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

教师读书心得

发表时间:2024-03-26

教师读书心得通用。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通用,带给大家。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教师读书心得 篇1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问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学、教师、学生、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他用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的理论来讨论教育中的问题。

选择教育这一行就必将对自己严格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每天与书为伴,进入书本,获取知识,小到教材、课本,大到教育理论以及各学科知识。为了让学生有所成就,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

假期里,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有了以下感想。

1、 教师是自己的选择和归宿,会尽最大努力忠于自己的事业。在执教半年期间,我遇到了各种难题和挫折,但想到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就告诉自己:如果不能从这份职业获得乐趣,我宁愿转行。

但一旦选择,就必须坚持走下去。如果教师不能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么学生就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在读了这本书

后来,我坚信热爱自己的工作会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勇于上进,迎难而上,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一切都会变好的。

二、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教师在教学前应该了解的。如果我们不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教育只会获得知识。

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厌烦,学习就会变成累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不同的作业设计和科学精确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喜欢游戏和竞技活动,这也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

在这方面,我也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多关注学生的情绪。

三、教师对学生要有爱。爱是师生情感的催化剂,能使学生感到内心的温暖。在新接手班级里,我要做的就是给学生爱。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无论是贫困生、后进生、尖子生还是留守儿童,都需要老师和长辈的关爱。当然,这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爱和关怀,更是学习生活中的领袖和楷模。

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都是爱。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充满信心,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也是爱的表现。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到写日记、记反思、自我评价、教学后自我监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有勤于反思,善于观察,才能进步和成长。反思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环节。

上完一堂课,必将有所得,有所失。成功的方面是哪一方面,不足的环节在哪里。无论是从我们自身的优势还是从其他优秀教师那里学习的经验,还是通过观察和讨论活动,我们都应该学会总结和应用我们所学到的东西。

五、七分鼓励三分勉。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只是一味地加以表扬,就会造成孩子的骄傲自满。

如果学生犯错误,盲目批评,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块阳光,它能是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积极因素,是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学校教育联系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对孩子的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教育需要的是家校合一,共同为孩子的成长齐头并进。

现在,信息发展迅速,家校联系方便。我们做老师的更应与家长携手,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和课余生活的指导上,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把学困生变为中等生,把中等生变为优等生。

当然,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学习领悟的不只是这些,还包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我应该做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多收获。

教师读书心得 篇2

用爱创造奇迹

读《给老师的建议》

肇州二中李雪松

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教育最理想的结果是德才兼备,更加注重道德。也就是说,苏霍姆林斯基应该保持“清洁水源”。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塑造一种新鲜的生活。

首先,建立一种信念,相信世界上没有愚蠢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为什么呢?当我自己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知道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可以终身使用的健康心理。

其次,把学生当成朋友。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在我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爱学生,以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全体学生的爱,自然地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要爱学生,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

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

第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班都会有学习和成绩落后的贫困生。如何对待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

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试着从班上的每一点了解学生们的进步。即使这是一个小小的优势,我也会赞美和鼓励他们,努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现在慢慢也能坚持认真听课,甚至还记起了笔记,当天的作业没能及时完成。

第二天会把做好的作业亲自送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这时,我会毫不吝啬我赞扬的语言。因为我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课堂教学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能给自己带来信心,还能鼓舞士气。我还需要仔细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适当调整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在教学中,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频繁事件和偶发事件。频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靠经验的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靠我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了“简单、有趣、丰富”,那么我们的爱就能真正地得到了体现,这种爱才成为了真正有价值的爱。

书上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师读书心得 篇3

教师也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师的发展中,无论能力强弱,无论立场坚定还是意志薄弱,都需要阅读打下基础。读书能让有限的人的生命的价值得到足够的提升。

陶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之后,我感觉很多,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态度决定一切。经常阅读,经常思考。

我很在意我的专业成长,一心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虽然我经常读一些书,但它们都是零散的。我读的东西很杂,没有系统。我也知道,读书能修身养性,但是要做到陶先生所提及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是不容易的;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更是不容易的。

通过阅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更加真诚地鼓励学生,亲密无间地教书,扎实地学习

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有了幸福的学生,才会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教师的幸福来自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享受。

其实,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情,一种向上的心态,一种品味生活的感觉。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每天过着平凡、忙碌、充实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

我也会慢慢去体会,并为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怀着一颗平常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 篇4

我暑假读了这本由雷岭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群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他们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多年的教育工作,或许用这句话可以概括:满怀着爱做有心人的事业……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里的人师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风范。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润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所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读书心得 篇5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

假期我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其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观察》《知识——即使目的,也是手段》《关于获取知识》等章节我进行了仔细学习,从中领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独到见解。结合本学期要讲的地理课程,就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地理做了简单的阐述。

情境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运用生活场景、地理实验等直观手段,通过联想、表演等多种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本人认为情境教学的关键是情境创设。创设情境的途径主要有:

挖掘探索素材,引进实验,精心设计实验,巧妙安排课堂练习,发挥良好的地理作用,练习生活实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地理认知和人格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它也是一种能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鼓励学生探索知识领域的新型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智力和心理功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改变陈旧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与实践体验,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氛围,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共享者。

情境教学应用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如何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我从事地理教学多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 挖掘探究素材:

教材中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地理教师不仅按“活动”要求来开展教学,更主要的还是要发挥教材中 “活动”以点带面的功能,努力挖掘教材“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现象”时,教材并没有提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但我们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等。比如,在传授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南北气温普遍偏高的知识时,只有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最低,我们也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青藏高原的气温是夏季最低的?

为什么我国东部的许多风景名山(如庐山)是夏季的避暑胜地等。这是我们需要挖掘的勘探资料。探究活动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对地理教学的帮助就越大。当然挖掘探究素材时,也不要牵强附会,最好还是不要离开教材的“活动”外延。

二、 引入“诗歌谚语”: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比较难理解,我们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来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时,我们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了一个月的现象;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描述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等。

这些诗谚使学生回味无穷,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又如在学习长江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然后再顺着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在哪里?

指什么山脉?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得到教益,在讲授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市区时,我们还可以出一个迷语“船出长江口 ”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行政区的位置,通过猜谜学生就容易记住上海的位置——长江口。

三、精心设计实验:

地理实验往往是以模拟性演示为主。但是,有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课堂气氛更活跃。例如,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时,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做一个小实验:

把这两个罐子分别装满水和沙子,放在室外的阳光下。下午两点左右和晚上八点左右,用手分别摸沙子和水,感觉如何。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我国的季风气候为什么很显著?

为什么一年中冬夏风交替控制着我国?学生回答问题如流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 巧布课堂练习:

众所周知,地理事物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突出而集中地体现在地域位置上。例如学习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之一——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然而,要把具体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名称落实到地图的相应位置(尤其是山脉,因为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其他地形区相嵌其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除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法外(如根据地形区所在经纬度位置、河流、省区以及在全国的位置),我课前还准备了中国轮廓的空白图,学生每人一张,首先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及其走向填在空白图上相应的位置上,接着同桌之间调换本子互相评改,最后由四个组的组长统计结果,评出优胜组,并给予表扬。地图上确定了山脉的位置,其他地形区域的位置相对容易。通过学生填图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做到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既落实了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又能对地理事物(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在区域间的相对位置都有深刻的记忆。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五、扮好地理角色: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开展。而角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转换,使学生由知识的“受体”转而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在主体与所扮演角色之间产生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并反馈到教师,加以诱导、点拨,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到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地球之肺患“肺炎”》的材料,了解由于人为的过度开垦砍伐,造成雨林严重破坏。

然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政府官员、当地农民、外国开发商、国际环保组织成员等,以不同的身份表达他们对该地区开发利用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

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发展。又如,学习“长江”时,把学生分成两组,扮演防洪专家组探讨防洪措施,水能开发组寻求电站坝址等。让学生进入角色,用角色的眼光去发现“课本知识”,用“心”去体会,其效果非同一般。

六、 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的生活世界、个人知识和直接体验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资源。它们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乐趣,激发它们的思维。因此,我们的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它们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例如,研究我国人口分布,不仅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应内容组织教学,还可以从生活入手。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的还是偏远山区。但学校地处城郊,所以他们熟悉城镇和农村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因此,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本市城乡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城镇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

从而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情景的创设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地理教师应该从发展的角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教学信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把地理教学推向新的水平。

教师读书心得 篇6

做教师这么多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天生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打开主页,一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和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看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纵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大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假如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习平庸!

”“假如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看在等待我们往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是一滴露珠,即使枯萎的心也能醒来;老师的爱是融化东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融化。”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芳香。”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慨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条件,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的叛逆心理很强,而且总是针对家长或老师。

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这样一个事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会低估他的爱?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

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

……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

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这本书轻轻地扣上扣字是,突然有一种感觉:文字是那么美妙,当它排列整齐时,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力量,促使人们努力工作,促使人们努力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 篇7

又如他在建议中多次提倡的“阅读”,都是我们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提得最多的内容。在他的例子中生动地告诉我们“书籍对于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告诉我们“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一种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

”是的,读书能打开智慧背囊。无知的人不可能有智慧。只有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滋润他,他才能茁壮成长。就像我们县里组织的“以读为主”的课改实验、“书香润校园”,还有今天的读书心得交流等等这些读书活动,不仅促使学生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也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

此外,如果仔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的一些思想比新课改的一些思想更全面和深刻。所以,当你遇到麻烦,无从下手时,不妨拿起这本书来阅读,了解其中的精髓。也许他的经验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课程改革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真诚地邀请工作在一线上的同行们,一起来读,一起来实践!因为是老师,会和你面对面交流,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是一面镜子,会让你找到真正的答案,会让你更加完美。

教师读书心得 篇8

说到教师的幸福,说实话,我在工作的头几年确实感受到了,但当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时,整个人都觉得累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

遇上活动多的时候甚至备课都要带回家去做。人都忙的啥都顾不上了,怎么可能还有回味幸福的心情?

可是读《做幸福的老师》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实实在在的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些矛盾,在人们的传统的思维里教师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清苦,意味着劳累。好像跟幸福是不沾边的没有交集的。

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检查,面对各种比也比不完的比赛,面对付出与收入的不成正比。幸福好像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三阳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报怨,感到无聊,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里都不好看,所有的工作都会显得枯燥乏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

”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

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

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专业的而不是个人的。这本书还说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对于这一条,我深有体会,假期受朋友的委托帮他们单位排几个新年联欢的节目,起初认为没有什么难的,但真正的开始排练后才觉得并不像想的那样简单的,完全都是没有基础的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好发表自己的主见,好挑舞蹈动作的毛病,但是舞蹈动作确是极差劲。刚开始我还有耐心,但是演出的时间一天天逼近,还没有起色,我就急了,天天板着脸大呼小叫的。但这样一来,不但没起作用,反而让他们更加不合作,于是我反省自己,是哪里都做不到的地方。

晚上睡前读书的时候正好读到这一段,“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我突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看这几个孩子呢?

第二天再排练的时候,我就运用了书里讲到的方法,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比如乐感不好的可以夸奖他表情到位,动作不协调的可以夸奖他的力度很好等等,结果真的如书上所说,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自信心和动力,练习的格外卖力,演出也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发现读书对我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和改变。读书使我们平静。思考,锤炼我们的教育智慧。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今天,我要谈谈我的肤浅想法,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大家的思考和遐想——哪怕是一点点,我都感到满足和快乐。谢谢,谢谢你们分享我的认识和幸福。

教师读书心得 篇9

暑假里,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个建议都谈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生动的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其中许多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和教学中的例子,用通俗易动的语言加以解释。

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简单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硕士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渴的灵魂。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2、 三年级有时会遇到无望落后?”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领域,缺乏对孩子的个人态度。,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

在做计划时,我们常说不仅要准备教材,还要准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

它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劳动,还需要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

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

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

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个班里,像费佳这样的学生很多。

苏霍姆林斯基为这些学生编制了一套200个实际问题的习题集。其中许多是从人们那里收集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

他们在这个有趣的练习中发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

“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

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建议中提到,教师应通过阅读、阅读和再阅读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把读书视为第一精神需要,视为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努力:

一、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她们面前,我们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们应付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二、要教会他们思考。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愿意动脑筋,认为学习是一项件苦的工作。 “无论一个学生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

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该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的个人财富。”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三、给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儿童的心理是敏感和脆弱的。有时一个无意的举动会深深地烙印他们的心。简单的表扬会激起他们心理上的涟漪。批评时要注意方法方法,提问时要耐心倾听,给他们更多的学习信心!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 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只有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刻贴近学生的内心,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