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合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7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合集。

编辑经过多次研究和收集终于完成了这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要如何写出更真实的作品观后感呢?撰写观后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思维,我们希望您能从本网站中获得您所需的全部知识和信息!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1)

虽然剧情套路,但是并不影响它的精彩和感动。

因为摔跤实在不熟,所以我来说说小时候,在姥姥家的院子里,那些和我一起踢球的男孩儿。

那个时候放学不上辅导班,写完作业看完电视里播的《数码宝贝》后,我哥就会带着我弟和我,跑到院子里和同龄的不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玩腻了捉迷藏,123木头人之后,有个人拿来了一个足球,说我们来踢球吧。

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瞎凑热闹,由于个子低,跑得慢,我经常是在他们激烈争抢球,犯规动作满天飞然而也没有裁判掏牌的时候,在一边围观,然后趁他们不注意去捡个漏,把球控制在自己脚下,说是控制,基本也就是拿一下球,随后就马上传给别人,或者被别人劫走。总之,就是瞎踢。踢着踢着,我发现我总是拿不到球,于是身为这群人中唯一的女孩,我有点不开心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毫无淑女形象开始噘嘴挂油瓶。我哥作为孩子王,自然是向着我的。第二天,我又跟过来踢球的时候,发现我的技术突然提升了,一口气带球过仨人不费劲,最后面对守门员,飞起一脚,守门员毫无反应,进球后的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其他男孩也呱唧呱唧鼓掌。在那一刻,年幼的我第一次体会到骄傲是什么感受。

可是踢了两天,我开始发现不对劲了,我发现凡是防守我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不做动作,装装铲球的样子,就让我突破成功了,守门员在面对我的射门和其他人射门时候的认真程度也是天差地别。当时的我还不懂“放水儿”这个词,只是生气得说你们不能因为我是女孩就小瞧我啊!这话忘了是在哪个动画片里看来的了,反正我觉得很酷。说完之后,看见他们的眼神,我觉得自己更酷了。我弟是第一个不客气的人,在后来踢球的时候,他在和我争球的时候几乎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以至于好几次我脚踝上紫了大片,舅妈吵他的时候,他就梗着脖子喊——踢球就是这样,我姐也是这么踹我的,我俩没啥不一样!我也梗着脖子和我弟一起喊——对,没啥不一样!

虽然在没了“放水”之后,我踢球的水平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瞎踢,但是每当我偶尔从他们脚下成功抢到球,每次我偶尔顺利得盘带过人,每次我偶尔在守门员百分百集中的状态下得了分,那种骄傲感和之前是不一样的,是真的,是痛快的。

现在,那些在院子里和我踢球的人,基本上都断了联系,但是我依然很庆幸,他们是把我当成一个球员看待,而不是一个踢球的女孩儿。

男孩能做到的事情,女孩也能做到。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2)

一开始想去看这部片子是听说其中的演员阿米尔·汗为了完美诠释剧中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这一角色做了非常励志醒人的行为:先是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随后舍弃化妆特技,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以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体重97公斤,俨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后为了贴合该角色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体型,用五个月的时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不仅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更学习摔跤技巧,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在演艺圈为拍戏增肥减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随后又减重这么多的也是很罕见的。抱着对演员的敬畏之心去了电影院……

电影情节一点也不辜负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这部影片乍看起来是一个专制的父亲将自己的理想强制压于子女身上,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但是从更广大层面,从印度当地的等级制度而言,这显然微不足道。在影片里借助一位14岁的新娘口吻描述了当地妇女的悲惨生活:自小与锅碗瓢盆为伍,待稍长便被送给陌生的男人为妻,只为减少家里的支出。这种完全无自由无地位的状况,是所有当地妇女的悲哀,逆来顺受早已习惯,也恰恰因为如此,为辛格一开始对两位女儿的训练(在女儿眼里即惩罚)打造了良好的开始。当然坚持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顶着身边所有认识人的嘲讽的眼光,压力是非常大的,父爱如山,大爱无疆。为国争光,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亲自小对两闺女的谆谆教导,成功的将梦想与荣誉传达给了下一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带着他的两个女儿成功的走到了最后,打造了印度历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贝塔,一个印度小村庄里走出的姑娘。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3)

周六晚上跟儿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从父爱、坚持、体育、爱国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描述,结构紧凑,扣人心弦,非常精彩。同时,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听。

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后来因为生计放弃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好让儿子完成他为国争光、赢得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

尽管邻居们给马哈维亚夫妇提供了多种生男孩的秘方,结果还是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马哈维亚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马哈维亚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妻子约定用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如果训练没有成果就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结果两个女儿,在父亲接近残酷的训练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先后获得了印度摔跤全国冠军,进入了体育学院,加入摔跤国家队。

大女儿吉塔进入体育学院后,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发现训练、饮食的要求也没有之前爸爸的这么严格,新教练的训练方法也跟爸爸不一样,渐渐的志高气傲起来,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过时了。

大女儿吉塔一直是爸爸马哈维亚的骄傲,当看到女儿训练方法有问题,但是又听不进自己的建议,内心非常难受。

吉塔的新教练,水平平庸,但自以为是。由于训练方法不科学,比赛策略不得当,吉塔在随后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中纷纷落败。

就在吉塔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信心。爸爸马哈维亚在体育学院附近租了房子给女儿开小灶。最终吉塔战胜了自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赢得了英联邦运动摔跤世界冠军,激励了印度更多的女孩加入了摔跤这项运动。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争议最大的话题是: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强迫自己的女儿用近乎残酷的方式来进行摔跤训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我的观点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太多值得指责的。爸爸马哈维亚觉得为国争光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因此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当时印度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大胆尝试。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4)

梦想,像艘小船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题记

一个人只要有梦想,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绝对会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收获许多

在印度有一位摔跤手,他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但她却不甘心,因为他还有一个摔跤梦,他本想让妻子给他生一个儿子,继承他的摔跤梦——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他的妻子生了四个女儿,这位爸爸本以为自己的梦想,以及他远去,可令他惊奇的是女儿们身上的摔跤天赋,他为了不让女儿们的天赋白白埋没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女儿成为摔跤手去赢得世界冠军,这在当时其他所有人看来都是一个笑话,因为从没有女人能摔跤,爸爸把四个女儿的头发都剃成了男生的发型,穿男生的衣服,爸爸不断训练,他们虽然一路上很艰辛,而且还有很多嘲笑,但最终他成功了,女儿在世界级比赛中赢得了冠军,这部影片感人励志,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首先,追逐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她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更多的后代,此次敢于挑战世俗,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有可能就成功了,在别人嘲笑你的时候,不要在意,等你成功的时候,所有的嘲笑都会变成鲜花和掌声。最后,实现梦想的路上,敢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哪怕前方荆棘重生,也要披荆斩棘,最终总会收获满满

就像电影里说的,“我在此处停留,只为做最强者,我不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见好就收,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便只是为了攀登顶峰,成为最强成为冠军,让人们永远记住。”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活在世上,要活的肆意且痛快,要做最强者,这种对高峰的向往永无止境。学习也是一样,站在学习的顶峰,才能看到更广袤的世界。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5)

个人来说,我是很喜欢的,我很少喜欢一个偶像的,但是阿米尔汗是个例外,我觉得挺好的一个印度演员,心中莫名的喜欢这个男演员。

江湖一直传说着一个印度的电影,就是最近刚刚在国内刚刚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网上评分达到了9.8的高分,同事也在不停的说,这部电影不错,值得一看。于是,我就抽空和妻女一起到万达看看,真正的去找找新的阿米尔汗。

从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讽刺印度的教育制度;到《我的神呀》讽刺印度的宗教制度;到今天看到的《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有的时候觉得就是这样的演员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其实,仔细品味之后,觉得还是电影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看了,这部中国电影很难到达的高度的印度电影,不带个人色彩的写点自己的感受吧!

一,关于父爱。

大家都在传颂着伟大的母亲的,但是,很少有人用心去描绘自己的父亲伟大。因为,大家眼里的父亲多是独裁、冷酷,没有温度的人,没有妈妈的细心也有没有语言的细腻。多给孩子留下了很不愉快的记忆。同样在电影中的作为阿米尔汗的父亲,起初也是重男轻女,期望一个生个儿子来完成他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在训练女儿的过程中,冷酷、严格没有温度,一味要求女儿做到最好。甚至,在女儿偷懒的时候,不断的惩戒女儿,这些都在电影中阐释的淋漓尽致。但是,大家看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伟大的忍耐。本来生了那么多女儿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训练女儿练习摔跤更是让全村子的人嘲笑不已;更在减掉女儿的长发之后,如何去忍受别人难以承受的指责;在女儿需要增加营养的时候去小贩赊鸡肉时的眼神;还有第一次领着吉塔去参加摔跤比赛时被人嘲笑,谁能想到一个父亲承受之重;在向官员申请一块训练垫子遭到嘲笑时的无奈,谁又能体会的到;还有吉塔上体育学院时受到教师嘲笑时的沮丧,甚至让人落泪;还有吉塔和妹妹因为在外面接受爸爸的训练而几乎被开除之后,爸爸拿出来一张张她们走来的照片,还有那张吉塔挣得第一份奖励,还有父亲眼中的泪水,那种祈求学院留下女儿的无力的眼神,让人潸然泪下;谁能想到这些一个坚强的父亲都承受下来了。这是其他的人承受不了的东西,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

二、关于生活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大家经常都说,趁早把自己的生活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要过上这样的生活谈何容易?吉塔和妹妹去参加一个同伴的婚礼的时候,我看到那位年轻的新娘眼中的泪水,小小的年龄就在那里哭诉自己不愿意这么小就过自己为人妇过着锅碗瓢勺的日子的哭诉,让人很是难过,让人觉得有时候,生活真的不是那么随意让你能够选择的;其实吉塔的爸爸可以过很舒适的生活,过一种田园般的陪着妻女,享受这天伦之乐,但是,他偏偏选择了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实现自己的愿望之旅,估计他也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女儿路径的生活吧!事实上,两个女儿做的都很好,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找到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时候,反过来想想大多数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折腾,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吗?有的人说龙应台曾经给安德烈写过一段话:孩子你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你的生活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三、关于内动力

人的积极性的激发,或者说是人的前进的动力都是自我认识的实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内动力。在这部电影中,吉塔和妹妹从刚开始非常抵触爸爸的训练,甚至想到各种方式去逃避训练,到被爸爸剪掉头发之后对爸爸的恨,影片中给的镜头描述的都很形象,但是,她们俩的训练和努力都是被动的没有自我觉醒的力量。这时候她们的目标是混沌的,内动力的东西是没有得到任何的体现的,即使是训练她们也是达不到爸爸训练的目的的。但是,参加了一个同龄人的婚礼之后,她们俩的内在东西觉醒了,凌晨主动努力的去训练,主动要求爸爸加大训练的难度,还有吉塔在参与了第一次的摔跤比赛之后抬头问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参加下一次的比赛时,我就意识到姐妹俩的内心觉醒了,她们俩的自我意识觉醒了,想干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其实,我也在想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干什么、应该怎么做。

前一段时间,我一直也在思考我们自己在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好多的人,尤其是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职业的倦怠感,不想做、不想教,甚至应付自己的工作,这是不是我们说的没有真正的找到自己前进的内动力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四、关于成长

有个表格大约是这样说的,孩子很小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爸爸就是一座大山,很有安全感;当少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当青年的时候意识到甚至怀疑自己爸爸有时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当中年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父亲有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当到自己中年以后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父亲简直是一个智者,他做的事情总是那么的正确。虽然有点夸张吧,但是,也见证了一个人成长的历程。

吉塔在上了体育学院以后,她认为教练教的是最正确的;同伴一起出去玩是有意义的;吃上了自己爸爸不让吃的油炸食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甚至蓄起了长发涂上了指甲,这些都是她自己长大之后的变化也是我们所说的成长。尤其难忘的一个镜头是吉塔利用了教练的战术打败了自己花甲的父亲,更觉得自己的爸爸做的事情有时候过于迂腐,但是,她没有看到自己离开的时候,独自站在阳台上看着她远去时的落寞,这时我几乎控制不了自己。但是,我可以想象的到,孩子终将离你而去。

吉塔利用教练的打法在国际比赛中没有过预选赛,她被摔的很疼,被自己的自大摔的很痛,哭着和爸爸打电话交流的时候,她长大了,父亲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女儿,无条件的接受了她的过错,原谅了她。这是成长,也是家庭带给一个孩子成长的幸福,所以,无论一个孩子长多大,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她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爸妈和自己温暖的家,而自己的父母,无论你多么的过分,他们都会无条件的接受你,在你受伤的时候为你疗伤。这就是成长吧!

五、关于社会背景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烙印,家庭的、社会的或者其他的背景。今天我要说的是大的社会背景。给大多数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印度的厕所和穷人,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印度人的乐观和歌舞,印度人能歌善舞,一言不合就开始集体舞蹈。虽然,这次导演虽然想摒弃印度的标签,没有加上歌舞这一环节,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在婚礼那一幕印度人载歌载舞的盛况。

还有印度人的重男轻女这个社会背景。这个理念我原以为只有中国才存在,事实上印度也是很严重的。阿米尔汗演的父亲生了四个女儿还是想要个儿子,因为儿子可以继承他的愿望,这样的背景也造成了很多的印度家庭的童婚现象,比如吉塔的同龄人在十几岁就为人妻了,这也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现象之一;还有女孩不能摔跤,受到摔跤举办者的嘲笑,官员的奚落等等,都阐述这样的社会问题。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他生活的背景,尤其是你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自己的不平凡,那是忒不容易的。

六、触动灵魂的东西

我经常说一个无论多么坚强的人,自己的内心深处必然会有点柔软的东西。当他遇到点击中他或她泪点的东西,让她砰然崩溃的倒塌,我指的是心理上的。N年前,我看到了一首诗《假如你不够快乐》中,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瞬间短暂,让我意识到人生更多的要是快乐的生活,不要为一些不快的事情而苦恼。今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后,作为人父的我,真正的意识到了父亲的伟大,更深刻的感受到爸爸的不容易,我更应该找到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去体会到生命中最可爱最可贵的东西,去热爱去欣赏去感激生命的存在。时常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偶尔净化一下灵魂,这样挺好。

请原谅我的语言的匮乏,请原谅我的思维的紊乱,这些都是我随性而发,以纪念这次美丽的电影之旅,它确实给我留下一段美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6)

从昨天让我们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让我们连声赞不绝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变化那么大。而且不管从影名还是海报,都让人感觉有点喜剧成分。

首先,让我们从印度开始,印度是一个非常父权制的国家。女孩子从14岁起就得结婚。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只不过是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影片中的一个家庭例外,他的父亲未能参加国际摔跤比赛。所以他想生一个男孩来实现他的愿望,但是生了四个女孩。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有很好的摔跤经验,于是我对她们进行了训练,直到她们进入全国摔跤比赛,进入国家体育学院。

教练误导大女儿吉塔,让她忘记了父亲教给她的技能和规则,教她一些无用的技能,这让吉塔错失了机会,改变了吉她的看法。

姐姐巴比塔没有忘记初衷,继续坚持父亲教的摔跤。最后,吉塔被巴比塔的忠诚所说服。她爸爸继续辅导吉塔,让吉塔夺得冠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学会换位思考;再是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半途而废;要懂得将心比心,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获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总结范文二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印度一个全国摔跤冠军爸爸,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能帮助他实现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不料,命运使他有了四个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开始训练她摔跤,并试图让他成为世界级的摔跤手。

在父权制社会,印度女孩的**行为引来了全村人的嘲笑和嘲笑。吉塔姐妹也被同学嘲笑。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最后,他们的女儿实现了她父亲的梦想。

这部**中的爸爸,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爸爸过于专治,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把愿望强加于女儿身上,并对女儿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训练,有观众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家庭暴力片。可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观点。

虽然我们钦佩郎朗高超的钢琴技巧和清华大学的录取,但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辉煌,但他们背后也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没有一个孩子喜欢每天在钢琴长凳上练习。如果没有父母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成功。所谓的天才和神童只是传说。无论天才有多伟大,神童有多神奇,没有后天的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永远都要记住“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小的时候,我们往往责怪父母,管的太严,管的太宽,可是长大后,往往会感谢自己的严父厉母。影片中的女儿开始也对爸爸充满了抱怨和不解,当大女儿吉塔取得全国冠军离开爸爸,前往国家体育学院学***,脱离了爸爸的管理,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于爸爸的教学方式,最终在世界赛中完败。她懊悔的同时开始理解爸爸,在拨通爸爸**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而荧屏前的观众更是热泪盈眶。

觉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开始按照爸爸的指导刻苦训练,最终,终于在父亲的不懈教导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骄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高潮。1467.cOcn

一部主色调本该暖心、幽默、励志的**,除了影片本该有的特色外,却几度让人有落泪的冲动。面对质疑,父亲不为外界所扰,坚持给姐妹俩训练时的伟岸形象出现时;为去除长发干扰,清晨减掉姐妹俩作为女性特征的长发,剪动、发落,吉塔绝望落泪时;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经过恶斗取得胜利,裁判举起已是灰头土脸的吉塔的手臂时;在为女儿与体制内国家体校的不公进行抗争,父亲含泪举起并一页页翻过悉心珍藏的女儿所取得的荣誉时。太多让人因爱而产生感动的片断不能一一历数。

影片接近尾声时,父女对话的场景揭示了影片的主要目的。在决赛的前一晚,父亲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让人热泪盈眶!

用爱心、努力和热情去浇灌希望。当**的精彩和幸福的结局响起时,我依然沉浸在真实的励志故事中不忍离去。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7)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总结范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总结范文一

从昨天让我们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让我们连声赞不绝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变化那么大。而且不管从影名还是海报,都让人感觉有点喜剧成分。

首先,要从印度说起,印度是一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女孩14岁起就要出嫁,认识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为家庭减轻负担。而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家庭却是个例外,这个爸爸没能参加国际摔跤比赛。于是,他一心想生一个男孩实现他的愿望,但是生下四个却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过人之处,就训练她们直到进入国家摔跤比赛,并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

这个教练误导大女儿吉塔,让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艺和规矩,教一些无用的技巧,让吉塔错失了良机,并改变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却不忘初心,继续坚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终被巴比塔的忠言说服了。她爸爸继续辅导吉塔,让吉塔夺得冠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学会换位思考;再是要坚持不懈,不能轻易放弃,半途而废;要懂得将心比心,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然后是不忘初心;最后,你就能获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总结范文二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印度一个全国摔跤冠军爸爸,毕生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站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开始训练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在男权社会的印度女孩子练习摔跤,引来了全村人的讥讽和嘲笑,吉塔姐妹俩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他们排除所有的困难,最终,女儿终于达成了爸爸的梦想。

这部片子中的爸爸,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爸爸过于专治,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把愿望强加于女儿身上,并对女儿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训练,有观众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家庭暴力片。可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在羡慕郎朗高超的琴艺、某某又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同时,只看到了他们的光鲜,殊不知背后他们同样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耍,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天天坐在琴凳上练琴,如果没有家长的严格要求,哪来的成功。所谓的天赋和神童,那只是传说而已,再大的天赋,再神奇的神童,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永远都要记住“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小的时候,我们往往责怪父母,管的太严,管的太宽,可是长大后,往往会感谢自己的严父厉母。影片中的女儿开始也对爸爸充满了抱怨和不解,当大女儿吉塔取得全国冠军离开爸爸,前往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之后,脱离了爸爸的管理,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于爸爸的教学方式,最终在世界赛中完败。她懊悔的同时开始理解爸爸,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而荧屏前的观众更是热泪盈眶。

觉悟之后的.吉塔,再一次开始按照爸爸的指导刻苦训练,最终,终于在父亲的不懈教导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骄傲”,再一次把剧情推向高潮。

一部主色调本该暖心、幽默、励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该有的特色外,却几度让人有落泪的冲动。面对质疑,父亲不为外界所扰,坚持给姐妹俩训练时的伟岸形象出现时;为去除长发干扰,清晨减掉姐妹俩作为女性特征的长发,剪动、发落,吉塔绝望落泪时;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经过恶斗取得胜利,裁判举起已是灰头土脸的吉塔的手臂时;在为女儿与体制内国家体校的不公进行抗争,父亲含泪举起并一页页翻过悉心珍藏的女儿所取得的荣誉时。太多让人因爱而产生感动的片断不能一一历数。

影片快结束时,父女对话的场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决赛的前一晚,父亲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让人热泪盈眶!

用爱心、努力和热情去浇灌希望。当结尾振奋人心且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我还沉浸在那个真实励志的故事中不忍离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8)

《摔跤吧,爸爸!》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领衔主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的是曾经的全国摔跤冠军辛格,培养女儿成为女子世界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辛格是一名摔跤运动员,他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拿到摔跤的世界级金牌。他本来希望能有儿子替自己完成拿到世界冠军的梦想,但连续生了四个小孩都是女儿。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有着摔跤的天赋,于是下定决心要培养他们。

但是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印度,女孩子从小就要培养做各种家务,小小年龄就出嫁,这才是常态。

让女孩子练摔跤的,是非常石破天惊的事情。即使是他的两个女儿和妻子,都不能接受。

但是辛格说:给我一年的时间,不行,我就放弃梦想。

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对女儿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让她们穿着男生的短裤短袖训练,剪掉长发,带着她们去参加比赛。

他不仅要面对着女儿和妻子的不理解,要从拮据的家庭费用里为自己的女儿准备尽量好的训练条件,还要面对这个社会的嘲笑和排斥。

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他想方设法说服鸡行老板低价卖鸡给他,低声下气的去求体育局的领导给摔跤垫的经费,在及其有限的条件下,想方设法为女儿提供训练场地和设备……

他严格的训练,以及貌似不近人情的管理,让两个女儿非常的排斥。但是参加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的婚礼的时候,新娘的话让他们从此理解了爸爸,并且,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娘说:“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他在和这个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

从这一方面考虑,吉塔和芭比塔无疑是幸运的。她们的父亲教授他们摔跤,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为了女儿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普遍对自己的天赋和人生道路是茫然懵懂的。

这个时候,父母为孩子做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往往起到决定孩子人生方向的作用。

这方面,辛格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并全力培养,改变了孩子的命运,让女儿从一个乡村的小女孩,变成了世界冠军。

但是同时他又尊重现实,给自己和孩子的一年的时间,培训指引孩子,让他们从不解到抗拒到理解到喜欢,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有多大,从而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自信,也拥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印度是众所周知的极度重男轻女的国家,其实中国比印度也好不了多少,尤其是某些省份,更是重男轻女的重灾区。。

我从小是一个孤僻到自闭的女孩子,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心灵承受能力比较差。高考前夕因为压力太大,崩溃了。

高考的时候我是哭着去考试的。所以,考砸了。

但是经历高考之后,我倒有了承受能力,觉得高考不过如此,就对父母说,希望能够让我复读一年。

我父母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我作为教工子弟,在重点学校复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而且因为我念书早,从小到大,一直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复读一年,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也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我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我父亲质疑我:你能保证你下次能考的更好吗?

一向不自信的我,坚定地回答说:肯定能考的更好。

可是被我父亲嘲笑:你以为你保证,你就能做得到吗?

从小对父母百依百顺的我,那时候表现得很倔强,一定要坚持复读。

然后我父母就找了我最敬重的英语老师,来劝我不要复读。

英语老师是个女老师,她劝我说,女孩子随便读个书,找个工作就可以,要认命。

我哭了又哭,哭了又哭,最终承受不了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屈从了。

高考我既然没有发挥好,自然也没有考上什么好的学校。

在高考能够改变命运的年代,我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

而在此之前,从小住在我们家的表哥,也因为高考不顺利,复读一年,但是我父母就没有反对。

后来我表哥复读之后,考上了医科大学,他的命运,也改变了。

对我父母来说,一个是外甥,一个是亲生女儿,都因为高考不顺利而要求复读,但是他们的处理方法就很不一样。

我父母觉得,女孩子随便考个文凭,找个工作,然后赶紧结婚生子就行了,对我没有什么期望,也不希望我有其他的期望,还把我对自己的期望给扼杀掉。

虽然之后我父母也有点后悔,在我工作之后,说如果我要坚持进修的话,他们会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但是有些时间和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果他们当时能尊重我的决定,能给我多一年的时间,我的命运,有很大的可能会完全不同。

我父母,是重点中学的老师,也算小知识分子,他们的见识尚且如此,其他等而下之的父母,对女儿的.轻视更令人心惊。

后来在我的工作和生活范围内,我见到了很多女孩子,成了扶弟魔,为父母和家里面的兄弟付出非常多,但是依然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肯定。

这样的女孩子,往往内心和性格都存在着很多缺陷。

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是否健康阳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有些影评,说《摔跤吧,爸爸!》,是一个父权电影,是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强迫女儿选择摔跤。对这样的评论,我只想说:呸!

辛格做为父亲,第一发现了女儿的天赋并加以培养,第二他也给自己和女儿一年的时间,让女儿去了解和训练摔跤。

一年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还是不能接受摔跤,愿意像普通女孩子一样生活,早早嫁人生儿育女,他也会尊重女儿的选择。

事实上他们的女儿们到后面也都喜欢上了摔跤,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了世界冠军之路。

有这样的父亲,实际上,是每个女孩子的幸运。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真的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所以,希望像《摔跤吧,爸爸!》这样又励志又直面现实的电影,也能够更多一点。

就像辛格在女儿在参加世界冠军决赛之前,他对女儿说的一样: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那些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作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是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9)

在印度的一个农村里,有一个贫穷的人家。一位严厉的父亲,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善良的表哥和两位可爱的女孩。

段评:行文有一定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影片以表哥的视角为开头,介绍了这一幸福的家庭。父亲曾是摔跤冠军,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成为一个摔跤王者,但生出来的却是两个女孩。父亲并没有因为两位是女孩而放弃,他对这对姐妹一直很苛刻,努力训练她们,最后两人都成为了世界冠军。

两个女孩不仅很努力,这位爸爸也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不惜一切代价来培养孩子。不管家里条件怎样艰苦,都给她们吃最好的食物;为了研究战术,不知看了多少遍比赛录像,从早到晚从未停歇过。可能孩子也不知道她们的爸爸付出了多少的代价,但爸爸总在孩子困难时积极鼓励孩子去勇敢地面对恐惧。

影片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后期比赛中,姐姐一次次战败,而妹妹一次次获得奖杯。这一个片段中姐姐与妹妹的成绩鲜明对比使我感慨万分。曾经,姐姐在爸爸的教导下,也是一次次获得辉煌,勇夺冠军。但离开父亲,到了当地最好的摔跤训练学校,跟了新教练脱离了爸爸的训练后,就开始享受生活开始堕落了,比赛成绩从而一落千丈。所以这里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脱离了严格的教育,我们也要不断的警戒着自己,不能像电影中的姐姐一样去不断的自我松懈下去。

段评:文中词语的运用,在表达上有高度概括语意的作用,使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语言表达有特点,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可能作为子女的我们很难感受发现父母的爱,其实父母一直深爱着我们。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孩子。因此,我们应该多体谅父母。小时候我们总会依赖着他们,而他们也为我们扛下了许多困难,为我们的未来开辟了一条阳光道路。但父母终究不能陪伴着我们走完人生全程,路总得自己摸索着前行。而他们总会做一个旁观者,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当一块生活的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无法自己推开它。这时,父母总会和我们一起去面对它,和我们一起想办法推开它。

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而身为子女的我们也应该让父母少操一点心。未来的事总归要自己去面对,未来的路也要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我们要多去孝敬父母,因为以前父母为我们挡下了太多的事,现在我们也要去懂得感恩。父母的爱才是最无私的爱。

人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爱。但我觉得,亲情之爱,才是最伟大最亲切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10)

1,“摔跤吧!爸爸”

昨晚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觉得很赞 。

笑点,泪点,情节铺垫与推进,感情起伏都很顺畅,也很自然,对得起豆瓣上9.2的评分。

不过,今天想说它,并不仅仅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接近3小时起伏愉悦的感受,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递的讯息。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而改编。

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电影中的爸爸)在年轻时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但心中仍一直保有为印度赢得摔跤 世界级金牌的梦想。所以他特别希望能有个儿子,继承他的梦想与事业 。

很有趣,用尽了所有生儿子的秘方,他还是接连成为了4个女儿的父亲。

几乎已经心灰意冷的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 大女儿和二女儿身上看到了摔跤的天赋,而后开始不顾一切人的眼光,培养自己的女儿一步一步成为世界级的摔跤手。

电影结束后我从其他影评里查询到相应的真实人物信息:

Geeta Phogat(电影中的女主姐姐):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选手(2010, 55公斤级),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资格的女性摔跤选手(2012)

Babita Kumari(电影中的第二女主妹妹):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2009 51公斤级 & 2011 48公斤级)

Vinesh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堂妹):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Ritu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三妹):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所以,正如这个故事所说的 ,这样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女孩子Geeta,通过多年的努力改变了印度体育摔跤项目的历史记录。

但不仅如此的是,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化中对女子的束缚。在她之后,有更多的女孩子开始参加摔跤这项运动,有更多的印度女孩子因为她获得了额外的可能性。

我记得很清楚,在Geeta决赛前的那一夜她爸爸对她说:

“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所以我想,这部电影的上映或许也是作者、导演以及整个剧组在向印度社会传递一个信息:“当前强势的男权社会(印度)应该给予女性更多自我成展和探索的机会。 ”

2,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女孩子,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性?

网上有许多对电影里这位爸爸严苛教育的抨击 -- 抨击他为了自己心中放不下的梦想逼着女儿训练,跑步剪发摔跤,丝毫不顾及他们自己的意志,摧毁了他们作为小女孩的童年。

而我,却偏偏对此有额外的感触,因为我也有一位“严格”的妈妈。

在我小的时候,成绩低于“90分”回家是要挨打的。在大家都说“女孩子进了初中高中之后成就就会不如男孩子”的时候,我家妈妈从未因此放下那些严格的要求。

我从小的教育并不是女孩子考个70,80分就可以了 ,而是“女孩子怎么就不如男孩子了?你就好好学好好考”。

且不去深究这种想法的根源,也不去纠结这种方式究竟是否正确。毕竟,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教育。

一直以来我都为这样的严格所困扰。因为从小的教育会由内而外,从父母的声音转变为自己内心本能的声音,而且伴随着内心的严格是永远无法放下的标准、做不到的煎熬和永无止境地压力。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严格的结果是不断的努力和更好的成绩。

曾经我还在实习的时候,有位同事问我,你高中成绩那么好是家里有人一直管着你吗?

我说,嗯,妈妈要求比较严格。

我的同事说,你现在一定很感谢她吧。

虽然我点头,但那时候我还不是很理解。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理解。因为唯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知道它的副作用有多复杂有多本能有多难以摆脱。

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你小的时候,你还不能够懂得,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女孩子,它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可能?

真实的答案是,微乎其微。

而唯有从小的严格,由外向内的严格,才能为你的以后带来一些可能性。尽管这样的严格会承受许多的不被理解,尽管这样的严格会耗费掉好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与理解。

所以,电影中的两位女孩子在为了参加好朋友婚礼而逃掉训练 被父亲当众严厉的训斥后向即将成婚的好朋友哭诉:

“什么样的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每天早上5点起来那么辛苦地训练?”

“什么样的爸爸一听到抱怨就狠心地逼着自己的女儿减掉了头发?”

“什么样的 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到摔跤场上去和男孩子进行比赛?”

而在这场所有人欢庆快乐的婚礼上,从始至终表情悲伤未说过一句话的小新娘对他们说: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以女儿身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当我到了14岁,他们会将我嫁给一次我从未见过的男人,从里离开家里,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你们的父亲,至少把你们当成女儿。他为你们挡风遮雨,与全世界对抗,就是为了能让你们拥有自己的人生。”

不能够拥有完整的教育与探索经历,一个女子的人生,能够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可能性呢?

在电影里,这段谈话之后,两个女儿明白了父亲的期待,也明白了努力训练对自己的意义 --自由,独立与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我想,到这里,才是这个最终打破历史的故事真正的开始。

这部电影,我是和妈妈一起看的。而这么多年以来唯有在这个时刻,我看着别人的故事,才能够明白,在自己并不能够做长远判断的早年,那些年少时母亲对我的严格为自己今天生活中已经拥有的可能性还有自己仍旧在努力争取的可能性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看这部电影时,我很感慨也很感激。感激母亲一直以来的严格,也感慨还好自己也从未轻易地说放弃。

3,向前一步的另一种可能性

2013年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所写的《向前一步》。

我想,这是我有限的阅读量里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真诚地鼓励,来自一个女子对所有其他女子的鼓励:

“我们应该向前一步,尽可能地往桌子前面坐,参与进来而不是成为不发声音的旁观者。我们应该学习识别和挣脱来自自己内心以及外界对女性期待的束缚,为自己争取更多自己有能力获得的机会。 ”

她在书里写到“从一出生,男孩和女孩所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母亲在高估小男孩爬行能力的同时,又会低估小女孩的爬行能力。母亲会花更多时间去安抚和拥抱女婴,而画更多时间看着男婴自己玩耍,似乎我们本能地相信,女孩比男孩更需要帮助。”

整个社会,对男性和对女性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作为女性从小接受到的信息几乎一层不变是“貌美如花,贤良淑德”。

所以当我们去回顾自己成长经历中所接收到的所有的信息 -- 媒体杂志,小说,电影电视剧,历史故事,女性题材的大多都是宫斗,爱情与辅助,少见为自身的拼搏与自由。

而这样的结果是,即便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也会无意识地以此作为自身价值的判断标准,而后本能地按这些既定的可能性为自己做选择,为自己的子女做选择 -- 轻松一点,安稳一点。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事业上发展的可能,更多地关注生育子女支持家庭。

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杨澜曾在为《向前一步》的序言里写过:

“在中国,几千年来女人都是通过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而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无论是举案齐眉,还是岳母刺字,女人几乎没有独立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价值往往通过他们的男人来实现。社会价值对人的异化并不分男女:一方面,女人被捆绑在“女性”的 角色上,而另一方面,男人也被捆绑在“男性”的角色里,他们需要进去,拼搏,变得有权,有钱有地位。而这些是对男女同样的束缚。”

当女子们被束缚在既定的空间里时,男性又何尝不是同样被束缚?

而我们寻求更多可能性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当下的男女分工绝对的不好,而是如果我们都能有多一份选择的可能性,我们便多了一点空间的'自由意志。

这种多样性以及包容,则是不断前进的时代给我们的基本权利。

正如杨澜在同一篇序言里写的:

“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累积过程,需要慢慢地成长。”

无论男女,都应该也值得获得更多的可能性。被束缚的人生,很难有幸福感,很难成为真实的自己。

而挣脱内在压抑与造成这种压抑的外在籓篱,是一条漫长且看不到尽头的道路,需要许多许多的榜样与伙伴-- 像Geeta一样打破记录的榜样以及每一位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可能性持续努力的平凡的伙伴。

愿你我能成为这样的伙伴,或许有一天,成为这样的榜样。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篇11)

我们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的感受个性深。

这次是我第三次看这电影,很励志。两个小女孩透过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悉心教导,从最开始的从泥土里和男孩子摔跤一步一步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她们完成了她们的梦想、父亲的梦想甚至全印度的梦想,用行动给了所有歧视女性的思想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女儿遇到困难时,虽然当时父女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但之后女儿还是低下头向她的父亲求助,而父亲也是不计前嫌为她排忧解难,为她分析作战过程、改正错误。

其实这些也个性像每一个人,自己个性努力地完成一个目标或自己的梦想,当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低下头虚心请教别人,不要死撑面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时候请教别人会让自己进步得更迅速,这时候反而会让别人更高看你一眼。而且父母也一向在默默地支持自己,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家永久是自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