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4-01-30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自己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您知道作品的读后感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将带您探索“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的背后故事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收藏我们的网站!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篇1)

从事幸福的事业,享受幸福!

久闻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2009年10月8日我们区在长清一中,组织了一天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我有幸近距离聆听,会议刚开始我们很快便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为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所叹服;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的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他用非常共通的语言解释了许多伟大的原则,这使我们受益匪浅。魏书生一出现,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他的穿着那么朴素,神态那么平和,模样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没有一点所谓的“名人”架子。

为了更加全面的深入了解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我把自己的收获精心系统的整理成资料,并拜读了大量有关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和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被精辟地概括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

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通过阅读,我深深体会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老师就是给孩子提供服务,要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务,要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让班级事事有人做,没有人没事做,没有事没人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帮助管理班级,班主任也能积极给学生权力。

自己则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不仅如此,学生不是个体人,也是社会人。他们深受环境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各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圈子”,又相互联系、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据地,父母疏于监管和适时关心引导,那仿佛是块坚硬巨大的岩石阻碍、扭曲了这株正待成长的小苗。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当孩子被“打击”不断,得不到鼓励和关爱,这无疑像是孩子成长天空的一片乌云,吸收不着阳光,享受不到雨露,对别人的消极期待必然产生消极认同的结果。社会是人成长的大炉子,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学校,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中,生理心理不成熟,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也帮助青少年滋长了叛逆的双翅。

就这样一个成绩优秀的班长为何沦为一名后进生,一个家长曾经引以为傲的学生沦为鞭打就范的孩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琢磨怎样才能发挥它的艺术性,我们要把能走上讲台培育下一代,能传授自己的所学所知而感到自豪和荣耀。我们在最平凡的岗位,做最平凡的事,而我们这种平常心教育,也可以干得有滋有味,干得有声有色,干得从从容容,干得快快乐乐。我们要成为乐观主义者,在面对人生的曲折、挫折、困难和打击时,在面对他人的误会、诽谤、冤枉和讽刺时,都能保持快乐的情绪。

因此,我们守住松、静、匀、乐的阵地,注意力、理解力等都会处于最好的状态的。在工作过程中,不要轻易发怒,否则只会训练我们愤怒的大脑和神经的能力。魏老师鼓励我们要自信,自信,自信,自豪,自豪,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骄傲;我们永远不会为自己骄傲,也永远不会自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愿意保留我们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让我们坚守到永远!

我们从事的事快乐的事业,让我们也享受快乐!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篇2)

马克思说:“任何事物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实践的积累;历史的透视;逻辑的分析。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1、引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库仑,还有卡文迪什、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了解物理学史,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有目的地观察,亲自动手实

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3、学物理学史,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同样,1956年,当精确的实验结果把“ τ-θ疑难”尖锐地摆到物理学家们面前时,正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审察了从未被人怀疑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完全必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远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4、引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想象的一个理想实验。学习物理学史,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

程,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开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某种升华。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比单纯学到科学知识收效更大、时效更长。为什么有些学生往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这足以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物理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辩”的层面上,致使像“力是维持物体物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等错误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没有仅仅停留在逻辑思辩上,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他发现,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匀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他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垂直,相当于自由下落,不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就应该是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斜面实验表明,物体运动的保持并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俐略最终用“理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篇3)

看完名著,我有一种很好的感觉,教育就是教育。另外我还阅读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精神,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学中进行的爱的旗帜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它感动了我,也引发了我对爱情的一些思考。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像父母的爱一样,许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有一把小锁。

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育中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

所以,我想继续下去,即使投入热情,也不在乎会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感觉已经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生命的爱。读《爱的教育》,使我走入孩子们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包含着对生命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应该多读好书,用知识塑造自己,不断进步!

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篇4)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暑假,陪儿子去图书馆看书,我也顺便看一看,在挑书的时候就被猩红的封皮吸引了,再是对书目《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所怀疑,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已经幸福的不得了,一路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这本书是由被称为“上帝给孩子和父母的福音”的李跃儿写的。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

作者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书中列举的在教育过程及生活当中,不同的实例:生动有趣的解读孩子内心世界的声音和叙述、分析、客观地评价教育者的各种状态,深深地把我吸引进去,因为自己教了十几年书,同时身为孩子的母亲,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在我身边幸福吗?

”这个问题。书中的字句真的触动了我的心弦。

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惧、孤独、愤怒。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必须要清楚“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引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用心赏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给予孩子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教育的失败!

只有当孩子的情绪不固定时,才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发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此外,她还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快乐,我们不仅要对孩子有爱和责任,还要让这份爱充满智慧。所以我们首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学会“等待孩子”。

当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发现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时,她花了几年的时间等待孩子们的自然成长,回报他们的纯真。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缺乏的。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采取这几种方式:

大声呵斥指责批评、立即上前加以制止、亲身上去帮助完成,我们缺少了耐心和对孩子的信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等待”。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在平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之事,难免会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时候,当看到孩子**闹情绪时,有时就会发脾气。这是一个缺点。每个老师都必须改变它。

周弘老师有句话讲得好:“当你改变不了社会,你就学会改变自己。”孩子的任性、顽皮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改变自己,自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我们与孩子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空间,就如盒子里的两个肥皂泡,当一方压力大时,另一方就会不攻而破,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琢磨孩子的心态,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用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才能使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茁壮幸福地成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时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向着“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的方向去努力。

教育名著的读后感范文(篇5)

附件12015年度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成果评选

统一封面

成就形式:阅读实践总结研究报告

成果名称: 读 《玫瑰与教育》有感

作者姓名宫小丽

单位:即墨市长江路小学

**: 136

手机: 136

e - mail: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型教师

宫小丽说到智慧,使我想到窦桂梅老师,抽空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有些精彩的文章甚至读了两三遍。《玫瑰与教育》是一本很朴实的书,但同样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些启示:读书的同时,写些读后感;教学之余,写些札记、随笔,到了窦老师那个年龄,我们也可以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玫瑰与教育》”。

窦先生的人和她的书一样简单。读她的书,我觉得她在我们中间。书中没有太多空虚的真理,而只是对教学,生活和人性的真实思考。太多的遐想,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我读完《玫瑰与教育》后的感受。

如果不概括,就用三个词:真、善、美!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或许是陶老先生对教育最深的感触。

教育人的人若做不到“真”,孩子又怎会真?大人又怎会真?社会又怎会真?

我之所以说窦老师很真实,是因为她的文章读起来很亲切,总觉得她能在书中找到教学过程的影子。她在《小红花的背后》一文中深刻地阐述了低年段课堂用小红花鼓励孩子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弊端,其实,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有过和窦老师一样的想法,因而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一下就被文章吸引住了,一口气把书读了一半。在这个赏识教育还比较盛行的年代,窦老师站在自己的角度真实地表达了“小红花背后”的负面影响。

作为老师,不要随波逐流,这是真的。在谈到日本的教育时,窦老师又把中国的教育与日本的教育作了一个全面的比较,毫不掩饰地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谈到我们的培训和年轻教师的成长,她甚至兴奋不已。

她认为我们的很多培训缺乏创意和质量。在这儿且引用一段窦老师的原文:“看看我们从国家到地方举行的各种教学观摩比赛或者研讨就知道了。

这些比赛或研讨无不给不动脑筋的小学教师提供了翻版模仿的机会,以至于我们现在听到的课,很少让人眼前一亮,很少能生成为精彩。而所谓的精彩,多是来自于赛前的演练,台上的演艺,“取法乎中,使得其下”。从课到课,课已经成了教师成长、成名的‘独木桥’——所有教师都挤在课的独木桥上,教师成了课的奴隶,跪倒在评委这些‘皇帝’的脚下。

冲出来的,得宠的,成了贵人,从此‘一歌红天下’。没有得宠的从此被打入‘冷宫’。结果,教师的课堂成了选秀活动。

从此,教师因‘课’进入白热化竞争的战场——功利、投机取巧后的成名成了教师追逐的目标。”对于问题,敢质疑,有话,敢讲,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窦老师。

窦先生描述了她的一个朋友和他们的女儿。我的朋友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是北京一家银行的行长。和她一其吃饭的过程,变成了朋友和母亲指责班主任孩子的过程。

朋友细数班主任对待工作的一件件令她不满的事,她的女儿如同母亲一样,对班主任嗤之以鼻,评价老师时就像一个冷酷的法官在给小偷判刑。朋友的女儿的表情与语气,已经明显带有妈妈的理性与深刻,丝毫没有半点少年儿童的天真浪漫,这不能不说孩子已经受到母亲的影响。作者问道:

“朋友和孩子身上缺少的究竟是什么呢?”

她们缺乏一颗宽容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和一颗善良的心。窦桂梅是一个性情中人,她在书中《她们缺少的是什么》中写道,大家知道——钱学森兴趣广泛,知识面很宽,他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绘画、摄影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并告诉她的朋友,从小,没有好好感受那些充满人性的“真善美”的书籍及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有严重缺失的人。

一旦人性得到滋养,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在处理生活和一些问题时也会充满善意和同情心。是啊!人们有时不得不更加感性,对待生活,不能采取计算和数据分析。

天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衡量标准和底线。面对一个伸手乞食的乞丐,有的人给向他投去悲悯的目光,回家想想,觉得自己很善良;有人给他一块钱,心想:我很善良;有的人把票夹抖抖,把身上仅有的钱都给了乞丐,心想:

我可不是那种愿意把乞丐抱回家的好心人。我们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友善,但我们可以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有一颗宽容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和一颗善良的心,上帝会保佑我们。

宽容是一种美,真诚是一种美,善良是一种美;团结协作是一种美,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关爱他人是一种美;读书更是使我们永远美丽的灵丹妙药……用自己的心灵做一面镜子,自己照着镜子扪心自问:“我美吗?”去书中寻找真善美吧,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更真、更善、更美。

每次看书,我都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对教育的理解。闲暇之余,草草的翻阅《玫瑰与教育》,窦桂梅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积极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为视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精神,都让我感动。如果这个时候再让我谈对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这也是整本书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教师职业,但我们负责教育。

回顾17年的教育教学生活,对我来说太丰富太重要了。虽然我们一路蹒跚,但我们从未放弃对教育成功的追求。作为教师,我们都关心教育。

但作为一名老师,我和你有太多的共同感受。家长不支持教育,社会不了解教育,**也会责怪教育。这些压力让我们觉得,恨教育比爱教育容易。当你冷静下来,特别是读完一本教育专著,感受到一个或一群教育者的教育风格后,你会觉得:

他们无不在用心的对待每一件教育的事,无怨无悔。我开始明白,只有从小做起,才能用心做好每件事,深入思考,坚持发展。

不管怎样,在用心的尝试之后,我能看到学生的进步,虽然实际上孩子与兄弟班级还有差距,但我也会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回头看自己从读书中学到的,我更加明白当老师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去做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怎样教育学生,就会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之余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学习他人成功的方法;我们将把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当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就会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对策、改进工作的方法,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抱怨学生的品质有问题或者家庭教育欠缺,而是研究学生错误的成因,找准根源,采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泥沼;当遇到问题学生的时候,就会把学生当作研究的资源,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会首先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有问题,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考虑自己对学生的管理是否恰当;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他们的成长和他们自己的成长结合起来

我们的工作决定过平凡的生活,从事平凡的事业,做一个平凡的人。值得称赞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凡的选择,坚守平凡,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习、思考、实践、创造。无论道路是泥泞的还是曲折的,只要有真正的教育之光,有一颗为孩子们服务的心,道路就会永远向前走,越走越宽。

让我们为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而一起努力吧!