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4-21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在追求泡沫的同时有谁能够静的下心?做一件事,甚至读一本书。在梦中穿梭,在梦中行走,新教育之梦是许多“做梦人”实践与探索的产物,浏览全书,粗略了解新颖的教育理念,品读全书,心灵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于是,很喜欢摘抄其中算的上教育经典的句子,并加上自己只言片语的感悟,共享如下: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回想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似乎缺少的什么?对!教师日记、教育随笔。成绩属于过去,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点什么,在这一点上青埠屯小学的韩旭艳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师日记,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

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生活需要用心去懂,工作需要用心去做,只要用心,教育资源随处可见,努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用心人。

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生活也似乎归于平淡,但不能缺少梦和希望,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字字句句,如同夜晚的波浪,轻轻的扣响迟钝的灵魂,心随之波动。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也曾这样教育学生,内心要充满阳光,然而我们呢?是否做到了内心充满阳光,走进校园,走在阳光路上,脸的微笑就是阳光,照亮着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为师者,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当你板起脸上课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台湾的学生很幸运,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坐在树下喝茶,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仔细搜索记忆中的信息,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我记忆中很模糊,一时想不起什么。如果这也可以用成功和失败痕量的话,那我是失败的。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听不懂,还要老老实实的听课,学不好还要硬着头皮学,换位思考,他们真是很不容易。记得我在上初三的时候,有些功课学的不好,有厌学的情绪,到现在还记得于老师表扬了我一句,感觉真好,人都是爱听好话的。

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这句话给我一个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不管犯什么性质的错误动不动跟道德挂钩,扣上大大的帽子,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心理表现。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也是在善待自己。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在孩子的身上往往能够看到大人的影子,我也有一个小女儿,她现在的许多表现跟我很神似。不要忽视家庭的影响力。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润物细无声”,说教式的进行德育,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听的进去。新加坡的文明是与大环境相吻合的。

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教师的日积月累需要一个过程,与学生发生的点点滴滴,有时候竟然想不起来,真的要拿出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积累。没有平时的记录,哪有什么具体的事例可言,小韩老师随口说出的教育故事,得益于自己坚持记录。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谁都不乏对美的追求,美随处可见,只要你的眼睛看的到,于是很同情我们的孩子,天天面对黑板,眼睛也缺少灵性,很少看的到那种灵性的光芒。

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前几年素质教育搞的轰轰烈烈,在探索的.路上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出来,又走进另一个误区,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的要好好考虑了。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道理,教书十多年才发现,竟然有很多的领域没有涉及过,反思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通讯的用语应该注意些什么?怎么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难道真的没有用心过。不管教龄有多长,曾经教学有多好,扪心自问,现在的你是否依然用心去做。

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经常教育学生,学习要学以致用,朱老师的给我一个新的视角,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个观点是朱老师在十年以前提出来的,很有前瞻性。

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或许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许是为了教学更为方便,早已习惯性选择填鸭式的教学,集中,省力。须不知学生的大脑不是容器,有时装的下,有时装不下。而一口蕴藏丰富水源的深井,挖掘,深入的挖掘,活水源源不断。

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我是不赞同失败教育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不是失败的太少而是失败的太多,过多失败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被“分数”打到的同时,心理也受到很大的创伤。于是,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同情。

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却不熟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追求成功,如果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兴趣爱好就会慢慢消失,“兴趣不是培养的,只要我们好好的保护”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减负”喊了这么多年,学生的负担少了多少?学生的被动学习变的主动了吗?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的确我们的学生做事情没有思路,作题也找不到思路。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要求的,考试关注的就是这些知识点,并不涉及内容,我们也不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阅读。

……

太多,太多,如同沙滩上一片片贝壳,我们无法一一捡拾,只是满心欢喜。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

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问题的回答令我脸红心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新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2

有幸阅读到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3

利用寒假时间读了朱永新《新教育》一书,细读了以后对新教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新教育实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教育实验。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是,那时候还在洛阳实习,感触最深的就是朱永新教授教授说的那句:“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现如今我们平等乡也开展了新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新教育的各项工作。

新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阅读,阅读是一个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作为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但要给孩子们推荐书目,还有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开展相关课程。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培养一群爱阅读的孩子,让书籍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等理念我们都可以去选择借鉴。在新教育每月一事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展示自我,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新教育带给我们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视频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回顾这一个学期的生活我感觉很幸福,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但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坚持阅读,坚持写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践行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4

这个假期在带孩子的闲暇之余,我又重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作为一位年轻教师以及年轻妈妈,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给我了很多启示,很多思考,强烈的共鸣让我爱不释手。

每次我拿起书,其实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书中写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有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书中写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全家人宠溺的同时,这些子女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冲突。还记得在处理一位内宿生因为宿舍违纪到达走读要求一事时,他的母亲和我谈到,他的孩子在小学时很听话,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怎么上到初中一下就改变了这么多。我在和她谈完初中孩子的变化之后,又提到,以前小学时,尽管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但是孩子们都是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放学回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是在上课和写作业,其实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不像现在住校了,同学们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这些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们,真的比较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需要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在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交流、学会相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班会课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当班主任以来,我都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在一些班级因为时间紧张在利用班会课学习时,我的班级依然热闹非凡、掌声不断,笑声四起,我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他们学会做人、懂得感恩,能担当自己的一份责任。

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还提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对老师崇拜、信任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也不太敏捷,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令老师头疼,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教育需要等待,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其实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积极成长的倾向,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现在想想,我们大多数老师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或许总爱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老是想着如何减少孩子的缺点,因为缺点少了,优点自然越多。其实我们老师的思想也应该多改变,不是减少缺点,而是直接增加孩子的优点,因为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的优势和闪光点上,而不是缺陷上,多一些表扬和鼓励,从而更好的推动孩子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第五章:理想的劳技教育,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书中提到:要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关键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如果父亲没有教给儿子谋生的手段,那等于教他成为一个贼。”这是犹太民族倡导和帮助孩子自立的永恒的教义,这又何尝不给我们的教育以深深的启迪呢?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教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孩子适当的参加劳动的实践,使他们具有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如今班上还有部分孩子,每周都把积累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自己洗;做值日时,怕脏怕累,磨磨蹭蹭,想逃避的孩子还大有人在;而每逢开学和放假时,总有一批同学因为自己不会整理行李物品,而让父母在宿舍张罗,自己站在走廊聊天、玩手机的更是屡见不鲜,这时我得为一些自己独自到校,自己整理床铺衣物的孩子们点赞,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而要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状,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做起。

然而说到这,我又想起书中写到的这段话:一些老师把劳动作为对违纪同学的一种处罚措施,如罚扫教室或厕所等,这种处罚的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学生把劳动看作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畏惧劳动、逃避劳动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确实,自从看到这段话乎,在带新的班级时,我很慎重用劳动处罚的方式,也担心会出现朱永新教授所说的现象,确实一部分同学没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而如何更好的教育那些违纪的同学,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作法,而我最不希望用的就是一些体罚的方式,虽然有些方式可能一下就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坚信这样的方式是不深入学生的心灵的,带来的只是他们对老师的惧怕,短期内不再犯错,所以目前我还是以谈心说理,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发现他们更多的优点为主,虽然这样的方式会慢一些,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加有利,我也会继续学习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带班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的带的班级更加优秀。

其实每次读《新教育之梦》,我都会有很多感受,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有非常多,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时间却不多,而我也坚信:“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也会努力以书中理想的优秀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培养恰恰是新教育的每月一事教育活动之一。“新教育从这儿出发,新教育从这儿起航”,让我们以行动的召唤,让来访者努力加入新教育实施言之中。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高呼,没有理由不加入新教育实验。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努力,总会遇到生命的庆典。

新教育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建书香校园。让全体师生在浸满书香的校园文化之中不断前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而精神文化的灵魂就是要设计能体现学校特点的校训、校风,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特色。

守望新教育,让梦想成真。旧教育就像一个圆,不过它引领我们向内看,过于注重分数,所以看到空间能越来越狭窄;新教育也像一个圆,不过她引领我们往外看,注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广袤的世界,一个意境深远的未知宇宙。新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儿童就像花儿一样,需要慢慢培育,精心付出,静待花开。

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教无定法”的道理,这是历史的传承与扬弃。新教育不求什么高深理论,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就自我,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此,学校把走进新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促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多思多益,常思常新。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逐步具备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形成创造性的见解,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校长,我开始在新教育的大道上行走,如饥似渴的阅读新教育理论。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场所,而且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爱护自身学习环境的程度。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良好的人文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学生自律、自强、诚信、创新。“自律、自强”是学生做事的基础;诚信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创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先决条件。

守望新教育,让老师们、同学们一起行走,共叙“每月一事”。学校德育工作从养成好习惯,培育好品德开始。学校德育处成立了德育特色研究领导小组,按照每月计划,推行每月一事,开展德育讲堂,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例如:三月份确立了“文明礼仪月”系列活动,四月份确立了“红歌传唱,唱响未来”等专题每月一事活动。活动具体从一日生活常规入手,抓实常规,抓实管理。少先大队分别开展了“红领巾在行动”、“古镇文明小导游”、“特色书香班级评比”等等。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实现“缔造完美教室,共建理想家园”双提升,让新教育落实到学生行动之中。学校还积极开展了“优雅班级”、“优雅好少年”系列评比活动,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杨阳老师的“心梦班”等“完美教室”里师生们共同创造着“幸福晨诵”、“亲子共读、共写读书笔记”、“亲子合作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在班级文化共建中学会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尹艳平老师的“太阳花”班,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展“阅读存折”系列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学生陆雨蒙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读书,和老师们在一起真好!”。尹艳平老师的“走进新教育整本书阅读比赛”在新沂市乡村教育家演讲年会中荣获一等奖,她也迅速成为乡村教育家阅读团队主持人,从一名乡村教师迅速成长为新沂市乡村教育家骨干教师。

新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快速成长的一条主要路径。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现的是对和谐美的追求,在美的环境中培养人格和提升境界。学校布置了画廊,各班教室门前有班风、班训,教室内设制小书架、阅读平台,有阅读建议、名人名言等,浓郁书香氛围的校园,学生会被读书的气氛所感染,产生读书的激情,萌生读书的欲望,让教师、学生通过阅读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学校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及读书主题活动,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促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通过每天一次五分钟的课外阅读自由演讲,每天午间20分钟“诵读经典”主题系列活动,每周一次的班级读书活动和每月一次的年级组主题读书活动,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是“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为师生输送丰富养料。二是“构筑理想课堂”,为师生的生命成长书写传奇。三是以学校德育项目融合“推行每月一事”、“家校合作共建”,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亲子共读分享会上,学生家长刘昌先生代表发言,同时提出了家校共建的可行性建议,他当场给我校捐赠图书100余册,希望孩子们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受到了与会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新教育强调:“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学校从实际出发给孩子搭建成长的舞台创建《青溪文学社》,设立《青溪文学》报。在学校建立学生阅读实验群,对优秀学生作品,及时给与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长期坚持将阅读教学纳入日常教育之中,追寻新教育,播下成功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静待花开。

新教育就像一株婷婷玉立的荷,出淤泥而不染。新教育渐入“清水出芙蓉”教育佳境,越走越美,越走越幸福。而高考高升学率等是对新教育的额外奖赏,是对成功教育的回报。新教育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之爱,永恒之爱。放开手,孩子会越走越远,走向更大的成功。

是的,每一个努力过的日子都不曾辜负。相信新教育,她是种子,在风的作用下,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相信新教育,她是播种机,时刻在耕耘;相信新教育,她是宣言书,她用她深厚宽广的无私的爱,向世人宣示着她的爱的理念。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人为本,深入探索,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就能在特色活动创建中,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事业,教育是理想化的追求,教育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灵性!面对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将把农村小学特色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持久、深入的发展,创建农村理想化乐园。相信教师,相信学生,相信家长。守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谁能够抗拒?守望新教育,和新教育同行,真好。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6

这个假期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不禁心潮澎湃;掩卷沉思,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至深的感悟与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的敬意悠然而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位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教育”的美好境界。

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

人如果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特、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他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用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7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朱永新老师强调,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艺,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求全责备,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让学生很自信地把优点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觉地消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实质,理想的德育之梦已离我们不远了。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满爱,向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迈进。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8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在“双减”政策下,在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第四章理想的美育。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必须课叫《大学美育》,教师告诉我们美学教育不仅是让你我通音律、善歌舞,更是对你我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真正开启发现美的心灵之眼,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美好,帮助他人,感恩父母,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以及与众不同的自己。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这门课,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关注到美育对人的影响。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讲述了“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和“创造美育”八种理想的美育。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各种美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文明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各种美育的培养。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教育学生要重视内在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形成高雅的气质。再通过得体的服饰、健康的体魄、文雅的谈吐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一个人的美赋予了内涵。第二,培养字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三,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克服从洋为美,从怪为美的思想偏向。教育他们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纯朴自然才是真正的美。第四,培养学生实践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给全体学生以主动表达美的机会,对学生美的仪表和行为修养给予赞扬和鼓励。

当然作为教师,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学生。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做好学校美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我们要以此为方向,为学校做好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如今在“双减”政策下,对于学生来说,把美育课开起来就是最大、最好、最美的减负。开设美育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慰藉孩子的心灵。如果在一所学校里听不到学生欢乐的歌声,看不到学生天真的图画,那是不可想象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需要美丽的歌谣与丰富的颜色,他们更期待有一串音符、一抹亮色能够带他们,飞向远方。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阅读学习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9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一直怀揣的梦想,难道就是人生的枷锁?放弃梦想,却又心有不甘。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10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初看题目,我以为是那种理论性比较强的论著,但当我读进去的时候,才被它那诗一般的语言所吸引。从中,我明确了作为老师和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一、理想的五育

(一)理想的德育

理想的德育,应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应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应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应重视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应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应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应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二)理想的智育

理想的智育,应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应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应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应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应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三)理想的体育

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应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应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应注重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应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四)理想的美育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是“生命美育”,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应是“生活美育”,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和主人;应该是“艺术教育”,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应是“立体美育”,应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应该是“精神美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应是“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五)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应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应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应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立足学校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并通过富有特色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二、理想的学校

理想的学校应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有伟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三、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是一位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是一位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是一位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是一位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是一位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是一位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是一位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是一位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四、理想的父母

理想的父母,应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应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应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应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甚至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应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绝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应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应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五、理想的学生

理想的学生应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应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应是自强自信、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应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应是一位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和谐人际关系的学生,应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总之,这本书读完,让我心潮澎湃,心中对理想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虽尽心尽力,但离理想教师的标准还相差甚远,所以,有幸拜读这本书使我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要利用假期静下心来多读书,多净化自己的心灵,用最纯粹的心去对待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用最长远的目光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用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用创新的理念去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教无止境,教无定法,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我们站在更高更远的站位去审视它,去迎接它的挑战,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都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先广泛阅读教育先贤的理论,在继承发扬中才会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时不我待,我将积极加入到新教育之梦的实践队伍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