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物质的量课件

物质的量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13

物质的量课件。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发展全面能力的有效手段,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物质的量课件”,谢谢你阅读和收藏我的作品!

物质的量课件 篇1

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1课时

四、授课教师:卜婷婷

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摩尔质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的求法 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 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

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 摩尔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八、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

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课件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

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设问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问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引入: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所以用“个”不行。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问,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

学生进行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质量是不相同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mol?1)。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个麦粒。

(1)1molO中约含有 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 个H2SO4;

(4)10molNa+中约含有 个Na+;(5)28mol电子中约含有 个电子;

(6)1.204*1024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 ;

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的量课件 篇3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了解、学习使用物联网的兴趣和意识。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

(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连接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2)了解物联网应用。

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相关参考资料: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它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联化体现。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

智能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

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质的量课件 篇4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两大块,其一为摸物,要求学生仅凭触摸感受物品的形状细节;其二为背形,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将物品塑造出来,表现形式不限。这些内容题材新颖,形式活泼,既训练学生的触觉,又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融绘画与泥塑为一体,非常适合中年级美术教学。

教学重点: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布袋或黑色马夹袋若干、各种物品(如雨伞、牙刷、笔、杯子……)黏土等。

1、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杯子、铅笔盒、胶水瓶、圆珠笔、水彩笔……),都藏在了这几个礼盒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会是些什么呢?我要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先不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将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看看谁做的最成功,我就将这些礼物送给他。”

3、学生评奖,获奖学生上来领奖。

4、师:“要想拿到这个礼物,还必须再过了以下一关才行,请你说说你手中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说出来这个礼物才能属于你。”

5、学生回答,可以请求同学帮助。

游戏规则:A、同桌之间进行。先由一位同学闭上眼睛。B、然后另一位给他摸各种物品。c、摸物者快速地说出物品名称。说对一个名称得一分,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成为摸物冠军。(先由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同桌之间进行,音乐声停则游戏结束。)

3、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师:“全部摸对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摸出袋子里的物品是什么,那么你们摸物的经验是什么呢?

4、获奖同学说说背形的经验。

师:“如果不给你们看袋子里的东西,只是摸了一下,你能不能把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呢?”

5、师小结,讲讲注意点。

c、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进行表现。

1、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中的物品。

1、优秀作品展示,表扬进步学生。

2、我觉得我的作品:____________(好、一般、很糟糕)

B、互评:1、你认为同桌的作品___________可以得________

2、他得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今天这节课有趣吗?我们大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而且还训练了视觉和触觉,从你们的作品来看,进步可真大!老师希望你们喜欢这节课,更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多锻炼,多捏些泥塑,使你们的感觉变的更敏锐!

物质的量课件 篇5

“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

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

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

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

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ass).质量用“”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

物体的质量不同.

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

××电视质量优.

保证质量.

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

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

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

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

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

没有.

为什么呢?

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

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

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尺子的质量变了吗?

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

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千克.

不对,是克.

不对,是两、斤.

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g)、微克(μg)、吨(t).

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

1吨=1000千克 1t=1000 g=103g 1千克=1000克

1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g=103g

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

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g.

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

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

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

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

(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

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

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

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

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

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

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

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

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

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

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11中的测量内容.

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

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

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物质的量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

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2NaOH~H2SO4

2mol∶1mol

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

【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

【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

【板书】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投影】课堂练习

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设问】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问】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投影】课堂练习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设问】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

【板书】1.计算

【设问】⑴实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

【板书】2.称量

【设问】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

【演示】称量12.5g胆矾晶体。

【设问】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

【讲述】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设问】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了什么?

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板书】3.溶解

【设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演示实验】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设问】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讲述】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板书】4.转移

【讲述】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免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设问】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

【讲述】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该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板书】5.洗涤

【讲述】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板书】6.定容

【设问】定容时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

【讲述】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定容时还要注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

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最后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叫做摇匀。

【板书】7.摇匀

【设问】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设问】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定容时若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小结】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但在应用中物质的量浓度有很多方便之处。

单位是mol/L。

③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作业】课本第61页,第1题⑴⑸⑹,第⒊题⑵⑶。

【随堂检测】(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物质的量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SmasrArt图形及其类型;

2、学会插入SmasrArt图形;

3、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插入SmasrArt图形;

2、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SmasrArt图形可以条理清晰地将信息组织起来,经常被用在幻灯片页面上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或观点。本节课我们就用SmasrArt图形完成展现过年的习俗的演示文稿。

(二)新课教学

(一)插入流程式SmasrArt图形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过年”的文件;

(2)单击【插入SmasrArt图形】淡出【选择SmasrArt图形】对话框;

(3)选定【重点流程】选项;

(4)单击确定【SmasrArt工具】选项卡;

(5)在SmasrArt图形中输入“过年”“除夕”。

(二)在SmasrArt图形中增加一项,输入正月十五的习俗

(1)在文本窗格中的“拜年”文字后按下回车键,输入“正月十五”;

(2)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升级】;

(3)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降级】;

(4)文本窗格中的空白文本降级为级别2;

(5)继续在文本窗格中输入“吃元宵”“闹花灯”然后关闭文本窗格,完成SmasrArt图形。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SmasrArt图形的优点有哪些?

物质的量课件 篇8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物质的量课件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5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物质的量”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课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扩充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加以运用,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理解并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本节课难点:如何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学会用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混淆;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将主要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本节课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计算方法,并经过类比初中学习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感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溶液浓度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开始说课的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来展开。

环节一:情境导入

首先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标签如:眼药水、消毒液、矿泉水、酒等,老师准备实验室常见的酸碱溶液的标签,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v/v;m/m; m/v; n/v,从而引出课题—物质的量浓度。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使同学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环节二:得出概念

下面探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请同学叙述所理解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并写出表达式。利用多媒体展示3个实例运用概念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板书),

1、1mol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2、1g NaOH固体溶于水,配置体积1L的溶液;

3、1mol NaOH固体溶于1L水配置的溶液,将同学前后分6个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和修改。第一个练习,让同学体验简单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初步理解概念;第二个问题,巩固前一节学习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换算,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第三个练习,强调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剂的区别,同时回顾质量的加和性与体积的非加和性,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找出所缺的条件—溶液的密度,再次进行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环节三:建立知识联系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板书)?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自行设计表格,引导同学从溶质单位、溶液单位、表达式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完善表格。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巩固知识,设计概念性题,判断1L 1mol/L H2SO4 溶液,氢离子浓度是否为1mol/L;判断1L 1mol/L NaOH 溶液是否含NaOH分子1mol,解释学生存在的误区。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例层层递进,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

环节五:全课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我会让同学来发表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进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后,让大家讨论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下面来说下我的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cB 单位:mol/L 表达式:cB = nB /V

二、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

三、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