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捏青团作文

捏青团作文

发表时间:2024-02-28

捏青团作文。

写作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可以让我们展现想象力和梦想。那么在写作文时,如何突出重点呢?这里推荐您查阅相关资讯“捏青团作文”,或许能够为您提供新的见解和视角!愿您在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捏青团作文【篇1】

青团,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也是各地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它的外观非常特别,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让我们一起来描写一下青团的样子吧!

青团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食品,它的外形有些像一个小小的翡翠宝石。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它们会翻滚着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诱惑。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青团的形状。它们是圆形的,每个直径大约是一寸左右,小巧玲珑。观察它们的表面,可以看到它们的肤色呈现出了青绿色。这是由于它们是用新层叶包裹而成,所以它们的上面有一层翠绿的糯米叶子作为保护,保持了食物的新鲜和美味。当你看到这种新鲜而明亮的绿色时,你会立刻被吸引住,而且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仔细观察青团的质地,你会发现它们皮薄而软,有点像糯米的精美外衣。当你咬一口青团时,你会感受到它们的柔韧和粘性,这是因为糯米在蒸煮过程中逐渐散发出的水分和糯性。嘴里的瞬间,你仿佛进入了一个甜蜜而细腻的世界,舌尖上的香甜让人沉醉其中。

当你撕开翠绿色的外衣,你会发现里面隐藏着各种丰富的馅料。最常见的是红豆沙馅,它的甜味和糯米的粘性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口感层次分明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口味的馅料,比如花生、黑芝麻、核桃等。无论是哪种馅料,都在糯米的缠绕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青团的香气也是其独特之处。当你刚刚打开它们的时候,你会闻到一种清新而芳香的米香。而当你尝到它们时,你会发现这种米香中充满了一种特殊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青团具有鲜艳的颜色、柔软的质地、多样的馅料和浓郁的香气,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将人们的情感和对传统的敬意融入其中,成为人们在端午节这个特殊时刻交流和分享的纽带。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在朋友聚会中,青团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回忆和美好祝福的期盼。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不妨品尝一颗青团,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味和传统的魅力。

捏青团作文【篇2】

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包青团的日子。

奶奶打来电话,叫我和姐姐一起去包青团。接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一蹦三尺高。爸爸带着妈妈、姐姐和我开着红色的`汽车,飞奔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

来到奶奶家,桌上放着面粉,绿色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后来知道那叫艾靑,是做青团必备的东西),还有一把剪刀。先把绿色的东西倒进面粉里,搅拌好,就变成了“绿面粉”。再将“绿面粉”做成一个个小碗的形状,里面放些咸菜或芝麻,还可以直接把这个洞用面粉填满。然后,把口子填满。

还能做花样式的。如绿刺猬、绿兔子、绿苹果……

最简单的是做绿刺猬,圆身体,小脑袋还长刺。圆身体就是一个圆青团,小脑袋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小椭圆形。而刺不是用手的,是用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出来的。眼睛、嘴巴、鼻子,可以用剪刀刻出来。一只小小的、绿绿的、圆圆的、长刺的小刺猬就这样诞生了。它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捏青团作文【篇3】

每逢清明,我看到外婆在厨房忙碌,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团了。

在我的家乡有清明节做青团的习俗。青团色泽翠绿,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咬一口满嘴巴艾草的香气,妈妈和外婆特别喜欢吃,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和外婆一起去野外采摘做青团所需要的蒿菜。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四月的野蒿摇着一个个嫩绿的小手掌,只等着我们来把它采摘。园子里,田埂上,小路边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外婆告诉我要选些最嫩的尖端叶子,这样做出来的青团才能糯软。我却不肯老老实实地摘,春天的野菜地到处都印着我撒欢的小脚丫。我摘下一朵蒲公英,轻轻一吹,一把把白绒小伞载着我银玲般的笑声便四处飘去。

将采回来的野蒿,洗净,用水焯熟,切碎,挤出汁后,就可以开始做青团了。在蒿菜汁中加入适量糯米粉,加水,反复揉搓,使蒿菜和糯米粉分布均匀,揉成鲜绿色面团备用。再准备白糖豆沙等馅,绿色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把长条大小均匀地切成小方块,再从中取出一块小方块,用勺子舀一勺馅,然后将馅填入,就可以把它捏成各种形状了。我用手把它捏成了饺子,妈妈用手揉成了圆形,外婆喜欢把它压成四方形。

终于到蒸青团这一步了,蒸青团也很有讲究呢。因为青团很粘手,所以蒸青团时下面可以垫棕叶或涂上植物油。把青团放入蒸锅里,盖上盖,大概蒸20分钟左右。外婆说青团熟了,我连忙打开锅盖,顿时热气腾腾,清香扑鼻。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妈呀,太烫了我忙左右手不停交替的拿着青团,嘴还不时地朝青团吹气。青团终于凉了一些,我小小地咬了一口,赤红的豆沙馅就流了出来,红绿相间实在是太诱人了。轻轻一吸,顿时,馅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甜。大概是因为我自己做的,我觉得青团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了!

我喜欢吃青团,也爱上了做青团。

捏青团作文【篇4】

说起青团,每个人都应该吃过,它翠绿的外表里,有的装着甜津津的豆沙,有的装着香喷喷的猪肉炒豆腐干,可好吃了!不过,你会做吗?最近,我决定拜太婆为师,来学做青团。

太婆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做青团高手,她做的青团皮薄馅多,吃一口唇齿留香。做青团最重要的一种食材就是鼠曲草。这种草一般生长在田间小路上,山上野外也比较常见。太婆将鼠曲草洗净后放锅里煮烂,再揉进粉团里,渐渐地,粉团就变成浅绿色的了。太婆揪了一团面,左手托着面团,右手的食指伸进面团里,大拇指一边捏着面团,一边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一个像尖顶帽子似的青团皮就做好了。太婆装进了我最爱吃的豆沙馅,再用右手的虎口边转动边收口,再放在掌心揉圆,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

“就这么简单呀,我会!”我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要大显身手。我努力学着太婆的样子,可是面团到了我的手里似乎变得特别不听使唤,费了好长时间,我的青团皮不但没有捏成尖顶帽子,反而成了一口大碗,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太婆笑呵呵地说:“比起太婆一开始做的青团,你已经做得很不错啦,来,我教你!”听了太婆的鼓励,我顿时有了信心,在太婆的手把手指导下,我终于做成了一个像样的青团。

青团蒸熟了!我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哇,又软糯又香甜!做青团可真有意思!

捏青团作文【篇5】

清明节要吃艾青团,我们也免不了这个习俗,不过,要做艾青团要先找到黄花兰。

拿上了篮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认识黄花兰,胡乱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满了一篮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东西,叹了一口气,说:“唉,嘉恒,这不是黄花兰。过来,黄花兰叶子虽然是绿油油的,但是有点白乎乎,不怎么光滑,有细细的绒毛,……她边说边指黄花兰给我看。”我不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要重摘了。”

这次可慢多了。我们足足摘了半个小时才摘满了一篮子。回到家里,奶奶拿出了面粉和水。奶奶先把黄花兰煮熟切烂,然后在面桶里放了一袋面粉,和黄花兰搅拌,我拿来了自制“捣蛋机”,不停地压,再压,直到黄花兰和面粉合二为一,现在就叫这个面团吧!

我扯下一团,把它搓成橄榄型,在一端压,拉出一个头,用牙签给他雕刻了五官,用笋做翅膀,做成了一只小鸭子,我还做了许多动物。开始生火了,拔来一堆枯草,用打火机点燃,放进灶洞里,再放进一小根一小根的树枝,轻轻用扇子扇,火势有点大了,小树枝,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打在上面,树枝终于着了,我又放进了枯草,趁火旺时放进了粗点的树枝,又放进了树干控定住了火势,

我不断加柴,不断扇风,想让艾青团快些熟。我突发奇想,从锅里拿了一个艾青团,用消过毒的铁丝,穿过艾青团,在火上烤,还放了许多佐料,已经烧焦了,我轻轻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个,又开始等那些正在进行磨炼的艾青团。

一小时后,艾青团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只小鸭子,一口咬下去,好烫,我又吐了出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不断吹气,让艾青团快速冷却下来,又吃了一口,一种清凉的感觉在我的舌头上蔓延开来,我的味蕾得到了满足。奶奶说:“自己做的`,比那些无名小摊买的好吃多了。”我说:“是呀,那些无名小食摊用的还是地沟油,一点都不卫生,我们再去摘一点儿,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这种滋味了。”

捏青团作文【篇6】

青团,又叫艾团子,旧时也称“粉团”,因其色泽碧绿、生青,故名青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是江浙沪各地民间清明与寒食节时的一道传统点心。“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青团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食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不过,青团诞生之初,主要是祭祀用的。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那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关于青团,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他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食过青团,待天黑后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想起当年救过自己一命,又香又糯还不粘牙的青团,就下令太平军学习制作青团,以御敌自保。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也饶有趣味。不过,青团真正成为江浙地区的清明佳点,还是近代的事。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有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末民初,随着糕团小吃的蓬勃发展,制作青团的方法也渐渐普及到家庭。

如今,那一个个透着艾草清香、甜甜糯糯的青团,虽形制未变,却早已从当初的祭祀点心,转变成人们在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小小青团,散发着芳草的香味,透着儿时的记忆,蕴含着家的味道,交叠着各种怀旧情感的美味。

捏青团作文【篇7】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清明节。

我觉得清明节时最有趣的事就是做青团了。以前都是看着奶奶做,今年我也要一试身手。做青团的第一步是揉糯米粉,把糯米粉倒在一个盆中,然后把艾草汁加入糯米粉中拌匀,再一边加热水一边揉,这些糯米粉就慢慢地被揉成了一大团。这一团加了艾草汁的糯米粉有一点绿,但不是完全碧绿的,和吃的青团不一样。我问奶奶:怎么不绿呀?是不是艾草汁加得太少了?奶奶笑着说:等把这些青团做好蒸熟,就会变绿的。我将信将疑。

奶奶抓起一团糯米粉把它捏圆,然后捏出一个小窝,就像一个窝窝头,放一勺调好的豆沙进去,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口子捏上,再轻轻搓圆,一个豆沙馅的青团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由于心太黑,加的豆沙太多,口子合不拢,总是漏出来,幸好有奶奶帮我才收住了口。【WWw.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做完后就开始蒸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青团放在蒸笼上。盖上盖子蒸上二十多分钟,锅里就会飘出糯米的香味,还带着艾草的清香。掀开锅盖,一个个碧绿透亮的青团就好了,看着多像一个个碧玉团子呀!

捏青团作文【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我们家乡有扫墓、祭祖、踏青等风俗。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种美食――青团,翠绿诱人、糯韧绵软,带着清淡香柔的香气,让人抵挡不住诱惑。

清明前几天,我和奶奶来到附近的田野里采集艾草。艾草匍匐在地上,绿油油的,遍布了整片田地。我和奶奶拿着剪刀一株一株地采集着,不一会就装满了一大袋。

回到家里,我们将摘来的艾草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中烫熟捞起,艾草碧绿碧绿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等它凉了以后,奶奶把艾草揉成团,挤出多余的水分,跟糯米粉混在一起,揉成一个面团。接着准备青团的馅料,有甜甜的豆沙馅、白糖芝麻馅、咸菜笋丝馅。只见奶奶把绿色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剂子,搓圆,用大拇指掐出一个坑,把馅料放进去包好,这就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团子,放到锅里蒸了20分钟,香喷喷的青团就做成了。熟透的青团晶莹剔透,好像一个个无瑕的翡翠,也像一个个珍贵的绿明珠。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口,顿时艾草的香味融合着馅料的甜香扑鼻袭来。尝过甜的,我又拿起咸味的品尝,春笋的鲜嫩夹杂着豆干的醇香,简直是绝配啊!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怎么也吃不够。

奶奶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一个劲地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奶奶做青团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每年要帮很多人家做青团,还把自己做好的青团分给邻居们呢!每年一到清明,远在上海的、厦门的亲戚,都争着打电话指定要吃奶奶做的宁波青团呢!

清明时节,我们总会带上青团去祭拜祖先,寄托哀思。小小的青团,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代代地传承,传统风俗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

捏青团作文【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别人眼中,清明是寒冷的,可在我眼中,清明是快乐的。因为这天可以包青团,吃青团。

我们包青团用的材料有许许多多,花样百变:青色的艾草、白色的面粉、透明的水和小小的红豆……瞧,我们开始包青团了。

先把艾草磨碎,再把磨碎的艾草挤出汁来,把汁放入水中,让水变成绿汁;接着把绿汁倒进面粉里,让面粉变成绿色的。如果你在这时闻一闻,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你心旷神怡,心情都变得“万里无云”了。然后让面粉变成一个面团,再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轻轻的在小团子中间压出一个小洞,让它变成一个“小垫子”;接着把磨好的红豆放入其中,最后像穿衣服一样将它包起来。一个清明团子就包好了,随便瞄一眼,已经有五个了呢。于是我们把清明团子放在“加热房子中”,让它们暖和一下。过了几分钟,小团子就出锅了。轻轻一咬,甜甜的,真好吃啊!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我还想吃几个青团。

外面处处是寒冷,里面角角是温暖。我真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个又寒冷又温暖无比的清明。

捏青团作文【篇10】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家也不例外。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来到厨房,看见盆里有一大团看上去发霉了似的绿东西,觉得很奇怪,便去问外婆:“这是什么呀?”外婆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回答说:“这是用面粉搓合一种草,再加上一点水做成的面团。别看它这么难看,其实是用来制作青团的。”听到包青团,我就来劲了,一定要帮外婆一起包。

我和外婆每人各取出一半的面团来反复搓揉,使面团变软。搓着搓着,我的手都要没力气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但看到外婆还是那么用力地搓,我也就坚持了下来。

搓好面团之后,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把面团分成一块一块的,再取出其中的一块拿在手上继续揉。外婆说:“先在粉团的中间戳一个洞,再用大拇指把四周的粉捏得薄薄的,最后把粉团做成碗口形状,就可以放馅了。”我照着外婆说的去做,但不管我怎么努力,就是做不好。这粉团太不听话了,好像成心要跟我作对似的。就在我打算要放弃的时候,外婆说了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于是,我又继续做。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粉团捏得有点像碗口的形状了。然后,外婆又教我怎样放馅,怎样封口。原来每一道工序都是有讲究的。我学着外婆的样子,认认真真地做,终于把一个青团包好了。我激动地嚷了起来:“我成功了!这个青团一定要留着自己吃。”外婆看着我这兴奋的样子,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看见外婆把包好的青团贴上几片叶子,再把叶尖剪掉,觉得很好奇,就问:“为什么要贴上叶子呢?”“这样蒸起来才不会黏着锅,方便拿出来。”外婆边贴着叶子边说。我见外婆这么忙,也过来帮忙。

最后,是把青团放入锅里蒸。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就问:“外婆,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外公听见了,抢着回答:“吃青团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传统习俗。就拿我们这些农民来讲,青团又称苦团,吃了青团后,就要开始耕田、插秧了,苦日子就要开始了。”听了外公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青团蒸好后,揭开锅盖,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凑近一看,个个青团晶莹剔透,就像一块块碧玉,我看得直流口水。外婆说:“青团要凉一会儿吃才香。”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着。凉了一会儿,我们全家人就聚在一起吃青团。我尝了一口,真是又软又香,有一种吃了还想吃的感觉。

这次包青团,不仅让我尝到了自己做的香甜的青团,还了解到了关于青团的知识和传统,真是令人难忘啊!

捏青团作文【篇11】

“哇,真香!”一大锅热腾腾的自制清明团子出锅啦!奶奶吃了一个甜的,细细地品尝,“嗯,味道不错,手艺真好!”她赞赏道。教室里一片其乐融融的景像。

这一切都要从中午说起,因为下午要包清明团子,所以老师让我们通知要来的家长早些报到。我也通知了奶奶,可是她怎么还没有来呢?看着家长们陆陆续续的到达,我心里更慌张了,不时地瞧教室门口。

“请小组长来领面团!”突然虞老师的声音如闷雷在半空响起,“快点,面团会冷的!”组员们催促我道。噢对了,我差点忘了我作为小组长的职责了。我一个箭步冲上讲台,真幸运,我是第一个!而且还领了很大的一块面团。我喜滋滋的捧着这面团回到座位上,眼睛还是向门口望去,险些把面团丢到地上。“唉,你小心点,还不如我来当呢。”罗润之见我这样魂不守舍,连忙拿话提醒我。

家长们都到齐了,只剩我奶奶了,啊呀,我带的材料都还在她手里,怎么办啊?但是时间在不断往前,我们开始做了,我只好先把奶奶扔在一边,按照罗润智妈妈说的开始做:先将面团揉成一个小圆,再压扁,要很平很平的那种,不能有凹凸起伏,再在里面放馅,然后把边对好就大功告成了。做这个我可是强项啊,因为二年级时老师在美术课时教过我的。还说我手巧呢。

不过奶奶还是没到,我愁死了,正无计策时奶奶正从门口探进头来,我连忙跑过去,内心兴奋得不得了。奶奶一坐下就手脚麻利地干了起来,她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进来,哇,好快,不一会儿就包了一个咸的,而且样子明显不错,我连忙把我捏的“面团碗”递了过去,奶奶快速地旋转着,并麻利地盛好了馅,我也现学现做,但总是不让人满意,捏成了一个螺旋形。虞老师正好经过,见了我的手艺,笑着说:“哟,这不变成包子了吗?”奶奶笑得眉毛成了一朵花。

快结束的时候,绍老师拿了个小面团不知在做什么,我们凑近一看,哇,原来是个小刺猬,她向我们组借了一点豆沙,又点了两个芝麻眼睛,也去蒸了,我们很兴奋,更让人兴奋的是,虞老师夸耀起我们组来:“你们组的馅最好,芝麻喷喷香,咸菜也切得细细的……”大家一起说:“虞老师,要尝点吗?”

蒸好,哈哈,好诱人啊,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我吃了一个咸的,真是好爽啊,不过回家后又发现做得最好的小鹅和刺猬全在我这里哎,我是不是大赚了呢!

这次,做清明团子真是太兴奋了!真希望还有下一次啊。

捏青团作文【篇12】

在人间的十月天里,和风细雨里,雨蒙蒙的清明如约而至,在这个饱含思念的日子里,你吃青团了吗?

青团俗称“青圆子”,因为这上等美味也唯有清明节前后才有,所以青团又叫“清明稞”。

我对儿时清明节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外婆把做好的青团拿给我,对着我说:囡囡,吃几个青圆子,只有吃了这青圆子啊,才真正算进入春天。

把从野地里采摘的艾草细细切碎,用葛布滤出青绿的草汁来,与上筛得均匀的糯米粉一起揉成艾草面皮,然后把先前做好的馅料用清甜软糯的面皮包裹起来----青团的馅料最常见的有鸭蛋肉松和红豆馅。

馅料与面皮不断融合,形成了不同口味的青团以及对同一个春天的期待。把揉好的青团往蒸笼上一放,待揭锅之时,那扑面而来的味道似吹过树梢的春风,似解冻澄澈的溪水,似一院子的花香,舒服、甘甜、芬芳。咬上一口碧绿绿的青团,软糯糯的口感同红豆的香在口中久久不散,味蕾回味的片刻,是春天的味道。

时间从指缝中溜过,一眨眼,便已是七年之后。算起来,我离开外婆的日子又悄悄多了一年。当夜深人静之时,偶尔想起那时已背上行囊的我,和看着我远去背影的外婆。越行越远之时,身后似有声音传来,依稀听见一句:“清明节记得吃青团子......”

声音越来越小,如牧童的笛声终归在这辽阔的大地消失于夕阳落日之下。我回头,发现她已不在。

又逢清明,从街上买来青团,咬一口,还是春天的味道,将满满的思念都藏于这青团的柔软之中,让我想哭。

是青团让我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给予我对生活永不失落的勇气。愿你,也可以在每一年的清明节,吃到那饱含思念的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