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篇。

让我们一起探索“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的奥秘吧。对于这部作品的观后感,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这是一条成长的捷径。经过认真品味,我们内心一定会产生许多想法,渴望将它们写下来。观后感是我们观察和发现之后的反思与总结,通过写作观后感,我们可以帮助自己理顺心中的想法,希望我提供的建议能够让您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收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好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好摄影奖。而真的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好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刚开始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除去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打造出浓浓的年代环境,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方法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随便贴切的悠游于各种范围间,让古典的音乐方法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2)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该电影于1998年上映,讲述了一位犹太音乐家在二战期间的经历和他与一架神奇的海上钢琴之间的特殊关系。这部电影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和精心呈现的艺术画面而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整个故事以1930年代的意大利为背景,讲述了音乐家阿德里亚诺·塞洛(Władysław Szpilman)在纳粹占领华沙期间的困境。这位著名的犹太钢琴家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里,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景象,面对着种族迫害和生存的巨大压力。他的家人被迫分开,被关押在集中营中。而他自己则陷入无边无际的绝望和恐惧之中。


在最黑暗的时刻中,阿德里亚诺意外地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德国军官。这位军官对音乐有着极为深厚的兴趣,他被阿德里亚诺的钢琴技艺所吸引,在战争中保护了他。这段特殊的友谊让观众不禁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毁力,以及在悲情背景下艺术的力量。


电影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邪恶,也通过阿德里亚诺在钢琴上演奏的音乐,赋予了希望和勇气的力量。每一次阿德里亚诺弹奏钢琴的画面都给人以震撼和敬畏。即使在战争的最恶劣环境下,音乐成为了他生存的力量,也成为了观众们可以寻求慰藉的渠道。


影片的音乐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剧情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观众情感共鸣的纽带。钢琴曲如潺潺的小溪,在观众心中流淌,引起无数共鸣。音乐与电影的完美融合,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片中人物的内心体验。尤其是最后一幕的演奏,无声的琴键敲击出满满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


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刻画,赋予了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无论是阿德里亚诺的顽强求生,还是战争中的人性扭曲,每个角色都显得生动立体。观众难以忘怀的,还有那些对阿德里亚诺生死相托的人们,他们对于友谊和人性的坚守,让观众深受感动。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更探讨了人性和艺术在最恶劣环境中的力量。通过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观众能够感受到钢琴曲所蕴含的希望和美好。它告诉,即使在最黑暗绝望的时刻,艺术和人性也永远无法被战争彻底毁灭。


这部电影让人深思,激发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尤其是那种底线的良知和信仰的力量。《海上钢琴师》透过音乐给予观众力量,引导思考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和善良。它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堂关于生命、勇气和人性的启示课。


在观看《海上钢琴师》后,我深深地被故事所感动。这部电影通过音乐、画面和演员的深入交织,打动了人心,让我对人性和艺术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给予了我力量,让我相信在逆境中,通过温情和激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这种深刻的触动会伴随我很长时间,激励着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永远保持希望和善良。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3)

但是,这里的“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种无尽的欲望使艺术家迷失自我的真正原因。

但他拒绝了,不愿陷入一个巨大的虚无主义的漩涡。这是深层次理解《海上钢琴师》的重要线索。“欲望没有尽头”——这是1900下船时突然止步,继而终于回身的真实原因。

如果他下了船,他将拥有一切:金钱、名望、地位、巨大的豪宅、美丽高贵的妻子等等。但他将失掉灵感,失掉他赖以驱动敲击琴键的灵敏手指的灵魂的敏感。

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在无尽未知的欲望深渊中,他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音乐。于是便失去了其作为钢琴师的价值。这正是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恋旧情结之外,他不惜决定与船共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关于他的传说。

海,船,钢琴,陆地,孤独,友谊和天才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遗弃在维吉尼亚,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说,自从他第一首没有老师的歌,它注定是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一个很长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利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是个音乐演奏天才。他轻巧的手指像水一样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不仅流淌着音符,更流淌着对生命的真诚。他的音乐时而细腻,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雄伟,时而细心,时而豪放,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种种,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如此广阔,音乐的原始世界是如此迷人。音乐与生活的立体结合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对音乐有了另一种理解。

他是个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和幻想的结合。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是不正常和不可思议的,但什么是正常的呢?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己的路,为自己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说同情1900,我们真没有资格,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4)

音乐是全世界相通的语言,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

音乐的魅力来自于大自然,我国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春花,夏蝉,秋雁,冬雪,也伴随动物的低语,一声声布谷,布谷预计着农耕,蛙声在稻田里细语,知了不停地飙着高音,夜晚蟋蟀弹奏着它的大提琴

这一场场动物的演奏会,似乎此刻能与人类产生共鸣,想到有一部《海上钢琴师》关于对音乐纯粹地追求,一个孤儿被遗弃在游轮的钢琴上后被水手抚养长大取名为1900,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并且他这一生都待在游轮上。在大海的波涛中演奏着他的钢琴曲,从未想过用音乐来成名盈利,通过音乐他读懂了许多人,看透了人性。因为一个长久居住陆地的人,来到船上在谈话中他有了想看另一面世界的渴望想过下船,但那一望无际的城市建筑让他选择放弃,他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在船与陆地中间,他最终选择转身回到船上保持着以前的生活,也许看到这一幕,可能就算是为了弹钢琴,哪里都可以,选择到陆地接触新的事物,这是件多么美妙的事,但他是一个经常后悔的人,他的后悔是为了更好地保持他对音乐的纯粹,最后油船被人们所抛弃炸毁,而他也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在海上。

这世界总是说要接受新事物,改变自我去适应社会,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少的人保持初心,用一生来践行一件事,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的勇气我们无法匹及。在当下的社会,对于我们所追求的是能有一定的专注那也是弥足珍贵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

《海上钢琴师》主要讲述了弃婴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后就开始弹钢琴,并成为才华瞩目的钢琴师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观后感来了解这部具有人生哲学的电影。

范文一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范文二

对于以回忆叙述性方式来展开的影片,很多人会觉得沉闷,而我却一直喜欢,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那样娓娓道来,缓缓展开的故事、画面,喜欢回忆者在经年之后,经过内心沉淀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评判总结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叙述。

我并不是个资深影迷,对电影艺术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对某部电影的评判也仅仅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海上钢琴师》,却被影片深深地打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真正优秀的电影还是太少的缘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最能够沉重地与我内心深处发生撞击的一部影片,以至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浑然不觉,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触,却又似乎思绪混乱飘乎,什么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觉拥塞在喉头,哪一个也无法轻轻松松轻快明朗地先走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下船吗?也许真在那样的时刻,我会恐惧,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一定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真正的人世间。从出生、从他成长过程、从他的才华与梦想施展、实现方式,当然还有点滴折射出的他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注定了他是个无法生存于凡世间的、上帝误落人间的精灵。决斗中也略有体现。1900,似乎也尝试过与正常人接轨,他在船长室拨通那两个电话后曾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他以为两个陌生人的通话应该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实正相反,这算不算1900第一次试图回归受挫呢?与初恋的相逢,对爱的向往应该是让他处于回归正常社会的纠结时刻,整整七年的时光,他饱受纠结之苦,终于下定决心要下船去寻找所爱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与船上所有人拥抱告别,坚决地准备走下virginian号时,我的眼中突然涌满泪水,其实因为观影前看到介绍,很清楚地知道1900不会走下船,对这突如其来的甚至可以说毫无来由的情感波动自己也感到一丝困惑,连我,一个观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与virginian号割裂?况且,对于要突然面对那“没有尽头”的陆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与他生存的内心世界,与他所沉浸的音乐与梦幻世界完全没有过交集的另一个世界。88个琴键在他脑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不过2000人,船头到船尾的空间终究有限。而他下船要面对的却是从未碰触的没有尽头的世界,是他内心一直恐惧与逃避的陌生世界!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6)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我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我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我成长了许多。虽然自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我的理想,单纯地弹自我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我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我,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我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我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我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7)

本文为大家整理一些《海上钢琴师》的英文观后感,欢迎阅读~

《海上钢琴师》英文观后感一:

It is a story about spiritual freedom and pure soul.A man called 1900 was born on the ship,then he grew on the ship and died on the ship.

The ship called Virginian bears his whole life.In 1900;s time,only once he made a decision to leave the ship and see the world.but at last he turned back.Because he can;t face the infinite city life.

《海上钢琴师》英文观后感二:

He's a man so brave,that he can play the imaginary piano when exploded with the ship he was born,lived and died in.Yet he's a man so scared,that he cannot face the infinite city life we are living everyday.

He's a man so intelligent,that he can play the piano as if he has four arms (or I'd rather say,he has God's arms).Yet he's a man so stupid,that he chose to gone with the wind while he's other choice could be marrying a beautiful woman and having a child.He's a man so perceptive,that he could use his music language to describe exactly others' feelings.

《海上钢琴师》英文观后感三:

Take a piano.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eightyeight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re rolling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That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You'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s God's piano.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8)

我犹记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几上,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兄弟姐妹的最后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笔摘抄在白纸上。

多年之后,那张从路边摊上淘来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过程中遗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远走他乡。但是一向不曾忘记,1900最后留下的话语,眼神,是那样坚毅,孤独,而温柔。始终会在心底出没,带来声息。

为什么不想离开大海呢。正因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键盘,millionsandbillionsofkeysthatneverend,太巨大了,是正因这样吗。

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因而在渐行渐远的以前,心中有强烈的无处排解的情愫和孤独的那时,我也曾在高楼上凝视遥远的地面,想象自我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

然而终究不可能成为1900,正因咱们的人生道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一样。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应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应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取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之后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咱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好处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赡养父母,繁衍后代,诸多务必背负的职责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咱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刻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刻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9)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贾科莫·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小说改编而成。本片通过一个惊人的音乐天才故事,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情感的纠葛。影片以生动细腻的描绘、优美动人的钢琴旋律及令人沉思的剧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上世纪50年代,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朱利欧在海上的传奇经历。朱利欧从小对音乐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在一次海难中成为一名孤儿后,他在海上漂泊流离,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在某次意外中,他与一艘受损的豪华游轮相遇,并被请上船演奏钢琴。在演奏过程中,朱利欧邂逅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两人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情感纠葛。


影片中的钢琴音乐极具感染力,它不仅是故事的背景音乐,更是故事的灵魂。通过景气动人的旋律,音乐向观众传递了情感与力量。特别是当朱利欧在船上演奏某些乐曲时,整个环境仿佛与他融为一体,音乐的旋律穿透了岁月的薄纱,将观众带入另一个世界,令人陷入深深的沉思和感动之中。


影片通过描绘朱利欧的一生,展现了一个音乐家内心的挣扎和艺术追求。朱利欧无法抵御音乐的诱惑,无论是在孤岛上还是在豪华游轮上,他都将钢琴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对音乐付出了所有的热情和执着。他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痛苦,包括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爱情的追求之间的选择。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纷乱刻画得非常细腻,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对主人公的困境和选择感同身受。


影片中的画面布置和摄影技巧也非常出色。电影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海洋景色和环境,通过与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听盛宴。尤其是在船上演奏场景中,音乐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加上精美的摄影技巧,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船上的音乐会现场,全身心地享受着美妙的乐曲。


小编认为,电影《海上钢琴师》通过其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入的内心表达和精妙的音乐搭配,向观众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和生命的意义。它让观众思考音乐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引发观众对生活、对艺术的更多思考。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且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而对于那些对音乐、艺术和人生的追求有着浓厚兴趣的观众来说,《海上钢琴师》必将成为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0)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 love》是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1)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下面是小编带来《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生活至今的18年里,我读了很多故事,错过了很多故事,却没有得到很多故事。尽管如此,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充实和快乐的。而那些过去,也许我们看到了最美、最牵挂、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总是让我难忘。1900年,当我终于决定追求新生活并决定下船时,1900年就这样问康洁,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2)

篇一: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

所以等着瞧吧。我决定今晚投票。原因是我今天的投票已经停止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家1900年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他对自己一生中从未离开过的船的痴迷,远远超过了包括钢琴在内的所有其他东西。

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然而,我宁愿看电影的结尾:1900年的海军钢琴家跟随他的钢琴,而不是船,我不关心最后的生死。

篇二: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

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到知心朋友哭,因为有人知道自己的心和哭,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性和逻辑而活得更好,但是他们会因为情感而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

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

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咱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咱们,生活在陆地上。

我们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有一天,我们不得不莫名其妙地离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诡计的世界里。世界很大,但我们的领土很小。咱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

咱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咱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咱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

咱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咱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我怎样才能过我想要的生活?

但事实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想要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改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

在未知的思想中,有一件事我很清楚。我总是有一个愿望,或者一个美丽的梦。如果咱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

我一直希望我能用语言表达我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年可以坚持一个想法,我忍不住哭了。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

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咱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灰色烟雾笼罩的城市,高大阴冷的建筑,机械喧闹的轰鸣声讲述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故事。巨大的客轮弗吉尼亚号载着一批又一批为追逐利益的过客往返于大西洋间,谁也不会为谁停留。只有一个人,一生都漂浮在这艘船上,用一架钢琴,在生命的大海上抒写自己的故事。

他是个自幼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上的婴儿,是那个无数人都在做着“美国梦”的年代中的钢琴奇才。他的名字叫1900——纪念他在这一年出生。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从未踏上陆地,直到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沉落大海。他精湛的钢琴技艺,演奏出潜藏在这艘船上每一个过客的故事,跳跃的音符,宛若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矛盾的思想。后来,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一个吹小号的Max。Max未能永远地陪1900在那艘大船上,他是陆地上的人,终究要回到红尘中忙忙碌碌。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度过年年岁岁却是1900一生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碧蓝的大海上,清新的海风吹起甲板上那个少女淡金色的长发,少女站在风里,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了她,他们的目光相遇,轻柔的音乐从他的指尖滑过。这是他看到她,为她写的曲子,娓娓道来,他与她相遇的故事——是一场充满宿命味道的相遇,是上帝不小心的安排。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到陆地上寻找这个与他擦身而过的女孩。他穿着Max送给他的新大衣,戴着黑色的礼帽,一步步缓缓走下舷梯。

然而——他停住了——在舷梯的正中停住了。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间仿佛只有他一个孤单的身影。他双眼迷茫地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世界——雾霭笼罩的城市,离群的鸟在高楼间盘旋,交错纵横的街道,永无止境地延伸,远远望不到城市的边缘……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无助,始终不能再下一个阶梯。他的`脑海中做着复杂的斗争,何去何从,彷徨无措。最后他把头上的礼貌摘下,奋力扔出——他似乎在玩一个决定命运的游戏——帽子稳稳地落在了海面上——他最终要留在海上。生于海,死于海。

生命的时光对1900来说就像为少女演奏的那首曲子,舒缓,轻柔,深邃。在那金迷纸醉,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唯独他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他用八十八个琴键演奏生命的绝唱。他是一个优雅孤寂的男子,更是在大海中感悟生命,看到世间繁华苍凉的钢琴师——尽管他从未踏上陆地,他通过自己的音乐而敏锐地洞察到人生况味。我曾一直固执地认为,是那艘对于时间来说过于渺茫的船禁锢了他的思想,他从不愿踏上陆地,因为他害怕,他迷失了方向,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觉悟太高。

在将要与船一起在大海中永远消失的时候,他对Max说:琴键有始有终,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琴键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琴键,我又怎能再这样的琴键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键……

面对已不能用固执形容的1900,Max忍着泪水走下即将引爆的破船。

Hi!Max!1900带着俏皮的口吻与他诀别。那一刻,我几乎忍不住泪水——生死契阔,会和无际。我看见最后的1900缓缓抬起手,在虚无的空气中弹奏,那首喂少女而作的曲子仿佛再一次从他的指尖汨汨而过。他抬头望了望上方——此时此刻,海面上一艘破废的轮船发出爆炸的轰鸣声……

破碎的唱片上,少女的曲子嘶哑地演奏着;古玩店里,Max将要卖掉曾与他一起合奏的小号,他向店主讲述了这个故事;天堂里,1900,但愿他成为上帝的乐师,永远舞蹈在八十八个琴键上。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4)

其实我们都是宅

——观《海上钢琴师》后有感

常言道:“叶落归根”,其实我们都是宅。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远,我们都需要一个归宿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庇护所,一个心灵的家园,一个精神的寄托。

没有限制,没有顾忌,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一切都可以控制。在这点上,正如《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上,他不愿离开一个让他感到安定自由、无忧无虑的空间,他永远没有踏上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在我们看来,他是自闭的,但是,他却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后无比绚烂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独而坦然。生与此船,死于此船,叶落归根,真是宅的最高境界。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维吉尼亚号上,负责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在头等舱里搜寻有钱人遗留下来的东西时,意外地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里。善良的丹尼坚信“td”是“thanksdanny”的缩写、是上天要他收养这个孩子,于是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自抚育这个婴儿。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dannyboodmantdlemon1900。

1900年选择了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的世界,舒适快乐。1900没有亲人、没有国籍也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在随着维吉尼亚号往返、停泊于各个码头的日子里他也逐渐长大了。喜欢赌马的丹尼教给1900“妈妈”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母马”,而“孤儿院”则是“一座监狱,是没有子女的大人将要去的地方”,于是1900问丹尼是不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丹尼就得被送进孤儿院?

一老一小父子情深。可惜好景不常,一次意外事件中,丹尼丧生了。之后的某天深夜,旅客们被优美的琴声惊醒,循声而往,竟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自在地弹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

就这样,1900年开始了他的海上钢琴生涯。

巧合的是,普鲁特·泰勒·文斯扮演的马克斯·托尼来到维吉尼亚加入乐乐队,于是他们认识了传奇的海上钢琴家1900,并成为了朋友。在与发明爵士乐的雪莉·鲁伊·穆托(sherry rui mouto)竞争之后,1900年的势头更为强劲。尽管麦克斯一再鼓励1900年下船,向世界展示他的才华,但他从未在陆地上迈出一步。

在唱片商的录音中,1900人逐渐进入了自己的**剧。此刻,仿佛出于天意,偶一转头,他看见窗外甲板上有个容貌秀丽却又质朴无华的女孩来到了窗前。在这一瞬间,这个纯洁、健康的少女激发了1900的灵感,凝视着“照镜子”的女孩,1900奏出了心底里最淳朴、温柔、动人的、爱的旋律。

常人看来1900是,是自闭的,孤僻的,是需要“**”的,就如他的好友迈克斯所做的一样,一再劝说他去广阔天地,或许在迈克斯眼中,在帮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们都是在帮助1900,都是在**一颗孤独的灵魂。1900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显得更大些,但是大不过岸上的世界,或许其实他的宅子更小。

88把钥匙,88个选择,一个接一个的选择,来建立他的生活。只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满足。正如**最后,他对迈克斯所说,“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

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

这几句话充满了哲理,我认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电影导演托纳多雷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很“文艺”的调调,而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实际上,和1900对无限的恐惧相反,现代人正是在追逐着无限,我们贪大,贪全,贪广,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的生活质量下降;交际圈要交广些,哪怕每天疲于奔命于并不让自己愉快的应酬;旅游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实只是疲惫的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的人群中拍照。还是看看这个“宅男”1900,反观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宅男,我们都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生活,我们总有个无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开疆扩土”是人的本能,我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更大些,更广些。

事实上,并不是因为你走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街道,你的世界才扩展到了整个城市。即市这是真的,你只是有一个更大的房子像一个城市。所以,1900不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相伴快乐的生活,这是无限的,快乐而自在的生活才是无限的。由于我们努力拓展的网络总是有限的,但与几个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幸福是无限的。

1900年选择了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世界里建立自己的世界,舒适快乐。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小小的快乐永远是“有病”的,就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沉溺于数学而废寝忘食,会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为他随时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个人长期执着的在农村搞什么社会试验而履受挫折,会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他干些“不实际”的事情而心伤。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人总是很自恋,常常看到他人沉浸于一些比较“独特”的事物而不问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对他们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别当这些人甚至为之折寿或是如1900那样“找死”后,更是如此。

其实,生活方式本来没有定义,其实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么滋润,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闷头看武侠**、漫画书就那么快活,我们这些号称精神健康,性格乐观的人却常常无名的不停唠叨“真郁闷”,这时的我们是不是会突然感到一丝对宅男们有些羡慕,同时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喜有乐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