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育理论读后感1000字

教育理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6-21

教育理论读后感1000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理论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1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究性,全员性。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2

《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有幸阅读了由杨立梅、蔡觉民主编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书中从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生平事迹、音乐教学研究的曲折过程以及其研究成果的多次验证、反复实践、最终获得大众认同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先进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从理念说明、真实案例剖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合作者而不是受害者,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其中对体态律动的描述尤为细致:如要通过感官刺激学生,体验律动的同时有利于增强歌唱的兴趣;体态律动注重发现式教学原则,即不必过多解释而注重创设情境活动;教师要不断按照实际扩展内容增加体态律动的变化和难度(体态律动的即兴性)。这样的教学不是以熟练的内容和完美的结果为目的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发现。

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成为合作者而不是受害者,充分说明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结合音乐学科性质,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是教和学的前提,学生尊重老师,才能学得踏实,教师尊重学生才能教得舒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我想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不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因此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做朋友,构建平等亲民的关系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尤为重要。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始终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是学生,是鲜活的人,要遵循其发展规律设计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量体裁衣,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教的愉快。我所教授的学生均为低年级段儿童,这一年龄段孩子,活泼多动,模仿力和可塑性都很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更适合采用生动、活泼、具象、灵活、多样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通过感官刺激,能够更快激发学生认知的本能与潜力,利用其好动的特点,把动作(体态律动)作为阐述音乐的和表现音乐的工具。

第三尊重学生兴趣爱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一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他们对游戏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正式利用这一点,达尔克罗兹针对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了关于游戏说的指导思想,对游戏说赋予更高层次的要求与追求,音乐游戏要富有音乐性,要集节奏、音高、速度、强弱等音乐要素为一体。

二、 以提高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

   达尔克罗兹指出:通过体态律动训练学生的大脑、思想、身体和感觉器官,注重精神和身体的统一,以开发培养学生反应力、注意力和控制力等多种能力为目标,他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过程,又是社交过程,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自然状态,是轻松愉悦,寓教于乐的活动。这使我想到,在教授歌曲《小红帽》时的情景,教师请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并根据音乐的变化用身体动作作出适当的反应,如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弹奏歌曲,学生用小狗跑、袋鼠跳、小乌龟爬的动作分别表现快速中速和慢速,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歌曲,学生用大皮鞋呱呱叫和小猫走路静悄悄分别表现音强和音弱,教师在不同的音区弹奏歌曲,学生用大象走和小鸟飞表现低音的沉重和高音的轻巧等等,我想:如果没有相当的控制力、注意力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孩子们是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的,值得肯定的是,孩子们一定会完成,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游戏式的活动。

三、 以“发现式”体态律动为教育原则

达尔克罗兹注重发现式教育的原则,即不必过多的解释而注重创设某种情境的活动,体态律动又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它强调学生学习音乐,要调动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是一种带有身体感觉的通感体验过程。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经过一段时间已经熟悉了现有的体态律动,久而久之往往变成了机械的动作、自动的、简单的重复,学生容易变得注意力不再集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按照实际扩展内容增加教学的变化和难度,使学生永远保持新奇感,发现式和即兴性的教学方式应同时作用于音乐活动中。

读到这里使我想到了每天音乐课一开始都要进行演唱的坐姿歌,这个环节是课堂常规,通过演唱规范学生歌唱的姿势,对此我深有感触: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对歌曲的演唱确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实施了数个星期以后,我发现学生演唱状态不是像刚开始这么积极了,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歌声油腔滑调,明显带有习惯性和应付性……,由此引起我的思考:这样的演唱毫无意义,教师应给予学生保鲜剂,始终让其保持新鲜感,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我想: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其中活动的即兴性又是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手段,我所承担“即兴式体态律动对歌唱教学的影响与研究”这一课题正是贴合了这一点,通过活动中音乐要素的不断的变化呈现、再变化再呈现,由“我知道”到我“体验到”,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重点,通过探索启发,在层层递进的即兴式体态律动中有不同层次的体验,发现歌曲难点,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化解,根据上述事例我调整设计如下:唱会《坐姿歌》——两周后在钢琴上移调唱——根据歌曲音高特点加入体态律动演唱——加入速度和力度变化演唱——划分乐句分句边走边唱——变换节奏灵活改变体态律动演唱——自己编创情景进行边演唱等等,总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体现多种能力,使他们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体验和探索。

以上是本人阅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小感悟,有不当之处还请评审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大计以师德为本,而师德是我们教师的灵魂。

学习了《教师道德修养》读本的这本教育理论书籍后,其中的内涵尤为深刻,作为一名热爱事业的教师来说,是深受启发的,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德理论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实践部分,汇集了上海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崇高的师德风范,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他们是我们职业道德规范的楷模,还有的是年轻的教师,他们是我们道德规范的榜样。因此,此书是我们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师德建设方面值得学习和探索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我体会很深。

所谓师者,是指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人,因此任何一个可以做别人榜样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榜样。

一个学校培养的都是对社会有益的各种人才,而我们老师则是这些人才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正是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使得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师德,我想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师风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作风。近些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都在逐步的来加强业务素质和提高各自的个人作风,如我校提出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规划,要求我们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树立什么样的形象等,可以说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师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也在起着变化,师德师风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关心,这在我们非班主任老师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这将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有可能就会出现心灵扭曲的现象。而有的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味追求玩乐,这样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有的老师则是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随便应付。有的老师缺乏奉献精神,工作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等等。这些不良的师德师风都是我们当老师的应引以为戒的。

因此,为了能让我们的师资队伍有一个高的要求,为了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能够培育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所有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形象,真正无愧于我们教师这一职业。

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4

今年寒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同时,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汲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5

教育教学理论读后感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关于教育和教学的系统理论,它是教育科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我认为,这些理论中包含了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体系,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阅读这些理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巨大作用。

首先,阅读这些教育教学理论,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而教育教学理论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也有很多深入的探讨。比如,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风格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极为珍贵的。

其次,教育教学理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在读到教育教学理论的时候,我发现其中多有一套系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模式,这套模式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确保教学过程高效且合理。值得提到的是,在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时,我们也要严格实行评价与反馈环节,这样才能知道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还有优劣势的认识更为合理。

最后,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之后,我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个体心理和认知方面的知识,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对于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进行理解时,其实我们也需要用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而我目前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对于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提高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事情。在读完之后,我们得出的不仅是基于经验的思考,更可以根据科学的理论结论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实施。相信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得到长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