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最新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6

最新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教育的细节读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1

学校是讲爱的地方。因此,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展示安全感和爱心。老师应该学会在严厉和爱之间找到平衡。对于迟到这种在学校司空见惯的行为,一般的老师会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在班级内当义工,为班级做贡献,以此“将功补过”;而河南的艾瑞德学校,迟到的学生会悄悄进入班级,一声不响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而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其他学生也只是报以微笑,给迟到的学生留有充分的爱和尊严。这样的效果远远要好于个别极端教师的处理方式:

那位因学生军训迟到被学校开除而不得不体罚的老师,我们感叹当前的教育教学方法。虽然教师的教育模式有缺陷,但我们不得不回头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教师能从爱出发,用爱来解决学生迟到后的焦虑,效果会更好吗?

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这名学生改掉迟到的习惯,而且还提前结束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如果此前的学校对这名学生的教育有所成效的话,学生的迟到问题压根不会出现,正是之前教育的纰漏,使这位教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罚,显得爱不够,难免遭人重议;不罚,则责任心不足,同样会被诟病。这名教师的“不幸”就在于,在严和爱之间错失了分寸。

无论我们的教育模式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初衷——爱。

这就是教育的细节,这就是细节里的教育。

也许我们一个关爱的眼神,就能唤醒孩子求知的本能和欲望;也许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抚慰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灵;也许我们一个真心的示意,就能让孩子们彼此“一笑泯恩仇”;也许作业本上的一个笑脸,就能让孩子爱上我们的课堂;也许我们偶尔的“视而不见”,就能让孩子喜欢上我们的学校;也许我们那些“爱的纵容”,就能挽救一颗无处安放的心;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如潮水”,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人,爱上我们的科目,进而爱上我们的教育。

只有爱和尊重,才是教育得以生根萌芽的肥沃土壤;只有爱和尊重,才是教育最纯的底色;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保证教育朝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爱和尊重,才能触摸、感受到教育的真谛;也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

只有怀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的质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2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钱程

今天,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名叫《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里面写了55个教育的细节部分。我们都问:“为什么让我们读这本书?

这不是老师看的吗?”孙老师神秘地笑了笑不说话。所以我们好奇地读了这五篇文章

《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我最喜欢《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这篇文章。里面的孩子可以主动帮助别人捡起掉下来的东西。

我一定会在网上阅读另外50个细节,了解他们所说的做人的基本礼仪。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陈晓宇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看了《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篇短文。(中国作文网)

克拉克先生的学生曾经乘飞机去旅行。因为孩子们更顽皮,克拉克先生很担心孩子们在他拿起飞机时会捣乱。但他等待的是乘客和机长的赞扬。

因为碰撞后孩子们会礼貌地说声对不起。读了短文后我很有感触,我觉得,我们要像克拉克先生的学生一样,如果你不小心碰了一个人一下的话,你就可以说“对不起”。那才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陆思杰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看了《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这篇短文。克拉克先生的学生曾经乘飞机去旅行。

因为孩子们都很淘气,克拉克先生拿起飞机时非常担心孩子们的麻烦。可他等到的却是乘客们的赞美。因为孩子们不小心撞到了人,他们会马上说声对不起,所以受到乘客们的表扬。

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克拉克先生的学生学习。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要善于主动道歉,养成良好的文明和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单晓晟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叫《教育的55个细节》。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篇文章:《吃饭时保持良好的习惯》、《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主动帮助别人捡起掉下的东西》等。

我最喜欢《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一文。因为我们有些人看到有人掉了东西,经常会熟视无睹。我觉得这种习惯很不好。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帮助别人捡起掉下来的东西的好习惯。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3

学员:郭瑞云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本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一批有礼貌、有秩序、有礼性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

它们抓住一个方面,着重分析真实生动的教学。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他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桌礼仪、积极态度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以下是这本书的三个细节,来谈谈他们自己的一些经历:

一。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观点和想法。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又都担心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会不会被人笑,小学生在这方面特别敏感,所以我们要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记得刚开始我试着让学生评评同学说英语说得怎么样,问题回答得如何,学生会直截了当的说"不好""不对",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而且也损伤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于是我告诉学生该怎样表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如果声音大一点,会更好;他回答得很好,但我想补充一点。我经常在课堂上这样训练学生,让他们适应这种评论方式。

2。当你收到别人的东西时,说“谢谢”。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对人表示尊重。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对不起"你好""谢谢"…人人都知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学生从来都不说礼貌用语,同学借他东西,老师给他奖品,他都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不说一声"谢谢"。一些学生经常把这些礼貌的表达挂在嘴边。当他们帮助他时,他们说“谢谢”,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说“对不起”。

在学校,首先,我练习。在课堂上,学生们经常给我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从不忘记说“谢谢”。我更注重学生的言行。如果我发现有学生不讲礼貌的话,我会及时指出。

三。每天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

我想大部分老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也不例外,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不完成作业,虽然每天放学前我都会把作业写在黑板上,并反复强调要完成作业。如果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学生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忘记带作业,忘记做作业,做不到,不知道作什么经常让老师笑,不知道怎么做。

要让每个学生都按时完成作业并交上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罗恩·克拉克在他的书中提到了几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制做一幅家庭作业记录的横幅。

在教室外张贴一个巨大的横幅,你可以在横幅上记录全班连续完成所有作业的天数。在上面简单地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

每天检查每个孩子的家庭作业后,修改天数。如果孩子们表现好,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是一个好方法,对他们是个正面的刺激。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4

关注细节化解冲突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兰亭镇中心小学周秀琴

上学期末,学校下发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暑假闲期,翻阅一遍,带给人无限深思。

书中,朱教授对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记忆犹新。他在世界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他任校长期间的学校管理策略也让人深思。其鲜明的观点、新颖的理念,让人受益匪浅。

“关注细节,就是教育思考的特点。”确实,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不也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吗?当你关注每一个细节,认真、合理地处理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教育就会产生更多的亮点。

在我们的校园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总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不和谐和不快乐。我们怎样才能顺利地解决冲突?我认为如果你注意教育的细节,那么你就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景1课间,我来到了教室,刚走进门口,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小蔡和小宜在打架。”

“又是打架,真烦人!”我在心里暗暗嘀咕。看看那两个“打手”,脸涨通红,衣服扯得已不成样子。

我强压住气,叫他们两个上来说明情况。我看见小蔡慢慢地走了上来,但小宜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好像没听见似的。我隐约预感到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因为小宜的前任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小宜这个同学,平时做事挺积极,特别是劳动,总能带头干,但如果冲犯了他就……”看来此时他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我得先问小蔡。原来他们只是随便玩玩,后来不知不觉就开始玩起了粗野(很多打架都是由此引起的)。当我让小宜再上来时,他不情愿地懒洋洋地走了上来,看着黑板,但他不想看着我。

“为什么打架?”

他立马眼泪哗哗流下,大声地满是委屈地说:“是他先来打我的。”

“干吗哭啊?老师在批评你吗?男子汉这么容易流泪。”对他用这样的语气回答我的问话,让我很是不高兴,这根本就是没把我当作老师在谈话。

“本来就是他先来打我的。”他又郑重地重复了一句,表情还是那么地倔。此时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气,加重了语气说:

“不管怎么样,至少打架是不对的。你作为一个组长,不明白吗?”我刚说完,他竟出人意料地从脖子上扯下组长的牌子扔在讲台上,“我不当组长了。

”边说边头也不回地顾自己走下去了。

……情景2

一天,护送校车的老师给我报料说,小陈(上初中时,他喜欢捣乱,欺负同学,捉弄女孩子,上课说话很随便)。我在公共汽车上踢了小丽(也是我们班的学生)。经过检查,我很幸运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了解清楚情况后我给小陈妈妈(自身学历较高,家庭条件不错,性格脾气比较特别,喜欢维护自己的孩子,不肯承认自己孩子的错误)打了个**,可她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对,还一个劲地说是小丽不好,因为他们在同一个村,两家比较熟悉,说小丽一家都不好,妈妈不懂得教育孩子,而小丽根本就不像个女孩子,很野,这样的野女孩不可能被小陈踢肚子的。

说到后来是非已颠倒,黑白已不分,还把所有过错都推给小丽,并说我班主任是因为看小陈人比较壮所以把责任都认定给他了。听了她的话,我还能保持好心情和她交流吗?

第三幕中午铃声响起。当我进入教室准备上课时,我发现小谢的位置是空的,

问学生:

“他回家去了!”

什么?回家了?为什么要回家?没跟老师来打声招呼就回家了?

此时,我已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打**给他妈妈,可却说“没在家里!”,天啊!不在家里?那不是在外面吗?这多么危险啊!怎么办?又折回教室向

学生打听小谢可能去的地方,获取情况后立马骑上车出去找。经过一中午的折腾,终于在他家附近的一条山路上找到了正在游荡的他,才松了一口气。带回了学校,跟他交谈后了解,原来是与同桌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才离开学校。

……思考

如果老师调解同学间矛盾时反而与学生发生冲突,矛盾还能有效处理吗?

如果老师和家长在沟通上有不同意见,问题能顺利解决吗?

如果学生吵架时离开学校,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愉快?

教育细节1:给彼此冷静的时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宜以上的学生基本恢复了原来的状态,仍然积极工作。在那周的笔记里,学生们都写了这件事。他们指出,小宜这样的错误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给了我一些安慰。而小宜自己则写了一封简短的道歉信:

“老师,上星期我因为和同学打架,对不起,老师,你能不能再让我当组长。”虽然只是寥寥的几十个字(小宜本身语文基础较弱),但还是能感觉到他对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悔,对组长这个工作仍有十分的热情,当时应是一气之下而为之。

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的学生一般都是个性强、自尊强的孩子。他们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缺少一颗宽容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但同时他们又留有一份天真,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当这样的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不应该立即指责他,这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可以通过“冷处理”,给彼此冷静的时间,等他没了这份冲动时再适时的帮他分析是非,因为此刻他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能较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会导致师生双方两败俱伤而不知如何收拾残局的尴尬。

教育细节2:因人而异

师生之间的冲突与教师做师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当我第一次请小宜上来但他不愿时就应该预感会有情况发生,我明知小宜同学性格比较冲动,为什么还要与他针锋相对,给他“火上加油”呢?

不像有些内向的学生会听从老师的口气,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现在后悔已经无用,现在我已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差异,我们的老师理所当然也要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让学生信服,教育才会发挥真正的效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更愉快。

教育细节3:讲究方法、合作共赢

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家长在交流时,家长的态度都是比较客气,但也有个别家长,如果老师说到他孩子的不是时,他不是虚心认可,而是坚决抵抗,还千方百计为孩子找各种理由。对于这样的家长如果“硬碰硬”,那就会像上面我与小陈妈妈那样不欢而散,这时,我们就要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让家长能心悦诚服,这样也才能避免双方产生正面冲突。

小陈妈妈的为人我也从之前的班主任中有所耳闻,只是那次是亲身领教。之后就对她格外小心了。由于小陈平时的情况较多,我就特意把他的表现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一条一条记录下来,不好的方面,我把时间、地点、证人也都写明,当然好的方面我也写得比较细致,这样不会显得对比太明显而引起反作用。

由于证据确凿,***也主动承认了那些糟糕的表现。我会让他把这些记录带给父母,让他们评估自己的孩子。可以吗?作为一名家长,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又会怎样解决呢?

不是直接批评孩子的不对,而是把问题也抛给家长,让家长也参与这些情况的处理中,这样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我们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合作在教育孩子,适时抬高家长的位置,这样他还会一昧地维护孩子,而不分对错吗?同时,也能使家长定期关注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然这个任务不是只有小陈一人,而是全班同学都有,以免让小陈妈妈认为是说对小陈的“特殊照顾”而心存介蒂。

当然,我并不吝啬赞扬他出色的表现。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表扬了他在单元考试中的良好表现,在家校联系簿上写下了他的进步,并感谢家长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这时那位家长态度就更加谦和了,以后的联系中也没有了刚开始那充满“火药味”的交流气氛。

所以,我们要先赢得家长的心,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双方才能合作地更默契,也才能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彼此间的关系也能更愉快。

教育细节4: 懂得“换位思考”

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一秒两人还是握手言和的,可能下一秒就剑拔弩张了,而产生不和的导火索却都是芝麻绿豆、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要来打我”“是他先要来骂我,我才打他的。”这是我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常常听到的一段对话。

我们的孩子大多只想到自己,可以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常以他为中心,同时他们也喜欢争强好胜,自以为是,但做错了事却又不敢承担责任,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并把过错都推给对方。于是,当彼此的意见发生分歧了,就吵架了;当自己的利益被对方破坏了,就吵架了。在下课的时候,总能看到同学之间打打闹闹、你追我跑,大多情况下这种小打小闹不会破坏气氛,可有时也会矛盾升级,就会像上面小谢和小刘这样的情况。

小谢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心里受气但又不敢跟老师说,肚里有气无处撒,就离开学校,眼不见小刘为净。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不要直接介入其中,单纯地判定孰对孰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样?你打对方,如果被打的是你呢?

你侮辱对方,如果被侮辱的是你呢?每次你的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你就想一想这个问题,你还会这样做吗?现在小谢和小刘的关系又很好了,在一次作文中,小刘还这样写到:

“小谢,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有什么快乐总会一起分享,有什么烦恼总会向对方倾诉。”瞧,这就是孩子,他们之间的矛盾只要及时调解了,还是能很快恢复之前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更愉快了。

细节决定成败,当冲突发生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巧妙地化解矛盾,让彼此之间保持愉快,这样我们的社会能真正和谐,我们的校园依然是孩子们的心灵乐园,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有成效!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5

改变从细节开始

我读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感受到朱老师伟岸的身躯内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教育的细节》中有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

“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一所学校的味道可能会在学生一生的记忆中根深蒂固。”“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

要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氛围,我们不需要去琢磨贴在墙上让人看到的口号或理念,也不必费心去对每个考核指标的分数进行加减乘除。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解释这个问题。”

前段时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在**过后他不仅没有向家人报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他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解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

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但通过人物的自责、自省和自救来诠释生命的意义。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

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期待一场强有力的外部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从内到外寻求和平,坚持一厘米变革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反思:

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有效?

学生的成长是如此奇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了教师的心灵,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也给家长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所以我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的:

“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文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死板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在自身生存条件下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

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 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

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篇6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自从教育局启动“新华杯”读书活动以来,我研读了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翻开书,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阅读《教育的细节》让我感受到细节力量之磅礴,书中朱教授讲述了很多生活的案例: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有他担任校长期间的治校方略。朱教授剖析和研读这些案例时,把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实践操作的创新紧密结合,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在讲述时,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当头棒喝,有的义愤填膺,有的嗤之以鼻,但都能鞭辟入里,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书中写了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我一直记忆犹新,读来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

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灵活刻板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

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但是有些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方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无法忍受。

我曾经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四年级的班主任在学生迟到的时后罚了500次蹲。虽然最后学校也对该老师进行了教育,但是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上下蹲500个”这个数字太刺眼了,太伤人了。

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做到500个,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这位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

“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感叹我们身边有如此不注重爱的教育、不注意教育细节的老师之余,现在我来到了水发实验学校,在这所学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朱教授的书列举了许多学校的爱情教育和阳光教育的故事。在我们年轻的学校,从领导到每一位老师,我们都更加注重教育的细节。首先是校领导对老师的关怀。

比如,每个老师在3月8日都会收到一份可爱的礼物;所有老师和他们的孩子都有免费的饭菜等。其次,校领导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让同学们在学校生活好、学习好。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田旋。田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学生,在班级里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田旋和别人抢东西了,田旋借东西不还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

事实上,改变别人并不容易。最好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任课老师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细节关系教育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仔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犹如久旱得到雨露的浸润,犹如寒冷遇到一盆炭火,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