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培根随笔读后感7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23

培根随笔读后感7篇。

笔者别出心裁地准备了一篇关于“培根随笔读后感”主题的文章,希望能激发您挖掘自身潜力的兴趣。写作是发掘我们内在潜能的极佳方式,通过书写,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作文中,我们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避免虚构内容。相信阅读之后,您会获得丰富的收获!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1

这本书应该是我所读的《西方人文思想经典》系列中最快的一本,以前只是听说过培根这个人,而且也知道他是许多哲人的老师,当我真正拜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培根之所以成为别人的老师,是他把人生活的太明白了,看的太透彻了。

当翻开本书真正去阅读的时候,我只想到了一个词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一些自己认为经典的句段记下来,以备平时回味,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案之上,以便平时随时翻阅。因为这本书可以告诉我如何生活,如何生活才能理解。

有时候人们总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更简单、更快乐。但是人们也会发现,有时候生活并没有你想要的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把复杂的生活变成简单的生活呢?尤其是当思想复杂时,我们如何理清生活和思想?

如果我们看透了生活,处理事情就容易了。

我以为自己的感觉就像春天,但我发现自己看不懂。自己也许只是那只井底之蛙,刚刚扒到了井沿,但是想出来还是要看以后的努力。但当我们从井底看到外面的世界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我们的观点是多么短浅。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2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时常想起培根的这句话,这是他对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总结。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培根的随笔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每当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时,总能为我点破玄机,柳暗花明,又见一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雾,引领着人们向真理进发。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是全片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个我诸多启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顺境容易暴露恶习,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3

读《培根随笔全集》有感: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培根随笔全集》就是一个例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今年八下期末考试的结果已尘埃落定,自己马失前蹄了。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本还抱有一丝渴望,但在那一通电话之后,便都无处寻觅了。等自己反应过来,顷刻间泪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记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没人容我倾诉。那好几个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说。而其也得到了收获,模拟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个咸鱼翻身仗呀!对这次的胜利,我已经“蓄谋“很久了,可事与愿违。在那几日,我极度消沉,堕落,不敢和同学通电话,上网也常隐身。闷闷不乐几日后,父亲终于发话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懂,谁都懂。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找“错因”,正如诸葛亮所说: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不然再多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徒劳的。经过这一次的惨训,我悟出了两个对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试前必须调整心态,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试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汇成一句话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说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人,但说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属于后者。考试前,我刻意的去复习了英语,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奋,却不然,我还未深入的去复习,那时有太多的“柱子“挡在我面前。

相通这些后,我便不足为奇会得此结果了。再说,经过这一番深思,尚且也对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语考试得了八十二分)。

现在回眸这件事,心中还为有些遗憾和委屈。但豁达些看待这件事,纵观历史,谁无遇到过点小挫折呢?本书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吗?只要我们在犯错中得到进步,不也是好事,也就应了那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4

培根随笔读后感三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一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根随笔读后感二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培根随笔读后感三

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培根随笔全集》就是一个例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今年八下期末考试的结果已尘埃落定,自己马失前蹄了。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本还抱有一丝渴望,但在那一通电话之后,便都无处寻觅了。等自己反应过来,顷刻间泪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记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没人容我倾诉。那好几个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说。而其也得到了收获,模拟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个咸鱼翻身仗呀!对这次的胜利,我已经"蓄谋"很久了,可事与愿违。在那几日,我极度消沉,堕落,不敢和同学通电话,上网也常隐身。闷闷不乐几日后,父亲终于发话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懂,谁都懂。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找"错因",正如诸葛亮所说: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不然再多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徒劳的。经过这一次的惨训,我悟出了两个对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试前必须调整心态,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试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汇成一句话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说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人,但说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属于后者。考试前,我刻意的去复习了英语,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奋,却不然,我还未深入的去复习,那时有太多的"柱子"挡在我面前。

相通这些后,我便不足为奇会得此结果了。再说,经过这一番深思,尚且也对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语考试得了八十二分)。

现在回眸这件事,心中还为有些遗憾和委屈。但豁达些看待这件事,纵观历史,谁无遇到过点小挫折呢?本书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吗?只要我们在犯错中得到进步,不也是好事,也就应了那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5

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着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

至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胆怯。那些坚定、执着、献身于善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益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够以和平为基础,对血腥的战争说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

对于人生的坎坷,他总是把坎坷当做上天给自己磨练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目服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感情战胜内心的支配。

其次,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还引用了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论证,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他人的优点,吸收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们建立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命运!正如培根所说:读历史使人明智,读史歌使人聪明,数学使人深思,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严,逻辑和修辞使人善于辩论,我们必须确保,一方面,这是一本让人进不得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就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6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一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培根论人生读后感。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培根论人生》确实是一本好书!喜欢上他,是因为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的价值,并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善、恶,告诉我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的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界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古往今来,关于生名的论争比比皆是,培根的生命论争对人类的影响最为深远。

人生因荣誉、家庭而让人向往,又因嫉妒、狡猾而让人厌倦,可生活因它们而多姿多彩。

一切有形的物体最终会破碎,一切有生灵的生物总将死亡。事实上,死亡并不可怕。因为人们喜欢听鬼怪之类的谣言,所以他们认为这很可怕。正如培根所说,“我们不应把死亡看作恐怖,而应采取宗教虔诚的态度,冷静地对待死亡,将其视为生命的必然结果和世界罪恶的救赎。

但毕竟,有人认为“宁死不活”的心态是无法改变的。

我敬佩那些不怕自然死亡,却鄙视自杀的人。也许自杀者能为自己“糟糕”的生活着到无数的原因,但他们认为“死亡”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自杀者死了,自由了,但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行为将如何留给亲人。

退一歩想,就算自杀者独自无法面对家庭、工作、生活和事业的挫折、坎坷、失败、污辱、委屈等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只要找到合适的人于之交流,让人理解你的难处,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总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前几天,我顺手翻阅2***年第6期《读者》杂志时,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位无助的印度人在新加坡的火车旁,让呼啸的火车碾断了自己的手臂,以此来增加行乞的"价码"。至少他没有选择死亡,而是自毁,这样他才能活下去。他的行为有点“愚蠢”。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行为,但至少他比自杀更坚强、更勇敢,坚持走“生命之路”。日本70岁高龄的“松下幸运”在“百强拍档”失败后的经营能够承受失败的痛苦,从一点点做起再做生意,他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培根在《论逆境》中写道:"最美好的刺绣,是以暗淡的背景衬托明丽的图案,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丽的背景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北京宏志班的学生在困难中成长,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他们就像野草。他们被风和雨蹂躏,但他们不会倒下。温室里那些“花”的生命力怎么能和他们像比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年轻人,如果处境有利,请走出“温室”,拿出勇气迎接困难的挑战;如果处境不利,不要气馁,勇敢地克服困难。

正如人说:"苦难是所学校。"而学得好坏要看自己。

没有风雨,就没有成熟的秋果;没有刺骨的寒风,就没有松柏的坚韧。让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加奋斗,更加努力拼搏吧。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二《培根论人生》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之杰作,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论人生之经历,述处世之信条。

本书载培根论说随笔五十八篇,他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内容包罗万象。为人处世类令我感受最深。

为人处世类包括《论复仇》、《论逆境》、《论掩饰》、《论性善》、《论进言》、《论时机》、论《狡猾》、《论自私》、《论假聪明》、《论友谊》、《论谈吐》、《论野心》、《论礼节》、《论称赞》。

一个人走进社会里,受到社会这大熔炉的历炼,炼出的不知是好的样品,也不知是渣滓。掌握了好的方法信条,也许成功之路便会现在眼前。

培根告诉我们:明智之人只忙于眼前和将来之事,枉费心力的人才会对过眼云烟耿耿于怀,宽容仇敌实乃王者之风。顺境需要人的节制,逆境需要人的毅力。因为美德就像一种珍贵的香料。它燃烧和挤压得越多,香味就越浓。

对微小的恩惠也不忘感谢,那其心重视的便不是钱财,而是人心。每个人都需要交朋友,否则,闭塞和窒息是人体最危险的疾病,也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敌人。友谊却能使心中的郁结和壅塞得到疏通和宣泄。

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便可以倾吐你的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疑虑,以及一切压在你心头的事,令己轻松快乐。

交谈中、行动中,都需要礼节。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礼节就好像你一封永久的荐书。

”这礼节最应该注意的是:要表现的自然大方,刻意的装腔作势反而是失态的。人们都需要恭维,却不可以过分,也不能太拘于礼节,这样有时会束手束脚。

有智之人不会等待机会,而是去创造机会。

一个人只学如何好好的去做,是对自己而言的,如果不知道如何防范坏人,也是不够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需要掩饰,他可以麻痹敌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看破别人的心思,“撒一个谎便能探知一个真相”即使如此。对于狡猾的人猛然提出一个大胆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常常会使其措手不及,从而袒露心中的秘密。就像一个名字不知道的人突然被一个人的真名叫起来,这必然会有反应。

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正在事情的开端就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因为当事情到了必须要执行的时候,迅速就是最好的隐秘之术,这就好比在空中疾掠而过的子弹,非人眼所能及,“兵贵神速”亦是此理。

如果你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赢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得到信任。怎么让人相信你?第一,言而有信。

要不别说,要说就要在说之前考虑好,说出了,一个唾沫一个钉,言必信,行必果。第二,有错敢当。既然做了,已经是结果了,何必再装,大丈夫顶天立地何需躲避。

第三,知错必改。让人觉得你还可以,你这人还靠得住。诚信相交!

交流时要稳,语言不可过激,过激引起不良后果,因为谦虚没什么坏处。

做事不可马马虎虎,欺人欺己,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岂不好些。起码不会养无头的苍蝇乱碰,即使失败,如草木灰仍可以做肥料,而泥土终无所用。

我认为一个人有野心没有错,但要知野心是什么。野心是一种催人奋进的体液,力量无穷,这需要用稳来平衡:目标不可过大,循序渐进,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修养,走人间正道。

最重要的是锋芒内敛。性格本没有错,桀骜不驯、狂放不羁也很好,但很容易令人生厌,心胸狭窄之人,也许会对你心生恨意。古人云:

“善藏锋者成大器”。这样一来,一可以争取好的人际关系;二将峰藏心中,该出手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钧,即便不能一招定乾坤,也可极大的威慑敌人。

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位置,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必要了然于胸。

一个人很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后果难料,因此,人遇事多磨难。在**磨?别人误会你,细心解释,如不成,也不可动怒,怒,即伤己又伤人。

倘若别人有心与你闹矛盾,争,你只能将其扩大化,正中对方下怀。忍着,不与他争锋,他闹,难道没有累的时候吗?累了,自然就没事了。

退一步,岂不海阔天空?一件事,做一遍未成功,那就分析分析原因,再做第二遍,如此下去,总有成的时候。梦存心中,仗剑天下,梦想必成真!

这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时间久了,棱角、烦燥大都已磨去,而磨出的是宽容,是平静,是大度。你不必担心会变得懦弱,因为在这过程中你已知道该做什么了。你,也已变成一座活火山,平时无声无息,可以与人们友好相处,一旦把它激怒,即使在它最有杀伤力的时刻,仍可看到其四射的魅力。

当然激怒它的力量必是非凡的。

真,稳,磨——这三字真言,伴我梦的实现。

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7

说实话,对培根真的说不上有多少了解,知道有这么个人,有这么本书,但什么由来说不上一二。书拿到手的时候,粗粗的翻了几页,以为和罗兰小语一样,就是一个人随感的随写。仔细读了,才发现有所不同,虽然都是就一个话题展开的随想,但罗兰小语更多的是在解读生活,培根随笔则有了更直观的哲学内涵,一个像是夜话般的娓娓道来,一个则好像老师授课,一个更多追求的是心境,一个更多想说明的是道理。

有的时候,想读懂作者的作品,要首先了解作者的背景,在看了培根随笔的序和目录后,我觉的应该先对作者有个深入了解。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在了解了作者以后,我开始随着随笔录入内容的先后进入了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