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19

《论持久战》读后感。

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特选的“《论持久战》读后感”,或许能够增进您对这个话题的了解。读后感并不一定需要读完整本书后才能撰写,如果某一章节给您带来了深刻的触动,也可以记录下来。本作品具有启迪性,读后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巧妙地夹叙夹议,写一篇读后感。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与您的朋友们分享吧!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1

读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后颇有感受。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最后,毛主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会输吗?答复:不会。中国会速胜吗?答复:不会。这个战争会持续很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内,当时有着“中国会输、中国能速胜的错误思想。为了人民,毛主席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看法。

毛主席还指出,这个持久的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读完《论持久战》,我感触很多。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能力。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现在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判断。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冷静的面对一切。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现在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2

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中国人,1937年7月7日是我们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终于完全踏上了中国领土,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日本侵略者开始野心勃勃地轰炸北平,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挑起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刻,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结束一年,敌我两军悬殊,战争白热化。

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

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说最后的胜利,但为什么会有最后的胜利呢?

怎样争取最后胜利?毛主席的文章写于1938年5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一周年。毛泽东及时地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中,提出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一系列讲话,即为后来的著名的马列主义经典军事理论著作,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的《论持久战》。

“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

《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毛泽东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抵御外侵列强,建立了民主独立的新中国。

在八年抗战第一年这一关键时刻,他的一篇《论持久战》,清晰指出了此后中国革命军的斗争方向,独创性的提出了游击战,持久战,运动战等精辟作战方针,本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原则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他的持久战是如何想到又是如何发展和起效的?

读完《论持久战》,我不禁深深佩服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领袖。他**远瞩,精辟敏锐,一般人根本无法匹敌的。因此,关于持久战的文章发表后,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即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蒋介石,也对《论持久战》赞赏有加,并总结道:“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同时,《论持久战》的提出还产生了深刻的国际意义和生机活力。

受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高度评价。文章中大量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哲学思想,并根据中国抗战实际,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预期结果,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

毛泽东在文章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对战争局势和战争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揭示。首先,他承认敌人的力量和我们的力量之间存在差距,但他坚决不相信失败的结果属于我们。

得道古人云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必将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二是,对于“速胜论”“亡国论”等非科学论调,毛泽东给予了掷地有声的驳斥。

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中国不会亡,胜利是中国的。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展现了一个时代伟人坚定而又严谨的魅力与气魄,令人折服。最后,他提出了如何赢得战争的想法。文中写道,“三个必备条件:

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毛泽东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发展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根据具体国情,广泛发动群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共同抗日。同时,也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他放下与国民党的斗争,做出让步,只是为了充分发挥中国最大的人力,团结一切力量,鼓舞人民的士气,为长期战争作准备,赢得战争。

从此,历史证明毛主席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抗日战争的指导方针。正是这个正确的旗帜式纲领,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3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抗日战争一、二阶段需要贯彻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强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方面,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不能只看其表面而忽视其内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正确的政策。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就在眼前。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

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4

一九三八年,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驳斥了不切实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表明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持久战说的是战争,而期货交易和战争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毛泽东在提出战略方针时说:“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作战,是高度的运动战”。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变动不定的战场。——采用全面、客观的观点去考虑“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到正确结论。在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时,我很有感触。亡国论在期货交易中就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强烈的获胜欲望,就欠缺了果断出击的能力,而丧失了获取胜利的机会。而速胜论,则只是幻想,没有勇气在长期作战中获取经验,以击垮敌人。在交易中追求速胜的效果往往是盲目的,带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使自己的判断出现误差,导致频频出错。只有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才会积累更多获胜的条件。在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时,毛泽东提到,要运用正确的方针,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积累到一定阶段能获得反转。这在期货交易中再贴切不过了。在交易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执行止损控制风险的原则,持续的做下去,最终会找到持续盈利的方法,使自己的正确方法不断加强。

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在期货交易中,分成了(1)学习优秀交易员的交易法,改正自己的错误(2)找出自己适合的交易方法(3)不断复制正确的交易方法。三个交易阶段,第一阶段是艰难的,而且要保证自己不被市场吃掉,在这个阶段中,是积累经验的阶段,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磨练过程。第二阶段是使自己的优点不断加强,找到盈利模式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获取持续利润的阶段。

能动性在战争中。在这里,毛主席为一个指挥员提了要求。也是对一个成功交易者的要求,一个交易者不应该离开客观条件成为莽闯家,不能够超越客观条件,追求利润。在基本面和技术面都不支持的时候,硬要闯进去交易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在交易中要有成功的勇气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在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要有保存自己的能力。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这三点恰恰是交易中很重要的三点。

主动性,不是盲目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有自己的一套稳定获利方式,按这个方式实施能减少失误的次数。

灵活性,是要在看似杂乱的市场中,找出条理,正确的方法。在这里,审时度势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要把握行情的趋势,把握好了行情的趋势才有主动出击的机会,而不是被行情牵着鼻子走。

计划性,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无法获得胜利。毛主席在这里提到了近代技术发达使计划增大了可能性。肯定了信息的重要作用。在计划交易时要根据综合形势定计划,但也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变化调整计划。在每天开盘前根据伦铜的变化调整计划,在交易过程中,关注汇率和其它变化,都是调整计划的表现。

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提到了外线速决进攻战和运动战。我觉得和短线操作非常相似。在短线操作中,特别要留意的就是计划中要带灵活性,短线交易就是一场运动战,目的是消灭敌人(获取利润)拼命主义是不对的,在发现和市场反向而驰时要懂得保护自己。毛主席提到要放弃一部分土地以更好获得打击敌人的机会,更鲜明地说明了在期货交易中放弃一部分利润让行情发展以获得更大利润地重要性。

决战。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坚决决战。要勇敢地参与自己判断准确的行情,不能犹豫以免贻误战机。不决战就勇敢退却,不能丝毫留恋,在错误的时候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坚决出场等待新的机会。

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这些就是期货市场中的陷阱,比如假突破,骗线。坚定才是勇敢的明智的将军,在交易中正确的时候不要被回调欺骗出场。在大趋势的情况下,不要被反向的假突破,欺骗进场,要有耐心。

《论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提出的,这也是对一个初入期货交易市场的初学者的要求。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强化自己的优点,把握市场的特性,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运用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策略,找到获得持续盈利的方法,一定会获得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者。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做股票的在研读理论时,往往喜好把巴非特,波彻特等人的理论书籍视作圣经放在自己的床头枕边,认为只有把握了他们,就可以把握股市,把握钱途。不错,开门之声也是他们的膜拜者。然而,最近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免让人感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同样是一盏指引我们炒股的明灯。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正确地分析了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的关系,提出了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及为什么是一场持久战。看过之后,不得不为毛泽东过人的研究力和判断力所折服。

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史证明了真理性思想,将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持久战”思想用来炒股,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老人家在那时就从战略的高度告诉了我们,做股票其实也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持久战,任何“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任何炒股必亏,或一夜暴富,都是炒股的思想羁绊,是炒股的大敌。只有树立了持久战思想,并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股情”上,放在“知己知彼”上,才能在股市上“打得赢”。

最近时常有朋友跟我调侃,说我买的中金黄金如果拿到现在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开门之声在淡淡一笑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沉重。是的,对于自己操作过的股票,开门之声很少会有后悔和遗恨的,但是中金黄金(600489)却是个例外----一个持久战作战思想的反面战例。在来本论坛之前,本开门一直在国电论坛上发言,其发帖的点击率和跟帖量一直名列论坛前茅,就因为我的有关中金黄金一帖,与网友发生争执,此后就再也没有上国电论坛了。没有上论坛,肯定没有错,因为它可以让我“固执”;但没有坚持持有中金黄金,没有在中金黄金上打持久战,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我重仓中金黄金,还帮许多朋友买了许多,并

且我还到公司作过调研,那时的一切,尽在我的思路上行进。然而,在我持股数月之后,在黎明到来之前,我坚持不住了,换股了,换了大半,后来又在9元多出尽。错误就这样铸就了----28元的中金黄金还能不让人说那就是错误?!“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种“持久战”的思想我是有的,但在那时,却“灰飞烟灭”。

这是我炒股历史中的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战役。本开门被“业内”认为是“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的强者”,但当中金黄金站在28元的高地时,开门却没有了一点能够站得起来的劲了。(今天当我翻开《论持久战》时,那团火焰,又怎能不重重地灼痛我呢?)

打持久战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力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心作支撑的。打持久战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生命的分节号,打持久战,就是拿生命换取价值。打仗也罢,炒股也罢,一切尽然。

今天,我把有关中金黄金的东西写出来,是要用它告戒朋友们特别是新入市的朋友们,股路慢慢其修远兮,炒股的过程其实也是意志历练的过程,是一个比耐力,比信心,比毅力的过程,认准了就莫放弃,大胆持有,小心求证,只要是正确的投资,它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八年”算什么?我拿生命“赌”明天,只要坚持不懈,必有回报。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让我们都记住它。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5

其次,它也是一部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芒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抗日战争诸问题所坚持和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在观察、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诸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在解决具体的抗日战争问题中所得出的一般的哲学概括和一般的哲学结论,都坚持并且发挥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持久战》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而且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最后,《论持久战》对我们生活的启示也是很大的。人生就像一场战役,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想要生活则还要将每一份苦难都当作人生必不可少的乐章。从出生至死去,我们需要这样的智慧。

我对它最真切的感受自然是源自高考。有人说高考一点也不难。困难的是高考前单调的备考时间。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奔波,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

这是一场持久战!首先需要我们对它的正确认识,明确高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调整心情,准备好作战工具,迎接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发展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解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它发展了弱国战胜强敌的战略理论。它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群众。它对增强中国人民抗日信心,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6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一班

姓名:李龙飞学号:11081046教师:张轩

思考、启迪、永恒

“手在你用处真是无限\ 如何摆星罗棋布的战局\ 如何犬牙交错了拉锯包围反包围如何打眼\ 下围棋的能手笔下生花\ 不,植根在每一个人心中

三个阶段,后退,僵持,* * \你听话,主导辩证法

如今手也到了新阶段\ 拿起锄头来捣翻棘刺\ 号召了,你自己也实行生产最难忘你那“打出去”的手势\ 常用以指挥感情的洪流

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

————卞之琳《论持久战》的著者》

这是一首专为《论持久战》而写的诗,从诗中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这一文章的历史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所以在当时一经宣扬便震惊四座,更对当时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作为一名理科生的我,不想对《论持久战》这一著作本身做过多的阐述。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后,我仅对毛泽东的那句话“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倾向于妥协,后者倾向于轻视敌人。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是情有独钟的。从那里我看到的是“一种思考、一种启迪、一种永恒”。

思考这句话产生于这样的背景,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空前而伟大的战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每一个饱受战祸、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中国人,都渴望战争早日胜利。那么战争的过程是什么?

如果是持久战,就必须坚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的斗争。这样一场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

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也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毛泽东在文章中还反复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中国会死吗?不会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速胜吗?

不能,战争是持久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这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总的、基本的规律。这项法律是基于对中日战争双方特征的全面客观分析而得出的。

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从毛泽东的回答中,我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的沉着和坚定。无数的问题萦绕在你的脑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出来。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钥匙吗?我在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不会也像很多人一样变得如此焦虑,以至于失去理智和判断力?

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些问题,你如何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启迪同样是这一句话,从另一侧面又充分表现了在那个灾难的年代,有多少人的目光已经被眼前短暂的胜利和失败所蒙蔽;有多少人的理性被冲动所束缚,对战争结果视而不见,忽视客观现实;有多少人不知道如何思考,却流传着各种片面的观点。

然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在各种观点和派别相互竞争的时代,毛泽东仍然保持着清晰的判断。于是在1938年5月,也就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他的这一著作横空出世,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毛泽东写下了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出发点,也正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

想想我们大学生自己,有没有在这个考验、出国、就业等各种观点相互撞击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盲目的跟风,还是依旧保持着自己头脑的清醒,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读了《论持久战》,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它虽然称不上名言警句,但它给我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永恒《论持久战》不仅是战争年代的一部惊世之作,一部具有纲领性意义的著作,在当今社会,甚至在未来都将有着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的那句话正好折射出了当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正面部队在几次重大胜利,特别是台儿庄战役后,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让速胜的心理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同时也忽视了团结全国四万万同胞的力量,忽视了只有利用这一力量形成的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然而,事物的发展并没有把人的意志当作一种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速胜的梦想也很快破灭。

徐州沦陷使国民党内有产生了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

更何况这两种极端观点的结果,还要看当今社会,类似的观点层出不穷。请看我们列出的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漂亮数据。有人沾沾自喜,觉得中国强大了,的确这一系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

但再强的光芒也难以掩饰我们国家发展中还存在的许多不足和盲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环境资源等等问题。所以,《论持久战》仍然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社会的孙子兵法。很多人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气馁,只是一种清醒的认识。

只有认清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盲目乐观,消灭新时代的“速胜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谋求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7

一。事物的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胜利和成功是在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变革中孕育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优点缺点,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着手于扩大对方的缺点,削弱对方的优点,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时间长了,我们就可能相对来说慢慢的扭转劣势被动地位,进而变成优势方,主动方。在这里,面对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问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忽略其劣势,这样就会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对对方估计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点而忽视我方的优势,否则就会造成悲观的情绪,看什么都是一片阴暗,不能主动积极的去想对策,解决问题。

三。不要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为一谈,不管它们的重要性如何。

有时候我们可能失败很多次,对方可能赢很多次,这不一定注定将来会失败。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次关键的对抗中,我们可以一战定江山;而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屡战屡胜,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此一蹶不振。这次我们赢得了对峙,说明以前的失败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矛盾,而这次的胜利是主要的矛盾,这足以决定双方的命运。

屡战屡败有时候可能比屡战屡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4. 不要因为胜利小进步小而不去争取,不要因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小,影响小就不去实施。

我们处于劣势,就是要不断争取胜利和进步,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才能成为为大的胜利,取得为大的成就。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的给与对方于杀伤,不断的动摇对方的决心,不断的给对方制造不良情绪,长久下去,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对方变得疲惫不堪,使对方失去胜利的决心和勇气,这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道理。

5. 当对方锋芒正盛的时候,不要去硬碰硬,这样只会毁灭自己,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方气势汹汹,来势正盛,此时犹如刚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锐利无比,气力着实吓人。

这时,我们要避开他的锐利边缘,给他一条前进的路,让他在广阔的田野里随意驰骋,等他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他。

6. 看整体而不只是看局部,看未来而不只是看眼前。我们要有一定的心态,要能适应,要不断加强自己,要锻炼升华。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战国时期的甘龙和汉初的韩信都是这种方式的主人。

这就是伟人,不担心眼前土地的得失。他能忍受。有时他能忍受一段时间,有时他需要忍受一辈子,才能打最后一仗。他们看的是未来,是整体,是整个事情的发展趋势。

7号。在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和特点,而不是随意下结论。因为事物的表象并不总是事物本质的真实表现,有时我们会为彼此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迷惑对方,而对方也在为我们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去掉虚假,保持真实。

例如,毛主席对国民革命即将到来的分析就是一个经典。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红色政权和工农活动遭到国民党各部军阀的暴力镇压和破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时候很多人泄气了,很多人认为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写信提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于是毛主席分析了,现在虽然处于革命的低潮,但是我们来看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变得怎么样了? 由于军阀混战,必然增加租赋,这势必会加重农民和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外国资本压迫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必定会变本加厉的压迫工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定会进一步加大;而学生等等,这么分析以一般,最后得出结论,目前虽然是革命低潮,但是各阶层间的矛盾分明是加剧了,从而全国的革命高潮必定会迅速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这不是遥远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形象隐喻显示了主席对革命的强烈信心和期望。

8. 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我们必须有耐心,不放弃。

有时候我们的力量大大的增强了,对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但是还是不见我们的胜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甚至放弃。我们的力量虽然加强了,但还不足以打败对方;虽然对方的力量减弱了,但还不足以打败对方,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在这个时候继续下去,希望最后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一方的进一步加强和另一方的进一步削弱,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论持久战》读后感 篇8

2018年7月16日(首读)

条理性、层次性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并加以分析、运用、解决,读一篇好的文章,学习他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当下加以总结运用,读书活学活用,本领恐慌而不是其他恐慌,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以运用的具体方式方法,而不是只知读书而未解其义。

文章再久远,其中道理是相通的,多读书、读好书自然可以发现其中之乐趣,多读点历史,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会和历史有惊人的相似,读史而明志,古今大家皆爱读史书,《论》虽不长,但堪称经典中之经典,其内在东西还需反复认真研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有一定道理的,书读多了,人的气质也会随之改变。

同一篇文章、同一件事,再次读之、品之,亦有不同之处,《论》可反复读之,无论生活、工作、学习、为人、处事,都可应用其中之方式方法,人生亦是如此!

不可随意去评价一个人,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过往,你没处在他的位置,也许你和他换一下位置,你的水平还不如他强,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学习之,发现自身的短处,改进之,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上一篇:心理作文八篇

下一篇:动作作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