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毛概观后感十四篇

毛概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0

毛概观后感十四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毛概观后感十四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毛概观后感 篇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颇有感触。1930年1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其中明确指出方针路线:“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并指明一味单纯的四处游击是错误的,没有出路的,是消极的,是对中国当时形式没有正确的认识的——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

强调“主力红军多不是本地人,和地方赤卫队来历不同。如果规模小,领导不健全,恶劣环境处理不好,容易失败。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环境越恶劣,队伍越集中,领导越坚决,团结内部力量,对付敌人。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好分兵游击,领导者也不如在恶劣环境时的刻不能离。”指出中共红军主力迫切需要一个根据地的情况。

而后对中国当时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剖解,通过四点概括了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与反动统治阶级的“弱”,部分党内成员对党的前景的消极悲观思想,对反动统治阶级力量的夸大认识和对其内部矛盾的忽视,中国当时军阀混战和工人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由简入深的分析了当时的各个阶级的情况以及中国当前形势。

后又由两封写给中共**的信中,详细的分析了当时中共自身的情况以及中共周围的形势,并积极鼓励大家不要消极看待党的前景,要理性的认识到当时困境中出路和机遇,并借由敌我双方的详细的兵力部署对比以及对消极的中共通告进行详细分析解说,意在帮助党清晰的认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借由正确的道路路线发展党的力量——'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

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动员了许多人。'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

公开争取群众,密切对付敌人。

这不仅是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讨论,也是对当的未来路线和政策的建议。表现出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思想的强烈肯定,坚定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为党指引了胜利的方向。

毛概观后感 篇2

从腐败中看官场潜规则

拜读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问题的调查与治理对策》,感受良多!作者围绕腐败二字,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揭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腐败现象开始滋生蔓延,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到斗争下,取得了瞩目的成果。然而,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任务依然繁重。

“千里来当官,为了吃和穿”默默地埋在很多想进办法进入官场的一代青年的头脑中,从而踏破了公务员的报名的考试门槛。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之所以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它们有很好的工资和福利。这恰恰反映了官场新的主力军为了吃好、穿好、住好而冲进官场,背离了基本价值观!

这种心态也注定了他们中的许多人走到了尽头!也正是很多人抱有“来享福”的念头,把“卖官鬻爵”的风气越推越热。公务员的考试除了考察应试者的智力,更要考察每个人的“财力”。

智力水平不高也无所谓。财力可以弥补这一点!这私下大家都懂的道理,堵塞了不少抱有宏大志向的穷书生的晋升之门,却为有钱有势的平庸之辈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才发文招录领导子女”,事件也**地暴露了官场的择才中的一道标准。

所以,要堵住**的根源,首先要在招用公务员这个环节上把好关。

为什么国家经常提议打击腐败和罪犯?有些人喜欢冒险?其实,除了侥幸心理外,还有一个厚厚的人际关系网来保护自己的行为。“在中国官场,谁不腐败,谁就是孤家寡人”,谁不懂这些游戏规则谁就会被踢出局。

这些硬道理在他们踏入官场的时候就被周围的氛围所授教,并且越积越深,最后自己也成为了这些“硬道理”的宣扬者。这正是“近朱者墨”,他们有时是受到多种的压力下被迫走上腐败的道路,。但是更多的是自己的思想立场不坚定,自控能力差,一碰到**,就激发他们的贪欲的念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然而,拿不准那天自己不见得光的行为露馅了,遭到市民的举报,他们会立刻调动平时编织的人脉网,“家家都有丑,捂住是好手”,层层疏通关系,为自己洗脱罪名,从而逃之夭夭,继续干起那勾当的事。该如何设置有效的反腐监督机制,我们依然在努力探索中。

很多****都是在还没坠入法网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打着法律的幌子,干起强盗的行为,趁机鱼肉百姓。“两重标准”成为他们行为的写照。面对群众和下属,要高举反腐倡廉的口号,私下征集红包、礼品,照收随收。

例如,石发亮刚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时,大打廉政牌,不论大会小会,言必谈廉政。讲到动情处,竟然眼眶湿润,令许多在场的**深受感动。石发亮曾大喊廉政口号,提出:

“一个‘廉’字值千金”。背后却贪下1900万。外在诚信,努力包装自己,却无私地偷偷做另一套。

只有当法律的绳索抓住他们肮脏的手,人们才能认识到这些所谓的双重性格。在这里,新闻**和民众**是审查**们的一举一动的较为有效的“便衣警察”。

还有很多很多的还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数局内人最清楚。

我们很多人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谁促使潜规则这么“热”?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我们让他们有了犯罪动机。在****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找过熟人或者托过关系,让自己办事更迅速更有效率。

毛概观后感 篇3

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很弱,但是以中国落后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很弱。这样,中国革命的高潮一定比西欧要快。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根据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毛泽东认为有四个要点需要理解。总结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同志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式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和成熟的突出表现。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

人民的力量,直到最终夺取城市的力量,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来推动国民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并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未来。书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显示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使胜利的红旗飘扬全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人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概观后感 篇4

关于《实践论》的思考

一.《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著作之一。它写于1937年7月。这是中国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那时,为阵肩负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产民主自由的新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总结我党长期斗争的历史经验,以便从思想上,理论上分清是非。

批评党内存在的极端思想错误。如以王明为代表队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统治达四年之久,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对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935年1月在长征中上召开的遵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确领导地位后,逐步对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进行批判。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同志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6年12月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两篇文章从政治和共同方面批评了王明的左派错误。设置障碍彻底揭露王明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机会主义路线错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8月,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的哲学著作。

《实践论》的发表是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迫切需要。1937年7月,抗日战争刚刚开始,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任务就是:

根据阶级关系的变化,制定新的斗争策略。团结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奋斗。

《实践论》的发表同国际上反对德波林学派的斗争遥相呼应。该学派否定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把理论从实践中推广出去,把哲学从政治理想主义中推广出去,提倡矛盾调和理论。20世纪30年代,这一学派受到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哲学界的批判。

同时,毛泽东同志指出:“德波斯湾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毛泽东同志同时对王明的路线和德波林学派唯心论,形而上学提出批判,巩固和发展了这次斗争的思想成果。

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通过总结新旧革命斗争经验,对认识论的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绝对和相对,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科学的论述。

首先,毛泽东同志把握了实践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阐述了四个基本观点。因此,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对客观的主观反映。实践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要实现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唯一的是靠实践作为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一切真知归根结底都是来自直接的经验,这是人们实际上走着认识道路。其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推动着发展。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促进人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为人们解决新问题、发展新科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促进人们认识的进步提供新的技术工具。

人的思维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说: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依靠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其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第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了认识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飞跃理论,并在飞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发展的总过程: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毛泽东同志说:

“通过实践而发展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指导革命实践选择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和程度。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分区认识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个总结,表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认识世界的辩证统一过程,为无产阶级铸造了一个锐利的**。

第三,毛泽东同志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结识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同时,他的话深刻反映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改选世界。

既改选客观世界也改选主观世界。达到主客观统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主客观的新统一,就必须戒骄戒躁,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努力前进。

四、《实践论》的现实意义

1、实践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现实意义

在当时,党的内部有一部分同志的思想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了党的在革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而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的《实践论》给我们的党以一次思想的洗礼。对我们的党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实践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董建华同志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主要是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他给自己规定的格言是:“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实际上,毛泽东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国共产党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背叛革命的枪声之后,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概念,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是,这个思想遭到了教条主义者的讥笑,他们把称之为“狭隘的经验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为了严厉反对这些言论,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后来成了《实践论》的基本思想的奠基石。

长征后到陕北,以消除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战争实践中的认识论。反对从总原则出发,照搬苏联,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这于实践就是认致的基本思想完全一致。

(2)、《实践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

中国革命是在**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共产国际帮助了中国革命。然而,列宁逝世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这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出现了。

这就把中国革命向失败的方向。按毛泽东同志的说法: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得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下,不同中国实践的结合并不强调实践。

《实践论》就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在反对这两种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实践论》在反对左右倾错误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左右错误对我们党影响很大。如果让这种思想统治党,我们的党就必然失败。因此,实践理论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是非常宝贵的。

毛概观后感 篇5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选的想象应该是深奥、无味、麻木的。可是当我深入拜读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去甚远。原来毛泽东是那么平易近人,我看到了这么多的兴趣。

就像他们所说,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毛主席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中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毛主席当时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向中国共产党提出解决农民问题不是宣传问题,而是立即实施的问题。当时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土豪劣绅,一切权力都交给农民协会。

毛主席看到农民群众对国民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先陈述农**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动的谬论后,过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动如火如荼的气势。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文章仍然为我们今天正确观察事物、解决矛盾、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以及其它著作和文章中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这一哲学在各种著作中的成功运用。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之所以要打持久战,是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说明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只有有了对抗日战争的明确定位,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是针对当时国内“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的。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已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第十个月。虽然在政治上形成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但在思想上形成了各派的**。

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辩引起了国内思想混乱,民心难安。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既能解释抗日战争现状,又能指导全国抗日战争的理论。这就是《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任务,一在于廓清思想,把全国人民从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途中走出来,他要批判亡国论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的谬论,使被蒙骗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胜论的幻想,使人民能脚踏实地的看清现实,他既要巩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要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阐明中国的未来,消除国际社会的顾虑。二是从军事战略上对抗日战争进行宏观战略分析,提出指导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决策,从微观战术上提出有效的抗敌战术,指导军队的实战。《论持久战》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

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三个阶段,但是,最终的胜利属于中国人民。正是这些思想,指挥了中国战争,指导了中国革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理论经验,更是校长的一种态度。**对人、事、学总是谦虚谨慎,有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主席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理解,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党是不可能胜利的!

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很多东西要学。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总结经验,继承宝贵的历史遗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

总之,《毛泽东选集》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伟大的思想光芒,超凡的军事才能,勇敢的革命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底。这是一本值得随时仔细研究的好书。它对我们认识历史、指导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不仅仅拥有令人钦佩的杰出的军事才华,还有着不逊于骚人墨客的文学功底。

正是这位文武双全的伟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了当家作主的道路。可以说,中国新视野的实现,离不开这位伟人的贡献。可是却有的人并不怎么买他的帐。为国为民的领袖怎么是不受万人尊敬的呢?

那么我们现在从《毛泽东作品选集》中来看看他的精神和品格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毛泽东作品选集》共分三卷,三卷都包含了毛泽东思想的无限精华,读了让人获益非浅。

毛泽东在第一卷中指出,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天然、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赖以生存的主力军。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读到了这里我不由得联系起自己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情况,确实,没有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决心,是不可能有足以对抗外敌的力量的,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成功事业的关键,也是最佳的保证。

随着第一卷的结束,第二卷的相当一部分提出了统一战线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并没有否认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上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无产阶级统一战线领导的前提和条件。毛泽东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必须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在这两条战线上进行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

经过17年的训练,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团结,这是团结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打赢抗日战争的最基本前提。 没错,“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了解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巩固这一社会主义地位,不是没有用的!

毛泽东同志在第三卷中严肃地指出“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是异常危险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从十年内战时期转向抗战时期,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若对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是不可能办到的。从毛泽东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思想活跃、备受关瞩的伟大政治家的思想结晶。他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伟大思想政策,对当时处于**状态的旧社会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事实证明,毛主席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在他的作品中进行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也体现在它对当今中国的指导作用或同样的应用上。试想,一个心怀不同、没有团结的社会,怎么能走上强盛之路?俗话说得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怪乎中国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弱小走向强大了。依在我看来,毛泽东的思想原理用在学习上同样适用,假如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动用全副心思,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且有着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必定会有所进步,成功之门也必定会向拼搏努力者闯开。因此,我们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坚持;坚持和发展必须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应该给毛泽东的作品集给予肯定的评价,尤其对这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领袖致以无限的敬佩。在领略了毛泽东精神之后,我了解道了战争的残酷和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习、探索、学习,就像我们曾经的“激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寻月”的精神,拿出红梅般的坚强意志去战胜困难。

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并以此激情投入生活、学习,为建设祖国四个现代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做出贡献。

毛概观后感 篇6

“解放思想”要有“科学发展观”

1978年12月,我们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致使全党思想焕然一新,促进了社会发展。时隔二十九年的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行为,务必加以重视。

目前,我们正在学习发展观。如何把解放思想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在此,我来谈谈这个问题。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科学发展观。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的思想、观念、认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呢?我们谈论思想解放,不能随便地进行思想解放,如果思想解放过头了,像过去有的人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或“全盘西化”就不行。

我们的解放思想,不仅是使新思想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而且使新思想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

目前,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落后或过时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归宿,即解决思想的动力要有科学发展观的良好动力,解放思想的结果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结果关于发展。总之一句话,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要落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解放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总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要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具有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使我们的解放思想真正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解放思想的实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解放思想要有胆量和勇气,往往要对现有的制度、体制或机制进行改革,实施改革往往要涉及到政治稳定、人心向背和个人得失等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来说,解放思想也许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如何进行改革开放?从思想上讲,要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实践活动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我们在学***经验和做法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的经验和做法才能学,而不是科学的经验和做法就不能学;二是我们在摸索工作经验和做法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上升为理论,把工作做得更科学、更合理或正确。

三是我们在工作中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对于那些不科学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要大胆地改革创新,从而使其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工作、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真正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突出实践特色关键要做到“四个到位”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马列主义学习方式。与历次党内学***活动相比,这次学***活动更加注重突出实践特色,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这个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根据这一要求,县委部署了“三学三用推进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及“八大活动”载体,切实增强了活动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如何围绕主题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确保学***活动与发展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实践特色更加突出,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到位”。

要以实践促理论深化,做到解放思想到位

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回顾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中的每一次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30年前一场针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20年前围绕“姓资姓社”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拉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序幕;十七大以后**再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来破解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推动中国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5.12”汶川特大震灾之后,省委审时度势,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推进“两个加快”;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时期,市委、县委结合实际,分别确定了“双提双增”和“两不一先”的总体目标。这些发展战略都充满了科学发展观,闪烁着解放思想的火花。

当前,安岳正处在爬坡上行、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一都一基地两强县”建设的关键阶段,深入开展好学***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念、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学***活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解放思想,通过学***报告、举办专题研讨班、召开民情恳谈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理论知识欠缺、发展思路禁锢、工作方法单

一、行事作风漂浮等问题,努力弥补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缺漏,力求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找准工作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激发科学发展新动力,走出科学发展新路子,推动工作新发展。

要以实践促情况掌握,做到调查研究到位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到一项战略和政策的提出,小到一个制度和工作的落实,无一不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实践性,学***活动也要始终坚持做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干,大力推广“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深化、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党的先进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特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活动的学***阶段,县委安排部署了“三问于民”大调研活动,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民心、知民情、集民智,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摸准,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发展的实际本领、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一定要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三学三用推进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深入学***点调研,通过对照检查,认真查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能力素质和作风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问题,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既要注重调研课题的针对性,又要确保调研对象的广泛性,既要避免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又要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真正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拿着答案回来,力求调研一个问题就形成一个成果、就推动一项工作。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期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我们的实践特色不断创新。

要以实践促整改落实,做到解决问题到位

突出实践性是本次学习活动的重要原则和最大特点。这次学***活动尽管也分为学***、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但与历次党内学***活动相比,这次学***活动更加突出活动实效,更加注重边学边查边改,要求从一开始就查找问题,从一开始就整改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始终。县委在活动的《实施意见》上提出要着力解决落实科学发展的理念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作风问题、统筹科学发展的民生问题等四个方面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每个参学单位和每名党员干部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都需要对照检查、落实整改。

首先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查找问题,通过开展“五比照五查找”、“五查五看”、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意恳谈会等方式,认真准确地查找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性党风党纪问题、不利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制度机制问题等,坚决杜绝“无病呻吟”和“隔靴搔痒”的现象发生。其次要以碰硬较真的精神解决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虚心听取意见,认真研究方案,切实整改到位,特别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难点,做到既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又立足现实、讲求效果,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不搞“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下大力气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要以实践促效能建设,做到转变作风到位

干部的工作作风与机关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只有干部作风好,机关效能建设才能取得实效。长期以来,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拼搏进取得精神,我们党的事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显著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党性不纯、作风不实、履职不力、为政不廉等突出问题,既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又破坏了投资环境,制约了发展速度,务必坚决彻底整改。

这次学习活动是干部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目的是让大家在主题实践活动中锻炼党性,树立坚定的宗旨,转变作风,以优良的党风推动**和人民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学***活动为抓手,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注重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结合起来,与践行“四个特别”要求结合起来,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搞消耗民力的“**政绩”;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廉洁清正,襟怀坦荡,不作积累民怨的“灰尘**”,用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来凸显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用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服务于民、谋利于民。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群众感到,向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每一步前进,都会推动我们工作的每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让群众看到新的变化,感受到新的氛围,以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的信任。

毛概观后感 篇7

德治?法制?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 魏君翰

初读《万历十五年》,只是为了完成课后的作业,然而当我读完序后立刻就被这本书所吸引。这是一本不同于我以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历史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书。读完《万历十五年》后,我内心感触颇多,而对于书中所描述的明朝以文官治国,以德治天下的治国方式,我有了深深的思考,现记下我的一些想法,其中如有不完善之处请老师指正。

众所周知,我国对“德治”以及“法治”的争论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而在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意见各异。法家强调法治的重要,无论是商鞅还是韩非都认为认为要想人们去恶为善,唯一的办法就是运用法律手段,认为企图用道德教育来改革人天生的自私本性,只是徒劳无功的,并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不务德而务法”。而儒家认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认为与其通过法律和刑罚管理国家,教化民众,不如通过使老百姓有廉耻之心,使其自己不做违反道德的事。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统治阶级推崇儒家学说,实行“德治”。尽管为了社稷江山,各个帝王都颁布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法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长期的社会***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更倾向于“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法治人”,这一现象到明朝则以文官治国的形式被确定为治国方针。

不可否认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德治”为明朝的中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长久的“德治”也使得明朝法律意识淡薄,人情成了取代法律而存在的标尺,同时封建的礼数又束缚了万历这一当朝天子,让其成了“紫禁城中的囚徒”。

近代以来,无论是**还是新中国时期,统治阶层均试图使国家走上法治的道路,然而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德治”传统的国家,这谈何容易。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法律意识淡薄,人们更愿意用道德而不是法律作为衡量他人行为的尺度。直到改革开放,法治才受到更多的关注。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得水平。

而经过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局面。

就个人而言,相对于“德治”,我认为“法治”更加适合当代中国。作为“德治”基石的道德、礼数、人情并不是刚性的尺度,而是弹性的,对于生活相对简单,外在干扰较少的封建社会,这一治国方针或许适用,但对于现在这个物质丰富,外在干扰较多的社会,“德治”所要求的道德、礼数和人情却有可能成为一些人的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而失去其本身的教化作用。因此,“法治”作为一种刚性的,用于判断百姓所作所为是否正确的标杆的重要性就被凸显出来。

试想,如果国家法制健全,国民法律意识强,社会尊法守法,那么一些社会不公现象将大大减少,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提高**的公信力和效率,减少**腐败,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当然,我并不认同一味追求“法治”而忽略“德治”的治国理念。

我认为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是我国所必须坚持的治国方针,现阶段的“法治”是针对当前形势下的治标之举,而“德治”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治本举措。通过“法治”来革除人们身上的陋习,而后通过“德治”是百姓知荣辱,培养人们为他人服务和社会献身的思想。

综上所述,我认为“德治”与“法治”应成为我国治理国家的两个基本方略,缺一不可。而“法治”是现阶段我国的首要任务,“德治”是未来的目标。只有“德治”与“法治”并举,才能在加快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同时,防止出现像海瑞、戚继光这样虽清廉果敢,但却不得不被现实所压迫的**,才能防止百姓被封建式的礼数所钝化。

以上是我对《万历十五年》的一些感想,若有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毛概观后感 篇8

感受伟人风采之《曼德拉传》读后感

2013年12月5日,南非父亲曼德拉去世。“钟声响起归家的信号....”beyond为曼德拉唱响的《光辉岁月》在耳边响起,南非**祖玛说:

“我们的国家失去了其最伟大的儿子,我们的人民失去了一位父亲。”南非大主教图图说:“过去二十四年,曼德拉教会我们如何团结,如何信任,自从走出监狱的那一刻,他就开始致力于团结,我们对他结束痛苦感到欣慰,但又被悲伤淹没,愿他安息。

”在南非和世界各地,汇成了悲伤和悼念的河流。

曼德拉是世界级的伟人。在西方人眼里,他像圣人一样完美。在南非人眼中,他是国家之父。但其实他也是和我们一样,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有着鲁莽冲动的青年时代。年轻有为,春风得意的时候,他也曾像其他人一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甚至是长矛在手,杀气腾腾,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生活的磨难和长达二十多年的铁窗生涯,磨平了他身上的棱角,消解了他胸中的戾气,让他变得宽容,平和,睿智,目光长远,胸怀宽广。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曼德拉在一个黑人和白人抱怨了几百年的地方实现了种族和解,建立了一个种族平等、民主自由的新南非。当局的**让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蒸蒸日上的律师事务所被迫关门,经纪上陷入困境,逮捕,软禁,审判,坐牢,对曼德拉来说是家常便饭。在狱中,他遭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不能参加母亲和儿子的葬礼,年轻漂亮的妻子和女儿被警察骚扰和**….

可是,当曼德拉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他说:“若不能把痛苦金额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入狱前的曼德拉血气方刚,执意用暴力手段推翻种族隔离制度,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活完全可能扭曲一个人的灵魂,让他成为冷血和**的杀手,可是,曼德拉却选择了宽恕和谅解。

事实上,他在监狱的长期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也塑造了他出狱以来我们所看到的领导人的许多特点。他的威严,他的宽恕,他的平凡等等,他在监狱里学到的一切都和他的性格才能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毛泽东传》,《马克思传》,还是这本《曼德拉传》,这些伟人的传记都提到了他们的一些不足之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曼德拉自己也说:“我崇敬的英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男人和女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欢乐有愤怒,有欲望有缺点的人。

读完这本传记,我觉得曼德拉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如此生动。曼德拉创造了自己生命中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里,他要求不同种族放下恐惧和仇恨,把共产党人扔进海里,和敌人一起工作。他为什么能这么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他给我们的宝贵的人生教训。

曼德拉接受并控制了自己,从而创造了奇迹和历史。而在和平国家的我们,当我们被生活中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困扰,胸中充满了敌意和愤怒,渴望解脱又无能为力时,是否想过像曼德拉一样创造人生的奇迹,让自己,也让他人在安宁与快乐中度过一去不复返的生命时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像曼德拉一样,适应自己的愤怒和无力感,接纳自己,掌控自己。“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

”曼德拉的箴言将伴我左右,助我进步!

毛概观后感 篇9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觉得,“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只有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动员人民在人民梦的基础上描绘中国梦的蓝图。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俗话说: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行为,梦是一种行动,梦是梦和思维的结晶。这句户说的很在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为了自己的梦而去奋斗。

只有大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我而言,这个梦想可能有点遥不可及,至少近期目标应该一步一步实现。这学期的各种实验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解剖生理学、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试验的两个课设,这对于我们这种初学者都充满着挑战,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些事情。

我觉得只有一个接一个的近期目标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那么“中国梦”将会很容易达成。

我能为中国梦做的就是努力实现我的梦想。为了我的梦想,我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毛概观后感 篇10

有感一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面临何去何从之际,于中共七大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本文所作分析十分精辟,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按照团结民主的路线,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繁荣的新中国。准确分析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法西斯势力必将灭亡。同时,中国人民的觉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中国的解放区很强,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发展。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点已经揭示出来,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了。但许多外国势力不希望看到中国走向团结和繁荣。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其他国家只考虑自己的祖国。西方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原材料和市场。中国的最佳选择是为持现状。

第三部分:抗战中的两条路线。一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动员人民力量,共同抗日,有利于抗日。

另一条是,中国的反动势力造作谣言,蒙蔽**,不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起作用的真相为世人所知,在某一方面来说是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危害到了国家利益。国民党压迫中国人民进行消极抗日战争的路线,违背了中国人民进行人民战争的觉悟和团结。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明显,这实际上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且,国民党当局不同意人民的意志,企图实行共产党的统治,发动对人民的内战,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不但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和国家的理论,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像亮剑中的楚云飞所说,“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而且,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企图使中国回到过去,被世界远远甩在后面。事物是发展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所以最终当局必将走向失败。

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着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的民主党派,迫切也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

此外,还分析了国民党当局的政策和可能的政策,从七个方面,从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具体分析了联合**的建立问题。中国人民需要的是自由、民主、团结和繁荣。只有建立民主统一**,避免内战,才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最广泛的无产阶级人民政治代表,是中国最先进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国民党是执行反人民政策,最后把历史的余味消灭了。。这时,国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所以共产党的政策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一制度还遵循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和小群体利益的原则。只有把握和处理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第五部分:全党团结奋斗的实现任务。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他们与绝大多数人民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代表人民。一个政党要想永葆青春,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因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总之,每一个问题都是以人民的地位为基础的,调动了最广泛的人民力量。充分理解和发挥人民的本质和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华民族能够繁荣富强,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毛概观后感 篇11

毛中理论读书心得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2班

姓名:韩琳

学号:200801030210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一直都很想读《毛泽东选集》这本书,但是始终都没有去读,刚开学时,老师说这个课要在第10周左右的时候交一篇读书心得,所以我早早的就去图书馆借了《毛泽东选集》这本书,我只借了第一卷和第二卷。尤其在第一卷中有许多著名的章节,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论;矛盾论等等。刚开始读时,和先前想的一样:

枯燥、感觉没意思,但是坚持读了以后觉得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越读越觉得有意思,越觉得毛泽东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很值得我们学习。由于时间限制,《毛泽东选集》只抽空看了看,没能很系统、很深入地去看,去思考。然后就我所看到的写些肤浅的意见。

由于字写得不太好,为便于老师阅读,我没有随其他同学的选择(老师会觉得手写的是自己写的,打印的是抄的,尤其是很长的,并且老师不忍心给手写的很低的分,所以要手写),而选择了打印,我认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读书心得的形式、长短怎样,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望老师针对我的读后感给予意见。

在我读的第一卷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共产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成功地夺取政权是必然的,我们中国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我对我们党的认识也更深刻了,对党的性质也更了解了,对当时我们党所做的一些决定更理解了,更加体会、了解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党的内部情形。此外,使我对毛泽东的认识更真切了,不再是从大家嘴里听说的那样,了解了一些他的思想,借此,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不再觉得它那么虚无缥缈了,对它的实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在读第一卷时,第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是《湖南农**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最引起我的思考,让我最有震撼。能够引起我巨大的反思的是:所谓“过分”的问题。

那时农民刚翻身,对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所欲为,把他们入另册,向他们罚款捐款,打轿子,动不动就捉他们戴高帽子游乡,在乡村造成了一种恐怖的现象。这些在我看来,我也觉得是挺过分的,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加以管理。但是,毛泽东说:

“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第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泽东解释的这些话让我很震惊,仔细思考后,我恍然大悟:是的,这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都有革命的意义,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派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的确如此,想一想以前那些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对农民做的那些过分的事,再对比农民们对他们做的,就再也不觉得农民们过分了,否则,就是拥护特权阶级利益的地主理论。这些论断和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确实让我收获颇多,使我在思想上有了更大的觉悟,不仅让我更加注重透过现象看事情的本质,而且更懂得了换位思考的意义。

在第一卷里有讲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过红色政权夺权的原因,把书里写的和老师讲的结合在一起,再和书中前面的部分联系起来,再经过我的思考,彻底消除了我的怀疑——为什么红色政权会在当时的中国发生和存在,为什么一定是共产党夺权了。虽然共产党很优秀、很好,可是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并且共产党的设施、财力等方面都是很弱的。我认为一般说来,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决定的;它的胜利是由它的性质和当时的国内条件决定的。

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的很到位,既全面又缜密,把当时的情形阐述得很完美。

另外,在接下来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我更全面地认识了党,也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毛泽东看问题很深透,思维很缜密,观点独到,针对性强,除去晚年犯的错误,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这一代伟人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我的妈妈经常给我说起,原来只是听听,没有去想那么多,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成熟了一些,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没有调查,就不了解情况,那么说的话就没有依据,就是瞎说,是不可信的,如果再把这些没依据的瞎话散播给其他人,不仅会误导其他人还会大大地降低自己的诚信度,真是害人又害己。作为一个有羞耻感和责任感的人,我们不能这样做。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诚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更实际、更有意义的生活。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我更了解了当时战争的形势和性质,让我对当时的国内战事一下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看看毛泽东观点的高度——毛泽东站在中国未来领导人的位置,分析当时的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与王明等人不同,他们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如果不是毛泽东长期关注的话,那实践立在实践和高超的军事战略基础上的。危在旦夕的中国,当初也许会走更多的弯路,损失更大。据说红军长征杀了这么多人,根本不值得。

当初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了解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原来看过的唐国强主演的《长征》后,才知道长征真的是当时唯

一、仅有的选择。只有当机立断,才能希望突出围攻,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最后,长征精神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被我们铭记。

在这一百多页里讲了很多关于战略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就我懂的那些,就已让我很佩服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很精彩,很漂亮,很透彻,很本质。

第一卷的最后还有很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实践从而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在读完《实践论》之后,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践论》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了人的认识是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如何通过实践发现真理,然后通过实践证明真理,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指导实践,我们可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能够使人在脑子里生起突变,把感性认识上升发展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在某种程度上,实践论和前面写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又是一致的。《实践论》使我在理论上有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和把握生活中的事物。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许多特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这些话说的很到位,很有概括性,用《矛盾论》中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更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对待事情,处理事情。

《矛盾论》中还说“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正如毛泽东得到的结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是的,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我们要用书中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把握事情,做出最好的、最正确的决定。比如,和同学的关系,一件事的进步等都可以利用,也有助于我们的创新。《矛盾论》使我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让我知道了竟然可以这样去看事情,让我更能从全局把握事物,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这样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从第一卷中看到的这些让我受益颇多,虽然每一篇我理解得都不是很透彻、不精,甚至是肤浅,同学们都说只让我读一篇,读精点再写,再上网搜点改一改就行了。可是我觉得那样不好,我的水平确实是达不到那种程度,本着从这书中收获的知识,我觉得我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写,不能造假,所以不去亲自读,不亲自思考,就不能得出结论,有所感受。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得到它,无论深浅,这是我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事情,而不是别人”,这是有意义的。

第二卷,因为时间的关系,到现在我还没能真正地完全读完,由于时间仓促,我只读了个大概,没能去过多地思考,所以只能粗略地写一些对我所读的那些的整体的感想。我先读了《论持久战》,然后才按顺序读,总体来说,我对《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等文章一个总的感受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此外,使我对毛泽东的思想观点立体起来了,和老师的观点一样,写得太精彩了,太精辟了,这种想问题的深度和角度太值得我们学习了。虽然我的思想达不到那种高度,但是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那种从全局出发,深入的、从根本分析事情的态度和习惯。

以上就是我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一些粗略的,不深刻的感想和认识,望老师给予批评和建议,使我的思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自己的素养得到提高。我以后再看这些书。我相信我的理解和理解会更深入。

毛概观后感 篇12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今天读了《反对本本主义》,,也是毛泽东同志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他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调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常出现在激烈的讨论中的一句用来反驳那些没有调查清楚实际状况而空会纸上谈兵的人。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问题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要了解清楚完整的状况,不能睁眼说瞎话,更不能闭眼乱说话,不然你就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个问题。作为一位领导者更是这样。

第二,承接上文,点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想要解决它,脑袋中却没有任何思绪,绞尽脑汁你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来,还一味地抱怨这抱怨那。这时候,倒不如好好的去调查调查,当你掌握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及现状等资料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第三,反对原教旨主义,即今天的教条主义。当一个人的思想被禁锢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系统规则可以改变,思想可以改变,知识方法可以借鉴。

凡事不能照葫芦画瓢,前人留下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今时的情况,所以,解决问题要按实际情况来,可以借鉴“本本”,但要灵活运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解决“本本主义”这个问题,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这样一个科学的方法。由此引出了第四点,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也就是说,没有实际调查,提出毫无根据的解决办法,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解决。

因此,作为管理层人员,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亲自走进基层,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第五,社会经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评价,进而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我认为在任何时代都是可行的。毛泽东同志说了,社会经济调查的对象的是社会的各阶级,不仅要调查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及各阶层的相互关系,城市与农村都要做好调查,这样,调查的结果才能更好的反映问题的根本,才能更迅速的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掌握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更好地规划。

第六点是在当时的阶级斗争背景下提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有赖于中国同志对中国的了解。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这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套用到今天,那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坚定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层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真正的掌握每一时刻中国的情况,与时俱进,才能正确的提出或转变既有的政策、策略,引导中国向前进。

第七点提出调查技术,指导我们进行调查。共有七点,分别为: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4)要定调查纲目

(5)要亲身出马

(6)要深入

(7)要自己做记录

可总结为,将善于指挥的人员聚集在一起,然后开调查会进行讨论,调查对象要针对那些有丰富经验,思想进步,观察力敏锐,深切了解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并且要做好调查计划,充分做好准备。调查由领导亲自进行,深入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

全文可概括为:在实践中调查,事实求是。

毛概观后感 篇13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来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它指导着中国进行改革这个第二次革命,不断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向实现现代化快速迈进。

在文章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的十分透彻,他否定了“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荒谬观点,指出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只有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才能说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面对世界科技蓬勃发展,而中国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实现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要求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条件。

文章中又具体分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可能性的依据,首先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农业和科技基础;其次通过解放思想、良好教育,中国人可以有创造的能力与热情;最后就是通过努力可以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可以提高技术、资金和经验。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我们现在缺的是人才和对外开放,这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大力开展教育,解放思想,加强国际合作学习。我认为,虽然中国目前还处于不发达阶段,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自己的党,也相信我们自己,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技术,只要我们肯虚心用心向别人学习合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一定可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目标。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中国的社会主义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与苏联模式完全不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继承和发展。一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赎罪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在政治上,**集权的民主和纪律自由是同时存在的,这与苏联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经济体制方面,它受苏联的影响很大。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和科学的发展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改革。我认为一切规律都不能照搬照抄,对别人成功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未必也会成功,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灵活的向别人学习,稍作调整才是对本质真正的把握。就像一件衣服。其他人穿着合适的尺码和颜色,但另一个人可能因为肤色和身体气质不同而穿不上合适的颜色。

所以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真正地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并把它们与我们自己的气质结合起来。

文章中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的观点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观点,即“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指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句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消除了人们对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恐惧,使人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错误观点,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这一论断也间接告诉我们学习先进的西方经验不要有太大心里压力,只要是对我们发展有力的,就可以引进来,为我所用,这样做不但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会让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好。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概念。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它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采取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这无疑是正确的,这是符合本质的。

因此,我国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具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价值规律调控、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的特点。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以及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充分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优越性,这是我们的正确选择。采取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也是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并有效应用于我国,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很好结合的例子,这种学习继承和应用发展的能力是我们作为祖国的后备力量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因为这是我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部分,是我们革命、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本领。

综上所述,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告诉了我们很多字面上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很多引申的道理,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细细消化。作为个人我们要学以致用,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作为民族我们要团结起来,一方面继承革命先辈经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解学习西方先进知识,要灵活的把中西方优点结合并为我所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重大使命,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为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付出一切力量。

毛概观后感 篇14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本学期,我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在学习过程中,我选读了**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

本》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回答了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在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本重要的辅助材料和权威性的学习读本。

初步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良多,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表达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是一本以创新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读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读本》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在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

正如《读本》所说,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读本》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读本》首先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要害,言简意赅,通俗精当,对人们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大有帮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心动摇、偏离,就没有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就没有体现和落实。

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这“五个统筹”是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读本》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读本》明确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读本》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党**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

《读本》遵循**“四位一体”的重大决策,在深刻阐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了深入阐释,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贯彻和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