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大学生读后感汇总

大学生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31

大学生读后感汇总。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每次开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对于书中的情节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决定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怎么写?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大学生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大学生读后感【篇1】

读《大学》有感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李士英

一、关于《大学》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

1、内容简介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

如何做到这一点应该先做后做,并列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混为一谈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2、作者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曾以"忠恕"去应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

二、 读《大学》的感悟

对这本书最初是在中国哲学史的课上,应老师的要求每天读点书并坚持打卡,《大学》是这一学期中打卡的第一本书。

对于《大学》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无论是意诚、心正、身修,还是家齐、国治、天下平,归根到底都是有了知识作为支撑。

探求知识就要明知万事万物的生存规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是我们现阶段必备的生存技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浮躁的情况,比如期末考试即将来临,面对几天的回复,一本书交付后,没有任何困难,通常我们会感到无助。"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中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浮躁的情况下,在处在迷茫中时,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要轻易被其他事情干扰,学会在烦躁的时候静静回忆思考自我反思,独善齐心的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去对待你身边的人和事。大学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地方,有些人会在安逸的时光中碌碌无为,有追求的人才会不急于求成,静而不躁,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好大学之路。

读《大学》就是要发扬品德,提高修养,增强自己的生活魅力和升华自己的人生,一个拥有良好修养的能带给大家和社会的正能量的人,才会得到亲人朋友乃至社会的认可。作为一名大学生,认真学习,把握自我,求知学***高自己的修养道德品行,做到从善而终,而行善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修养自身不能心有恐惧,心有喜好,心有忧虑。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理性。只有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们才能专注于自己的行动。

《大学》一书教会我们很多学***理和做人做事的准则,用良好的品德修养去生活,去生存。加强自身的学***根本是最重要的,进而充实完善自己。在社会坚定自己的正心和善良,做到言行一致,出淤泥而不染,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化身边人,少一点的计较多一点退步和帮助,得到自我提升和灵魂净化。

大学生读后感【篇2】

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莱蒙托夫

我的生活总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大的波澜。直到那日,闲暇时,我随手拿起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只翻看了几页,就被书中人物的惊险故事所吸引,更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所折服。其实,最令我惊异的是,一个科幻小说家竟能把人类最伟大的品质描绘得如此生动鲜明。

苏格兰游船邓肯号处女航的时候,格利纳帆爵士发现了一只漂流瓶,里面装着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于是格利纳帆爵士、海伦夫人、麦克那布斯少校以及地理学家巴加内尔、门格尔船长带同格兰特船长的一对儿女玛丽和罗伯尔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征途。而这次航行的路线,只是他们根据漂流瓶中三份不同文字而且残缺不全的文件进行的猜测和探索。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们这种无畏的精神击节赞叹。也许我们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罢了。可是在19世纪,在“机器时代”,任何一次出海,哪怕只是有一点疏漏,都有可能导致“壮士一去不复还”。所以,他们的勇气的确值得我们敬佩。如果联系我们今天,在护理领域仍有许多未能攻克的难关。这些难关很多都像那只漂流瓶一样,只留给我们只言片语,而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探索和创造。如果我们能有格利纳帆爵士他们的勇气,敢于尝试,勇往直前,那么,我们所获得的护理科研成果一定是丰硕的。

格利纳帆爵士一行人穿越了陆地和海洋,历时5个月,最终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这期间,他们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12岁的小罗伯尔曾与狼共舞,格利纳帆爵士亲手“制造”了一场火山爆发,海伦夫人与流匪殊死搏斗,巴加内尔竟被毛利人残忍刺青。但这一次次的危险和困难都被他们战胜了。他们不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崇高品质实在令我钦佩。我在想,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多一份毅力,把一些事情坚持下去,我们也许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坚持不懈,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了,但却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凡尔纳的这部书,通常被人们称为科幻小说,但如果从以上几方面来看,一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励志书籍。而他与平常的励志书籍有不同,它具有几丝诡秘的色彩。一般的励志书籍,在带给我们些许感动之后,就使人不愿第二次拿起它,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却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使人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而书中蕴藏的那种使人热血沸腾的力量,会吸引人们一遍遍的阅读,对书中人物的经历心驰神往。

我愿在一个光线柔和的午后,再嗅一嗅它的墨香。

大学生读后感【篇3】

是什么,悄然而来,不留痕迹,却激起了五彩缤纷的轻舞飞舞?

它是什么?你能不留痕迹地走,悄悄地来,留下一季的倾歌吗?

是什么,轻轻的来了,悄悄的走了,在收获的季节里留下了漂浮的金色?

是什么,悄悄地离去,轻轻地来,为寂静的大地旋转着一个白色的梦?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可是我却对着蓝天微笑:“是大学生村官郭科利那感人的举措”。

怀着不安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幸看了大学生村官——郭科利的事迹,观看之前,心情又说不出的感觉,因为现在多数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不是很高,而且之前也看了很多大学生村官自己的感言,他们都觉得当村官对好多人来说是浪费时间和青春,有些人没有坚持下来,离开了那个岗位,而好多留下来的,也觉得自己过得很不如意,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位置没有展现了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在他们看来每天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日子简直就是在浪费光阴,那时的我,对大学生村官有了莫名的恐惧,知道看了郭科利的事迹后,才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在航行的途中迷失了方向,有的人却丧失了斗志,但真正成功的人,是学会掌握自己人生的舵,他们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郭科利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切,那就是大学生村官可以为村民踏踏实实的干好事。

在郭科利的事迹中,看到的最多的画面就是他骑着摩托车在村里的小路上行驶,冬天的时候,小路上会盖上一层厚厚的积雪,夏天的时候,会长满荒草,但是画面中的郭科利,无论什么季节,总是开着摩托车为村民干实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当村官报到的那一天,仍是开着那辆摩托车,当时很想笑,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惭愧,正是借助那辆破旧的摩托车,郭科利为村民办了好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包括给村里挖井、学习养猪技术、为村民教授种枣方法等,郭科利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官,心里想着惦着的都是自己的村民,自从当了大学生村官以后,郭科利把满门的心思都放在了村民身上,他很少回家,就连女儿生病发高烧时,他都不知晓,当时的他,正带领着村民在修路,画面中还看到了郭科利妻子那流泪的场景,她说从郭科利考上村官的那天起,他就很少处理家里的事,本想着丈夫考上了村官,自己可以跟着享福,没想到却恰恰相反,为了学习养殖技术,替村民开启致富之道,郭科利把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都用光了,但是从她妻子的眼泪中,我们看到了坚毅,她说:“既然我选择了他,他有选择了村官,选择了上河村,那我就不后悔”。也许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露了一个妻子伟大的心声。

我们祝愿郭科利今后为更多的村民做好事,相信我们的大学生村官会成为村里的栋梁。

大学生读后感【篇4】

这是海德格尔在 1930/1931 年冬季学期在弗莱堡举办的每周两小时的讲座。讲课有他留下的完整手稿,一共48页,里面夹着一些小笔记,作为一些问题的补充或者上一课的复述。海德格尔在世时亲自委托I.Grland编辑,1980年作为《海德格尔全集》第二部《1923-1944年的讲演》的卷之一正式出版。全书副标题是编者加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在讲座中提到的问题。海德格尔在文本的不同位置亲手写的标题只有:“精神??现象学”、“I.知觉确定性或这一个和意见”,然后标题与黑格尔原文相同,直到“; B. 自我意识。 IV. 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简介;第一部分:意识;第二部分:自我意识。全文根据讲座需要分为13个小节。各小节内容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相关章节基本对应;小节之间有密切的逻辑联系,自然会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

海德格尔在长达一个学期的讲座中只讲了《精神现象学》的两章:序言与导言、意识与自觉。为什么?我们认为,因为海德格尔在这里将黑格尔视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哲学立场的发展和克服,即高度重视黑格尔如何从意识中学习——哲学的整体性角度克服了康德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不完备性.因此,黑格尔关于哲学基本态度(《序》和《导论》)以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前两章受到重视,而后几章关于实践哲学的章节,则更受黑格尔本人的重视。 “理性”和“精神”章节)被搁置一旁。换言之,海德格尔考虑哲学的基本问题,实践哲学超出了他的视野。

由于本书篇幅较大,下面我们将仅回顾海德格尔在“序言”(第1-5节)中的一些要点,这些要点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观点有关。基本评价反映了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某种“相似性”。1467.COcn

现象学与逻辑 黑格尔首先在《精神现象学》中写了一篇导论,借用康德先知后知的观点,试图阐明意识是如何从经验出发,体验到自己的虚幻形式,最终走向科学,这是人类的出发点。真正的哲学。这是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回应。后来他改变了写作的初??衷,把这本书变成了历史上各种形式和精神的发展。在终于完成的《序》中,他阐明了自己对哲学改造的基本立场和看法。他的“序言”和“引言”之间的不一致常常具有误导性。

海德格尔注意到黑格尔的这种不一致。一开始,他详细解释了《精神现象学》一书作为“系统的第一部分”的标题、副标题和理解,解释了现象学与逻辑的关系。他认为1807年黑格尔的体系分为现象学体系和百科全书体系两部分,后者相当于传统的形而上学,包括逻辑和现实逻辑。这其实是继承自康德哲学的一个体系,即一般形而上学——本体论、特殊形而上学——心理学、宇宙学、神学,但黑格尔把心理学变成了精神哲学,宇宙学变成了自然哲学,神学融入逻辑,逻辑变成本体论和神学理论。但黑格尔后来改变了他所规划的现象学体系的地位。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海德格尔认为这与黑格尔的追求有关。他早期追求“哲学的整体”,即把哲学当作一个“系统”(System),所以当“哲学”;作为一个绝对知识的系统,他必须从绝对的东西开始,只有逻辑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他最终放弃了自己规划的现象学体系,现象学不得不让位给逻辑。

我们认为这反映了海德格尔的解释与一般黑格尔研究的区别。 现代黑格尔研究强调早期黑格尔注重“实践哲学优先”,指出黑格尔的哲学起点源于他对实践哲学的偏爱,其初衷是完成康德在实践哲学领域的革命。 ,直到1800年后才转向理论哲学。但海德格尔强调黑格尔重视哲学的整个问题,关心的是“绝对”问题。 他认为自己清楚哲学的根本目标,不会被哲学的“部分”问题所迷惑。

作为绝对知识的哲学 海德格尔由此阐明了黑格尔对哲学的理解。在他看来,黑格尔所追求的哲学就是作为“科学”的哲学,即“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学科的集合,而是“最高和真实知识的总和”,既不是逻辑也不是科学哲学,而是类似意义上的费希特的“知识知识”。 “科学”的理论,这就是哲学,作为绝对知识的自我扩展。这里海德格尔特别强调,哲学作为绝对知识,只与自身相关,必须超越有限的知识,不应该仅仅为科学或有限的知识提供正当性论证。他认为,以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在于将哲学与追求绝对知识联系起来,思考与“存在”相关的问题。海德格尔在这里批判了当时的盛行趋势,即把哲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基础,要求哲学具有严格的科学形式。这里隐含着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笛卡尔和康德哲学传统的批判,更包括对胡塞尔对哲学的追求应该具有严格的科学形式的批判。 ;或“科学的基础”,只有“从属”之意。

存在的问题是真正的内在哲学问题。海德格尔在他的讲演中重复了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从巴门尼德到黑格尔的哲学,最内在和真正的哲学问题是存在问题。问问题。但这个问题自古希腊以来一直是从传统的“存在”的角度来回答的,而且一直是从逻辑、思想、理性的角度来回答的,黑格尔把它带到了最完整的形式,“作为存在的存在”真实而完整的现实中的实际事物就是观念,观念。但概念是时间的力量,即纯粹的概念消除了时间。换言之,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时间消失的时候,在真正的理解中出现。”因此,哲学应该关注的不是存在方式,而是存在的真实内容。 ()和逻辑(λóγos),即本体论的问题,应该再次提出。在这里,海德格尔抨击了新康德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它们将一切概念性和实质性的东西都简化为单纯的东西。技术和模式,他明确表示他从未打算发表“存在主义”哲学。这是他在 1946 年所谓的“人道主义通信”中对他的哲学所持人道主义立场的否定。至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他认为既不能说他们不是哲学,也不可能属于真正的哲学,而是它们被用来对抗哲学,其中出现了一些不是真正的哲学的东西。海德格尔认为,当代哲学呈现出一种空虚和混乱的倾向,这与真正的哲学传统相去甚远,必须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问题中推开而出发。

大学生读后感【篇5】

许多老师也许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成绩好的学生毕业以后,见了老师很少打招呼,大多数老师都会这样说:他上学的时候我可是最喜欢他了,没少关心他,我还一直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骄傲呢!他怎么会这样?相反,差生毕业以后,见到老师总会热情打招呼,嘘寒问暖,对老师十分尊敬,让我们心里有一种为人师的自豪与尊严!但回想起来,心里又总是有点不是滋味,他那时候可是没少受我的批评啊,甚至还哭了两回鼻子!尽管那是善意的教育。

敬爱的老师,您会从中感悟到什么呢?至少从他们毕业以后的表现看,我们眼中的差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却有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我想,大多数差生是因为成绩差,因而成为了我们批评教育的对象,成为了我们挑剔的对象,一有错误就会被我们揪出来指责教育,进行说服教育,讲故事,摆道理,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水滴石穿,他们慢慢就会明白做人的道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无形中在为人处世方面比优等生受到了更多的教育,不知不觉中他们培养了这样一些优点:聪明活泼,动手能力强,能言善辩,豪爽直率,善交际等等。

而我们眼中的优等生,“校园学子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自然会受到我们的百般呵护,万般娇宠,生怕他受到任何一点的委屈和伤害,“托在掌心,怕烂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不仅仅是老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弱点。更要命的是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爱屋及乌,往往就掩盖了他们在为人处世等其他方面的缺陷,比如:自私、孤傲、不善交际、脆弱、自理能力差等等。事实上,我们老师往往会忽视他们这方面的教育。

与优等生相比,我觉得差生在上学期间,大多都有这样的共性:活泼好动,爱说话,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行事果断,脾气暴躁,爱面子等。所以我觉得差生与那些“学习的机器”相比,更有“人”的本性,更容易接近,更容易打交道。当然,并非所有差生都这样,也有极少数品行特别恶劣的学生,不具备那么多的闪光点,需要老师、家长、社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可以这样说:优等生都是相似的,差生各有各的不同。差生有其独特的一面,自然也就更具教育研究与探索的价值。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藏。像一把匕首,善用之,则护身,不能用,则害己。正因为这样,他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教育问题和契机,启发我们去寻求教育的真谛,探索教育的奥秘。

与他们打交道,每天都是一个未知数,每天都有奇迹发生;与他们打交道,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喜怒哀乐悲恐惊,什么是酸甜苦辣五味瓶;与他们打交道,辛苦却甜蜜,你会更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做教师以前,我不相信,一个大人能被小孩子气得暴跳如雷,现在我信了;更不相信能让他们“折磨”得睡不着觉,现在也信了;一个大人,能因为小孩子而感觉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现在也深有体会。

陶行知先生早就警告过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切都有可能,差生不差,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身上蕴藏着的无穷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种香最迷人!

大学生读后感【篇6】

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我被他作品中那种独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这些天抽空就把这本《雪国》也看了看。

**开篇以主人公来到一个白雪飘飘、四野茫茫的静谧雪国为开头,这一点与作者的唯美观是分不开的,川端的作品总是以他独有的那种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伤,或是羞羞涩涩的爱慕,或是淡淡的凄凉,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而且这种打动是一点点,一丝丝,静静的,轻轻的,流入我们的心田。看完《雪国》掩卷沉思,慨叹驹子和叶子命运的不幸。

他们是雪国里悠悠飘零的雪花,在半空,这般冰艳动人,带着寂寥的哀伤让人怜爱不已。可是雪花永远只能是雪花,他们的身份是艺妓,他们的命运已经定格,纵然努力去摆脱,却也只是徒劳,正如**里写的:驹子的生命是徒劳的,你只能看着这哀艳美丽的雪花悠悠地飘到你的眼前,于是你忍不住心动,用手去接,然后只能静静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雪国》的名字预示了故事主人公凄冷的宿命。纵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变迁,但结局还是最初的那片凄冷的景象。在熊熊烈火中,树叶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飘落。

故事结束,银河倾泻而下,黑暗毁灭了一切虚无的暖色与希望,霎那间温存与美好沉落在雪国。雪国的冰冷依旧寒彻心底,只是变得像废墟一样,了无生机,凄凄惨惨。

这是一个犹如梦境的故事。岛村在火车上用玻璃纱窗观察树叶,树叶在余晖中让岛村着迷,树叶的出现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黄昏之中,本应充满希望的妙龄女子却与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会感到怜悯。死亡事故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双腿在抽搐,苍白的脸在燃烧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它让时间突然停止,雪国也被封在人们的心里。

驹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调。嫩绿的群山中,驹子的脖颈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绿;白雪皑皑的清晨,镜中的白雪衬托出她红红的脸。还有与岛村相视后羞涩低头时绯红的双颊。

这都是让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现,调整了故事的节奏。快速的交谈,忙碌的生活,安静的等待,使小马驹的形象活泼可爱。

但她终究与“徒劳”无法分离。岛村的态度决定了欢乐和希望只是福子想象的幻觉。她爱他,但是他却没有。

驹子,这样一个执着且坚强的女孩。她活泼快乐的性格不过是雪国的一阵风,注定不会久留。她不属于这里,就连她的出现都是“徒劳”。

飘渺的不是叶子而是她。她仅仅是个配角。如果树叶的死亡摧毁了岛上村庄中心的幻觉,那么小马驹的虚无就更加痛苦。

她注定不属于这样一个悲上的世界,她脸上的深红会褪去,灵魂会被寒冷吞没。

驹子的无力,让我觉得伤感无奈。即使在冻土上有上千万的火,它们也不能燃烧。小马驹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在岛村的中心,它也在雪国。

事实上,小马驹的形象已经对树叶的死亡失去了幻想。她的哭声意味着最后的挣扎,但仍然无力。她--注定不能把那抹绯红留下,雪国的凄冷已成宿命。

当凄冷已成宿命,那团火焰的熄灭或许比死寂更让人疼痛吧。

大学生读后感【篇7】

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

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齐家是以小为大,以家印度国,一个不治,怎么治大国?

齐家也在于修身养性,以身封家,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

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安之事。在新时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面对如何相处的问题。对于要管理**的大学生来说,如何管理国家是另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问自己,那时我们应该如何聚会?

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

大学生读后感【篇8】

这学期工作之余,我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后深受启迪,感慨万千。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萃,阅读这本书,真的能给人以激励,让人深受感染,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水平。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年轻教师最好的成长,就是让他当班主任,没有比做班主任更能锻炼人的了。”确实如此,已从教十几年的我,很庆幸在班主任岗位上坚持下来了,克服了职业倦怠,直面内心的疑惑,依旧保持着那份初心……

都知道,做班主任难,做一年级班主任更难!面对一群毫无规矩意识的小人儿,反复思忖:该怎样把这个班级带好?如何与这些小人儿打交道?……我想到了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没错!班主任应该卸掉“师道尊严”的面具,弯下腰身,倾听学生的心声,领略到“人学”的魅力。孩子虽小,但他们也会感知这个世界,大人对他们是否怀着善意,他们是知道的。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只有用心去感受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对待他们,才能有所收获。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一群如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孩童们,对新环境处处好奇,活泼好动,懵懂蛮横,时不时给我制造一些小麻烦。有时我也会头疼,比如上课下位,总是抢答不举手发言,不管什么事都要打小报告……真的让我哭笑不得。在精疲力竭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天真可爱,崇拜老师,礼貌待人,发言积极,做作业及时反馈……于是乎,我有意放大他们的优点,弱化他们的缺点。利用班会课表扬他们,夸他们有礼貌,待人热情,懂得帮助他人,同时告诉他们哪些行为习惯不好,应该改正。从那之后,孩子们努力地放大了自身的优点,处处显摆自己的“热情”,很多老师都夸我们班上的孩子热情礼貌。你瞧,这就是放大优点的“成效”哦!

是的,作为班主任还得学会善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哪些问题儿童。小W就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开学初期,来打他小报告的人数递增,我认识的第一位学生就是他了,开始留意这个男孩的一举一动。原来小W在幼儿园时就经常打架骂人,喜欢“横冲直撞”地寻开心,“表现差”成了他的标志,随即”坏名声”也带到了小学一年级。其实,在一段时间的关注中,我发现他上课好动,管不住自己,经常走神,作业马虎,拖拉作业……面对别人的告状,他会变得很拘谨,怯生生地看着大家,像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就是一个很内向害羞的男孩儿,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哦!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落空。”我得帮小W找回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让全班同学重新接纳他。班会课上我时不时告诉学生,先前小W的顽皮只是表达方式错了,况且到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是一个新的开始,肯定会纠正自己的缺点,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人。我说这话时,眼睛是看向小W的。没有什么比老师的信任和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了,在我的暗示与鼓励下,他真的变优秀了,对学习态度渐渐端正了,不再毛手毛脚了,同学们也改变对他的看法,很少再有人来打他的小报告。正如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说的:即使是某些教育者眼中“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要设法激发他。

当你用一颗真心对待孩子时,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因为,以爱为前提的教育是真诚的。

大学生读后感【篇9】

“做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一直以来,做教师,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常常被视为搭上了“苦差事”,何来幸福之说?不过,李镇西校长却用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告诉我们:做班主任,生活也可以很精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

李镇西校长的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实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处处都体现了一个特级教师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诚之心。以心交心,幸福前行,何尝不是一种精彩?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触最大的是以下三点。

一、守护学生的童心。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是李镇西校长守护童心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单纯、好奇、有趣,所以与孩子的交往也应该是一种乐趣。我一直记得那个午后,也记得那个在阳光下向我跑来的学生。他站在我面前,急忙向我举起一个小苹果,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个……给你……吃,是我……午托那里……发的……苹果,我给你……留着的”。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收下了那个小苹果,看着他兴高采烈地一蹦一跳地回到教室,我的心里盛着满满的感动。学生们一点一滴的东西,他们都乐于与你分享,学生的童心谁能说不可爱、不令人感动?

二、对待学生有爱心。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对犯错的学生要批评教育,生怕他们再惹事。其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诉说,多表扬他们,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接近期末的时候,我班里的一个孩子经常上课不听讲,喜欢在桌上用双手拍一种“小小”的纸牌,扰得老师和孩子都不能好好上课。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了好多次,收效不大;叫家长过来也丝毫不起作用。我自己也彻底“蔫”了。因为假期里读了《做做好的班主任》,所以我想这学期试着用李老师的方法来“治治”他。首先,我找他了解了上课不认真的情况,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当他认真听课时,适时表扬他。课后也找他来聊聊天。两周之后,他上课认真了,桌上的纸牌也不见了。看来,效果不错。爱心教育――我会常用。

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尽心尽力地管理着我们的班级,关心守护着每一个学生,任何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都认真细致、绝不敷衍地对待着。不能否认,这是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也赞同李镇西校长在书里所说的话:真正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爱读书的班主任,必然会培养出一群爱读书的学生;讲卫生的班主任,必然会培养出一群讲卫生的学生;坚强乐观的班主任,也必然会培养出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班主任的责任心,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乃至国家的未来。

《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犹如我工作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书中还有很多的理论和具体做法,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在班级管理中慢慢去实践。我也期待着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有更大的进步。

大学生读后感【篇10】

最近,我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文章,对白求恩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崇高的医生,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号召全党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从事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鉴定所是学校、工业中心对外的一个窗口,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鉴定所的工作具有开拓性、严肃性、广泛性和必须牺牲休息时间等特点,管理者只有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扎实地作好日常的各项工作,使鉴定工作保质保量;才能做到鉴定工作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对考生服务热情周到;才能更好地做到“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才能为我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就业能力,是放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事,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加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根据人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你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你,你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大学生思维活跃,我们一个教师不可能去影响整整一代人,但至少可以影响你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能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学生都爱读书,守纪律,讲文明,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