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范例13篇

弟子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4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范例13篇。

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作品是作者写的,其中的情节颇具戏剧性,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你是否需要作品读后感的优秀范例呢?小编为您搜集了关于“弟子规读后感”的最新资讯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我最近很认真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弟子规》 。

尤其体现孝顺父母的句子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的含 义是:在家中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 去做的时候,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 恭恭敬敬地将父母的话听在心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地听父母 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生气。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大,我们不能使他们生气,要孝顺他们,他们有事的时候,我 们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要跟父母顶嘴,这样是不孝顺父母的行为,父母叫你干什么, 你就得干什么,不能不服从家长的命令,这也是不孝顺家长行为。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定要孝顺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读《**规》有感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规》。

我每天详细阅读《**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但我反对书本。我的书桌上有练习本、练习本和漫画书,所有与学习有关和与学习无关的书都放在书桌上。东一、西一已成为“老书店”。找一本紧急的书有时比爬上天空更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

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的责任,就像那热情的细雨,默默地滋润着万物;父亲的责任,就像冬天狂舞的雪花,冰冷的脸庞,在心里是纯洁的。父母总是付出代价,从不为回报而等待,等待,只为孩子。

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心去做,对我们的父母是好的,这是生活的基础。一个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如果能做得很好,可能是个巧合。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规第一段。古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人做人,如果我们不遗余力,就应该学文学。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学习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

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把这些事情做好,有精力,才能学到知识。如果我们做不好这些事情,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和谐社会是可以期待的。机器人可以把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却没有血肉之躯,没有灵魂,因为他们做不到“第一孝,第二孝,第二孝,第二孝,第二孝,第二孝,普世之爱,第一仁”

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猜疑。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摆脱这些问题。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读《**规》的体会

我阅读和背诵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节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儿童。努力做到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节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决不能贪图钱财。努力做到团结大多数人,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学生。

第三节让我知道,只有早睡早起,我才能身体健康,这样我才能每天精力充沛地学习每一门功课。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第四节让我明白做人不能欺骗别人,只有诚实才能让别人相信自己。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可信的好学生。

第五节让我知道人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六节让我明白,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把每一门学科学好,努力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寒假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我的假期过的很有意义,因为老留的作业是背诵并理解《**规》。这与我们平时的作业不同,因为它不仅锻炼了我们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而且让我们懂得尊重老师和家长,懂得如何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懂得学习,懂得做事,懂得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主要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召唤,回答不能迟缓,对于父母的命令不能迟迟不去行动。可我以前不是这样父母叫我做事时,我总是假装听不见,学了《**规》后,我意识到我错了。

《**规》中还有"置冠服,有定位。"这一句,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物品摆放要有明确的位置,不要太随意,而一直以来,我的物品经常随处摆放,需要用时,经常找不到,所以在这个假期里,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就有打扫屋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位置,现在我的房间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妈妈眼里的"小猪窝"了,我自《**规》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收获,比如说,在学习上,不要拖拉,爱护书籍上要做到,尊敬师长上等等,很多很多。

《**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写。我读了这本书,不但体会很深,而且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还懂得了学习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则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则的意思是:读书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实实地做到。这则有一个故事叫《落李不动》,故事是讲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专注。有一次,杨愔坐在一颗李子树下看书。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了下来,其他的孩子都纷纷跑来抢夺,但杨愔还是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读自己的书。后来,正是由于学习时专心致志,他的学识也就很高,并成为了当时的宰相。我自己与杨愔比起来真是差远了,我每天写作业和读书时总是静不下心来,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吃东西。这样,不但影响了写作业的速度,而且错题很多,学习效率低。我要向杨愔学习,读书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提起《弟子规》,熟悉我国古典文学者,应该无人不晓。它是中国传统蒙学读本,被称为“大众国学,伦理经典”。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补补这门课。懵懵懂懂过了许多年,自己做了老师,又做了母亲。不知从何时起,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很多以往熟视无睹的现象开始看不惯,对周围有些粗俗无礼的行为感到难以接受。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反省。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教书和育人都很重要,但不是同等重要。不能教好书是失职,不能育好人是渎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我们以往的教育工作中,重教书轻育人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不仅比较普遍地存在,而且在有些地方和有些学校还比较严重。这样的教育,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对一个家庭,都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既教书更育人。

认识到这些,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

育做起,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几句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创造,几乎每句都有经典出处,但非常隽永、非常耐久,非常值得我们寻味。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书中对在家庭中生活中怎样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怎样和睦相处,出外怎样对人彬彬有礼,以及一个人的言语行动方面应注意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读书等都做了详尽的指导。《弟子规》不仅是指导儿童如何做人的启蒙教材,更因为它的内容多取自于儒学经典“四书”,所以对成人修身修心也非常有益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知识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做人却不会,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弟子规》的影响既深又远,学习并力行《弟子规》不光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他做人的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更能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学学《弟子规》,努力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今天,我第一次拿起了弟子规,翻看起来。

弟子规是一本流传已久的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的人推崇,它是以三字经的形式,给予我们指导。小学一生,就像一张白纸,以后生活怎么样,起笔来决定。弟子规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当然了,弟子规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就能够真正理解。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中懂得了爱,懂得了孝,懂得了礼,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从中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在考试前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想到了我妈妈对外婆的关心,想到了同学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的帮助。没错,他们对我有许多关怀,没错,现在,我也要做出行动,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经典也许改变不了我的命运,但阅读让我的心充满力量。意想不到的是:一本书竟然能使我生活上的行为得到改正。

晚上我又在灯下诵读弟子规,读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时,脸就不由得红了起来。

平时我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挑三拣四。我专吃菜花,肉圆,水饺,白菜······等等。一碰到不喜欢吃的就不吃了。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参加姨妈的聚会,因为桌上没有我最喜欢的菜,所以我大多只喝很少吃。爸爸对我说“你怎么不吃饭啊?”我说:

“桌上没有我想吃的菜。”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这阶段你们不是在学习《弟子规》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你忘了这句话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天天嘴上读《弟子规》,生活中却不践行,真是大错特错呀!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挑食,吃饭吃八分饱,不吃过量,珍惜食物,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拒绝垃圾食品。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这一点!以前,去别人家的时候,都是问也不问就走进去,回来时总不少妈妈一顿训斥,但学了“将入门,问熟存”之后,我每到别人家就先问有没有人在家里,然后再走进去,因此得到不少人的表扬呢!

最近,弟弟也学起《弟子规》来了。以前,弟弟总是有借无还,现在学了“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句话后,不但借别人的东西用完之后马上归还给人家,还热于帮助别人呢!如:

别人的东西不小心坏了,丢了,没拿,弟弟就大方借给他们。就这样,弟弟交了许多好朋友呢!

同学们,《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高声齐诵《弟子规》吧,让《弟子规》伴随我们成长的脚步,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在体验先辈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知识,还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待人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

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

他们只能失去一个星期的亲人。一个星期后,他们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一个人的衣着整洁,这让别人觉得这个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的头发不整齐,校服的扣子扣不好,别人就会误以为这所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如果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相同,其他条件也一样,但其中一个穿着考究,强调衣服的卫生;另一个不注意自己的衣服,歪歪扭扭地穿着。你说老板会选谁呢?

当你在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仅会看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还会看你的形象。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了这本《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细读《弟子规》后,我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童年的读后感300字西游记读后感100字童年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

只要我们尽力去做我们应该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没有记录下来,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查阅资料,更没有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没有做出模糊的决定。这两种错误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受到领导的批评。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应该有道德,有点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对于一个整天研究外文文献,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国自由的人而言,国学意味着八股文、之乎者也这些令人费解的文章,各种不人道的条条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统治者用来驯服民众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经被我贴上了“腐朽”、“霸道”、“落后”的标签,真是应了那句“主观臆断、妄下定论”,现在想来有些无知。

20xx年6月,从南京风尘仆仆的返回石家庄,想在石家庄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也是那个时候,在正奥医药接触到了弟子规,每天晨读,语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来,由此可想,正奥员工对弟子规的熟悉程度。通过了解,正奥的董事长秦总对国学甚是痴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励员工背诵弟子规,只是因为自己受益匪浅,通过背诵将大家领入门,每日践行,有机会接受中国国学带来的好处。

出身传统家庭的我,从小至今,出门前总会告诉家里人,“我上学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这似乎是一个规矩一样,也许这就是家庭教育。现在我在《弟子规》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才知道原来这条规矩出自此处,原来我一直在践行《弟子规》,只是由于无知而未知。

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羞愧,还没有严重到“亲有过”,只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已经内心十分不耐烦了,总觉得时代变了,老古董的思想应该遗弃,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十分羞愧。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不应该如此不尽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没有精力再去表达什么不满,又或者是经历国学洗礼后的我心态甚佳,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满满的关心、担心和依赖。

初入社会的我,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不同素质的人。遇到蛮不讲理、恶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寻常,此时我总在心里默念“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觉得对方是“流俗”,只是以此来劝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学生一般单纯友爱,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顺顺利利,人总是要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这让我想起来广誉远部门的张经理的一个故事。小姑娘也是刚刚步入社会,因为打电话处理紧急事件,公交做过站,同时为了能尽快返回处理,一路小跑过红绿灯,“啪”,双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飞了一只,经历身体和心理上双重折磨,登时让她想起弟子规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乱”,同时还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真是印证了“余力学文”这一节,“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中国国学博大精深,终有感触,从此刻起,立志学习国学,品读经典,传承精华。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近几年里,我校全面推进学习国学经典。我读了《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几个月前,我和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去老家看爷爷,中午吃饭的时候,满桌都是丰盛的菜,我举起筷子正要吃,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中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立即放下筷子,去厨房拿来碗盛满饭、菜,先端给爷爷,又给弟弟倒了饮料,最后自己才开始吃饭,大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实,他们还不知道,我是受了《弟子规》的启发。是啊!现在我们多幸福!吃穿不用愁,父母、长辈对我们倍加关爱、呵护,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一天晚上,妈妈突然感到不舒服,躺在床上,脸色很不好。我摸了摸妈妈的额头,感到很热,便对妈妈说:“妈妈,你发烧了,走,我带你去看医生去。”而妈妈却摆手说不用。于是,我先找来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并到附近诊所去请了医生来,医生来了后,先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给妈妈打了针,配了药,并嘱咐妈妈这几天要注重休息,之后就走了。这时,妈妈望着我,会心的笑了。接着,我将妈妈扶起来,给妈妈喂了药。这不正是弟子规的体现吗?

《弟子规》还有许多做人的行为规范,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努力,做一个新时期的四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 篇1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如果你不经意间经过我的家,你准会被这琅琅的书声吸引。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学习背诵了《弟子规》,这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虚心顺从。

记得从我上幼儿园起,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讲,看书、看电视时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可我却偏偏不听。看电视、电脑的时候,与电器挨得很近,大人提醒我,我还对他们发脾气;沉迷于课外书中,常常一个半天都不让眼睛休息一下,甚至为了一时的痛快,躺在床上看书,光线太暗也不知道开灯。大人们的严厉警告,我都不以为然。渐渐地,渐渐地,我的视力越来越差。最后,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视眼。现在,眼镜成了我每天形影不离的负担,到哪儿都要带着它。吃东西的时候热气一熏,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爸爸说,如果我再不注意的话还会影响到我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直到这时,我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可为时已晚。因为医生说,近视以后视力想恢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