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电影八佰观后感热门八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27

电影八佰观后感热门八篇。

怎样才能真实地表达作品名中的感悟呢?在闲暇之际,我们都喜欢去电影院观看精彩的电影,而观后感往往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观后感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进入作品所展现的世界,写下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干扰,提高写作效率。希望这篇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的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接下来的内容非常重要,请认真阅读!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1)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影片,作为历史老师,我一个人去看了这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守卫战为题材的影片《八佰》。

关于战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我想但凡有些历史常识的国人都是有些印象的,在这场战争中,四万万同胞举全中国之力,历时14年之久,终于赢得了这样一场看似必败的战争。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牵制了二战中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但是在这场浩劫中,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影片中,黄晓明所扮演的角色说了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输赢,我只想这场战争早日结束,让更多的国人不要再受到战争的磨难”,可是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哪里还有国人一说。先于上海沦陷的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无不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流离失所不在话下,甚至成为生化实验下的牺牲品,妇女沦为慰安,孩子从小接受奴化教育……试想推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多么可怕是事情,哪里还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庆幸的是这场战争我们是胜利了,才有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才有了国人的平安喜乐……

回到影片本身,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点:一个是苏州河两岸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租界区的歌舞升平和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血肉模糊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欧豪所扮演角色的转变:从一开始企图从水路逃离到对岸、连扳机都扣不动的懦弱小伙,到后来为了守卫旗帜不倒而英雄献身。

还有一个就是贯穿于全剧始终的一匹白马:这匹马的出现是由一个小意外而引出,在如此混沌的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不得不说很惊艳。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受到惊吓,白马在苏州河畔一路狂奔,也曾受伤,但它始终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团座谢晋元与日军指挥官的会谈中它还充当了门面担当的角色。甚至在结尾处,在这场保卫战落下帷幕之后,它在一片废墟、满目荒凉中再次冲出……虽然我觉得它抢了“小湖北”的戏份,但是还是想给这一幕点赞。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比如那些绑着炸药的终身一跃,比如赌场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比如何香凝先生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之际将妻子的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撤离中被射杀的士兵时拿出自己的枪进行反击;比如赌场老板蓉姐,用斧头砍下柜门,拿出吗啡给到伤员……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2)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和祖国的伟大。

这是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400多人抵抗数以百倍的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他们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尽管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战士们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告诉身后的四万万同胞,我们没有挫败,中国还有希望。这便是令我感到震撼的影片——《八佰》。影片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互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一种心灵撞击。

影片中被苏州河隔开的上海租界和四行仓库,一边是热闹的繁华,一边却是令人战栗的荒芜。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不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场面是一个战士身上绑满炸药,留下血书,跳进日军的铁甲阵中,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前赴后继,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姓名籍贯,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娘,孩儿不孝了”,直接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好一会儿,我才咬着牙止住了悲伤。自古忠孝两难全,总有人英勇就义是为了换取更多人的幸福安康,疫情中的白衣天使、灾难中的逆行者……他们和这些战士一样,都是真正的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不能挺起脊梁负重前行,但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要对这些为了“岁月静好”而努力的英雄们说一声谢谢!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唯一没有结束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壮大的进程,唯一没有停下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我们青少年要拿起学习的武器,刻苦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将来报效国家。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3)

同学们,你们看过八佰吗?今天趁着弟弟去姥姥家,我和妈妈还有爸爸去电影院看了八佰。

这里面主要讲的是在以前日本鬼子攻打我们中国的时候。侵略我们上海的时候,当时我们武器并不发达,所以整个上海属于我们的只剩一个破器的工厂和一个租界区。在工厂里面只有几千个是我们中国兵,其余的部分都被日本鬼子给占为己有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打完第2次仗之后,我们的士兵只剩下800多个了,谢团长跟日本鬼子的团长见了面,日本鬼子里面的团长。要求跟血战团长决一死战在。当日晚上。他们会用最厉害的冰雹去攻打我们中国的最后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是那个破旧的工厂。当我们中国士兵听到消息之后。一个比一个踊跃,昂首挺胸冲在前锋。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我们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医生们也是跟这些解放军叔叔们一样,不管有多危险,都是第1个冲在前锋的人,我感觉他们非常厉害。在这次疫情里面他们团结一致一起去,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把一个个病人从死神的手里救了出来。他们都是英雄是白衣天使,钟南山爷爷曾说过:“医院就是我们的家,如果现在我们不冲上去的话,谁还会冲上去呢?

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导演,用最简洁的空间重建,即实现了对整场战役的全方位还原,解决了战争片最困难的微观战场与宏大叙事之间的矛盾。这样举重若轻的结构,甚至连《敦刻尔克》也无法做到。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就是从逃兵的视角进入的。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场。几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其实是第一营,为了对外营造仓库内有一个团的守军的假象,在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这些人中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这场特殊战役的洗礼,成为热血写就的“八佰”。

看了这个电影,我深有感触,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可以胜利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4)

扬中华之魂,明爱国之志!

9月7日周一,八·十中队的同学们来到了电影院,一起观看了一场爱国电影《八佰》。

最近非常热门的这部电影,讲的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之后,三十余万国民党军撤出了上海,仅剩400多名将士镇守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谢团座为了鼓舞士气,对外号称士兵有800人,于是就有了“八百勇士”的名字。这400名勇士坚持不懈,勇敢坚强,坚守阵地十多天,与日军鏖战之后冲锋过桥,撤退到了对面的英租界。

剧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名名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的舍生忘死,坚强不屈,让队员们非常的感动震撼,战场上鲜血淋漓炮火纷飞,残酷而又无情。作文队员们深刻的理解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我们的革命先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以后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祖国的新栋梁,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5)

这周爸爸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八佰》。这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国民党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不到400名的战士,却对外号称800人,死守上海四行仓库,誓死抵抗日本侵略的故事。影片场面悲壮,情节引人入胜、让人热泪盈眶。其中两个情节最令我感动。

一是背炸药包跳楼。眼看四行仓库的西墙就要挺不住了。一名军人将身上装满炸药,走到一名老兵身旁,对他说,如果你能活着,就将这张纸条送到我家,上面写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说完便爬上窗台,纵身一跃。跳下了楼,那一跳,没有带着丝毫的犹豫,满是悲怆和壮烈。只听下面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枪声消失了,进攻瓦解了。

二是血肉之躯护党旗。军人们执意要生起党旗,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形下,这可是对日军极大的侮辱。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毁了四行仓库,果真第二天清晨,旗刚一升起,就听见了从远处传来的轰鸣声。那是日军派来的轰炸机,它一次一次俯冲下来。向党旗升起的地方疯狂扫射,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党旗。即便被打得浑身是血,遍体鳞伤也不肯放手。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被现场直播的战争。它以苏州河为界限,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这场战斗是淞泸会战的最后一役。团长谢晋元,明白这一站的意义,敌我战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悬殊,且易守难攻他是四家银行的合资仓库。有大量食物军用级医物储备,仓库附近还装有30万立方米的巨型煤气罐。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不敢轻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强为避免战火波及租界,强迫国军指挥部命令谢晋元撤退。尽管谢晋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战的决心,但军令难为。

10月30日当晚,800壮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电影的结局就定格在冲桥的这一幕。

他是一个看了就让人忘不掉的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800壮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凶残狠毒。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向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身上那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6)

《八佰》在上映后热度不减,前两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这部电影。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但那些动人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这部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四百多人对外号称八百壮士,用智慧、勇敢、鲜血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奔跑的白马

这匹白马在影片中总是在奔跑,洁白的身影和周围黑暗混乱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匹马就像是每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于多么“黑暗”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洁白”。说起白马,也会让人想到三国中的赵子龙。小湖北将端午幻想成赵子龙,将八佰军团阻敌的现象当作护国行为。多次穿插白马的奔驰,就是暗示“希望”依然坚挺的愿望。

保护旗帜

尽管知道升起军旗会遭到敌人更猛烈的攻击,坚守会更加困难,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升旗。日军飞机低空俯冲,子弹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帜就要倒下,将士们不畏牺牲,把肉体之躯暴露在敌人强悍的军机下,用自己的双手顽强地支撑着,将满是弹孔的旗帜高高地扬在了四行仓库的楼顶。正是因为壮士们迸发出的超强信念、无惧无畏的精神和前赴后继的决心,才让敌机大减嚣张气焰而撤去。即便牺牲惨重,输了性命,却激起无数国人的爱国热情。

冲锋过桥

谢晋元接到命令要撤出四行仓库,但过桥就意味着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关键时刻,他带领几人首当其冲,引出敌人主力,为大家打掩护。在被日军无情的子弹打中四五枪后,他支撑着手边的枪跪在地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赶快过桥!记住,活着就是胜利!”看到这儿,我不禁留下了眼泪。过桥的意义不在于生与死,而是要留下国人对抗战的热情,唤起他们对抗战的决心,当国土被践踏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一个观众。

这部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学生,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先辈的流血牺牲。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7)

电影还没开播就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一个叫“平原公子”的一篇“为什么要抵制《八佰》?”的公号文章对电影先开炮。文章论述核心是88师师长孙元良是个逃跑将军,行为不点,企图强奸前来慰问四行仓库的女学生,而且他还大发国难财,把一部分慰劳物资变成现金转给他老婆。然后管虎放着真正英雄谢晋元的后人不管,去拜访孙元良之子——秦汉,被作者视为恶臭营销,要坚决抵制《八佰》。这篇文章反响极大,阅读量十万加,底下的评论也是一路喝彩,仿佛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之后作者又相继写了一系列文章,“淞沪会战为什么惨烈”、“依旧反感《八佰》”等,以示态度之坚决。揭开底裤,每个人都是臭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国民党军队是不是抵抗了4天?是。

陈树生是不是抱着手榴弹跳向日军?是。

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是不是升起了青天白日旗?是。

这就够了。如果是抱着看记录片的心态,那不用看了。如果是看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电影,那真心推荐你,不要错过。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真实的八佰历史是,英国人不想得罪日本,士兵们过桥后就被关押起来,谢团长在租界被刺杀,八佰的幸存者们一直也未得到公正的待遇。还好有这部电影,结果电影一出来又被小粉红们围攻,也还好有这部电影,他们不会被忘记。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导演管虎说:“那一天,三万多人在对岸看。开始盲目的看客多,随着战事加剧,都亲了,都是自己人,开始投入,开始悲悯”。的确,最开始租界人民在面对日军入侵时是这样的,于是视角放在了对岸麻木的民众身上。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外国租界的灯红酒绿与上海仓库的刀光剑影形成对比,这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吧。

陈数生绑着满身手榴弹,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看到的是他义无反顾的背影,猛然纵身一跃,跳进日军钢板阵,炸得敌军血肉横飞,只留下八字血书一封: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战士纷纷效仿,没有一个人在喊口号理想,喊得都是爹和娘,毕竟他们也都只是孩子,可是却没机会再有别的身份了。于是日军未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国人燃放烟花庆祝,外国人也在一同欢呼着,何先生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后来会长要给像孤岛一样的仓库需要与外界有交流,于是派出人顶着一面外国旗帜去送电话线,一个又一个人报名然后失败,大家都在劝他们回来不要去了,后来看管赌场的混混也有所感,对着军人遗像拱手致敬,与老板告别后就跟着公交车带走了,之后的动作一气呵成,扔衣服、束头发、按手印、跑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热血自由。“巴蜀商会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弟子从小跑得快,愿意一试!”动作利索地刀削拇指,按好红手印把刀插在会长面前就往桥上跑,中弹也不回头,而这一跑,有去无回,身陷血泊。“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啊,专诸要离是也!”

我觉得国旗当是最强烈的意象,哪怕知道升旗就会被日军袭击,但战士还是决定升旗,升给对岸看,升给敌军看,升给全世界看,升给自己看。我们还在,中国人还在,中国军人还在站在这里,一步都没有退走,中华不亡,中华民族必胜!为了护住国旗,战士们相继倒地,堆成一座小山丘,国人无一不哭泣,于此同时也唤起了游走四面八方的方先生与更多人的良知,他们不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从最初隔岸观火的“吃瓜群众”,变得开始牵挂对岸战士的命运。时刻通过望远镜关注仓库情况,最后愤然拿出猎枪站在阳台射击的教授,劈开柜子捐出吗啡的赌场女老板,歌女伊娃李捐款被说嫌话,但她说,我父亲是中国人,人群中的小女孩向撤退的战士们敬礼,最让我身临其境的是一只只手伸过铁门迎接枪林弹雨中冲过桥的战士,他们的民族意识在慢慢觉醒。

而白马几乎像小说中一样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开始它被关在马厩里,后来在一片混乱中跑出仓库,它在阵线前策马奔腾好不自由,回到仓库后载着团长去和敌军首领谈判,最后战役结束它轰然带着血出现在仓库前。除此之外还插入过两次古战争中,骑着白马的京剧武生单枪匹马对阵敌军的千军万马。我认为这匹白马和人的成长历程有些许契合,本来都只是些普通百姓,却被迫充军卷进战争,所幸他们最后都从惊慌蜕变到勇敢,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特派员说,这些人的热情,不会改变战局。国府将这场战斗定义为笑柄,于是这场战争注定失败。那这有什么意义?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历史会记住这里,记住这些人。谢晋元说,“这场战争我们败了,因为我们的名族病了,但是对面的人看到了,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唤醒更多的人,活着就是胜利!”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书写历史。

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会飘扬在富士山头。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不,他没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电影八佰观后感(篇8)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首档电影《八佰》开播,在好评如潮的促使下,和家人晚饭后便去电影院观看。看过之后,震撼之余,我认为有必要写下这观后感,记录下这种心境。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当时与日军正面作战的国民党军队为守住上海最后防线,在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隔着一条河,一边烟火,一边“烟火”,两种不同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及真实的战场景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每每一到晚上,在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灯火通明、热闹繁华的景象,是他们心里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仓库里面的军人在四天的战争中不断的经历生离死别、战争的摧残,每一天都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战士便是端午和老铁,端午和叔叔、弟弟刚到上海,突遇敌军后四下逃散。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眼睁睁看着叔叔老葫芦被杀,那些舍身赴死的战友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现在退缩,必定无家可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地扶住即将要被敌军摧倒的旗帜,那怕已受伤却不自知。他胜利的一笑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最后的坚持给了战士们巨大的鼓舞,也让敌军看到了我们战斗决心,对岸的每一位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深受感染。老铁是一个没两把刷子却爱吹牛的“小人物”,真到了战场上却是个“贪生怕死的瓜怂”,明明是个大块头却吓得像个小姑娘抱头痛哭,每每需要他向前冲时,他总是退缩,害怕牺牲。在看着一个个战士,立下投名状,背上炸弹,从楼上纵身一跃以炸毁敌人破墙甲车的壮举后,激发出了其血性,在最后战友撤离时选择了掩护后方的“敢死小队”,唱着《定军山》迎接死亡。

英租界的人们先是“隔岸观火”,后来看到四行仓库的每一位战士的英勇壮举后,心里的爱国之心便被唤起,在最后部队撤离到租界时,那一双双通过铁栏伸出的援助之手便是中国人民“醒”来的最好证明。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新冠疫情。在疫情中,那些为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亦是战士,感恩他们的付出,同时在此次的疫情之战中我们全中国团结一致,赢得了这次疫情的胜利。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当铭记先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而流下的血泪和艰辛的付出,不忘国耻。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