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精选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

发表时间:2024-01-18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精选。

经过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在平常日子里,记录下阅读带来文字形式感悟就是读后感,作品就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由作者撰写。 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细致地理解书中的内涵。我们为您准备了本页的精髓敬请品味!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1)

首先,我班学生对字谜接触较多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然后让学生编谜语。这样,学生的预习作业更加有趣,同时,效果也更加明显。

因为,当他要编字谜时,首先要认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自然也就记住了。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对我讲“杏”这个字,他通过观察发现,“木下有口就是杏,口上木下就是发呆”。看着这名学生因发现而兴奋的红脸,我的心也绽放出喜悦。

因此,在我的语文课上,总是有学生自己编的谜语,不仅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形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

其次,当我阅读学生日记时,我发现班上许多学生对国际象棋很感兴趣。因此,我模仿电视上的汉字书写比赛,并结合五子棋组织正规的汉字书写小pk。这个游戏前期先进行初赛,成绩突出者选为棋手。

在比赛中执子,代表本组学生进行五子棋的较量。而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则随机按顺序写出老师报告的单词,写出正确的小组,并失去出错的机会。最终按五子棋的输赢为准。(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同时,学生记录自己的准确度,最终选出优胜者组和汉字之王。

三,巧设复习环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词典的存储过程中,使用频率越高,即常用词越容易被识别和识别,即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被提取。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复习。

根据我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全面的复习思路和实际操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在课堂复习中,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在复习时,我通常会设计更多有趣的有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苹果采摘游戏。在黑板上预先画上苹果树,由学生来做生字苹果并且贴在黑板上,分小组来认读苹果上的生字,独对了记下相应的分数来代表摘得的苹果。

又比如:青蛙跳伞,在课件中设计出小青蛙跳伞的情境,降落伞上标注上生字,由学生来认读并跳下。这些新游戏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其次,作业中体现生字的复习并侧重应用。

再次,重视每周的生字汇总和复习。

总之,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于我的工作不无裨益。它使我认识到学生的识字心理。同时,根据学生心理规律和汉字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识字教学。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让我能够有的放矢,较为高效地进行自己的教学工作。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2)

《教育心理学》是在师大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工作之后,再次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别是一般感觉。

一谈起“教育心理学”,很多人似乎都知道,但是让他们细说,又说不清楚。专业规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和学校情境教学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的功能。

在年前几个难得的和风煦煦的午后,乘着早春的暖意,我读完了整本书,第一感觉是这一次的阅读自己的感受更深刻。整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学***本理论”这一章节。

前人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可谓是执着与艰辛,因为他们要把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心理活动外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且这种高度还要具备科学性,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学***本理论”这一章里,对“学习”的定义就有两个。广义上讲,学习和动物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是有经验产生的,是生命过程中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上讲,学习是人类的学习。紧接着,对于学***么产生的,不同的专家经过他们的研究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结论,也就是现在的几种关于学***论。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归纳为联结学***,苛勒的顿悟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归纳为认知学***,还有在当代产生的建构主义学***。纵观近代,“学”的理论可谓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当然,在这些理论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悲伤故事。他们的理论研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了数百项实验,其中大部分是动物实验。桑代克为了其学说的成立,整天与兔子为伴;苛勒则为了否定桑代克等人的学说,孤独地与大猩猩共处……面对着这么多的故事,看着这么多人的付出与坚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就为了一己学说得到世人的认可,就为了能为教育心理学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就为了探索教育心理的规律并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自己,不时想起自己的抱怨。与这些大师的奉献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每个学习主体只能经历一次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对其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教育影响未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新的教学态度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想这也许就是每个老师的心声。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3)

暑假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已经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学,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辅导。体育不仅是体育锻炼,更是语言心理辅导,让他们可服困难,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师学习心理学是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句随便的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有多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只有一两个月,奇迹就会出现。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受到鼓励和表扬的同学会以此信念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

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心理学呢?

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2、 这是因为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才能提高教育水平。这本书作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总结和总结:1。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然而,只有通过学习心理学,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心理学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根据共产主义的面貌塑造新一代。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只有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才能扬长避短。教育的作用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

四。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这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的。

作为老师,要做到:

1、 热爱教育、投身教育事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常被比喻为“红烛”、“梯子”、“春蚕”和“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抱着一颗心,不拿半边草”,无论何时,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一辈子都不后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热情,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

"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格要符合法律,严格要有一定程度,不符合法西斯的训练。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激发学生自尊自信,关心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教师”是教师的最高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进入21世纪,中国不仅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肩负着提高人民素质和全民文明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直接责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的,教师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礼貌的,教师不粗鲁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的规章制度。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本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我以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知识,不像我以前想的那么简单。比如,如何处理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如何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如何在共性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

该书介绍了许多不同时代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值得思考。读了这些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有价值和广泛研究的学科。

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

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要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为核心,对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与教学策略、学***、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引导学生学***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4)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我们大学要学的一个科目,但读大学时,没有经过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所以当时读书时学得没有不好,现在,随着自己教学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太薄弱,徐老师给我们看的书中,恰好有这本书,所以,现在,我又拿起这本书,细细阅读,虽然,还是感觉不是很能看懂,觉得很高深,但结合教学实际,还是有一些体会。

该书有一段话对数学老师出题(例题、习题、考题等)较有指导性,因为它介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哪几种深度,于是启发了我们可以出哪几种难度的数学题:

“如何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标准大致有:

(表述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3)能否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即保持关键特征不变,改变非关键特征,从而使原来的关系体现在新情境中,这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含义有概括的把握;

(4)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整合是与知识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的,这就是建构主义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而灵活地应用知识,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初衷,这同样要依赖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这是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建构主义的许多主张都与此相关。‘为理解而学习、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条。当然,深层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第

下面试着把这五个难度概括地予以表述,并略作些解释或补充:

(1)转述:即用自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教科书对知识点的严谨表述,目的是防止非理解性的死记硬背。比如“什么是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那就是:一个数去乘一个加式时,可以先一个个乘,再把每个结果加起来”。此时不必过分追求逻辑严谨性,能基本说对就可以了。

(==-一次加法交换律]。又如可问:“你觉得最近全校各班之间的足球赛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3)变式:该书指出“变式可以区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

“概念性变式”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熟悉的,即符合概念定义但外表与标准式不同,如底边没在水平方向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即常说的“反例”,即外表相似但不符合概念定义,如有某两条边形成凹口的“多边形”(几何学里的多边形只指凸多边形)。

“过程性变式”该书没给出严格定义,我理解它是指“得出某概念或某原理的多种数学过程”。综合该书第118-119页和第166-167页内容,过程性变式无非是“化一为多”和“化多为一”两种:

化一为多:得出或表达概念、原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如导出方程概念时,表示未知量的可分别是黑框、空框、任意拼音字母、最后是x,它们等价;又如从一般四边形变到正方形可以有多条途径,先变成菱形或先变成矩形等。

化多为一:把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化归为一。如学了简易方程之后,争取把过去那些用算术方法做的题目化为用方程方法来做。又如弄懂只要会做分数题,百分数、比和比例之类的题就不难。

运用过程性变式的意义在两方面: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多种过程获得概念或原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多样化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记忆深、好应用。

(4)综合:让一道题里综合多个数学知识点。

(5)实践:设置符合实际生活情境的问题。

读书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充实了自己,即使培训结束,我都要坚持读书。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5)

本书是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通俗读物,前半部分是作者的理论成果,后半部分则是心理个案的例子,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作为老师和母亲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书中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一,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她的童年,因为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例如有一个满怀嫉妒、恨恶的性格。

二,怀有过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处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判他们,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没有什么好处,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却尤为重要,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也不能丧失勇气,而是要把挫折当作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三,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是个体的人格,包括儿童和成人是一个统一的体,这种人格的行为表现和个体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保持一致的,孩子上学拖延理解为,他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作出难以避免的反应,他不想上学,他会想尽办法不遵从学校的要求,坏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地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于是他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特征,逐渐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6)

寒假里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种幸福———教师的存在价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那时,我刚从事教育工作只有半年并且担任了班主任,有时候真的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所以我经常会板着脸,要树威信,直到有一天,我从孩子的日记中看到了:“郑老师极少笑,要是能够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当我们班得到流动红旗,获得“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时,杨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郑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郑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她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看到学生的这篇日记时,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乐生活——教师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在上个学期,在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上来,各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调整和适应。因此他们在做眼操过程中,总是因为个别同学睁眼而扣分。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有,甚至

哪怕下节课不是我的课,我都会盯了再走。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眼睁睁,看着检查人员从我眼前因为某某睁眼扣分。所以,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

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学生不懂事与教师智慧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7)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读书心得

关于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关于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8)

徐茜茜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已经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学,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句随便的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有多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他们的欣赏和认可,可以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只有一两个月,奇迹就会出现。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受到鼓励和表扬的同学会以此信念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

欣赏你的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信心,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差生和后进生就会成为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首先,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本书所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心理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心理素质。

二是教师要提高教育专业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作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归纳和总结:1。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然而,教师只有学会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根据共产主义的面貌塑造新一代。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

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四。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这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绝对的精品好文章p>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9)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归纳书中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看出: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心理素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然而,教师只有学会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根据共产主义的面貌塑造新一代。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教师了解了雪上加霜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

四。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这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相当不错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表演,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读懂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抛开书中的繁琐理论,从中悟出点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教学实际的人性化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心得。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10)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田子威学号:***

我选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是《学习这回事》,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涉及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莱特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了一个“学习卡片”学习系统。系统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能够回顾和记住他们在系统学习中所学的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会大大提高我的学习质量。

《学习这回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塞巴斯蒂安莱特纳所著。这本书分为十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物学,我们克以克服根深蒂固的对学习的偏见。它还带来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记忆革命。只要你不停止学习,一切都会改变。还不晚。

那首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塞巴斯蒂安莱特纳。1919年出生,在维也纳和法兰克福学习法律。曾任记者最初探讨的问题是社会及法律问题,随后逐渐对医学及心理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书主要是以“记忆”这个词为主线开始介绍的。其中有一句话另我印象深刻“绝大多数健忘的愚笨的人,都只是以我太笨,学不来”为借口而缺乏勇气去学习,这些人认为聪明才智与愚笨是与身俱来的,遗传的。并且不会改变的性格特征,为怀疑自己的能力找借口。

而其中最糟糕的借口是“我太老了”。因为一个十分精确的实验让事实争相大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越聪明。

每增长一岁,智商就增长一份。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从报童开始,70岁时开了一家水泥厂,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灌浆程序。举世闻名的意大利画家提香,在85岁时创造了著名作品《圣殇》。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出《浮士德》的第二部时,已经超过80岁了。

所以,永远不要以年龄太大为借口放弃学习。只要一个人不停止学习,一切永远不会太迟。精神衰弱的原因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大脑缺乏练习,太懒。

我想也许在读完这一本书后,不会将它所有的内容都牢牢记住,但通过这本书,我至少能够确信,或者是说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学习永远不会晚”。并且总以智力为借口的话也不会再出现。学习不好的问题关键所在是,放弃学习,嫌自己年龄太大才是真真正正的愚蠢。

虽然我不同意书中的所有观点,有些内容让我没有阅读的欲望,但整本书仍然给人以正能量。我相信没有一本书能够做到任何一点都让人人信服,让人读的还不心烦抑或是厌倦。能做到这一点的那就太可怕了,或者是让人觉得不真实。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不够完美,才是最可爱,美丽的吗”。所以,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永远不要想完美,这是太苛刻了。也许我还不足以达到那种分离的状态。我从不认为学习是一件让人忘记一切的快乐、快乐、轻松的事情。也许我的兴趣让我很有激情和兴奋,但我相信正是内分泌麻醉让我暂时忘记了痛苦,放下了烦恼。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尽管有痛苦,尽管有困难。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各各方面寻找刺激点。那些让我们忘记痛苦和烦恼的事情,让我们不要在学习的路上那么坎坷,也许会很快乐。

由此,我不由得对我今后的学习之路进行了思考。

纵观现在各大城市、区县、乡镇对教师的要求,我突然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也许,也许这种感觉一直就存在,只是我以为他离我还太遥远,一直一直没有去在意他,或是刻意回避他,但现在是箭在弓上——不得不发。所以,我很无力,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去哪里,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更不知道我该怎么努力,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我就像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的人,有着对生命的渴望,但无力,很无力,甚至有点绝望了。

这让我很沮丧。我想努力工作,但我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路标来指引我。我知道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还要面对社会。如何应对我所熟悉和陌生的社会,如何是我的人生道路不偏离我所期望的轨道太远,如何冷静地应对,不惧荣辱。

想想看,也许答案很简单,经验、时间,都能让我更完美。我该如何形容现在的感觉,如沮丧、无语、烦躁和失落?都不能形容,无尽的复杂。

有人说追求梦想的过程是最好的。我想也许我太极端了,太执着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追求梦想的过程不是很好。这的的确确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说是厌恶这种陌生带给事物我的局促不安、恐慌以及那所谓动力的压力所给与我的紧迫与痛苦。

也许,正是因为最初的恐慌、不安和过程的痛苦,结果或你的成功才是珍贵的和无尽的。那么,我只能说,我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说你的认同是换一种形式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我在冥思苦心一道数学题而最后还毫无办法时,这一切过程是美好的说法都是放屁。

我想大多数成功的人,再回首自己艰辛的奋斗之路时都会加以美好,加以在美。那是他们现在成功了,他们站在了另外的角度了,如要真的剥夺他们现在的一切,将他们送回到那段他们念念不忘的奋斗时光,那看看他们是否还觉得那是美好的。因此,每个没有经历过别人生活的人都没有资格要求和批评别人。

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需要学习并给予自己力量,以减少恐慌、不安、痛苦,并更快、更安全地达到我们追求的梦想的终点。而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些,既然不能够确信自己是否能够有多大潜能,那就让自己做到更进一步,再进一步,我想这样也就可以了吧。也许没有什么是不够的知识,也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也许我没有足够的经验。

然而,我一直在追求一颗坚强的心去学习和完成我想要的一切。

读后感教育心理学(篇11)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由曹才翰、章建跃主编的,这本书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依靠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水平。《数学教育心理学》这一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向,让教师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重新的思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不仅与教师有关,还与学生自身有关。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教学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

要想研究数学教学的“教”与“学”,焕发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前提。早在18世纪,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就指出教育应该是心理的。也就是说,只有遵循心理学原理,教学过程才能科学、经济、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

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心育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所以我想,阅读《数学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第七章是讲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所谓自我监控,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小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有了自我监控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而不是随着性子去玩闹。我认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后,就会了解抄袭作业、作弊等行为的危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中还提到了“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而负迁移是两种学习之间的干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正迁移关系,利用所学知识向新知识迁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就要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相似性大多隐藏在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练习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有利于学生辨别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