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端午节观后感合集12篇

端午节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6

端午节观后感合集12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端午节观后感合集12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端午节观后感(篇1)

我今天看了端午节的传说这个故事,他是说了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而形成的一个端午节。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都回去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同学们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应该多点吃粽子和赛龙舟吧!

端午节观后感(篇2)

关于读《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有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以前我对端午节的了解并不多,自从读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之后,我被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爱国志士高大的形象……

端午节相传起源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臣,为挽救祖国危亡,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不懈地努力着。当受到无耻的诬陷和不公的待遇时,他的爱国之心却没有因此而泯灭,他依旧无时无刻关心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当听到国家沦亡时,他无奈而悲愤地投江自尽了!

屈原的故事是感人的,屈原的爱国精神影响是深远的。每当端午节,人们在吃粽子、悬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等时候,总是自然想起这位二千多年前的伟大的先人及他的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端午节绵延几千年而经久不衰,最大意义和永恒价值与屈原的爱国精神是分不开的。是呀,无论在何时在何地,“爱国主义”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郭沫若编写的历史剧《屈原》的公演,更激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人民纷纷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我曾经读过一篇感人的文章,它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父亲跟着游击队打敌人,他的妻子拉着二岁的儿子来部队看他,他心与愿违地甩给他们一句:“别打扰我的工作!”背后很多人说他是冷血动物,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认。最后革命胜利了,他妻子因受不了他的冷漠,已带着六岁的儿子离开了他。战争年代,有多少这样的爱国人士,因为保卫国家与敌人浴血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胸怀祖国的人为革命事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真是舍弃了小家,保全了大家呀!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然而台湾的“回家之路”依旧是困难重重。但两岸人民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心愿越来越迫切。去年,台湾领袖连战来大陆访问,为大陆和台湾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他说:台湾回归大陆是一件大事,大家请相信我有这种百折不回的决心和勇气,我要为历史负起责任来,要为广大的人民来找出“回家”的路来!正因为两岸人民有祈盼祖国团圆的急切愿望,两岸领袖有顺应民心的爱国战略眼光,使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我相信,斗争中广大人民最终必将取得胜利,祖国大团结的时刻也将指日可待,和平、和谐的曙光将洒满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再看看我们家乡宁波,是一个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团结,宁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来投资、创业。宁波有今天的辉煌与“宁波帮”人士的爱国热情是分不开的。如宁波籍船王包玉刚先生他的爱国、爱家乡的事迹永远是每个宁波人的骄傲。包玉刚凭着他的勤奋、意志、机遇、信誉白手起家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成为享誉全球的“船王”。事业有成后,包玉刚不忘祖国,不忘家乡,捐资新建了“宁波大学”和“包玉刚图书馆”等。是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正因为有许多像“包玉刚”先生这样爱国人士的拳拳赤子心,发展步伐才走得更快速、更稳健。

我们普通人虽然不能像伟人那样有轰轰烈烈的爱国壮举,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家一定都看到过“义务诊治站”、“无偿献血车”、“法律援助”等,听说或亲历过宁波人为挽救一个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慷慨捐款六十多万元的感人事件。是呀,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小学生也完全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爱祖国、爱人民、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创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主人。

读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屈原的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留给我的是一个终生都必须牢记的承诺:爱祖国、爱人民、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少先队员!

端午节观后感(篇3)

导语: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接下来,让我们来为您解读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杀。他周围的人到河边去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

然后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在每个角落放上枣子或花生,以防米饭溢出来。饺子包好后,和鸡蛋一起放在大锅里,慢慢煮一下午。饺子煮熟后,打开锅子,香味四溢,竹叶飘香,粽子的香味,渗入鸡蛋里,让人忍不住多吃了。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过去医疗不发达,一些弱者和残疾人被蚊子叮咬后会死亡,所以把艾叶放在门上有驱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

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把它绑在一厘米长的扫帚上,然后用一些小贝壳把它染成各种颜色。中间有一个小洞。用五颜六色的线把小贝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好运。

中国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也有很多种。纪念活动有屈原、龙、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

其中,龙舟赛最具特色。激烈的比武场面,犹如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们几千年。

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德清,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菖蒲和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做粽子是家常便饭。浓浓竹叶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红豆棕一个个都是虎视眈眈!

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在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将端午节作为国家遗产向联合国申报。我很惊讶。我觉得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耻辱。端午节是中国的。我们怎么能让其他国家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观后感(篇4)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诵读有关端午节的经典文章和诗歌。这项传统活动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播着。

在中国文化中,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无论是经典文学、宗教经典还是民间故事,都会通过诵读的方式传播和流传。在端午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诵读《楚辞》中的《离骚》、《天问》、《九歌》等经典文学作品便成为了人们传统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诵读《离骚》、《天问》、《九歌》等经典制度,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这种诵读活动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以及崇尚传统文化等。

在诵读端午节经典文章和诗歌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美丽和价值。这些作品在描绘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时,诗歌用词优美、文辞华丽,能够使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经典作品能够使人们回到古代的历史时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美妙之处。

通过诵读节日经典文章和诗歌,还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诸如《离骚》这样的经典作品中,作者对于道德、爱情、家庭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描绘能够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启示和警示。课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寄人篱下,无人问津,自尽於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信之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

从对经典文章和诗歌的诵读中,能够读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传统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至今仍然被广泛地传承着。因此,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应该在这个端午节中认真地参与到这个传统活动中去,向着传统文化再次迈进。

总而言之,在中华文化和传统节庆日里,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诵读期间,人们不仅能够在传播和流传经典文章和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传统文化思想。虽然流传了数千年,诵读这个环节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参与,这本身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端午节观后感(篇5)

5月13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在湖南省汨罗市举行,来自全国多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在汨罗江畔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5月30日,CCTV-7农业节目播放了展演实况录像,我镇积极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收看节目,收效良好:

展演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分为《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4个篇章共11个节目。《寻梦汨罗》篇章中,“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260名朗诵者身着汉服手持竹简,浅吟低唱《九歌东皇太一》,梦回汨罗,梦回屈子,在屈子精神的不断鞭策和影响之下,汨罗展开了精神文明的新画卷,鼓声震天、羽毛飘逸,舞蹈《楚风》吹来的是楚韵、楚魂;《诗画田园》篇章中,表演者带来歌舞《春风竹韵》,2005年盛夏的一天,主席在安吉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的安吉,绿水青山,秀美富饶,在全国首创“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中国”贡献了最早的实践样本。微风拂过竹林,舞台宛如一幅纯朴宁静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竹叶沙沙,是绿衣少女以舞蹈的形式在吟诵奇妙的田园诗篇,展现富饶秀美的田野,来自北川的原生态歌舞《瓦尔俄足》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川文明村镇的灿烂民族文化;《风润农家》篇章中,新村新面貌,新风新气象,《新编新事多》,京剧、花鼓戏、华阴老腔争奇斗艳,灿烂的楼兰文化,展示了大美新疆,展示了若羌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了农牧民基层文化生活,展示了一带一路下的新若羌;《大美中华》篇章中,大美中华,美丽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回响着嘹亮的歌声。民歌《请茶歌》似一阵茶香飘来,来自草原的狂欢——《双合尔·楚古兰》,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双合尔山周边村屯及苏木乡镇的农牧民群众自发地聚集在这里,举行蒙古族民歌演唱、搏克比赛、赛马、乌力格尔演唱及登山、踏青、赏花等文化娱乐活动,压轴节目《我们的中国梦》,红牡丹、蓝花瓣、60条2.5米红长绸气势恢宏,……随后,汨罗江畔鼓声震天,人声鼎沸,2017年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火热上演。

通过观看节目,我镇全体干部职工深深感受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对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激励我们,继续奔向未来的伟大时代,继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伟大的中国人,回想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年端午节爱我国家圆梦中华观后感范文二】

2017年5月30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18:05沙圪堵镇政府在镇311会议室组织镇干部观看了由中央文明办和湖南文明办举办的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的文艺展演活动。会议室里在坐的干部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放的此节目,节目分为《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四个篇章十五个节目。

品味端午香,弘扬传统日。伴随着屏幕呈现“寻梦汨罗”的开始,我们的思绪似乎回到2295年前的今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怀沙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民众满怀沉痛祭奠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该篇章中的舞蹈《楚风》、歌舞《世界有条汨罗江》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追思,我们要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观看文艺展演节目,欣赏来自全国多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在汨罗江畔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促使我们在开展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加倍努力,辛勤工作,为创建美好家园,使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的文艺展演,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要求我们在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的同时,让全国所有村镇精神文明建设走向全国文明村镇之列,以圆复兴中国之梦。

端午节观后感(篇6)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却不知道怎么裹粽子,为什么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总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乐乎呢,又要准备粽子,又要准备“五红”和“五黄”。看婆婆包粽子,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地卷成漏斗状,右手抓一把糯米塞进粽叶,再用粽叶紧紧裹住糯米,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

我问婆婆:“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过端午节。你去问问你外公。”这时外公走过来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楚国都城被秦国攻占了以后,屈原就投江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进江里。赛龙舟的习俗也是这么来的。”

“哦。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啊?”

“我们小时候过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准备五红五黄。家家门口都挂艾草。”

“什么叫五红五黄啊?”

“应该是五种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黄酒、鸭蛋、苋菜。”

“为什么要挂艾草呢?”

“因为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赶蚊虫。”

“看来端午节的习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过去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呢,这些习俗也是传统文化啊!现在过端午没有那么讲究了,不过,粽子还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学学包粽子去吧!”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观后感(篇7)

在船上,他们不仅悼念屈原,还继承了屈原的意志,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下一代,经久不衰。

“红丝缠臂,佳年话说。”跨过时光的距离,我来到若干年后的现在。天下蒙蒙细雨,青苔爬上石阶,留下石阶的绿影,碧波荡漾的池塘映出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走过石阶,路过一户户人家的门前。屋檐、门前、窗台上都有一丝绿色,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生机。这是什么?

轻嗅,不同于花香浓郁,是山中盛开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味道,是吉祥的味道。我旋转着一片小叶,不再胸前,感受着山的颜色。长长的小巷里走过一位倩丽的少女,她轻轻地带起一阵奇异的清香,气味钻入鼻尖。

那么,什么香?回首望事,美丽已消失在这条安静而漫长的小巷里。我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路边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坐在板凳上,往叶子中倒米。

我好奇得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趴在桌子上观摩,老人忍俊不禁:“年轻人,没事的,你拿去看吧,这叫粽子,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捏了捏粽子的角,原来,这就是由米团演变来的!

接着,我又指了指胸前草,问道:“大爷,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出阵阵淡香?

”大爷笑着说道:“这叫艾草,它会散发出阵阵淡淡的异香。这是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我们传承着他们的意志,执守着他们的遗产,这是使命,也是信仰!

”老人早已经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的使命,他的信仰,影响着他的思想,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就像屈原的意志,百姓的意志,即使肉体灰飞烟灭,然而理想的脚步永不停止,没有终点。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端午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包含着“导夫先路”的赤子之心,包含着百姓团结一致的精神,也包含着老人执守信念的坚定。

传承,永不止步!

端午节观后感(篇8)

农历五月五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连齐抗秦,遭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园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泊罗江身死。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还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孝女曹娥、还有纪念古月族图腾祭的。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食物扑通、扑通的丢进江里,说是让鱼吃饱了不来吃屈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楚国人舍不得屈原,并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我一直想问个问题怎么明明早把粽子丢到江里,可是现在却是自己把粽子吃掉,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端午节观后感(篇9)

近日,我在学校的语文课上学习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节日所体现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珍贵和所需要的传承。

“端午节”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自古以来就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每年农历五月的初五,人们铁打的习俗一定是包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如今的端午节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和社会团体共同的节日,人们共同追忆历史,并举办许多有趣的活动,以此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端午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仅仅代表了民族的传统节庆,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民族情感。它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个璀璨的文化宝库,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应该为这个传统的节日予以珍视和传承。

在传统的端午节中,除了丰盛的饮食和热闹的活动之外,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端午节,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英烈感慨万千,向传统文化致敬更是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团结精神、担当精神和奋斗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值得我们借“端午节”的机会再次体味和感悟。

此外,端午节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力量。在节日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仅是亲情和友情上的联系,更包含了国家和民族层面的情感交流。在这个传统文化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民族文化中的角色,并感受到与周围人的紧密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灵和文化自信。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象征。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弘扬民族文化的大美,让端午节的精神得以延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与推广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端午节观后感(篇10)

《端午节》就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3、人物形象:《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1)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2)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4、语言: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来使读者发笑,沉思。

端午节观后感(篇11)

现今端午节将至,读到鲁迅先生的作品《端午节》让我想到了每年过端午节时那喜庆的日子。

每年的端午节都有龙舟大赛看,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大大的粽子吃,香喷喷的,特别是我家乡肇庆的粽子,那可是香喷全国的粽子。以前每年过端午节学校都会放假,其他各行各业也都会有相应的假期,因为这端午节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银行也不例外。在民国时期也一样,节假日银行都不开门的。但过节谁家都会要用钱,我们现在的银行不开门那还有ATM机,可在民国时期是没有ATM机的,想要取钱就得等到银行开门才能够取到钱,所以方玄绰要等到初八才能能拿到他那一点点的俸钱。

《端午节》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六月上海的《小说月报》上,那时正当五四运动的落潮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激发起了民众反封建的革命热潮,但这种狂热随着军阀政府与封建势力的镇压,暂时退了下去,新旧势力的交锋出现了此消彼涨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不但一些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开始大行其道,就是一些接受了新文化洗礼的人也回到了旧的轨迹上来了。还有一些貌似进步,实则落后的人物趁机转向。而鲁迅先生更是审时度势地创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方玄绰是一名教员,同时也是政府的一名小官员。他既表同情教员的索薪,也赞成同寮的索俸,然而他仍然安坐在衙门中,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这使他在同事面前颜面尽失。他表面上是一个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呜呜,但他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在当时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是方玄绰,那社会将不社会,国家也将不复存在。身为中国人,看到同胞们都在为自己国家存亡而努力地去讨伐帝国主义侵略者,自己却当看客,有这样的文人民国时期又如何能使中国独立呢?

所以,要国强,当自强!

端午节观后感(篇12)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过好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乡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过好端午。

一、精心安排、认真部署

烈太乡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将此次活动作为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进邻里关系,促进乡内和谐。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责任落实,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利用走村串户、设立宣传点等多种方式对端午节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开展“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让全体干部职工及群众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乡内工作人员,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进行慰问,赠送了端午节礼品,同他们一起包粽子,一起联欢,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抹雄黄酒,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本乡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开展端午节除尘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净化乡内环境。掀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在本次活动中,本乡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群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建设的热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烈太新城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