。只要有生育能力的人,都能成为人父人母。可是,为人父母并不简单,当好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需具备知识、智慧、眼光,与孩子共同成长。

郭力列举了一些作为孩子启蒙之师应该懂得的方面,比如,从孩子的天性看未来,给孩子提供好的语言环境,善于发现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不强求孩子成功但要让孩子快乐,对于给孩子请家教的独特理解,等等。

其次,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要有目标和方向,长远的、大气的大目标,正确的方向,并且从尊重和爱孩子的角度。

读完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郭力对女儿月月每个阶段的培养都是有目标的,甚至是提前很多年就订好了目标,然后用理性的心态和做法帮助女儿一步步接近并达成目标。郭妈妈的目标是让女儿充分接受中西方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的人格、普世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

我对孩子教育培养也有大目标和大方向,除却素质、习惯、品格方面,在心智和能力层面,我希望我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好学与发问精神,多元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等。

第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

跟孩子的关系建立好了,家庭教育才有开展的基础,也才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常常仗着自己身材高大于孩子而对孩子施威,欺人,无法做到以平等的高度和视角看待孩子,自然在心里上也就滋生了不平等的居高临下姿态。

第四,情商成就孩子。

以前,我觉得这句话是空谈的理论而已。有了孩子之后,切实看到并感受到情商至于孩子当下乃至未来一生的重要性。幸好,我是个注重情商教育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是个情商发展不错的孩子。

除此,这些常规教育之外,作者还用了相当的篇幅写了关于女儿留学的种种以及解答了一些父母对于留学的一些疑问。这一部分,对于想要送孩子去留学的家长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每一个时刻,如若父母不缺席,且能进行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2

我们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们也提倡要给孩子“适合的教育”;

但实际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以上的加黑加粗概念成功引起我的关注,于是便有了下文。

这本书有五个章节:从减负谈起,呼唤“有限教育”;从区域入手,区域均衡是关键;从高考切入,改革要“以法育人”;从职业探讨,为好教师“正名”;从特教延伸,给力特别的教育。内容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勾勒了作者的教育行走与思考,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教育官员对教育的殷切期盼与坚定希望。其实我在看目录时做了心理筛选,只挑了其中两章来读。其一,对“有限教育”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读了第一章;其二,冲着作者为教师发声,读了第四章。读完之后,有鼓舞,有期望,也有失落。

作者认为的“有限教育”(或称“适度教育”):只干一件事,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依靠什么,和谁一起,这就足够了。教会学生做人、开启未来之门的基础教育所需要的知识也应该从未改变,或者说它的核心内容永远都不会改变。这些知识不会太多,但十分要紧。在仔细读了几遍之后,最初的感受是这样的教育真纯粹、简单、幸福。但是转念一想,我们这些曾受“过度教育”的教师该怎么试行“有限教育”,如何把握好这个适度,我想我们需要一些实例指导。我们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在平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用力“过度”,因为在没有得到指导培训之前,可能还会沿用老办法。

在作者呈现完“有限教育”的美好之后,对“过度教育”的批判是直指其技术化、神圣化和功利化。这一顿批判看得我好痛快,将如今很多教学课堂“秀场”化的现象扒得淋漓尽致;对教育“神圣化”的批判可是道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如今的教育背负着道德和政治的教化作用,可谓负重前行,走得异常艰辛,教师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却要疲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一句“教师也是普通人”看得我泪目,教师这份职业实在让我们承载了太多太重的社会道德责任。说句最心酸的话,社会弱势群体除了老弱病残、儿童妇女,还有人民教师,任何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唾骂、指责老师。很多教师即便把教书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也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当教师犯错时,也请善待和宽容,教师也是普通人,做着平凡的工作。希望社会能更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让教师活出自信、自尊和快乐。

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美好明天,也能让教师活得自信、自尊和快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3

什么是好的教育?唐江澎校长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优秀而健全的人格,以赢得未来的社会,造福国家社会。

在我看来,好的教育所涉及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并不是育分数,而是通过提升孩子的能力以及全面的发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考取多少分数都比不了的。分数只是阶段性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不要让分数埋没了闪闪发光的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责任,如果一味的追求分数,这样会忽视一些学生的成长。也许他们只是不擅长学习这方面,可以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老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的眼睛,多给学生增加自信心,多鼓励他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去感化他们。我要求自己尽可能的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抓住孩子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用爱温暖,向美而生。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小学生而言,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过早的.给予他们沉重的学习压力,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减弱,他们不会带着本该有的探索和好奇的心情,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发现学习的趣味。我希望我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不再担心他们离开老师会手足无措。只有从小将良好习惯的种子播种下去,培养他们自律自理的能力,为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畅通。

浇花浇根,这是自然规律,育人育心,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与花草树木相比,教育同样也需要有成长的沃土,播种浇灌,提供精神养分。信念如磐,坚持全方位育人育心,我们定能够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让教育回归“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本质。也许多年以后,我的学生并不记得我,但是在他的生活习惯和对事做人的方法论里,都有我引导过的影子。这样,我也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不辱没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为伟大的复兴梦添上了自己的一笔!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4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是将理论和实践、将东西方教育精华充分结合的理论兼实干型教育专家。他获得美国两所名校三个与教育有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作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和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校长,他领导该校通过9年奋斗,迅速成为当地名校,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他同时是一位优秀父亲,三个女儿皆在美国名校就读,大女儿大学一毕业即成功进入华尔街著名银行工作。他在全国进行过200多场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很多家长因他的引导茅塞顿开,教育孩子的方法发生了巨大转变。

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王老师对于中西方教育的深刻理解、在中国本土教育上的躬身实践和思考、身为人父的切身体验,都使他的教育思想深刻而独到。我热切而真诚地建议:真正爱孩子、关注子女教育的人,好好读一读王修文老师的这本理念先进、内容扼要、实用性强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很多中国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在黑暗中自己摸索。过多地在黑暗中摸索,会碰得头破血流,或者掉进陷阱出不来,或者走入死胡同,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如果能有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正确、宽广的大路,我们就该用心拿起它,把它举得高高的,照亮前进的路。王老师的这本教育书,就是这样一盏指引家庭教育的明灯。幸运和机会就在眼前,您得用心抓住!

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教育家真正的成功只可能体现在“知行合一”这四个字上,古今中外向无例外。修文的“知”乃是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打下的“真底色”;修文的“行”乃是他近二十年如一日如此专注地把一所承载了他全部教育哲思的学校从默默无闻带向声名显赫的“真实践”。当然,我私底下还希望第一时间从他心血构筑的字里行间搜寻我见过的三个美丽、出色女儿成长的“真经”,听听他大女儿先是怎样敲开华尔街大门的……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5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一个书名使我第一直觉就想起:近来媒体日愈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这估计是一个最缺乏父母陪伴教育的儿童群体了。当然,读完书后我知道,书里面涉及的儿童教育内容比较深入而有针对性,并不单指父母不在旁而造成的养育缺失。

在生活条件日渐富裕的今日社会,家庭教育成了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全方面发展、成为我们期望中的人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刚刚好呢?我想,这是大部分为人父母在养育儿女过程中一直不懈追索的一个主要思考。对于子女,疼爱是难免的,但又担心过于宠溺会造成孩子个性骄纵,自我中心;要是严格呢,又怕过于严苛会束缚孩子的天性,甚至导致叛逆和反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而这部作品最后的质量如何,考验的是父母的功力和水平。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也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在孩子的性格底色中所铺就的一切,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要成就这门艺术,需要父母对细枝末节的观察,需要百折不挠的耐心,需要细致入微的细心,以及等等等等。

现下,有些父母总以世俗的成功标准去衡量孩子,教孩子不要与他人攀比,而自己去暗地里拿自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进行非理性的比较,才造就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老婆、别人的老公)”成了可笑的事实。其实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起跑的快慢只在短跑中有较大的影响,而人生绝不是一场短跑比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应该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讲求的是耐力毅力,跑得快不是王道,跑得远跑得长久才是制胜法宝。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去引导他们发掘自我。所谓的“好”都是外界给的一些肯定:成绩、学校、面子、名气、薪金……他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就是向其他人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整个社会的大趋势都是如此,家长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其中,孩子自然也会随着家长的选择走。否则可能会面对很多的不认同,很多的质疑和不理解。

我很赞成作者郭力说的,教育孩子要从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和帮助,时时以身作则,从生活细节从小时培养起。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你想要培养一个独立聪明、坚强勇敢、善良有礼、有情商有能力有担当有胸怀的人,当然,如果你对要不要送孩子出国有纠结的话,看看《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或许还是挺合适的。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6

今年寒假在家,我读了几本书,其中《爱的教育》读过之后,让我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以一个小学生的角度,通过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位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小学四年级的十个月的校园学习,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这部书的每个小故事都充满了爱,处处散发着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感恩》《母亲最后的话》《吵架》有父母对孩子质朴无私的慈爱;《小抄写员》《六千里寻母》有孩子对父母尊敬眷恋的热爱;《从格拉勃利亚来的新同学》《我的女老师》感受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无微不至的关爱;《感恩》《父亲的老师》体会学生对老师感恩在心的敬爱;《牺牲》展现姐弟之间纯净喜爱;《清扫烟囱的小孩》《卡隆--我的好朋友》体会同学之间纯真温暖的友爱;《爱国少年》《少年侦探》《少年鼓手》刻画对伟大祖国忠贞赤诚的深爱;《要学会爱别人》教育我们对陌生人要有温情善意的博爱;《78号囚犯》《畸形儿》提醒我们对病者、弱者要有宽容怜爱;《爸爸的陪护人》感受无所求无所望的大爱。

一个个小故事吸引我捧起书本,废寝忘食,在纸墨书香中跟随安利柯去学习,生活;在深深感动中体会人间大爱!让我对父母,老师,同学有了新的认识,感受以前忽略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爱身边的每一位亲人朋友,爱祖国爱社会,感恩他们的每一份付出。也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他人,传递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照亮我们,勇气的未来!爱就在心中,相信就会存在!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7

暑假期间,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此书最大的亮点是:引用别人的材料,材料的光芒比作者本人的更耀眼;只有属于别人的思想才是有分量的,而那些属于自己的全部是废话。这种拼盘文化,很适合饥饿者速食。

本书确实提出一个很好的教育思索命题,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都应该深入思索的命题: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理应当从教育对人的长远影响角度来评判。某国的教育应当属此例——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精神。这种人本教育既不忽视生存的需要,也没有把生存当做生活的唯一和至上。它把人放在了知识之上,重视人,人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主体;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的发展服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达成人的梦想。从教育的长效来看,孔子的教育是最成功的,他周游列国十数载,四处碰壁,只好把实现理念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当时,他也未必十分热衷的推销自己的理论,因为从接受的角度来看,一个四处碰壁的理论肯定吸引力不强。

孔子的弟子三千人,优秀的有72人,优秀率仅2。4%,但是他的学说却深深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恐怕这一点连孔子本人都没有料到,就算孔子自己生前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看来,衡量一个教育的好坏成败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的理论方法若是被人接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逐渐发扬光大,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谓“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以发展人各方面独立性的教育”。

生活的独立性、思想的独立性、情感的独立性、习惯的独立性等等这些标志个体独立意识的教育。面对一个受教育者,让他首先成为一个精神的强者,然后成为生活的强者,最后,他让周围更多的人都变成强者。所谓的“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不管怎样都不应该是思想上的精神傀儡,必须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人,一个独立思考、播撒思想的人。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育者有责任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可是我们千万别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大恩人,大救星,似乎没有老师学生就不能长大成人了,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记住,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终究会长大成人,会成为独立的有想法的`个体,培养创新人才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8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让人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许许多多问题都可以在爱的暖流中溶解。这是我读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后最大的感受。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书中描绘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把我深深感动。

小说的主人公安利柯是四年级的学生,他的现实生活,就像一幅精彩的连环画,每一篇都闪耀着爱的火花。这些火花绚丽多彩,有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怀,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帮助……安利柯有很多朋友,有身材高大、乐于助人的卡隆,可爱活泼的安东尼,聪明帅气的戴洛西,身有残疾的克洛西……他们都成长在爱的怀抱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也是无处不在。爱是我口渴时,妈妈递来的一杯清茶;爱是我成功时,爸爸为我竖起的一个大拇指;爱是我失败时,老师给我的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我跌倒时,路过的大姐姐的一次搀扶;爱是我给灾区小朋友的一份捐赠;爱是我借给同学的一块小小的橡皮……我们要懂得感受爱和回报爱!

爱是一轮明亮的月亮,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片光明;爱是金灿灿的太阳,让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爱是一汪清澈的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爱的教育》用浓浓的爱意,给我们带来一片美丽的天空!亲爱的朋友们,爱在指缝间,伸出手便可奉献爱!它比珍珠更圆润,比水晶更名贵,比糖果更甜蜜,比群星更璀璨,让爱之河永不枯竭。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9

2009年暑假前参加了校本培训,内容为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其中每一篇的第一个教育细节都是这一部分的总论,即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个分别的总论。然后各篇的分论点各自独立成篇。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常读常新,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反过来指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教育行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在通读全书之后,还是觉得本书在编排体例上可以构建的更加完善。当然有可能因为成书出自多人手笔,在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个人觉得本书四个大的方面: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可以加以整合,比如做人篇统摄全书、做事篇和交往篇可以加以整合,甚至可以将学习篇中关于人格养成部分归入到做人和做事篇中,学习篇中重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样本书的结构更加合理,重叠部分可以避免。还有就是可以考虑将做事篇编排在做人篇之后,因为做人和做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学习,而学习篇放在最后,有了前面的做人基础,做事的锤炼,学习应该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孔之见,遗笑大方。可能由于出书的快速,书内有不少错别字未能校对出来,不过这对于全书而言只是白璧微瑕。我之所以这样挑剔,是因为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不仅老师来看这本书,让孩子们即学生们还有家长们都来看看,提高自己反省自己,沟通认识,达成共识。而如果要让孩子们来读此书,就应该校对更为精良。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我非常推崇且尽力去做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个人认为,父母对子女,好的陪伴即是好的家庭教育。

怎么才能算是好的陪伴呢?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言行就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但是,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好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需具备知识、智慧、眼光,并且不断的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次,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要有目标和方向,长远的、大气的大目标,正确的方向,并且从尊重和爱孩子的角度。

读完文章我发现,作者郭力对女儿月月每个阶段的培养都是有目标的,甚至是提前很长时间就制定目标,然后帮助月月一步步努力接近并达成目标。目标是让女儿充分接受中西方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的人格、普世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

由此可见,对孩子教育培养也有目标和大方向,除却素质、习惯、品格方面,在心智和能力层面,期冀孩子具备创造力、思辨力、好学多问,多元化知识结构等等。

第三,要和孩子多交流,从小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愉快的关系。通过文章可以看到作者可以和孩子一起“疯”,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常常仗着自己身材高大于孩子而对孩子施威,欺人,无法做到以平等的高度和视角看待孩子,自然在心里上也就滋生了不平等的居高临下姿态。

第四,要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孩子天性中最根本的东西,然后根据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对孩子的教育她总能做到适度,既不过多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她总是陪伴着孩子,不帮孩子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一直在关键的时间和节点陪伴和引导,而当孩子可以独立地走下去的时候,她挥手祝福。这也许就是她说的关键时期的陪伴的真正含义吧。

郭力的陪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独舞,只有教与学者默契配合,才能更好的进步,只有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如果用大树比喻父母,那么告诉孩子,无论将来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大树那就是我们,我们永远在这里等待,这里永远是回家的路……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在假期里我读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但作为家长,我更关心我们中国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

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父母课堂》告诉我们家长许多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案例,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做的。今天我读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文中作者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理念。但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可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自己做生意,常常忙的顾不上孩子的学习日常习惯。我心里也感到有愧于孩子。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再忙,也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因为在陪伴和相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为何突然觉得孩子和父母越来越不亲近,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缺少陪伴,缺少与孩子沟通的表现。我们家长忙着挣点钱,没时间陪孩子。说到底,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我们家长问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后悔。让孩子把以前缺少的爱找回来。也希望其他家长也能够尽量多些时间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