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收藏12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04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收藏12篇)。

这是大学生范文网为您整理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相关的最新消息,怎样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名的观后感呢?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想要记住电影中优秀的剧情,我们就要准备动笔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将自己观看作品之后的感受写成的范文,祝愿这篇文章能够为你提供帮助欢迎访问!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

新一代总是与革命时代的一切相矛盾。似乎那个时代只有黑白,没有其他颜色可以欣赏。但是,自从**了《走近毛泽东》后,我对革命的理解多了几分肯定,那是源于毛泽东的人生。他不是天上的神,乃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不能用几张纸来形容。我们要用一生去体验他。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影《走进毛泽东》通过珍藏半个世纪的珍贵镜头,展现了这位开国领袖的至性真情,用平视的角度撷取片段,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把毛泽东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展现于世界。这部纪录片既不是传记片,也不是功勋片,也不是资料汇编。《走近毛泽东》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一个概念化、政治化的毛泽东,而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毛泽东,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毛泽东,一个有真性情、中国心、大智慧的、可亲可敬的毛泽东。

17岁时,毛泽东告别父母,离开了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母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十七岁,那时我在读高中,每天为了高考而拼搏,不为什么,只是为了自己能上个舒适的大学。现在想想,我实现了又怎么样,与毛泽东相比,我就像温水里不断加热的那只青蛙,太舒适了以至于“死于安乐”之中,孟子有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人的一生在奋斗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闭了眼也无悔。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也就是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不喜欢摸枪,就喜欢文书。

要知道,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最终,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却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

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少了几分威严, 多了几分浪漫,我从原来的尊敬转变为现在的敬爱了。

1972年,尼克松访问了北京。离开时,尼克松给了不喜欢喝酒的毛泽东一个白宫高脚杯。1976年2月,尼克松再次访华。当时毛泽东病了,但他仍有兴趣与尼克松交谈。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上次送酒杯的谢意,毛泽东做了这样一个“拿茶杯与尼碰杯”的动作。对此,尼克松感动地说:“离任以后,我才发现谁是真正的朋友。

”毛泽东的处人处事是最让人佩服的,尼克松离任虽不是“患难”,可也是一颗明星黯然的事实,而毛泽东却是格外珍惜这份友情。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是诗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依旧鼓舞人心;他又是革命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豪迈依旧正义凛然;他又是统帅,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激起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奋斗……难道只有这些吗?不是的,他的人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2)

没有毛泽东,我们年轻时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会唱这首歌,但那时,我们可能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伟大成就值得我们赞扬。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他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

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没有强烈的欲望。事实上,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才是最有权力的人。一个想当老师的人的头,实际上把中华民族引向了建国的道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不禁惊叹,我们真的很想为他问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妻子握手的时候,**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毛泽东的领袖,他是毛泽东的亲戚,他是我们的祖父,他是我们的学问!

您呼:“人民万岁”,人民希望您“万万岁”!郑真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3)

看完《走近毛泽东》纪录片后,我对毛泽东的第一评价就是“毛泽东,一个让世界都为之敬仰的伟人。”一个从湖南偏僻的小山中走出的石三伢子经过重重挑战,不断打拼,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诚然,他一辈子的追求都是发展,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每一步都是不断向前看,改革、发展是他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过程中艰辛步履的反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旁边的随从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的确,路是人自我走出来的,同时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成为走出这条路的第一人,前方没路,我们能够自我创造一条适合自我走的路出来,而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断地往后退缩,在困难面前低头生活,让困难把我们自我打败。就好像在我们专业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如果由于在这个专业方向的某个领域至今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或者没有一些大的发现与创造就放下对这个专业方向的研究与学习,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爱因斯坦、不会有爱迪生、更不会有比尔·盖茨。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应做的就是以这个没有的方向作为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不断向前看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直到我们得到最终自我满意的结果为止。这样不仅仅能够为我们国家,为这个社会创造先前没有的新鲜事物,而且还能够让自我的价值得到完美的实现。

毛泽东在经过当日马日事变的旧址时,他坐在山前沉静了许久,他在回想在马日事变中的心酸与教训,感慨没有枪杆子的被动与悲哀,最后毛泽东悟出了只有用武装才能夺取政权,拯救这个将要破裂的国家。对我们而言,在经历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思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经过思索后再探究出一条正确、有效的道路来引导我们走得更好、更顺利。

在外国访问代表团问及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时,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逼上梁山”。成功在于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透过详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格局,认识到边远的农村是革命红军生长的适宜土壤,于是便以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往城市进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取得了革命胜利。对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在我们处理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有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并不断把它坚持下去,就像毛泽东领略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革命思想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或计划来处理问题。

在毛泽东那个年代,社会环境固然恶劣,但他却依旧能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艰难,将农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最前面,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然而,这天我们大学生处处皆有,却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富裕多了,个中缘由在于我们大学生没有一个真正向毛泽东那样不断向前看齐的决心与志气,没有向遇到的困难展翅搏击的勇气与毅力。毛泽东由艰辛求学路迈向困苦革命路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榜意识,同样也警示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我,在困难中用心迎难向上,并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我的世界。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是毛泽东自小立下的言志,对于此刻的我们而言,我们不怕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么辛苦,但我们还是就应有一个真正值得我们自我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首次回到故居湖南韶山,他指着那些农具,说他仍旧记得那些家里的农具,小时候他就用这些农具帮家里干活。可见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儿童就挑起了家里的一部分担子,这也为日后毛泽东的成就打下了必须的精神基础,他是一名农民的孩子,他与农民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毛泽东8岁就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喜欢那些古典小说,以及那些比较进步的书籍。随后,到他年轻时他不仅仅努力地学好文化知识,还不断地锻炼身体,在岳麓书院求学时,寒冬季节他用学校水井的冷水擦身;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他就在雨中不断地往前奔跑。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不仅仅仅需要惊人的潜力,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毛泽东就是在求学以及革命的过程中以锻炼作为自我娱乐以及获得强健身体的首选方式。

在接见日本文化代表团时,毛泽东说:“我读的是师范学校,本来是要当教员的”。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他常常沉浸在书香笔墨的世界,那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中南海卧室里的那张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他把那本二十四史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并留下了超多的圈画与批注。尽管病魔缠身,他还是用那双颤抖的手写下“1975年9月再阅”等字。最为重要的是他把“不读书、不看报”看成是国家党领导人的最大缺点之一。与此同时,一次雷击事件中,一些农民的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毛泽东他的怒火,反而根据进一步调查,了解到了国家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不合理。这就是我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毛泽东时常推荐革命者要学会使用笔杆子,这对于他本人也是如此。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论持久战》,引起了全球各界的轰动。回顾今日,太多的那些所谓“高材生”连一篇论文自我都无法单独完成,却要在网站上搜索摘抄。当日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下了整个中国这块土地,由此可知,一只笔杆子的力量是何等的无穷。这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去深深思考。有些大学生对自我写出的那些字迹一点也不在乎,却不知自我写的字还不及一名小学生。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以及拒绝中央授予的大元帅职位等等毛泽东的这一切举动与言行让我们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与清晰的认识,在毛泽东的眼中,国家与人民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了国家、人民他呕心沥血。

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在饭宴上他给客人夹菜;与非洲访问团会面时他行非洲礼节;送客人时他目送贵宾渐渐远去才肯离开……“和”是他在外交上的首要思考,在他心中一向相信外国朋友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的推动因素。此外,毛泽东尤为羡慕街道工作,他时常羡慕街道工作人员能够与群众打交道。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时常把人民挂在心头,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国家一切事务的最初出发点。比较这天的某些政府官员,他们显得无比的丑陋,总是把自我的利益驾驭在人民以及群众的利益之上,甚至利用职权收取贿赂,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政府官员的就应具有的。

所以,我们要向毛泽东看齐,以他的优良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目标与指南,不断向前,加强自身修养,在没有路的荆棘中踩踏出一条光明大道,为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做出贡献,用心学习、贯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理念。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4)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已是青年的毛泽东便迎来了这风起云涌的时刻。这时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当时,毛泽东怀着救死扶伤的远大志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希望通过国共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失败了。这时候的他苦苦探索,当经历过感受过亲眼看见自己的同志被杀的惨痛后,终于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发动秋收起义后,率军来到井冈山。从那时起,老虎进入森林,龙返回大海。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又何尝不是在等待时势?而现在正值青春的我们却又在干什么?看电影,玩游戏,或以其他方式度过青春

也许我们做不到毛主席的建议,但在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里,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大学四年不后悔。

当我看到毛泽东晚年时,我觉得他已经成为一个睿智的老人,一个善良的老人。他的生活俭朴,可以将一个竹杖用好几年。他平易近人。他能给人们香烟和蔬菜。他可以再离开前亲自送客人上车。

尤其当看到他学着非洲来宾行屈膝礼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近八十的老人显得有些憨态可掬,但对这个可爱的老人更多却是可敬。因为这一刻他是如此的高尚,一种真诚的高尚,一种内心的高尚。因为这种内在的高贵,他才会如此平易近人,不会因为在世俗眼中的高贵地位而被摆上崇高的位置。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崇敬。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5)

通过观看《走近毛泽东》这部纪录片,让我更接近真实的去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影片从始至终都给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

这部纪录片里感动我的不是以往那些在电视荧屏上见惯了的宣扬毛泽东主席的宏大场面,而是从一个独特视角从毛泽东少年、青年、中年到壮年最后到老年去为我们展现一代伟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凸显出毛泽东主席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一个不被艺术加工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

影片中说道毛泽东出生在湘潭一户农村家庭,但是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从小就热爱学习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在读私塾的时候几经辗转借到那本《盛世危言》,我想这本书对毛泽东后来的成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为那是一本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书。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和钦佩的是毛泽东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魄力。蒋介石说,只要我们能控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们就能赢得整个中国。可是毛泽东却说,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全中国。

当时恐怕只有毛泽东才能有这样的眼光。他看到当时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毛泽东的观点是正确的。解放战争期间,面对敌我双方兵力上的巨大差距,毛泽东没有丝毫的胆怯,相反却充满斗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同时也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最终凭借他的文房四宝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坐在农家小院就能洞察世界风云,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得不让人钦佩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才能,也许真像毛泽东说的那样,用一根白发换来三大战役的胜利,值了!

然而,老年的毛泽东给人更多的是一份和蔼慈祥,曾经叱咤风云的他已经老了,让人感到十分惋惜,但是他依旧可以语惊四座。

我想通过对这部电影的研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自己,学习一代伟人的宝贵品质,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6)

 看完片子,我说两点感想:第一个感想,我很叹服艺术魅力对人的征服能量,这个能量是很难估价的。这个片子不动声色的,但确能把人的情感抓住,可见创作者们非常聪明,而且很下工夫,很不露痕迹地显出实力,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第二感想,咱们说历史是鲜活的,是由人物的灵魂和血肉之躯铸就的历史,所以表现人物的时候,如果离开了他的思绪、情感、心灵的活动,他的追求向往;如果离开了那些比较生动的生活细节的话,那你就会是一个表面现象的罗列。这部片子它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编年史、大事记,它在纪录片的塑造人物、传达人物方面,有一个挺大的突破,很不容易,确实很不容易。影片在调动电影手法、技巧及所要表达的东西上都是很细腻的,而且还好在它不露声色,所以片子的总体风格让人觉得是亲切、平易。所以一个半小时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在纪录片创作上我觉得很有新意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7)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名字。在那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中,他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角色,铸就了无数英勇事迹,留下了无穷的思想遗产。因此,我很幸运地有机会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领略到他一生奋斗和创造的精神面貌。

我走进毛泽东故居,首先看到的是他那个小小的书房。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书籍和文具,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手稿和笔记。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崇高的思想和创造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坚定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勇气。

进入另一个房间,我看到的是毛泽东平时生活的样子。照片墙上挂着许多他照着拍的照片,那是一张张普通而又真实的脸。床上叉着毛巾,墙边挂着他爱人的照片,一切都显得非常简单和普通。而正是这份普通的生活,铸就了伟大、坚定和积极的精神。

走到了毛泽东生前常住的房间,看到了一幅大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悬挂在墙上。这四个简单的字眼,却道出了他不懈奋斗的目标和人生信仰。毛泽东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有无限热爱,对人民生活和幸福也怀有深厚感情。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自然不是机缘巧合和幸运,而是靠着这样的信仰和毅力支撑。

整个毛泽东故居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一生坚定不移、纯粹无私的奋斗精神。他相信只有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创造力。他相信只有勇往直前、不怕挫折,才能够取得胜利和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勇敢而又谦虚的英雄,他的影响力不仅止于个人,更拥有不灭的历史价值。

在毛泽东故居里,我不仅仅领略到伟人的精神风范,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从毛泽东的故居,我明白了逆境与挑战才是伟大领袖真正磨练精神的的力量。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困难时刻必须有勇气向前,并且把影响他人的地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脚踏实地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后的事就会越来越好。”带着这份信念和劲头,一个人才能不断迎接更大的挑战。

通过我的这次走进毛泽东故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领袖的精神和思想。他的革命精神、人民情怀、坚定意志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有最深刻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毛泽东故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价值,更是精神的指引和前行的动力。这正是伟大领袖带给我们无尽宝贵财富的一部分。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8)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

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

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带领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农业。尽管他晚年范了一些错误,但他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毛泽东,一代伟大的领袖。一个走出农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好主席,一个坚强的好计划者,为人民和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

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爱读书直到死。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生病的时候,仍然坚持读书、学习,真的时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有多么坚忍不拔!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哈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流动的水,可以流出但不能倒流。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

据科学研究:

,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的战斗经历,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中国人民的重生,毛主席在半个多世纪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9)

提起毛泽东,我就会想起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歌中唱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大人说,是毛主席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赶走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使穷苦的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啊,他是多么伟大呀!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影片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内的辉煌业绩,让我为中国出了个如此伟大的人而激动、自豪。但我也发现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人民中的一员。他女严格而慈祥和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两个片断。一个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他的志向多么坚定,他的意志多么坚强!而我在学习中,缺少的不正是这些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我要么就是马上请教老师和同学,要么就是空在那儿不做。在生活中有困难了,就哭着请父母帮忙。记得上学期,为了提高我的独立生活能力,爸爸妈妈让我在学校吃饭。吃了才三天,我就向爸爸诉苦。为了提高水平,我决心天天写,可才写一个星期,我就坚持不下去了。

让我感动的还有毛泽东对写作的态度。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不顾年迈体衰,把自己历年写过的重新整理,修改。一遍,两遍,如此慎重,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诗稿。而我呢,写好作文,也不修改,就马马虎虎地誊写。看了这个片断,我十分羞愧。我们正是学习的时候,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学问,才能让自己学有所得。

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启发着我们怎样学习、生活,做个优秀的人。

毛泽东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依然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透过时空的距离,让我们去领略伟人的风范吧!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0)

对我来说,毛泽东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既好像认识他,又好像不认识他,知道关于他的大概,但又不了解细节。接近毛泽东,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想真正接近毛主席,你需要研究他的生活、思想、诗歌甚至朋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毛主席。

走近毛泽东,简要讲述了毛泽东传奇的一生。青春期的他立志成才:孩子立志出乡,学不成名誓不还,想成为一个奇人,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他也做到了。年轻时,他很努力。个性鲜明,一条路走到黑暗,坚决不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看全局,运筹帷幄。生活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幽默、友好、自然的人。他喜欢去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坐火车去中国。毛泽东晚年,对生老病死十分旷达,他戏称: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都装不下,新陈代谢罢了。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真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因为常年在丛林中战争,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附近爬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有人提出下山回去。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回头路。这就是他的性格。还有一根爱不释手的竹杖,是他的同事给他做的,当有人提出和他交换时,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然而,这样一个固执的人可以为人民改变自己。他不喜欢握枪杆子,几乎没有握过。有一次,他只是拿起枪瞄准,放下了。这让我很感动。通过这一点,我认识了一个善良慈悲的毛泽东。握枪代表战争、杀戮和牺牲。善良的毛泽东多么热爱群众,向往和平,看到流血他该有多难过,所以他不想看到任何人流血和牺牲。

愿违,他本来的心愿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奈何生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后来他常常被问起是如何成为战争大师的。毛泽东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逼上梁山。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的愿望是当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后也没想到会握枪杆子,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个固执又善良的领袖。

在以前,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富有智慧、质朴节俭、无私奉献。如今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又看见了他执着、善良、幽默和豁达的一面,他幽默的打趣让人着迷,他质朴的装束令人感动,他坚毅的品质令人振奋。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传奇人生,认识一个更完整的毛泽东,相信我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1)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之前我一直觉得毛主席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是普通人能够揣摩接触的。看过《走进毛泽东》以后,我才发现毛主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出身平凡并不比其他人多些什么,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只是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他有着在常人看来痴人说梦的远大抱负,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大毅力,正是他敢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走进”毛泽东,你会发现他是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如我们一样,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因此他苦读诗书,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但事与愿违,在家国危难之际,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是怎样的一种鸿鹄之志啊!毛主席生平两大爱好:读书与游泳。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书不离身,他的床上铺满了书,就连外出视察他都会随身带着一箱子书,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与挚友。”的确在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毛主席在闲暇之余喜欢游泳,他说:“我喜欢在水中那种迎着巨浪知难而上的感觉。”毛主席曾说过“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由此可见毛主席身上的拼搏精神。

毛主席又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身边的人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2)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我来到这里,一片肃穆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时空穿越回到了那个激荡的革命年代。这里是毛泽东纪念馆,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毛泽东的履历和思想世界,这么多年,我一直想亲身了解这位伟大的领袖和人民的伟大领袖。今天,我重温毛泽东的过往历程,发自肺腑地体味着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他所代表的时代特色,从而重新审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尽可能的与社会接触,一种是尽可能的离开社会,我是后者。”这是毛泽东在早年曾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正在看到这些字眼的我被强烈地吸引。即使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世界上出现了,毛泽东仍然闪耀着自己特有的光芒。他热爱和关注着中国人民的一切幸福和痛苦,他积极地奋斗和争取着中国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他以自己的魅力和智慧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敬仰。

我为毛泽东的坚定和果断感到敬佩。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争斗时,他能够及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并主导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例如创建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核心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困难的建设中,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经济涨落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准则,并有妥善的措施应对,促进了中国经济和国家的发展。

毛泽东的生命史书写了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他也是中国革命的真实体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毛泽东都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毛泽东以他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和世界的历史。他对社会的设想和引领,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的人民英雄之中,毛泽东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毛泽东纪念馆的参观里,飞快的时间仿佛缩短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灵上的震撼也仿佛从未结束。冥思苦想,感慨万千,我为自己的遗憾感到悔恨:如果当年我早点透彻理解和学习他的思想,也许我早早就有了达到一个高峰的人生经历。但现在我了解得更透彻了,也更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了。我通读了他的著作,深刻地体会到了他饱含情感的话语背后深切的思想,那安放于时空交错背后的又一个面向世界的毛泽东形象,正像那翱翔的大鹰,激励着人们跨越未来的巨大限制。从现在开始,我愿尽我所能,以一种更加认真和努力的态度来实现我自己和社会共同的未来愿景。毛泽东已成为我的心灵信仰,也是我独特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