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矛盾论读后感热门

矛盾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4

矛盾论读后感热门。

栏目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讲述“矛盾论读后感”的好文章。书籍在拓宽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完书后我们对作者更加有所了解心中想法更加深刻。多写读后感就能多读书,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我们的网站!

矛盾论读后感(篇1)

第二部分介绍矛盾的普遍性。本部分写的比较简略,是因为作者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认识。作者指出: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三部分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笔者认为有许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不了解矛盾的特殊性。他们不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

第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第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第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笔者阐述了主要矛盾与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高层次思维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其重要意义:

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统一全党思想。破击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是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使全党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以压倒一切的抗日斗争为主要任务。

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准备,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篇2)

矛盾中前进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记得第一次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是在高中时。如今时光走过,再次拜读《矛盾论》,心胸不禁为之一宽,为之精辟而叹。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世界有缺陷或不完美,就会引起冲突和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生矛盾。世界上到处都有矛盾,生活中总有矛盾。生活矛盾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一切关系中,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命的普遍性造就了生命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进步,人在发展,发展的动力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矛盾中求进步,在矛盾中求发展。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生活世界,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定有力地向前迈进!

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有感

(2008-04-05 21:12:17) **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60多年后的今天,毛泽东的工作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矛盾及其运动存在于万物的发展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实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矛盾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劳动关系得到了缓和。

第二,国际社会有人提出,通过逐步调整,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矛盾没有激化,仍然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具体事物的具体的矛盾表现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对性、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一般来说,它存在于个体中,由个体来代表。个体因其特殊性而获得个体意义。“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

同时,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主义的表现。只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矛盾,才能分析具体问题,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是理解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

矛盾的双方都在同一场斗争中,这就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身份包含两个含义:第一

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

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矛盾斗争是指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倾向。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和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矛盾双方相斥,对立斗争不受限制。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

矛盾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强调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当对立矛盾发展到最后,必须通过外部冲突来解决;非对抗性矛盾主要通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统一来解决。

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本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世界有缺陷或不完美,就会引起冲突和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生矛盾。世界上到处都有矛盾,生活中总有矛盾。生活矛盾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一切关系中,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命的普遍性造就了生命的特殊性。

研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矛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悉心研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有许多感悟,值得记下来。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于《矛盾论》)

毛泽东在研究马列主义后所作的矛盾论中总结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这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的事物和每一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在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时,要注意矛盾和矛盾的主要区别和非主要区别;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时,要注意不同斗争性式的区别。

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使有经验的同志能够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做到有原则,避免重蹈经验主义的覆辙。这是我们研究矛盾规律的一些简单结论。

一、《矛盾论》对日常生活影响的理论依据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凡事都有矛盾。各种矛盾之间仍有矛盾。人们的思想也有矛盾。没有矛盾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因此,任何回避矛盾的借口都是无效的,最终只会使矛盾激化或复杂化。这些例子显而易见,不必重复。唯一的出路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冲突。逃避是不对的。没有出路。

矛盾是一个过程。任何矛盾都不是瞬间即来瞬间即逝的,都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的时间不是平均分配的,有长有短,是量的默默积累过程,矛盾冲突的最终爆发是能量累积的结果。

矛盾有主次之分。在诸多矛盾中,有一级矛盾和二级矛盾。在同一矛盾中,有主次两个方面。我们生活在矛盾社会,人类也只是自然中的一员,要伟大也伟大,要渺小也很渺小,看你将其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比对啦。

生活中的矛盾也如此,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几对几十对甚至成百上千对矛盾随时都会在你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不可能平均分配时间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处于不停的“斗争”状态,这种状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斗争力量对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互相转化,矛盾主次会发生变化,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也会发生转变。

“关系(或者称联系)”是导致矛盾产生的纽带和桥梁。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但是没有关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当具备一定条件是,原来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也就产生了关系。所以有人说“关系”也是生产力。

二、《矛盾论》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表现形式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认真思考和分析各种矛盾,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加以解决。矛盾是普遍的,但不同层次的人必须面对和解决不同类型的矛盾;不同层次的部门和**有不同的矛盾需要面对和解决;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跟着别人高调,爱唱高调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生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人与人之所以产生差别,主要是由认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决定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读书学习到做官谋财,无所不包,不作例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首先要能战胜自我,这是解决自我的思想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无论他在人生的金字塔上站得多高,最终都必然掉下来。

有的人从反面研究和解决矛盾,比如故意制造矛盾,这种类型的人很可恶,很可怕,虽然最终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还是值得非常关注和留意的。这要求有预防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矛盾论读后感(篇3)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能为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有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的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从毛主席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每件事都有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解决矛盾的方法。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从内部挖掘、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毛泽东主席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矛盾论读后感(篇4)

《矛盾论》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当时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本文具有深刻的哲学性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形势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两种宇宙学:一种是形而上学,另一种是辩证法。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从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角度看世界。

显然,在国民革命时期或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这种肤浅的宇宙观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它会遮住我们的眼睛,挡住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拒绝接受新事物。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的宇宙观主张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一种必然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宇宙围的其他事物有关并受其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这是由矛盾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的生存离不开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之中。也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凡事都有矛盾,总有矛盾。

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因此,没有不矛盾的世界。在有矛盾的个体构成的社会中,甚至在整个宇宙中,都存在着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所以我们必需学会怎样对待它,才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二者密切相关。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没有一件完全相同的东西。

事情在发展,也就是说,内部矛盾在不断演变。在这其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即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原则!

当前,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应在不放弃武力的前提下,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各种国际矛盾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综合国力来解决。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然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取得支配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抓住其中的要点,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所有的矛盾都是不停地演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在不同的阶段,处于不同的地位。两者永远不会均衡发展。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平衡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种矛盾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影响社会的发展。但是,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时,这种矛盾就会沦为次要矛盾,即人们精神文明的矛盾。

一个矛盾,也有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双方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着的两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没有任何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没有大,没有小;没有失败,没有成功;没有灾难,没有祝福;没有生命,没有死亡。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失而复得,过眼浮云,祸福相依,逝者如厮,一切顺其自然。矛盾着的双方又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战争与和平之间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战后和平,然后中国内战停止了。

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再然后至今,又转化为国际大体和平发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矛盾的战争与和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据本法则。在这一思维原则中,我们要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用辩证的、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矛盾论读后感(篇5)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论,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各方面的统一和斗争,矛盾中的对抗地位和矛盾的主观能动性。

*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矛盾。

当然,首先要解决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陌生矛盾。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对立互斥的对应关系。

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物理中的力和反应。如果是正数,就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不能再存在。

让我们以积极和消极为例。我们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也没有负数。它们之所以相反,是因为一个数字只要是正的就不能是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我们仔细寻找。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智慧,使我们的思想博大精神,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

矛盾论读后感(篇6)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哲学方面的书。本书写于1937年,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矛盾存在于世间万物,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如果世界有缺陷或不完美,就会导致冲突和矛盾;如果生活中有缺陷或不完美,就会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冲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不同的矛盾。矛盾的无处不在就使《矛盾论》在生活中极为重要。

就好比不同的选修课,毕业后不同的发展方向,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哪个好······种种这些矛盾在用《矛盾论》解决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必须搞清二者本质的区别,以及矛盾的根源。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一个必然是主要矛盾,因为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小到生活中的小事,大到国事家事,无处不在的不同的矛盾,我们必须用心思考,在生活中总结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人们总是在成长。我们只需要通过经验积累经验,逐步得到解决方案。

总之,在阅读完《矛盾论》之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死抠教条,要通过智慧,知识一点点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矛盾论读后感(篇7)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

题目p>

班级p>

姓名学号p>

《共产党宣言》摘要: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历来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已经把医生、律师、牧师、诗人和学者变成了雇佣的工人。

3、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4、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5个。过去的所有运动都是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为少数民族的利益而进行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6。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频繁的历史变迁。

7号。既然劳动不能再转化为资本、货币、地租,一句话,就不能再转化为可以垄断的社会力量,也就是说,既然个人财产不能再转化为资产阶级财产,你说,人格已经被消灭了。

8个。思想史不仅证明了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证明了什么?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

9号。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近期目标和利益而斗争,但他们也代表了当前运动中运动的未来。

《矛盾论》摘要: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2。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事矛盾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万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矛盾运动。

3、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4、不同的矛盾,只有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5、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6、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7、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的存在。如果没有对立的一方反对它,它自己的一方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

8个。所有矛盾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不仅在一定条件下处于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矛盾认同的充分意义所在。

《实践论》摘要:

一。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决定一切其他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真理标准。

3、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四。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需要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个。认识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获得理论认识,必须回归实践。

6。然而,就这一过程而言,人们的认知活动还没有完成。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以前总感觉名人著作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次老师要求读《实践论》,开始心里确实有些小抵触,但作业终究要完成,还是耐着性子从网上下载下了这篇文章,读了一半,看的眼疼,自己又去复印店将本文打印出来,才终于读完。

在我读完《实践论》后,发现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语言,本文的语言还是比较直白、生动的,当然准确度也是有的。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简洁,直白的语言把所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是其高明之处了。

在我们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高考知识。如果我们现在去参加高考,我们能拿到原来的分数吗?所以实践是很重要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很多人总是抱怨机会太少。机会永远不会太少,但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抓住他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高自己,积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成功。

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去实践,去认识,去实践,去重新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准备。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实际生活于问题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掉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在我们生病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问题。当然,对于生活在“上层”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上层”的人们是无法了解我们这些“中下层”人们的痛苦的,即使现在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并没有真正解决。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我们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的差而不说,总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条件下去进行某种实践。在本文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和今后的工作中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对实践活动的了解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要积极提高自己,积极了解知识和经验的方方面面,选择我们抓住机遇,实现价值,创造成功。

《矛盾论》读后感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起初,我以为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后来,我逐渐发现矛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普遍和特殊,对我们看待事物更有启发性。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认识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使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同志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么多人都失败了,而他却成功的解放了中国,建立新中国,给中国以及无数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希望。

我认为,这都与他的先进的思想脱不了干系。

在过去,我的正义感是,我能清楚地分辨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追求前者,拒绝后者。但我从没有想过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做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1467.cOM.cN

读了本文,我的思想也有了一些改变,我感到要改变一些东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每个问题的由来,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它。我们大学生现在逃课已经司空见惯,而且很多人是经常性的逃课,我也问过一些逃课的同学,其主要原因是迷茫,大学生的迷茫。

逃课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其将来的发展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感觉该课程学与不学已经不重要,在我看来,逃课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在于改变同学们的看法。课程老师要给同学们讲清该课程对其将来发展的帮助,而不是只强调点名,挂科。

人生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于我们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我们人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一切关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着矛盾。

作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我们,正处于热情与激情似火的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物质与精神等这些方面上的矛盾时,更要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的,但同时,我们的理想又指引和推动着我们现实生活的前进。我们大学生应在人生中创造出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然而学习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一马平川的,在这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阻碍我们前进。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矛盾,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我们自身的要求,才能达到给我们自己设立的目标。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大学生既要看到问题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统一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