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赏识教育读后感合集

赏识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17

赏识教育读后感合集。

这篇文章名为“赏识教育读后感”我们特意为您精心整理,就比如作者写的作品,每次读完都有不一样的看法。写读后感时,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带来新的想法建议你收藏起来!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1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用传统教育中巨大的鉴赏力,把女儿周婷婷从一个有同情心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中国第一个聋哑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言行所采取的赏识和鼓励的态度,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可以重塑儿童的健康和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长处和潜力,使他们最终成功。

读这本书之初,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单纯教育孩子的书,但读完后,我感到深深的感动,甚至影响了我对人性的看法。作者所提到的“赏识教育”,其根本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渴望得到赏识。“凡能赏识处,便能见真爱”,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可以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感。

在阅读过程中,有这样一段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作对了一道。

”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

”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得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

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

周弘先生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欣赏孩子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

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那些不关心世界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欣赏。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孩子的缺点,我们的孩子可能是另一种方式。“你能行”,“你真棒”, 在老师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这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使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赏识是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孩子。

真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在学习中,我也意识到,如果我只是滥用赞美的语言,就无法达到欣赏的神奇效果。因为,欣赏就是允许失败,相信孩子的潜力,相信他会做到的。

孩子就会像植物照射到阳光那一面,努力的生长。要能了解孩子的内在,才能真正的作到赏识! 相声《小偷公司》里的那副对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放在教育中是绝对适用的。为什么不能再一次相信孩子呢?试着对你的孩子说:

太好了、真棒,、你也会看到奇迹的。

欣赏识一种心态,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都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更积极、更积极地看待生活、人和事。当我们有了欣赏的态度,我们就不会被生活的挫折和痛苦所困住,而是能够拥有一种超然的享受能力。此书真是值得身为教育者的我们细细品味,用心咀嚼,加以内化,希望以后能够藉由赏识,多多欣赏、了解、体会小孩的感受,不要妄下断语而伤害到孩子。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只要用心去心赏,就能发现金灿灿的宝石和更加灿烂的阳光。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2

《赏识教育》的读后感 大满镇城西闸学校  陆少娟 读了周弘老师《赏识教育》,我感触颇深。周弘老师把赏识教育总结成一字诀、两个宝、三字经、四个梦、五次飞跃、六个特色,很是精辟。周弘老师讲到: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如果不会爱,就会碰壁。时代不同了,现在孩子的特点是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如果家长还停留在打是亲骂是爱的阶段,因为分数不高而打孩子,认为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那这样的孩子会很脆弱,因为他经不起失败,害怕失败,恐惧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一蹶不振。成功未必幸福啊!所以周弘老师提出:不仅要给孩子成功感,而且要给孩子幸福感。将成功变成长,在成长道路上让孩子有幸福感,孩子不怕失败,想不成功都难。而且作为家长,要坚信自己的孩子行,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这就需要让孩子解除“怕”字,在玩中学,学中玩,玩成师,苦成匠。 周弘老师的女儿是残疾人,他就是坚信女儿一定行,在女儿的成长的道路上,他始终赏识自己的女儿,让女儿有幸福感。周弘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有两个宝:学说话、学走路。一开始我有点不理解,但是听着听着,我理解了,当孩子学习不如人家的时候,就要想想学说话,允许孩子有差异,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迟,说不定说话迟的孩子会更有出息呢!当孩子考试考砸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动怒,就要想一想学走路,允许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跌跤,跌跤后再爬起来,慢慢就学会走路了。这样一想的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会静下心来,和孩子很好地去沟通,允许孩子失败,让孩子觉得你够朋友,雪中送炭。周弘老师就是始终保持这样的心态,才使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跌跤姿势越来越稳健,最终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成功。看到这里,作为家长的我,我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容置疑,我是爱女儿的,但我对女儿的爱是狭隘的。也许是我的另一种身份在作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看到班上优秀的孩子,就恨不得把所有优秀孩子的优点集中在自己女儿身上,所以我总是照着我的方式去要求女儿,根本不去考虑女儿能不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训斥,所以孩子对我产生了恐惧感,在我面前,害怕出错,在学习道路上没有幸福感,感觉到很累,长此这样下去,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即使成功了,也是假成功,说不定哪天摔跤了,她会爬不起来。所幸的是,听了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是何等地重要啊!所以下决心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让自己的女儿在快乐中学习,允许失败,和她成为真正的朋友。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3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好书。

作为一名老师,我首先应该先做好母亲。书中教我如何做一位称职的母亲。作为父母,我们要多与孩子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让孩子知道,我们不仅是父母,也是朋友。

“一盏灯,一辈子”,如果父母能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路,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不要害怕孩子会犯错误,如果孩子有能力承担错误的后果,就应该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并要求他们沿袭自己的理想。父母的建议也许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孩子自己的做法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让他们的心智日趋成熟。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应冷静友善地帮孩子渡过难关。既要告诉孩子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应做好思想准备,又使孩子从战胜挫折中体会到快乐和愉悦的心理,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给孩子信心和力量。

常识关注心灵,孩子永远是好的。常识包括表扬,又超越表扬。常识生命,善待生命。孩子因为生命被常识,内心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孩子生命状态良好,正是我们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让宝贝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母亲,以后多常识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更要多方面常识那些可爱的宝贝们。用爱去理解,同样他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4

这学期我读了关于赏识教育的书,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解与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倚栏轩文学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能改正。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我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去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孩子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为有用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

有人说,天赋是靠遗传的,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阅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只要你愿意,只要你领悟了教育的真谛,孩子同样能成为天才——一个全面的天才!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和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孩子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5

第一次接触赏识教育是在三年级家长会上。当时,我对赏识教育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对周宏老师培养了教育界的奇迹——留美博士生周婷婷,一个重小双耳失聪的女儿,颇感敬佩。再想想你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正在教育所有聪明可爱的健康儿童。

为什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觉得力不从心,也有时觉得自己已经那么尽力去做了,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开始,我往往把问题归咎于班级太大,教学工作只有一年这些外界条件。可是想到周宏老师的困难,我的又算什么呢?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什么问题,周宏老师可以那么成功,至少说明他的教育肯定有过人之处,于是我开始捧起了《赏识教育》一书读了起来。当我静静地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很难释怀。他的教育使我拍手叫好。我只用了两天就读完了这本书。我想和你分享。

读此书,最先让我明白的一点是,周弘老师认为,方法不是最主要的,而态度注定一切,如果永远对孩子保有希望,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孩子。家长教育孩子,也应该努力找的他们的闪光点,“忽视”缺点。而这里的忽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忽视,而是希望家长夸大赞赏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再用他内在的“好孩子”的驱动力来改掉缺点,其实,忽视恰恰是在重视。

有时候,一个孩子真的很坏,甚至找不到闪光点,所以他对周弘老师的女儿周婷婷一言不发,她才3岁。试想,如果周弘老师当时一味的打骂,指责,嘲笑,从此不再教她说话,那么还会有今天的留美博士生吗?同样,虽然这个孩子优点很少,如果你真地放弃去寻找,只是一味地去批评他的缺点,指责他的错误,总有一天,他仅有的优点也会漫漫变成缺点,最终变成一个真正的坏孩子。

周老师的教育思想怎么样?实际上,它是从教孩子们如何说话和走路开始的。他认为每个人的方言都说的这么好一定有原因。

其实,奥妙就在父母在教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从来不会因为孩子久久不开口,而打骂,指责,而是耐心地,一遍一遍的重复教,等到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时,父母又会毫不吝啬地翘起他的大拇指,即使孩子说的很不好,父母还是会又亲又抱。这样的赞赏,这样的爱的教育方式,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每个孩子说方言十分溜的原因。

是啊,扪心自问,如果今天领导夸我一句工作认真负责,我今天一定劲头十足,到晚上也不会累,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所以让我们给每个孩子竖起大拇指,少用食指责怪他们。对每个孩子都努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所犯的错误都当作教育的最佳契机,而且要把它看作是未来成功的花苞,用这种“花苞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

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不能种的农民。没有孩子教不好,只有家长和老师教不好。农民希望庄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做法往往不同。

农民们认为孩子们日夜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然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会盲目地批评他们,很少考虑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正因为如此,多少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只能在分数线上挣扎。

而赏识教育就是要发掘孩子的才华,注重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加强。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时代、热爱自然的教育。

说说容易做做难,希望每一位老师,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屡教不改的缺点时,都先冷静下来,把它们看作是未来优点和希望的“花苞”,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你种下的“花苞”会是满山最绚丽的那一朵。

让我们学会欣赏和赞美,成为孩子们成功的助威者。愿所有的孩子在感恩中快乐成长,愿所有的生命在感恩中走向和谐!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6

读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一文后,感受颇深。

赏识教育就是要发掘儿童的才能,关注儿童的优势和长处,充分肯定并不断加强。把小的优点逐步放大加强,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唤醒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作为我们家长,在这个方面说说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的确很难,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屡教不改的缺点时,是不是应该先冷静下来,把它们看作是未来优点和希望的起始点,相信他们,期待他们,你种下的希望会是满山最绚丽的那一朵。让我们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呐喊助威者,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不好的孩子需要欣赏,欣赏识他们越来越好;不是说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坏孩子越来越糟。

所以,请大家时刻牢记“赏识”二字吧!让孩子的生命状态舒展,因为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使父母成为教育者,使孩子发扬光大,发挥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和孩子和谐相处,成为朋友,共同成长;赏识教育是一种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每天赞美的教育!

牢牢记住赏识教育的原则吧!

相信孩子-学会崇拜,学会骄傲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征求意见

了解孩子-学会感恩,学会陪伴

启发孩子们-学会探索,学会分享

孩子的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和分享

2012-6-27

钟玉帛的家长:钟永贵

****:139 ********

2012年6月27日

钟玉帛的家长:钟永贵

****:139 ********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7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收益非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赏识的教育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应。 一、用心赏识每一个孩子。   古人云:“水不击不跃,人不击不奋。”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坚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孩子,用赏识的语言和情感调动孩子潜在的能力和学习热情。“你又进步了!”“你真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老师为你喝彩,小书法家!”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不仅给孩子愉悦的心理享受,也激活了孩子的兴奋点,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我班有一名叫小豪的小男孩,性格内向,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较差,同学们都不爱跟他玩。但是这个孩子跳绳却很出色。在学校跳绳比赛中,一举夺得了年级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级为他开了庆功会,让同学们认可他,还在奖给他的本子的第一页这样写道:“祝贺你,跳绳冠军!老师相信,只要肯努力,你一定也能成为作业冠军、学习冠军。”从那以后,潘家豪变了,作业开始认真了,不再拖拉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同学们爱跟他接近了,有时他还会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我。正是由于赏识,才使小豪有了转变,也正是由于赏识,才建立了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二、赏识孩子错中的“美丽”。   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处于迅速成长时期,可塑性大,但稳定性差,他们敢想敢说,毫无顾忌,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错事。但是如果我们避重就轻,绕开他的.错处忽略不计,而对其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一面加以肯定和赞赏,就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自我肯定的要求,强化其积极向上的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批改学生默写作业时,我意外地发现一张默写纸上没有署名,却画了一个机器人,旁边还用拼音歪歪扭扭地写了“奥特曼”三个字。第二天,我在发默写作业的时候,故意清了清嗓子说:“奥特曼,一百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哄笑,等了半天,才见一个叫王旭冉的小男孩慢慢地站起来,眼睛里充满了胆怯,低声说:“老师,我……”台下又是一阵哄笑。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请上讲台,让他说说奥特曼的故事。他大步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足足讲了三分多钟,先前还笑话他的孩子此时都被他的讲话吸引住了,眼睛里充满了敬意。我也为口头表达能力这么强的孩子感到惊讶和高兴,要知道他入学还不到三个月。随后,我极力赞扬了他知道得真多,讲得真精彩,他带着胜利的微笑美滋滋地回到了座位上。从那以后,班上看拼音读物的孩子多了,他们知道了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海尔兄弟……每每看着他们兴奋、得意地讲起书中的故事,我总会暗自庆幸,如果那次批评了那个孩子,还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 三、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用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学生,也应该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因为,能够坦荡地赞赏别人,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以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同学,就会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关心同学,团结同学,向同学学习,消除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心理品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时常让孩子学着我的样赞赏别人。在我的熏陶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赞赏,赞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一句赞扬的话:“他读得真有感情!”有时是一个动情的手势,有时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在评选“每班一星”时,我让孩子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并说说为什么选他。孩子们争先恐后,有的说:“我选周响,因为他学习认真,发言积极,字写得十分漂亮。”有的说:“我选小敏,他学习好,还能为大家服务,每天都为我们发牛奶。”有的说:“我选小雪,她从不违反纪律,生病了还坚持来上学,我们要向她学习。”有一个叫一明的孩子还说:“我上课好讲话,不如周响,应该选他当明星。”孩子们在相互赏识中,不仅正视了别人的优点、长处,找到了榜样,产生了上进之心,还学会了谦让,懂得了精诚团结,大大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赏识,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赏识,让孩子确立了自我,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好赏识这一教育艺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我们的学生将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9

dddd

他从事教育行业十多年,经常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大责任,以及困难和困难。在教育过程中,我也知道欣赏识对学生最好的鼓励,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做好。最近拜读了李慧军老师主编的《名师最有效的赏识教育细节》一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深思与期许。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因此,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满足。

我认为学生正在发展中。我们的老师能有效地欣赏教育,鼓励更多的学生,并获得更多的学生。

本书从28个方面论述了各类学生的鉴赏能力。它采用通俗的创作方法,对僵化的真理进行新鲜的激活,将教条的写作方法改为案例式,辅以分析和评论,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趣味情境。经典案例回放,情境叙述,语言流畅,富有情感。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解读,清晰而简单,让读者充分了解先进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名师们怀着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教育赏识每类学生,做到了有教无类;教育中注意从细节着手,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着手;名师们也想尽各种办法,用尽各种心机,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目的之一就是赏识教育学生,使学生不甘落后,不断进步。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最好的成长状态是幸福。我认为这也是对赏识教育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责是在学生极其脆弱和脆弱的心灵面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老师教导学生不要没有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传到另一个脑袋,而是要不断地相互交流。最近,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的孩子表现很差。

在电话中,她告诉我,说我有一次表扬了孩子,孩子那周放假回家特别特别开心。很简单的一件小事,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学生希望得到赏识!

我不禁想到,也许我们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对贫困学生不够关心和欣赏,有时甚至忽略了一些学生身上那些美丽而美好的东西。也许,如果我们在某个时候说一句肯定和赞赏的话,就会改变这个孩子的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时刻有赏识教育的意识,并在教育中适当运用,一定会收获很好的效果。

我带的班级,是初一的学生。他们从各地而来,成绩也参差不齐,特别是有几个学生成绩很差,因此也很自卑。在我的课堂上,很多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在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这些都不是举手。

后来,我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来吸引这些人。果然,我的目的达到了。当我看到他们中的一个举手时,我立即让他回答,并在课堂上肯定。

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并且回答正确。下课后,我叫来这个学生,并对他说:“这是你第一次举手,非常不错,以后要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陆陆续续有几个自卑的学生举手答问。我想假以时日,这其中有学生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而所有的进步,是从某一次赏识教育开始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不能把对学生的赏识教育简单化为不负责任的赏识和表扬,只会收到负面影响。它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进行赏识教育,也符合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有同感。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我和她父亲谈过,得知她周末一直在家看电视。针对这个情况,我找该学生谈心,提到她一直看电视的事情,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告诉她,周末看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是可以的,但这足以阻止它,不影响休息和学习。

我表示相信她以后一定会在看电视方面有所节制。并告诉她,她的基础是好的,但有些不够认真,如果认真,结果会大大改善。这一次之后,我问了她父亲好几次关于她看电视的事。她确实注意到了,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想如果当时我不加区别地批评它,效果会不一样。

总之,赏识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用心去做。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把我们的爱和希望化作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我也相信,好学生是在表扬、鼓励下成长的。

------于2014年12月

赏识教育读后感 篇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本书,名字叫《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看后,我爱不释手,读了两遍还想读。因为读后我感觉我已经置身于学生的角色当中,去理会一个学生是如何在学习的苦海之中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而目前的结果却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灌输应试的教育方法,学习的成绩决定一切,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应变能力差、情感的脆弱、自信心弱、独立性差是我们过去常见的现象,这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已经不相适应。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使孩子成为综合性人才,在个性培养上有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认为,赏识教育的方法就象农民种庄稼,要想长出好的庄稼,必须给它合适的土壤,这里讲的合适并不是我们每个家长强行创造土壤,也不是父母溺爱的表现,而是有益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合理宽容,是风平浪静日子里一种扬帆开进的动力。就是那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还要坚信你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你将永远地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你即要赏识孩子的优点,还要找出孩子的弱点,这样,孩子才会学会用思维的方式考虑事物处理的方法,以致达到最终成功的目的。

一、创环境找感觉尝甜头

如果说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构建大厦的基石,那么找感觉便是钢筋和混凝土。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里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里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渴望需要别人的赏识、赞扬,以增强安全感、提高自信心,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做为家长,就要从这方面入手,让他尝到甜头,鼓励自信心的提升,孩子做的好就加以表扬和肯定,肯定的背后就是激励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增强自信能力。日常生活当中,家长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小事情的处理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全方位地培养他,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小孩子在指挥他。我们大人在工作中不也是体会到领导和下级关系的苦衷吗?如果我们尊重孩子,则能够提高他们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尝到了甜头后,在处理一切事情中,他们就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二、成长目标不能过高应时俱进

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个家长都有着迫切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在生活中责备、训斥,使孩子在学生中丢失了好孩子的感觉,自信、自立自然就无从谈起。我认为,象书中所说的跳一跳,够得着、太好了,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鼓励方式确实比较好,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应该鼓励他们,目标是在打好牢固基础上不断提高的。譬如:目前国内中小学的教育,从教师和学生都以分数论优劣,如果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训斥、老师责备、同学看不起,这样会更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换位想想:孩子现在的成绩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也许是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然后,家长积极配合老师改变一下方式,以鼓励的语气你真棒,这一学期的课程你已经掌握了70%(70分)或60%(60分),不简单,继续努力!。然后,同孩子一起对未搞明白的问题进行分析,是粗心还是完全不懂,今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强化。切记住,大人有自尊,孩子也有自尊,本来在学生中已产生了伤自尊和悲观的情绪,家长再加一把盐,那不是把孩子的自尊伤透了吗?。为此,针对问题,确定下学期的目标,目标不能过高,使他能跳一跳、够得着(即在80至85分之间--事例),一步一步地以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把先做人、后成才做为培养目标,理解、沟通、赞扬,循序渐进地教育其今后不断发展,成熟。这里讲述一则如何赏识和鼓励孩子的例子:在托儿所老师出了道数学题,3-2=?,有个孩子抬头看了一眼老师,然后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个5字,还很肯定地等待着老师欣赏。这时老师就说:太好了,不就是把+号写成了-号了吗!,然后帮他把-号改成+号。那个小孩子专注的神情,我想永远都不会忘记3+2=5了,对今后做题中的加减符号一定是特别的注意。如果换个方式:你真笨,笨死了,连3-2等于几都不知道,这样的责备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以后他再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同时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

三、周婷婷和张弛现象

周婷婷、张弛现象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而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以及所处环境各不相同的,但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这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家长从自身做起,和孩子交朋友,不能居高临下,要平等,要完全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有意识的、系统的注重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完全地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状态。试想:周弘能将一个残疾(聋哑)的女儿培养成全国优秀十佳少年、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张驰并不是天才、神童,只是一个具有普通智力的孩子,那么为什么22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生张驰会取得今天的好成绩呢?可以说,都赏识教育的结果。周弘和张驰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着力于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所谓的情商方面的培养。在孩子中,我认为,一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孩子不懂的问题不能单刀直入地解答,以启发、提醒形式鼓励他自我完成,使其产生我能行的自豪感。平时要对孩子多从侧面宣传学习是件幸福的事,你要是老把学习当成件苦差事,他就苦不堪言,你要把它当作件幸福的事情,他就会乐此不疲。方法之一,看电视,如:幸运52、开心词典、挑战类的节目,他能及时回答节目中所提出的问题,说明他学的知识已得到实践的肯定,这时你就大加赞赏。方法之二,你可以在他明知道问题(中等难解问题,可以是社会知识、也可以是历史等知识面)的解答,你还要装着不懂来请教他,这时他心里美滋滋的,心想,学习就是好二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不懂不能装懂,要和老师多沟通。在日常学习中,老师是最了解孩子、最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碰到问题,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配合。现在有些孩子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或着打电话问问同学,试想,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相对直观的,而老师是以启发、提示的方式帮学生解答问题,想想那种方法对孩子学习有利呢,当然,这不是反对同学间的交流三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复习学过的内容后再做功课,然后预习要学的课程,孔子曰:温故而之新。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把他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全方位地进行培养,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孩子在指挥他。五是学做人比学习更重要。无论是孩子学习、做技术研究还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做人比学会读书更重要,要懂得尊重人、关心爱护他人,这样才是相对完整的人。当今社会出现了不少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犯罪现象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究其原因就是,精神和情感的脆弱使他们心理扭曲而成了罪犯。

四、走出操作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赏识并不是惯、纵,不分正确与否一概地大加赞赏,而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六大原则,感受到赏识、赏识自我、赏识他人三个方向为目标,从四个层面着手:一是赏识孩子的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创造环境,指出发展方向;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里有一则事例:拿破仑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家,他经常对士兵讲的一句至理名言是每个士兵的背包里都有元帅的指挥棒,每个士兵都相信自己是当元帅的料,所以他带领士兵向前冲锋的时候即使最后一名也会找到元帅的感觉,所以整个部队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孩子的学习和考试也是如此,考第几名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是不是真正愿意学习,是不是一直不懈的努力;不在于现在是否能拿第一,而是永远相信自己是拿第一的人。

五、家庭的影响亲子的沟通

孩子的发展和家庭的影响有着重要的联系,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孩子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二是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三是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如家长不看电视,多看书(陪读书),不上网玩游戏等。四是孩子从小到大很少挨父母的打骂等。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几点呢?首先做父母的要有一个充分地沟通,两代人沟通好的前提是:父母之间要沟通好,这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功的家长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他们眼里,既是好长辈、又是知音和朋友。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即使孩子错了也不例外,家中之事让孩子参与,要孩子干的事总以商量的口气经得孩子的同意,不应采用命令方式。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因此,要改变以孩子为中心的状态,家长把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也让他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让孩子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付出。其次要加强亲子沟通,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采取参与型的介入,帮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不能采取压制型介入,也就是大多数家长常见的情况作业做完了吗?、把作业检查再玩去等等。

我的感言是:生活的大海有许多个层面,学习只是其中的一滴水,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可助孩子找到自由驰骋的层面,拥有幸福和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