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分享十五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4-24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分享十五篇。

优秀作品让我们受益无量,观看作品时,我们常常会产生触动。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品名中哪些情节让你至今难忘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充满了深意,敬请您花时间仔细阅读此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姓名:晋玺

班级:091041

学号:***

2011.11.18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作为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神一般的传说。老一辈的人们谈起他,总是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滔滔不断的讲毛主席是多么厉害,多么有风采,而我们只能从记录片中寻找毛主席这个伟人的点点滴滴。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这几行字很好的概括的毛泽东,可是又如何概括得了呢。出生在湖南绍兴的小村庄里的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上私塾,做农活,可是,他又是不一样的,他非常聪明,读书时就比较喜欢先进的书籍。他报考的湖南师范大学,出来当教师时,被迫领导革命。

只因为他看不下去广大劳动人民被统治者无情**。晚年,当他谈到自己的革命时,总是说自己是被迫的。他年轻是想当作家。他的字写得很好,他喜欢毛笔和砚台。这也是毛泽东著作的基础和前提!还记得初中背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是多么的豪壮和大气。

是该有怎样的气魄,才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此后,中国开始了内战。毛泽东明智地选择了失去延安,获得全国的伟大计划。他指出,只有占领土地,赢得农民的信任,才能取得胜利。后来,农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当

每当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他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长征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一次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转移。在陕北干旱缺水地区,他仍然乐观地提出自给自足,最终实现了南泥湾的奇迹。

在革命胜利后面对一片烂摊子时,在失去了苏联老大哥的支持时,在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时,他总是饱满,精神充满斗志地工作,终于使新中国自己摸索着获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不屈不挠的必胜信念感染了后代。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他游过许多湖泊和海洋。他在北戴河游泳时遇到了7级大风。毛泽东逆水行舟,表现出不怕畏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在寻找自信,迎接挑战的自信一次差点被大浪吞没被同学救起后他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还爱好爬山,培养了毛泽东积极向上的品质。并且有一个竹子做的拐杖一直陪伴着他,我想陪伴的是向前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毛泽东很爱读书,一部《二十四史》他就反复阅读了很多遍,并且有批注和圈画,在后来影音本卖到十几万还是供不应求。毛泽东认为党政干部不读书不报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思想进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他去哪儿都会带一个很重的书架。他不喜欢碰那把枪。他告诉人们不仅要学会使用枪杆,还要学会使用笔杆。

毛泽东在延安,写出了《论持久战》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天下,这场战争必定是长久的,论点就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与国民党相比,中国以外的领导人总结如下: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区别在与蒋介石的指挥大厅铺着地毯,

去哪里都是坐飞机指挥。毛泽东在村舍里,指挥着震惊世界的三大战役!毛泽东是玩笔杆子的,却不得不拿起枪杆子,才解放了我们被**和压迫的广大人民。

只有没有共产党,才没有新中国的歌谣。只有有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才能站起来!毛泽东以他的智慧和勇敢,坐在陋室也能洞悉纷纭杂乱的世界,运筹帷幄,写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他的一生,注定辉煌。

毛泽东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当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他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漫长而艰苦的长征过程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他始终充满精神和战斗精神,最终使新中国探索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毛泽东说他最喜欢和群众在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他回去家乡看以前自己生活的地方,毛泽东为抗战牺牲了六位亲人,可是回到家乡,还是看到了亲切的家乡人民,他们亲切交谈,笑的格外畅快!他对学生们说,未来是你们的,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深深地落在年轻人身上。他喜欢旅游和学习,就像徐霞客一样,但太多人了解自己,只能戴口罩。在许多人的支持下,他很不高兴。他只想和大众一起旅行

在一起,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想法。

毛泽东作为一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受到了太多的排斥和神化。看过这部影片之后,我感到的是一种真实的震撼力——毛泽东也是人!他是一位伟人,可首先是一位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凡人!

影片中展示的许多图片和资料此前从未公开展出过。也许历史仍然是真实的。许多年后,人们发现他们能更真实、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3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唱“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当时在我们心中毛泽东简直就是不是遥不可及的“神”。我们对毛泽东只有完全的崇拜和钦佩。

在我们进入学校的时候,通过他写的文章,他的诗词,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近代中国的伟,他离我们很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但自从前段时间看了《走进毛泽东》,我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更使我们了解了毛主席,使我们受益匪浅。

毛主席,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毛主席的博学、智慧、胸怀、朴素、平凡中的伟大,都让我们深感恐惧。

这部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不仅挥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描绘了毛泽东青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展示了毛泽东工作和生活中的可爱细节,再现了伟人的真情。把我对**的钦佩转化为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

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使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深深的感受到:

毛泽东酷爱读书,至死方休。他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等。

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写诗作词等。生病时,他坚持读书、学习,真的时活到老学到老。他拥有渊博的才学,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

据说他《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

毛泽东运筹帷幄,稳而不乱。他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是他的策划者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志向远大。他根据自己及当时时局的情况,一生之中三立志愿。17岁时,毛泽东告别父母,离开了韶山冲。

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母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他青年时代的人生志愿,不是要去抓枪杆子,而是想做个文化人,想当一名教师或者是记者。建国以后,想去考察黄河、长江,想学徐霞客。

毛泽东不畏强权。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 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苏联,他昂首阔步,轻松自若的去面对不可一世的斯大林;不畏美国,他在中南海的书房会见美国**尼克松,他可以面对美国英国这样西方强国时,坦然去介绍自己的国家,讲解自己祖国的优秀和美丽,讲自己比对方更好的地方,让对方来自己的土地参观,他的“*****tiger”一语既幽默又一语中的,这是何等的乐观和自信。

毛主席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他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生产任务。

毛泽东实事求是,敢于听取百姓的声音。陕甘宁边区**召开县领导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雷击,延川县代县长遭雷击身亡。后来,一个农民说:“如果上帝不睁开眼睛,为什么不杀毛泽东呢?”?

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连忙制止。他说:“你应该调查为什么人们骂我们。”。调查结果是,边区军政人员过多,公粮收缴过多,人民负担过重,人民群众出现不满情绪。

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他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也布置了生产任务。

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他一生领导的伟业靠的是人民群众。一旦人民群众觉悟起来真正被组织起来是铜墙铁壁,是真正的英雄,在人民群众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饿敌人。

因此,他最强调群众路线,不断教导工农运动积极争取群众。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探索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脱离了穷国的境界进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却不喜欢摸枪。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一方面他不拿枪恰恰说明他的与众不同领袖如此;但在另一方面他不拿枪却可以指挥拿枪的人充分说明他有指挥头脑;第三方面,战斗需要运筹帷幄的人,而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运筹帷幄的人。

毛泽东经常不拘小节。他在会见各国外宾时,往往不分形式、肤色、地位、地位,一视同仁。他总是真诚的。他把客人领进接待室,有时让他们坐在主座上,坐在副座上。

他给客人让烟,自己也抽上一支。虽然毛泽东平时不喝酒,但他参加外交宴会时,有时会如此直率地和客人喝一杯。

毛泽东年轻时经常用特殊的方式锻炼身体。在寒冷的冬天,他用学校水井里的冷水擦身。大雨使他在野外奔跑;河水汹涌,他去游泳对抗风浪。他甚至想出了一套运动体操来增强自己的身体,并把它推广给朋友和同学。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喜欢冬泳。

他一直坚持冬泳,甚至到了晚年仍然坚持冬泳。喜欢游泳的毛泽东也渴望到国外的其他河流去游泳。

毛泽东不要军衔。1955年,**在评定军衔时,按照苏联评定斯大林军衔的做法,准备向毛泽东评定一位大元帅。为此,天津一家军工厂根据毛泽东的身材制作了一套大司令官的服装。

但毛泽东拒绝穿这套服装,他用开玩笑的口吻表达他的意愿:这样的元帅服穿在身上会很不舒服。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时问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军衔?

毛泽东回答说:“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对于一个军事统帅不要军衔,蒙哥马利觉得不可思议:

“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回答得非常干脆:“帅、将、校统统都不要。

”总之这部电影用平视的角度撷取片段,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把毛泽东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展现于世。而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毛泽东,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毛泽东,一个有真性情、中国心、大智慧的、可亲可敬的毛泽东。

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

看完**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尽管毛泽东离开了,但他的目标和理想正在一代一代地为人民实现。他的精神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时刻长存。

他就像一只永不衰老的雄鹰,展翅翱翔在每个中国人,甚至世界人的心中!

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走进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他的事迹,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都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我是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一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有机会参观位于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时,我异常激动,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在这次参观之后,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下面我将结合这次参观的所见所感,谈一谈我的观后感。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市贺峰乡,是一座典型的农家院落。一进入故居,便感受到了一种被历史包围的沉重氛围。故居内部陈设简朴,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其童年时光,也在这里思考、学习、奋斗。墙壁上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诗句和口号,墙角里堆放着他的书籍和手稿,让人感受到他的严谨治国和朴实的曾孙心灵。


在毛泽东故居的参观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毛泽东领导革命的伟大情怀和坚定信仰。他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品质,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毛泽东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把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放在首位。


在毛泽东故居的参观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毛泽东故居内部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毛主席当年的生活、工作和战斗情形,让人深感敬畏。毛泽东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十分关心国家民生,特别是农民和工人阶级,他一贯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心投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事业中。


在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后,我感触颇深。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领袖的伟大楷模,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热爱和钦佩之情。我深信,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所显示的伟大情怀和优良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编认为,这次参观毛泽东故居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泽东领导革命的伟大情怀和坚定信仰,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因国家民生的需要,火急火燎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念。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5

新一代总是与革命时代的一切相矛盾。似乎那个时代只有黑白,没有其他颜色可以欣赏。但是,自从**了《走近毛泽东》后,我对革命的理解多了几分肯定,那是源于毛泽东的人生。他不是天上的神,乃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不能用几张纸来形容。我们要用一生去体验他。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影《走进毛泽东》通过珍藏半个世纪的珍贵镜头,展现了这位开国领袖的至性真情,用平视的角度撷取片段,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把毛泽东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展现于世界。这部纪录片既不是传记片,也不是功勋片,也不是资料汇编。《走近毛泽东》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一个概念化、政治化的毛泽东,而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毛泽东,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毛泽东,一个有真性情、中国心、大智慧的、可亲可敬的毛泽东。

17岁时,毛泽东告别父母,离开了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母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十七岁,那时我在读高中,每天为了高考而拼搏,不为什么,只是为了自己能上个舒适的大学。现在想想,我实现了又怎么样,与毛泽东相比,我就像温水里不断加热的那只青蛙,太舒适了以至于“死于安乐”之中,孟子有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人的一生在奋斗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闭了眼也无悔。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也就是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不喜欢摸枪,就喜欢文书。

要知道,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最终,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却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

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少了几分威严, 多了几分浪漫,我从原来的尊敬转变为现在的敬爱了。

1972年,尼克松访问了北京。离开时,尼克松给了不喜欢喝酒的毛泽东一个白宫高脚杯。1976年2月,尼克松再次访华。当时毛泽东病了,但他仍有兴趣与尼克松交谈。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上次送酒杯的谢意,毛泽东做了这样一个“拿茶杯与尼碰杯”的动作。对此,尼克松感动地说:“离任以后,我才发现谁是真正的朋友。

”毛泽东的处人处事是最让人佩服的,尼克松离任虽不是“患难”,可也是一颗明星黯然的事实,而毛泽东却是格外珍惜这份友情。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是诗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依旧鼓舞人心;他又是革命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豪迈依旧正义凛然;他又是统帅,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激起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奋斗……难道只有这些吗?不是的,他的人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6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十七岁的时候外出读书时写下的诗句。

他把它夹在了他父亲每天要看的账本当中。对于毛泽东,第一感受就是斗争精神。在读书期间他曾经在日记当中写道“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曾经在公开场合说“我的第一个革命对象就是我的父亲”。

小时候,毛泽东和父亲有过许多激烈的冲突,毛泽东说这培养了革命意识。在毛十几岁的时候就是由于毛的“不孝”,他的父亲给他取了个妻子,想以此来管束十三牙子。但毛泽东说,他从未见过这个女人,这是毛泽东对旧式包办婚姻的抵制。

其后在长沙读书期间,毛对于包办婚姻也曾大加挞伐,他的婚姻都是自由恋爱的结果。在私塾读书期间,毛对于旧的四书五经十分的反感,他最喜欢的就是写造反的**《水浒传》,这本书也陪伴了毛的造反的一生。由此也曾数次和私塾先生发生过冲突。

毛泽东的一生是对既定的传统规则的反叛。

毛的一生也是摸索的一生。在进入革命之前,我们所**的是什么样的学说可以拯救中国。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探索了什么样的救国之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探索的是如何使中国富强。在摸索的过程之中虽有失误但是他的功绩却是不能为人所质疑的。他是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冒险家,一个敢于面对黑暗的真正战士。

毛的内心世界也从来没有被人真正的了解,和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妻子**就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毛是孤寂的。

由于摸索的需要,毛也是读书的一生。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旧床上堆满了书。即使他很忙,他也得花时间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

”.在长沙读书期间由于不满学校的教育,毛曾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的在图书馆之中进行自学,他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自学计划从早到晚。一生都充满着书香笔墨。

曾戏称“笔杆子打天下”。

但毛是人,他也有局限。毛的教育水平不高。他只上中学,这限制了他的视力。特别是在他晚年的国家建设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他不懂经济,但是不知是对于中国的热爱还是对于权力的热爱,毛对于权力却迟迟不肯撒手,这也造成建设时期非常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就像好心不一定能够办好事一般。

一个人长期掌权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当他老了。这在中国历史数见不鲜。“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道理啊。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7

没有毛泽东,我们年轻时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会唱这首歌,但那时,我们可能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伟大成就值得我们赞扬。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他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

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没有强烈的欲望。事实上,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才是最有权力的人。一个想当老师的人的头,实际上把中华民族引向了建国的道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不禁惊叹,我们真的很想为他问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妻子握手的时候,**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毛泽东的领袖,他是毛泽东的亲戚,他是我们的祖父,他是我们的学问!

您呼:“人民万岁”,人民希望您“万万岁”!郑真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8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减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观众看了该影片后,会用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解读毛泽东的伟大、解读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该片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

本片的导演艾辛说,《走近毛泽东》既发挥了中央新影厂珍贵的历史资料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表现手段的优势。该影片和过去的文献片相比,更加注重电影蒙太奇的手段、讲故事的手法,并充分地运用音乐、效果,从而再现伟人风采、表现伟人性格,使画面、音效、解说有机地成为一体。通过这样一部崭新视角的影片,让人们用新世纪的眼光去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促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思考。

艾辛还介绍说,《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也不是资料汇编。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毛泽东,不是程式化的毛泽东,不是概念化的毛泽东,也不是神化了的毛泽东,而是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毛泽东。影片的风格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种解读和再现。这种解读和再现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重点着眼于毛泽东的个性风采、个性的魅力和毛泽东的人民性。

该影片节奏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比如开头就是他的少年、他的青年、他的壮年,直到他的晚年;又从晚年开始引出斯诺采访毛泽东,又引出毛泽东少年在家乡怎样成长;又比如从毛泽东不做大元帅引出他游泳的爱好;又如从毛泽东的竹杖引出井冈山,又由井冈山引出毛泽东的笔杆子的故事等等等等。影片用非常凝练的手法把毛泽东精彩的一生,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充分地感受到毛泽东既伟大又具有亲和力,产生普遍的认同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9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之前我一直觉得毛主席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是普通人能够揣摩接触的。看过《走进毛泽东》以后,我才发现毛主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出身平凡并不比其他人多些什么,他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只是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努力。他有着在常人看来痴人说梦的远大抱负,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大毅力,正是他敢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走进”毛泽东,你会发现他是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如我们一样,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因此他苦读诗书,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但事与愿违,在家国危难之际,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是怎样的一种鸿鹄之志啊!毛主席生平两大爱好:读书与游泳。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书不离身,他的床上铺满了书,就连外出视察他都会随身带着一箱子书,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总是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与挚友。”的确在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毛主席在闲暇之余喜欢游泳,他说:“我喜欢在水中那种迎着巨浪知难而上的感觉。”毛主席曾说过“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由此可见毛主席身上的拼搏精神。

毛主席又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身边的人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最近我观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有关毛泽东的说法俯拾皆是,在以前我对于他有些了解,但都是浮于表面的一些听闻,并没有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别说发自深省的感悟。但仅仅通过对这部影片的观看,我获得了许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获得了一个较大的思想升华与情感陶冶。

这应该算是一部纪录片,它把毛泽东的人生轨迹大致描绘了出来,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按习惯上的说法,他是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个性独特,使得他在革命的实践中独出一格,不仅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之路,并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人生业绩,也在世界历史上深深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纵观全片,不难发现有几个重要因素对毛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个,应该是前面提到的毛泽东强烈的个性特征。他出身中农,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孩子迥异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点,使他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他不甘拘束,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私塾里刻板的封建教育,反抗家庭父亲的专制独裁,生活告诉毛泽东: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应当敢于反抗,哪怕是自己的父亲,只要他的言行不合理的,就可以大声抗议。只有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正是这反抗精神,使得毛泽东能够逐渐看清当时中国的实际,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好,父亲的权威也好,实际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必须改变整个旧的制度。毛泽东后来回湖南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中国走上革命征途,最后建立新中国。可以说,正是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毛泽东成为旧制度的掘墓者。 如果没有从小的这种反抗精神,毛泽东怎么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一个个胜利?怎能建立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巨大国家?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毛泽东正是这样例证。

其次,毛泽东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从小爱好读书。识字后,就不断地阅读各种书籍。由于博览群书,毛泽东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广阔的知识面和人生经验使他无论面对怎样的复杂情况与艰难险境,都能从容应对,同时又保持着对于时局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反应能力”。《物种起源》《社会文明史》、《共产党宣言》等使毛泽东看见近代西方文明的脉搏,使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他还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毛泽东思想体系。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毛泽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毛泽东最大的精神享受。直到他的晚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坚持看书看报,坚持对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多么的勤学好思,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无法放弃。毛泽东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毛泽东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毛泽东的见解总是高出他人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第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从小便立下大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豪迈壮阔的诗句,无一不表现出毛泽东胸中的大志与不同凡响的恢宏气魄。他自小离开故土,以游学四方的壮志与豪情,用他的思想改变中国的现状。这种博大宽广的胸襟与气度,使得他最终能改天换地,创造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

毛泽东晚年总结自己时说,自己最想做的是一个“教员”,最喜欢的是游泳,最希望的是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最不愿意的是打仗。可是在无意之中这个社会逼迫他做了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时代总是需要英雄的,就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做英雄的本事!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观看,我所得出的最重要也是对我自身最具有启示意义的感悟是:勇于反抗、善于学习、胸怀大志是促成毛泽东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内涵决定人生,在毛泽东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甘平凡的人物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向不合理传统挑战的勇气,一心向学的意志和为祖国人民谋福的远大志向。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效法的。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进入毛泽东后,我们感到毛泽东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不知道,如果一代伟人把他供奉到神龛里,是否会让我们敬拜,而不是信仰。

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

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很自然,不守规矩。他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还向朋友们提供香烟和蔬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不合理要求。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

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

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二看过《走进毛泽东》这部纪录片以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像我们这一代80后,已经对开国领袖了解的少之又少。

因此,了解我们伟大领袖的一些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我们的远大志向,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看完《走近毛泽东》以后,我觉得他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

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反对剥削和压迫,一辈子为工农兵争取名利和自由的人。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把数亿在水深火热中做牛马的奴隶托付给新主人的人,把骑在奴隶头上**的“原主人”打翻了。

他是一个培养了上百万人才来管理党、军队和国家,带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摆脱不了卷的人,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实践和认识,探索理想社会的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第80代,我们真的应该以毛主席为榜样。

首先,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比如爬山、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如今,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13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向毛主席敬礼!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还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自华。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3

《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和思想,让我深受启发。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深刻的,它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对领袖的敬仰、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以及他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领导。他的思想和战略不仅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领袖魅力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领袖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影片通过展示毛泽东主席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细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家人的深厚感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他的真实和亲切,也让我更加认同他对家庭、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

影片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体验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也让我们反思了历史和现实。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像毛泽东主席那样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领导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家庭、亲情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让我深受启发。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和思想,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领袖的重要性和家庭的温暖力量。我相信这部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体验将会影响更多的人。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4

我们这一代90后,已经对开国***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我们了解伟大***的一些事迹,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为主席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我觉得***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不但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被人们千古传颂。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幕幕令人回首的片段,是我不由得想到,***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鞭策我们,永远指引我们前进!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明天,它引起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它使我编织起五彩的花环,让我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有了脚踏实地的今天,才会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一定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备受国内外观众关注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将于本月6日上午在广州市一宫电影城首映,并将陆续在省内各大影院上映。该片囊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的新闻工作者自1938年开始跟随毛泽东的足迹,用整整65年拍摄的大批宝贵文献资料。影片中大部分画面为首次公之于世,将向观众呈现众多鲜为人知的领袖故事,让人们感受毛泽东的独特风采和人格魅力。

《走近毛泽东》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而摄制的。其中所展示的毛泽东生平镜头达100多组,绝大多数为首次在银幕上出现。这是毛泽东去世27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呈现给广大观众。其中有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国心、毛泽东的大智慧。

电影界专家认为,无论多么优秀的演员也无法演出最真实的毛泽东。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文献镜头是无价的,当历史的风云渐渐离我们远去,完整地了解这个人,才能完整地了解那个时代。

《走近毛泽东》在立项时原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创作人员后来发现毛泽东的魅力还在于他的智慧、他的抱负、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自信,而这些在珍藏的电影镜头资料中处处闪现。这就使主创人员得以放开视野,调整角度,走近了一个丰富、宽广、机敏的伟人的内心。《走近毛泽东》的成功,就在于观众可以饱览毛泽东真实的许多方面。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影片。

华影南方院线的经理们在观摩影片后表示,《走近毛泽东》从选题、风格样式、内容和细节都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观众会发现这是一部他们喜欢的电影。同时,这也是独一无二的表现历史伟人毛泽东一生理想抱负、思维方式、生活个性、情趣与幽默甚至浪漫幻想的影片。他们认为,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身上汇集了极大的历史和现代的信息。影片既是文献片,展示了大量人们希望看到的珍贵资料,又有人物传记的成分,所以这将会是一部老中青都值得一看的影片。

《走近毛泽东》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传记片、功勋片、成就片,而是以毛泽东一生所经历的革命历史事件作为背景,着眼于毛泽东在5个方面的表现。

喜欢挑战的一生。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不循常规的性格。“有虎气也有猴气”,这是毛泽东对自己性格的评价。前者表现为权威、霸气、豪放、严厉、庄重,后者表现为即兴随意,浪漫洒脱,不拘成规,灵活多变。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在重大关头才有了惊世骇俗之举,如四渡赤水、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重情重义的品行。毛泽东那块在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的一直戴到去世的手表,那首祭奠爱妻的《蝶恋花》词,那封致恩师徐特立的信,以及他那赶赴陈毅追悼会的匆匆身影,听到百姓受灾时流下的热泪,与斯诺和胡志明等国际友人真诚的交往……都记载着一位伟大而普通的领袖的喜怒哀乐、情深义长。

文采纵横的才气。“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最终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

旷达生死的精神。对于生老病死,毛泽东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姿态旷达地对待它,“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影评人认为,该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毛泽东,不是历史学家笔下程式化的毛泽东,不是教科书上概念化的毛泽东,也不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神化了的毛泽东,而是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