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必备八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20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必备八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读后感(必备八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1】

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2】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故事,有些深深地启迪了我,有些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些让我了解了世界上的各种真理。虽然听不懂陶行知爷爷的深奥话语,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高尚纯洁的品质和学习的艰辛。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行知爷爷的节俭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即使母亲剃的很糟,他也会乖乖地叫母亲给他剃头。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

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有一次,我去一家鞋店买鞋。家里有五六双合适的鞋和两双靴子,但我只是想买。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

” 我肯定地说。在我再三要求之后,爸爸不得不买这双鞋。买了鞋以后,我还需要买衣服和裤子,一次买两三件。

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

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

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节俭,我不应该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陶行知爷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3】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4】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读着陶行知先生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惊醒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人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成人再成才”,都是将对人才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了一代后人。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要求一是要求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献身;二是要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些要求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过时。

人们常说,“经师不多,人师难找”。陶行知先生则既为经师,又为人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理想,有远见,有办法,有才干。在最苦、最累、最难办的乡村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民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一干就是一辈子,办成了常人所办不成的事,干出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真正走出了一条“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之路。为了办学,他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缩衣节食,身上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还把他当参政员所得的数目可观的车马费都全数捐给学校。身为校长却连一般民房都不租,而是住在一座旧碉堡里。他虽直接耳濡目染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却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对内他孝敬父母,爱护妻儿;对外礼待他人,不负他人;即使到了国外,他也被公认是一个“最中国气”的留学生和讲学者。陶先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坚守了作为一个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如此的高尚品德,怎不令我们仰慕、钦佩!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事业上满怀热诚,在教育思想上极富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对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5】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能一两句话概括,我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完全写在一篇短文里。

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老师都和我有同样的经历。 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生活化” 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

陶行知提倡”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探索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陶行知的” 教学合一” 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杜威教师那种以” 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改思想” 教学合一” 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 教” 或只” 教学” ,这是把学生当作” 容器” ,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 教学生学” ,交给学生学***,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 智育注重自学” 的教育思想,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倡导的要让学生--” 学会学习”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学生要学,就要教;学得多,就要教得多;学得少,就要教得少;学得快,就要教得快;学得慢,就要教得慢。

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 因材施教”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认为,教师不是贩买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的,自己也要进步。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知识。陶行知这一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教学相长” .现在看来这些正是目前我们正在追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境界。

那么,如何实践陶行知的生命教育内容论呢?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量注入生命的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 教学做合一” 的理论。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的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了解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对学生的终身利益和学生的未来负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开放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生活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 活” 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走进陶行知读后感花了整整十多天的时间,每天回到家临睡前,我便捧起《走近陶行知》一书。一开始,我只是想用它来催眠。后来,到了睡觉的时候,我还看着呢。我真的看到了味道。

书中那近百年前的故事,貌似陈旧,但理念好多放在今天仍然是鲜活的好例子,是时髦的教学理念,好多用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适用。80多年前,陶校长说要”教学做合一”.他说:

”在做上学:学的才有用,才能透;在做上教,教的才能明白,才能详尽。”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的书写,必得结合具体的生字,和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书写的具体笔划、书写的过程中,在这过程里做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法,才能写出正确、美观的字来。

阅读教学时我们要走进文章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必得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细致的感知、解读,走进文字的深处,融入文字营造的浓浓情境中去,感动的同时也才能获得心灵的重生。在那时,学校就有”活的生物课”.姚文采老师的生物课,既丰富又有趣。

他把挖草药的请来,教学生认识各种中草药;他把种花木的请来,教学生在中各种花木的方法;他把科学社专家请来,教学生辨认各种生物科别……学校有生物室,有植物园,这多么令人羡慕啊!如果我们的学生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多做贴近生活和自然的活动就好了!毕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它更感兴趣。从实践中学习不是更有趣更有效吗?

如果我们学校也有一块土地,允许我们的学生种菜养鸡,那一定很受学生欢迎。80多年前,陶校长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然而,回顾我所做的一些事情,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有一天自习课,我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看课外书,画画,孩子们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突然我发现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杨博他的课桌椅周围有一些白色的纸片,我走过去,大声呵斥:”看看你的课桌周围,你在做什么?弄得这样脏?

你这个个不争气的!”过了一会儿,耳边才传来很低的声音:”老师,我在做雪花。

” 孩子可能被吓着了,也知道错了吧,赶紧拿扫把来扫干净。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名老师的我,除了风雨交加,还能不春天吗?想想自己小时候,学***时,当我第一次把我的作品《春天》带回家时,虽然画得不好,但我的父亲母亲却很默契地什么也没说,把我的作品挂在了我的房间,那一年父亲与我一起,把我的作品,糊满了整间屋子,从地平开始米的高度,竟也将家中四壁装饰得挺美。

我的父亲学历不高,母亲更是几乎不认识字,但是他们对我的教育,比起读了十多年书的我,似乎更加高明。父母用他们的宽容,用他们的智慧,不仅保护了我的童心,也让我自觉地改正错误,健康阳光地成长。《拆表的故事》中,陶校长也是用他的宽容,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遇事多一点冷静的分析,多一点理解和宽容,那么,保护的不仅是一颗天真的童心,有时甚至是在保护着中国的”爱迪生”.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走进陶行知读后感:

抱愧陶子东西寨小学王留波在没有读有关陶行知的书之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的晓庄师范和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浅陋无知。一个教师不了解陶行知,就如中国人不知道孔子,木匠不知道鲁班一样。

随着阅读的深入,伟大教育家的形象在心中升起。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精神是崇高的,怪不得高万祥老师称他~ 大爱陶子,大德陶子~ ,认为他可以与孔子齐名,堪称万世师表。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唯一赢得这项荣誉的人。

有专家说:”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 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警世之语。

陶行知学识渊博,毕业于哥伦比大学师范学院,是著明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回国后,他放弃了在大学教书的机会,放弃了工资。在杜威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他致力于我国的平民教育活动。他不得不依靠教育力量为人民谋幸福。他以南京为试点,相继开办了十几所平民学校,教穷苦百姓识字,他认为”普及平民教育决定着国家的强大,如果使占人口85% 的文盲都能认识千字,就可使国民精神振作起来。

” 后来,他又提出了”到民间去、到乡下去” 的口号。他要求”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我们要向农民烧心香。”1926 年,陶行知在南京小庄创建了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就是大家熟知的晓庄师范。

当时,学校连围墙也没有,教室也没有,”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满天地间……” 多么豪迈的宣言啊!他提出了生命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成为改造社会的中心。率先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学***,培养小先生,让他们再去教别人。

当时,他组织了一次反对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的示威。蒋介石下令强行夺取晓庄师范学校。然而,没有围栏,所以他不得不把封条贴在黑板上。陶行知在日本避难。可是他培养出的小先生们却四处办学。后来,陶行知回到上海,继续化名从事教育工作。

为革命培养了很多人才。抗日期间,国民党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有一次,”七君子”**,当时,身在美国的陶行知联合全球华人向蒋介石致电,动用恩师杜威的关系,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释放了”七君子”,蒋介石恨之入骨,将其列入共犯。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共谈判中,毛泽东多次会见陶行知。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在民主战争中刺杀了李公甫和闻一多。陶行知得知第三个刺客就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到处演讲,揭露国民党虚假的民主和平,随时准备牺牲。

当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就连夜整理自己的书稿,因劳累过度,在朋友家突发脑溢血,因抢治无效,在上海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才55 岁。当时,周恩来去医院专程向陶行知遗体行礼,高度评价了陶行知的一生,称他是党外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上海各界人士、团体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后来,陶行知的灵柩被运到南京,来自全国各地的51个团体参加了他的公祭。人们把陶行知葬在了晓庄师范的劳山上。墓前的牌坊正**是陶行知生前的墨迹:

爱满天下,对联是郭沫若题写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掩卷沉思,我不禁被陶行知那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大爱所感动,他的贡献堪于孔子、毛泽东这样的圣人、伟人媲美。

我们应该大力宣传陶行知,向陶子学习,学***爱无疆的教育情怀,学***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学***行合

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学***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精神。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6】

《走进陶行知》是一篇著名的文章,主要介绍陶行知的行为和个人性格。这让我们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有关他的事情。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故事,有些故事深深地启迪了我,有些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些故事让我了解了世界上的各种真理。尽管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仍然能领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苦。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是我们的榜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行知爷爷的节俭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即使母亲剃的很糟,他也会乖乖地叫母亲给他剃头。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

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有一次,我去一家鞋店买鞋。家里有五六双合适的鞋和两双靴子,但我只是想买。

看着这些目不暇接、款式多样的鞋子,我巴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爱的。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

”我肯定地说。在我再三要求之后,爸爸不得不买这双鞋。买了鞋以后,我还需要买衣服和裤子,一次买两三件。

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闻不问。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

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惋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

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节俭,我不应该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陶行知爷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满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7】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到社会,人们都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教育到底能做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人人都曾关注和思考过的。一般人可以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但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却不能不对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努力将我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先生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他教学、做人的准则。他对“求真、做真人”的要求一是要求知,学真本领,探求真理,为真理献身;二是要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应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为至高。而这些要求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过时。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篇8】

参加过多次论文比赛的我,从没参加过“行之杯”的比赛,这次偶然在苏州市教育学会的网站中发现有行之辈的比赛,我仔细的阅读了通知,论文选题范围及撰写要求度需要设计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看到此通知,我比较惭愧,因为我只知道陶行知的名字缺不知道他的理论思想,于是我就决定买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

最近我读了《走进陶行知》的专题一:陶行知的教育人生后,感觉受益很多。“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幼儿,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幼儿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幼儿,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幼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幼儿的心态来看待幼儿,想想这些幼儿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幼儿,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幼儿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幼儿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幼儿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幼儿,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幼儿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幼儿,才有教育,幼儿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幼儿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幼儿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幼儿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幼儿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