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货币观后感(系列十五篇)

货币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02

2024货币观后感(系列十五篇)。

这篇文章将带您领略“货币观后感”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观看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启发。此时可以将观看时内心的诸多想法写成观后感,观后感的撰写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希望以下信息可以对您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货币观后感 篇1

这几天观看了纪录片《货币》,该片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目前暂时观看了前三集,下面写一下对每一集的一些感想。

第一集《有价星球》主要介绍了货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的关键而又复杂的作用。一方面,金钱释放人们对财富和价值的渴望和追求,帮助人们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财富。货币作为人类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最早以贝壳和珍珠的形式出现,帮助人类逐渐摆脱了物物交换的局限。

从那时起,人类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在相对广阔的领域进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或许同样重要的是,人类第一次有了衡量财富的一致标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执着终于找到了一个统一的载体,可以通过金钱的积累来实现。

通过这一幕,我们知道金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货币融通了财货的往来,让市场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低廉,市场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展,让人们的合作更加紧密。同时,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她把整个劳动分割成小块,然后把这些小块重新粘合成一个又极的整体,扩大了人类合作与创新的力量,扩大了人类选择的空间,以及自由与文明的程度。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货币的每一次飞跃和升级,都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货币的形态,从早期的珍珠和不同质地的贝壳,逐渐发展成为同质的金属币、纸币,甚至更为流行的信用货币。货币表面上越来越具体,但其影响力和流动性却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正如纪录片中所提到的,在货币从商品货币演变为符号货币之后,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滥用和对货币权力的过度干预,也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给人类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秩序和不可磨灭的身心创伤。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关于**干预经济以刺激经济的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主要国家**更多地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周期。

拥有货币发行的权利机构怀抱着货币超发短期内不会引起过度通胀的美好愿望,期望借货币之力维持国家经济繁荣。但过度货币化的结果是流动性,导致资产泡沫甚至金融危机。危机过后,经济需要多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

第二集《从哪里来》讲述了货币的由来,以及欧洲和中国的货币发展历史。我在这里主要说一下我们国家纸币发展。

说到中国的货币,交子在历史中,是最有历史地位的。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创办了一家专门经销和交换交子的交子店,并在各地设立了分店。随着商铺信守承诺,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后来在交子铺的经营中,发现只有使用部分押金不会危及交子的声誉,于是他们开始印制统一面额、统一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推向市场。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征,成为一种纸币。从商业信用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场转型,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元素,使处于黑暗中世纪的欧洲远远落后。

第三集《黄金命运》主要讲述为什么选择黄金等贵金属作为货币、黄金在货币历史上的发展进程等内容,让我对黄金这一全球通用的货币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人类货币使上,牲畜、盐、稀有贝壳、稀有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易大量获得的物品都曾被用作货币。但人类发现黄金是非常适合充当货币的物质,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还能够与其他的金属进行化合,且化合后的产品的性质也比较的稳定。

黄金由于其价值高、产量少、铸造难度大、成本高,价格非常稳定,是发挥货币作用的首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黄金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

片中提到一句马克思说的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果能够理解这句话,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黄金在货币历史上的重要性。“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说的是金和银只不过是自然界之中的两种稀有金属,他们本身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

这是由金和银的自然性质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离、质量均匀、不腐烂、贮存时间长等优点。

片中还介绍了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金本位制度最早在英国萌芽,那里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意味着黄金于纸币直接挂钩,一定面值的纸币将能够兑换等量的黄金。为了更好地实施**,提高本国货币的权威性,英国实施了货币改革,并将纸币直接于黄金挂钩。

经过长期的发展,金本位制越来越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从而促进了金本位制地位的巩固。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国家黄金储备及其丰富,美国为了通过从经济上彻底控制世界,联合西方资本主义战胜国,成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金本位发展到了巅峰。二战以后这段黄金时期,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冲击这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所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遭到巨大打击,美元再也不能按35美元一盎司黄金进行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它的瓦解也标志这世界性的金本位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也意识到,事实上,纸币不应于黄金挂钩,这不仅不利于黄金这一稀有金属的保值,而且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一国货币的权威不在于它的金链,而在于它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所以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以中国为例,黄金是不能自由交换的。只有进行国际结算,才能从国库中支付黄金。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关于黄金命运的思考。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虚拟货币、电子货币等新生的货币形式在不断的冲击黄金在世界货币当中的地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的解体并退出历史舞台似乎已成必然,这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极大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来说,黄金作为世界主要贵金属和避险资产,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暂时无可撼动。

货币观后感 篇2

《货币》这部纪录片给人很多现代宏观经济上的启示,尽管对货币的产生以及后来的繁衍是粗线条的反映,但人们仍然能从中获得很多经济知识。这部电影告诉人们,钱是社会发展产生的,它也作用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它告诉人们钱从哪里来,但永远不知道钱往哪里去。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阴谋和阴谋的社会,但最基本的是生活和生活。普通百姓只对一日三餐冬暖夏凉的品质追求不息,很少去过问国际间的经济风云,也很少过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百姓们对发生在处身其中的市场感兴趣,对菜蓝子的变化感兴趣,对住房价格的不断向上攀升感到担忧,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压力,>对手头工资或地里的收益或坊间利润的改善与提高充满期待 …… 。

一句话:政府能让百姓们的生活好点吗?!

《货币》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很直观,有的内容在影片看不见的地方,社会在政府对货币的理解与操纵中发生着变化,百姓们的生活也随之沉浮,就像波浪中的浮萍随着波浪或高或低。政府用着百姓们提供的税钱,用着通过通胀从百姓们手中盗出的钱,通过债券借钱等等,百姓由政府控制着生活,百姓们有不满意的地方只能抱怨,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甚而>幸福生活完全由政府说了算!

政府由人民选举组成,人民选举的职能是代表人民,改善和维护人民利益。政府有没有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做得怎么样?

完全取决于政府对“货币”的运用!这里的“运用”概念很大,它们反映在国策之中,反映在国家的法律之中,也反映在政府行为以及政府公务员的各种行为之中。

普通百姓看《货币》只会关注自己国家的命运并与自己每天的柴米油盐发生联想。在国家昌盛时期,百姓们从《货币》这部纪录片中得到的启示是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希望于政府,他们相信政府会通过货币把自家的“菜蓝子”搞得很丰满。其实,除此之外,《货币》所告诉人们的还有与百姓生活的很多关联。

(2) 金钱,它的生命是5000多年,而地球的生命是45.6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多万年。它已经不在人类身边很久了,但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其实,对人们来说,货币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

《货币》这部大型纪录片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共十集,为我们展示了货币的发源,崛起,本质以及如今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此外,作者还思考了全球货币秩序、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我认为货币只是一种流通、交换和价值尺度的手段。它的出现和发展只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现在我知道,金钱更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代表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用以货来交换他们需要的货物。但是有时候受到交换物品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来替代。

于是就这样最原始的货币就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在大多数社会中,作为货币的商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

数量稀少的金、银和铜逐渐成为主要的金属货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更加复杂和先进的货币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也显示出使用的不便。

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而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宋代时期,被称做交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使用越来越多,货币逐渐资本化,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也逐渐兴起。

最有名的早期银行家族就是罗斯才尔德家族。

说到黄金,它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货币。它被人们赋予了永恒价值和绝对财富的地位。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美国、非洲和远东。传统上,硬币主要由金和银制成。金和银之所以被是用,是因为他们是高价值的贵金属。人们必须找到一种具有高价值的事物的共同流通方式。

而金和银的价值很高,而且便于携带,数量较少且稳定,在各国中都很受欢迎。开启了其货币化的道路。牛顿为英国铸币厂厂长的时候,其负责铸造金和银两种货币,在决定金和银两种货币的价格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他把金的价格定和很多,而银的价格却过低,这样导致了很多人到铸币厂去购买白银然后卖往国外,然后再把黄金卖给铸币厂,随着这一现象的持续发生,英国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金属银储备,面对白银流失已经不可逆转的局面,于是牛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提出不如彻底放弃白银铸币,让黄金成为唯一货币标准,于是诞生了世界货币史上重要的金本位制。

英国的强大也带动了世界货币体制向它靠拢。金本位制度将黄金推向货币之王的宝座。如今,节约黄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

政府融资、税收、货币发行、国债三大手段逐步升级,相互制约。现代政府的税收是由人民监督的,不能无限制地征收;货币的国度发行会影响通货膨胀;国力以外的国债发行会增加债务违约危机的可能性,导致国家信用缺失。三种方式需要相互协调。

看完《货币》这部大型记录片后,我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学知识,明白了货币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对社会经济的推动。我们要用好货币,让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货币观后感 篇3

宋鸿兵,世界金融历史学者,著有《货币战争》系列丛书,长期高居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榜首。宋鸿兵因在书中成功**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而备受关注,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报道,2009年宋鸿兵被全球销量第一的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人”。2010年之后,宋鸿兵首创的“货币战争”一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普遍使用的国际热门用语,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汇皆成社会流行词汇。

《货币战争》系列丛书已被翻译成繁字体版、法文版、俄语版、波兰语、韩文版、日语版、越南语版等多种语种持续畅销海外。

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指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开篇就介绍了两场战争,一个是明面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另一个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让人惊叹,尤其是书中第八章介绍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罗斯休克**,亚洲金融风暴等战役,金融手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确是很精彩。

读完这本书,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很流畅,并且引述了许多的历史典故,轶事,传说,名人语录等等,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让我对一些比较枯燥的金融问题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能把这本书看完得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看这本书对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因为金融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懂,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其它的疑问,都会主动的去查,参考一些资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增进了我自身对货币和金融的一些了解。

顺着《货币战争》,我最近看了《货币战争3》。这一系列的书以全新的眼光和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讲述金融和货币知识。

《货币战争》主要聚焦在美国货币发行权的反复争夺是如何影响美国社会和世界历史的,《货币战争2》重点关注欧洲各国围绕货币发行权的激烈博弈,是怎样塑造着历次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全球权利的形成与变迁。

《货币战争3》则沿着金钱的主轴,展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画卷。本书从胡雪岩收购蚕丝开始,演绎了当年一代红顶商人因为资金链断裂被当时的国际资本打击,迅速从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沦落到破产的故事,从而非常巧妙地把大家的思路带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从1840年至今,中国的金融战争经历了列强以鸦片打败**的鸦片战争,列强以**打败法国货币的国民党时期,以及美元打败人民币的现代社会。

这本书从清朝银行制度开始,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民党时期、新中国时期等多个时期。每个**的规则和运作离不开背后强大的资本支撑。其中,蒋介石北伐时期著名的412**与他投降江浙都城有着重要的关系。

中间还讲述了日本怎样进行货币崛起。最大的核心内容是金融必须独立——金融主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惜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只有新中国1949年到2005年期间非常短暂的金融独立时期。

金融没有国家,但一个没有金融主权的国家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这本书还特别将中国的金融体制与日本的金融体制做了相关对比。日本明治维新胜利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高边疆的胜利。

简而言之,就是在金融上必须自主,摆脱列强动用国际资本对于日本国内资本的染指。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丧失了高金融边疆的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甚至推翻清朝统治,都不能真正实现中国工业化和繁荣的梦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在经历了一百年的金融泡沫之后,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泡沫,其根本原因是日元升值。今天的中国经济与十多年前的日本相似。回头看看中国,从本世纪开始,上世纪90年代那种稳步发展的局面似乎已经不再,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外的热钱发疯一样的进来,商品**持续**,尤其房地产**突飞猛进,虽然说人民币升值到国外消费便宜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去国外呢?

在国内的老百姓只好看着物价飞涨。日本当年的股市神话已在中国上演,房地产狂热正在中国重现,人民币正迅速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这一切犹如日本经济的翻版,按照《货币战争》中所说也许这就是美国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所设下的“局”,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的又一手段。

或许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我认为《货币战争》一系列书最重要的是其所流露出的金融主权的重要性,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经济的警示。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一直认为,这只是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而且在金融领域也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解决方案。看到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创新:

“物价本位”的北海币,挺有意思的。山东解放区的北海币可以在解放区自由流通,这取决于交换价值与**的结合;也可以在国民党控制区与法国币自由流通,这取决于北海币的货币信誉。北海货币没有是用**、**、外汇做为储备,而是是用物资作为储备。随着物价的涨跌,工商局将随时处理物资,调整货币流通量,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正是因为这种原理,根据地完成了“驱逐法币,稳定物价”的货币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货币实践是货币战争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也是人民币诞生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金钱远不如政治、文化和军事重要。人们往往熟知历朝历代帝王们的文韬武略,对将相名臣的事迹如数家珍,文人墨客的诗歌趣闻更是代代相传,而货币却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货币在中国似乎是一门被久已遗忘的领域。

在我们普通民众眼里, gdp,**i,cpi,ppi和pmi,这些专业的经济指标我们一个也弄不明白,但随着国人生活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债券、利率、房地产、**、保险、收藏等金融词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生活在当下经济社会,普通人更需要金融思维。

货币观后感 篇4


在读完《美国货币史》这本书后,我对美国的货币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美国货币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生动地揭示了背后的经济背景和影响因素。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货币的重要性以及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揭示了美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它详细地介绍了美洲先民时代的交换媒介,如贝壳、鹿皮和毛皮等。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货币开始使用金银币的形式。随着美国独立后的货币改革和金本位制的实施,美国货币开始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美国历史上的货币危机和经济大萧条对美国货币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全面梳理,我深刻意识到货币的发展是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


这本书强调了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货币作为衡量和储存价值的媒介,对于经济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繁荣。例如,书中提到了美国历史上的通胀和通缩问题。经济的通货膨胀过高会导致物价飞涨、购买力下降,而严重的通缩则会使经济陷入停滞和衰退。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必须保持对货币供应和市场波动的敏感度,以确保货币的价值稳定。


这本书还对美国货币的发展对以往历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货币不仅仅是经济工具,它还可以反映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书中提到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金融政策和法律,如联邦储备制度的成立和《纽约金银标准法案》的实施。这些政策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影响了美国的金融制度和货币市场。货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和数字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对于货币形式的需求和追求。


通过阅读这本《美国货币史》,我不仅在知识上受益良多,还深刻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货币不仅仅是经济活动中的交换媒介,更是一种反映社会发展和客观规律的重要指标。货币的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货币史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认识。


这本书详尽地讲述了美国货币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深入剖析了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对货币史的深入了解,我对货币的历史背景、经济作用和文化影响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对美国货币历史的精彩揭示,也是对货币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值得每一个对货币和经济有兴趣的人深入阅读与思考。

货币观后感 篇5

《货币战争5》读后感


《货币战争5》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畅销书,作者揭示了世界经济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和全球货币战争的可能性。通过详细阐述现代货币体系的本质、全球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运作方式,本书给读者带来了对于未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


书中着重强调了现代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即国家的钱币并非以黄金等有价值商品为支撑,而是基于信任和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纸币”。这使得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政府和央行的信任程度。作者也指出了现代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政府和央行的举措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甚至是货币贬值。这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引发全球货币战争。


书中提到了历史上发生的几次货币战争,如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中国人民币的贬值。这些事件都说明了不同国家之间货币政策的博弈和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作者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案例,以及对历史上金融危机的深度剖析,预测了未来世界可能出现的货币战争。


书中还提到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货币战争的影响。以中国为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对全球货币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对美元霸权的挑战,从而将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各国追求自身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因素所导致的,全球货币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读完本书,不禁让人深思。货币战争的爆发将不仅仅影响到个人与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状况,增强个人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投资于黄金等实物资产,以避险保值?这些问题无疑引起了读者对个人金融规划的思考和反思。


本书的阅读还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战略竞争将在未来决定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国之间的货币博弈以及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引发货币战争。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经济状况,也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发展,了解国际金融系统的运作,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经济风险。


《货币战争5》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籍,引发了我对未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它详细阐述了现代货币体系的缺陷和全球货币战争的可能性,使我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读完本书,我深感个人金融规划和国际经济形势的重要性,决定更加注重投资和财务管理,以应对未来的金融风险。我相信这本书将对广大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发更多关于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探讨和思考。

货币观后感 篇6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在之前我对这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读过《货币战争ⅰ》这本书后,我就很自然地认为了:这只是国际银行家玩弄的阴谋,是这一小撮人游戏的过程。

在这极位银行家中,有一批领导人,即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梅耶罗斯柴尔德如此说。

这样一个金融帝国,凌驾于政府之上,总是在思考如何把人民挤在政府之下。他们对于金钱的强烈欲望使他们毫无人性可言了!然而,当我们还在电视机前欣赏比尔·盖茨的巨额财富时,真正的超级富豪已经牢牢控制了西方的主要媒体,这条路是看不见的。

我在愤怒之余竟也非常敬佩罗斯柴尔德人的魄力。

老罗斯柴尔德梅耶,他在创造人生第一桶金时,其上进心正是体现了这家人的魄力。年轻的梅耶在银行当学徒的过程中,由于过人的悟性和勤奋迅速地掌握了银行运作的各类专门技能,很快被提拔为初级合伙人,并且认识了对他日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的冯伊斯托弗将军。仔细的梅耶尔发现将军是个钱币收藏家后,就不得不和他谈谈各种古代钱币。

因为梅耶尔对硬币的研究是几代人传下来的,这让这位将军的研睛怦怦直跳。后来,他愿意以很低的折扣价把一些稀有金币卖给将军。不久,将军就把迈耶当作他的知己。

梅耶前进的脚步从来不会停下。通过冯·伊斯托弗将军的介绍,他被威廉王子召见。此外,梅耶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稀有金币卖给王子后,受到王子的青睐,成为宫廷的官方代理人。他的名声大增,生意越来越红火。

正常人或许已经非常满足于现状了,但罗斯柴尔德家的人总想着往上爬。威廉王子非常喜欢财富,他想借钱给他的堂兄,丹麦国王,并担心露菲。迈耶知道这件事后,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王子付了钱,迈耶以罗斯柴尔德的名义,与丹麦国王谈判,向他提供贷款,并收取利息。

放贷给国王可是梅耶梦寐以求的事。成功后,罗斯柴尔德成名,威廉王子更信任迈耶。最后,在王子出逃前,他将300万美元现金留给迈耶保管,这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财富,成为他打造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他继续骄傲地前进,前面还有一个比建立英格兰银行更大的目标。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勇敢的一个。他以他过人的胆识展现出了身为罗斯柴尔德人的魄力。1815年,罗斯柴尔德兄弟密切注视着欧洲的战争。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有远见卓识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传递系统。该智能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性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这也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1815年6月18日,比利时布鲁塞尔郊区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惠灵顿的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一场豪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气氛非常紧张,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如果英国破产,其债券价格将跌入深渊,反之亦然。

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到了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名罗斯柴尔德的快信传递员立刻赶往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告诉内森。当内森走进交换台时,那个焦急而兴奋的等待战报的人立刻平静下来。我的眼睛都盯着他那毫无表情、深不可测的脸。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身上。

内森冲交易员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人知道了!罗斯柴尔德人知道了!

威灵顿战败了!”所有人像触电一样回过神来,抛售成了恐慌。仅经过几个小时,英国公债已成为了一堆垃圾。

为什么内森敢这么做?英国政府债券将一路飙升。如果每个人都不跟随内森出售英国政府债券,如果内森出售的债券无法收回,他将面临天文数字般的损失。然而,事实上,内森赢了。

滑铁卢战役使内森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主。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款的义务,成为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的行为。英国经济的命脉紧紧掌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手中。在财富面前,从来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机会是留给有勇气和时刻准备着的人的。

与名相比,他们更看重是的是利。他们是隐藏于幕后迷雾中的超级富豪,大道无形。雾渐渐散去,人们起来反抗,强烈地攻击他们丑陋的贪婪。

被人唾弃的他们无所遁形了,就只剩下罪人的身份,不过,以我这个中国人的角度看来,这一小撮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们担得起“枭雄这个称呼。他们的奸恶、狡诈、狠毒是人民达成共识的,但是他们在拼尽全力去完成自己雄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魄力,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所敬佩。

货币观后感 篇7

《货币战争5》是一本由彼得·波恩和洛杉矶时报的畅销作家兼经济学家乔恩·兰斯曼所合著的经济学著作。整本书以生动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现代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并探讨了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的竞争与冲突,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揭示了货币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兰斯曼以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剖析了全球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货币战争5》中,兰斯曼首先强调了全球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货币政策的竞争。他指出,一些国家通过印钞和放松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但这可能导致通胀和贬值,从而引发国际竞争和冲突。兰斯曼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大国货币政策的紧张局势,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以及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对欧元区的影响。


《货币战争5》还深入探讨了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兰斯曼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稳定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应对货币战争和金融危机方面的能力。他指出,尽管国际金融机构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政治干预和治理问题。


在总结部分,兰斯曼对全球货币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他呼吁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协调,以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他还认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更加透明、公正和可持续,以避免货币战争的爆发和全球经济的崩溃。


读完《货币战争5》后,我深感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著作。兰斯曼通过详实的案例、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全球货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他对货币政策竞争的揭示,使我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决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兰斯曼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给我在思考全球货币体系未来发展方向时提供了启示。


小编认为,《货币战争5》是一本启发性的经济学著作,深入分析了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问题和冲突。它以生动具体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对货币战争的深入理解,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读者们将能够通过本书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中货币政策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角色和挑战。无论是对经济学还是对全球金融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货币战争5》中获得丰富而有启发性的知识。

货币观后感 篇8

在尊师的课业安排下,我通过其推荐的《货币》更加了解了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同时也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市场经济货币所体现的价值与作用无疑是明昭的。《货币》一共有十集,分别是第一集有价星球、第二集从哪里来、第三集黄金命运、第四集银行历程、第五集权力之争、第六集通胀之殇、第七集三条红线、第八集汇率之路、第九集超越国界、第十集未来多远组成。纪录片由货币的起源开始,到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崛起,货币的灾难和货币的未来,对货币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运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这样描述货币:“货币化是市场化深化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同时,货币化的发展也是个人自由的前提。”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因此,研究和分析货币,既是对财富的探讨,也是对人性的探讨。

观看《货币》纪录片时像是跌进了货币的世界,从它如新生婴儿般的降临到完美的连接每个资本市场,从而触及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马克思曾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由于其特有的属性成为了人们交换商品的媒介,在便利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忍不住去揭开货币的面纱。从以物易物到贝类交换再到贵金属、纸币、信用卡,货币的妆容似乎一直随着时代在变,越来越贴近我们,却又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认清它的表现形式。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本质一直未曾改变。历史还原了货币的成长轨迹,让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去一点一点走近它,同时也更加让我们加深对自己专业课《货币金融学》的学习。随着纪录片的推移,我会惊叹于黄金曾经粉墨登场的闪耀光芒,循着光,看到了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曾怎样执牛耳于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市场,作为本位币的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如何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云云。由于黄金的稀有性和各国加强对黄金的储备防止流出本国,则不得不退出流通市场,扮演它最初的角色——商品。毋庸置疑,尽管黄金不再是货币,但它对各国金融市场的重大影响无疑会继续下去。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的第五集《权力之争》,《权力之争》讲述了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由世界第一家英格兰股份制银行给政府贷款这一为政府服务的服务之一让我看到了中央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的滥觞。1825年的经济危机让英国多家银行倒闭,各家银行息贷,挤兑现象严重,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存款就要枯竭。市场经济衰颓,谁来拯救这些银行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英格兰银行便成了最后一个贷款人,极大地稳定了英格兰货币币值,而英格兰银行也逐渐拥有了唯一的货币发行权,成为了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发行的银行。1844年,,英格兰银行真正意义上的成立了。此时不禁想起位于海洋对岸的美国的美联储的发展历史也算是一波三折。1776年美国成立之初就是否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美国总统杰斐逊就和财政部部长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杰斐逊认为建立全国性银行容易造成垄断,这与美国崇尚自由以及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相悖,不利于维护人民利益。财政部部长则意识到建立全国性银行的统一、宏观控制的必要性,后来两人达成妥协,美国第一家全国性银行——第一美国银行成立,但其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货币发行特许权,其余仍下放到各州银行,且只拥有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美国银行的20年年限也将到期,就其是否续期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美国银行这次没有那么幸运,成为了一家普通银行。20世纪初,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大量公司倒闭,在老橡树酒吧附近的一间房子里,来自各大银行行长在讨论要不要拯救公司,约翰摩根银行行长认为需要一家强大银行干预各行来为这些公司提供贷款。就这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1913年正式成立了,保罗.沃伯格成为了第一任联邦储备银行董事。而美国一直非常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使之少受政府、政治的干预以便更好地做出货币政策,服务本国经济。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是如此艰难,但只要看到前途中的光芒,我想所有的一切也便是水到渠成吧。

货币一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可能用尽一生也不能将其研究透彻,毕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而了解货币的历史演变,就像在了解自己的生活是如何运作一般,毕竟货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货币观后感 篇9

保障0901班张彩云

在阅读了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虽然大部分报告都说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发展,但似乎一切进展顺利。可是只要认真的分析其中的某些数据,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就能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前期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并没有发挥理想的效果。

目前,虽然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进展缓慢,曲折重重,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风险是:一是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失业和债务问题依然严重。“占领华尔街”运动向世界猛烈展示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弊端、政府监管不力和高失业率。

地震、海啸和核灾难导致日本生产、出口和消费下降,对全球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令人担忧,这可能制约中长期的复苏。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不断恶化,各成员分化仍然明显。德国经济持续走强,法国、意大利经济温和复苏,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经济持续走弱,主权评级一再下调,导致融资形势再度紧张。

市场担心主权债务危机可能蔓延至欧元区核心国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风险溢价大幅上升。由于希腊债务重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6 月13 日,标普公司将希腊长期主权债评级从“b”下调至“ccc”,为全球最低。为了巩固市场信心,确保金融稳定,确保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的金融稳定,欧盟领导人先后举行了两次欧盟峰会。

然而,人们寄予厚望的两次欧盟峰会,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尽管欧盟领导人在救助银行、希腊和欧元区其他脆弱成员国的主要债务市场方面的目标基本相同,但很难保持相同的具体措施。就在具体救援方案即将呼之欲出的关口,元首们之间仍难奏出和谐之音。

法国希望把efsf变成一家银行,而德国则认为法国的计划将影响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求意大利采取更多紧缩措施,但意大利直接装聋作哑。英国首相卡梅伦抱怨说“不能接受欧元国家单独决定欧洲单一市场命运”,而萨科齐则反击说“别一面说讨厌欧元,一面又跑来开会,对我们指手画脚”。

第三,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受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欧元区6月份hicp同比增长2.7%,连续7个月高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

第四,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抑制通胀和防止跨境资本波动的挑战,决策难度加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继续强劲增长,但针对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和经济过热的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主动收紧宏观经济政策,放缓经济增长。不过,由于国内紧缩政策和国际市场风险上升等事件的交替,近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有所增加。

此外,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影响区域及全球经济稳定。在内外需求带动下,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生产、贸易规模已超过危机前水平,但受国内紧缩政策和国际市场风险上升等事件交替影响,跨境资本呈“先流出、后流入”的特征,加大了政策制定难度。2011年以来,西亚北非局势动荡蔓延到突尼斯、埃及等十多个国家,甚至利比亚等国也发生了战争。恐慌和避险情绪推动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大幅走高。

由于担心欧美需求疲软,国际能源署6月23日宣布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近期国际油价有所回落,但能源价格的波动加大了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风险。

在如此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这个握有31975亿美元外汇储备(截至2011年6月末),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的超级人口大国想要独善其身,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政策目标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使得中国成为许多国家的热点。甚至有报道称,欧盟领导人向中国求助,希望中国能购买大量欧元,帮助中国尽快摆脱困境。

不管中国能否拯救欧元,我认为中国国内的问题已经足够了。

首先,物价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同比增长4%,其中第二季度增长5%。同比增长6%

7%,涨幅比上个季度继续扩大0.7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

7%。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5%。

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4.2%,比上季度上涨25%,拉动cpi上涨1.1%左右;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6.5%

5%,比上个季度高1.1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

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

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4%。

二季度,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产品生产者直接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8.0%,比同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高6.3个百分点。

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二,金融风险较大。我跟人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过大。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累计外汇占款31975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

此外,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货币单一,风险较大。尽管大量外汇储备具有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提高国际信用水平和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必须适应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诱发通货膨胀等。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1、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由于我国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中央银行为了回收市场上过多的外汇,不得不向市场上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这一效应更会通过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相当于央行向市场投放了与之相等的人民币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影响物价,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央行为了进行外汇冲销而投放了的大量基础货币。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国债来冲销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这只能在短期起到抑制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因为在票据和国债的到期日,还是会发放等额的基础货币,最终形成通胀的压力。

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随着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并轨,以及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原则,必将形成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近年来,美日等西方国家极力主张人民币大幅升值。

从我国近年来的数据看,人民币一直处在升值的状况,而且由于巨额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一直持续。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会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游资大量流入国内以套取利润。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入又进一步推动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储备供大于求,又进一步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恶性循环。

3、外汇储备投资收益低。外汇储备可以用于收益较高的股权投资,或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购买黄金、石油等战略资源等,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外汇储备原则一直是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取得储备资产的盈利性。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国家外汇储备运营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如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盈利性差。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把所有借债国的资产负债表合在一起看,就好像是新兴市场以较高的利率从发达国家借钱,然后以国库券和其他低回报率证券的形式把大部分钱再借给发达国家”。我国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断用优惠政策来刺激外商投资,同时将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于低回报的美元资产。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产约占当期外汇总额的60%~70%。其中,购买债券的资产占到总投资的95%以上,且以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投资不到8%,而用于股权投资的外汇非常少,约占投资总额的1%~3%。外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获得了高额的回报,而我国外汇投资的回报有限,深陷斯蒂格利茨怪圈。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增大,作为一种国民财富,不断地投资低收益的资产,必将造成国民福利的大量损失。

另外,本人认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太明显。2011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上半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9210 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3600 亿元,截至6 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2.4 万亿元),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动作不可谓不大、不频繁。可尽管如此,cpi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愣是经过几年的时间才逐渐走向拐点。至于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较大,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比较强。

货币观后感 篇10

货币战争3读后感(一)

没有经济,没有政治,没有军事,宗教,文化历史。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终于出版了。

从08年第一本《货币战争》开始,从书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宋鸿兵先生思维的更加的清晰,更能感受到宋先生心系祖国,忧国忧民的修齐治平的理想和执着。

资本主义是物质文明的舞台。我们每天的劳碌奔波,却未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我们能和天神一样飞来飞去,能像上帝那样创造生命,但我们的精神呢?

我们对于自然,对于自身的认识,比苏格拉底时代或者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进步了多少呢?物质文明归根结底是一种自私和暴力的文明。我们为朱门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酒肉而奋斗。而对精神层面的理解与4000多年前的奴隶时代是一样的。

无论是骷髅会还是三边委员会,甚至是共济会或光明会,那些超越了公民权利和主权的精英金主,都充分揭示了人性、权力和控制的贪婪。当我们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行为时,那些阴谋、那些杀戮、那些游戏没有对错,无论是黑是白。因为物质文明的本质是自私和暴力。

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如何管理世界?是让不懂任何事情、为自己的利益而乱搞的基层民众做出低级民主决策,还是让思维敏捷、知识渊博、智慧渊博的精英们更高效、更符合各方利益地管理世界?在精英金主们心中,芸芸众生是贪婪的,无知的,给他们看上去很美的小我的权力和利益,他们就会踏踏实实的当奴隶。

欺骗也好,小恩小惠也罢,麻木的芸芸众生过得很滋润。

谁,来管理世界?人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世界和未来?我想,这才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物质文明,为了物欲自私,暴力。这些恰好是那些精英们擅长,在少数人控制下更加有序的,发展物质,给芸芸众生物质的满足。所有的生物,谁在乎精神的思考和提升?

倒不如低级的娱乐和金钱来得更加痛快。

货币观后感 篇11

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

1、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的货币政策信息:

1。要提前调整货币政策取向,同时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首先,政策声明与过去明显不同。货币政策制定如下:适时适度调整微调。货币政策目标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此前,央行普遍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表述的变化,说明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有所改变。这种变化的前提是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形势的变化。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由序转变,对外贸易更加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强劲,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同时,报告认为: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果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向适应。结合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基调将是:

总量维稳、结构微调、定向宽松。

具体原因如下:当前和未来将是改善的通胀目标管理制,因为货币存量较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等中期通胀压力仍在,这就导致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很难完全松懈,这就决定了未来政策放松的余地有限,总量维稳可能是常态。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和定向宽松主要是要维护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速,在外需相对疲弱、国内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的情况下,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也会逐步趋缓,保持经济平稳适度增长,既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中长期看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微调具体体现在信贷政策上,即有压力保持,保证国家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民生工程经济适用房项目。

其次,要注意防范系统性风险,重点不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企业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分析。

与二季度报告相比,系统性风险的表述存在两个显著差异:一是表述更加突出,重要性更加明确;二是删除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引发民间融资问题。由于近两年我国需求总量快速回升,随着经济增长向常态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逐步显现。

特别是在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的背景下,更需要重视方法的系统性风险。

2。目前,我国实际货币条件保持适度合理,预计未来信贷增速仍将保持在15%左右

报告对市场关注的m2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报告认为,考虑到2011年以来表外融资等金融创新影响m2增长的因素,实体经济实际货币状况仍保持在适度合理水平。同时对于m2 低估和实际货币增速有如下的分析:

首先,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日益丰富,企业和居民的存款被分流,使得货币供应量被低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非金融企业存款,规模2.

8万亿;公积金存款6992亿;表外融资3.3万亿;境外机构境内存款;货币市场积金、积金信托投资计划、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创新金融机构和工具。

其次,在货币政策稳定时期(1998-2007年),我国m2的半年增长率低于15%,2003年最高为19.6%,2000年最低为12.3%,算术平均为15

9%。加上金融创新等因素,实际货币增长率仅略低于这一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到近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而形成的高货币存量,那么目前的货币总量基本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

也就是说,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长应该在15.9左右,接近年初央行制定的16%的目标。

最后,要强调货币供应量只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对中间目标的分析、调整和管理仍应服务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需要。由于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央银行必须根据总需求的变化对中介目标的变动进行全面评估,在对形势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选择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调控,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换言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可以调整的,发达国家普遍的中介目标是基准利率,但是由于我们利率市场化推进进程的缓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央行在考虑货币政策时,肯定会兼顾其他指标,比如银行间市场利率状况、商业银行超储率等。

综合意上分析,考虑到2000-2008年信贷平均增速为15.45%,未来信贷预期增速可能在15%左右。

三。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与选择: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量化工具

结合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认为,从总量保持稳定、结构微调和定向放松的基调来看,未来政策空间有限。信贷增速可能仍在15%左右,实际货币供应量增速(m2+)仍处于16%的低位。

在此之前,紧缩政策的首选始终是数量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和动态调整存款准备金、扩大支付范围等。

在微调阶段,我们认为具体政策工具的选择仍以量化工具为主。

首选是公开市场操作,即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按照我们一贯的全球资金流动的视角来看,存准调整带有被动性质,在紧缩周期内,其上调主要是为了对冲不断上升的外汇占款所带来的基础货币冲击,基本上是被动的上调,现在外部资金如果发生规模缩减,那么存准必然会被动下调;同时从国内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之前存准是深度锁定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未来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释放流动性也必然以下调存准为主。

当前涉及存准的调整主要是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对于利率,我们认为无论是在紧缩期还是微调期,利率工具的使用都比较谨慎。利率的调整要兼顾未来一年通胀平均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如果未来通胀大幅下降,同时国内经济出现大幅下降或者据不恶化,特别是就业问题凸显,那么价格工具,主要是利率工具将会使用。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特别提示需要关注国外因素从贸易、资金、预期三个角度影响我国整体经济。

最后是汇率,鉴于央行未再提“调整经济结构”目标,预计未来汇率升值速度可能会低于2010 年重启汇改以来的每年5%-6%的增速水平。

二、评论:

1、央行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目标明确为三个: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2、在政策目标中首次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报告指出要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3、结合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的基调将是:总量维稳、结构微调、定向宽松,未来政策空间有限。

具体原因如下:当前和未来将是改善的通胀目标管理制,因为货币存量较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等中期通胀压力仍在,这就导致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很难完全松懈,这就决定了未来政策放松的余地有限,总量维稳可能是常态。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和定向宽松主要是要维护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速。

4、当前实际货币条件仍保持适度合理水平,预计未来信贷增速仍将维持15%左右。对于市场关注的m2 问题,央行的看法是,当前实体经济的实际货币条件仍保持适度合理水平。在稳健货币政策时期(1998-2007 年),m2 增速算术平均数为15.

9%。加上金融创新等因素,实际货币增长率仅略低于这一平均水平。如果再考虑到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货币存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稳,那么现在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的需要基本相适应。

5、在微调阶段,我们认为具体政策工具的选择仍以量化工具为主。

首选是公开市场操作,即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合理引导货币市场利率。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按照我们一贯的全球资金流动的视角来看,存准调整带有被动性质,当前涉及存准的调整主要是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报告中提及,央行已“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

对于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的运用仍然会比较慎重。利率的调整要兼顾未来一年通胀平均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鉴于央行未再提“调整经济结构”目标,预计未来汇率升值速度可能会低于2010 年重启汇改以来的每年5%-6%的增速水平。

货币观后感 篇12

该书还郑重宣称,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以美国、英国、苏联与中国为首的盟国反击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史诗,而是罗斯福总统玩世不恭地在战争硝烟中验证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让国际银行家们在战争中再次大发一笔横财。肯尼亚总统被刺杀是因为他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关于白银券的11110号总统令;越南战争结束的本质原因乃是伦敦黄金战场的惨败,导致统治精英阶层的金融“底气”损耗殆尽;中东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而是国际银行家的决定等等。 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虽有其合理之处,但未免言辞偏激,有诸多经不起推敲的理论。

《货币战争》一书从写金融的角度看,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它引人入胜,勾起了一般读者对枯燥金融问题的兴趣,这也是该书的一个贡献。就正面影响而言,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四种感觉:第一

一、它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它令人震惊,对世界金融发展史有着深刻的理解。第

2、 宋鸿兵先生运用历史分析法,阐释了上个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奥秘,重点分析了世界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并提出了中国面临的风险。第

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第

4、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升级矛盾频发的时期。如果出现金融波动,后果难以想象。这必须需要人们反思,找出相关的对策,但愿书中的“担心”成为“杞人忧天”。

从另一方面来看,《货币战争》中的很多理论都是由作者依据史实和大量的推敲得出来的,在给了读者震惊的同时,也不免使我们产生了很多怀疑。例如,以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rothschild family bank)为代表的一小部分金融精英一直在翻阅这本书。从最初的英格兰银行到后来的美联储,它们似乎已经成为私人运营甚至全球控制的工具。在这一点中,我认为难免有夸大的嫌疑。

这本书一直强调以罗斯柴尔德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如何拥有神秘的超级权力,与国王权力和政府对股东进行博弈,肆意操纵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事实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现代金融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

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据宋鸿兵先生介绍,如果按照6%的年收益率来计算家庭资产,今天大概是5万亿。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不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止2006年底,全球金融资产(包括衍生品)总值约为3.5万亿美元。就这样,仅罗氏家族就拥有全球七分之一的金融财富。

坦率地说,我怀疑这个数字。毕竟,书中的这些结论只是有道理的,没有实际数据支持。

事实上,金融业是现代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其产业结构远离垄断组织,这也是金融创新如此活跃的原因之一。金融业也是现代经济中最受管织的行业。其经营活动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监管,如财政部、央行、专职金融监管机构甚至国际组织。书中所刻意描画的超然凌驾于国家政府乃至国际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拥有神秘权力的所谓“国际银行家”,恐怕除了存在于作者的所谓“合理推理”之中,至少在当今这个庞大而复杂的金融世界,寡头完全操控的局面已经很难想象了。

总之,《货币战争》逼真地重现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代历史演变的重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而且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今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为维护中国的货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仅引发了广大民众对货币与金融的讨论,也使公众逐渐认识到,货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衰,从而从新的世角审视世界金融形势。这要特别感谢宋鸿兵先生。

过去的几百年间中国经济步履蹒跚、起伏跌宕,基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对货币金融问题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以致吃了大亏。现在我们需要在认识方面急起直追。至于金融全球化,特别是其背后的驱动力,我们不必把它们都看成怪物。

当我们看到风险和挑战时,完全不可能拒绝参与全球分工,拒绝金融自由主义,走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的老路。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大的游戏。对中国来说,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我们都应该参与其中。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避免,而是如何用中国的智慧把这场游戏打好,成为全球游戏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只要我们每个人对金融世界都有清醒的认识,有自己冷静的观点,不随波逐流,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货币观后感 篇13

在老师布置作业后观看了《货币》这部纪录片,我了解了货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首先我观看了《黄金命运》一集。知道了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

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珍稀贝壳、珍禽羽毛、宝石、沙金、宝石等不易大量获得的物品都被用作货币。

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在大多数社会中,作为货币的商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难冶炼的金、银、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更加复杂和先进的货币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在古希腊、罗马和波斯,人们铸造重量和颜色相同的硬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也显示出使用的不便。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使用越来越多,货币逐渐资本化,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也逐渐兴起。

然后我便观看了《通货之殇》。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给人类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秩序和不可磨灭的身心创伤。德国几十亿马克给我留下了深克的印象,我了解到有钱人未必富有。

当钱不值钱的时候,人们甚至用它生火,这也让我震惊。

货币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应该更好地利用金钱,在金钱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货币观后感 篇14

《货币与战争》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货币与战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货币作为一种工具,不但使人们的交易更加便捷,同时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基本标志。然而,在战争中,货币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在许多战争中,货币的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中,纳粹德国试图在未具备实力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领土,为此他们使用了残酷的战争手段,同时也用了特殊的货币策略。在军事占领下的国家,纳粹政府将当地货币全部收归国有,换发以新货币为基础的新纳粹标志,从而迫使被占领国家被“纳粹化”。这种货币政策通过对经济的控制及货币的恶意使用,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也使得奴隶制社会得以维持。

同样在瑞士,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成功地使得该地区逃避了二战的影响。瑞士央行及其国民在货币流通、市场优化及洗钱防范等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他们对流通货币的管理,使得国家内部的交易、进出口贸易均顺畅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危机,从而也保证了国民的福利。

货币的运用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关系到一国的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纳粹德国通过威胁和利诱的形式,不断试图将中欧与东欧合并成一个庞大国家,以借助其过去在其他领域取得的胜利,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时,纳粹在加强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方面也始终采取了不懈的努力。他们通过建立跨境支付系统,开设基于货币的参与度,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威慑力。

在现代社会中,货币与信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有效的货币渠道,政府可以统筹制定国家发展计划,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货币也可以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成为改变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货币与战争》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货币了解更为具体,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货币的流通对国家的发展以及国家间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后的生活或工作中,我会对货币的运用和管理更加重视,并希望自己有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货币观后感 篇15

《货币》这部纪录片给人很多现代宏观经济上的启示,尽管对货币的产生以及后来的繁衍是粗线条的反映,但人们仍然能从中获得很多经济知识。这部影片告诉人们货币因为社会发展而产生,又作用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告诉人们货币从哪里来,但永远无法知道它向哪里去。

人们生活在这个充满阴谋与阳谋的社会,最为基本的却是衣食住行。普通百姓只对一日三餐冬暖夏凉的品质追求不息,很少去过问国际间的经济风云,也很少过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百姓们对发生在处身其中的市场感兴趣,对菜蓝子的变化感兴趣,对住房价格的不断向上攀升感到担忧,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压力,对手头工资或地里的收益或坊间利润的改善与提高充满期待 …… 。一句话:政府能让百姓们的生活好点吗?!

《货币》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很直观,有的内容在影片看不见的地方,社会在政府对货币的理解与操纵中发生着变化,百姓们的生活也随之沉浮,就像波浪中的浮萍随着波浪或高或低。政府用着百姓们提供的税钱,用着通过通胀从百姓们手中盗出的钱,通过债券借钱等等,百姓由政府控制着生活,百姓们有不满意的地方只能抱怨,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甚而幸福生活完全由政府说了算!

政府由人民推举组成,其职能代表着人民并提高、维护着人民的利益。政府有没有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做得怎么样?完全取决于政府对“货币”的运用!这里的“运用”概念很大,它们反映在国策之中,反映在国家的法律之中,也反映在政府行为以及政府公务员的各种行为之中。

普通百姓看《货币》只会关注自己国家的命运并与自己每天的柴米油盐发生联想。在国家昌盛时期,百姓们从《货币》这部纪录片中得到的启示是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希望于政府,他们相信政府会通过货币把自家的“菜蓝子”搞得很丰满。其实,除此之外,《货币》所告诉人们的还有与百姓生活的很多关联。

货币,它的生命是五千多年,而地球的生命是45。6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多万年,它陪伴人类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在人类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重要。其实,对人们来说,货币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

《货币》这部大型纪录片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共十集,为我们展示了货币的发源,崛起,本质以及如今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我了解到货币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及与货币有关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和不断更替的世界货币体系,并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货币秩序、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我本以为货币只是一种流通手段,交换手段和价值尺度,它的出现到发展强大只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现在才知道货币更多的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但是有时候受到交换物品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来替代。于是就这样最原始的货币就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数量稀少的金、银和铜逐渐成为主要的金属货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而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宋代时期,被称做 交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使用程度不断加大,货币逐渐资本化,并产生出了各种金融产品,商业银行逐渐出现。最有名的早期银行家族就是罗斯才尔德家族。

说到黄金,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它被人们赋予了永恒价值和绝对财富的地位。从整个世界来看,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美国、非洲、远东地区,传统上来说,硬币主要都是用金银来铸造的,之所以用金和银是因为他们是价值很高的贵金属,人们必须要找到一种价值很高的东西作为共同流通的方式。而金和银的价值很高,而且便于携带,数量较少且稳定,在各国中都很受欢迎。开启了其货币化的道路。牛顿为英国铸币厂厂长的时候,其负责铸造金和银两种货币,在决定金和银两种货币的价格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他把金的价格定和很多,而银的价格却过低,这样导致了很多人到铸币厂去购买白银然后卖往国外,然后再把黄金卖给铸币厂,随着这一现象的持续发生,英国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金属银储备,面对白银流失已经不可逆转的局面,于是牛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提出不如彻底放弃白银铸币,让黄金成为唯一货币标准,于是诞生了世界货币史上重要的金本位制。英国的强大也带动了世界货币体制向它靠拢。金本位制度将黄金推向货币之王的宝座。而如今黄金储蓄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

政府筹资的三种手段,税收,发行货币和国债,逐步升级,相互制约。现代政府的税收受到人民的监督,不能无限制征收;发行货币过量会影响通货膨胀;超出国力的国债的发行,会提升债务违约危机的可能性,导致国家信用缺失。三种方式需要相互协调。

看完《货币》这部大型记录片后,我也懂得了一些经济学知识,明白了货币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对社会经济的推动。我们要利用好货币,让它为我们带来更多好处,充分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