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冰鉴读后感(汇编9篇)

冰鉴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6

冰鉴读后感(汇编9篇)。

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冰鉴读后感”,读着作者的作品,体会着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考,也能让我们有更多感悟。读后感具有一定的基本思路,但是思路不是绝对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在寻找读后感范文?由于此页内容丰富建议您收藏以备查阅!

冰鉴读后感 篇1

求人之道,需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骜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孵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你不必因为没有马或**而沮丧。最重要的是

要找到不贪财不拍死的衷心为国之人。要在为难之时,暗中观察有才华又不浮夸的人,才是最好的方法。为政之道,主要分为:用人和做事两方面;广泛召集人才,用人谨慎,经常

教导,严于奖罚。做事要注意:经分,纶合,详思,约守;真正的人才很难,需要平等对待;身边的无才之辈,即使是亲人也要远离,免得人才讨厌与之共事。不恶规谏之言,

不怀偷安之念,不妨忌贤能,不排斥异己。只喜欢听赞扬的话,而不能容忍别人诋毁的人,学问才智再高也不是君子。君子志向远大,轻视国王的勇气,却从不张扬。所有的

圣贤都是因为忧患之时锻炼的身体健康,胸襟坦荡,乐观活泼,把心放得实,灵活;做人要有志向,知识和恒心。有志向才能不甘平庸,有知识才知道学无止境,有恒心才能有所

成就。一旦定下方向就要马上尽全力去做,不然时间一长就会犹豫甚至放弃。

人的性情是天生的,只有读书和决心才能改变。治心治身,不用太多的大道理,其实与之相关的就那么几句。这个就是所谓的守身。对部下多为褒奖之言,贬为其次。

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身处高位之人,一语能定人终生,所以不轻易议论别人。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与有经验的人交流,努力思考,不断实践

解决问题,成长能力。人才分为官气多和乡气多的两种。前者,办事稳妥很少有把柄,但是没有朝气,也不能亲自去一线体验;那些经历过贫困的人通常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能

新花样,只考虑自己,以至于还没搞出成绩就得罪了不少人。只要用“劳苦忍辱”教育,后者就会比前者更适合战斗性的团队。挑选将才需要:智略深远,号令严明又能吃苦耐劳的

第一要有管理的能力(办事公正,赏罚分明,勤于军务)第二,身先士卒,不怕死,第三,不要急于名利,不与同僚比薪水机遇,能等待和捕捉晋升。不与士卒斤斤计较。第四,身体

健壮,不怕辛苦。

选择将才需要:智略深远,号令严明,能耐劳苦的人;擅于带兵打仗的会日日要求将领训练士卒,打了败仗,对将领既责备又告诫,甚至杀了;有的边哭泣边教训,喋喋不休;其目

他们都是为了爱护部下,保护自己部队的声誉。

冰鉴读后感 篇2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一)

这些天,我一边忙着回答考试,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读我感兴趣的书。作为一个未来的人力资源,我一直认为人是人是非常重要的。我把这个想法和我父亲交流了,他十分同意我的想法,并且把曾国藩的《冰鉴》推荐给我,他说曾公的冰鉴是十分不错,值得研究。

我以前就知道,曾国藩冰书中提到的交友艺术,最早是梁启超和蒋介石崇拜的,他们喜欢曾国藩的识才艺术。然而,数数几页,拗口的古文让我觉得其中道理难以捉摸,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一月份,我在图书馆收到了冰激凌的原著和欣赏文章。当时还写了一篇笔记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曾国藩《冰鉴》始读有感

然而,当时的理解只能通过言讲本身和书中的理子来理解。至于去追究看人看神,如何看神,如何识别人之骨髓,都不是很清楚,也无法细究过去。

到目前为止,我想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也许和曾公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不同,但我是从自己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的。

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门关于道和法的学问:

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原则是追求效率。同样,在对待《冰鉴》其书上,我想要去**怎么办的问题?而对是什么的问题显得不太关心。

《冰鉴》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转到道这个层面上来。对于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知识,显然在操作层面没有太多的介绍。其实,我们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特别是在招聘模块中,过于关注如何做的问题,而强调过程。我们真正忽视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什么样的特征是我们的职位所需要的。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如何区分哪些是优秀人才,哪些不是优秀人才?

所以,要学***以道制定法则,懂道才能有法。

相人是一个观察的过程:

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周围的少数人不很了解他们?冰鉴强调相人首先要察言观色,不动声色的在几言几语中将对方的言行特征把握清楚。就如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除非十分亲密的人,每个人都会为其他人而塑造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形象,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而真正透视他内心的,就是通过观察。

相人就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观察是否入微和准确直接导致相人的成功或者失败。

训练自己使用鉴别工具的能力:

怎么样让一个人真实的把他自己展现出来,这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能力。比如说,a君是一个商人,你作为人力资源师和他谈生意,就必须去揣度他的性情、喜好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情况。如何快速了解,当然需要借用一定的鉴定工具。

朴实的问题最为隐秘。我曾经用过这个问题。你觉得桂香园食堂的饭,在当时面试学校某系某个职位的应聘者怎么样。结果让我高兴的是,这些肤浅的问候可以让人们放松警惕,回应内心的声音。

压力问题问出真东西。我经历过压力面试,我试过用这种方法面试。紧张的气氛会让面试者没有时间粉饰和包装自己。最好的办法就使用原生态的方法来回答。

这些大抵就是我读《冰鉴》的一部分体会吧,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时间局限,没能一一论述。希望大家也能爱上这本书。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二)

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就像八卦,没有全白,没有全黑,有黑有白,有白有黑。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

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同时我也相信就像雷锋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因此,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总是:这个人不是坏人就是好人。坏的人会完全坏掉,好的人会很好很完美。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坏人不总是一天24小时做事情,好人也不总是保持完美的姿势。

当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绝对的眼光看待问题,但也有必要判断哪一方的成分更多。那么我们在表现上更倾向于这个方向,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对方的存在。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三)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清末中兴通讯的公是,他在当时中兴通讯的官账上排名第二。(第一种是官方文献。事实上,他的能力、表现和道德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许多迷信的东西,但也有许多地方值得肯定。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然而,曾国藩却从一片狼藉中接手。可以说他是白手起家的。从湘勇到湘军,一批名将逐渐聚集在他身边,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 篇3

有人自卑,因读书而自信;有人浮躁,因读书而宁静;有人轻佻因读书而深沉。刘向就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也。”说的就是有人愚鲁,因读书而明达。

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尤其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才说得出来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心志高度集中的人。他的心地单纯、洁净,一切人世间的杂事、琐事和烦心事都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唯一吸他的注意力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境界,这境界构成了对外物的排拒力,于是他才能够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陶治或者燃烧由于他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安静而且祥和。

由于心志高度集中,读书人的精神和肉体得到不断的积聚,精气没有一丝一毫的涣散,一天比一天充实、丰沛和完善,久而久之,在他心中便养成了一股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又作用于他的身体,使他的生活有序。所以,读书体味深的人,一定是身体健康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淡于功名的人。要使一个读书人淡于功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呢?人们读书总有个世俗的目的,甘于读书的人实在太少了。人一旦有了功名心,就难以超脱,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烦恼与忧愁。而这种情绪对一个人身体的损害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他又如何能“面自粹润”呢?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能有一点功名心,问题是要“淡”于功名,要放得开,看得远,以不影响人的心为度。

人本来以阴阳之气来确立性情,阴气太重则失去刚,而阳气太重则失去柔。太柔则处事小心谨慎,不敢大刀阔斧;太刚是亢奋者,常超越了一定的度。人各有长短,或者说各有优缺点,因此“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

明朝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冰鉴读后感 篇4

内容简介:《冰鉴》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冰鉴》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和启迪性。

冰鉴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冰鉴》是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的结晶。冰鉴,取“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之意。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样的人可以相处,怎样的人不能共事。为我们在择木而栖、择人而婚、择友而游、择邻而居时提供必要的参考。同时,《冰鉴》一书本身就是一块冰、一面镜子。世人对照其中论述,皆可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得成功,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

冰鉴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冰鉴——重点还是讲的是识人,分为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我最为欢喜容貌与刚柔,他的见解很发人深省,并且实用性很强,年轻人非常需要看看,冰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涵盖官场的经验总结的一本励志之书,此书可为动静分明,既能在动中说明道理,又能在静中阐明精髓。最后说说价钱,十几块钱可以说性价比不错,相比其他版本,可以说还是不错的,装帧,纸张都说得过去。总之,比较满意,推荐各位喜欢曾国藩的朋友。

冰鉴读后感 篇5

这几天,一边忙着复习公务员考试,一边利用闲暇时间来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作为一名未来的HR,我一直觉得识人相人是十分重要的。我把这个想法和我父亲交流了,他十分同意我的想法,并且把曾国藩的《冰鉴》推荐给我,他说曾公的冰鉴是十分不错,值得研究。

我之前知道,曾国藩的冰鉴里面说的相人艺术,最开始得到了梁启超和蒋介石的崇拜,他们十分喜欢曾国藩的识别人才的艺术。然而,数数几页,拗口的古文让我觉得其中道理难以捉摸,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月份的时候,我在图书馆接到了冰鉴原文和鉴赏篇。当时还写了一篇笔记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曾国藩《冰鉴》始读有感

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只能够通过言语本身和书中实例理解。至于去追究看人看神,如何看神,如何识别人之骨髓,都不是很清楚,也无法细究过去。

到现在,我想我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吧,或许和曾公本人的思想已经有了一些差别,但是我是从我自己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的。

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门关于道和法的学问:

所有经管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事以追求效率为第一原则。同样,在对待《冰鉴》其书上,我想要去探究怎么办的问题?而对是什么的问题显得不太关心。

《冰鉴》给我们的启发,让我们转到道这个层面上来。对于冰鉴的学问,显然它在操作层面上没有过多的介绍,而事实情况下,我们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在招聘这一模块,过分关注怎么办的问题,强调流程。我们真正忽视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什么样的特征是我们的职位所需要的。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人,怎么样去辨别哪些是优秀人才,而哪些不是?

所以,要学习曾老以道制定法则,懂道才能有法。

相人是一个观察的过程:

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身边的少数人我都不是特别了解他们呢?冰鉴强调相人首先要察言观色,不动声色的在几言几语中将对方的言行特征把握清楚。就如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除非十分亲密的人,每个人都会为其他人而塑造一个不是他自己的形象,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而真正透视他内心的,就是通过观察。

相人就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观察是否入微和准确直接导致相人的成功或者失败。

训练自己使用鉴别工具的能力:

怎么样让一个人真实的把他自己展现出来,这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能力。比如说,A君是一个商人,你作为人力资源师和他谈生意,就必须去揣度他的性情、喜好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情况。如何迅速的了解,肯定需要借用一定的鉴别工具。

朴实的问题最为隐秘。我曾经使用过这个问题你觉得桂香园食堂的米饭怎么样来面试当时学校一个部门职位候选人。结果让我欣喜的是,表面上寒暄的问题,可以让人放松警惕,答出她内心的声音。

压力问题问出真东西。我经历过压力面试,也曾经视图使用这个方法来进行面试,很紧张的氛围,会使得被面试者没有时间来粉饰和包装自己,最好的办法只能够用原生态的方法来进行回答。

这些大抵就是我读《冰鉴》的一部分体会吧,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时间局限,没能一一论述。希望大家也能爱上这本书。

冰鉴读后感 篇6

《冰鉴》读记

邢台市英才作文阅读班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

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决。所谓“鉴”就是一面镜子,除了识人,更可以正已之衣冠。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我看的这个版本,对原典进行了译释,并结合历史典故、曾公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解读,解读内容在我看来,跟原典似乎关系不太大,多为“鸡汤”内容,所以看得比较粗,把这本书作为静心修身来读。

读这本书是因为对身边个别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感到震惊,对内心的冲击差点让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但回头想想,其实一切结果都不是因事情突发而产生的,只是自己忽视了那个过程、忽略了种种迹象,细细想来,一是自己接触的人类型太少,总是在家和公司打转转,不主动其实也是不想去突破这个狭小的空间,想人想事过于简单片面;二是关注他人太少,不屑于对他人评头论足其实是对他人的冷漠。每个人的行为结果跟他的生活背景、接触的人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自己拥有怎样的人生。“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不想识人,则用不好人,也必然不能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担当”二字,不是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的。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识人怎么会“疑人”,而不疑人是建立对其有客户认识的基础上。先识已,再识人,再谈用心做事。

冰鉴读后感 篇7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我读完后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很难大家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封建的相术嘛,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了,不值得一信,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嘛,我认为其实是有的,书里的内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验证,之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识人是源于心理学和中医学,人的性格,经历,学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神态,这个大家好理解,中医学又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肺气虚弱的人性格会多悲伤,如果调理得当性格会逐渐开朗,而肺虚的人在长相上会显示出皮肤颜色苍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会胆小,成天担惊受怕,长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肾气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实先天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精神劲才足,所以身体状况对一个人的心里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要帮助一个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时,除了心理的辅导,不妨也关注一下他的身体健康,相信会事半功倍的。这算一本工具书,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他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对于领导人,多了解一些识人用人的方法;对于个人自己,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我想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对于父母和老师,通过此书的学习,多一种观察认识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冰鉴读后感 篇8

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2、远使之而观其忠;3、近使之而观其敬;4、烦使之而观其能;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

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与眼睛相配和的眉毛、鼻子、人中、嘴巴、耳朵相对位置,聚集-松散,三庭分布,左右上下距离等都可有对应的代表。

2)五官的立体感---眼睛的深邃、眉毛的修长/杂乱、鼻梁的高低、鼻尖的斜正、嘴巴的宽窄、上下唇的薄厚、耳垂的大小等,都会对五官的立体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眉以修长顺为佳,鼻以梁骨鼻尖高为宜,眼以勿凸勿凹为上,唇以厚实为要等,综合而言有立体感的五官,更让人赏心悦目,相中为佳。

三情:面相中所反映的各类情感,长期可见的喜、笑、怒、肃、哀等。每有事情发生,面相上便会有相应的情感类的反应,但时间久便会在面相上有刻印,爱笑之人,嘴角上扬,体现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周围的也愿意向他靠拢;嘴角下抑之人,反应着阴郁的情感,随时有哀伤的发生,也折射出内心的不悦与郁闷。爱皱眉头之人多愁,挑眉上竖之人易怒,眼角下耷暗淡无神之人易哀等,情感在面相上一览无余。

四神:貌有清、奇、古、秀之别,匹之以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各人之间也大有不同。黑脸的张飞/包公的严肃、红脸的关公的忠义、白脸的曹操的奸险,每个人的将自己的神态表现到极致,体现在京剧中人物的神态中。举手投足之间,相貌眼神之余,神态是一张名片,代表着一个人的状态。长期表现出的个人特点的神态,因事情走向而产生神情微妙的变化亦能说明心态的调整,可见一斑。

五声:此处是将声与音分开,声为在空气中传播的主波动,而音为声至产生的余波,类似于敲钟后的余音。用声音的洪亮、清亮等特点,来代表一个人的中气和态度,如同电影中威武之人声如洪钟,才学满腹之人声音清亮,奸邪之人声音曲细,病入膏肓之人声如摩挲等。而音是辨别声的辅助,所谓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对声音的绝佳盛赞,声音好听到在耳旁持续存在,永不消亡,如同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般美妙。而声音以洪亮、清晰为佳,忌浑浊,摩挲。

六气:生活中常说气色好坏,气是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中气是否充足,能体现出人身体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在做事、谈吐、思考等各方面综合体现,而非单一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气又分颜色,以紫、青、黄为佳,以赤、白为弱。而一般所谓的气色,是从脸色而看,辅之以眼神、眼袋、黑眼圈等细节来判断。

《冰鉴》之冰,笔者以为冰者寒也,静也,心静方可观万物;鉴者,辨也,以经验而为之,以静心以辨人,分是非,断吉凶,成万事!

冰鉴读后感 篇9

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上,一个人的骨架丰满英俊,主要集中在一张脸上

2、眼神分为清纯和浑浊,眼睛出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明亮的明珠,含而不漏,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漏,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表情属于清纯之类。两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眼神,一种善于伪装的表情,一是奸诈在心中萌动神情。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非醒,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总是像精鹿一样惶惶不安,上述眼神一则是有志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而又怕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3、遇到高兴地事,乐不可支,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而且事情一过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阳刚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粗鲁。平静的时候没有一点张扬之气,激动地时候也昂扬不起来,其气质近乎愚蠢。遇到事情,刚开始考虑,看起来想的似乎很肤浅,然而一转念,想的又非常深入和精细,其气质几乎于奸诈。

4、突发谢顶而使头与面颊相连,无限界,能掌财政大权,鼻子成鹰钩状的人,必定内心阴险狠毒,攻击力强而且喜伤人。

5、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的地方,可见这种人是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默然冷笑,可见这种人冷漠寡情。这类人城府很深居心险恶,不能和他们建立友谊,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符合,可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诽谤和污蔑,可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可见此人优柔寡断。

当他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火的事情时,他伤心地哭了,这说明这个人缺乏理智。此些人不可交,如果反其道而求之,那么几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6、知而能改,另当别论。

7号。如果眉毛像一团散落的墨水,那么它们就是最低的眉毛。

8个。那些不够勇敢的人善于按部就班地处理事情。

9号。不要纸上谈兵,要有勇气,不要贸然前进,不要暴躁,不要固执,要善于改变。

10、识人,切记过分注重外界的评说,不可将个人好恶掺杂其间,不可只凭一个人的一时一事评断一个人未来的成就,不可重早慧,轻晚成。谨慎对待互相称颂的同类人。

11、如果一个人谈话内容

更多,或者说直截了当的语言,很容易被别人看作示炫耀;如果静听他人说话不轻易表态,就认为思想空虚,没有真本领;如果说话理直气壮地高声谈话,就认为是傲慢无礼;如果谦逊礼让,讲话留有余地,就认为这是见解浅陋。

12、成为言谈通才妙语:善听,能发奇思妙语、谦让,理足则止,对于对方的缺点,可以提出批评,但不强制人家认错,争夺、退让皆要适度,而在弃取、去留问题上要果断,当对方气盛的时候,要避其锐气,对他们那些指责、曲解的言论都暂不计较。不要因得胜而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讲话时心平气和,心态开朗,不以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