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抗战家书读后感(合集8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4

抗战家书读后感(合集8篇)。

大学生范文网的编辑精挑细选的这篇文章名为“抗战家书读后感”非常值得一读,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非常感动的作品,他的作者{作者人名}令人尊敬。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印象全部写进我们的读后感里,我们将为您提供各种相关方面的信息和建议!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1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炮火纷飞,一封家书,饱含深深思念,前路崎岖,几句诺言,承载万丈豪情;时光荏苒,重温这些誓言,感悟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斗转星移,回顾这些故纸温情,体会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看着一封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一部生动的抗日战争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

透过历史的硝烟,重读这封感人的抗战家书,足以让我感动。

重温抗战家书,我读出了先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报国忠心。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从抗战一开始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他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他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以示报国忠心。“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敢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阅读他对战友的书信,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决心杀敌的信念,翻看他的书信原件,苍劲有力的字体正是对这种信念最好的诠释。除非海枯石烂,否则他报效国家的忠诚是不会改变的。

同样,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出川抗战之前,将写给妻子儿女的“遗书”刻在灯柜上,以示铮铮铁骨。“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如此的浩然正气,如此的英雄气魄,令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无数的抗战将士正是拥有如此的凌云壮志,才使得敌人落荒而逃,正是拥有如此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品读抗战家书,我体会到了前辈们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虽然他身陷囹圄,但是爱国的情感没有泯灭,牺牲奉献的精神只增不减,在生前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发出有力的呐喊,激励着更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抗战之中。如此震撼人心的义举,足以看到先烈们的献身精神,如此无畏,足以看到先辈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远征军被派遣出征的戴安澜将军受伤殉国后,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了两封信,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催人泪下。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如此毫无畏惧的牺牲精神,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戴安澜还带头立下遗嘱:

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如此的英勇善战,取得了远征的胜利,如此顽强拼搏,将军死而无憾!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左权,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谱写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军事生涯,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

透过他的情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无私奉献。在家书中,对于刚出生几个月就离开的女儿,这位深沉而坚定的军长在家书中变成了一为慈爱的父亲,字里行间凝聚着对女儿冷暖的爱。然而,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即使有太多的顾虑,左权同志仍然把有限的生命献给革命事业。这不是一种奉献吗?

回味抗战家书,我懂得了珍惜。我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光荣的传统和今天和平的环境。看着一封封用生命书写的家书,读着一句句荡气回肠的誓言,抚摸一张张褶皱不堪的信纸,我仿佛闻到了一阵阵浓浓的火药味,看到了一团团烽火狼烟,听到了一声声呐喊呼唤,正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前辈们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线,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的在新婚之夜就出征战场,有的母亲临终也未归乡悼念,有的家书还未送达就已壮烈牺牲。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

如果没有那些爱国将领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没有那些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独立,英勇善战,宁死不屈,没有那些前辈先驱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也许我们仍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仍将饱受战争的折磨,和平的阳光将不会照亮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得到精神上的滋养、思想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缅怀烈士在历史上的功绩,追寻烈士不朽的精神,端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当我们作为大学生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为我们为大的祖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们要继续发扬伟大的抗日精神,不断用抗日精神鼓舞自己,学会挺身而出、开拓进取。其次,要在工作和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积累经验,为实现伟来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忘记烈士,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继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让我们一起感受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普通军人对国家和家庭的激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

让我们不要轻易赢得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同声传译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2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封信。回顾过去,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第一批部队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国盟国和抗日。

写这封信的时候,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官兵孤军奋战,坚守同一座古城。后来,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部突围,越过最后一道防线,遭到日军伏击。结果,他胸部和腹部中弹,英勇牺牲。戴安澜将军去世时,离祖国边境只有三四十英里。

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他是他家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人物。

她带领群众罢工,成立游击队,多次重创日军,成为著名的“红枪白马女政委”。据介绍,1935年冬,赵一曼被俘掩护战友。被捕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绞刑、烘烤、用竹子扎指甲、坐在“老虎凳”上、用烧铁刺伤她的腿等多种酷刑,但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坚定,从未泄露任何秘密。

“宁儿,很遗憾你妈妈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牲前留下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强女性的柔情一面。

清明时节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人的灵魂是有价值得,只有人的灵魂得到弘扬,中国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烈士中的一员。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也要牢记烈士遗骸,从抗日战争的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充精神的“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3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

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思想,振奋精神。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一下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一下普通士兵为国家、为家庭服务的自豪感,感受一下血浓于水的亲人的柔情。

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的爱国情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上,有大禹治水、戚继光抗日、林则徐虎门卖烟、抗日战争等许多历史事件和无数英雄。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仰。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缅怀烈士在历史上的功绩,追寻烈士不朽的精神,纠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它深深地触动着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了优秀的家风和家训的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肩负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亭)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二)

又是一年清明节。这几天,央视正在**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

从抗战烈士留下的家书中,作者感受到他们报效国家的强烈志向。

左权将军的家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对这个家庭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还记录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在日本用刀杀害儿童和焚烧、杀戮和抢劫。左权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日本侵略者不仅要杀死我们的国家,还要杀死我们的物种。亡国之祸已波及每一个中国人。

左权将军在给妻子写最后一封信三天后,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时,被榴弹击中。他37岁就去世了。左权将军留下的**几乎每个人都很严肃。只有抱着女儿,他才灿烂地笑了。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左权将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既是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日战争英雄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回顾过去,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第一批部队赴缅,紧急支援英国盟国和抗日。

写这封信的时候,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官兵孤军奋战,坚守同一座古城。后来,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部突围,越过最后一道防线,遭到日军伏击。结果,他胸部和腹部中弹,英勇牺牲。戴安澜将军去世时,离祖国边境只有三四十英里。

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他是他家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人物。

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据介绍,1935年冬,赵一曼被俘掩护战友。**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清明时期,我重读抗战家书,感受到了烈士们的力量和烈度。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4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近日,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这本书,感触颇深。其中一封是赵一曼生前写给儿子的信。

虽然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用笔写家书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这一沟通情感的形式已渐渐远去。但这封近80年前留下的信,充满了英雄般的爱国情怀和母亲对儿子的深情,震撼了我的灵魂。

这封信记录在日军的审讯档案里。这是时任东北抗日联合会第三军第二团政委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是时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你长大后,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母亲为祖国而死!”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这本《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感受到家书中的铁骨柔情和舍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并以此缅怀71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战争早已过去,但这些抗日英雄留下的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记的精神财富。

比如赵一曼留下的那封信,虽然她牲前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但却让这封信迟了21年才送达孩子们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随信解开。她原名李坤泰,出生于四川宜宾,去世时只有31岁。

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

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5

【1】 抗日战争离我们很远,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家书却成了历史的永久见证。当我再次翻开这些尘封已久的家书时,我依然能读到火药和苦难的硝烟、思念和关怀,以及为国家而死的决心。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书有那么几封。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妈妈不需要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她用实践来教育你。你长大后,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母亲为祖国而死!”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信,大多数写给爱人父母子女,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夕,留下了两封信,一封致将士们,一封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他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死,虽生亦死。”

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精神气概。

透过一封封的抗战家书,我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血战到底。

之前看到一句话叫“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将收获更加清醒的责任担当。

【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家书,让我感受到了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为国家和家庭的骄傲,感受到了血脉浓于水的亲人的温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精神滋养、思想引导和精神鼓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

他们有什么抱怨?因此,我们要牢记烈士遗骸,从抗日战争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充精神“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缅怀那些无私奉献祖国和民族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起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几千位英雄中,我征集了几位杰出代表,读了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了他们报效国家的壮志。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

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寇,多少优秀的中国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谱写了一首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歌曲!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捐躯的决心,海不清,石不腐,永不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子女之间的爱中。相反,他们选择了洒血的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感受到这些家书所蕴含的向往与关怀、硝烟与苦难,更感受到抗日烈士为国献身的决心。那场战争离我们很远,但一封家书却成了历史的永久见证,不仅是后人的珍贵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正是众多抗日英雄的代表和缩影。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6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民族解放的号召下,许多热血青年离开妻儿,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把热血青年生活的一腔热血化作永远的丰碑。岁月会褪去伤痕,却永远不会有情感共鸣。

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人民的灵魂是有价值得,只有把它发扬光大,中国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所以,重读抗日战争家书,让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烈士。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健忘的客人放弃了他们的家庭。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和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没有理由不珍惜它,也没有理由不尽力。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二)

央视正在**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烈士中,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共产党最高将领左权、“为国而战,光荣无比”的戴安澜和“立誓为人,不为家,渡江过海”的赵一曼。从抗战烈士留下的家书中,作者感受到他们报效国家的强烈志向。

左权将军的家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对这个家庭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还记录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在日本用刀杀害儿童和焚烧、杀戮和抢劫。左权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日本侵略者不仅要杀死我们的国家,还要杀死我们的物种。亡国之祸已波及每一个中国人。

左权将军在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三天后,在报道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行动时,被弹片击中身亡,享年37岁。左权将军留下的**几乎每个人都很严肃。只有抱着女儿,他才灿烂地笑了。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左权将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是父亲留下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日战争英雄留下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封信。回顾过去,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第一批部队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国盟国和抗日。

写这封信的时候,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官兵孤军奋战,坚守同一座古城。后来,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部突围,越过最后一道防线,遭到日军伏击。结果,他胸部和腹部中弹,英勇牺牲。戴安澜将军去世时,离祖国边境只有三四十英里。

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他是他家最小的孩子。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人物。

她领导群众罢工,成立游击队,多次重创日军,成为著名的“红枪白马女政委”。据介绍,1935年冬,赵一曼被俘掩护战友。**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

“宁儿,可惜你妈妈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然而,从赵一曼临死前留下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强女人的柔情一面。

清明时期,我重读抗战家书,感受到了烈士们的力量和烈度。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7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5篇)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思想,振奋精神。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一下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一下普通士兵为国家、为家庭服务的自豪感,感受一下血浓于水的亲人的柔情。

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从抗日战争的家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主义和亲情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上,有大禹治水、戚继光抗日、林则徐虎门卖烟、抗日战争等许多历史事件和无数英雄。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仰。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缅怀烈士在历史上的功绩,追寻烈士不朽的精神,纠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8

——作者

连日来,央视新闻播出了革命先烈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一封关于抗战的信。1936年8月1日,他们带着赵一曼坐火车去珠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想到了她幼小的儿子。

她向敌人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这封家书在最后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4月3日央视网)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惨遭各种酷刑,肉身饱受摧残,人类的邪恶和狠毒无一不疯狂的强加到她身上,连续的折磨和痛苦早已超出了作为一个生命所能够承受的极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至死没有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以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意志品质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了耀眼的一页。

看到这句“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遗言,让人不仅感动,更在内心激起波澜。任何一位母亲都疼爱

第1 页共3 页

自己的孩子,赵一曼也不例外。一个已经有了孩子的母亲在生死关头想到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母爱。如果她动摇了,她可能还活着,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的母爱。

但当赵一曼面对生死时,他宁愿死也不愿放弃,为国家而死,这是因为他的内心信仰。它是一种博大的母爱,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不应该忘记每一个时期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当清明节来临时,我们将重温赵一曼的事迹,让我们记住赵一曼,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的光芒,这样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会损失太多。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应该不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鼓励和倡导他们学会用信仰来调节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

“信仰在于肯定灵魂。”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和行为的重要依据,其核心意义是指人对人生最重要的价值的追求。信仰可以超越罪恶的心,不再是自我;它可以增进我们的幸福,使我们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清明节公祭英烈,就是加强青少年信

仰的好时机,不仅媒体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全社会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借清明节之机,让青少年多方面了解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举办公祭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信仰,是对清明传统的最好继承和发展。由此也提示我们,在青少年信仰教育上,需要继承革命传统,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