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长征》读书笔记(系列十四篇)

《长征》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4-01-09

《长征》读书笔记(系列十四篇)。

本文介绍了一篇题为“《长征》读书笔记”的文章,经大学生范文网编辑搜集后供您阅读,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这篇文章的作者用心之作需要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情节。你有积累过哪些作品的读后感模板呢?我相信,这篇文章将给您带来丰富的收获!

《长征》读书笔记 篇1

在00后或00后的心目中,长征只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只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但在老一辈的口中却成了常客。他们口中的英雄只是我们心中模糊的影子;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我们心中只是一个数字,但那时候,它是若干年;金沙江、大渡河、乌蒙山也许是我们心中常见的地名,但在红军面前却是一个接一个。

长征途中,战士们用自己的坚强,勇敢,乐观,锲而不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境,而我认为信念是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的关键。当敌人把泸定桥上所有的木板抽走,不让他们渡河时,他们却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抓住寒冷的铁索,用枪支射杀敌人,不惧死亡,不畏牺牲,最终成功渡河;当他们在草地中没有粮食,饥寒交迫时,忍着饥饿,忍着寒冷,走出了草地。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

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在呐喊:“我要走出草地,我要翻越雪山,我要获得胜利!”

作为00后的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不易,但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永远的长征精神,在这个和平年代,不会再发生战争,不会再有一次“长征”,然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就是一次长征吗?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无数的困难和障碍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放弃,不再朝着最终目标前进,我们只会失败和死亡;一旦我们坚持下去,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我们一定会充满光明的未来。

长征不再只是一个传说,它是一个故事,它就在我们身边。当今社会,如果人们忘记了长征,忘记了长征精神,只会精神衰败,民族落后。只有牢记历史,继承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六年级:枫叶红了

《长征》读书笔记 篇2

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持之以恒的韧性,就没有什么做不到。这种精神在《行吟长征路》中得到了完美地诠释,而且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指引着我们朝着目标勇敢前进。我有幸成为这样的一份子,在梦想的路上勇往直前。

80年前25000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地球上的红飘带,显出中国共产党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淬火中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革命战争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生动明了地写下了这一作品,内容简洁,却蕴含着满腔热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翻开长征历史,可以发现令人震撼的数字,仅红一方面军就翻越山脉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25000里,每天都要打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74里,正是这样的魔力产生了伟大的军队。诗人亲赴实地去走先辈们走过的路,把对英雄们的敬畏精神和感恩情怀都注入在诗篇里,也让我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魔力,与此同时诗人实践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真谛,也让我坚定了在学习上一定要踏实真诚。

长征不仅创造了世界奇迹,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立志要接过建设和壮大国家的接力棒,从学习到奋斗,从梦想到实践,从缅怀到铭记,从感恩到做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深受长征精神洗礼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仿佛依然还能看见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筑的长城精神依旧在耀耀生辉,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磨砺着我们的意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果没有当年红军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理所应当要好好珍惜现在,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读书。

《长征》读书笔记 篇3

暑假我读了《红军长征史》这本书,感受深刻。书中讲述了1934年至1936年,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百条江河,攀越几十座高山,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胜利完成震撼世界的万里长征之路的故事。

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个个志气大、意志坚,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长征胜利。长征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从小要胸怀大志,有理想有信念,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勇敢面对才能战胜困难。

长征除了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理想的升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的强国少年,我们要标注好四个符号。

要标注好“逗号”。“逗号”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强国少年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增本领、强素质。

要标注好“句号”。“句号”是完美圆满。强国少年要胸怀大志,严格要求自己,健康向上、向善。

要标注好“问号”。“问号”是疑问、思考。强国少年要勤学好问,学无止境,追求真理。

要标注好“叹号”。“叹号”是表扬点赞。强国少年要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少年,强国有我,让党放心,为国争光。

《长征》读书笔记 篇4

利用暑假

的时间,我认真读了《读故事树品格—长征精神青少年读本》,里面一个个坚强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一座座雪山、穿过一片片草地的情景,那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顽强,何等的刚毅!红军战士在缺衣、缺粮、缺药等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硬是克服重重困难,抵达陕北,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提到红军长征,我们都并不陌生。红军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

红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光辉的人格魅力和永不褪色的卓越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丰富而宝贵的财富!

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想想自己,难掩羞愧之心。平时在与家人、同学、

当朋友们相处融洽时,他们总是把自己想得最多,总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报酬。遇到困难,总认为自己是“小公主”,吃不得半点苦,受不得半点累。学习上有挫折,总想着逃避,还找各种借口跟红军战士比,我真的很惭愧!

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后,我也要向革命前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用“长征精神”照亮前行的道路,让“长征精神”伴随我茁壮成长!

《长征》读书笔记 篇5

在1934年末,有一群人,有一条路,他们走了两万五千里,靠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纵横十余省,战役600多次,用炮火和血肉撕裂的黑暗,1十万英烈的牺牲,这条路叫——长征,这群人叫红军,而故事的主人公,说的的便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精神“长征”。

每到自己闲暇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慢慢掠过一件又一件英雄事件,记得《长征》中有一段写道,在12月份的一个下午,政治部主任罗兼桓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罗兼桓带领自己的一部分官兵勇度湘江,江水冰冷入骨,但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退缩,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精神,毅然渡过湘江。

在王树增先生《长征》的纪实文字中,我深深被红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感动着,与那时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说不清,有多么幸福了。在那时,虽是一个人才,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那时,虽说孕育了一大批思想解放家,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尸骨残骸,民不聊生的年代,像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追求不止,一直为之奋斗。

在曾经爱国是双腿,双臂,是十八岁血染的青春,是一个人一个连营的性命,是那声豪迈地向我开炮,而现在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对于我们也不过是好好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推脱呢?因为他只不过是需要每个人进一点点微薄之力,仅此而已,为此,希望我们永远铭记“长征”精神。

《长征》读书笔记 篇6

读到《七律.长征》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深深低体会到红军战士乐观的革命精神。他们把辛苦走过的万水千山只当做很平常的一件事。

我们也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棉朵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而不是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那后果不堪设想。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会使你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成功的机会越来越低,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假如你很乐观,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的心情愉快,你就会拥有许多朋友,,获取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拿破仑在一次作战中,队伍损失惨重,形势十分严峻。但拿破仑很乐观,它大吼一声:冲啊!手下的士兵被他那搞笑的样子给逗得哈哈大笑,同时也拿破仑那种乐观自信的态度给感染率。一时间,战士们情绪高昂,奋勇当先,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所以,在任何危急的情况下,我都要保持乐观。

有一次,我在考语文时,当看到作文题目时,我绝望了。我想:这次真的完蛋了,作文太难了,我肯定写不出来。我的情绪非常低落。一节课过去了,我才写了一点点。最后收卷时我还是写了一点点。假如我当时乐观一点,或许我能写的更好。

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长征》读书笔记 篇7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辛。我们不仅要面对白雪皑皑的群山和波涛汹涌的河流,还要与激烈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地面对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红军长征期间,烟雾弥漫,危机重重。我们的士兵以巧妙的战术和勇气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草帽计》有记载:贺龙老师灵活运用军事战术保护士兵。他命令士兵放下草帽,继续前进。烈日当空,敌人受不了这种煎熬,就冲过去戴上红军战士给的草帽。不出所料,过了一会儿,空中下起了大雨,敌人被自己的军队打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起来,打败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丰碑》里有一个故事:军需处长为了给士兵保暖,把厚厚的棉衣给了士兵,最后在寒冷的雪山上冻死了。军需官没有权利穿棉衣吗?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士兵受苦。这是红军的优秀品质,值得称道。

红军战士在25000英里长征中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友谊、团结和坚韧……这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始终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他们用眼睛盯着我们的国家,甚至试图分裂。面对这些丑恶的行为,我们要以长征精神要求自己,时刻维护国家利益,使我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

新学期,我上了五年级,作业是以前的两倍。我很害怕,选择了撤退。今天看完《红军长征故事》,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和红军战士比起来实在是太小了,真的不应该想起来!

两万五千里长征举世瞩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杰作!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年轻人,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长征》读书笔记 篇8

体谅与帮助——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一本宣言书,长征是一个宣传队,长征是一部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让我颇为感动。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小兰,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但是,她却知道体谅他人,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她没有粮食的时候,她完全可以问别人借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想着自己的战友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吃,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一次,我的尺子忘在了家里。正当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同桌拿了一把尺子借给我,说:“这个给你用吧,我有两把。”“谢谢。”我感激地回答道。可是,我正心安理得的写作业时,我却听见了同桌想别人借尺子的声音。这就是为他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的一种表现。不仅是在长征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体谅别人,帮助别人。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书笔记 篇9

邓奕晨

《长征》,分为上下两本厚厚的大书,仅仅是拿在手中掂量几下都能感受到其内容之厚重。

封面上蜿蜒曲折的路线如同长江黄河般曲折,似乎犹疑不定地奔向北方,几次掉头就又向前,又仿佛一条匍匐在红色大地上的巨龙。两枚小小的党徽坚定而显眼的在两头闪耀着,丝毫不被周围的红色所吞噬。

“长征”。两个大字似乎与小小的光芒呼应着,光芒更加顽强耀目。

长征,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壮观而又牺牲惨烈的大型军事转移行动,被作者浓缩为两本书,每一个散发着墨香的方块字背后都有匿名的牺牲,每个标点背后都隐藏着领导人无数个日夜的运筹帷幄。我与战士们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一同走过万水千山,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肃然起敬,为领导人的准确判断与正确决策而折服。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走了一次长征路。

合上书,心中仍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过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明明可以安逸的在家里生活,何必去遭那样的罪呢?

暑假去北京旅游,看完升旗后,漫步在拥挤的人民广场上。忽然喧嚣消失,抬头看见矗立在面前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简单的四方体,单调的石灰色,看上去矮墩墩的。这令我有些惊讶,我本以为纪念碑会刻满烈士姓名。然而这样的单调却带给我更沁入心怀的震撼,我忽然间明白了。

这支“穷人的军队”能让他们脱离饥饿,更重要的是,他们挣脱了心灵的镣铐,摆脱了思想的枷锁。生活不再是单调的石灰色,疲惫麻木的躯体又找到了热血的灵魂,燃烧着,直到最后一刻。他们在队伍中相互搀扶着,一起跳出那漆黑的深井,仰望广阔的蓝天,看见希望的光芒。

也许前几天有人在碑前献上一束白菊花,几片纯白无瑕的花瓣,飞舞着,飘向那在平坦的人民广场上,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唯一坚定的隆起,几个金字在灰色中熠熠生辉——人民英雄。

这时我才明白,那光芒,是不朽的。

现在时代已将接力棒传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上,而我们也将全力奔向那不朽的光芒。即使深陷泥潭又如何?有了希望,冰山也能被炽热的心融化。

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用刀片肉搏的长征的时代,但我们永远需要长征战士们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曾经走过了多少转眼间已成历史,重要的是,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带着过去传承下来的精神,奔向心中不朽的光芒。

《长征》读书笔记 篇10

《红色之旅》这本书讲的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革命先辈创立祖国、推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我从中受益无穷。

这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的坚定信念,他们决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本书中共有十二个重点旅游区,它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最著名的就要数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了。因为那里的旅游路线是由北京、天津、冀州三个地方连在一起的,在北京举行过隆重的开国大典,在天津有举世闻名的红岩嘴十三号的周恩来故居,在冀州,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过七届二中全会,剩下的旅游区也很著名。

在《红色之旅》中,最引人入胜的便是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我从中知道了毛泽东小时候既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常人,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幸福的学***活。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封建传统的影响,他没有读书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努力学习。为什么我们在这样好的条件下不努力学习?

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长征》读书笔记 篇11

周柏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经历万里长征后写下的一句诗。回首长征,回望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一个个都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这长征路上就有三个出“风流人物”的地方。

湘江,一团一师。

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过湘江,有一团一师都葬命在了江水边。团是第五军团,团长董振堂。他来自河北新河,从连长升至师长。两年后的1936年,新年刚过,董振堂率红五军进至甘肃西北的高台县时,被多于八倍人马的敌军包围。激战九天九夜后,他身边只剩下两个警卫员和一个司号员。面对敌人的出击,他毫不畏惧,中弹之后却依旧卧在地上,朝敌人双枪扫射,直至给自己留下最后一弹。师是第三十四师,市长陈树湘腹部中弹,昏迷中被俘,他躺在担架上,撕裂了腹部的伤口,硬是把肠子扯出来,扭断了……

泸定桥,二十二名红军勇士。

军号声响彻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的一点点向北岸靠近。川军此时也许是惊讶,也许是害怕,也许是疑惑,还有什么人能够在万丈深渊上发动冲击?是,也许只有红军吧!这红军的意志与勇气,这舍生忘死,便是红军精神!

松藩草地,炊事班。

一个挑着大铜锅行军的炊事员端着一碗姜水想给病号送去,没走几步就全摔在泥里死了。炊事班钱班长突然想喝水,可锅里一滴水也没有,他就这样一直守着空锅到天亮,一直到身子冷却。后来大家才知道:炊事班的同志谁也不舍得吃一粒粮食,所有炊事班的战士都牺牲了。

风流人物,有时并不是一人,也许是一团,亦是,一个小队,一个大班,但不可否定的是,在他们身上都有着那份独特的红军精神。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胜过今朝往昔的任何人。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长征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征》读书笔记 篇12

读《长征》观后感

长征,这跨时达两年,行进距离达25000里,跨越11个省份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武装被迫进行的军事战略大转移,彻底使中国工农红军摆脱了第五次围剿的被动局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勇气和智慧。

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毛泽东同志被排除在**军事指挥之外,受王明和李德等左倾主义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中,纠正了左冒险主义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接管了**工农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这才使得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躲开了天上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广大指战员更是克服身体超出人类种种极限的痛苦,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顺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本身就是一首庄严的交响曲,一首庄严的诗,一幅庄严的图画。

革命英雄主义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源泉。参加红军进行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撒热血,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和家庭,是为了全中国广大的人民,是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长征途中,从开始的8万多人到最后的不到1万人,大部分红军战士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为祖国解放的长征途中,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支持他们的就是革命英雄主义。

长征途中,先辈们踏上了中国的沃土,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心中怀揣着飞翔祖国的梦想。正是这种信念把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筑起了一座不可摧毁或压碎的钢铁长城。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困难、危险、希望和蓝天。

革命的乐观主义是克服一切困难的保征。长征是工作仓促的战备转移,各种准备都不是十分充分,尤其是在转移过程中不仅是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天上不仅有敌人的侦察更要不时的防止敌人的轰炸,但就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精神。毛泽东同志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这首诗中,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论是细浪、泥球、云崖、铁绳,都只会成为共产党人成功的基石;岷山几千里的积雪,也为红军的行动、勇气和胜利洋溢着笑容。

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每个单位和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困难总会过去,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就会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长征精神神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中国梦,描绘出了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前景,更加要求我们每个人更加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辛勤和汗水。

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虽然前面没有雪山和草原,但前面的路依然漫长而曲折。“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家业现代化)的提出,也同样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

开展新的长征,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长征》读书笔记 篇13

读《长征》有感

这些天,在党群部组织开展的《组织开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号召下,我选择了王树增先生的《长征》,翻开书本,阅读那些用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毅力刻成的文字,心里不禁生起涟漪,平静的心灵重新被震撼。

公元1000年至2000年,中国有三件大事被世界认为具有重大影响,被选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百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知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全面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作品。《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像一座纪念碑。它屹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卷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中国人民在灾难来临时变得更加强大。他们永远都压不倒,折不弯,打不败,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中国人。

长征队由农牧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它由少数政治精英和大多数普通士兵组成。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地位,几乎什么都没有。但他们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意志顽强,似乎无所不在。他们面临着追逐与封锁、饥寒交迫、弹药短缺、疾病、衣食住行。

他们奋战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夹金雪山、松藩草原等地牺牲。用一年的时间,用他们那神奇的“量天尺”丈量了祖国最险的山和最恶的水,他们倒下的身躯组成了祖国绵延的山脉,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灵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如同站在神坛上的名字,以及若干革命勇士在这漫长、艰辛的征途中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煅造,完成了共产党人为广大无产者而战斗的革命理想的传播,实现了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你还记得为革命而战的战士吗?你还记得18000英里的伟大长征吗?

数万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山崖、冰雪、湍急的河流、辽阔的沙漠和无底的沼泽。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支队伍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战胜了。

这是红军,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红军。过雪山的时候,大雪纷飞,而战士却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的呢?是意志,坚强的意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草地泥潭,渡过了雪山激流。 经历了冰霜的磨砺,“红军”这一柄长剑更加锋利,直取日本帝国。

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红军用一次长征完美地诠释了它。

还记得那一个鱼钩,还记得你一位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伤员挨饿的老班长,还记得他临死之前的愿望大家都好好的活下去。山在哭,为一个人哭;水在哭,为一群人哭。为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献出每一滴血的一群人;为正义和真理献出每一个青春的一群人;为民主和历史发展自由的伟大事业献出生命的一群人。

他们为着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啊,就由此迸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岁月如歌。在跳动的音符上,我们见证了革命斗争的艰辛;时间如水,在波涛汹涌中,我们体验了革命家的英勇斗争。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碾碎了战争的时代,却无法抹去那些不屈的灵魂。

合上书在这个时候读,更像是时光倒流。我经历了中国最悲伤的时期,在那里我看到了人们的痛苦和痛苦,也看到了将属于那里的记忆。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和曲折,但胜利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征途,用坚强的毅力开辟辉煌的道路。

《长征》读书笔记 篇14

长征队是由农牧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少数政治精英和大量普通士兵组成的队伍。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地位,几乎什么都没有。但他们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意志顽强,似乎无所不在。他们面临着围困、饥寒交迫、弹药短缺、疾病、衣服和药品匮乏。

他们奋战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夹金雪山、松藩草原等地牺牲。用一年的时间,用他们那神奇的“量天尺”丈量

祖国最险峻的山、最险恶的水,他们倒下的身躯构成了祖国连绵不断的大山,他们的血肉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灵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如同站在神坛上的名字,以及若干革命勇士在这漫长、艰辛的征途中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煅造,完成了共产党人为广大无产者而战斗的革命理想的传播,实现了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还记得吗?那些曾经为革命奋力搏斗的勇士? 还记得那

一万八千里的伟大长征吗?数万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山崖、冰雪、湍急的河流、辽阔的沙漠和无底的沼泽。

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支队伍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战胜了。这是红军,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红军。过雪山的时候,大雪纷飞,而战士却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各种困难怎么样?是意志,是坚强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

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草地泥潭,渡过了雪山激流。经历了冰霜的磨砺,“红军”这一柄长剑更加锋利,直取日本帝国。

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红军用一次长征完美地诠释了它。

山在哭,为一个人哭;水在哭,为一群人哭。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献出每一滴血的一群人;为正义和真理献出每一个青春的一群人;为民主和历史发展自由的伟大事业献出生命的一群人。他们为着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啊,就由此迸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

岁月如歌。在跳动的音符上,我们见证了革命斗争的艰辛;时间如水,在波涛汹涌中,我们体验了革命家的英勇斗争。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碾碎了战争的时代,却无法抹去那些不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