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读书与做人作文

读书与做人作文

发表时间:2024-03-28

读书与做人作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与做人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1)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独特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序言的独特在于自作序。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名家来写,往往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可季老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多读书,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读书与做人。虽然作者在书中分为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从古代的孔子就提出了礼,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季老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智者如同与家人在聊家常,让人润物细无声。

大师的朴实。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代时,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有学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为什么大师。其实,在我们的心中他就是难得的大师。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章,却藏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中,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让我们明白了大师成长的足迹,成功离不开勤奋与机遇。

勤奋与成功。季老在成功一文中谈到,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勤奋是读书人必不可少的。古代就有很多关于勤奋的故事,如悬梁刺股之类。这种精神是需要代代相传。据相关报导,现在的青少年对网络越来越迷恋,对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有很大的冲击。有人还担心下一代会不会对读书缺失。其实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对读书还是需要引导与兴趣的培养。我们要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刻苦地读书,才会有所建树。

爱书如命。季老在丢书之痛一文中讲到:书,数年之间,已塞满了七间房子。在这么多书中居然能发现朱光潜全集丢了三本,宗白华全集丢了两本。并用丢书惨重来形容。那种丢书之痛我们常人可以理解吗?对于他来说,真是爱书如命。

书多得读不完,所以,我们只能有选择地读。季先生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史记》、《世说新语》、李白的诗、杜甫的诗、苏轼的诗文词等。回想自己读过多少书呢?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

让我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2)

捧一杯清茗,觅一处平静,执一卷古书,伴着窗外沥沥的雨声卧在榻上,渐渐走入那茶香与书香缭绕、现实与理想冲撞的书本世界,在字句斟酌之间寻得那旷世哲理,遂化为人生之路的台阶,由我们踏着走下去。

尚在咿咿学语之时,便从祖父膝上听得古典四大名著。懵懂的眼神里却开始想象孙悟空腾云驾雾之态、诸葛孔明巧借东风之姿,开始感受武松醉打老虎之悍、黛玉还泪之柔。祖父宽广厚重的胸膛里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在唇齿间娓娓道来,坚实的手掌笨拙地抚摸着我柔嫩的头发:“将来你要做一个似孙悟空正真、像好汉般大气、若宝钗般善解人意、如诸葛孔明睿智的顶天立地之人。”茫然的我只知把玩着祖父手中的书本点头,只是在心中不禁惊叹:“哇!书中有教我如何长大、如何做人的道理啊!”

离开祖父的膝,我开始成长了,学着识字、读句,整日倚在大书橱旁,埋头感受着另一番不同滋味的成长做人。《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真、善、美缓缓在我心中蔓延,我的世界开始不同,处处点缀着缤纷的色彩与称赞的感叹。我也开始渐渐明白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只是沉默仿佛对待这些更有效。我从那些书中眼泪与苦痛渐渐领悟到或许做人并没有那么容易。

穿梭于繁忙的课业之中,往来于欢声笑语与泪水悲痛之间,我仍习惯于携书前进。书不再只是膝上黑字白纸的记叙,也不再是言语间隐约探出道理的文字,而变身成一位沧桑而睿智的老人,代替远方的祖父带领走着这冗长的人生之路。我开始与他对话,他的每字每句我都铭记心间,他告诉我要坚强,我问什么是坚强,他说去看《傅雷家书》。“太阳太强烈、会把庄稼晒干;雨水太猛然,也会淹死庄稼。”“高潮不过分使你激动,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我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坚强吧。我便坦然面对生活,淡然面对成败,做一个坚强

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便做一个自信的人……

人生道路且长,我还在边走边学如何做人。如果此刻你的手中正有一本书,那么请你郑重地对待他,因为他是你的老师,教会你如何辅垫这冗长的人生之路。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3)

打开季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首先就被季老独特的自序吸引了。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怀着对大师的敬仰,我读完了此书,颇有感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季老文笔朴实,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介绍了季老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这里有他对师友的缅怀,有他的读书心得,有关于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新青年的淳淳教诲。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们更该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素养而读书,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另外,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新青年。

合上书页,心里的崇敬、感言、伤痛、震撼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独特绝世的美!

“做一个正直、勤奋、勇敢,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没有正直的品格,就没有一切成功可言。而勤奋是个人行事成功的基本要素。“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切好的想法才能够执行,才有成功可言。勇敢是做事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关键决定因素。适当的勇敢,大胆去想,切勿固步自封,脑中常有新思路、新想法,这是一个积极上进者的常态。懂得感恩,我们才知道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才能够拥有一颗宽容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最后,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康玲)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4)

小时候我很喜欢书,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书,每天他们一有空,就给我讲故事。在我小时候,我总爱看没有文字只有图画的少儿图书,里面丰富多彩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学会了展开丰富的联想。上幼儿园时,我学会了识字,开始自己读书,妈妈给我订了《幼儿画报》。从此我开始自己读书,书也一直伴随着我!

读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读了《古井》这篇文章,我感到文中的古井就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的、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我体会到做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也更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我还是个小学生,现在我还不能干大事,但在学校里,我能做到助人为乐。遇到同学学习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现在我已经读四年级了,虽然学习越来越紧张,但我依旧会抽出时间看书,开阔自己的视野。书已经成为我最亲密的朋友!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5)

《读书与做人》是胡适的一些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散文随笔和他在公众演讲的集册。众所周知,胡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否认他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阅读本书去近距离了解胡适的思想精华。

阅读本书之后,有千言万语在心中,却不知如何吐出为妙。我首先必须表明的一点是,胡适绝对没有过时。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所提出来的各种观点和方法,细细品来,都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借鉴的。

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一直在读鲁迅,却很少读过这个和鲁迅在同一个时代、从相知相重到笔墨攻击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他的名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却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比起鲁迅,胡适的作品确实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很多人说这是因为胡适的文学水平不如鲁迅,是这个原因吗?我不愿苟同,也没有资格去比较他二人。只是,个人拙见吧,阅读这本书,我不敢说也没有能力说胡适的文学优劣于何处,我的感受,我的最真实的感受是,他的文章平淡中透着真,真实,感动着我,感染着我。在胡适的年代,这样的文章振奋和鼓舞了多少年轻人!即便到如今,我还是这样被感动到。我仍是想说,胡适绝对没有过时。

《我的儿子》里胡适与汪长禄之间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来信,看了他们二人的信,我觉得,其实两人都有道理。而且我实在是欣赏文人之间的这种辩论,他们不但能做到维护与坚定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可以虽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却捍卫对方发言的权利。文人之间的较量,无关利益,无关恩仇,只争真理,他们互相尊重,却不甘示弱。就像是鲁迅和胡适之间,太多的人愿意去说他们的恩恩怨怨,我只觉得,这是文人之间的较量罢了。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一定要将胡适和鲁迅对立起来?为何一定要分一个孰高孰低?我只相信他们会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们对彼此的敬意,我一直都在想象着这样一个场面,鲁迅和胡适握手言欢,继而又为各自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末了,胡适还是会为出版鲁迅的书籍尽心尽力,因为他是肯定鲁迅作品的价值的。鲁迅尽管嘴上不肯放过,心里还是敬重胡适的。我不敢揣摩先生内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的。想到上述场面,我就会不自觉地笑了。笑过之后,又想哭。被他们感动,叹往昔不再,哀今日稀缺。那是何等可贵的风气啊!你看,胡适提出委婉的批评,汪长禄就能将自己的观点表现的更为清晰,更为坚定也更为具体丰富。争论的越多,真理也就越能浮现出来。在这里,我更想谈谈汪先生的观点,因为这其实是很新颖的,也很少会被人涉及,容易产生误解。他是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来说的,认为父母教育孩子,使其不成为罪人是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因为孩子的到来是父母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因此父母有责任塑造他。这不是恩,而是义务,是有道理的,而且,正如他所言,一个被教育好的孩子,心中自会存恩。只是,作为父母,他不认为自己是在施恩。我们不能简单说他的观点就是错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我从中便可以看出汪先生的独特感想!感受到他心里的那种广世的爱!

其实这本书的每一篇都值得玩味,值得借鉴,都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不要觉得都是些浅显简单的道理,问问你自己,你做到了吗?最后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前文一再强调胡适没有过时,我以他的三篇文章作些许说明,鉴于能力有限,我或许没有什么说服力,所以,我真心希望朋友们,你们自己去阅读,去品味,去发现。我之前也有看到过很多有关贬低胡适的论调,说他是汉奸,利己主义者之类。我对此不作任何评价。我想说的是,请大家都来想一想,我们为何而读书?我们又从书中获得了什么?如果读了很多书之后,还如此浅陋地评价一个人,我想,这真的很悲哀。另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加上你的思考,你独立的思考。你要想去了解前人,不要去听他人的主观评价,去阅读作品吧。即使,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是自己思索而来的。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阅读中吸取作者的思想精华;都可以有思考与再思考的构成;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6)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但是,读书并不是仅仅只有书就够了,我们还要学会去读,因为读书是一种掌握和使用书本知识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无误地理解读书概念的实质的。一本好的书,有如一盏神奇的灯,不过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有些人虽然“饱览群书”,却一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丝毫没有明白读书是为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道理。

读书需要学会选择。如果被书征服,便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凭别人的思想如马蹄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魅力和价值。

我国的孟尝君“性喜读书,宫藏万卷”。但后来兵败亡国之时,深感读书无用,便焚毁了宫中所有的书籍,不懂读书而留下笑柄。唐皇李世民,从书中寻到大量善政,终于开创了盛唐百年的繁荣局面。还有一个贫困的皇帝,名叫朱元璋,从小就没有钱用来读书,只能帮地主家放牛,但他立志长大后要做大官,可是当官就得有学问,于是聪明的他每天都把牛拉到学堂旁边吃草,自己就趴在牛背上听先生讲课。有一次,被先生看见了,先生就赶走他,他在无奈之下,就只好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给他讲解,大家都笑他傻,有机会玩,却还找着学习,他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总是一边读书,一边放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朱元璋因为知识渊博,就成为了皇帝。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要学会读书,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用的人,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快活,而不学习坏了今后大好的前程;也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因不能真正理解读书的实质,就丢弃书本。

要读书,必须先要明白读书即掌握和使用知识这一道理。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知识。

读书,就是不断掌握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而教育的目的也正是教会人们读书,让大家学会读书。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7)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非常重要,和做人关系密切。

有人会问:“读书有什么用?”

我就会回答:“读书能使人心静下来,”有时遇到一篇好文章,就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品味里面的文化内含,使人心旷神怡。

有人会问:“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又跟做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回答:“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的书,能积累好词好句、读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下笔就会有把握。在你郁闷时,读一本书,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使人心情变得舒畅,陶冶情操。读书,能让人变得活泼,自信,在社会上,自信,活泼的人更讨人喜欢,反而言之,不读书的人,以后会变成一个内向,自卑的人。总而言之,读书的意义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趁这青春年华,抓紧读书,不要做社会底层的人。

读书,自然少不了积累,古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认为读书真的是重中之重,读书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到时候,这些词句都能在作文中使用。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吧。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8)

一个人不读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没文化,没修养。

不读书时多么的可怕呀!不读书,不能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自己将成为“一潭死水”,的确,不流动的水是死水呀!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读书,不懂得人生道理,也许有人会说,不读书,照样懂人生道理,听人聊天说呗!但是读了《智慧背囊》你将懂得数以万计的人生道理,你也会从吴下阿蒙到懂礼仪,人格高尚,受人尊重的人。

其实“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从某种意义来说“人”字其实就是由读书与实践支撑起来的。

你以为任何名人的智慧、品德就是先天的?不、不,他们是群度各类书籍,才成为这样的人。同样读什么书对做什么人也很重要,本班海拔最低的孔凡宇,因为广泛阅读恐怖书籍,因此口中常有“本.拉登”、“扎夫维”、“9.11”等现在敏感字眼,他一听到某地发生爆炸,他就笑,对恐怖字眼特别有兴趣。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9)

连续看了两遍《感恩做人、敬业做事》这本书,掩卷沉思的时候,我想到了原来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第一次来中国,中午当他看到员工的伙食标准时,他说:如果吃这样的东西,就不应该做事;但是,当他下午去车间检查工作的时候,他更气愤的说:这样做事的人就不配吃饭。也许这个故事是对中国当前职场最好的诠释:中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缺少尊重,而更多的员工也缺少敬业,并且双方在此博弈中似乎永不退缩!

可是我反过来再想,如果改善员工的伙食,员工就敬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想一想国家许多垄断性企业,有着超越他人的薪资,享受着他人无法比拟的福利,但他们中能有几人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呢!再者我们也经常听到公司高管因为损害公司的利益而被辞退甚至被公安机关调查,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工资不高吗?福利不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国人缺乏敬业呢?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国人缺乏感恩。因为缺少了感恩之情,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因为缺少感恩,才把自己游离于公司之外;因为缺少感恩,所以才不懂得珍惜。

国人常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中国人对别人的回报常常建立在恩情之上的。而在欧美国家,讲究的是契约精神,一旦你进入我们的公司,就承诺与公司签订一份契约,而这份契约的核心就是保护公司的利益。可是欧美也提倡感恩,因为有了契约,只能保证你不会做坏,但不能保证你做得最好,而只有感恩,你才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一样,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个环节。所以感恩不仅仅是对中国职场的要求,而是对全球职场的要求。

一个缺乏感恩之人,是没办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缺少对父母的恩情,你会变得不孝;缺少对朋友的恩情,你会失去朋友;缺少上司对你的知遇之恩,你可能失去你的同事;而缺乏对企业的感恩,你将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工作中缺乏自律,敷衍了事。

其实感恩并不是要求我们每天挂在嘴上,而是只有我们心存感恩之心,才会想着去回报,而这种回报,才是我们工作的精神动力之源。为了生存,你也可能工作,但你可能只追求那一份工资,工作的快乐永远被那份工资的压力所影响。为了契约,你也会去工作,但你不得不时时刻刻的算计着你与公司之间的平衡。而只有心存感恩之心,你才会有一种轻松感,你会把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当做是对恩人的回馈,你做得越多,做得越好,你心里的压力和成就感就越强,而且有了这种动力,你才可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有的人会想,就算我感恩企业,可是企业有没有感恩我呢,难道我总是无偿的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吗?事实并非如此,只有你心存感恩,然后通过你的努力传递到公司,公司也会感恩的做出回报,如对你升迁、加薪、增加你的.福利。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双方的互动,如果你总是等你企业先回报你,然后你才被动的付出,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大河没水小河干,如果企业没有赢利,那如何回报我们呢?

当然,有了感恩,只能说你有了精神上的动力,但是仅有感恩你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敬业。

可能一提到敬业,许多人会说;敬业有什么,只要上班的时间好好做事行了;如果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会说,只要自己做的工作不出错就行了,这应该算是敬业了。实际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敬业不但要求你做“完”份内的事情,也要求你百分之百的做“好”份内事情,而且对于份内的事情,你还要有能力去提高或改进。同时为了集体的利益,你也有义务去帮助同事提高他的业务水平,争取让你团队的工作达到最优,这才算是敬业。

一个人做到敬业是要经过艰苦付出的,首先,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如果缺乏职业道德,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但把持不住,你就可能身受其害。其次,业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好的业务能力,敬业只能是一句空谈,这就要求你要时时刻刻的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第三,敬业要求你要有一颗宽大的胸怀,工作中出现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如果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工作,那也算不上敬业。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你心存感恩,你才会敬业;而不是相反,你有了敬业的心,你就会去感恩。

现代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做为企业的所有者,为了使企业增值,在挑选经营者的时候,首先看重得是经营者个人的品质和工作态度。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敬业精神,他会得到企业所有者的青睐?近期发生的国美权利之争,为什么网络一致的抨击现任董事会主席陈晓,其中深层的原因我们可能不得而知,但是陈晓辜负黄光裕的知遇之恩恐怕首当其中,也被网上解读为现代版的农夫和蛇。想一想,一个缺少感恩和敬业的人能被中国人所包容吗?很难,因为他违背职业精神中最核心的问题:即感恩和敬业。

当然做为我自己,通过认真仔细的学习《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在许多地方也需要加强。如尽管也加强自己的道德学习,但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更多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很少去换位思考;在敬业方面,也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的,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工作挑挑拣拣,工作中偶尔也会出错,虽然不是大的错误,但如果不吸取教训,总有一天会因为这样的蚁穴,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新的启示,我想这些启示以后一定会让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10)

用廉洁之心做人做事

——“读廉政书籍,扬正气清风”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然而,自古以来,为官者最难做到的就是“廉洁”二字。正因为“廉洁”做到之不易,“廉洁”被贪者所玷污,让“廉洁”二字熠熠生辉,让为官之人以廉为美。

廉洁,作为人的一种道德修养,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始终引导人们思想进步、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追求,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公道正派、廉洁奉公的清官廉吏,留下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廉洁故事。我特别尊敬并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是于谦,每次读到他的故事都让我感动,他的一生诠释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于谦身为一朝重臣,又深得皇帝宠信,手中的权利可畏大矣,于谦却能坦然面对身外之物,别说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行个方便的事,于谦想都没想过,就连皇帝多给的奉禄,他也一再推辞。

于谦被抄家时,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屋锁得严严实实,抄家人都瞪大了眼睛,以为其中必有珍宝,当他们满怀希望打开门的时候,却发现里边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身居高位,清廉正直,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没有**,没有滥用权力,贫寒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光明磊落的走完自己的一生。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他就在那里,在我们的历史上,在所有中华儿女的记忆里,他的人格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中最闪光的明珠!

很多人都认为廉洁是一件离我们很远的事情,在读了《履职忠告—公职人员清正廉洁读本》、《从政提醒—不犯错误的智慧》之后,我更加明白,作为公职人员与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词,严守党的纪律,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既要积极“干事”,又要保持“干净”,既要勤又要廉,否则,就无以立身,就经不起考验,就要栽跟头。俗语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工作生活要谦虚谨慎,大事上要泾渭分明,小事上要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哪些东西能拿哪些不能拿,哪些饭能吃哪些不能吃,在自己的头脑里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廉洁意识上做出表率,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工作绝对严谨,对己严格自律,把党风廉政制度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警钟长鸣,筑牢防线,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为党旗增辉。

廉洁不是什么大人物的专利,我们不能怀着自己不是什么**就不关自己的事,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廉洁无处不在。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应该承认你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说话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这些都是诚实的表现。我们的长辈经常教导我们,要从童年做起,从我做起。这就是诚实。

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廉洁腐败的考验。如果我们浪费,我们虐待别人,我们学会自私,那么我们就会学习腐败。廉洁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素质修养,然而腐败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打败,所以,廉洁修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以及殷纣亡国、晚清**奢靡骄怠亡国的惨痛教训,都充分说明了廉洁带来的昌盛,贪腐导致覆灭的历史后果。

因此,诚信与修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洁就是要倡导立足我们的实际工作岗位,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不断规范和约束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我们拒腐蚀、永不沾的能力。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

作为平凡岗位工作的我们,如何真正将廉洁二字落实、贯穿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不忘衣食父母,生活中不忘自己,自重自省,他就不会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就不会损折自己的名节乃至身家性命。

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警钟常鸣,努力做到自持、自重、自省、自警,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严于律己,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提高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按规矩办事,按要求操作,廉洁自律、严于律己。算好政治账、尊严账、家庭账、事业账、金钱账、自由账、健康账,时时事事自警自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珍惜占有。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不攀比,不奢侈,学会相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家庭和幸福生活。

因此,平凡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严起,每日“三省吾身”,检点得失正误,校正自身偏差,见贤思齐,闻过则改,不断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信念不动摇,在腐朽文化侵蚀面前思想不蜕变,在各种**面前行为不失做人的原则。通过严格自律,做到令行禁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你要求别人不要做,你自己也不能做,自觉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只有视纪律重于生命,常怀敬重之心,常思违纪之害,始终保持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政治觉悟和法纪观念,才能始终自觉做到令行禁止,点点滴滴严格执行法纪、维**纪。

读书与做人作文(篇11)

妹妹曾经问我,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了一想,告诉妹妹说,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对了,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做一个有文化、有品德的人!

古往今来,古代中国人民就一直追求“知书达理”,读书、学知识,就是明事理,解决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根本就是“做人”。

孔子可谓是读书人的鼻祖、万世师表,他也曾自称“十五而志于学”,十五,豆冠年华,不断用书籍文化熏陶自己,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正气”。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是他做人的原则,“浩然之气”,实质就是“正气”,而有此正气的人,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而想要这般“正气”,“读书”是唯一途径。

读书人的风骨和气节是人生的最强音,文天祥曾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柔弱书生是中华文化的脊柱。古代的那些大文学家,大都落了个凄惨下场,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做人,而是因为他们太会做人了。面对荣华富贵,他们坦坦荡荡、两袖清风;面对威迫利用,他们从从容容,恪尽职守。

而思及宋朝恶臣秦桧,他也曾寒窗数载,高中状元,文采不输世家名人,却在不经意间,忘了如何“做人”,而导致如今的秦姓人民,心中仍是忐忑不安。

“读书”思“做人”。

读书志在立身。明代的杨时,为解决读书时的疑惑,顶着风雪,立在门前等待午睡的先生。古人读书,不惟求知,重在立身,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书行天下者,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我们还应该知道一点,“积累知识”和“塑造人格”或者是不容分割的,但又绝不能相互取而代之的。读书能使我们博学,但这只是一种追求,而不是根本,唯有“做人”,才是“读书”的根本,“读书”就是为了“做人”,为了做一个有文化、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