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经典十二篇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发表时间:2024-03-22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经典十二篇。

作文是一个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方式,经常写作也是对自身语言组织和表达的锻炼。让我们来看一下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有关于数学的日记”吧。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被更多人分享!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

今天与妈妈一起去南宋御街玩。呵,那里的店可真多!我走进一家店,和妈妈买了两盒雪花膏,正欲走出店门,售货员急匆匆赶来,对我们说:“小姐,等一下,我们店搞活动,满10元即可抽一次奖!”我好奇地走到抽奖柜台,不知店家“葫芦里卖什么药”。我随意拿了一张“刮刮乐”,小心刮开,发现里面写着“心想事成”,本以为没有奖,沮丧地要走出店时,忽然店员满脸堆笑的说:“小美女,你中了我们店的一等奖,可以在首饰柜台随意挑两件首饰,本店报销88%!”我正想挑两个,可妈妈俯身在我耳边说了句“骗钱的”,便匆匆拉我走出了商店。

走出了商店,妈妈才对我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店家一定会有利润。价格任他们定,定高一点,即使报销了88%,它们也一定是有利润的。而那个抽奖活动,也一定是设置好的陷阱,引买家上钩。”

我听了妈妈的话,不由得佩服妈妈的智慧和精明。我回家后查了阿里巴巴,发现那卖的石榴石项链在阿里巴巴上最贵的只要120元,可河坊街标价是1100元!报销88%的话,那我就要付132元,那卖家就可盈利12元!像我一样“傻”的人一定不少,那卖家不就赚翻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在有打折、促销活动时保持清醒,否则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卖家的陷阱。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2

晚上,爸爸带回来一箱牛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牛奶,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数数这箱牛奶有多少瓶?”我马上开始数了。第一次,我是一瓶一瓶地数,一共是24瓶;第二次,我是两瓶两瓶地数,也是24瓶。妈妈又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数得更快?”我思考了一下说:“一列一列地数最快,一列有8瓶,一共有3列,就是8+8+8=24(瓶),也可以这样算:3×8=24(瓶)。”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夸我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3

今天,妈妈爸爸带我回姥姥家,我和姥姥一见面,就都有说不完的话,妈妈让我做一些口算书,第一张是100分,后来几张,有一些小错误,我想:还是不够认真。妈妈说开学以来我的学习退步了,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我听了妈妈的话,心想,我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改掉自己学习中粗心的坏习惯、坏毛病,努力取得好成绩。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4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然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知探索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总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教学时,由于老师经验不足,只重视了学生感知,而对单位“1”强调的不够,在练习课上还要指导学生找准单位“1”,特别是两步计算的有时候不是一个单位“1”的更应该注意,还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的能力。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5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留下的作业是“预习数学课本58、59页”于是我回到家就开始预习了。妈妈来欣赏我的预习了。我就按吴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开始预习。

首先我先读了2遍文字信息,然后,根据书中问题“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找到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再把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遍,就是“水族馆里有鱼类标本72种,虾类标本56种,水族馆里的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几种?”然后我就列算式:72—56=,该计算了,我先用的是口算,把72分成70和2,70—56=1414+2=16,所以72—56=16(种)。妈妈让我试着列一下刚学的竖式算一算,我们已经学了进位加法的竖式,进位时向前一位右下方写上个小1,我就想个位不够减,让前一位退1,一不小心竖式变成了712—56,我感觉不对就又改成了612—56,妈妈让我看课本上的标准写法。我明白了退那一位要用圆点写在退位的那个数上面。我就赶紧把竖式改了过来。

做完书上的这个问题,我又往下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对妈妈说,吴老师告诉过我们,要提有价值的问题。妈妈又问我: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价值的问题?我告诉妈妈,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妈妈还说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得会解答。于是我就一个一个地提,提一个再找到所需的2个条件,然后把条件和问题再完整地说一遍再列式解答。妈妈还给我加油,看我能提多少个有价值的并自己会解答的问题。我对这个可是兴致勃勃,结果提到第三个问题时,发现我得按顺序提,要不容易漏掉或重复。于是我说着妈妈给我记着问题,我写着计算方法。看吧:1、鱼类比星类多几种?(星类比鱼类少几种?)72—17=55(种)

2、鱼类和星类一共几种?72+17=89(种)

3、虾类比星类多几种?(星类比虾类少几种?)56—17=39(种)

4、虾类和星类一共几种?56+17=73(种)

5、贝类比星类多几种?(星类比贝类少几种?)80—17=63(种)

6、贝类和星类一0共几种?80+17=97(种)

7、鱼类比虾类多几种?(虾类比鱼类少几种?)72—56=16(种

8、鱼类和虾类一共几种?72+56=128(种)

9、鱼类比贝类少几种?(贝类比鱼类多几种?)80—72=8(种)

10、鱼类和贝类一共几种?80+72=152(种)

11、虾类比贝类少几种?(贝类比虾类多几种?)80—56=14(种)

12、贝类和虾类一共几种?80+56=136(种)

说完这些,我又读了2遍课本59页上的重要的话“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我又给妈妈说了这句中的关键字。通过这句话我终于把妈妈说服了。在说竖式的计算过程时,妈妈说“个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我说“不能说借1,因为有借就要有还,这没有还,只能十位说退1.”起初妈妈还不信,我让她看了这句话,她才知道错了。

(妈妈的话:今天我又领略到了现在教材的优越性,不像我们小时候一道单纯的应用题就只能是一道,看现在的图文并茂,既能吸引孩子,又能开发思维,改的真是妙!另一个感触就是儿子今天给我上了一课,说了半辈子的个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今天才意识到了用词的不恰当,可喜的是当我以家长的身份当时就感到是据理以争时,儿子也是毫不示弱,并用道理和证据把他老妈说服了。为孩子的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高兴!同时又不得不提吴老师对数学预习方法的具体指导,才让我们以前对数学预习不知如何下手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整个预习就在坚持孩子能读懂多少就读多少,家长千万不能讲解半点的原则下,孩子自己一步步的预习,我始终是充当鼓励、激趣的角色。感谢吴老师,感谢吴老师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6

有一位善良的“母亲”,她的名字叫“文具盒”,她一共生了四个女儿。

有一天,她准备了一根长尺子,想考考女儿们学习测量的情况。

大女儿说:“我叫橡皮擦,长得矮矮胖胖的。”说完,往长尺子跟前一站,只有2。5厘米高;二女儿毫不示弱,说:“我叫三角板,长得像三角形。”说完也往长尺子跟前一站,有7。5厘米高;三女儿说:“我叫直尺,长得又扁又长,看我的。”说着趾高气扬地往长尺子跟前一站,耶!15厘米高啊;四女儿不服气地说:“我叫自动铅笔,长得又长又圆,四姊妹数我最高。”接着大摇大摆地往长尺子跟前一站,啊!16厘米高也。妈妈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好女儿。”

我站在旁边想:我也学会了测量。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7

阳光明媚的一天,宋宇韬的表叔带着我和栩力、赵林泽、宋宇韬以及我们的妈妈们在霍尔果斯口岸在哈萨克斯坦的商店里去购物,到了商店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饼干和糖。我一看东西上的价目表都是标得人民币的价,妈妈个了我100元让我自己买,这是在给我出数学题吗?我心想。接过妈妈手里的钱我便选了起来,我拿了5包果仁糖和2包饼干。果仁糖的标价是10。00元一个,饼干的标价是15。00元一个。

到了收银台,妈妈说:你先算一下,这些要花多少钱啊?我数了数:5×10+2×15,嗯。。。。。。50+30=80元!妈妈笑着点了点头,我很自信的把100元递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找20。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8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今年妈妈给我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至于名字吗还没起,我们给她取个小名叫"小二”。因为放假了,至于泡奶粉吗?当然就交给我啦!一天,我刚泡完奶粉,老爸就问我:“60毫升放一勺子,30毫升放多少呢”?

我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我,真是的,不就是半勺吗?”我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幼稚”。“那120毫升呢?”爸爸接着问。我脱口而出“20呗”!爸爸嘻嘻一笑“嗯,错了!”我细想一下,说:“嘿,还真错了,应该是两勺。”通过这个小测试,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尾数是“0”的除数和被除数,在计算的时候,它们的“0”可以同时去除,再进行计算。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9

中国拥有着一望无际的广阔国土,但又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沙漠也多得不可计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中国可利用的土地“分摊”,那每个人能得到多少呢?

中国的沙漠面积很广,有3230000平方千米,炽热的沙漠理所当然是一片不毛之地,不可以利用,所以我么就要减去这2320000平方千米的.面积。9600000—3230000=6370000(平方千米),这样一来,能给我们“分摊”的就只剩下区区6370000平方千米了。

可能有人会想,有些湖泊不是被人们填土,改成陆地了吗,新会的围垦也是填海造陆啊!虽然这也是陆地,但面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就忽略不计了。

那么,中国现在有14亿人口,每个人平均土地占有量就是6370000÷1400000000=0.00455(平方千米)。

大家听了这个结果,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的确,中国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中国还有那么多名山大川,就像青藏高原,都是不可以住人的,所以,这么小的面积,可能还不能让你容身呢!

通过这篇数学日记,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土地资源,我们必须要好好利用这片土地!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0

暑假里,我和妈妈玩拿扑克牌的游戏。

首先,地上有13张扑克牌,规则是每次可以拿1~2张扑克牌,拿走最后一张扑克牌的获胜。我让妈妈先拿,没过多久,妈妈就拿走了最后一张扑克牌。妈妈告诉我:“玩这个游戏是有技巧的,要先算它的周期,算式是1+2=3(张),然后再分组,算式是13÷3=4(组)……1(张),如果有余数就要先拿,无余数的话后拿,所以我有必胜策略,就是不论你拿几张扑克牌,我就跟你凑3,直到游戏结束。”

妈妈说:“我们再来玩一个跟这个差不多的游戏。规则如下,有22张扑克牌,每次可取1~3张,拿走最后一张扑克牌的人输。”我吸取了上一局的教训,我先算它的周期:3+1=4(张),要加一个算:22-1=21(张),因为:拿最后一张的人输,所以要减1。最后,分组算式是21÷4=5(组)……1(张)。我又按刚刚那条原则,说:“这次换我先拿,果然按照原则,最后我赢了。”

真没想到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1

零看上去非常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其实还有0。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有关于数学的日记 篇12

买书这段时间,我们班同学喜欢看科学漫画书,其中我看过《无人岛探险记》、《极地冰河历险记》、《亚马逊丛林历险记》,还有一本《撒哈拉沙漠历险记》没有看过,于是我问妈妈:“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本书?”妈妈说:“可以。”我们走在去学生书店的路上时,妈妈问:“一本书25元,如果买四本的话,共多少元?”我说:“简单,当然是100元啦!”妈妈又问:“那如果23元一本的话,4本要多少元?”我算了算说:“25—23=2(元),一本少2元,四本就少8元,那四本书是100—8=92(元)。”妈妈说:“对了,奖你一本《撒哈拉沙漠历险记》吧!”“耶!太好了!”买到书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了起来,“哇!”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